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53130931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14.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 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二、能力目标1、运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2、能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掌握.教学过程: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

2、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系统为了便于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引入几个概念.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

3、,称为外力.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演示】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的 A、B 两滑块在 P、Q 两处,在 A、B 间压紧一被压缩的弹簧,中间用细线把 A、B 拴住,M 和 N 为两个可移动的挡板,通过调节 M、N 的位置,使烧断细线后 A、B 两滑块同时撞到相应的挡板上,这样就可以用SA 和 SB 分别表示 A、B 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测出两滑块的质量 mAmB 和作用后的位移 SA 和 SB 比较 mASA 和 mBSB.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实验条件:以 A、B 为系统,外力很小可忽略不计.

4、2.实验结论:两物体 A、B 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pA=-pB 或pA+pB=0【注意】因为动量的变化是矢量,所以不能把实验结论理解为 A、B 两物体的动量变化相同.(三)动量守恒定律1.表述: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2.数学表达式:p=p,对由 A、B 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有:mAvA+mBvB=mAvA+mBvB(1)mA、mB 分别是 A、B 两物体的质量,vA、vB、分别是它们相互作用前的速度,vA、vB分别是它们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注意】式中各速度都应相对同一参考系,一般以地面为

5、参考系.(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矢量式,解题时选取正方向后用正、负来表示方向,将矢量运算变为代数运算.3.成立条件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系统的动量守恒(1)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2)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可忽略外力,系统的总动量守恒.(3)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满足上述(1)或(2),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守恒.4.适用范围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大到星球的宏观系统,小到基本粒子的微观系统,无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是什么力,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四)由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可导出动量守恒定律设两个物体 m1 和 m2 发生相

6、互作用,物体 1 对物体 2 的作用力是 F12,物体 2对物体 1 的作用力是 F21,此外两个物体不受其他力作用,在作用时间Vt 内,分别对物体 1 和 2 用动量定理得:F21Vt=p1;F12Vt=p2,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21=-F12,所以p1=-p2,即:p=p1+p2=0 或 m1v1+m2v2=m1v1+m2v2.【例 1】如图所示,气球与绳梯的质量为 M,气球的绳梯上站着一个质量为 m的人,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不计空气阻力,则当人沿绳梯向上爬时,对于人和气球(包括绳梯)这一系统来说动量是否守恒?为什么?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解析】对于这一系统来说,动量是守恒的,因为当人

7、未沿绳梯向上爬时,系统保持静止状态,说明系统所受的重力(M+m)g 跟浮力 F 平衡,那么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当人向上爬时,气球同时会向下运动,人与梯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值反向,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始终为零,因此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例 2】如图所示是 A、B 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闪光照片部分示意图,图中滑块 A 的质量为 0.14kg,滑块 B 的质量为 0.22kg,所用标尺的最小刻度是 0.5cm,闪光照相时每秒拍摄 10 次,试根据图示回答: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作用前后滑块 A 动量的增量为多少?方向如何?(2)碰撞前后 A 和 B 的总动量是否守恒?【解析】从图中 A、B

8、两位置的变化可知,作用前 B 是静止的,作用后 B 向右运动,A 向左运动,它们都是匀速运动.mAvA+mBvB=mAvA+mBvB(1)vA=SA/t=0.05/0.1=0.5(m/s);vA=SA/t=-0.005/0.1=-0.05(m/s)pA=mAvA-mAvA=0.14-(-0.05)-0.14-0.5=-0.077(kgm/s),方向向左.(2)碰撞前总动量 p=pA=mAvA=0.14-0.5=0.07(kgm/s)碰撞后总动量 p=mAvA+mBvB=0.14-(-0.06)+0.22-(0.035/0.1)=0.07(kgm/s)p=p,碰撞前后 A、B 的总动量守恒.【例

9、 3】一质量 mA=0.2kg,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 vA=5m/s 运动的物体,撞上静止于该水平面上质量 mB=0.5kg 的物体 B,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多大?(1)撞后第 1s 末两物距 0.6m.(2)撞后第 1s 末两物相距 3.4m.【解析】以 A、B 两物为一个系统,相互作用中无其他外力,系统的动量守恒.设撞后 A、B 两物的速度分别为 vA和 vB,以 vA 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mAvA=mAvA+mBvB;vBt-vAt=s(1)当 s=0.6m 时,解得 vA=1m/s,vB=1.6m/s,A、B 同方向运动.(2)当 s=3.4m 时,解得 vA=-1

10、m/s,vB=2.4m/s,A、B 反方向运动.【例 4】如图所示,A、B、C 三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A=0.5Kg,mB=0.3Kg,mC=0.2Kg,A 和 B 紧靠着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C 以 v0=25m/s的水平初速度沿 A 的上表面滑行到 B 的上表面,由于摩擦最终与 B 木块的共同速度为 8m/s,求 C 刚脱离 A 时,A 的速度和 C 的速度.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解析】C 在 A 的上表面滑行时,A 和 B 的速度相同,C 在 B 的上表面滑行时,A 和 B 脱离.A 做匀速运动,对 A、B、C 三物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11、教案 2 2一、教材分析在第一节课“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础上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就变得水到渠成。因此本堂课先是在前堂课的基础上由老师介绍物理前辈就是在追寻不变量的努力中,逐渐明确了动量的概念,并经过几代物理学家的探索与争论,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接下来学习动量守恒的条件,练习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问题。二、学情分析学生由于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很自然本节的学习可以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学习进行类比,通过类比建立起知识的增长点。具体类比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公式表示、应用目的。三、教法分析通过总结前节学习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类比教学来提高学生理解能力。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解决

12、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要围绕上述能力的提高来进行。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适用条件。(2)能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2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在练习的过程中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理论的应用和理论的价值。五、教学过程设计复习与总结前一节通过同学们从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得出: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速度的乘积之和在碰撞过程中保持不变。今天我还要告诉大家,科学前辈在追寻“不变量”的过程,逐渐意识到物理学中还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动量,并定义这个物理量的矢量。阅读与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掌

13、握动量的定义。具体有定义文字表述、公式表示、方向定义、单位。例题 1一个质量是 0.1kg 的钢球,以 6 m/s 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 6m/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二所示),求:(1)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各是多少?(2)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变化?分析:动量是矢量,虽然碰撞前后钢球速度的大小没有变化,都是 6m/s,但速度的方向变化了,所以动量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求得钢球动量的变化量,先要确定碰撞前和碰撞后钢球的动量。碰撞前后钢球是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选定坐标的方向为矢量正方向。解:略阅读与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掌握系统、内力和外力概念。师:请一个同学举例

14、说明什么系统?什么叫内力?什么叫外力?生:两个同学站在冰面上做互推游戏。如果我们要研究互推后两个人的速度大小,可以把两人看成一个系统。两人的相互作用力为内力。两人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为外力。阅读与学习学生阅读课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例题 2:在列车编组站里,一辆 m1=1.8104kg 的货车在平直轨道上以V1=2m/s 的速度运动,碰上一辆 m2=2.2104kg 的静止的货车,它们碰撞后结合在一起继续运动。求:货车碰撞后运动的速度。要求学生练习后,先做好的学生将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老师依据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目的让学生学会判断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会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根据计算结果判断运

15、动方向。例题 3:甲、乙两位同学静止在光滑的冰面上,甲推了乙一下,结果两人相反方向滑去。甲推乙前,他们的总动量为零。甲推乙后,他们都有了动量,总动量还等于零吗?已知甲的质量为 50kg、乙的质量为 45kg,甲的速率与乙的速率之比是多少?要求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因为动量是矢量,正是因为是矢量,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人的总动量才能为零。再要求学生列方程求解,并注意矢量的方向。六、教学反思因为有前一节课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学生很容易接受。课堂中把动量守恒定律与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类比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

16、效监控。动量守恒定律和的简单应用要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老师要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有效点评。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3 3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甚至对力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的问题中,动量守恒定律也适用。它是除牛顿运动定律与能量观点外,另一种更广泛的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方法,而且在今后的磁学,电学中也会用到此定律。二.知识结构1,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不

17、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为零。3,实验验证:两个弹性小球的弹性碰撞。设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 V1和 V2。由动量守恒有:M1V1+M2V2=M1V1+M2V24,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天体,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力,即使对相互作用情况还了解得不大清楚,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5,灵活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和注意事项:动量守恒定律具有普适性。当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但是在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在该方向上可以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之前应严格检验是否符合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学

18、习本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掌握并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这一应用广泛的自然规律,要达到这一目的,每个学生就需要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使用的特点。而动量又是矢量,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1)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及其成立的条件。(2)动量守恒定律的矢量性。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2)能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3)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2,过程与方法(1)会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2)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求解运动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2)

19、通过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及研究规律。了解物理学来源于生产实践。(3)通过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深入思考、抓主要矛盾,抽象概括,形成规律。反过来利用规律指导实践,发现新的规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在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逐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五.学生分析在学习动量守恒定律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和牛顿运动定律,具有了一定的基础,重要的是推导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六.教学设计(两课时)1.导入新课首先,请学生回顾动量及动量定理:P=MV;Ft=P1-P0=P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力一段时间后,它的动量怎样变化。那么物体相互作用,又会怎样呢?(1)请两个同学穿上旱

20、冰鞋,靠近站在教室前边,让学生甲推乙学生一下,学生观察现象。(2)学生讨论发生的现象。2.新课教学(1)实验、观察,初步得到两辆小车在相互作用前后,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a,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实验装置。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静止地放在光滑的水平木板上,它们之间装有弹簧,并用细线把它们拴在一起。b,用 CAI 课件模拟实验的做法:实验一:第一次用质量相等的两辆小车,剪断细线,观察两辆小车到达挡板的先后。实验二:在其中的一辆小车上加砝码,使其质量变为原来的 2 倍,重做上述实验并注意观察小车到达两块木挡板的先后。c,学生在气垫导轨上分组实验并观察;d,实验完毕后各组汇报实验现象;e,教师针对实验现象出示

21、分析思考题:两小车在细线未被剪断前各自动量为多大?总动量是多大?剪断细线后,在弹力作用下,两小车被弹出,弹出后两小车分别做什么运动?据两小车所做的运动,分析小球运动的距离、时间,得到它们的速度有什么关系?据动量等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分析在弹开后各自的动量和总动量各为多大?比较弹开前和弹出后的总动量,你得到什么结论?f,学生讨论后,回答上述问题。(2)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a,用多媒体展示下列物理情景: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 M1 和 M2,沿着同一直线向相同的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 v1 和 v2,且 v1v2,经过一段时间后,m2 追上了m1,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的速度分别

22、是 V1 和 V2,根据动量守恒定理列出表达式,并板书。(3)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和内容:a,学生结合实验和推导实例中的条件初步分析得到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b.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得到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 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动量守恒定律。c,教师板书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并叙述各个字母表示的物理量。(4)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a,学生阅读课文有关的内容。b,学生总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c,教师归纳:小到微观粒子,大到天体,无论是什么性质的相互作用力,即使对相互作用情况还了解得不大清楚,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5)安排课堂练习题,分组展示。(6

23、)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习,我们知道了:a,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b,在理想状态下即始终满足守恒条件时,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不仅是指系统初末两个状态的总动量相等,而是整个过程中任意两个时刻总动量都相等,但是、决不能认为系统内的每一个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c,动量守恒的条件是: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 0;d,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不仅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对微观现象和高速运动同样适用。(7)安排课后练习题。七.教案设计反思和课后反思教案设计反思:动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 3-5 中最重要的一节,学生在学习这一节时有一定难度,特别

24、是判断是否满足动量守恒。要想学习好这一节就需要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以及推导方法。在学习了动量守恒之后就需要学会判断动量是否守恒,这就是动量守恒的条件。高考物理选修 35 中的第二小题就是与动量守恒有关的计算,属于物理选修 35 中的必考内容。在教案的设计中,重点放在了动量守恒的推导和动量守恒的条件上。在练习题中着重练习动量守恒的条件。课后反思: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4 4机械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

25、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

26、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

27、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设计示例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

28、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

29、”、“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人教版八

30、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5 5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

31、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三、学生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四、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

32、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自豪感。五、重、难点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六、教法与学法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用先自读,再以

33、集体对话讨论的形式凸现知识点。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非常熟悉,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用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认识。4、最后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准备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解释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后时间作为知识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灿烂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考结束本堂课。七、教学过程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3、从声音的产生开始研究:活动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

34、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研究发声的原因。(学生也可用教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活动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实验再说结论。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深入研究: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活动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活动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解释)媒体:水波传递振动,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振动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活动学生举例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板书)解释介质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 340m/s气体传声最慢问:如果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实验:真空铃5、媒体:回声现象媒体动画:展示声音反射的过程。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问题:船测水深6、媒体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对其中原因的思考作为课后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