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151553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100 大小:1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pdf(10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课时:授课班级:八(5)班授 课时间:2 0 0 9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 题:科 学 之 旅(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 以 及 学 生 的 动 手 实 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三、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激 发 学 生 学 习物 理 的 兴 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 点】重 点:通过观察、讨 论、实 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难 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

2、性,达到预期效果。【教 学 准 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一一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一(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 上 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同学们讨论发言。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

3、,问题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实验一:纸人跳舞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停止跳舞。学生提出问题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实验二:教师演示(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学生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

4、物理这门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镜看物体;C、纸板托水;D、小试管爬山;E、吹纸。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看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学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多媒体补充实验(纸盒烧水、多彩的太阳光、会变大的鱼、连电路)师:以上这些实验有趣吗?物理就是研究这些力、热、声、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现象的,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三、作业调查:一些物理学家的生平、成就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第 2 课时授

5、课班级:八(5)班授课时间:2 0 0 9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题:科 学 之 旅(2)【教学目标】二、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

6、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教学课时】2课时一、物理不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科学之旅第二站 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生:正是有了电的发明,才使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光明,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生:正是有了声、光的发现,才使我们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生:有了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才能使生产飞快发展,生活质量迅速提高师: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广阔,同学们一定都想学好物理,怎样学习物理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三站。(多媒体展示学习方法)(一)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师:我想问大家几个

7、问题,看看我们的同学是不是个有心人。问题:1.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竖排的还是横排的?哪一种颜色的灯 在 上 面(左边),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下面(右面)?2.山地自行车后轴有很多的齿轮,上坡时要想省力应该用大齿轮还是用小齿轮?3.冰棍从冰箱里拿出来时你观察到什么?(冒白气)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上还是向下?师: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不是我们没看见,而是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如果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观察,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得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都是经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考总结出来的。因此我们同学们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

8、科学现象,同时还要多动手多实践。学生实验:要求做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并能叙述实验及现象。1.鸡蛋的沉浮(新鲜鸡蛋在水中会下沉,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会看到什么现象?继续加盐,鸡蛋;在水中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2.惯性实验师:同学们在实验的时候,不仅要善于观察,勤于动手,而且要开动脑筋、多问自己为什么,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发生的现象,只有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提高。(二)勤于思考,重在理解物理中有很多著名的理论都是科学家对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得出来的。(多媒体展示)牛顿的伟大发现地球引力及白光的分解。师:物理是从实际中来,又要应用到实际中

9、去。(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和其它现代科技的发展,就没有我们现代方便快捷的生活(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着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文明成果的同时。由于不恰当地使用科技成果,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同学们可以就这个问题小范围内讨论,发表你了解的情况、并能给出建议。如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特种减少等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继续关心这样的问题。相信有了广大同学们的参与,环境会越来越好,生活也一定会越来越好。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四站。二、巩固练习:自行车为什么能够前进?三、作业1、调查:一些物理现象,猜想与那些知识有关

10、。2、查阅有关物理知识的资料。第一章 声现象一、本章概述声现象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物理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将“声现象”作为教材的第一章,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与物理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以前教材不同的是,新教材设置了“篇头语”。用叙述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语言优美、生动,通过对大象群的描述巧妙地把自然与物理联系在一起,设立了很好的物理 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本章的重点知识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介于了解和理解之间),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本章教材共分五节,与以前教材相比,增加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和“声音的利用”二节内容。二、各自然节教材分

11、析及教学建议1、第 一 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首先,教材通过图L I T 中的四幅插图,再 通 过“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这句话,使学生认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安排了声音是怎样的产生的探究活动。与旧教材不同的是,这个探究活动并没有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而是让学生自己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进而总结出规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将课堂教学真正地变成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通 过“

12、想想议议”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将生活与物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是有趣的,另外,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唱片磁带、激光唱盘的介绍,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通过科学技术可以记录、保存、重现声音,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声音的传播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教材安排了 一个探究活动。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探究。就这个探究活动需要说明二点:应该向学生先介绍一下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探究活动,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师生共同完成活动,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这个探究中的

13、实验改变了旧教材中用音叉进行实验的方法,更加简便易行,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即重视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后,通过真空铃的实验及结合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交谈进一步证明真空不能传声。通过对图1.1 6 的解释再与水波进行类比,使学生对声波有初步的印象,对学生的知识是个扩展。关于声速,应使学生了解声音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及在空气中速度,应注意介绍声速的读法与写法。关于声速的测量方法应在教师引导下开展,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2、第 二 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通过图1.2-1 结合生物课的学习使学生进步认识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

14、从而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思想。通 过“想想做做”使学生明确引起听觉的第二种方式一一音传导。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教材增加关于“双耳效应”及“立体声”的介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让学生处于具体的立体声环境中加以体验,而不需进一步做知识上的加深。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两个问题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搜集信息的能力,应在教师及家长的指导下完成。3、第 三 节“声音的特征”:这一节的特点是名词、术语多。音调、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乐音等,教材以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与小学自然及音乐课上获得的知识相融合,教学中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

15、学生态度、情感方面的培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教材安排了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通过探究一方面结论:物体振动得快慢,决定音调的高低,进而引出频率的概念,明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对超声波、次声波及人与动物听觉范围不同的介绍,通过对蝴蝶及蚊子振动的分析,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感到物理的奥妙无穷,感到物理的“无处不在”。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教材也安排了探究活动。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而言是较难设计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只要能够观察到现象并能说明问题就可以。音色对初中学生来说,较难讲清楚物理本质,教材只简单指出

16、这个特征,而没有进一步探讨,但是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即听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的感受。分析问题“想想做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乐音和乐器的介绍与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知识相结合,以学生的体验为主,体现了知识的整合。4、第 四 节“噪音的危害与控制”:本节介绍了噪音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并且使学生对噪声的来嫄、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的方法有清楚的认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5、第 五 节“声的利用”:主要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动物及人类在科学技术中对声的利用。声与信息介绍了人与动物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情况,

17、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声音与能量先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然后介绍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个特点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能量的概念在初二学生尚未涉及的概念,但是学生已经有感性的认识,这里不应对能量做过多的讲解,应注重介绍现象。对天坛的介绍可结合音像资料向学生介绍,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本章教材,介绍的都是学生常见的声现象。教材力求在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力求体现过程与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第 3 课时授课班级:八(5)班授课时间:2009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题:声音的产

18、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关 键:指导学生

19、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内容二、导学达标: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一一音叉振动,发声。(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活动:欣赏影片,回忆情景并

20、思考问题。进行猜想?进行一些振动发声实验,讨论声音产生的共同特征。观察课本、录像里的发声现象,思考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4)、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2)、实 验14页 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

21、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同水波进行对比。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1 5 c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4、回声:声音的反射。V 0.1 秒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家庭作业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五、课后活动:练习:物理家庭作业的部分内容。作业:1 6 页 1、2、3题。第4课时授课班级:八(5)班授课时间:2 0 0 9 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题: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学习目标

22、: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知道骨导的原理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学生活动:1 .通过看书,了解人耳的结构。2 .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去体验骨传导。例咬住音叉,把耳朵 捂 住,敲击音叉,是否听到声立白0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

23、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教学过程:三、前提测评: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3、声音在、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声 音 在 空 气 中 的 传 播 速 度是 o四、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直接给出问题,引入课 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在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的基础上,解释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2、利用骨传导听到声音3、双耳效应学生活动:观看录象,讨论 双 耳 效 应在 生 活 中 的应用。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教后记本节课堂内容不多,可以增加一些其他有关声音的知识:如声波、人体的结构等。设计好练习,物理家庭作业的

24、内容必须进行调整。第 5 课时授课班级:八(5)班授课时间:2 0 0 9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题: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重、难点:(重)1、人耳怎样听到声音的?(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清楚双耳效应。关 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

25、、音叉。教材分析:1、本节是了解性常识,而且比较简单,学生基本上一看就懂,所以课堂教学基本上让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加以必要的纠正即可。其他时间可以讨论上节课的练习。教学过程:五、前提测评: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2、声 音 的 传 播 需 要,不能传声。3、声音在、体中比 体中传播的快。声 音 在 空 气 中 的 传 播 速 度 是。用、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为什么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1、音调:声音的高低试验:研究音调与振动快慢的关系课本如图示结果: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结论:(1)、频率:物体一秒内振动的次数,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人

26、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学生阅读课本图示2、响度:声音的强弱试验:研究响度与振动幅度的关系课本如图示结果: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结论:(1)、响度与振幅有关(2)、用d B表示声音的强度,学生阅读材料:了解一些环境的响度。3、音色:声音的一个特征音色表示什么?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教后记本节内容比较多,应紧扣要求,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应让学生在课后去分析较多的声现象,并布置一定的思考题?第 6 课时授课班级:八(5)班授课时间:2009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题: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

27、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噪声控制的途径难点: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闹钟、纸盒四、教法与学法:分组讨论法、阅读法五、教学过程:放一段录像,先放出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杂的声音。然后引入课题:优美的声音使人心情愉快,而杂乱的声音则令人心烦意乱。那么,令人心烦意乱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它对人有没有危害?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这些声音的产生和或者削弱它呢?1、噪声的来源/学生活动(1)阅读课文,分别从

28、物理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找出噪声的含义(2)分组讨论:在你的周围,有哪些是噪声?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噪声的含义: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物理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2、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学 生 活 动(1)阅读课文,找出噪声的等级是按什么划分的(2)不同的噪声的等级对人们所产生的危害又是怎样的?(3)认真阅读P 2 6的噪声分类表。总结学生的分析,得出三条界线:9 0 d B,会破坏听力;7 0 d 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5 0 d 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3、控制噪声复习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一一

29、空气等介质的传播一一引起鼓膜的振动(声源发生处)(声音的传播过程)(人耳)演示实验:让闹钟发出声音,过一段时间后,把纸盒将闹钟罩住,让学生比较前后声音的不同。/学生活动(1)观察书本P 2 6图1.4-4,指出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在哪里实施的;(2)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治理噪声的实际例子综合实验和学生活动内容,总结得出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观看录像。加深对噪声的了解课堂小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有哪些?怎样防治噪声?布置作业:调查学校周围有哪些噪声源,学校应该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第 7 课时授课班级:八(5)班授课时间:2 0 0 9年

30、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题:声的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o二、教学重点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三、教学器材:多媒体电脑四、教法与学法:阅读自学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1)自由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现象;(2)观看相关的录像;(3)讨论对以上的应用例子怎样归类在此基础上,老师综合学生所举的例子和初步的分类方法,进行总结性的讲解。1、声与信息计算:小明向较远的高山大喊

31、一声,经 过 1.2 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高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C)学生算出结果后,清楚回声可以测出距离。(1)介绍蝙蝠采用回声定位来确定目标的位置(2)介绍声呐技术产生的背景以及现代声呐技术的应用方面(3)介绍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4)超声波测出金属内部的伤痕2、声与能量介绍超声波清洗精细机械;超声振动除结石。课堂小结:声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第二章光现象教材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来】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特点。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4.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5.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色光组

32、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全章概述】本章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突出体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本章对光的规律性知识,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这些探究活动是根据实验、演示实验或者小实验演化而来,老师们都熟悉。探究实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先不给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活动获得结论。由于探究具有悬念,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好实验的关键问题,自主地得出主要结论。探究性学习跟知识性学习一样,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本章安排的探究活动,具有知识浅、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的特点,结论容易获得,适宜初中生。探究能使学生体验

33、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从获得成功的愉悦中,提高学习自信心。(二)不过分强调科学自身的逻辑性和规律的严密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反射定律降低到反射规律水平,主动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吻合,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学会学习打基础。学生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获得的事实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的关系。至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以及它们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的说法,教材中不强调。这样虽不很严密,但不会在学生认识实际问题时产生障碍。折射定律历来是初中生学习的难点。本章对光的折射知识定位较低,重点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玻

34、璃中光线偏折的方向,只提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的结论。至于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对学生要求不高,能听懂就可以了,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三)强调实验的作用初中物理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实验。一如既往,本章仍然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直接获得生动的实验事实,体会、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以及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技术相结合,用于引导掘进的方向;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剖析神话故事;光传递的信息,可以发现宇宙之大;平面镜成像在视力检查上的应用,光的能量方面的应用一一太阳灶,以及

35、海市蜃楼、热谱图、驻钞机;等等,都充满了魅力和活力。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身边具有活力的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物理学习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的重要途径。本章的一些栏目中的内容是需要教学处理的。学生要适应现代化的生活,需要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希望学生在多种学习活动中成长。第8课时授课班级:八(5)班授课时间:2 0 0 9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题: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 X 1 0 m/s。2、过程和方法阅 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6、。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教学器材: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前面无相关内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进行新课: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例如:.学生1-例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儿种类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37、2、探究:光的传播演示试验:图片阳光穿过树林演示试验:激光在水中穿过演示试验:激光在烟雾中穿过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3、光的速度:讨论:光有没有速度?(有,非常大)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3X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利用对比说明:3 4页图示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问答:(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家庭作业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 后 活 动:七、完成物理家庭作业内容。八、课

38、本后练习。教 学 后 记:第9课时授课班级:八(5)班授课时间:2009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题:光的反射教 学 目 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知道光路可逆。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2、过程和方法 通过试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探索光的反射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索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重、难点: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2、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学器材:激光源、平面镜、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课时:1课

39、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3、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需要8min的时间,那么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例如:蜡烛、日光灯、电视等。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进行新课: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也可以看见,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举例说明:不同表面,光的反射情况不同,那么,光的反射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光的反射是不是任意的呢?2

40、、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方法、步骤:如何做?(可以参考课本步骤P 3 9)结果:填入下表角i角r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论如下:3、光的反射规律:镜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垂直镜面的直线(虚线?实线?)(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演示试验:光路可逆,得到结论如下:(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练习:物理家庭作业P 3 0作图题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1 )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漫反射也遵

41、守光的反射规律。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家庭作业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完成课本练习。2、写出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0 0字以上)教学后记:第 10课时授课班级:八(5)班授课时间:2 0 0 9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题: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2、过程和方法 经历 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

42、含意。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 探 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原理。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 传播的。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行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

43、、尺步骤: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能得出什么结论?分析、讨论、归纳结论: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现象: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3、平面镜成像原理:S(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4、球面镜:(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车灯 成什么像?学生讨论:球面镜的应用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家庭作业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完成物

44、理家庭作业本节内容。2、完成课本后习题。3、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0 0 字以上)教学后记:第 11课时授课班级:八(5)班授课时间:2009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题:光的折射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重、难点:4、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5、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课时:1课

45、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_ _ _ _ _ _ _ _ _,其反射角 入射角。3、作出反射光线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是什么原因?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进行新课:1、试验:(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结果:2、光的折射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3)、试验: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

46、播方向不改变。4、有关现象:(1)、水中的物体上升:做图说明(包括水变“浅”、筷 子“折”等)(2)、海市唇楼:做图说明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家庭作业中的本节内容。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课后活动:1、完成课本练习。2、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教学后记:第 12课时授课班级:八(5)班授课时间:2009年 月 日 第 周 星 期 第 节课题:光的色散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三基色,颜料的三原。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是不同的。学生根据光的三基色和颜料的三

47、原色原理,自己设计活动,验证自然界中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和颜料都可以由三基色或三原色混合而成。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学生对探索自然的兴趣。能够积极地思考一些光的问题,通过思索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有关光的问题兴趣。教学重点(1)通过了解光如何为人类服务,培养学生查资料收集信息的能力,平时注意观察,了解周围的事物的习惯,关注高科技的发展。(2)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基色”。(3)通过揭示色彩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物理学的兴趣。教学难点(1)演示白色色散的实验。(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反射光的颜色决定,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色光决定教学课时:一课时教

48、 具:水槽、平面镜、光碟、两个相同的三陵镜、投影仪、铁架台、光屏、废灯泡,手 电(带三基色的彩色膜片)三把、纸板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演示法、科学探索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观察一幅美丽的作品在什么光下欣赏最适合?答略。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学习了第四节 光 的 色 散(板书)后给同学们一个完整的答案。二、新课讲授1、光 的 色 散(板书)(1)完成实验4-3 0 和 4-3 1,抽问看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太阳光(白光)经过平面镜与水的反射和折射后变成了彩色光;光盘上的也变成了彩色扇面。小结:以上实验就是光的色散现象。(2)提问:光的色散又有什么规律呢?做实验探究:抽问归纳引导 4 3 2

49、白色光的分解,白光可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以上实验就是光的色散,即太 阳 光(白光)可以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板书)。w(3)光的色散的原理:光的折射。V(4)你们见过彩虹吗?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见到 呢?答:雨过天晴,由于小水珠的折射形成的。灯 泡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可见得到从内向外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环,这就是 石/k T形成彩虹的原理。抽问:白色光可以得到七色光,那么七色光混合又怎样呢?2、光的混合:做 4 35 实验,抽问:观察到什么呢?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的颜色相同;不透明的物体与本身的颜色相同;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能按不同的方式混

50、合能得到其它颜色的 光,三光混合成为白光。(板书)猜想:七色光混合现象会怎样。(2)探索实验:七色光混合(板书),观 察,七 V*W色光经过两个三陵镜后变成了什么。答:白光。、小结:以上七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变成了白光,此现象称为七色光的混合经过科学家大量的实验表明,自然界中的红、绿、蓝是无法从混合而成的,面其它色的光则能混合得到,所以红、绿、蓝称为 光 的“三 基 色(板书)。(1)你们见过彩电和计算机吗?它们艳丽的画面就 A由红、绿、蓝三基色光混合而成的。你们喜欢作画吗?那调色可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今天来调一下,看能不能把红、黄调出橙色来;再用红、蓝调出紫色来;能否用黄、蓝调出绿色来。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