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学设计方案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教学设计方案15篇.docx(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教学设计方案15篇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目标认字10 个,会写9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教学程序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以水为主的风景名胜举不胜举。每一处都有自己的特色,与其相关的诗歌也有很多。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走近瀑布,去观赏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观,去聆听那震耳欲聋的声音,去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可以吗?板书课题:瀑布,全班齐读。认读生字瀑,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与学生谈话,勾起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乃至让他们心里每一种莫名的冲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检查
2、预习,整体感知同学们,你觉得这首诗歌写得怎么样?怎么才能把这么美的瀑布读出来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小节自己试着读读,如果还能说出你喜欢的原因就更好了。学生自己朗读,教师巡视。在指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意之前,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自己的见解谁能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学生读到哪一小节,就展开哪一小节的自主学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读了这一小节,你想说什么?还想问什么?同学互相帮助解答,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图片或媒体展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评价的内容也要充分利用,老师机智应付,转化为新的问题。如:同学说:他读的真好!老师顺势问:
3、你认为好在哪里?好像真的看见了瀑布!,你能让我们也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吗?这样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较大的自主空间,让他们读书、思考、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不仅仅是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更重要的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敢想敢说,思维活跃。为升入中年级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指导他们读好诗歌的每一小节。假如此刻你就像课文插图中的小朋友一样,正站在瀑布脚下,你会发出一句什么样的感叹?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涵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而发,意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三、总结伴着你的读书声,我仿佛站在瀑布的脚下。此时
4、此刻,我只想说,同学们热爱大自然吧!因为这壮美的景观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教学设计方案2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子的用处,之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例1,是用尺子录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例2.安排了让学生录一条线段和录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量物体的长度。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1.顺应学生认知
5、规律。渗透学法。本课认识I厘米和几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厘米量三个知识点的教学。我都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造”的模式进行。创设一系列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水到渠成地掌握新知。2.教师指导学生操作细致、到位。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形成技能。3.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本节课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用厘米录。学生对物体的长度己有初步的认识。但这节课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必须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度概念。学会录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建立1
6、厘米的长度概念。1.使学生筛得测最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并学会用厘米录比较短(整厘米长)的物体的长度。2.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初步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观点。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师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尺子。学生指、比、找所用的卡片。学生准备:学生尺子、剪刀、图钉、线、宽I.厘米的白纸条、小棒、彩条卡片(黄彩条长8厘米。红彩条长5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小方
7、块、数字卡片、反馈牌等。一、问题引入电脑显示:两条线段。一根长10厘米。竖放;另一根长11厘米。横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条线段。哪根长?哪根短?学生可能猜竖放的长。也可能猜两根一样长。设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它们的长度呢?:开课。通过比较线段的长短。使学生回忆己有的生活经验,从而得出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需要用尺子最。二、探究新知(一)认识刻度尺教师提出问题,折导学生分组讨论。电脑显示讨论题:1.拿出你们的尺子。认真观察。比一比、找一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2.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中。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师生评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从学生天
8、天使用的尺子入手。让学生看一看、指一指、比一比、说一说、找一找。指导学生在生动愉悦的气氛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从变化多样的表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提供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契机。便于学生进入积极探求新知的状态中。(二)认识厘米1.1厘米有多长?请大家尝试着在尺子上指出来。2.电脑显示从0到1,从1到2.从2到3每段的长都是I厘米。通过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每相邻两条较长的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3.从0到2.这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厘米?从0到3呢?从0到5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你可得出什么结论?教学设计方案3杜甫的绝句全诗仅二十八字,描写的景物却极有特
9、色。诗人寓主观之情于客观之景,寓胸中之意实在之物,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尤其是诗人巧用数字入诗,“两”、“一”、“千”、“万”四个字,虚实结合,时空结合,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本诗的第一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在柳枝上鸣叫,诗人指明“两个”,说明鸟的叫声不是叽叽喳喳的,而是一唱一和式的对鸣,欢快而不嘈杂,热闹而不喧嚣。第二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贵鹭向蓝天飞去,从“一行”可见此鸟排列有序、渐次远去,而不是轰然飞散,各奔东西;再用上了一个“上”字,更显示了白鹭奋力高飞、展翅向上的姿态。第三句是“窗含西岭千秋雪”。“千秋”一词是虚指,出于诗人的想象,它赋予了“雪”这一静态景物以沧桑之感。千年
10、不化的积雪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见证着什么。“窗”中之景虽小,却由此可感受时间之纵深。第四句是“门泊东吴万里船”。船停泊在门前的码头边,也是静态之物,但因其行程“万里”,使人顿觉天地开阔,似插翅而难及。“门”外之景也不大,却由此可感受空间之广袤。以上四句描写的是诗人当时寓居浣花溪草堂周旁可见的景色。前两句中“两个”、“一行”是实指,“黄鹂”与“白鹭”,“翠柳”与“青天”,两两相对,四种景物,有声有色,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动人的图画,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的心情。后两句 “千秋”与“万里”都是虚指,均出于诗人的想象,而诗的意境因此而幽远、开阔,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多读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要
11、让少于在读中对所学之诗知其意、临其境、悟其情,逐步增强对古诗的语言感知能力,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初读知其意: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音准句顺,声音响亮。指名学生读第、第句,理解“鸣”、“上”的意思,用“补省略,调整词序”的方法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齐读第、第句,理解“含”、“泊”的意思,用上述方法说说这两句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指名学生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再读临其境:学生回答:第、第句写了什么景物?有哪几种色彩?第、第句写了什么景物?教师出示挂图:学生看图,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句,并作适当讲解。前两句,突出“鸣”、“上”二字,帮助学生理解,是这两个字使景物产生了动态效果,使画面显得生机
12、盎然。后两句,突出“含”、“泊”二字,以此了解诗人的思绪由现时到了过往、由近处到远处;而且也正是这二字,使现时之景(窗)和想象中的过往之景(千里雪)、近处之景(门)和想象中的远处之景(万里船)有机融合于完整的画面之中。学生看书上插图,一边手指景物,一边自由朗读。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尝试在脑里再现画面。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描绘的美丽景色。、三读悟其情:比较读,在黑板上出示: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雪,门泊东吴船。读一读,与原句比较一下,哪个写得好? 为什么这样说?帮助学生明确这首诗的朗读停顿及重音,并完成下列板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前两句声色兼美)窗含西
13、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后两句意境开阔)表演读:播放课前制作好的配乐朗诵录音,让学生欣赏。随后要求学生和着音乐诵读,要求他们掇民对古诗的理解用适当的语气和动作表现出来,甚至可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教学设计方案4设计意图:称赞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话故事。小獾清晨时还只能做出三只比较粗糙的板凳。傍晚十分,在刺猬的称赞鼓舞下,做成了一把象样的椅子。文章中有许多它们俩的对话,言语十分朴实,但每一句都非常暖人心。因此,我设计的着眼点放在这些对话上的朗读上,从读中去体会小獾和刺猬彼此间真诚的赞美,从读中去感受称赞带给人们无穷的力量和快乐,从读中学会怎样的语气适合称赞别人。最后,设计了一首小诗送给学生,一方
14、面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复习本堂课所学的生字,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诗的韵律中再次加深对课文主题的记忆。学习目标:、认识刺、猬、板、凳、椅五个字。会写板、椅两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由衷地称赞别人,体会称赞带给人们的力量和快乐。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刺猬、小獾的头饰以及板凳、椅子、苹果等道具。、学生自读课文。教学流程:一、看图识字、写字,故事导入。1、课件演示刺猬、獾、椅子、板凳的图片,学习生字刺、猬、板、凳。如:(生猜谜:身体虽不大,钢针满身插,遇敌缩一团,谁来都不怕。这是谁呀?(刺猬)(出示刺猬:这是小刺猬,快和小刺猬打个招呼吧!(生:小刺猬,你好!)2、课件演示带拼音的词
15、语刺猬、小獾、椅子、板凳。(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随机正音:轻声词刺猬、椅子;前鼻音獾;后鼻音凳。教学设计方案5山雨是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这篇课文用优美抒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清幽雅致而又不失妖娆的山林雨景图,展示了雨中山林的千般秀美和令人神往的意境。整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课文,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爱是教学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学过程时我的思路如下:一、虽然课文摹声状物细致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能突出山雨和雨中山林的主要特点,但我认为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山林中雨来时雨中雨后的声音变化,对他们想象雨中山林的
16、情景有帮助。因此,我精心节选了“风声”、“雨声”、“鸟叫声”、“雨滴落小水洼声”,把它们串连起来播放给学生听,听后让他们说说想到了什么,说完再让学生去读课文,学生的感受就比较贴近于文章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听、想、说的能力。二、重视范读。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读是最好的方式,通过读可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在方式上我选择了配乐范读。学生边欣赏春野的音乐边听老师范读,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从孩子们眼中我看到了佩服的目光,她们夸老师读得好,我适时鼓励他们,说只要认真大家都能读好,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三、鼓励学生自主练读,读中自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有感情的练习朗读,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这
17、部分读?为什么这么读。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阅读感受的交流,毕竟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应该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这对学生是极其有帮助的。教学设计方案6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明月几时有选自初中语文新课标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古代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真挚感情。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能受到思想教育。苏轼,北宋中期文学家
18、、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代文学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即位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请求外任。元封二年,御使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因此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使,写此诗时年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与弟弟分别达七年之久,无缘相见,时值中秋,月圆人不圆加上政治不得意,心情抑郁写下此词。2、学情分析本班初三的学生,而且从初一开始我就侧重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朗读积累的训练,学生对古诗已有一定的积累,朗读技巧也有掌握。学生已获得一些读词的体验,对词中常见的意象有一定的理解,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二、教学目标:1、通过联想感悟古代
19、诗词的意境训练其联想和想象能力。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2、学生的朗读、教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共同鉴赏3、引导学生走进苏轼,体会他豪放的词风,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三、重难点分析重点:1、训练朗读能力,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古诗词间运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积累名句,增强语言感悟能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难点:1、深刻体会作品传递的情感,理解诗人胸襟抱负。2、借助想象感悟意境。四、设计思路1、由学生过中秋的活动,引出中秋佳节的习俗、然后引到描写月亮的诗歌,引入到本课中秋诗词教学内容2、 让音乐
20、绘画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美感3、朗读。词曲的朗诵和背诵是认识意象、感悟意境的有效方法。4、学法指导:教师点拨,学生勤于思考,自主鉴赏五、教学方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过完中秋佳节,脸上还洋溢着中秋与亲人团聚的喜悦,那么我们中秋节都参与了哪些活动呢?(学生随意回答)中秋吃团圆饭,吃月饼,赏月是我们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是个月圆人圆的日子。大家能说出我们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诗歌?(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平时对诗歌的积累很好,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中秋的诗词水调歌头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 余词尽废”既然如此,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千古绝唱”,来领略苏轼笔下的中秋的味道。二、掌握
21、作者?学生自由说 然后统一屏幕出示写作背景三、听读课文、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屏幕出示课文听读后,学生明确诵读诗词的要求。屏幕出示明确朗读要求学生自由诵读、学生泛读、小组朗读 四、初步感知?明确结构本词词共分几部分?正文前的小字是小序,交代了写作的原因背景正文部分有两部分,词的特点:上阕、下阕(上片、下片)文中有个字和这个字很相似 阙 下面我们五个小组合作朗读这首词。1组小序,2、3组上阕,4、5组下阕五、抓住语句? 感受画面朗读这首词,你眼前会有怎样的画面?从哪里发现的?找出相应的句子师: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一幅画面? 生1:我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读出了这样一幅画面:月儿转过朱红色的
22、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生2:我从“把酒问青天”读出了诗人端着酒杯喝酒问天的画面师:你从哪里读出诗人是端着酒杯?生2:从“把酒”上,把是“端起”的意思师:不错除此外,你还可以读出怎样一幅画面?生3:从“起舞弄清影”可以读出,词人在月下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的影子。六、还原背景,感受人物师:大家把感受到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个画面在这么一个有月的晚上,词中的人又在干什么呢?你可以找出相关的动词.找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读思考,找动词生:“欲乘”“归去”“恐”“起舞”“弄”师:词人“欲乘风归去”,想要到归到哪里去?生:琼楼玉宇师:也就是说词人将自己的归宿定位在天上,但是他当时
23、的心理又则那样那个呢?请大家在文本中寻找生:“恐”师:这是为什么呢?生:“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师:“胜”是什么意思呢?生:承受、经受 师、不能承担沉重的负担此时词人能做的是什么?生:“起舞弄清影” 师:什么意思呢?生: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师:那是一种自我欣赏,一种自怜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这样的心理呢?出示背景:(教师出示并解读苏轼的坎坷人生: 既不惟荆(荆国公王安石)是师,也不惟温(温国公司马光)是随神宗时: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先后被贬多处;哲宗时:废新法,信旧党,轼被召回,但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而再次被贬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远谪惠州,琼州;徽宗即位:苏
24、轼被赦回,途中病死于常州,终年65岁写这首词时,苏轼政治失意,被贬在密州任太守)师:大家结合苏轼的坎坷人生,说说词中涉及的“高处”“琼楼玉宇”暗指什么?生:皇宫、朝廷师:是的,词人想要回到朝廷去,可是为什么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呢?请结合词人的坎坷人生回答生:因为词人被朝廷一贬再贬,所以内心深处虽想回归朝廷但不免有“恐”,觉得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呢 我们邀请一个学生,结合苏轼的坎坷人生,朗读上阕七、诵读品味,触摸情感师:这是一个带着愁思的词人,这是一个怀着矛盾心理的被贬臣子;此时词人“起舞弄清影”,心情又如何呢?请从文本中寻找词人的心境,并找出相关的语句 邀请一同学朗读下阕,我们边听读边思考
25、从下阕中寻找词人的心境,并找出相关的词语。 ? 生:此时诗人心情很难受,我从“照无眠”中读出词人现在“也不成眠”师:此时月光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暗指诗人自己,也泛指那些政治上失意的人(板书难受、失意)面对这份难受与失意,诗人又是如何面对如何排遣呢?生:“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別时圆?”诗人继续把酒问天:“(月儿)你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师:这是一种指责,对月的指责啊!诗人将满腔愁绪倒向了月儿于是不禁发出深深的感慨,那是什么样的感慨呢?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生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语速快而轻松)生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语调缓而慢
26、,最后用降调并带拖音)师:请问这里的“此事”指的是什么呢?生: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师:句中的“全”应该如何理解呢?生:成全师:不错,也可以理解为“周全”,大家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诗人的感慨生: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啊师:词人由月联想到了人,月的圆缺是自然规律,人也师一样,由分别就会由相聚,分别之时也是将要相聚的开始,不要为分别悲伤,应当为将要相聚而充满希望、期待。作者几度被贬的经历,还能有这样的化悲伤为希望,这是什么胸怀啊? 积极乐观、豁达、旷达的胸襟(学生回答) 词到这里词人的情感达到最高潮了吗?生:没有,最后的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以
27、看出词人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师:你理解这句子的内涵吗?生:只希望人长长久久,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师:你从哪里读出是“只希望”生:“但愿”师:你从哪里读出是“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呢?生:共婵娟;“婵娟”这里指“月亮”师:大家再能说几个类似的月亮的别名吗?生1:玉兔生2:玉盘生3::嫦娥师:古诗词中月亮的别名很多,月亮总是与思念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古诗词中找出与此句意境一致的诗句吗?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师:多美的意境啊!请大家深情朗读最后两句,将其送给你最想送的人 (学生朗诵)八、回看板书 教师总结文章上阙望月写景,表达自己想回朝廷但又心怀恐惧的矛盾心情,下阙怀人抒情,表达对兄弟子由
28、的思念之情,两部分采用了借景抒情,想象联想的写作手法,短短的词中流露出情感起伏变化,苦闷-向往、矛盾-自嘲-忧愤-豁达-祝愿。情感起伏变化。全诗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作者旷达的胸襟。 再读此诗歌,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九、组内互读 达到背诵十、作业巩固 积累诗词十一、板书设计小序:时间 缘由上阕:望月 欲归 恐 舞 弄下阕:责月 怀人 悟理 乐观、旷达的胸襟教学设计方案71.教学目标1.理解成数的意义,会进行成数和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改写。2.能应用成数进行有关的计算,进一步提高百分数实际应用的能力。2.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 理解成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学习难点 能把成数
29、转化为百分数后,再根据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3.教学用具教具准备:PPT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出示新闻消息。1.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2.某商场因经营不善,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减少一成。3.今年某省参加高考的学生中,男生占六成。请你选择一句,说说它是什么含义。同学们解释得到底对不对呢?学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进入新课。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25分钟)1.理解成数含义。学生预习教材第9页13自然段。(1)思考:什么是成数?(2)举12例说明成数含义。学生独立预习后小组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汇报的成果适时讲解、板书。)
30、2.教学例2。(1)出示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2)认真读题,理解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交流结果。(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4)总结提升。有关“成数”的问题和前面学习的百分数问题相比,它们有什么联系?学生集体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学案学生阅读新闻消息,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1.(1)预习教师布置的内容并解决提出的问题。(2)举例说明成数的含义。2.(1)学生思考例题。(2)组内交流,谈谈自己对本题的理解。(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此题。(4)学
31、生谈谈此题与百分数问题的关系。三、巩固练习(5分钟)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提出问题:把谁看作单位“1”?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2.完成教材第13页第4题。四、总结收获。(5分钟)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五、课堂小结“成数”对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词语,教学开始,呈现几则含有成数的例子,让学生充分表达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由此引出本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教学中,主要采取“放”的形式,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并通过小组交流理解“成数”的含义;其次,让学生根据例题进行分析,独立列式计算;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出成数问题与百分数问题的关系,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六、课
32、后习题1.把下面的“成数”改写成百分数。三成(30%)六成(60%)七成五(75%)十成(100%)2.把下面的百分数或分数改写成“成数”。40%(四成) (七成)(九成五)85%(八成五)3.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因虫害严重,比去年减产了一成,去年的产量是450千克。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产量是多少千克?答案:450(1-10%)=405(千克)答: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产量是405千克。4.文化小学有学生1200人,只有一成五的学生没有参加意外事故的保险。参加了保险的学生有多少人?答案:1200(1-15%)=1020(人)答:参加了保险的学生有1020人。板书成数三成 = 3/10 =百分之三十五成
33、= 5/10 = 百分之五十教学设计方案8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西湖。下面 我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2.学生分析:学生都没有到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毫无感知,再加上学生只有九岁,常规教学中,单凭语言文字的描述他们是不能够完全领会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的。因此,根据学生特点,我在本节课主要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重、难点。二、教学目标:依据教学要求,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使学生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
34、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研读课文,领略西湖风光。 (三)、全课小结。 (四)、拓展延伸。其中前两个是我在本节课中整合点的主要表现部分。具体我是这样操作的:(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了西湖美景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西湖迷人的风光,随着播放,学生进入西湖美丽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激发他们对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然后,乘势导入新课。(二)、研读课文,领略西湖风光。首先我让学生认真倾听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让他们从文字中感受杭州和西湖的美丽,再结合图片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镶
35、嵌”和“明珠”的意思;接着我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让他们从优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丽风光。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只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是无法真切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丽的。这时我就想到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亲自到西湖体验一回。因此我为学生展示了由声音、文字和图片组成的画面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也学会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我为学生展示了夕阳斜射和华灯倒映下西湖的美景,将月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我让学生配乐朗读,提高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这也是对教学重点的巩固。(三).全课小结:我以苏
36、轼的古诗结束了今天在西湖的游览,也为本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四),拓展延伸;在这一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几个西湖的相关网址,让学生课后自由发挥, ,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西湖的兴趣,也增大了本节课的信息量,使语文教学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我的说课就到这儿,谢谢大家!教学设计方案9教材与学情分析钓鱼一文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让?我?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
37、解能力。学习本文,应抓住学生这一能力,让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能力,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同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从中得到启迪,完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过程。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种?鱼?的诱惑的勇气和力量。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中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坚定地抵制各种诱惑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最后部分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导入新
38、课1、导出课题,听写词(词语见教参)2、同桌互相检查、订正3、回忆上节课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这样的设计既能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能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二、自读课文,理解内容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读明白的问题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读不明白的作上标记。2、小组内交流这些问题。让学生充分读书,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既培养了学生阅读习惯,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培养,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二、集体交流,体会情感1、我钓到了一条怎样的鱼?当时我和父亲心情怎样?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轻轻翕动着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
39、和父亲喜悦的心情。、3、父亲要我放鱼,我的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1)、?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2)、?可是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哭出了声。(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4)、我慢慢地把鱼钩从放回湖里4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难过的心情。5、父亲当时的态度如何?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指导朗读,体会父亲态度的坚决6、分角色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进一步体会我和父亲的情感变化。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发展语言积累,陶冶
40、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主要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朗读,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7、父亲这样做对不对?现在我们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通过辩论不仅使学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确的引导,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8、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一次次地面临到的抉择的时候,-我就会获得抵制诱惑的勇气和力量9、指名读句子。10、?道德抉择?什么意思?我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道德抉择?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与那条鲈
41、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11、这里的?鱼?指什么?(?鱼?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诱惑,指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要让其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使学生经受一次情感的体验。四、拓展练习,提升情感1、你们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认真思考后把下边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2、引导学生补充省略的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五、课堂小结,升华主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道经历了一次心
42、灵的考验,进行了一场道德的抉择,受到了一次情感的熏陶,获得了一个难忘的启示。此时老师想起了一句名言:(课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此时老师也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课件出示句子老师读:今天播下道德的种子,明天收获成功的人生。)愿我们都能向作者那样,从钓鱼中获得思想的启迪,走好人生之路。结尾用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来导之以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达到了预期目标。五、布置作业,结束课堂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2、联系生活实际,以的启示为题,写一篇短文。摘抄重点语句,牢记于心,进行语文积淀;课后练笔体现学以至于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3、,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设计方案10教学目标1深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2品味文中的细节和关键词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丰富精神世界,获得思想启迪。教学重点配乐朗读、默读课文,品味细节和关键词句。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搜集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准备与同学交流。想一想自己过年的故事和体会,讲给同学听。查阅有关琦君的生平,课外阅读她的作品琦君说童年。教师准备思乡的音乐。准备古今中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文学作品。教学内容春酒描绘了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对童年、对故乡、对母亲的无限追思之情。课文中的细节写得很有情趣,教学时,
44、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文中的人情民风之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教学设计整体感知1导入建议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或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2导语示例青岛的啤酒不仅是青岛人的骄傲,也是中国人的骄傲。每年的青岛啤酒节都迎来许多国内外的客人,这在当地已经成为一种民风民俗。每逢过节,人们也都要喝啤酒以示庆祝。好多离乡在外的青岛人总是忘不了啤酒的滋味,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今天学习春酒一文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启迪。3教师投影学习目标和字词学生自查读一读,写一写,根据查找的资料交流琦君的事迹。教师或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思考问题。4教师投影出示思考题a本文记叙了作者童年的哪几件事?表达怎样的感情?b课文题目是春酒,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5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本文记叙了作者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的几件事,表达作者对故乡民风、人情的赞美。就像琦君曾说过的一样: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渗透在本文的字里行间。6设计此教学环节的目的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旨。研读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优美的散文,常常是精巧构思的结果。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