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11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11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22年天宫课堂第二课观后感600字(11篇)天宫课堂其次课观后感600字 篇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幻想,在我的心里也有一个幻想,它深深地埋藏着一颗孕育着我抱负的种子,在我心底生根、发芽。 我的幻想是当一名宇航员,当一名像杨利伟这样的宇航员,自从有了这个幻想,我便更加的喜爱飞向太空的新闻和火箭,由其是喜爱其中的火箭,就这样,火箭让我发觉了这颗埋藏已久的抱负之种。 上了五年级之后,慢慢地领悟了火箭的魅力,下课,我认真得讨论火箭的资料,当我知道其中火箭的好多神秘,我明白了要努力上学,要抓住细节,才能读好书。从那以后,我便每次都要努力读书,抓住学习的技巧,让我的梦肯定实现。课下,我看课外书,去积存
2、他人的精华,让我的中国梦飞天梦更有可能胜利,加油。 在我观看中,我发觉,我最喜爱的火箭又有新的了,由其是神舟十号,最吸引我的眼球是电视上那所描述的令我感到惊异、生疏而又新奇的火箭世界。由于火箭能把我带进一个我从将来过的太空世界,一切都让我感到像是走进了外星王国。想象将来的故事,想象太空里那一个个星员,想象我是仆人的权力,这些梦想便接二连三变成了。 偶然,我又在图书馆中看到了火箭系列和太空系列的书,我喜爱上了这两本书,并让我想当一个杨利伟一样的宇航员。太空,让我宠爱火箭,火箭让我感觉出,好的文章让我读到了火箭和太空的奇妙,总之,在我心底,有一个当宇航员的抱负之种!我的航天梦中国梦,我肯定要实现我
3、的飞天梦。 天宫课堂其次课观后感600字 篇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或是长远,或是近期内。我的抱负是做一名精彩的宇航员。不为什么,由于我曾在电视上看到宇宙中那巨大而神奇的星球,又能了解到了宇宙中的长度单位光年,光飞行一年就可以飞行9.4605亿公里呢!而银河系的直径长达10万光年,然而宇宙中这样的星系就有几千亿个。太传奇,太迷人了。所以,我就肯定要去宽阔无垠的太空世界去看看。 我还从报纸杂志上看到一些实拍的星云、星球那多彩而好玩的照片,我总也是看不够。如:直径约25光年的猎户星云;不断膨胀的蟹状星云,它的“肚子”里竟然有一颗直径不到了20千米的一颗中子星。所以,我就肯定要去那奇异好玩的太空世
4、界里看个毕竟。 记得在电视上看了杨利伟,费俊龙与聂海胜三位宏大的宇宙英雄,胜利的游览太空的消息,还了解了科学家不断的新发觉。他们发觉了另一个类似“太阳系”里的“地球”很可能有生命存在;还发觉了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上有些星球上大量的金、银、铜、固态石油与稀土矿等多种珍贵资源。简直就是一颗金星,银星啊。这更激起了我对太空探究的无限憧憬与激情。 我想与那些外星生物相互沟通,想开发那些有价值的矿藏资源,为祖国做奉献。现在我要努力学习,考一个好中学、上高中、大学我要考入航天系,承受模拟火箭升空、失重、太空穿行等专业训练,为做一名优秀的宇航员做充分的预备。 天宫课堂其次课观后感600字 篇3 航天工程是中国梦
5、的重要组成局部。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进展,中国人探究太空的脚步也会渐渐迈大 早在明朝时期,有个叫万户的人,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的设想是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但不幸的是火箭爆炸了,万户献出了珍贵的生命,可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去讨论 当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放射胜利,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华民族从今拉开了进入航天时代的序幕,迈入了探究太空的时代 1990年4月7日21点3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放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
6、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放射卫星的圆满胜利;同年7月16日9点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放射中心放射胜利,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202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胜利围绕地球飞行十四圈 2023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202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这些大事都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在不断飞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齐身与强国之中! 航天梦,是一个从古至今的梦,是一个中国梦,这个幻想
7、就在祖国稳步进展下一次次实现了。回想着旧时候的中国,受尽欺辱。但中国没有被打垮,反而强有力的还击了。我们的祖国一次次的向世界证明着我们的强大。我为祖国而感到无比的骄傲。 天宫课堂其次课观后感600字 篇4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根底上艰难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阅历、强本事,飞天游览、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养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念。为了宏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与航天员
8、,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进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放射胜利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固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进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进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进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定少不了挫折
9、,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宏大事业孕育着宏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进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胜利放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 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胜利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脚印,在航天事业的进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气。这种精神与力气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天宫课堂其次课观后感600字 篇5 神舟十三号此次的“亮
10、点”颇多:相比神舟十二号在太空驻留3个月,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过春节,地球上的我们将历第一次收到来自太空的新春祝愿;这是中国女航天员第一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此次将采纳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将进展23次出舱活动等等。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三号,从2023年杨利伟作为中国首个讲入大空的宇航员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到如今我国经有12人去过太空,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阔步前进。空间站建筑的宏大工程将分步骤有序完成,我们坚信它将在将来圆满顺当进展关乎人类和平与进步的航天梦,会在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不解努力中成
11、为一个个现实,我们对此布满信念。 对中国人来说,在这份感动的背后,更多的是一份沉着。几十年的航天事业,其背后是民族宏大复兴之路。我们亲历了自己国家的奋斗历程,我们也在日堂生活的变化中感受到这个国家日新月异的进步。 今后,我们还会见证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等的放射。每一次见证,都更加坚决了人民对国家、对将来的信念。日益雄厦的科技实力是不争的事实,它是人民看得见,感受得到的变化,而非只是一种梦想。所以,这不只是一个中国航天人代代接力,传承幻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国家更有实力、民族更有盼望的故事。 我们总是忍不住回忆过去,而越是回望历史,越能理解当下。越回忆,就越珍视,我们会不断回忆中国科技事
12、业的每一个重要节点,在这些里程碑式的大事中查找民族前行的动力。那些时刻,由于牢记成为永恒。 天宫课堂其次课观后感600字 篇6 太空授课的“选题”条件是试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必需安全牢靠、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对航天员安康无影响、不会污染座舱环境等;固然,也要考虑创意新奇、简洁可行、不需要花费航天员许多时间等因素。 “当时还设计了一个磁铁试验,但考虑到磁铁可能对航天器内部仪器和设备产生影响,所以这个试验被放弃了。”庞之浩补充道,此外,化学试验有肯定的危急性,为了安全起见,太空里的化学试验通常在试验柜或者手套柜进展,难以向地面学生呈现,因此选择物理试验作为太空授课的内容更具安全性和可视化。 为做
13、好中国首次太空授课科普教育活动,当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对活动进展了系统、周密的筹划,完成了课件、教具制作和地面课堂的预备工作,航天员还为此进展了专题预备。 由于天宫一号是周密飞行器,航天员的授课活动必需当心慎重,既不能动作幅度太大,干扰到正常飞行,还要留神漂移的试验器材、液滴影响到航天器安全。 作为主讲人的航天员王亚平,在备课时没少下功夫。她细心预备授课内容,向专业教师虚心请教讲课技巧。指令长聂海胜担当太空课堂的助教,负责协作王亚平治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航天员张晓光几乎是被“捆”在舱壁上听完这堂课的,由于担当摄像师的他,要想在失重环境下保持平衡,必需用束
14、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才能在用手持摄像机的状况下,保持长时间稳定拍摄,把太空授课的精彩图像传回地面课堂。 “将来的太空授课将会有更多、更新奇的试验内容和形式。例如天地比照试验,比拟蚕或蜘蛛在太空与地面吐丝的区分,观看蝴蝶在太空中如何飘舞等。”庞之浩介绍,我国有关部门也已开头组织青少年设计太空试验,并定期请专家评审,优秀的试验方案将来有望在中国空间站上实施。 天宫课堂其次课观后感600字 篇7 太空教育是世界载人航天活动的组成局部。美国女宇航员芭芭拉摩根于2023年8月乘坐“奋进”号进入国际空间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空授课。 “当年,芭芭拉主要叙述太空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则
15、是真正的太空物理课。”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认为,我国的太空授课与美国有明显差异。美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太空生活,而我国太空授课的内容是介绍和演示失重环境下的物理概念。所以,我国太空授课的科技含量较高,难度也更大。 2023年6月20日上午10点,我国首次太空授课开头。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通过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试验,展现了失重环境下物体运动特性、液体外表张力特性等物理现象,并答复了学生们关于航天器用水、太空垃圾、失重对抗和太空风光等问题。 “我们先后讨论了竹篮打水乒乓球盘旋镖溜溜球和跳绳等20多种方案,依据科学性、安全性、操作性、可视性、即时
16、性、趣味性等综合因素考量,经过集思广益、反复筛选、严格论证,最终确定进展2个方面的物理试验,即物体运动特性和液体外表张力;随后,又对确定的试验工程进展了细心细致的讨论,力求给学生们最好的课堂感受。”庞之浩说,实践证明,授课专家组最终制定的授课教案到达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获得圆满胜利。 “太空授课挑战不小。”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讨论员杨宇光表示,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和物资条件下,仅教具的选择和运送就特别讲究,太空物资运送本钱很高,1公斤物品的运输本钱远超1公斤黄金的价值。更重要的是,40多分钟的时间里,既要在太空演示物理现象,还要讲明白物理原理,对于备课和临场组织调配要求极高。 天宫课堂其次课观后感6
17、00字 篇8 3月23日,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天宫课堂”其次课,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再次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特别生动好玩的一课。 20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启。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协作进展授课,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并面对全球直播。这是时隔8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展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他们讲得精彩、讲得胜利,备受欢送。而继第一堂课后,“天宫课堂”其次课更加令人期盼。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连续实行天地对话方式进展,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试验、液桥演示试验、水油分别试验、太空抛物试验,介绍与展现
18、空间科学设施。例如,太空“冰雪”试验,演示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现象。“天宫课堂”其次课,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学问,激发广阔青少年不断寻找“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忱。 “天宫课堂”第一课的太空试验我还历历在目:“太空健身”、“细胞培育”、“浮力消逝”,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试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现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异现象。而“天宫课堂”其次课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水油分别试验,我们都知道,在正常环境下,水油是分别的”;但在失重环境下水油分层现象消逝了,试验还演示了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实现分层的现象。真是太不行思议了! 通过天宫课堂,我不仅学到了奇异的
19、科学学问,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气。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进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视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学问,为将来中国科技进展奉献力气。 天宫课堂其次课观后感600字 篇9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持续约40分钟。这一天地互动过程是在我国中继卫星的支持下实现的,它的亮一样时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载人航天测控网根本建成。 “地面上网课,最难的是网络通畅,在天上这个问题更难保证。”杨宇光说,如何确保高码数率、高保真视频流的通信链路完全畅通,是太空授课过程中挑战最大、难度最高、不确定因素最多的环节。 杨宇光进一步解释道,太空授课的高清视频传输,我国主要依靠居高临下的
20、天链中继卫星进展支持,以地面测控站、海面远望号测量船作为备份,但是地面测控支持比例不高,这是由于天宫一号、空间站多数时间不在我国外乡上空。 无线电通信的一个根本原理,是传输的数据码速率越高,那么传输的能量消耗及对传输设备的灵敏度要求越高。 “太空授课对音视频的码数率要求较高。”杨宇光解释道,为此天链中继卫星使用高增益天线,使得波束特别窄,以保证能量集中,顺当传输高码数率的视频数据。另一端我国空间站上设置有蝶形天线,指向中继卫星进展协作。这样一来,理论上任何时候都有一颗中继卫星能够“看”到我国空间站,确保授课过程通信畅通。“太空授课的时延仅约0.3秒。”他说。 不仅如此,太空授课及授课前的全要素
21、演练,均涉及广泛的天地协同工作。 “2023年王亚平第一次太空授课时,教育部负责组织学生,中国科协负责设计预备课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负责航天员和通信系统。”庞之浩说。 “测控通信系统进展中继星的切换也是重要的天地协同。此外,王亚平在天上演示的物理试验,地面教师也在做一样的试验,天地比照试验几乎同步呈现在视频画面中。”杨宇光表示。 天宫课堂其次课观后感600字 篇10 啊!宇宙可真是太奇异了,在太空船里,既可以看到宇航员的自由消遣,也可以看到在显微镜下一个个好像夜空中闪耀的星星,又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萤火虫闪耀着朦朦的微光在飞行。晚上舒舒适服的睡在睡袋里面,可以看到一颗颗在空中光明宝石似的
22、星星,也可以看到深黑色的天空里镶着他们日夜惦念的星球家乡地球。 在太空船里,他们还给我们展现了一下他们的运动、消遣,由于在太空中,重力向上,所以人们没法促成血液循环,而正是由于这个太空中水也有变化,水不会倒出来,会形成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球,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们还会把一个乒乓球放的水瓶里,在水面上的那个乒乓球似乎一个收到命令的士兵一样,特殊听从命令,沉入水底;还有更加厉害的是: 宇航员拿出一个似放大镜的东西,在中间注上水,变成了一片薄薄的水膜,放入纸做的花朵,花立即就变成了一朵盛开的樱花!我把它叫作“奇花盛开”但是这只是小小的把戏,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呢,只见宇航员不断的在给小水膜加水,水膜慢慢变大,
23、哇,小水膜竟变成了一颗好像水晶球的大水球!在对面看,他们都倒过来了,再往中间充水泡,中间看过再去又正了,真是太奇妙了,他们对水球中的水泡染成了蓝色,又放入半片泡腾片,哇,水球像煮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但奇妙的是这水球好像有一层透亮的外层,水竟穿不破它,这时,水里的泡泡越来越多,从蓝色变成绿色,哇,这里好像一片片鱼鳞,一片叠在另一片上面,漂亮极了,等泡泡散去,水还没合二为一,好像一片蓝蓝的大海中透着一丝翠绿色,也似乎我们那漂亮的家园地球 啊!大自然的,哦不,不仅仅是大自然,也是我们那让人着迷的,漂亮的天空都值得我们去一一探究。 天宫课堂其次课观后感600字 篇11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幻想,我也不例
24、外。我的幻想是驾驶自我设计的飞船去游览太空,到月球上闲逛,到火星上和火星人踢足球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爸爸送我一架遥控飞机,我快乐极了。飞机机身是银灰色的,有一对宽宽的机翼,很酷。白天,我把它拿到操场上玩,看着小飞机忽上忽下在空中自由地飞行,我想要是我能坐在飞机上驾驶着飞机,那该多好啊!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我长大了,正在一艘宇宙飞船的驾驶座舱内。我认真检查着每一个仪表,一切正常。当我坐在驾驶座的时候,听到播送传来塔台同意起飞的命令。我按下启动键,拉起操纵杆,眼睛不停地盯着各种仪表,飞船腾空而起,直上云霄。地球上的景物变得越来越小了,慢慢地有点看不清晰了。突然眼前闪着一道红光,不一会儿,
25、飞船就冲出了大气层,来到了茫茫的太空,眼前的景象变得太让人着迷了。深蓝色的背景下,有很多闪着蓝光的星球。我选择自动导航驾驶,开头运行飞船的各种设备,这时,飞船外舱盖缓缓翻开,露出了一大片电视墙,开头播放关于地球的各种信息,用各种语言,经过不一样的声波向外星的生命问好。 正值我在忙着操作设备,导航屏幕提示,飞船已经接近火星了。突然,透过舷窗,我看到有一架外星球的飞船飞来,里面坐的可能就是传奇中的火星人,我用各种方式和他们打招呼,他们好象都听不懂,但表情很友善。之后,一阵急促的警铃响起,电脑屏幕闪着一排红色的大字:能量缺乏,请尽快返航!我心里一惊,醒了过来,桌上闹钟在响个不停。原先是一场梦。 我一向记着这个梦,信任我经过努力学习各种科学学问,长大了,能够自我设计一艘真正的宇宙飞船,去探究浩瀚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