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复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循循善诱,开场白“_,_”,以一种和蔼宽厚的态度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平等.轻松的交谈环境。孔子做出假设来引导学生述志的句子是“_,_? ”用“_?_”两句鼓励曾皙说出自己的志向。2.从“_”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轻率.急躁。子路希望用自己的理念将一个“_,_”的内忧外患的国家治理得强盛.知礼。3.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使之达到“_,_”。4.孔子回答了为什么“哂由(子路)”,也表达了自己治国主张的两句话是“_,_”
2、。5.冉有(求)在讲述自己的治国志向时非常谦逊,用“_,_”言明自己只能让百姓富足;“_,_ ”两句写在礼乐教化方面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需要有德有才的君子大力相助。6.公西华(赤)回答孔子的问题时体现了他谦虚且好学态度的两句是“_,_”。公西华“长于祭祀之礼.宾客之礼”,所以在自述其志时表示,希望在“_,_”即宗庙祭祀或者诸侯朝见天子的典礼上发挥自己的才能;“_,_”两句写公西华希望做一个主持赞礼的司仪官。孔子间接称赞公西华,但又言其过分谦虚的句子是“ _,_?”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点)的形象是最突出的。“_,_”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曾皙从容洒脱的情态,“_”一句则表现了他回
3、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曾皙用“_,_,_”三句话,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美景图,一幅其乐融融的礼乐文明高度发展的太平盛世图。孔子对曾皙的理念表示认同的句子是_:“_。”齐桓晋文之事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_,_”。2文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 “_,_”。3.用反问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仁君“罔民”的不可思议,自然引出下文对明君保民的论述的两句是“ _,_?”烛之武退秦师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2.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
4、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_,_”。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阐明晋国与秦国的利害关系,希望秦穆公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4.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陈述留下郑国做“东道主”的好处的句子是“_,_”。庖丁解牛1. 能代表庖丁观点的依据是“_,_”2. 表现庖丁在最后一阶段解牛时是用心去感受,而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语句是:“_,_”。3.表现庖丁解牛后怡然自得,擦刀,收刀的语句是:“_,_”鸿门宴1.鸿门宴中比喻一个人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另有所指的句子是“_,_”。2.鸿门宴中说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_。3.鸿门宴中表现秦始皇残暴不仁的句子是“_,_”谏逐客书1.在
5、谏逐客书中,李斯开门见山提出总的论点,鲜明有力,明明是秦王下的逐客令,却把逐客的错误归咎于“吏”,_,_这两句措辞委婉,十分注意讽谏策略。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以泰山作比,说明要广纳人才才能就大业的句子是_,_3.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4.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_,_这样的不良印象。 5.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如果秦穆公.秦孝公.秦惠王.秦昭王却客疏士,那么最终结果会是_,_6
6、.谏逐客书中李斯认为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这两句话是_,_7.谏逐客书中,用“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为喻来说明_,_的道理。8.在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直接影响的句子是_,_9.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_,_形象地说明了“真秦之声”。谏太宗十思疏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为了说明道德不深厚国家难以安定,以水流和树长为例的两句是:”_,_”。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源头不深却想水流得远,根基不稳却想树长得好,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对于这些想法,作者的态度是:”_,_”。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君王处在
7、重要位置,就应当”_,_”。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_,_”。一样荒诞。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出古代君王为国忧虑就能效果显著,但成功之后品德就开始衰微的两句是:”_,_”。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出有好的开始的人很多,能坚持到最后的却很少的两句是:”_,_”。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分析“竭诚”和“傲物”两种态度带来不同的结果的两句是:”_,_”。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奔驰的马车和腐朽的绳索为喻,劝谏唐太宗不可疏忽大意的两句是:”_,_”。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要学会克制自己,不能因为喜爱就想要得到的一句是_
8、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不能劳民伤财兴建土木工程的一句是:_1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要学会谦虚并加强自身修养的一句是:_”1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海纳百川来劝谏君王要谦虚谨慎,不能骄傲自满的一句是:_1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凡事都有有度的一句是”_”1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做事要慎始善终的一句是_1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要虚心接纳他人意见的一句是_1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自身端正才能远离小人的一句是_1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不能因个人喜好而随意奖赏的一句是:_1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告诫君王不能因为自
9、身厌恶就随意用刑的一句是:_1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君王对待人才和意见应有的态度是:”_,_”2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选用人才,听取意见之后,智者和勇者的态度是”_,_”2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选用人才,听取意见之后,勇者和仁者的态度是”_,_”2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选用人才,听取意见之后,仁者和信者的态度是:”_,_”2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天下太平后,君王就可以享受游玩乐趣,颐养天年的两句是:”_,_”2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的理想境界是通过音乐的教化达到的的两句是:”_,_”2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君王劳神苦思,代替臣子管理事务,其结果是
10、:”_,_”答司马谏议书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他虽与司马光关系不错,但在政治主张上有所不同的的两句是:_,_。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他之所以与司马光政见不合的原因是:_,_。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出作者想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又担心不能被对方理解的两句是:_,_。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出作者不再为自己一一辩护的两句是:_,_。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作者考虑到司马光对自己的看重与厚待,不应该马虎回复书信的两句是:_,_。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自己不应该在书信往来上马虎,所以_,_。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读书人的争论点主要在于“名实”关系的两句是:_,_。8.
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弄懂天下的道理在于区别“名实”关系的两句是:_,_。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认为作者招致天下人怨谤的理由是:_,_。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两句表明了作者的做法并不属于“侵官”。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两句表明了作者的做法并不属于“生事”。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做法并不属于“征利”。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_,_。两句表明了作者的做法并不属于“拒谏”。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自己的做法会招来天下人的怨谤是早有预料的两句是_,_。1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皇帝想要改变现状的原因是:_,_。1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自己
12、为了帮助君王改变不良风气,是不会考虑敌对的力量,只需尽自己的力量帮助的两句是:_,_。1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用反问的语气质问,自己参与变法,天下人却没有对自己吵吵闹闹的一句是:_,_。1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大大为了说明变法势在必行,援引了盘庚迁都的事例来说明迁都之初,不仅百姓反对,连大臣们也反对的两句是:_,_。1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盘庚不应大家反对就改变政策,而是充分考虑了事情的合理性才行动的两句是:_,_。2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从对方的角度承认自己的过错在于自己在位时间长,却不能帮助皇帝成就大业,造福百姓的两句是_,_。2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作者不愿现在什么都不做
13、,只是墨守前人的做法的两句是:_,_。2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墨守前人做法是作者不愿苟同的两句是:_,_。阿房宫赋1.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宫殿楼阁接连不断,占地极广且十分高大甚至到遮天蔽日的程度的句子是_,_。2.阿房宫赋中描绘宫殿密集移步见楼的句子是_,_。3.阿房宫赋中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走廊像人们的腰一样回环曲折;屋檐像鸟仰首啄物一样翘立的句子是: _,_。4.阿房宫赋中描绘楼阁宫室各随地势,参差错落,精致工巧的句子是:_,_。5.阿房宫赋中描写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离,使人分辨不清方向,从而突出宫殿结构的规模宏大的句子是: _,_。6.杜牧在阿房宫赋篇末暗寓讽刺之意,含蓄地告
14、诫“后人”当代及后代君主: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7.总结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句子是:_,_。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妃嫔们焚烧椒兰等香料,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从而突出她们生活的奢华靡丽的句子是:_,_。9.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及比喻的手法,谈及宫车驰过时发出的声音的句子是:_,_。充分展现了宫人出行的盛况。10.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从而展现阿房宫的奢侈铺张的句子是:_,_。1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构件栏杆和门槛的数量与九州的城
15、市相比,展示了阿房宫的豪华气派,突出了百姓生活的困苦的句子是:_,_。1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对比的手法,瓦缝的数量竟比谷仓的粮食更多,讽刺了阿房宫的铺张浪费,同情百姓生存的穷困艰难的句子是:_,_。1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自己的家庭的句子是_,_。14.文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阁楼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_,_。1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句子是:_,_。16.杜牧通过两句,提出了关注人民的重要性,指出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句子是:_,_。六国论1.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合作联盟十分重要,未被秦国威势所压得不赂
16、秦者最终也走向灭亡的原因是_,_。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描写六国先人开拓疆土十分不易,但他们的子孙却不珍惜。3.苏洵在六国论中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多,秦国贪欲更浓厚,侵略越急促的句子是_,_。4.六国论开篇简明扼要地指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_,_。5.苏洵在六国论中将六国不断割地求和的状况展现得淋漓尽致,得出六国破灭的结果是意料之中的句子是:_,_。6.苏洵在六国论中展示了燕国最后被秦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7.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出_,_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地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8.苏洵在六国论中表现了秦国贪得无厌,在得到土地后依旧出兵六国地句子是_,_。9.苏洵认为
17、,六国和秦国都是平起平坐地诸侯,实力比不上秦国,但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借此劝说北宋统治者,_10.苏洵认为用割让土地的方法求得安寝的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是因为_,_。11.苏洵在六国论中展示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的句子是_,_。登岳阳楼杜甫1.杜甫登岳阳楼颔联“_,_”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描绘洞庭湖分断吴楚,吞吐日月,写出了它浩瀚壮阔.无比恢宏的气象2.杜甫登岳阳楼中虚实交错,借“昔”“今”二字对照来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基础的两句诗是:_,_。3.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的动荡时局,无限忧国忧民愁思涌上心头,不禁潸然泪下
18、的诗句是:_,_。4.登岳阳楼中,抒写诗人漂泊天涯.思乡念亲,生活孤苦,老病凄凉的诗句是:_,_。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1.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以“_”四字领起,为全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_,_”两句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远望中的江和山:长江清澈明净,像一条白绢;远山青翠尖峭,群峰丛聚。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描写江上来往的船只和江边的酒家的诗句是:“_,_,_。”3.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_,_”两句用这个典故表达词人对六朝统治者奢侈荒淫,导致接连覆亡历史的悲叹。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慨叹六朝历史一去不复返,此时只剩凄凉秋色,昔盛今衰
19、,表达词人吊古伤今情怀的诗句是:“_,_。”5.“_,_”两句写日落之江天,“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_”一句总结上片,极言眼前景色之美。6.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采用用典手法,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教训,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的句子是:“_,_,_。”这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7.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两句由实景转入虚景,慨叹六朝统治者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生活。“_,_”则写出后人登高望金陵,空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没有意义,暗寓只有奋起变革,有所作为才可避免重蹈覆辙。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1.念奴娇过洞庭中,表现洞庭湖
20、上秋高气爽.风平浪静.水波不兴的句子是:“_,_”2.念奴娇过洞庭中“_”一句用比喻手法写月光下的洞庭湖,水面明净光洁,湖面广阔浩瀚。3.念奴娇过洞庭中:“_,_”两句,写在三万顷的湖面上,飘着我的一条小船,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4.念奴娇过洞庭的“_,_”两句明写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写明月光辉四射,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_”这五个字,描写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清亮明洁的,没有一丝污浊,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5.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一句写词人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_”一句则通过冰雪来比喻自己的襟怀,表现了词人高洁的人格。6.念奴娇
21、过洞庭下片中词人用雄奇的想象营造了恢宏的意境,将全词感情推向高潮,“_,_”是词人想象舀尽长江之水以为酒,用北斗当酒器细细品酌,“_”则设想自己做主人,请天地间万物做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想象之奇特,情境之阔大,尽显词人豪迈之风。7.念奴娇过洞庭中“_”一句写如今被免职,头发衣衫不免带有几分萧条与清冷; “_”则表现出词人不管处境如何,心志毫不动摇的气度。8.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里用“_,_”表明自己虽然遭谗被贬,但光明磊落.襟怀坦白。9.念奴娇过洞庭中“_,_”写出月色清冷,衣物单薄,包含无限人情冷暖,尽管如此,词人超越世俗荣辱得失,稳稳泛舟在无边的洞庭湖。10.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心物
22、融合的美妙体验,而且这美妙难以诉诸言语的句子是:“_,_”。11.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写词人敲击船舷,仰天长啸,抒发自己的满腔豪情,似乎忘却了时间的两句是:“_,_。”游园汤显祖1.游园,艳丽炫目的春景,与断井残垣相伴,对比鲜明。充满了少女的惊叹和无奈:“_,_。”2.“_,_。”由眼前美景而引发对人生的感慨,古人把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所描述的人生境遇称为“四美”,然而这四美难得,写出了杜丽娘的哀愁与忧伤。附:新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默写第3题意象类等开放型模拟试题1.“扁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得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23、如“_,_”2. 冰雪常用来形容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这在古代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3. 古人常在诗词中以草木反衬荒凉;用来抒发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唐宋诗词中“_,_”。4. 历史悠久的八百里洞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古人常常在诗词中描绘洞庭湖的美景,比如“_,_”。5. “故国”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诗人在失意的时候想到它,得意的时候也想到它。如“_,_”。6. 在古诗词中,乐曲名也可以成为表情达意的意象,如“_,_”。7. “流水”具有柔软.悠长的特征,古代文人常借助“流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8. “楼”在古诗文中是常用的意象
24、,文人们借楼表达或喜或悲或闲适或忧愁或思念或激愤等复杂情感。借“楼”表达作者怀远伤感之情的句子“_,_”。9. “西风”意象历来为文人所青睐,在诗词歌赋中用以表达悲凉萧瑟之感,如“_,_”。10. 银河又称银汉.河汉.星汉.明河等,常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理解性默写复习答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2.子路率尔而对曰;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可使有勇,且知方也。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5.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6.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赤也为之小
25、,孰能为之大。7.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齐桓晋文之事1.黎民不饥不寒,百姓衣帛食肉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3.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烛之武退秦师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庖丁解牛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2.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鸿门宴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3.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谏逐客书1.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2.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3.河海
26、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4.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5.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6.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7.王者不却众庶,故能名其德8.民以殷盛,国以富强9.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谏太宗十思疏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2.臣虽下愚,知其不可3.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4.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5.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6.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7.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8.奔车朽索,其可忽乎9.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0.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1.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2.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3.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14.忧
27、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15.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16.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1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18.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19.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20.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21.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22.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3.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24.鸣琴垂拱,不言而化25.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答司马谏议书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2、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3、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4、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5、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6、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7、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8、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9、
28、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10、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1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12、为天下理财13、辟邪说,难壬人14、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15、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16、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17、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18、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19、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20、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21、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22、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阿房宫赋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3.廊腰缦回,檐牙高啄4.各抱地势,勾心斗角5.高低冥迷
29、,不知西东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7.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8.烟斜雾横,焚椒兰也9.雷霆乍惊,宫车过也10.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1.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12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1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1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15.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16.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六国论1.盖失强援,不能独完。2.暴霜露,斩荆棘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7.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8.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9.为国者
30、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10.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11.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登岳阳楼1.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3.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4.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桂枝香金陵怀古1.登临送目;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2.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3.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4.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5.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6.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7.念往昔,繁华竞逐;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念奴娇过洞庭参考答案1.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2.玉鉴琼田三万顷3.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4.素月分辉,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5.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 6.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万象为宾客 7.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阔 8.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9.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10.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11.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游园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