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常德英才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182903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PDF 页数:180 大小:3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年常德英才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0页
2018-2019年常德英才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年常德英才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年常德英才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后附答案及解析).pdf(18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8-2019年常德英才中学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 练(后附答案及解析)抽 选 经 典 试 题,有 针 对 性 的 考 点 中 的 难 点、重 点、考 点 进 行 强 化 训 练,力口强记忆。第1题:阅读下面简短古文,按要求作答。(6分)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荔子如食峭蟀大蟹,斫雪流膏,一瞰可饱。龙眼 如 食 彭 越 石 蟹,嚼啮久之,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庵饱之馀,则咂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蜻蝉也。戏书此纸,为饮流一笑。(苏 轼 荔枝龙眼说)注:蟠 蜂y 6u m 6u:又 叫“梭子蟹”,生活在海里的一种螃蟹,甲壳略呈梭形,肉味鲜美。彭越:蟒蟆,小蟹。咂:吮吸。1 2、把 划 线

2、 句“闽越人高荔子而下龙眼,吾为评之。”翻译成现代汉语。1 3、下面选项符合苏东坡大学士意思的一项是()A、荔枝宜单独食用,龙 眼 则 宜 配 酒 而 食。.B、荔枝胜在饱满多汁,龙 眼 的 滋 味 则 在 咂 啄 之 间。C、荔枝、龙眼风味有异,是 由 于 种 植 地 势 高 低 不 同。D、荔枝、龙眼如搭配蛾蟀、石蟹一起吃,风 味 最 佳。第2题:阅读下文,完 成1 9 2 2题。(1 0分)义牛者,宜兴铜棺山农人吴孝先家水牯牛也。力而有德,日耕山田二十亩,虽饥甚,不食田中苗。吴宝之,令其十三岁子希年牧之。希年跨牛背,随牛所之。牛方食草涧边,忽一虎从牛后林中出,意欲攫希年。牛知之,即旋身转

3、向虎,徐行啮草。希年惧,伏牛背不敢动。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牛将迫虎,即遽奔以前,猛力触虎。虎方垂涎牛背儿,不及避,蹊而仰偃隘涧中,不能辗。水壅浸虎首,虎毙。希年驱牛返,白父,集众舁虎归,烹之。他日,孝先与邻人王佛生争水。佛生富而暴,素为乡里所怨,皆不直之,而袒孝先。佛生益怒,率其子殴死孝先。希年讼于官。佛生重赂邑令,反杖希年。希年毙杖下,无他昆季可白冤者。孝先妻周氏,日号哭于牛之前,且告牛曰:“曩幸藉汝,吾儿得免果虎腹。今且父子俱死于仇人矣!皇天后土,谁为我雪恨耶?”牛闻之,大怒,抖搜长鸣,飞奔至佛生家。佛生父子三人,方延客欢饮,牛直登其堂,竟轼佛生,佛生毙,复轼二子,二子

4、毙。客有持杆与牛斗者,皆伤。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注释:舁:抬19.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吴宝之”中的“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粪土当年万户侯C.春风又绿江南岸20.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虎方垂涎牛背儿/方延客欢饮皆不直之/牛直登其堂A.意思相同,不同 B.C.意思不同,相同 D.B.纵之顺之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 分)意思均相同意思均不同2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1)虎见牛来,且踞以俟,意相近即攫牛背儿也。(2)邻里趋白令,令闻之,怖死。22.文中刻画的“水牯牛”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2 分)第 3 题:阅读下文,完成

5、第811题。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

6、。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

7、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 自 宋 史 李 迪 传,有删改)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B .以章献起于寒微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奇:奇妙起:出身诛:惩罚弛:延缓9.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迪深厚有器局 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B.C.D.1 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

8、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1 1.(1)翻译下面的句子。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4分)译文:诏不许,然甚壮其意。(3分)译文:(2)用 斜 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断7处)。(3分)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世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节选自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第4题: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4分)蛛

9、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襄。蚕妇持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官级绣,孰非我为?汝乃楞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一一选 自 雪涛小说 注释蛛一一蜘蛛。尔一一你。黄口灿然一一嫩黄的嘴巴金光灿灿。固之自襄一一牢牢地把自己襄起来。厥(j u6)一那个。代词,其;他的;思厥先祖父。(苏 洵 六国论)适一一,恰好。文章一一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带

10、有花纹的织品。衮龙一 古代帝王穿的礼服(衮,gun)o 级(fU)绣一一这里指祭祀时穿的礼服。楞(x i a o)腹而营口一一空着肚子寻求食物。楞腹,空腹。营,谋求。(1)根据上下文,推断加点词的意思。(1分)然则其巧也 巧:(2)这则寓言通过蚕和蜘蛛的对话,反映了哪两种对立的人生观?(1分)(3)你认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2分)第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2 2-2 5题。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敕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敕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

11、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2 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 中:合于。B.虽有槁暴暴:

12、晒干。C.假舆马者 假:借助。D.君子生非异也 生:出生。2 3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A.吾尝终日而思矣 B.登高而招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蟹六跪而二螯2 4 .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非蛇蟾之穴无可寄托者。(2)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4)用心躁也。A.兴盛 不能够B.兴起 没有用来,藏身 毛躁的办法 托付 毛躁C.兴盛 无法付 浮躁D.兴起 没有用来托的办法 藏身 浮躁2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

13、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B.劝学的“劝”是“勉励”的意思。C.第 二 段 用“践而望”不 如“登高之博见”这种生活体验阐明“善假于物”的重要性。D.第三段通过正反对比论述了只有积累、持之以恒和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有所成就。第6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10 13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4、”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釐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客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舶胪千里,旌旗蔽空,酿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娜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0、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句A.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

1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1、选 出“之”字起取消主谓独立性作用的一项A.不知东方之既白 B.徘徊于斗牛之间C.扣舷而歌之 D.羡长江之无穷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A.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寄蜉蟾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6、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C.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7、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 7 题:阅 读 始得西山宴游记,完成1 8-2 1 题(共 1 0 分)自余为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莅,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

18、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鲂然洼然,若堆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埃为类。悠悠乎与颖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1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施施而行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B.漫漫而游 漫漫:远远地。C.箕踞而遨 箕踞:席地而坐,两腿前伸呈簸箕状。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特立:独特卓立。1 9.下列各组句

19、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A.自余为修人 故为之文以志B.醉则更相枕以卧 故为之文以志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不与培博为类D.游于是乎始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2 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B.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表现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构成对比。C.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

20、文。D.作者对西山特立之貌的描写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2 1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第 8 题:第9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5 T 7 题。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

21、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日:“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裴土自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幸事。藩性忠於,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日:“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藩对日:“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藏充羡,稼稿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日:“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

22、。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时河东节度使王铛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日:“王铐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日:“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日:“势迫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元扣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珀,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节 选 自 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帑:收藏钱财的府库。1 5.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责怪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勖:勉励

23、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约定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加点 寝:搁置1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A.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召藩,坚不去B.藩性忠慈,事无不盲C.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辞出D.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晏如也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日又暮,何暇别作奏!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1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

24、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C.河东节度使王胃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D.裴珀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裴珀,但和裴珀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第1 0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8 1 3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

25、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缱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8 .对下列句子中

26、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夜缩而出B.吾不能早用子C.朝济而夕设版焉D.夫晋,何厌之有缱: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子:古代对人的尊称济:渡河厌:厌烦9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3分)A.吾其还也C.君知其难也B.又欲肆其西封D.失其所与,不知1 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A.行李之往来 B.必积其德义C.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晋军函陵A.道海安、如皋 B.籍吏民,封府库C.卒廷见相如 D.去今之墓而葬焉1 2 .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27、项是(3 分)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尤其是见秦伯的说辞,刻画了他能言善辩、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形象。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之后,晋国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D.本文除去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波澜起伏,扣人心弦。1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 分)(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3 分)第

28、 1 1 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日: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

29、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报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日:“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30、小 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戮 没(m 6 i)推击(z h O n)变徵(h u i)樊於期(w i i)B.淬火(c u i)唱和(h 6)瞋目(c h O n)夜缱而出(z h u i)C.自刎(w i)忤视(w。)厚遗(y l)夏无且(j u)D.剑鞘(q i d n)箕踞(j i)目眩(x u d n)佚之狐(s h i)【小 题2】下来各组加点的词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薄 弱/泊位 卑 鄙/匕 首阙 秦/乐阙B.偏 袒/地毯 游 说/劝说逢 迎/逢孙C.氾 南/模范 拜 谒/偈 语创 伤/创造D.仓 猝/士 卒 肄 业/肆 虐衣 冠/冠军【小 题3】对

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日 谢:道谢D.图穷而匕首见穷:穷尽【小 题4】下 面 关 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B.毛色日益衰,志 气 日 益 微(衰微,弱)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 微 颔 之(暗中,秘密地)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小 题5】下来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必说见臣C.秦王还柱而走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第1 2题:文 言 文 阅 读(1 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 0 1 3题

32、。(每小题3分,共9分)二班殷元礼,云南人,善针灸之术。遇寇乱,窜入深山。日既暮,村舍尚远,惧遭虎狼。遥见前途有两人,疾趁之。既至,两人问客何来,殷乃自陈族贯。两人拱敬日:“是良医殷先生也,仰山斗久矣!”殷转诘之。二人自言班姓,一为班爪,一为班牙。便谓:“先生,予亦避难石室,幸可栖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殷喜从之。俄至一处,室傍岩谷。瓢柴代烛,始见二班容躯威猛,似非良善。计无所之,亦即听之。又闻榻上呻吟,细审,则一老妪僵卧,似有所苦。问:“何恙?”牙日:“以此故,敬求先生。”乃束火照榻,请客逼视。见鼻下口角有两赘瘤,皆大如碗,且云:“痛不可触,妨碍饮食。”殷日:“易耳。”出艾团,为灸数十壮,

33、日:“隔夜愈矣。”二班喜,烧鹿饷客;并无酒饭,惟肉一品。爪日:“仓猝不知客至,望勿以亵 为怪。”殷饱餐而眠,枕以石块。二班虽诚朴,而粗莽可惧,殷转侧不敢熟眠。天未明便呼妪,问所患。妪初醒,自扪,则瘤破为创。殷促二班起,以火就照,敷以药屑,日:“愈矣。”拱手遂别。班又以烧鹿一时赠之。后三年无耗。殷适以故入山,遇二狼当道,阻不得行。日既西。狼又群至,前后受敌。狼扑之,仆;数狼争啮,衣尽碎,自分必死。忽两虎骤至,诸狼四散。虎怒大吼,狼惧尽伏。虎悉扑杀之,竟去。殷狼狈而行,惧无投止。遇一媪来,睹其状,日:“殷先生吃苦矣!”殷戚然诉状,问何见识。媪日:“余即石室中灸瘤之病妪也。”殷始恍然,便求寄宿。媪引

34、去,入一院落,灯火已张,日:“老身伺先生久矣。”遂出袍裤,易其敝败。罗浆具酒,酬劝谆切。媪亦以陶碗自酌,谈饮俱豪,不类巾帼。殷问:“前日两男子,系老姥何人?胡以不见?媪日:“两儿遣逆先生,尚未归复,必迷途矣。”殷感其义,纵饮不觉沉醉,酣眠座间。既醒,已曙,四顾竞无庐,孤坐岩上。闻岩下喘息如牛,近视,则老虎方睡未醒。喙间有二瘢痕,皆大如拳。骇极,惟恐其觉,潜踪而遁。始悟两虎即二班也。(选 自 聊斋志异)【注】(y 6 u)亵:不庄重,冒失。1 0.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三年无耗耗:消息B.遥见前途有两人,疾趁之趁:追逐C.仰山斗久矣山斗:指泰山、北斗,在这里是对对方的尊称D.殷

35、戚然诉状,问何见识见识:见解1 1 .殷元礼在最后“始悟两虎即二班也”,其实文章在前文叙述时对“两虎即二班”已有所交代。请从下面各项中选出全部是作者所交代内容的一项()始见二班容躯威猛,似非良善则一老妪僵卧,似有所苦二班虽诚朴,而粗莽可惧,殷转侧不敢熟眠殷始恍然,便求寄宿虎悉扑杀之,竟去已曙,四顾竞无庐,孤坐岩上A.B.C.D.1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二班虽为老虎,但他二人很懂得孝顺母亲,为了给母亲治病,特意到深山中去等候殷元礼。B.因为二班是老虎所变,非常凶猛,不像良善之人,所以当殷元礼来到班家,见到二班的形貌后感到非常害怕,想快点离开班家。C.殷元礼三

36、年后再入深山遭狼围困时,偶然碰到二班,而被二班解救,表现了他们知恩图报的性格。D.因为殷元礼曾救治过二班的母亲,所以老人非常殷勤地招待了他,并且故意喝多了酒现出原形,好让殷元礼知道自己是一只老虎。1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1)予亦避难石室,幸可栖宿,敢屈玉趾,且有所求。(4 分)译文:(2)媪亦以陶碗自酌,谈饮俱豪,不类巾帼。(3 分)译文:1 4、课内文言文翻译(4分)(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分)(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分)第1 3题:第1 4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 成9 一 1 3题。左忠毅公

37、逸事方苞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尻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日:“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屐,背筐,手长镌,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拔眦,目光如炬,怒日:“庸奴!此何地也,

38、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日:“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薪、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进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体,公日:“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选自高中第三

39、册读本 左忠毅公逸事注释:左光斗(1 5 7 5 1 6 2 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弘光时平反,溢为忠毅。史可法(1 6 0 1年一 1 6 4 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东汉漂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溢之忠靖。清高宗追溢忠正。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数骑出 从:跟从B.叩之寺僧 叩:询问C.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味:不明晓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 治:统帅1 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

40、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久之,闻左公被炮烙B.乃奋臂以指拨眦C.则席地倚墙而坐D.即解貂覆生,为掩户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夜缝而出,见秦伯窃为大王不取也H.下列六句分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的一组是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A.B.C.D.1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 题 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B.

41、史可法叙述时说的“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这句话充分赞扬左忠毅刚强大义、坚贞不屈、以国事为重的精神。C.本段文字在描写人物方面,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突出表现左光斗团结他人、刚毅坚强、大义凛然的崇高品质。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属于侧面描写,是为了体现左光斗对史可法产生的影响。1 3.把下列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1)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3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42、 _ _(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4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自衣冠以送之。(荆柯刺秦王)(3分)译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1 5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 7 2 0题。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

43、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曼卿为人,廓然有大志。时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无所放其意,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淋漓颠倒而不厌。予疑所谓伏而不见者,庶几狎而得之,故尝喜从曼卿游,欲因以阴求天下奇士。浮屠秘演者,与曼卿交最久,亦能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予亦时至其室。十年之间,秘演北渡河,东之济、军B,无所合,困而归。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见其盛衰,则予亦将老矣!夫曼

44、卿诗辞清绝,尤称秘演之作,以为雅健有诗人之意。秘演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习于佛,无所用,独其诗可行于世,而懒不自惜。已老,月去其橐,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曼卿死,秘演漠然无所向。闻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嶙,江涛汹涌,甚可壮也,遂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将行,为叙其诗,因道其盛时以悲其衰。(欧 阳 修 释秘演诗集序)注 脏(q i i):打开;橐(t u 6):袋子。崛 嶂(1 U):高峻陡峭。1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 一:统一B、往往伏而不出C、庶几狎而得之D、无所合,困而归伏:埋伏狎:亲近而且态度随便困:困顿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

45、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则往往从布衣野老酣嬉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然喜为歌诗以自娱 以勇气闻于诸侯C、东之济、郛 奚以之九万里而难为D、其胸中浩然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19、下列各组语句中,表 现 秘 演“遗外世俗,以气节自高”的一组是曼卿隐于酒,秘演隐于浮屠东南多山水,其巅崖崛蟀,江涛汹涌,甚可壮也,欲往游焉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当其极饮大醉,歌吟笑呼,以适天下之乐,何其壮也独其诗可行于世状貌雄杰,其胸中浩然A、B、C、D、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隐居山林,从事屠宰贩运的人,必定有老死其间而不被世人发现的人才。B、曼卿在酒中隐身,秘演在佛

46、教中隐身,都是奇男子。C、秘演自己虽然懒散且不爱惜诗作,到老的时候仍有三四百首值得玩味的好作品。D、曼卿的诗清妙绝伦,秘演的诗典雅劲健,有诗人的意趣,在曼卿的诗作之上。第16题: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后面题。(15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日:“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日:“君王为人

47、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日:“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日:“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日:“今 日之事何如?”良日:“甚 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日:“此迫 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帏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跟日:“客何为者?”张良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日:“壮士!一一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

48、王日:“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日:“壮 士!能复饮乎?”樊哙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日:“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节 选 自 鸿门宴)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则入为寿。寿:祝寿 B.先破秦

49、入咸阳者王之。王:封为王C.沛公起如厕。如:往,到去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14.比较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正 确 的 一 项 是().项王未有幺应.项王按剑面蹈日A.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也不同.籍何哒至此.劳苦面功高如此B.与不同,与相同D.与相同,与也相同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踞”的反应,可见项

50、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1 6.翻译下列语句。(6分,每 句3分)(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第17题: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 非我也,兵也?译:这种说法与拿把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 有什么不同?B.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译:亲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安设“九宾”的礼节,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C.计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