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生物教案模板七篇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生物教案模板七篇大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生物教案模板七篇大全九年级生物教案模板精选篇1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课前准备: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2.动物标本1-2件;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
2、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2.生物需要呼吸(
3、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它的泄殖腔内有肛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
4、子。用种子繁殖后代。(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3)白薯、土豆能出芽。(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6.生物能生
5、长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九年级生物教案模板精选篇2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理解蛇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外部形态、结构和生理等的特点。2.了解其它爬行动物。3.掌握爬行类的主要特征。4.了解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二)技能目标1.通过对爬行动物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2.通过对爬行动物特征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特征的学习,培养学
6、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2.通过对珍稀爬行动物的介绍,提高学生保护动物的思想意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主要特征。2.教学难点:归纳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三、教学准备蛇、龟、鳖的挂图或实物,蛇的浸制标本,扬子鳄模型(有蛇爬行、蛇卵孵出小蛇的录像)。四、教学过程两栖类已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但由于生殖、发育等的特点,它们没有彻底摆脱水的环境,所以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出示蛇的浸制标本,并告诉学生以蛇为代表的爬行类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今天我们以蛇为代表来探讨爬行类是真正陆生动物的原因。(一)蛇1.观察记录展示蛇的标本,并播放蛇爬行及卵孵出小蛇的录像,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
7、表格内。外部特征身上有鳞,有各种花纹,舌头分叉,两端细,中间粗,腹部一节节。行走特点身体紧挨着地,弯弯曲曲地爬行,一边爬,一边不时地向前伸出分叉的舌。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事?蛇会生蛋,即卵生,也有的卵胎生;蟒蛇会把人缠死;蛇吃青蛙、田鼠等小动物;蛇怕人伤害它,常生活在石堆、草丛等较隐蔽的地方;蛇肉可吃,很鲜美。有什么?它与陆地生活有关吗?蛇怕冷吗?它如何过冬?教师提出与教学概念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对刚才观察的结果作进一步地探讨。3.师生共同归纳角质鳞片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并起保护作用。蛇终生用肺呼吸。蛇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蛇变温,所以冬天要冬眠。(二)龟、鳖、鳄
8、展示龟、鳖的挂图或实物,鳄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并进行相互交流,认识到它们的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都用肺呼吸,卵生。介绍中国特产的珍稀爬行动物扬子鳄,为了使扬子鳄繁衍发展,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并获成功。最后归纳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三)爬行类的主要特征身体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并起保护作用,用肺呼吸,多数在陆上生活,而且幼体的发育彻底摆脱了水的环境,成了真正的陆生动物。(四)毒蛇与无毒蛇展示毒蛇与无毒蛇的挂图或投影,重点观察外形特征,并记录。毒蛇、无毒蛇外形特征:头呈三角形,身体粗短
9、,尾骤细。头椭圆形,身体较长,尾渐细。其它特征:有毒牙和毒腺、无毒牙和毒腺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特征,并得出:有无毒牙和毒腺是毒蛇和无毒蛇的本质区别。讨论:毒蛇咬伤后如何处理?学生阅读教学材料,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发表见解,教师适当补充。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有益自身保护。简单介绍毒蛇养殖,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教师简单小结。九年级生物教案模板精选篇3一、教学目标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二、难点和重点重点: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
10、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学生:学生观察生活环境,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四、教学设计1、什么是生物?观察绚丽多彩的大自然挂图,说出其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或实地考察大自然。(适合班额小的农村学校,班额大,需要分小组进行。)2、提出问题:“请举出画面中的物体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展示挂图,启发学生找出图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无条件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学校可用此法)教师组织好学生,让其在大自然中认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3、生物的特征:实物对比,通过分析小
11、鸟具有的一些生物特征后,学生拿出自己所带的生物与小鸟对比,说出这些生物具有的与小鸟相同的特征,互相补充,得出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然后学生分小组,以自身为例讨论人是否也具有书中描述的生物特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针对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启发学生用对比法比较出生物的共同特征,同时可向学生解释不同生物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方式有所不同(如
12、动植物繁殖的方式不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想想你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对于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生物特征,教师可提示学生,帮助分析。4、巩固练习:多媒体打出钟乳石、珊瑚和珊瑚虫,学生讨论哪个是生物,并说明理由。找观察过珊瑚的同学,给大家描述珊瑚和珊瑚虫的关系,大家讨论后得出答案。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生物的特征去分析。九年级生物教案模板精选篇4教学目标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注健关康。2、在学习和生活中能保持愉快的心情。3、认同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全面理解健康的概念。2、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3、能说出健康的概念;
13、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与作用。1.完成P89-90项目测试,看看你能得多少分?健康状态如何?测试题中哪些题目是评价身体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社会适应方面的?2.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和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3.健康的生活不仅需要加强_,搞好_,还要保持_,_的心态,同时还应当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_。4.保持愉快的心情(1)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2)儿童青少年积极健康的心态是(3)调节自己情绪的方法_、_、_。二、拓展创新运用本节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家人或亲友的健康状况作出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二)
14、、非选择题1.按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和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2.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良好的和适度的,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3.老师和同学都认为小南是一个品学兼优、真正健康的人,因为他:情绪经常保持稳定;和任何人都相处得很好;体育成绩都已达标;能成功地调整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合理地适应环境;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争取班级的荣誉。在这些表现中属于身体健康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是;属于社会适应能力的是。二、课前预习1、自我检测: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健康的含义,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
15、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以上10条,体现了健康所包含的身体、心理的良好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三方面的内容。要想拥有健康,就必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三、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1、大家在课余时间收集哪些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资料?2
16、、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小组同学交流。3、你们知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威胁,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教材P94的“资料分析”,并结合下面的两个讨论题进行分组讨论。资料分析:1957年和1999年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讨论:(1)40多年来,导致中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题?4、结合数据资料,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再与同学一起阅读教材P95的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5、小结: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6、探究活动: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
17、率的影响九年级生物教案模板精选篇5体验皮肤的温度觉问题:人体能感到温度的变化,离不开皮肤中的温度觉感受器。当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冷;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会感到热。怎样利用实验的方法来体验温度觉?实施方案:材料:3个烧杯、适量的温度不同(冷、温、热)的水。方法:用3个烧杯分别装上冷水、温水、热水;将左手食指放入冷水,同时将右手食指浸入热水中,3分钟后将两只手指同时取出;再将手指同时浸入温水中,分别体会感觉。冷水热水温水右手感觉热冷左手感觉冷热现象分析:(1)左手皮肤温度高于冷水温度,人觉得冷;度,人觉得冷。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运动系统的组成。2.能说出的各结构名称及作用。3.说明
18、的成分及其物理特性。4.知道的生长的基础知识和体育锻炼对的影响,以及折急救的知识。能力目标1.明确观察目的,有序地观察长的结构,分析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培养学生观察及分析能力。2.通过鉴定的成分实验,及对实验观察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的结构及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2.通过设计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自觉养成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4.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体系(二)教材分析:关于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成分是本
19、节的教学重点,鉴定的成分;的成分与物理性质的关系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先让学生观察实物(长),及实验(鉴定的成分)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三)教法建议:鉴定成分的实验,建议采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课题。教师取一根长,用力折,很难折断,敲打几下,不容易破碎。再取一根鱼肋,用手轻轻弯弯,看着弯曲的程度。指出有一定的硬度和弹住。这时提出: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呢?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及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根据假设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最后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造成的两种特性的原因是具有的两类化学成分有机物
20、和无机物,得出结论:是由硬脆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的。的物理特性主要表现在硬度和弹性两方面。指出的物理特性是由的成分决定的。本节内容较多,建议用两课时。九年级生物教案模板精选篇6教学目标: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
21、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2.作出假设:_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_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_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4.填写P
22、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5.注意:如果_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举例:曲线图的画法: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6、练习: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23、A.充分利用光能B.减少阳光照射C.适应低温D.适应潮湿的环境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的解释为()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C.适应是绝对的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7、讲解书本课后练习。教学后记:这节课不仅要讲理论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而且也要说明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原理和过程。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个知识点并不难,学生容易理解,但对于探多学生很难理解,还有对于探究实验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计划并不了解,所以我在其他班的课堂上采取了把实验过程,原理用一节课来讲述,因为探究实验对于学生来
24、说很陌生,只有一开始让学生理解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在以后的课堂上才能让他们自主探究,所以我觉得把实验课分为一个课时的课是有必要的。教学反思:应该安排学生实验前自己先体验实验过程,实验所需时间,这样让学生操作起来可以更容易掌握,自己也能了解到实验过程所遇到的问题。九年级生物教案模板精选篇7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回顾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说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过程。(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作用。2.能力目标(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2)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
25、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通过参加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实验设计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意作用。2.教学难点: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请学生看图说话,由此引出“温室效应”,并提出下列思考题: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哪一种?它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减少这种气体?新课讲授【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学生实验)实验步骤:(其中1、2两步,课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准备,第3步课上学生分组完成。)1)取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在甲、乙
26、内装入新鲜菠菜,丙内不放。通过导管向各个袋内深吐气,使袋内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扎紧袋口。2)将甲袋放在黑暗处,乙、丙放在光照下。3)将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内气体分别通入三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观察、记录石灰水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1)、2)思考:本实验中有几个变量?在各组中分别是什么情况?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帮助学生弄清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说明光照的作用;乙、丙是另一组对照实验,说明植物的作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进一步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是什么气体?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布置学生课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27、,课上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提示:1)氧气能够助燃,可以用带余烬的卫生香或木条复燃的方法进行实验。2)小动物离开氧气就会窒息死亡。要求:活动目标检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材料器具方法步骤实验记录【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介绍该探究实验的一种方法:材料器具金鱼藻、大烧杯、短颈漏斗、试管、卫生香、火柴、清水。方法步骤(如下图示)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个短颈漏斗,漏斗颈上套一根灌满清水的玻璃管,玻璃管的另一端用橡皮塞塞住。把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金鱼藻表面有小气泡放出。待玻璃管内的液面降低到烧杯液面以下时打开玻璃管
28、的塞子,迅速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现象,发现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气体的是氧气。总结光合作用反应式:思考:1)在室内,特别是在卧室里摆放植物好不好?为什么?2)在水族箱中常常可以看到除了有鱼还有水草、电灯等,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出示图片请学生补充完整。总结: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简称“碳氧平衡”。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简单的逆反映。”是否正确?为什么?【DIY:参与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建议同学们组织起来参加当地的绿化活动,可以对学校绿化或社区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可以参加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活动。还可以尝试绿化设计,如利用软件进行绿化设计。五、教后反思1.初中生物学科中的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知生命的特征,体验生命的历程,感悟生命的意义,反思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珍爱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本课的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珍爱绿色生命、保护绿色生命的目2.探究活动则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究,来达到了解生命现象的过程,但是了解生命现象只是表象,教师更应该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进行探讨、交流,提出自己的设想,以达到唤醒人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