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习题库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习题库 (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 学。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 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地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 环境变化的觉知。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 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最该心理形式。5、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 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 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 质特征表现,6、注意: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向和集中。7、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 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8、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 有预定目的的,必
2、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9、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一定目 的,不需要意志的注意。10、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 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 特征。11、注意的紧张度: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并高度集 中在某个事物上,而同时离开其余事物的注意特 征。12、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 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 注意特征。13、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1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 特征。15、注意的动摇:是指注意经常地间歇加强
3、或减 弱的现象,又称注意的起伏。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18、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 觉能力。19、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者是 刺激变化的强度,或者是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 化所需量的临界值。20、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 作用,从而使感受器发生变化的现象。21、感觉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 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2、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 觉,是知觉高级形式。23、观察力:是指有目的,主动地观察客观事物, 并善于正确
4、发现事物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能 力。24、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25、保持:是指已识记的知识的知识经验在人脑 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 -4-P 下。26、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 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27、再认: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 加以确认是己识记过的事物的过程,称为再认。28、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为内容的记忆。29、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 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30、语义记忆:是指个人以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 内容的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31、情绪记忆:是指个
5、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 情感为内容的记忆。32、运动记忆:是指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 动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33、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 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34、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 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 映象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 段,感觉后像就是感觉记忆的一个例子。35、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内的 加工与编码的记忆。36、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在人 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又称永久性记忆。37、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 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38、倒摄记忆:是指后学习与记忆的材
6、料对先学 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39、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 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40、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或操作思维,是特征,面部表情是情绪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情感 多以内在感受、体验的形式存在。28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感觉,知觉有哪些区别和 联系?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 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思维与感觉、知觉虽然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 从反映的内容看,感觉与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 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 和内部
7、联系。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 于感性认识,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感觉和知觉 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基础和依据; 而思维则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感知觉的进 一步深化,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29 .什么是情绪?情绪有哪些种类?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 的态度体验。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将人类情绪分为:原始情绪, 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与自我评价的情绪,与 别人有关的情绪。30 .情绪有哪些功能?一适应环境的功能;二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 三信息传递的功能。31 .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自我”训练为主,教育学生 如何了解识
8、别他人的情绪,了解自身情绪以及内 在情绪感受调节,将情绪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有意 识地加强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智力色彩,以提高学 生的情绪智力水平。32 .什么是动机?动机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 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动机的产生必须具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共同 作用,内在条件是人的需要,动机是在需要基础 上产生的。当需要在强度上达到一定水平,并且 有满足需要的对象存在时,就引起动机。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一一诱因,它是引起动 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 因。33 .动机有哪些分类?什么是生理性动机?什么 是社会性动机?根据与动机相关的需要的
9、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长短,可 以将动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 动机。生理性动机起源与生理性需要,它以有机体的生 理需要为基础,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动机。社会性动机又称心理性动机,它起源于社会性需 要,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是比较高级的动 机。34 .试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 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 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在尊重 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加上认知需要和审美 需要。个体具有复杂多层次的需要组合,基本的、 具体的需要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
10、需要位于上层。 人类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 的,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 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 的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有低一级演进到 高的一级,每一时刻最有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与个 人的意识,成为组织个体行为产生的核心力量。 已满足了的需要,则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35*.什么是成就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哪 些?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 功的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 文化条件对个体成就动机的高低具有一定影响;(2)成就动机高低与童年所受家庭教育关系密 切;(3)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
11、弱;(4) 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 机要强;(5)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成就动机呈正 相关;(6)个人的成败经验对成就动机具有一定影响;(7)个人对学习或工作难度的看法影响成 就动机。36 .有哪些动机理论?请分别叙述之。本能理论:它认为人的活动与行为是先天就内在 安排好的。驱力理论:它强调驱力在个体行为激起中的作用, 认为动机是由驱力、习惯和诱因共同决定的。 诱因理论:动机的诱因论转向外部,强调外界诱 因在个体行为激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注外界 刺激、奖赏、目标等如何引导个体行为的发生。 认知失调理论:人的认知、包括思想、信仰和态 度等的不一致会产生动机。不一致导致人减少或
12、消除某种不一致的行为,也就是说人的社会认知 过程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 程。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认知到如何应 付具体情境的能力。自我效能判断在动机的确定 与维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个体对目标的实 现有高的自我效能判断时,就会保持高的动机; 缺少有关目标进展的信息或低的自我效能认知都 会使人放弃努力。37 . 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有:(1)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 冲突):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 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2)回避 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指人同时遇到两个威 胁性事情,但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内心 冲突。;(3)接近
13、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 指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 面好而趣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内心冲突。(4) 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多重趋避,指人面 对两个或两个一上目的,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排 斥作用,而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 种目标,必须作出多重选择以避免导致内心冲突。38 .什么是气质?气质特性包括哪些方面?气质 类型的构成是什么?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气质特性包括: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 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和内、外向性。气质类型的构成: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 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
14、情绪兴奋性高而 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胆汁质的人耐受性低而感受性高,不随意反 应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 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 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 少,反应速度慢而且有稳定性;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 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高并且体验深, 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39 .气质和性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性格和气质关系十分密切,它们都是在人的 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都是人脑的活动。在 西方,许多心理学家把性格和气质都包括在人格 中。在苏联,部分心理
15、学家把气质包括在性格之 中。一般认为,气质和性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性格相 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 比较慢;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 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 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一方面, 气质影响性格的状态,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种独特 的色彩。比较明显地表现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 的速度方面。例如:具有勤劳性格特征的人,多 血质的人表现为情绪饱满、情绪充沛;黏液质的 人表现为操作精细,踏实肯干等等。气
16、质还影响 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状态。例如,黏液质和 抑郁质的人比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更容易形成自 制力这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 求。例如,从事精细操作的科学实验人员应该具 有冷静沉着的性格特征,这种要求在职业训练中 有可能掩盖或改造他原来具有的容易冲动和不可 遏止的胆汁质的气质特征。40 .气质和性格的理论有哪些?请分别叙述之。气质的阴阳五行说: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 名医书内经里,按照阴阳强弱,把人分外太 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并 分别描述了每种类型的人其性情、体质、形态与 行为特点。气质体液说: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
17、医生 西波克拉底提出了气质体液学说。认为人体内有 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气质的体型学说:它认为人的体型与气质特征, 以及当这种体型的人患精神病是,其精神病的种 类与其体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气质的激素说:人体内分泌的不同激素会激 活身体的不同机能,内分泌腺素的缺乏或过剩, 对人的情绪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气质的血型说:人体内的血型与气质类型之间有 密切关系。不同血型的人,气质特征是不同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 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个体差异及其 特点的基础,有机体的所以活动,都是在兴奋和 抑制两种神经过程协同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
18、是有特质构 成的,特质是指个人的神经心理机构,是个人遗 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对刺激信息反应的内 在倾向,可由个体的外显行为来推知。它除了能 反应刺激信息而产生行为与思想外,还能主动地 引发自身的行为,是许多刺激信息在机能上等值, 在反应上一致,即不同刺激信息导致了个体的相 似行为。人有共同特征和个人特质。按照个人特 质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程度和不同的意义,将其划 分为三个重叠交叉的层次,即首要特质,主要特 质和次要特质。卡特尔的人格特质:将人格特质划分为表面 特质和根源特质,人格是有可能对某人在某种情 境中的行为进行预测的根据一个人的人格特点, 加上对情景因素的考虑,就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行 为反
19、应的性质,甚至是人格的数量值。艾森特的人格类型理论:根据外向与内向和 神经质(稳定与不稳定)这两个互相垂直的维度, 将人分为四种组合型:稳定内向型 稳定外向型 不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41 .试分析说明气质在实践活动的作用气质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实践活动具 有指导作用,了解个体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对于人才和选拔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气质对 智力的影响。人类气质与整个人的身体组织有关, 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主要的生理基础。巴 甫洛夫认为,4种高级神经活动可能具有不同的气 质;相同气质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水平。 气质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确有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气质与5种
20、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 性、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的相互关 系中发现,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这5种思维品质上 存在差异,这表明气质与思维品质有密切联系。 另外,气质还影响着个体智力活动的特点和方式O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在教育工作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做到“因 材施教”,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气质类型,没有好 坏之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找到适合 于学生气质特点的最佳策略和方法。例如,对多 血质的学生不能放松对他们的要求,要使他们在 多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培养踏实、专一和克服困难 的精神;对黏液质的学生要热情,不能操之过急, 要允许他们有充分时间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鼓 励
21、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发展他们的灵活性和积极 性。由于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都具有情绪不稳 定的特征,应该是教师特别关怀和注意的对象。 教师要使具有胆汁质特征的学生多得到工作与休 息交替的机会;使具有抑郁质特征的学生在集体 中获得友谊和生活乐趣。教师要培养这两种气质 类型的学生的情绪稳定性。气质类型对职业选择的意义。气质类型和 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 为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一般地 说,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黏液质和抑郁质的 人较为合适,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不太合适; 要求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 较为合适,对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较难适应。 在一般实践活
22、动中,由于气质各种特征之间可以 互相补偿,因此对活动效率影响不大,但在一些 特殊职业,如飞行员则具有一定作用。了解气质 类型特点对于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42 .分析说明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上,曾有两种极端 的观点: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现在支持极 端看法的人已经很少了。一般认为,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性 格的自然前提,在此基础上,环境因素对性格的 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 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研究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发展的水 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表现出由低到高 的发展趋势,但这
23、种发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不 等速的。家庭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家庭对 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 响。一般认为,从出生到5、6岁是性格形成的主 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 在父母爱抚下成长。从教育的顺序上来看,首先 是家庭教养,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在家庭诸因素 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在儿童性格形成和发 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民主和信任的教养态 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特征。止匕外,家庭 气氛、父母榜样和家庭结构等也影响儿童性格的 形成和发展。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 育对学龄儿童的性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是 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
24、所。学生在 学校中不仅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 且发展智力,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形成优良的性 格特征。在学校诸因素中,课堂教育、班级集体、 教师的榜样和教师的管教方式都影响着学生性格 的发展。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 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的要求对性格的形成和 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人长期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 社会要求他反复扮演某种角色,进行和自己职业 相应的活动,从而相应地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性 格是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但是,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 性格,它们必须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 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25、。人是一个高度的自我调节 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起作 用,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人的主观因素起着关 键作用。43 .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能力和知识之间 有何关系。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智力是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 在各种活动中共同具有的最基本能力,包括观察 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抽象思 维是智力的核心。能力和知识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能力和知识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等同起 来。第一,能力和知识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是 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力是人的个 性
26、心理特征;第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成长不 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得多, 而且不是永远随知识的增加而成正比的成长的。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可以随年龄增长而不断的积 累,但能力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 退的过程。能力和知识又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 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另一方面, 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掌 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一个人的能力影响 着他掌握知识的快慢、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44 .能力发展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表现的早晚差异。45 .论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在能力形成和发展中,遗传决定
27、论和环境决 定论都有极大的片面性,不能正确解释能力发展 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遗传和环境两者共 同影响着人的能力发展。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 作用是无法分离的,两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是 父母把自己的性状结构和机能特点传给子女的生 物现象。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元,心理学家一般 认可遗传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但对在能力 发展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对作用的看法 就不尽相同了。一般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遗 传因素差异不大,其能力发展之所以有差异,是 由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因素在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指客 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环境因素
28、 中,社会生产方式是影响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能力发展起 着重要作用。生产力影响经济生活、科学文化水 平和教育水平,从而影响人的智力发展。在生产 关系方面,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剥夺了劳动人民子 女受教育的权利,使能力发展受阻碍。新社会, 广大儿童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群星灿烂,人才 辈出。营养是影响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特 别是幼年的营养直接关系到能力的发展。营养不 良会影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影响能力的 发展。社会生活条件对能力发展的决定作用是通 过教育来实现的。教育对人来说是一种有目的、 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教育在能力发展中起主 导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儿童在
29、掌握知识和技能的 同时也就发展了能力。近几十年来,人们愈来愈 认识到早期教育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这是因为, 人类的生命的早期是智慧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 个时期给以良好的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活动和个性品质在能力发展中的作 用。环境和教育是能九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的能 力是在主体的积极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离开了实 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遗传因素和环境,能力也 得不到发展。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是与 他所从事活动的积极性成正比的。优良的个性品 质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它推动着人们从 事并坚持某种活动,从而促进了能力的发展。指凭借个体直接的感知活动,以实际动作为支 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41
30、、形象思维:是指以人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 为支柱来解决问题的思维。42、抽象逻辑:思维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 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43、聚合思维:又称为求同思维或集中思维,是 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 一方向思考并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的思维。44、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或分散思维,是 指从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 求多种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45*、概念:是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 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活动的最基本单位。46、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 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47、定势:又称为心向,是指人的心理的活动的 准备状态
31、。定势是个体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 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48、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 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 思维活动。50、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 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表象为内容的 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51、无意想象:又称为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 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 生的想象。52、有意想象:又称为随意想象,指根据预定目 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53、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 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 程。54、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根 据现成的描述,
32、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 的心理过程。56、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 而产生的态度体验。57、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 着某个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58、需要:是个体真实存在的或主观感受到的某 种必要物的缺失,它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 需求的反映。60、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 动力特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61、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 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62、性格的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 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它是性格特征中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63、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自觉条件
33、自己行 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 急问题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64、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活动中 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 心境等方面的特征。65、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觉、记忆和思 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又 称性格的认知特征。66、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 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67、一般能力:又称为智力,是指大多数活动所 共同需要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共同具有的最 基本能力,它适用与广泛的活动范围。68、特殊能力:是指为完成某种专门活动所必须 的能力。
34、它是在特殊的专门领域内必须的能力。69、创造能力: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产生出具有 社会价值的、特的、颖的思想和事物的的能力。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一般把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 部分。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者紧密 联系,统一在人的行为活动中。个性心理是人的 整个心理面貌,即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心理倾向和 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紧密联系、相互影响。 个性心理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已形成的个性心理 制约着心理过程的进行和发展,并在行为活动中 表现出来。2、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一心理学
35、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三个, 即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心理学研究要尊重客观事 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对心理学 研究来说,就是要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 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 规律性。发展性原则是指把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 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系统性原则是指把人 的心理活动的各个心理过程、心理特征之间的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把 心理想象看成是孤立存在的内容去研究。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是什么?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心理学家对心理 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看法, 产生了不
36、同的学说。大致有以下主要学派及代表 人物。构造主义心理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是这一 学派的代表人物。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对人 的意识经验的分析。意识可分为感觉、意象和感 情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 些元素构成的。他首创内省法,对自己内在经验 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 流,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是像构造心理 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例如,构造主义心理学 主要关心什么是思维,而机能主义心理学则主要 关心思维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该学 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 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
37、人行为, 并以刺激一反应(s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 究的主要内容;意识不能观察和测量,所以意识 不应该包括在心理学研究范围内;个体行为的基 础是反应的关系,即此反应的形成与某刺激相关, 了解了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即可了解人的行为; 个体的行为都是在生活环境中习得的而不是与生 俱来的。完形心理学。由德国一心理学家韦特海墨于 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所创立。Gestalt为德文, 含有“整个形体”和“完形结构”的意思。完形 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知觉与意识,其目的在于探究 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它以直接经验或现 象经验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方法上,他们既强 调观察法,也不反对内省法,完形心理学的方法
38、 主要是一种纯粹的经验的观察。对完形心理学而 言,各元素的总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 于部分之和,因为在集中知觉时,增加了一层心 理组织,因此,它对知觉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贡 献。此外,完形心理学研究知觉组织,而知觉组 织与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历程有关,为此完形心 理学的研究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所 创立。精神分析不但是现代心理学理论中影响最 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上一世纪影响人类文化 发展的最大的理论之一。精神分析理论极为庞杂, 对于人格的发展动力,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 生本能、死本能等观念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 力;对于人格发展阶段,弗洛
39、伊德以口腔期、肛 门期、性器期、潜伏器和性征期以及认同、恋母 情结等观念来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对于人 格结构,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来解 释个体的人格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 卫机制来解释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因。以后的精神 分析学者坚持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对弗 洛伊德的理论有所发展,如更加强调自我在人格 中的作用,不再过分强调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或泛 性论的作用,而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 响,这些心理学者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与 罗杰斯为代表在20世纪50年代所创立,被称为心 理学的第三势力。在理论取向上,人本主义心理 学反对精神分析论
40、对人的异化,反对他们的反理 性观点;反对行为主义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论的 观点,也反对行为主义以零碎的、片面的反应作 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为行为主义研究的是由 零碎反应集合而成的行为,而不是表现行为的完 整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的研究 对象应该是正常人,应研究人类的复杂经验,如 动机、价值、情感、生活责任以及生命的意义等。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性是善的,人类本性中蕴 藏着无限的潜力,因此要改善环境以有利于人性 的充分发展,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 响,逐渐演变而成。认知心理学包括广义和狭义 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说,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个 体的注意、感知
41、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过 程。从狭义上来说,认知心理学就是信息加工心 理学,指对信息的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过程 的研究。认知心理学是多学科结合的结果,它一 方面吸收了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如完形心理学 对知觉的研究,也受到其他学科的推动,如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语言学的影响,同时计算 机科学的进展也对认知心理学的形成具有促进作 用。认知心理学是目前在心理学中普遍采用的一 种研究范式,它对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 科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4、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几种水平?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反映 的高级形式,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 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
42、己身心状态 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思维 是意识活动中的核心因素。意识可分为自我意识和对周围事物的意识, 它的不同水平反映了个体在某一时间内对自身活 动及其状态的觉知程度。在意识的调节与支配下, 人的意识水平还可以具体划分为以下三种水平: 无意识水平,指个体对其内在身心状态或对外环 境变化没有觉知的意识状态;前意识水平,指人 脑中所保持的经验或信息,可由需要时复现、提 取而达到觉知的意5、意识有哪些特征?人类意识概括起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意识的觉知性,它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 指人对外界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事 件的了解。 意识的能动性。它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能力和作用
43、,表现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与计划性、 主动创造性和意识的前进性。意识的社会历史 制约性。人类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 生的,并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的.6、什么是注意?注意具有哪些功能?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点。指向性是指 在一定时间内,人的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朝着一定 的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客观事物上 的强度或紧张度。指向和集中是同一注意状态下 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 理过程,它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是心理活动 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具有动力性。它具有三个功 能:第一,选择功能。它使人在某一瞬间选择具 有意义的、符
44、合活动需要的客观事物,避开或抑 制无关刺激。第二,保持功能。它使人的心理活 动持续保留在所选择的对象上,保证活动的顺利 进行;第三,对活动的调节与监督功能。它使人 的心理活动沿着一定的目标和方向进行,并根据 当前需要作出适当分配和及时转移,以此来适应 瞬息万蛮的客观环埔。7、简述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觉察到客体的数 量。“一目十行”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的时间长 短。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 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在感 受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
45、地保持固定不变。 广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虽然人 接触的对象或行动有所变化,但人对整个活动的 注意却保持不变。如完成做作业的任务活动。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 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有目 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 到另一个对象或另一活动上。如课与课间的转移。8、简述注意的分配及注意分配的条件。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 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注意分配的条件:(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最多只能 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 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人对自动化了的 活
46、动就不需更多的注意,而把中心集中在生疏的 活动上。(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间形成了动作系统。(反 应系统)如司机驾驶汽车的复杂动作,通过训练后形成一 定的反应系统,就可以不费力气地完成各种驾驶 动作,并且可以把注意分配到其他与驾驶有关的 事情上。9、简述注意的稳定性及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或同 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注意的稳定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人在感 受同一事物时,注意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 广义:指注意维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虽然人 接触的对象或行动有所变
47、化,但人对整个活动的 注意却保持不变。如完成做作业的任务活动。 影响因素:(1)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内容丰富,复杂多 变一一易稳定;内容贫乏,单调静止一一难维持 稳定(如看照片与看电影)。(2)和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的方式有关:复杂而持续时间长的活动一一适当变化流动的内 容和方式。初中生的功课安排问题:性质不同的文理科,难 易不同的内容适当隔开。(3)和主体状况有关:意志强,善于控制,有积 极态度,兴趣,目的任务明确一一易保持;生病, 失眠,疲劳,心境不佳一一难保持。10、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 中去?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 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
48、意。 因此,组织好学生的注意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 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环境 方面,要尽量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刺激出现;在 教学方法上尽量防止单调死板,要不断提高课堂 教学艺术,如注重讲授语音、语调的运用、板书 技巧以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教具的适当使用、 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等。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 织教学。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要明确学习的目的 和任务,并促使学生理解其意义,培养学生的问 接兴趣,了解有些课程虽枯燥,但在今后工作中 将起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确课程知识所具有的价 值,从而导致对学习结果的兴趣;在教学中,创 设“问题情景”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是唤 起学生有意注意的重要因素;合理组织学生的注 意活动,包括指导学生自己来组织有意注意,把 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教师对学生的严 格要求,对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具有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有意注意,会使大脑皮 层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极易产生疲劳。如果单 凭无意注意就不能牢固掌握科学知识,因为任何 学科的内容并不都是有趣和吸引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