《一年级的教案一等奖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的教案一等奖数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一年级的教案一等奖数学 1、一年级的教案一等奖数学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金色的秋天教案_一年级数学教案,欢送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及练习七第13、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晰告知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把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学问去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
2、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展喜爱自然、爱惜动物、爱护环境的教育。 教具预备: 课件、展现台、录音机。 教学过程: (黑板上已板书:金色的秋天) 一、录像激趣,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爱看动画片吗?(喜爱)好,请看大屏幕! 1、两段录像场景。(动画片里面的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实例) 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举出身边的详细实例。 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事吗?谁情愿说给大家听? 3、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的很多事,我们都用了数学学问去解答。今日,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学问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 (教师板书:用数学) 二、新课
3、局部 (一)教学图1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秋天到了,秋天多么美呀!(课件出示背景图:孩子们三五成群到郊外去玩。)瞧,他们来了!(演示课件,不消失大括号和问号。)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四个小朋友在玩,又跑来了两个小朋友。) 说得好,孩子们接着看 (课件演示大括号和问号闪动) 师:现在在我们原来学习的根底上多了一个大括号和一个问号,他们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谁来说?(学生自由答复) 师: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四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两个小朋友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人”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问我们“先跑来4个人,又跑来2个人,合起来是多少人?”(结合教师
4、手势)孩子们,你们自己说说,边说边做动作,开头!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定学生答复)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知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请几个人说) 师:(稍慢)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人就是问题。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是告知我们的第一个条件,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告知的其次个条件,要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师:依据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了2个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能!) 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学生答复) 师:对了,由于是要把这两局部合起来(教师手势),所以用加法算。 师:加法算式怎样写呢?谁来写? (生
5、说,教师板书:4+2=6,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4、2、6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6个!)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求出了这个问题。(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真能干! (二)教学图2 师:这些小朋友玩累了,想到好朋友小强就在旁边住,想去小强家休息一下,小强见他们来了,可快乐啦!连忙跑到地里摘向日葵,好用瓜子来款待这群好朋友!瞧,小强在地里正忙着呢!(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一共有7个向日葵) 师:真不错,接着看(课件演示:摘了3个,?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
6、答复)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问我们还剩几个,那么告知了什么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复) 师:这幅图告知了我们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这两个条件,提出了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告知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答复) 师:谁来告知我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由于是从7里面去掉3个,所以用减法算。) 师:谁来列算式?(学生答复,教师板书73=4,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7、3、4、在图上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还剩几个?(4个)孩子们真能干!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伴随教师手势) (三)小结,指
7、导看书 师:刚刚图上的两件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我们应用数学学问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题我们也叫它“应用题”(课件出示这三个字)。孩子们,这种题叫什么呀?(应用题!)你们以后会解同意用题吗?(会!) 师:好,翻开书第47页,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 (能)其次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能)好,填在书上。 (四)课间活动 三、稳固练习 (一)第47页“做一做” (展现台出示“做一做”中的两幅图) 师: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瞧,石榴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蝴蝶在果园里欢乐地飞来飞去,孩子们,仔细观看这两幅图:(缓慢)图上告
8、知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完成下面的列式和计算。 师订正:第一幅图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说)算式怎么写的?为什么用减法算?一样的请举手!(其次幅图订正方法同样) (二)练习七第13题 师:孩子们,秋天美不美?(美)还有更美的呢!教师带你们到湖边走走,好吗? (展现台出示13题彩图) 师:瞧,碧绿的草地,蓝蓝的湖水,这个小湖美吗?(美!)天鹅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小青蛙在荷叶上欢快地蹦跳着,鱼儿在湖里愉快地游来游去,这些小动物得意吗?(得意!)我们要爱惜小动物,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 师:看到这么美的一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答复)
9、 师:谁又能想到和数学有关的呢? 这些小动物分别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谁来说说?(学生完整地说出每道题的意思。) 师:同意吗?你能答复这些问题吗?完成在书上! (教师简洁订正) (三)练习七第14题 师:翻到第52页,完成书上14题。 (简洁订正) (四)谈话完毕全课 师:孩子们,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一年级的教案一等奖数学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十几减九教案_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一年级下册第
10、1012页,练习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已有学问阅历的根底上,通过观看和操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问题。 2.鼓舞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和合作沟通,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纳不同的方法进展十几减9的计算,鼓舞算法多样化。 3.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从而培育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爱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经受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1.多媒体课件;2.一袋小棒。 学具预备:每生18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教师用多媒体课
11、件呈现教材第1011页的游园活动图。游园中的聪聪和明明分别提问:同学们,这是学校游园活动的场面,从图中你看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相互说一说。) 2.学生答复后教师提出:游园活动中,教师有15个气球,卖了9个,小华问:“还剩多少个气球?” 3.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还剩多少个气球吗?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发觉的? 4.指名答复后教师指出:刚刚有的同学用数数(sh sh)的方法知道了还剩多少个气球,还有的同学通过计算的方法知道了结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想一想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15减9的.。 二、鼓舞探究、建立模型 1.学生独立用学具(小棒)操作探究15减9怎样减,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沟通
12、:相互说一说,摆一摆,告知小组的同学我是怎样摆15减9的,我是怎样想的。 3.各小组汇报探究。(指名上演示讲解。)教师依据小组的汇报估量可以整合成以下几种方法。(板书) 4.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用那种方法呢?为什么?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1.师:学生们,你们情愿用自己喜爱的活动方法到游园活动中去帮忙小朋友解决猜谜语和套圈嬉戏中的问题吗?试试看。(多媒体呈现游园活动图,学生尝试练习,再集体小结。) 2.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第12页例1,答复教材中的问题。 3.师:同学们会计算15-9和12-9了。下面,教师再带你们去看一看游园活动中云朵里藏着的问题,看哪些同学会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帮忙小鸟回自己的家
13、。(多媒体呈现练习二第3题的内容, 学生合作完成。) 4.稳固练习,拓展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2页的“做一做”,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1、2、4题,再集体小结。 四、自我总结,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的题都用什么特点?(生:被减数都是9。)出示课题:十几减9。(板书) 师: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十几减9一共有哪些数学问题。(生口述,教师板书,见右表。) 师:今日我们主要解决了游园活动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并且学会了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生活中还有许很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发觉、去思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每天都像今日一样,快欢乐乐地大家一起来
14、发觉解决问题的方法,好吗? 3、一年级的教案一等奖数学 作为一位出色的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细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吨的熟悉教案_三年级数学教案,盼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设计理念 本节课应当怎样表达新课程理念?是不是在教学量的意义时都应当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感受和体验呢?教师在教学以前应仔细思索:哪些内容有必要而且有可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哪些内容只能让学生借助推理和想象进展间接体验。在教学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实际含义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获得直接体验,但1吨有多重就不行能让学生直接去体验,只能借助间接体验
15、和想象去理解。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12页例6、例7,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三中的第13题。 学情与教材分析 “吨的熟悉”是一节常见量的概念教学课,同时又是一个大计量单位的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对于大计量单位接触较少,观念的建立是比拟困难的,是计量单位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1、亲历体验较缺乏。由于计量单位太大,教师常采纳观看图片、看书等其他一些形式代替学生的亲身体验,结果学生往往很难建立起“吨”的观念。2、教学难点不突出。课中有建立“吨”的观念和进率的化聚两个教学内容。由于建立“吨”的观念比拟困难,很难操作,因此很多教师把剩余
16、的大局部教学时间放在进率的化聚上,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觉得很枯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展质量单位间的简洁换算。 3、通过观看、比拟和猜测推理等活动,培育学生对物体质量估测意识和力量,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2、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预备 主题图、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教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刚同学们在猜教师的体重时
17、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 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日我们就要来熟悉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熟悉)。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教师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拟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设计意图:从猜教师的体重和蓝鲸这一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吨是一个大计量单位,并通过让学生
18、举例、教师图片展现等途径,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二、合作沟通,自主探究 1、初步熟悉吨。 (1)教师用课件出示第11页的主题图。 师:你们看谁来了?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相约到河边去玩。它们走到一座小桥边,小马提议:“这里有桥,咱们一起过吧。”小熊说:“等等,这里有个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索: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师:谁知道1吨等于多少千克? 学生凭生活阅历可以说出:1吨=1000千克。 师:那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 学情预设:由于学生知道了1吨=1000千克,很可能会想到把几个数
19、加起来试一试的方法。接着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它们可以怎样过桥?启发学生思索:它们可以一个过去后,另一个再过;也可以一次过两个,还可以通过学生相互间的沟通、补充,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表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围绕小精灵的“能同时过桥吗?”的问题,引导学生将动物们的体重加起来,与1吨作比拟。 400+300+500+100=1300(千克) 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也就是比1吨重,从而得出结论。 2、充分感受吨。 (1)学生抬每袋重25千克的大米感受1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抱一抱一袋大米,感受25千克大米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抬一抬。 学生操作后汇报自
20、己的感受。 自己推算:1袋大米重25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吨?(40袋) 教师借助多媒体演示:每次呈现4袋大米(由于4袋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边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当40袋大米占满整个屏幕时,学生会感慨:哇!1吨有这么重呀! (2)再次感受1吨。 师: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相互说一说你的体重多少千克?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最终再算一算或估一估,多少个同桌这样体重的小朋友质量才是1吨。 3、举例: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教科书中的例子,可以说“假如每个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
21、就是1吨。”也可以说“两头牛大约重1吨。”还可以说“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更应当让学生说诞生活中的实例。(如: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 4、感受1吨水的质量。 (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 (2)师:1吨水究竟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 (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 (4)师:想一想,假如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 【设计意图:设计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这些教学环节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较好的学习状态,在
22、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建立起1吨的观念。同时一些环节的设计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距离,又将数学学问的教学蕴涵其中,较好地整合了数学的三维目标。】 5、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师出例如7:3吨=()千克6000千克=()吨 这局部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沟通,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设计意图:进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比拟简洁,实行了让学生独立思索然后反应的方法来进展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设计意图:
23、边讲边练,讲练结合,有利于学生准时稳固所学学问。 三、稳固练习,拓展提高 1、学生在教科书中独立完成练习三中的第1、2题。 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吨的感受。可以采纳先独立连线,再沟通的方法进展。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应,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三第3题。 此题答案不惟一。只要每辆车装的机器不超过20xx千克也就是2吨就可以。由于学生考虑的角度不同,所以装车的方法也就不同,可以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3、改错(小明的数学日记)。 今日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 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
24、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2吨西红柿,3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5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学问?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作业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假如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议一下,可以采纳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结论告知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展尝试活动,使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发觉,在尝试中胜利。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留意为学生的主动参加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吨的熟悉”这节课的目的在于结合学生的生活
25、阅历,借助学生熟识的物体的质量使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同时培育学生对物体质量估量的力量,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与关键是让学生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通过“猜体重”激发好胜心,复习旧知,培育学生的估测方法与力量,利用主题画创设问题情境。围绕“能否同时过桥”引导学生开展争论,让学生迫切想知道1吨有多重。利用学生熟识的体重,通过背一背、算一算让学生体验、感悟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培育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意识和力量。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力求呈现学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4、一年级的教案一等奖数学 教材分析
26、 一、主要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学生已把握了整数混合运算挨次及运算律、整数乘除法、小数加减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的根底,它是依据整数除法迁移过来的,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将其转化为整数除法,表达了转化的思想。通过这局部内容的学习,学生需要把握小数小除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增进对相关运算律的理解,提高运用四则运算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包括用“四舍五入”法求积、商的近似值,了解除数大于1(或小于1、接近1)时,商和被除数的关系。学生要能用估算推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并能举例说明估算在现实生活和数学
27、学习的重要性。 2、第三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熟悉、整数的四则计算等学问的根底上学习的,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熟悉自然数,倍数与找倍数,2、5、3倍数的特征,因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学问。这些学问的学习是以后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四则计算等学问的重要根底。本单元的详细学习内容安排了六个情境活动:在“数的世界”活动中,主要是熟悉倍数和因数;在“探究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受探究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在“探究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中,学生将经受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理解3的倍数的特
28、征;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嬉戏,让学生体会、把握找因数的直观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引导学生经受用“筛法”制作质数表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并在活动在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史,丰富对数学进展的熟悉,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在“数的奇偶性”活动中,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法问题策略发觉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一些简洁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经受探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熟悉自然数,熟悉倍数和因数,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全部因数以及知道质数、合数;将经受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究过程,知道2、
29、3、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能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展归纳、类比与猜想,进展初步合情推理的力量;在探究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看、分析归纳或猜测验证等探究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 3、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洁的分数,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习分数的再熟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分数大小变化规律、公约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拟等学问。这些学问的学习是进一
30、步学习分数四则计算、运用分数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根底,是分数教学的重点。本单元的详细学习内容安排了九个活动情境:在“分数的再熟悉”活动中,通过 详细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了解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则所表示的详细数量也不同;在“分饼”与“分数与除法”两个活动中,学生将知道分数的分类标准,并能把握带分数与假分数的相互转化的方法;在“找规律”的活动中,经受探究分数大小不变规律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根本性质,并能依据分数的根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在“找最大公因数”与“约分”两个活动中,学生将熟悉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并能运用这些学问
31、进展正确地约分,也为后续理解、把握通分的方法打下了根底;在“去少年宫”与“分数的大小”两个活动中,学生将熟悉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并能运用这一学问,会正确地通分与比拟分数的大小。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洁的生活现象;熟悉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展分数的大小比拟;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展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其次单元“轴对称和平移”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
32、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熟悉了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根本特点主要表达在一下几个方面:1.重视结合已有学问和折纸、画图等阅历,进一步学习轴 5、一年级的教案一等奖数学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第一节精打细算 教学内容精打细算(第2-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把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调皮准备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依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
33、列出算式: 11.5512.66 引导学生观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日就来讨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调皮究竟应当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已经把握的学问先自己想一想,并且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争论沟通一下想法。 2、学生沟通争论,教师巡察指导。 3、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争论结果,指名学生板演。 4、教师引导学生比拟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拟简便有用?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展计算,教师应
34、追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展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展计算的思想和方法。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展计算,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理解算理:师生共同探究“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再进展引导。将11.5元平均分成5份,先将1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元,还剩1元,再将1元看作10角,加上5角,一共15角,平均分成5份是3角,3的单位是角,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时,3应当写在非常位上,因而小数点在3的前面,正好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或个位上的1是10个非常之一,加上非常位上的5,总
35、共是15个非常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非常之一,因而小数点应在3的前面。教师视学生答复角度进展引导阐释。 6、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7、学生尝试计算乙商店牛奶价格,留意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稳固练习,拓展延长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学生通过比照发觉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留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今日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除法在竖式计算中有什么要留意的? 板书设
36、计 精打细算 甲商店:11.5元=115角11.55=2.3(元) 乙商店:12.9元6=2.15(元)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反思 其次节清扫卫生 教学内容清扫卫生(第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学问,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把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连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开学了,班级购置了清扫卫生用具,买6
37、把笤帚共花了18.6元,买4个簸箕共花了24元。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比照中探究,沟通中生成 师:复习题中的两道问题同学们解决得特别好,假如教师把它们稍作改动,你还会不会计算呢?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觉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觉了什么? 2、独立思索,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连续除下去?该怎么连续除?试算18.96 3、争论沟通,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现汇报。(可能消失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
38、)比照这几种方法: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觉,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连续除,在详细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觉,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连续除,商的小数点肯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稳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
39、所。 2095=4181025=41.2618=0.7 3、先估算下面各题的商哪些大于1,哪些小于1,再竖式计算。32812252.453 4、一只蜜蜂的飞行速度是蝴蝶的2倍,假如蜜蜂每小时飞行11千米,蝴蝶每小时能飞行多少千米?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清扫卫生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连续除。 教学反思 第三节谁打电话的时间长 教学内容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第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打电话的情景,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法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去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字与生活的亲密关系。 2:利用已有学问、经受探究除法是
40、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3: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熟悉小数除法再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确实定。 6、三年级上的数学广角磨课收获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本册的数学广角安排的拍列组合教学内容与二年级的安排有所不同,二年级只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排一排,初步感受排列组合的思想和方法,而本册教材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学具操作、画简图、文字形式、字母形式等)把排列组合的结果排列出来,使学生学会用更简洁、更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排列组合的方法。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过程,引导学生思索如何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
41、漏地把全部结果都呈现出来,进展学生有序思索的意识和力量。 关于教学设计的说明 本节课周延飞教师作为参赛课参与中原区协作组的竞赛,所以作为教研课在我们三年级数学组开展,在近四次的试讲修改争论再试讲的过程中,我们预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设想: 一、从两件上衣和两件下装来搭配的旧有知样的,只要学生能按肯定的挨次去组合,就应给与确定和鼓舞,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意,体验胜利的欢乐,以到达强化学习的动机。识增加一件下装的生活情境中,引发学生思索,当材料有所增加时如何搭配。 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有条理的有序的记录,培育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 三、创设情境,参与破解数字密码锁的嬉戏,启迪学生思维探究如何有序
42、排列3、9、7,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中激荡才智火花,组合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同时鼓舞学生确定每种想法。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 关于课堂效果的感想 一、创设情境串,为学生供应乐学善思的数学天空。教师将教学材料融为大的情境:到数学广角游玩,一道一道的题目变为一个个好玩的游乐活动,学生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不过这其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如何将每个数学材料有层次的开展,使得学问在螺旋上升。比方出例如1服装搭配时建议不要直接提问有几种不同的搭配?这样学生说过在动手有点本末倒置,可以这样问:由几件上装?几件下装?上装和下装搭配可以怎样穿?(学生说一套两套的穿法)教师确定后:看来上装和下装不同搭配就不同,
43、你们想到了这么多种穿法,究竟有多少穿法?我么能不能找一种数学方法来讨论这个问题呢?(小组合作探讨) 二、分工合作,培育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注意通过学生亲自实践探究,发觉规律,总结方法。我在每堂课后提议周教师留意引导学生小组内分工和作,使学生在相互沟通、补充中提高、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表达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小组汇报进一步扩大沟通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加深学生对排列组合思想方法的熟悉,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力量的很好熬炼。同时一点,除了课堂上要表达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外,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更应全面调整教学。例如教学片断:师:动手摆一摆,并思索怎样把各种穿法记录下来?小组沟通,小组长记录。学生活动约8分钟,教师巡察,活动完毕后沟通汇报,周教师指名答,上去的4名同学展现思索状况。大家依据课堂反映效果提出: 1、活动要求要提出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