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概论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概论心得.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公共经济学概论心得公共经济学概论心得11.22第一次第一次上课,从基本开始,将经济建立的基本,资源稀缺和人的自利。之前有一位老师说,他上课只求将所谓常理讲清楚。其实所谓大家都知道的经济,其实却发觉并不那么了解。经济存在的基础,资源的相对人的欲望是永远稀缺的(宏观),欲望可以无限膨胀长大复杂化多样化,而资源相对则是不可能跟得上这个速度的。资源只有一份,却又有多种用途,所以才需要资源配置。这也许解释了一点不论拥有了多少资源,当人们意识到资源被其他人用来做其他事的时候,会有意识到自己要争取得到一些来做自己要做的事情,。并随着资源的稀缺程度愿意付出更大的代价。另一个就是人的自利,有经济人假设(微观)。
2、这种人完全理性趋利避害的假设决定了是否在用经济角度思考,虽然事实是经济人只存在于假设。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个人无法做到掌握所有信息,从而无法说最初的绝对是最大利益的决策。但是人的利益应当是广义的,包括做慈善事实上得到的心灵安慰自我满足等等使得做这件事的个人算是收支平衡,对于不同人来说同种商品的效用有所不同使人们愿意付出的程度也会不同,所以这可以被看成是在经济人的规则内。个人是赞同这种假设,是认为这种假设最大的好处是,当一个人是符合经济人假设的时候他做一件事情的付出与收获是最大可能平衡的。换句话说,做这件事情如果是出于自利,那么做之前是不需要另一种事情做前提驱使,也获得了相应利益,谁也不亏欠谁,不
3、需要考虑与之相关的其他牵连弥补行为。将人的心理简化成几乎平面化的趋利避害,事实上在为经济的学科提供了简单有力的控制变量方法。 在我所了解到的浅薄的经济学内容里面,有很多的假设,变量,有很多影响因素,每一种理论都努力总结出某规律来预测解释经济现象,在觉得这个公式真的太聪明了的时候,又会发觉这个公式也是有着诸多假设作为前提,将许许多多变量忽略不计,或是压扁为一个固化的值,经济学的规律相比于自然规律是更难以预测和分析,人的想法但是从对利率的看法和相应影响就千变万化。一点点偏差也会造成很极端的情况变化。控制的变量越少就越难得到规律,公式也要增加很多的参数,但是似乎从这些可以兼顾更多的变量来猜测经济的趋
4、向并随之做出更好的决定。而公共经济学的假设应该是建立在宏观经济学中市场经济机制不能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需要政府等公共部门调解来弥补空缺。也就是说政府有能力也有必要做调节。说了如果从实证经济学还是规范经济学来区分的话,公共经济学应该是规范经济学吧,资源配置最优的定义可能更多的要从整体社会的发展考虑,不仅是国民总收入和总产出还有收入公平社会保障等等 关于欲望与占有资源:人这种类似于本性的,就算是在生存温饱解决,开始物质富足之后体现出来的欲望的膨胀过程,有时候常常会带来的瘦对个人有利哪怕只是一点点与对他人不利哪怕很大,即便这两者之间有着过分明显的不平衡,人们也依然会如此选择。这种行为惊人的共同之处是
5、很多公共经济学领域问题产生的根源,却也是解决问题和采取措施数理模型简单化的前提。但我相信会有一个度,人的欲望并不是没有边界的,或者说人类的欲望是多层面多角度的。人们“还想要得到更多更多资源,哪怕自己用不到,哪怕只是有那么一丝丝可能用到”的想法和行为会缩减,一直到回归到自己需要多少就占有多少的量上,(但是人在富足的程度上对于质量跟服务的要求更高,他们也并不会有精打细算的想法。当这种情况下虽然人均在使用资源量上并不低但是应该算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只要这种使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就可以。)出于他们的欲望满足不再来自于资源占有。(当然可能会需求稍多一点,因为这个人是会有危机意识,有一个承担风险的防范措施。例如
6、生命周期理论讲的对人消费的影响。(尽管每个人可能不一定统一但是经过数据统计的话应该会有一定的共性,至少在小的地理或是年龄范围内会有很大相似性。)所以我们的经济或是说社会即便是很小的区域内都很少见达到所谓物质富足的状态,更是离理想国(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啦,社会主义这种)还有很远很远的路,或者说这只能是一种终极,就像是只能无限趋近不能到达。资源有效利用是一个很难绝对化的程度但是相对的提高则是显而易见的,人们可以很明显的收到这种来自社会效率提高为个体带来的福利。在老师细致讲解公共经济学之前,我对国家机关部门在资源配置上的认识大约就是水、电、公路,路灯、消防车医院、学校等等,因为作为公共产品的非排他
7、性和非竞争性。认为有些东西为了社会发展稳定可持续也许进行公有化,防止资本家的垄断和囤积居奇才能得到资源的最优配置。边际递减效用,同样想要的东西随着量的累积而每单位的效用量变小,也就是第一口冰淇淋往往最美味,而随着吃的多了其给人带来的幸福感就在下滑了。激励作用,比如垃圾分类奖励,还有最近的不熬夜的打卡活动,一方面是要激励自己努力不熬夜,另一方面可以在达成目标的时候得到相应的奖品。虽然真正最大的益处应当是出于健康,但是自己约束自己的失败率在有一点外部的小激励政策时显著下滑,是一种很“划算”的达成目标方式。人活在一个社会里有很多时候是可以借助人群相互之间关注和鼓励的方式来达成自己一个人可能坚持不下来
8、的事情的,比如有那种减肥交流群,每天都互相大卡自己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运动,来约束自己合理的饮食,不随意破戒,同时保持积极的态度。这种利用人们的关注以及自己觉得有人在关注自己的行为的想法,可以形成一种激励的机制达到需要长久坚持和养成习惯的方法。运用到公共经济学比如垃圾分类,吃完快餐自己收拾餐盘(本来快餐的餐盘甚至是上面的垫纸的存在有很大程度上不就是为了容易清洁的么,这样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当然这也要考虑到其他经济因素,并不全面)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针(集中决策VS分散决策)个体往往对自己的这笔账算得比较清楚,但是如果这笔账是大家的那么谁都没有足够大的动机来很用心的去计算。但这也不能说可能完
9、全代替掉公共经济。只是说在考虑方法的时候可以综合考虑那些可以借用来提高效率,利用它的竞争机制等等。隐形的通货膨胀。之前有老师讲过由于中国在不断的使用货币政策把通货膨胀率降下来,但是这不能够完全避免通胀的影响,我们的物价水平还是有受到了通胀的影响而上升到的更高。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物价涨工资不涨。虽然表面上通胀率还可以那是因为有在控制。11.29公共部门(还有私人部门,第三部门(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国家政权机关其其所属单位之和:公共事业单位,国家政权机关,公共企业单位思考:如何让公办中学的优秀教师不因为高额的年薪而流向民办私立中学,还是说这样做没有什么不好,民办中学的的精英主义教育就是在当今社会更
10、加适合中国的中学教育体系,渐渐地像国外的趋势靠拢,原因是:对于优秀大学的全力追逐,超越更多的同龄人成为人上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最重要的事情,而极其有针对性的对升学率,进一本线,进985学校,得到国外著名院校的offer的质和量全力的甚至不择手段的追逐,无论是加大课业量,细化学生之间的竞争,研究怎么样可以提高成绩,应对不同的考试规则如何拿到更好的分数。这些努力自然可以得到效果,而对于现在的中国学生来说,似乎这是唯一重要的东西,而本来应该本宣扬的全方面发展,个性化发展被丢在一边。除了学业以及与具体升学项目相关的竞赛或者特长之外,其他的精力和时间都可以无限压缩,打着“辛苦6年幸福一生”的旗
11、号,民办中的不遗余力可以做到分数的优越,但是培养的是考试机器。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就足够了,他们的目的是受到更多的学生愿意交高价学费来达到利益最大化,而培养社会人才并不是本质追求。以培养最适合社会发展的为目标的,是公办学校,这使得他们愿意把时间精力花在全方面培养上,因为从长远来说这样培养的人才是对社会最好的。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效率高,因为分散决策,可以及时获取和把握信息,并因为产权明晰,私有财产的产权是明晰的。假如说矿泉水是自己花钱买的那么一定会随身带着喝完,而活动是统一发的水,产权不明晰大家会喝几口就不要了。但是怕累托最优的实现有条件,而这在现实中是几乎不可能存在的,也就是说市场会有缺陷,那么资
12、源配置就没法得到最优。这之后就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做干预,分别来弥补帕累托效应的六个条件。三、协调收入分配,目标是公平,标准是合理,道义与经济利益可以平衡吗?可以从伦理与社会学角度与经济学结合考虑资源流动的方向应该是怎样的。我认为其实不见得是对立的,尤其是在长远考量的时候。收入分配公平,计算基尼系数追求控制收入差距,对于政府的收入再分配来维持完善的高社会福利体系,最终的目的是做到维持社会稳定,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比如社会解决难民问题,不仅为他们提供基本生活的需求品,还为他们的就业考虑进行特别培训,从表面上来看他们这些人是没有对社会做过什么贡献,只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好名声
13、就要付这些账单吗?事实上,接受难民是为了人道主义关怀,而相因采取的例如教育和就业指导这些则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利用这些劳动力,防止犯罪率由于失业率的上升而提高,从而节约打击犯罪和由于犯罪(例如纵火)所带来的外部性损失、可以培养更多“未来获得更大利益”的人才,甚至是提升本国国民国家自豪归属感等等。从经济学角度上来看的话,其实对于社会给予的完善呵护和帮助个体是不会有“我要回报社会”这种好的人性的作用,人的想法跟选择都是多变而复杂的,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也难以被估计被预测。一个瑞典人会放弃在美国的高薪选择回到瑞典的原因是要“回报社会”,因为他的患先天脑瘫的孩子受到了瑞典体制政策的不放弃,甚至在他不在国内的情
14、况下帮助他的妻子渡过难关让孩子的病情好转并一直对她负责,那么他愿意放弃个人的最大利益而是选择了回到瑞典,这样一来他的价值会从美国转移到瑞典。但是为什么人人都知道社会这种机制是合理的?明知道自己赚得多了就必须缴更多的税,而这些钱会被转移支付给那些社会弱势群体。还是回到一个根本,如果从马克思主义解释就是,人是要依赖社会来实现价值的,社会运转完善对个体的不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价值实现是最有利的。假如这样解释的话,那么经济人假设又可以成立的了。2.调节的理由;(1)收入差距产生:每个社会成员的拥有的要素的质和量有很大差距,但是其中也有不公平的因素。薪酬水平是由劳动要素的稀缺程度就决定的,你的工作如果不
15、可替代,非你做不能,那么市场就愿意花高价来雇你来做这份别人无法胜任的工作。人让自己的身价抬高,就是提高自己的稀缺程度,制造稀缺。就是一个相对比较的机制,当市场觉得你的价值或是竞争力比其他人强,身价就会提高。有人说让自己变得很重要的办法就两种,一种是你某些能力足够突出,有真才实学,可以创造更大价值;一种是你搅浑水让别人看起来也都不怎么样,这时候你只要有那么一点点不同就可以。或者自我吹嘘让别人以为我可以创造更大价值。当然吹起来的泡沫都会破,社会对人的评价在时间长度上会有趋于客观实际的的评价。也有一个信任度的问题,这些东西综合起来,我们称为一个人的风评。(2)性别歧视:企业主觉得是自己规避“性别亏损
16、”因为女性工作时间短要受到更多的假期,哟与社会歧视原因女性不得不无偿承担更多的家庭劳务,例如打扫做饭带孩子,导致了劳动生产率低,同时女性适合的服务类、语言类工作转岗成本高,不仅要求更多的培训还要求经验。自然附着成本:在市场机制中被规避,所以只能通过公共部门调节不公平竞争,收入两极化,工作生活压力大。人才培养上模式化不关心个人特性。比如说在写培养方案的部分,我们学校和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明明是这个专业的但是学了一堆乱七八糟的课。我们的学长学姐对我们的选课模式最大的评论就是,看起来是有很大自由,其实并不是,条条框框很多,反而多了很多选课选不上的麻烦。笔记:调节收入分配的方法是:削峰填谷(边际效
17、用递减,对于富人来说同等的金钱的效用比穷人低。对富人收税而减少的生活福利减少的量,小于把这笔钱给穷人增加的福利量)帕累托改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火车上认识的人换座位使得相互境况改善,总福利更高,所以从经济来看应该支持。心得:但是对于富人来说他们付出的税收,是一种为了维持这个可以得到这比他人更高的报酬或是资本的社会平稳甚至发展更好,需要付出的代价。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是可以平衡的,因为社会提供了他们成为富人生活优越的机会和基础,那么他们需要相应的为这样一个机会平台付出,或是说履行义务。而对于社会怎么才能发展的更加好,答案简单地讲的话大约就回到了资源有效配置上面。去帮助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来解放一
18、些本来可以创造更大价值却因为这些弱者及他们组成的家庭拖累的人,比如我们让本来可以受高等教育成为高科技人才的学生不必因为家里没有钱供自己上学而落的只能种菜。扶持有希望但暂时紧急需要渡过难关的人,例如正在找工作的失业者,战争或自然灾害移民,单亲家长,留守儿童等,利用短期无常配置给他们的资源,他们在未来可以最起码自给自足,成为为总产出做贡献的人,是他们对社会而言从负担变成动力。这种应用与公共部门的帕累托改进对于穷人的获利是直接而短期可见的,而对富人的利益是间接且长期的,在经济上的体现甚至有时候还不如“对政府的信任感提高使得政府的政策实施效果提高”来的明显。其究竟有多少可以实现,效益水平是有风险的。这
19、一点上,富人会想办法通过抓住尽可能大的社会政治权利来确保自己的风险讲到最低,甚至获得更大利好。这也许也可以解释精英阶层如此积极的参政,是为了为社会更好发展服务,最终是使这个社会大环境可以更好地为自己服务。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做政治事件烧钱的事,但同时,商人们的头脑是很清醒的,比如特朗普,做政治做好了,最终是件一本万利的买卖。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只要通过你的政策和对国家发展的规划最终让我们个体获利,就是皆大欢喜。二增加受教育程度,教育功能:赚钱,启迪心智,甄别人才等级。教育本身是少有的不论怎么看都是好的东西,他唯一的缺点就是,投资成本大而且时间长,风险高但风险溢价很难估计。国家政策投入在教育里面
20、的钱很大程度上都是石子入深湖,想听个回响都不知要多久。但从长远来讲,我始终认为,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教育是个前景很好的长线投资,但如何更聪明的投资,是否一定要用财政政策?用行政手段或许也是有很好的效果?对于教育这一块,公共部门做好导向的预测和推动,细致分析好(例如公办私营学校等等)的资源配置缺陷对症下药,是们很深的学问。另外,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其实是社会角色分流,说得好听叫各司其职,不好听叫分出三教九流。而社会必须要做到这一点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例如大学里面做学术研究,实际上占有社会需要多少比重呢,其实只要很小的一部分而已,而做这件事情是一件非常占用资源的事情,例如中国大学生人数激增,大家都
21、收到了所谓的高等教育(暂且不提这质量),结果大学生中最终是真正需要这种学术研究的,走科研道路的又有几个,那么在大学高等教育里面的花费大量教育资源在做的是否其实被浪费了呢。我们再看到这些都叫做“高等教育”的教育内容给我们的国民知识水平做了多大提升,换句话说,大学里学的那些东西,究竟所有人都有学习的必要吗,他们能从中获益的有多少呢,这么庞大的资源又没有充分利用好呢。教育的功能是启迪心智,那么我们是否一定需要把大家都变成学术大学生来做到这一点,还是有其他更加有效率贴合实际的选择?表面来看大学生多很好,仿佛知识水平提高了不少呢?另外是甄别人才等级,满地大学生的情况已经在逼着大学生们不得不去读研,尽管他
22、们并没有任何兴趣做科研,只不过是在恶意竞争下不得不硬着头皮做个徦学术人,又浪费几年混得一纸文凭,最终无非还是为了那一个同样的工作,这份工作也许也并不一定要求硕士的学识,甚至可能专业不对口与大学教育关系更疏远。虽说我并不认为说有些国家的很小就分蓝白领是很好的机制,但是对于教育好是好,但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要仔细斟酌。这样才不会事倍功半,花费大量的税收财政预算在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上。而同时,我觉得“假装做研究”造成的浮躁氛围是不利的,我们需要的在大学里不应该是学着如何写一个看起来很学术的论文,引经据典一套套的,而是在早期不要那么急着“做研究”,连思考都没有思考好,就把自己幼稚的想法装裱在论文的严肃正经框
23、架里,是有些操之过急的。另外,就是我们写论文(本科生至少,对研究生的布冯了解不深),有很大的问题是,我们想得不够深不是因为我们不努力思考,而是因为我们没有任何实践的经验,纸上谈兵而已(包括我现在在做的,都其实不过是浅显的思考,距离理出一个自己的想法论点,去考证,表达成一个论文还太远啦)。之前在写宏经作业的时候就觉得我们写分析报告都太虚了,自己写的论点若是没找到其他人的文献就毫无底气。而老师有很多观点,我觉得,即便是老师说是自己的个人观点不全面,但是他们是去了哪个哪个地方考察了,去真的去分析个案,去进行大数据统计了的,即便是不全面的想法,也是有根基的立得住脚的。这样想想都觉得,还有很远很远的路要
24、走,即便是只是想将一个很小的点搞清楚。12.6第3次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国防治安服务)和非排他性(柜台的排他性,排开那些不消费的人)。,技术上无法排除免费搭车者(free rider)在外或者成本很高。准公共产品:电影院,大学,高速公路,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有订座的公共交通经济上会认为私人产品是更有效率,政府控制效率低很多,但是对于公共产品就必须要有政府控制。尽管会有浪费的现象但是相比较于私人化后产生的问题和社会需要还是要这样做。因为私人部门会不愿意供给公共产品,因为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得人人该做的最后变成谁都不做,此时市场失灵。相比于最终谁也不做,就只好阻止其每个人都付出一些,哪怕效率没那
25、么高,也是必须要做的。Eg.修路。自己付出了可是其他人可以免费获得好处,于是自己不愿意做,每个人都只想做free-rider。于是政府就征税钱拿来修。美国减税政策:政府要缩小规模,来避免政府的掌控冗长和低效率。政府的目标是变得小而轻,以最快速度传达和处理。但同时也要有力气,像千斤顶一样,推出的政策要强有力执行才行。俱乐部产品:排除非会员,同位成员不受歧视,会员分摊成本和收益。全球公共产品:保护臭氧层的努力。合成谬误:对个体而言正确的在总体而言未必正确。(每个人都开车出行道路交通就瘫痪。节约悖论,每个人都很吝啬不花钱,经济并不会好转。)分解谬误:整体有几个特质而个体未必具有这个性质(广州有钱,广
26、州人不都有钱;)公共资源:非排他性和竞争性。每个个人单独享用资源单位。城市交通。紫金港东区教学楼的布置,教室少还没有停车位地。国懿老师说过,我们很大的一个问题叫勇于试错不计成本,东五教学楼年年修,年年没改善。这时候要是有比较有想法的领导,就会大手一挥,推倒重建,但是不知道长远打算一点就好,何必浪费时间浪费钱。还有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我们家边上的立交桥,虽然桥梁设计师不是很出名,但是那座桥一开始是修的时候附近还是玉米地,大家觉得没意义在这里凭空费劲搞个复杂的立交桥。但是那个桥30年以后是全市解决交通压力的一大顶梁柱,几乎将5-6和主干街道完美的循环起来。当年的建筑难度比现在周围全是楼房商圈容易太多
27、,在一片空地上什么也不必推倒或毁掉,也没有把那里封起来造成的交通压力,要是计算当年的成本折现的话,更加让人拍手叫好。听我们市桥梁建筑所的人(妈妈同事的老公)说,这个项目当年连企业改制都没有,就是铁饭碗,也就是说,这么慎重的花大量精力去设计的桥很大程度上只是那个设计师自己有想法有抱负,并不会有经济利益所得。这也是现在他们企业改制,每个桥梁项目都是设计师去投标有分红的。(但是还是很少了,相对于私人公司来说。题外话:关于这个建筑师,他比较擅长考各种证,有一个很厉害的资格证,单是挂在一个公司的名下那个公司就愿意每年付给他几十万,这大概是资源稀缺性的价值的例子吧,之前课上讲的人才价值的部分)政府提供公共
28、产品:那些私人部门不愿意供给的公共产品,政府向公民收税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这算是一种turnover很复杂的等价交换吧。社会契约论,缔结契约组成国家,将一部分天赋人权给国家,国家拥有权威而又有保卫公民的义务。公共供给与私人生产(政府出钱购买产品,私人生产者可以受益)政府供给效率:配置低效率:官僚会或多收税过少供给公共产品X-无效率:因为不是自己的有不能私有化。缺乏追求最小成本化的动机而资源浪费。强制融资:税收而出现超额负担统一分配:大家不满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偏好。公共产品私人供给效率:通过合理收费来体现供给需求量,代替税收承担费用,公私产品的消费替代率之和等于两类产品的编辑转换率怎么样可
29、以做到?可以用技术来解决非排他性,消费者消费与获得利益对应私人外包:监狱(再犯罪率,罪犯生活水平等指标)私人外包,提高效率私人和公共联合:商铺与林荫道;广告费来抵维护遮阳篷的费用:我自己的例子:街道风格(有的是例如哈尔滨有俄罗斯风格)统一化改造,比如统一政府为了美化街道景观要装修沿街所有街道店面,有的会有一家企业来负责所有标牌的费用,统一定制安装,只是在每个的边上都会加上该公司的名字。现状公共产品短缺:110警力不足(原因是分工不明确,什么都管结果真正要紧的没管好)中国的模糊:吃饭时一大桌谁吃了什么吃多少就看不见了,在做手工的时候会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大家围着来做,开会总是有开始时间没有结束时
30、间,中医的模糊论12.13外部性是指:我什么都已经计算好规划好了所有我可以控制的,可是却功亏一篑,因为别人我没办法控制更没办法预料。外部性分正负,但是有些是普遍可以区分出来的,比如老师讲的吸烟有害健康这就是公认的负外部性,但是比如说同学买了一块很好的蛋糕,你知道了哪里有很好吃的蛋糕打算去买,这是正外部性,但是如果你在减肥它阻碍了你坚持下去的决心减肥失败了,或者说你没有去吃忍住了可是因为忍耐心情很不好,那这显然是负外部性。区域外部性讲的是上下游之间的关系,例如上游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水源对下游水源的使用肯定是有正外部性,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将自己的收入有政府转移支付支援西部欠发达的地区。是为了不让他们
31、给予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导致水土流失资源浪费等等影响东部经济发展。外部性是一种效用还是成本收益?投入与产出与价格无关是物质的量上面的,要用多少的东西和多少时间精力。而成本和收益是与价格密切相关。反例:在穆斯林地区开猪肉店,香水效应:精神上可以用效用来衡量,在成本收益上没法用价格来衡量。效用只分的出正负却没办法统一量化和交换。在经济学里就没办法很好的额量。外部性的复杂性:一件事情会有正有负外部性,但是他们在一起就很难衡量出来综合在一起是正外部性可以抵消还是相对独立没办法计算,更没办法比较。同一个活动不同的主体会也同时有正负外部性,甚至是会顺时转变的,所以可能是一个很不稳定的变化量。今天老师又讲到
32、了党性哈哈,果然广义上的利益用这个词将实在是太恰到好处,没办法换其他的了。但事实上每个人的心理是最难以衡量的,我们只能够按照“常理”“大多数人”,还得是你所能够考量的范围里面,利用统计的方法和某个模型来估计。而经济上的与价格有密切衡量的则可以很大程度上把这些简化,因为利益(经济的)有了统一的可以比较、计算甚至可以交换的尺度。经济上的外部性的影响可以利用边际成本平均成本边际递减效益等等来画出图标来推测趋势甚至推测出改变的幅度。(如果什么事情都有这么简单明了就好了,而事实是例外总比规律的多.)经济上负外部性:价格不能充分反映了社会(没有所谓产权的围墙,要付出的代价总会有人要付)边际成本。要付出比这
33、个值大的成本。多出来的就是外部边际成本。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在市场机制下产权不明晰:有些资源是有非排他性的,有些人可以白白享用,有些人因为自己的欲望过分享用,其他人不能很好地享用。有排他性的:共有产权。一样东西被许多个人所有,但是又没有规定每个人占多少,又没有一个人拥有全部。那么每个人享有多少使用了多少是很模糊的。这就造成了严重的腐败,其他人被迫拉高平均成本等问题。宿舍里面床位是自己的产权明晰,自己收拾自己的别人也不会使用,但是卫生间阳台等则是公共的,空调热水等是共同支付的,但并非每个人使用的频率相等,造成很多麻烦。同时例如清理的成本(劳动成本)也是很难界定的,比如一个人会定期打扫卫生间本来是可
34、以保证卫生间干净的但是其他人给弄脏了,使得为保持干净不得不更加频繁的清理,造成额外成本,而其他不打扫的人并不会想要节约劳动成本来保持卫生清洁。而产权明确的情况下依然会有外部性?老师讲的是行为者的行为是行为者与承受者内心的博弈。我认为这也有很多是由于承受者对这种对行为者索取相应的外部成本的能力不足。例如在家中未经允许吸烟,你没有方法有效的要求不准吸烟,甚至说“你要是在我家吸烟了你给我造成的二手烟健康损失xx元,我很焦躁的精神损失费xx元”这个人为自己吸烟给我们家带来的麻烦造成的成本付出代价,这很难衡量也更难实施。“公地悲剧”:公司的过度利用。甚至激励人们去浪费破坏和毁灭资源。均摊的奥义:因为获得
35、的利益是自己所得,即便是很少也是自己独有的,而代价是大家均摊的。外部性矫正 缴税:环境,资源。理论的公平,谁污染了谁来付出代价,但是衡量标准还是很复杂的。其标准可能只能是大概的。或者说我们可以将这种外部性的成本以税收形式加进他们的成本中。补贴:对有正外部性的产品补贴其低于边际成本的部分的补足。“邻避效应”:虽然总体上这些公共的建设项目对集体是需要的,个体也是会享受的,但是相对于自己将会享受的利益,自己相比于他人付出的外部性成本要明显高的。比如说垃圾场,锅炉厂,殡仪馆,发电厂等等。大家都不希望建设在自己的附近,“建是要建的,但是不要在我家旁边。”解决的办法我能想出来的是:给附近的居民补贴来弥补,
36、或者说一定的政策倾斜,比如这锅炉厂附近的供暖免费,而且有免费的热水。殡仪馆附近的居民可以给他们一部分的免费墓?这些就需要政府做转移支付。另外还有一种长远来讲比较理想的,就是将那些大家避之不及的负外部性项目和大家都喜欢的有正外部性的项目结合起来,比如垃圾的处理厂和资源回收,能源利用等有经济利益的结合起来。专利权的发明(明晰产权)来矫正外部性。其实就是说保证了别人用这个东西是要付出代价,而具体价格多少就可以将之放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来形成一个合理的交易机会。思考:知识产权是不是应该有?降低了模仿可以惩罚和防止抄袭,但是同时也封闭了起来。尤其是文化是很难衡量的,有些时候是否还属于抄袭和盗用是不好界定
37、的。尤其是文学作品,天下文章一大抄,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不经意的。比如西游记这种文学著作是不是已经被视为是公共物品没有私人产权了?那么在作者去世后多久可以被界定为公共产品呢?如果说将知识产权封闭的话,一些科技进步的速度就会因为知识没有有效的流通而受到阻碍。这样科技革命领域会不会就没有规模效益而使得成本反而提高了?科斯定理:产权明晰,交易成本为零。这样外部性可以转为内部性。12.20设租行为:首先来讲是要这个当权者有一定的权利或者是什么条件,他直接或间接地可以控制一个自然资源(比如说土地,就这么多不会变的更多,你占用来做这个了别人就没办法做其他)导向。他控制的这个东西最大的问题时在于:这个物品或事机
38、会资源等等并不是他的个人的,而是一种职位为了能正常运作附带的必要去赋予的一些权力。这样一来设租的人因此而获得的利益才是一种“额外的”,这是相对于自己的私有财产,包括自己通过投入各种要素创造来的正当收益不同的地方。对于个人来说,是因为自己可能本来这项权利是不应该可以作为一种私人的要素拿来运作赚钱的,可能这个产品是公共的,也可能这项权利和支配决定等权利是你的雇佣方或者说你所属的单位拥有的。设租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课上老师有讲那个捆绑销售的霸王条例,就是办理业务也要在这里用本来不是很理想的价格来购买他的相关设备,就单纯因为如果你不买的话就无限拖延办理时间。首先我是觉得这种可以设租成功有很大的原因是我们
39、作为消费者没有办法约束这个办理业务的人在规定时间里面做好,这个办理者也确实掌握着宽带的安装权利,除了他们别人做不了,而且加上确实(其实也不一定真实,有时候甚至只设置假象也可以做到)有供大于求的“排队”情况。这种条款也让我想到了在餐厅里吃饭的,如果你点了他们的招牌菜推荐菜,就是利润比较大的,或者说你买了酒水(服务员有提成的)东西,那么相应的会受到更好的服务,上菜快服务周到等等。这是在用餐高峰时间才可以实现的,因为确实是人很多有做菜排队的现象,先后之间的时间差比较大。但是如果店里生意只有你这一单,不管你有没有点他就没有办法很明目张胆地拖延上菜时间来诱导人点酒水。这种的话就是源于餐厅的空间是有限的,
40、座位等条件在短时间内是不能够改变的,构成了短期的(至少是你再来用餐的这段时间的)设租条件。寻租行为有些时候是出于自愿想得到更加好的相对条件,比如学校择校,比如病床位置,比如插队买黄牛票等等有些则是被迫由于其他人的寻租行为或是设租行为而不得不也顺从寻租来保证自己受到与先前相等的待遇,但要付出比与先高更多的代价。?疑问:黄牛算是设租行为的吧?一方面由于时间关系雇佣了人去帮我排很长的队,或者购买排在前面的喜茶排号。一方面是可能这个产品供给不足(有生产力的限制,产品质量限制),但是这种很有可能是一种饥饿营销吧?故意设置了限定款或者限定量,故意将自己的供给减少来创造供给不足,这样也可以算是设租成功吗?还
41、是说必须要是那种类似于金嗓子的天然的绝对的资源,也就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能控制产出数量,只能控制使用数量的要素资源。比如土地啦矿产资源,要不然就必须是独有的(总之供给弹性很小很小),比如绝世名画要是可以在其他的博物馆进行短期展览充门面的话12.27人生道理篇-太丰富多到记不下来要用冲动有推新,就算是冒着一些碌碌无为甚至是做错或者是被打击的风险,但是不愿意人云亦云而是提出自己的想法,虽然很有可能是有些幼稚的很片面的,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一定是自己先想出来的但其实已经有很多先例。虽然常常会因此而感觉到很失落受到打击,但是没有不断的尝试的话怎么能有真的自己的想法是崭新的那一次我就想到了期末有很多的论文作业
42、,每个人都看起来交了很厚的一本,似乎很有思想,但是有多少比重是自己写进去的,不是参考摘抄,从各个论文文献里面东拼西凑来的,而是即便打出几百个字也一直修修改改推翻重来,但是是自己非常努力思考之后的结果,是自己思想的精华。今天在改论文的时候就是在不停的删掉那些原来用来作为例证的从各个大佬们那里截取来的数据和观点,感觉附属别人的观点的确是轻轻松松就几千字撒出去,而就算这样很容易显得字数度也还是要删减掉,留出足够的份额艰辛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小心翼翼的做猜测,觉得金融业对外资慢慢完全开放会有怎么样的情况,我们这么决定到底有没有准备好,还是说这样做究竟机遇在哪里,做这个决策的人是怎样预期市场,还有中国金
43、融企业的发展走向,以至于做出来我们应该在这个特朗普访华需要做出点什么决定的时刻,应该决定进一步放开准入口径。搜索资料的话全是一边倒的“政治正确言论”,说白了没有什么很实际的而是在表达“我们支持国家的政策,我们相信中国金融业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相信这对金融业是有利的,我们相信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政策发展金融业,完善监管体制等等”,当然这种预期有多大的程度可以实现,的确不好估计。多数来讲就要根据宏观经济的那些模型,以及过去的数据来估计。(虽然现在越学习越觉得所有的模型局限性和误差都好大,各种各样的例外,内生外生变量)虽然感觉到自己来做这种估计是很困难而且自己的能力局限,很有可能有很多的漏洞导致推测偏差
44、更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大牛们的分析了)但是总觉得即便如此还是要自己去推过才能得出自己的结论。或许这个结论或者假设还是在老师看来没有新意可言很久以前就先想到了,但是对我们而言努力思考了、运用了学的那些模型来计算了,对能力提升还是很有意义了。(不过金融业对外开放到底对经济发展会造成什么,真的好难推测的吧,究竟它对于国内金融业会有怎么样的结果,也真的需要大量的长期的信息收集。)老师在课上会不停地提出各种小小的思考,其实老实说这些那个都可以好好做研究立项写写论文了,老师在那么大长期的研究下提出来的疑问,常常比我绞尽脑汁四处收集想出的题目更好的,老师只是没有那么多精力都去研究,想想我们总是将这些东西就一
45、听而过可惜了。另外想起初中的生物老师说她的导师就是以前经常发文章,但是发现都不最先提出的,后来有一个成果他就懒得去发表了觉得肯定有是有人已经先想出来了,结果三个月后诺贝尔生物奖的那个得主就是因为这个成果获奖,而他的导师其实比那个人先研究出来了好几个月都足够申请专利了。政府规制:政府行使自己的职能对于一些个人或集体的某些行为。感觉跟我们生活中比较容易触及的就是:处方药控制(有的药里面含有依赖性物质,毒品等等)。老师讲的官方版本:准入规制:禁止特定的经济主体从事某种活动,禁链霉素,禁毒。那么历史上还有些禁盐,禁烟,美国有过禁酒令(虽然挺失败的,倒是创造一批暴发户,当然也算是资本原始积累吧,那个著名
46、总统家里不就是靠这个起家的)价格规制:限高价:算是社会福利以及维持一些生活必需品的低价保证更多人都可以普遍使用,防止企业为了牟利垄断抬价。限地价:防止人们浪费自然资源,水电费阶梯收费等。数量规制:1投资控制,2产量限制;尤其是消耗自然资源的破坏环境的。总体上是为了可持续化发展,循环经济,防止企业为了个人短期私利而“理性自利”但是对社会来说是非理性的生产行为。质量规制:保证食品药品安全,这是人生活基本的安全底线,如果总是那有一阵子不停的曝光各种假奶粉,假猪肉地沟油等等,会造成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异常不稳定也会造成社会动荡。还有技术标准保证生产效率,质量标准保证消费者(尤其是购买正品的)的权益,维持
47、市场的规则,防止逐良的问题。政府规制能够取得民众的肯定和认可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总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俘虏理论:规制价格常高于成本。恰恰是因为被规制,被规制者可以因此获得超额利润,我觉得美国的禁酒令就是很好的例子。促使政府实施的往往是被规制者。政府会逐渐被控制?政府要了解真实成本而企业常常做假账报虚假成本,而双方信息很难对称,查证的成本太高也没办法。做假账难题;一方面首先要看政府这项规制究竟是不是合理的,有的时候的确有不合理的情况,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乱做规定也是很有可能的,甚至是很现实的。这就是其实是政府逼着人做假账,因为不然的话这生意没得做啊。这种问题的话,一方面需要一个桥梁,就是要有了解企业
48、一级市场真正情况的人经过利弊衡量(可能出于个人仕途或者企业利益)进行信息对称,将规制合理化。另一方面有很多是由于其他同行都在做,而价格成本等等与之相关如果自己一个人遵纪守法不仅是利润受损甚至是会没有办法在市场上立足分一杯羹。假设政府的规制是合理的,而企业就是为了利益更大化而做假账的话,作为老师纠结其实最大的原因是由于自己的力量太小了不足以影响整个产业而自己又觉得自己有对于整个社会的责任,那种维护秩序,教育新一代遵纪守法的责任。而另一方面老是有真心不希望由于自己的教育使得自己的学生不能顺应形势找不到工作了,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每个个体生活的好(不顾社会的大利益)。这其实是因为一个一直以来的大矛盾,
49、就是老师再拿着自己很私人个体的劳动报酬却担负着很大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但我觉得这反而是老是被人们尊敬的理由啊,作为老师其实没有必要教我们求职(有时候是要为了顺应企业需求做假账,甚至练习做假账打擦边球的能力),这些其实是不过是对于老师在学校里教给我们的经济学会计学知识的使用,老师没有必要觉得叫我们不要因为我们没有顺从企业的要求失去工作机会石老师的过错,这其实是学生的个人选择,老师也没有必要负责任的,交给学生的知识学生选择怎么使用是学生自己的选择,自己也为此承担相应的责任。综上:由于老师没有办法改变整个秩序,只能教育新的学生,那么就不要为他们做决定或是承担良心还是法律责任,老师大可以强调不要用学习的知识违法,而学生怎么做那是他们的事。反之,只有老师还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