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4∕T 2124-2020 冶金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4∕T 2124-2020 冶金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13.100C52DB14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21242020冶金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2020-09-01发布2020-12-01实施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4/T21242020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5作业要求.26安全管理.77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的管理.10附录A(资料性附录)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11附录B(资料性附录)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台账.12附录C(资料性附录)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13附录D(资料性附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14附录E(资料性附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15附录F(
2、资料性附录)有限空间分类.16IDB14/T21242020冶金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冶金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的术语和定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作业要求、安全管理和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的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内冶金工贸企业的有限空间作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893安全色GB2894安全标志GB/T3805特低电压(ELV)限值GB3836.1爆炸性环境第1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69体力劳动强度分级GB405
3、3.1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4053.4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T4200高温作业标准GB6222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9448焊接与切割安全GB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4440低温作业分级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4、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T20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3术语和定义1DB14/T21242020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冶金工贸企业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企业统称工贸行业。3.2有限空间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的空间。有限空间具体可分为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下建(构)筑物和地上建(构)筑物三类。3.3有限空间作业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活动称为有限空间作
5、业。指作业人员进入、探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包括:观察、测量、调试、清扫、砌筑、涂刷等常规作业及维护、检修、施工等非常规作业行为。4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1企业应针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2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a)有毒有害气体或缺氧而引起中毒或窒息的危险;b)可燃气体、液体或可燃固体的粉尘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危险;c)液体水平位置升高而引起淹溺的危险;d)固体坍塌而引发掩埋或窒息的危险;e)极端的温度、噪音、湿滑的作业面、坠落、尖锐锋利的物体及机械夹挤部位等物理危害;f)吞没、腐蚀性化学品、带电、放射源等危险因素;g)在炉窑类、料仓类、储罐类、设备类等有限空间内作业
6、物体打击的危险。5作业要求5.1基本要求5.1.1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开展现场勘验及危险辨识,对涉及到有毒有害、窒息性气体及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应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5.1.2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确认与作业空间连通的有毒、有害、窒息、高温、低温、可燃、爆炸性气体及放射源,以及可能造成灼烫、腐蚀、淹溺等有危害性液体及可能造成掩埋危险的固态物料的来源应按照GB6222标准规范的要求采取可靠的隔断方式,并加挂安全锁和安全警示标志。5.1.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针对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气体应落实监测措施,并在作业过程持续监测。2DB14/T212420205.
7、1.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危害状况进行风险分析,辨识危害因素,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编制作业方案、安全措施或作业标准、应急救援预案,现场应配备应急装备,应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严禁盲目施救。5.1.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人员都应接受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5.1.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将相关的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见附录A)、安全施工方案、应急预案、检测记录等文件审批确认并存放在现场。5.1.7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企业应组织对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交底,应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作业许可批准内容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措施或作业标准告知作业人
8、员;接受告知的作业人员应签字认可并保留备查;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作业方案落实各项措施。5.2有限空间的确认与标识5.2.1企业应对每个装置或作业区域进行辨识,确定有限空间的数量、位置,建立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台账(见附录B),并根据作业环境、工艺设备变更等情况保持更新。5.2.2有限空间应设置“有限空间、未经许可、严禁入内”的安全警示标识和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建(构)筑物类的“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见附录C)应当设置在出入口处,封闭半封闭设备类的“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应优先考虑设置在出入口处,不具备条件时至少应设置在进入有限空间前能看到的位置。不具备条件在出入口处设置“有
9、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时,至少应设置在进入有限空间前能看到的醒目位置。有限空间比较集中的场所和区域,应在醒目位置至少集中设置一处。凡涉及有毒、有害、窒息、高温、低温、可燃、爆炸性气体的有限空间应在现场醒目位置设置“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包括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应当准备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凡涉及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和窒息性气体或缺氧环境、存在淹溺或掩埋危险的“三类”有限空间,应在现场醒目显著位置设置“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存在其他潜在危险有害因素的有限空间,应在现场设置“有限空间、未经许可、严禁入内”的安全警示标志。因设备检修或维修
10、作业临时形成的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在现场设置“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明确告知有限空间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包括应当配备的应急装备、应急电话)。5.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5.3.1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见附录A)应严格执行审批、发放、延期、取消、关闭等流程。5.3.2作业结束后,应清点人员、工具、清理作业现场,解除相关隔离设施,并经申请人、批准人或其授权人签字确认,方可关闭相关作业。5.4进入前准备5.4.1隔断5.4.1.1与有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能源介质、物料应可靠切断,孔、洞等应进行严密封堵。工贸企业应当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
11、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5.4.1.2进入有限空间前应事先编制隔离措施及清单,隔离相关能源和物料的外部来源。同时按清单内容逐项核查隔离措施。在有放射源的有限空间内作业,作业前应对放射源进行屏蔽处理。3DB14/T212420205.4.1.3当进入与输送工艺介质管道相连接的密闭设备内作业时,应采取加设盲板或拆除部分管道等措施进行可靠切断的方式,防止系统内气体或液体等有害物质进入有限空间。5.4.2通风5.4.2.1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采取通风措施,保持有限空间内空气流通。5.4.2.2有限空间作业过程应采取措施,始终保持有限空间内空气良好流通。5.4.2.3打
12、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5.4.2.4必要时,应采取强制通风。5.4.2.5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无毒无害、氧含量合格。5.4.2.6禁止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5.4.3清理、清洗5.4.3.1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5.4.3.2清理、清洗有限空间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清空;包括内外部物料以及所有悬浮物、可能坠落的物料。
13、清扫(如冲洗、蒸煮、洗涤和漂洗)。中和危害物。置换,包括有害物质置换和可作业环境条件置换,如,氮气吹扫后,必须进行通风置换确保氧含量在19.5%-23.5%之间满足作业条件要求。5.4.4有毒有害物质检测5.4.4.1气体及有害物质的检测应符合以下要求: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有限空间内物质浓度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有害物质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等。凡是有可能存在缺氧、富氧、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的有限空间,作业前30分钟内,应进行检测,并注明检测时间和结果。取样和检测应由培训合格的人员进行。检测仪器应在校验合格有效期内,每次使用前
14、应检查。取样应有代表性,应特别注重人员可能工作的区域,取样点应包括有限空间顶端、中部和底部,取样时应停止任何气体吹扫,测试次序应是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氧含量。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期间,气体环境等作业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立即进行气体监测。气体监测宜优先选择连续监测方式,应在有限空间上中下及地面四角且便于监护人、作业人员看见或听见处检测。对可能释放有害物质的有限空间或在有限空间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连续监测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情况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人员。对现场有效处理,并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
15、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检测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5.4.4.2气体及有害物质检测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4DB14/T21242020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氧含量应为19.5%23.5%,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若空气中含氧量低于19.5%,应有报警信号。当必须进入缺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符合GB8958的规定。有限空间的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1的规定。不论是否有焊接、敲击等情形发生,有限空间内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挥发物的浓度都应满足以下条件: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5%(体积)。当爆炸下限4%时,浓度0.2%(体
16、积)。同时还应考虑用于作业的设备是否存在易燃易爆气体或挥发性气体。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接触限值时,不得进入有限空间或应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并撤离人员。作业前30分钟,应对有限空间内氧含量和有害物质浓度采样,经分析合格,方可进入有限空间。如作业中断,再次进入有限空间前应重新进行氧含量和有毒有害、燃爆物质检测。施工作业中涉及到其他危险作业时应办理相关审批手续。5.5安全与防护5.5.1监护5.5.1.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指定专人监护,不得在无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5.5.1.2作业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现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情。5.5.1.3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应
17、明确联络方式并始终保持有效的沟通。5.5.1.4进入特别狭小空间作业,作业人员应系安全可靠的安全保护绳,安全绳的静拉力应满足4412.7N(450Kgf)静载荷测试,应无破断。监护人可通过系在作业人员身上的保护绳进行沟通联络。5.5.2通风5.5.2.1进入自然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必须采取强制通风。5.5.2.2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有限空间空气流通,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氧含量和有害物质含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5.5.2.3可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应采取强制通风,严禁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管道送风前,应确保风源清洁,进入期间的
18、通风不能代替进入之前的吹扫工作。5.5.2.4机械通风可设置局部排风,辅以全面排风。当操作岗位不固定时,则应采用移动式局部排风或全面排风。5.5.2.5有限空间的排风口应设置在下部。当存在与空气密度相同或小于空气密度的有毒有害物时,还应在顶部增设排风口,连续通风检测。5.5.2.6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佩戴软管面具时,应仔细检查气密性,并防止通气管被挤压;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5.5.3温度5.5.3.1有限空间内的温度应控制在不对人员产生危害的安全范围内。当有限空间内正常作业
19、温度为高温或低温时,应当采用安全的方法,缓慢地降温或者升温,使有限空间内部环境温度为常温。5.5.3.2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进行有效温度、湿度调节的场所,作业人员的作业时限和个体防护必须符合GB/T4200、GB/T14440、GB3869等规范的要求。5DB14/T212420205.5.4有限空间内设备对有限空间内阻碍人员移动、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影响救援的设备(如搅拌器),应采取可靠固定措施,必要时应将其移出有限空间。5.5.5防坠落、防滑跌有限空间内可能会出现坠落或滑跌的场所,应特别注意有限空间中的工作面(包括残留物、工作物料或设备)和到达工作面的路径(包括水平管道的下弯管道处以及出现突
20、然落差大于2米处),应设置预防坠落或滑跌的硬件安全防护措施。5.5.6防掩埋、防窒息有限空间内可能会出现存在因固体坍塌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掩埋或窒息的危险;应特别注意有限空间中的工作面(包括残留物、工作物料)和到达工作面的路径,并制定预防掩埋或窒息的安全措施。5.5.7个人防护装备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种类和风险程度,依据相关防护标准,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并应正确佩戴。鉴于有限空间环境复杂,在有限空间内作业,严禁使用过滤式呼吸防护用品。5.5.8静电防护5.5.8.1为防止静电危害,应按照GB50058及GB15577的相关要求在有限空间内或其周围的设备接地,并进行检测。5.5.8.2对产生感应电的
21、高压区域,应按照GB50058及GB15577的相关要求装设不可手动移除的接地措施。5.5.9人员、工具和材料清点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具、材料。作业结束后应再次核查和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具、材料,以防作业人员、作业工具和使用剩余的材料遗留在有限空间内。5.6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5.6.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有足够的光照度。固定照明灯具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宜使用安全电压,安全电压应符合GB/T3805中有关规定。在潮湿环境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使用手持电动工具应有漏电保护装置。5.6.2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
22、尘的有限空间,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应符合GB3836.1中的有关规定。实现整体电气防爆和防静电措施。5.6.3进入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金属容器的有限空间时,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灯具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作业时使用的照明灯具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手提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照明灯具的带电部位不准外露。照明灯具使用的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设置在有限空间之外,并与有限空间有效绝缘,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不得放在锅炉、加热器、水箱等金属容器内和特别潮湿的地方;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M,并定期检测。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
23、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6DB14/T212420205.6.4手持电动工具应进行定期检查,并有记录,绝缘电阻应符合GB3787中的有关规定。5.6.5临时用电应办理用电手续,按GB/T13869规定架设和拆除临时用电设施。5.7机械设备安全按照机械设备有关规定执行。在有转动、移动及相对运动类机械设备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防止设备突然启动的可靠措施;在电气传动设备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预防夹挤、转动、移动等机械伤害;在液压支撑设备的有限空间作业应采取防止液压设备突然泄压的可靠支撑措施。5.8其它要求5.8.1作业时有限空间出入口应始终保持畅通,并在
24、相应区域拉设警戒线,悬挂警示标识。5.8.2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应无从事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职业禁忌症,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前不得饮酒和服用禁用药物(如扑尔敏等嗜睡药物)。5.8.3作业人员不得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中不得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5.8.4难度大、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的有限空间作业应至少每2小时轮换一次作业人员。5.8.5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配备监护人员和应急用品。应急用品应保证应急救援要求,监护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培训合格后上岗。5.8.6进行有限空间高处作业,在满足本规范要求的同时,应符合相关规定,为作业者提供必需的高处作业安全条件。如佩戴安全帽、安
25、全带等个体防护用品,作业现场搭设安全梯或安全平台等。5.8.7进行有限空间动火作业,在满足本文件要求的同时,应符合AQ3022-2008的规定,为作业者提供必需的动火作业安全条件。对于使用电焊、电钻、砂轮等用电类动火作业应符合5.6相关要求;对于气焊、气割类等增加泄漏源的动火作业时,气瓶应置于有限空间外部。有限空间动火作业的气体检测需待动火作业设施和器具布置到位后方可按5.4.3及5.4.4进行;有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宜采用强制通风和连续监测。5.8.8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5.8.9有限空间,应设置逃生和应急救援通道。5.8.10作业人员与外部应有可靠的通讯联络方式。5.8.11进
26、入发生突发事件后不易施救的有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系挂可靠固定于有限空间外的安全绳或安全带。5.8.12进入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窒息性气体或缺氧环境的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可靠的气体监测仪或氧含量分析仪。5.8.13A、B级有限空间内严禁2个以上单位形成交叉作业,严禁同时进行两个以上高风险作业;其他有限空间存在交叉作业时,应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5.8.14作业结束后,由有限空间所属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有限空间内外,需由双方共同确认人员全部撤离、工器具、易燃易爆及有害物质等物品全部彻底清理干净,实施封闭或采取防止人员误入的措施后,方可撤离作业场所。5.8.15作业结束
27、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负责组织清理作业现场,并核对撤离作业人员无误后方可撤离作业现场。6安全管理6.1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7DB14/T212420206.1.1企业应建立有限空间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制度应至少明确下列内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和分级许可审批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标准、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健康体检要求,有限空间安全设施检查要求,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因素检测要求,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程序及要求等。6.1.2企业
28、应按有限空间作业工种建立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6.1.3企业应建立有限空间分级管控制度。根据有限空间潜在的危险性和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各单位应将有限空间分为A级、B级、C级进行分级管控。A级:可能导致多人中毒窒息等伤害或死亡事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最终由公司(厂)领导和承担检修作业任务的项目经理审批。B级:可能造成人员死亡、重伤事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最终由归口管理的部门负责人和承担检修作业任务的项目经理审批。C级:可能造成轻伤事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最终由车间或工段负责人和承担检修作业任务的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进行审批。6.1.4企业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许可审批制度。进入涉及
29、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和窒息性气体或缺氧环境、存在淹溺或掩埋危险的“三类”有限空间和其他A级、B级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见附件D),并按要求进行逐级审批。有限空间作业许可部门以及许可审批人员,应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后公布,并下发执行。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未办理许可审批手续,任何人不得安排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6.1.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实行安全许可,并应按照办理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以下简称审批表),未经许可不得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格式见附录A)。6.2安全培训教育6.2.1冶金工贸企业应当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许可人、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
30、业人员、检测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专项安全培训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6.2.2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应工种作业需要的资质。6.2.3企业应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6.2.4严格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交底工作。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范措施告知所有的作业人员,被告知人员要履行书面签字手续。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
31、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多个单位在有限空间交叉作业时,各单位必须安排专人进行统一协调、指挥。属分包的项目,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要同时参加安全交底。6.3职责要求工贸企业应当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6.3.1作业负责人的职责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全面责任。工贸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8DB14/T21242020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安全施工方案和防护设施及用品达到安全要求后,方可安排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在有限空间及其附近发生异常情
32、况时,应停止作业。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应急准备情况,核实内外联络及呼叫方法。对未经允许试图进入或已经进入有限空间者进行劝阻或责令退出。6.3.2监护人员的职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了解可能面临的危害,对作业人员出现的异常行为能够及时警觉并做出判断。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和交流,观察作业人员的状况。当发现异常时,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帮助作业人员立即逃生,同时立即呼叫紧急救援。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6.3.3作业人员的职责应在做好安全准备的前提下进入有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及应
33、急救援措施。确认安全防护措施落实情况。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应与监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有效的安全、报警、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出有限空间。在作业中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6.3.4审批人员的职责审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及有限空间的办理是否符合要求。到现场了解有限空间内、外的情况。督促检查各项安全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的落实情况。6.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有限空间作业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措施(见附录E)。6.5应
34、急救援6.5.1有限空间作业人员涉险后,应急救援人员应在做好自身防护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抢救。应急救援必须遵循“人的生命安全第一”的原则,应优先考虑救援人员不进入在有限空间外进行救援的措施。救援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应急救援的能力,做到快抢、快救、快送,“三快”的原则,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并按规定佩戴使用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判断处境、脱离险地。采取正确的方法,对伤者进行紧急救护。尽快将伤者送就近医疗部门治疗。6.5.2企业应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各类防护设施和救援物资应配备到位。9DB14/T212420206.5.3要根据有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可能
35、发生的事故模式,完善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所有相关人员都应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并定期演练。6.5.4对涉及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和窒息性气体或缺氧环境、存在淹溺或掩埋危险的“三类”有限空间所在的区域或岗位,应全面梳理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监测)仪、氧含量检测仪、通风设备、照明(作业照明、应急照明)设备、安全带、安全绳、防毒面具等应急救援器材配备情况。缺少的应补充,存在问题的尽快修复或更换。6.5.5在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救援之前,应明确监护人与救援人员的联络方法并确保有效。6.5.6作业现场应备有通风设施、空气呼吸器、消防器材、急救药品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6.5.7应急用品应保证
36、能满足应急救援要求,应放置在作业现场,且指定专人管理和操作。对应急救援物质的配备要求及检查要求。6.5.8发生事故时,监护人员应及时报警,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后进行应急处置,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6.5.9情况不明时严禁进入有限空间盲目实施救援。6.5.10发生事故后,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县(市、区)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有关情况。7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的管理7.1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由作业单位负责办理。7.2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所列项目应逐项填写,安全措施栏应填写具体采取的管控措施。7.3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应由有限空间所在单位负责人审批。7.4一处有限空间、同一作业内容办理一张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当有限空间工艺条件、作业环境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7.5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表一式四份:监护人员、作业负责人、车间单位、归口管理部门各执一份,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保存期限至少为1年。10编号作业单位所属单位设施名称主要危险因素作业内容作业时间自年月日时分始年月日时分止主要安全措施编制人:采样分析分析项目有毒有害介质可燃气体浓度含氧量取样时间取样部位分析人分析标准分析数据作业人员现场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