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 (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语文必修下理解性默写(教师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端章甫,愿为小相焉。”2.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4.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5.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态去暗示:夫子
2、哂之。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6.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暂的回答,从“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可以看出来。7.侍坐中,写孔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志向的句子是:“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8.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子路率尔而对曰”一句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为谦虚,从呼应冉有的“非曰能之,愿学焉”两句话可以看出;曾暂从容酒脱而又谦恭,从“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9.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目的。
3、10.侍坐中,曾皙描绘了“暮春咏归图”,它的具体内容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1.侍坐中,孔子评公西华志向的句子是: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2.侍坐中,子路自信认为在“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军事强国的目标。13.侍坐中,冉有认为在“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条件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达到富民的目的。14.侍坐中,当孔子问曾哲志向时,曾皙说自己的与他人志向不同的句子是:异乎三子者之撰。15.侍坐中,公西华想担任小相达到“以礼治邦”的句子是: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16.侍坐中,孔子引导曾暂不要有所顾虑,可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因为每个人只是说说各种的志向的句子是: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已矣。17.侍坐中,与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后,并怡然自乐”一句所描绘的意境相似的句子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8.侍坐中,孔子评子路志向的句子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19.侍坐中,描写其他弟子都离开了,唯有曾皙留下,因为他想知道老师对每个学生所阐述的志向的看法的句子是: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20.侍坐中,曾皙的理想社会是在“莫春者,春服既成”情况下,成年人带几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和
5、谐的社会里。21.侍坐中,每个弟子在述志时都能体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仲由,文章通过对他的神态描写来凸显其性格特征的一句是:子路率尔而对曰。22.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的才能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的句子是: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3.侍坐中,孔子回答曾暂的问话时,连用三个语气词来强调弟子们都只是在谈他们的志向的句子是: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谏太宗十思疏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
6、“其”指代的内容是: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4.谏太宗十思疏中开篇作者用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从而引出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是: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是: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胸襟的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0.谏
7、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是: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是: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是: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15.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6.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老百姓心服的句子:虽董之以严刑,
8、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17.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凡百元首,承天景命。18.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反问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是: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19.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20.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要总结“十思”、弘扬九德的句子是:总此十思,弘兹九德。22.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
9、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2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善用形象的比喻说明问题,他说君主如果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那就如同“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一样,是十分荒谬的。答司马谏议书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句子是: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举先王之政,以
10、兴利除弊,不为生事。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侵官”罪名加以反驳的四句是: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6.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因,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希望司
11、马光原谅他。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有学识的读书人所争论的内容是: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自己辩护,他说受命于人主,为朝廷定法度,不能算是侵夺官员的职权,然后他又接着说,“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否定了“生事”之说。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中揭示众官对他汹汹然的原因的句子是: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
12、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的句子是: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1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1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
13、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明态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1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三句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1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面对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
14、,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是: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2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如果对方指责自己在位时间长,却不能帮助君王福泽百姓,这种失误他是承认的句子是: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2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句子是: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2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明只想简单写回信,不再辩解的句子是: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2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用“受议授”来说明变法并未侵夺官吏们职权的句子是: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阿房宫赋1杜牧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
15、里,隔离天日”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2杜牧阿房宫赋中以“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多于机上之工女”,嘈杂的音乐声“多于市人之言语”。4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5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二川溶溶,流入宫墙。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六王毕,四海一”,概括了秦王统一天下的大业,交代了兴建阿房宫的背景。7杜牧阿房宫赋中“高低冥迷
16、,不知西东”两句写人置身阿房宫便会迷失方向,以侧面描写的方式突出了建筑的错综复杂。8杜牧阿房宫赋中“高低冥迷,不知西东”两句,侧重从人们的主观感受侧面描写阿房宫错综复杂的建筑特点。9杜牧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的情形,其中描写“走廊”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10阿房宫赋中“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两句,描写了阿房宫内宫人焚香、烟雾缭绕的景象,反映了统治者生活之奢靡。11阿房宫赋从多角度铺叙阿房宫耗费巨大,其中写到架在梁上的椽子“多于机上之工女”,突出的钉头“多于在庾之粟粒”。12杜牧阿房宫赋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两句通过写阿房宫中音乐之繁盛来批评“秦爱纷奢”
17、。13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14杜牧阿房宫赋中,“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的一方面写出了阿房宫建筑群的走向,另一方面突出了其规模的宏大无比。1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两句来描述秦王朝对待宝玉金珠的态度,揭示了“成由勤俭败由奢”这颠扑不破的真理。16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将钉头和米粒进行对比的两句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17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
18、,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18杜牧阿房宫赋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覆压三百余里”一句写的是建筑占地之广,“矗不知其几千万落”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可惜“楚人一炬”,就成了一片焦土,秦王朝穷奢极欲导致亡国的历史教训发人深省。19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鼎铛玉石,金块珠砾”这样一组对偶句描写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2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1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
19、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2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是苏洵讽谏北宋王朝要吸取历史教训,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警告,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不肯引以为鉴,就要重蹈覆辙。23杜牧阿房宫赋中,乘坐辇车来到秦国的宫人,当初的身份是“妃嫔媵嫱,王子皇孙。”2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整。25阿房宫赋中,杜牧在分析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认为,“使六国各爱其人”,那么足以抵抗秦国;如果秦国能善待六国之
20、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粮食”为一个想象点,来揭示秦王朝极尽奢靡的语句是“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27杜牧阿房宫赋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两句运用夸张与对比的手法,极写宫廷丝竹宴乐之盛,形象地展现了秦宫人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28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29杜牧阿房宫赋中,“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两句,恰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30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千古不变,正如阿房宫赋中杜牧指出,六
21、国足以抵御秦国而保全自己的途径是: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3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对秦统治者搜刮百姓的行为和奢靡的生活进行了质问。32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3阿房宫赋中以龙和虹为喻,写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4“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但若不吸取教训,历史就会重演,如同杜牧在阿房官赋中所感叹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六国论1.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他认为六国的最终灭亡,不是通常
22、所认为的“非兵不利,战不善”,而是“弊在赂秦”。2.在六国论中,作者苏洵开篇即摆明观点,通过“先破后立”的方式直入主题点出六国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3.六国论中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苏洵认为,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的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苏洵在六国论中告诫统治者不要被强敌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的句子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6.在六国论中,苏洵说明虽然齐国没有贿赂秦国,却也随着五国的灭亡而灭亡,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唇亡齿寒,覆巢之下安有
23、完卵!7.苏洵认为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这是“斯用兵之效也”。而燕国“至丹以荆卿为计”,才招来大祸。8.“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用作论据,把它高度浓缩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11个字。9.苏洵对赵国开始的战略是很赞赏的,最初赵国曾与秦国交战五次,战绩是“二败而三胜”,但非常可惜的是“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0.苏洵用精妙的比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11.苏洵认为,如果六国国君把贿赂秦国的土地用来“封天下之谋臣”,把侍奉秦国的心意用来“礼天下之奇才”,结果一定会大不一样。12.六国论中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13.苏洵认
24、为,那些没赂秦的国家的灭亡也跟那些赂秦的国家有关,因为他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最终灭亡。14.苏洵认为,齐国没有贿赂秦国,结果“终继五国迁灭”,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15.六国论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16.苏洵的六国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方法丰富多样,其中使用了比喻论证来指出赂秦的诸侯国的国君对于祖先打下的江山毫不珍惜的句子是: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17.六国论运用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将赂秦者与被赂者的心理进行对比,说明暴秦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8.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
25、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奉之弥繁,侵之愈急。19.六国论中从反面提出假设,“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结果会怎样: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20.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坚持无力抗秦到底的句子: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21.苏洵在六国论中对北宋王朝的批评是很尖锐的,他说:“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还比不上六国国君的智慧。22.苏洵在六国论结尾处提出了六国联合起来可行的对抗秦国的办法:“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此举定会让秦人寝食难安。23.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
26、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后,紧接着从赂秦者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的句子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4.苏洵在六国论中比较了秦获得土地和诸侯失去土地的方式后,得出了“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本来就不在于战的结论。登岳阳楼1.登岳阳楼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两句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2.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3.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4.登岳阳楼中“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两句表面看有
27、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5.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6.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7.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自叙如此落寞,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对比鲜明,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8.杜甫登岳阳楼中逼真描画出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可以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相媲美的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9.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
28、诗人的情感已由自悲身世上升到为国事而忧心,诗境深远。10.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一句,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湖的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11.登岳阳楼中“乾坤日夜浮”一句,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1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昔闻其名,今临其境,言外见得这也是一件快事”(杜甫诗选注)的句子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13.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是写景,但不能看成是纯写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
29、怀,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安定。14.登岳阳楼中,诗人用字精当,一“无”一“有”,一“孤”映衬,既“老”且“病”,感情色彩浓厚,极力表现出诗人晚景的凄凉的句子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15.登岳阳楼中,体现前人评说“虽不到洞庭者读之,可使胸次豁达”的句子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16.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桂枝香金陵怀古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把全词置于一个凭栏远眺的角度,交待时令地点天气等信息,为全词打下了凄凉感情基调的诗句是:“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2.南朝刘勰说:“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文心雕龙诠
30、赋)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千里澄江似练”一句描画出千里江面似白绢,波光闪亮的意境。5.“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6.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与散点铺展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的名句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7.桂枝香一词中写“夕阳西下,
31、阳光洒满江面,远远望去,帆影点点,近处,酒店的青旗正迎着西风飘扬”的句子是“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8.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由对美丽江山的描写转入对金陵人文的刻画,远近动静结合的诗句是:“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9.桂枝香一词中,“背西风,酒旗斜矗”写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10.桂枝香一词中,“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写远去的征帆像是漂漾在淡淡的白云里,飞舞的白鹭如同从银河上惊起,其旷远、清新的境界,雄健、壮阔的风格,是那些“小园香径”“残月落花”之作所无可比拟的。1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雄壮宽广的
32、气度,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千古传诵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异曲同工的名句是:“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1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13.与林逋宿洞霄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所言意境相同,写眼前所见,美不胜收,难以尽述,因此总赞一句“画图难足”,结束上阕。1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念往昔,繁华竞逐”两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15.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繁华竞逐”四字道出了六朝更替的根
33、本原因。16.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一声叹息,化用杜牧的台城曲诗句,再现陈后主亡国悲剧,而其后的统治阶级不以此为鉴,江南各朝覆亡相继的名句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17.桂枝香金陵怀古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感叹统治者不以历史为鉴,相继覆亡的诗句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18.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的高度,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的句子是:“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19.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的下阙中,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之情的诗句是:“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34、”20.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写去的毕竟去了,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的名句是“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21.桂枝香一词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抒发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22.窦巩南游感兴一诗中写道:“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与此诗有相似感慨的诗句是:“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2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作者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时间副词,意在说明亡国的真正责任在于朝廷积弊
35、,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不改变,悲剧就会重演的诗句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2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写对前人吊古、怀古不满之情的诗句是:“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25.“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桂枝香一词中,结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26.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借古讽今的名句是:“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念奴娇过洞庭1“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三句点地域与节候的特点,说明了这是一个接
36、近仲秋节的、风平浪静的洞庭湖之夜。2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写出了中秋的洞庭湖,碧波万顷,水波不兴,幽然之境令人神往的句子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3.写临近中秋时节,洞庭、青草二湖,不见一点风的颜色的句子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4.“洞庭青草”指的是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点出地点,题目是过洞庭,词一开头就紧扣题目。“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月到中秋分外明”,秋月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古代文人来说,当是别有意味。5.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说的是黄云万里改变了风的色彩;而张孝祥的“更无一点风色”
37、说的是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诗意。6.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万顷”极言湖面之广,写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的诗句是“玉鉴琼田三万顷”。7.写如玉镜美玉一般的湖面广阔而邈远,上面只有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的句子是:“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8.“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两句,极状皓月朗照下洞庭湖的广阔可爱,仿佛一个琼玉铺就的空明的神仙世界。在这个广阔无垠的世界中,个人显得那样的渺小。9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句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以世间万物的主人翁而自居的思想境界。10.“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
38、里俱澄澈”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诗意的高峰体验,因此诗人用“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地引出了下阕。11写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12.写想起我在岭海的这一年,只有月光可以见证我的忠肝义胆,高洁品质的句子是“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13.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海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的句子是: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14.化用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中“孤光”这一
39、典故的句子是:“孤光自照”。15.雪的特点是洁白晶莹,南朝诗人江总有“净心抱冰雪”之句,唐王昌龄有“一片冰心在玉壶”之句,南宋张孝祥有“肝肺皆冰雪”之句,实际上是说,尽管自己被免职,但自己是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的。16.“表里俱澄澈”一句是这首词主旨所在,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17.中国文史馆馆长袁行霈认为,念奴娇过洞庭中“表里俱澄澈”一句可以与杜甫诗“心迹喜双清”集成一副对联,而且给人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此言良是。18.念奴娇过洞庭中,写“银色的月亮将清辉泼散在湖面上,照进银河的丽影,随碧波荡漾。整个天水间都那样晶莹澄澈”的句子是: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
40、澄澈。19.只有八个字,却具体而生动地显示了诗人的才华,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的句子是:“素月分辉,明河共影”。20.“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两句语意双关,既写了月夜泛舟的具体感受,又以“稳泛沧浪”的从容之举,象征着对群小进谗、众口铄金的世俗风气的蔑视,显示了“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气魄。 21.写如今虽年老而深感发短袖寒,但我却能稳稳泛舟在这沧浪旷海之间的句子是: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22.写我要以长江水为酒,举北斗星为杯,请天地万物为宾客,与之共饮的句子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23.词人写招待客人时,自己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的两个句子
41、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24.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崛想象之语表达词人愉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25.念奴娇过洞庭中,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时间的句子是: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26.苏轼前赤壁赋有“扣舷而歌之”之语,张孝祥则是用“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两句写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游园1.游园中将美好的春色和破旧的庭院进行对比的诗句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2.游园中将天下四大美事一起并举的语句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3.游园中杜丽娘感叹自己平时得不到领略春色的机会,有负于大好春光的句子是:“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4.游园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两句出于谢灵运语“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表达了杜丽娘黯然伤感的情怀。5.游园中“朝飞暮卷”一句语出王勃滕王阁:“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