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149944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重点聚焦1.混合物的分离原理和分离方法。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3.离子的检查及检查试剂的选择。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朴设计。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一摩尔。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二、知识网络本章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1.实验安全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2.实验中意

2、外事故的解决方法(1 )创伤急救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可用药棉浸7 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 n 0 4 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3)眼睛的化学灼伤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如为碱灼伤,再用2 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 NaHCO 3 溶液淋洗。(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假如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0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

3、抹布擦干。假如只有少量酸或碱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假如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03溶液冲洗。假如碱性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5)扑灭化学火灾注意事项与水发生剧烈反映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PCI3、PC 15、过氧化钠、过氧化钢等着火。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烧类、醇、酸、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CS2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反映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

4、盖灭。蒸储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3.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重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两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重要物质。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馈方法。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健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

5、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镭。气体与气体混合物;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分离和提纯方法 分离的物质 重要仪器 应用举例倾 析 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 烧杯、玻璃棒 分离沙和水过 滤 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 粗盐提纯溶解和过滤 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 分离食盐和沙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 离心试管,离心机 分离泥和水结 晶 法 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分 液 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 分液漏斗、铁 架 台(带

6、铁圈)、烧杯 分离油和水萃 取 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 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溟蒸 储 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 蒸储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 从海水中制取纯水分 馆 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 石油的分离升 华 分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种可以升华 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烧杯、圆底烧瓶 分离碘和沙吸 附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 干燥管或U 形 管 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色层分析法 分离溶液中的溶质 层析纸及层析试剂 分离黑色墨水中不同颜色的物质4.离子的检查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查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查需选择合适的

7、阳离子,并规定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待 检 离 子 选 用 试 剂 反 映 现 象Al NaOH 白色沉淀,碱过量后沉淀溶解Fe3iK S C N 出现血红色溶液Ca?+Na2 c 0 3HC I白色沉淀,加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C 1 Ag N 03HNOs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SO.2 B aC12或 Ba(NO,)2HC 1或 HNO3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CO32 CaC 12或 BaC 1 2H C I或 HN O 3白色沉淀,加酸后产生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5.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8、、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浓)v(浓)=c(稀)-V (稀)(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 0 md,1000 m L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律,如500 m L的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2)配制环节,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配制环节使用仪器注意事项计 算 一固体求溶质质量,液体求其体积.称量/量取

9、 托盘天平或滴定管(量筒)、小烧杯 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 L,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溶解/稀释烧杯、玻璃棒 溶解要在小烧杯中,切不可在容昂:瓶中直接溶解:冷却 将液体恢复到室温(2 0)转 移 一定体积的容量瓶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失洗 涤 一洗烧杯和玻璃棒2 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振 荡 一使溶液充足混合定 容 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相切。摇 匀 一两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匀。装瓶贴签 试剂瓶 容量瓶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具体要做到:移量要精确,溶解要安全,冷却要充足,洗涤要洁净,定容要准

10、确,混合要均匀。(3)误差分析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三、方法整合本章涉及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就其重要题型有:(1)实验安全知识及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辨认;(2)混合物分离和提纯过程的简朴设计;(3)过滤、蒸发、萃取、分液、蒸做等分离方法的选择根据、涉及的化学仪器及操作过程等;(4)常见离子(So/二 CO32-,CI-,Ca2+等)的检查;(5)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枳、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辩析理解;(6)有关化学计量的简朴计算;(7)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等。无论是化学实

11、验基本方法,还是化学计量,都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所以这就规定理解准确,应用到位。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2.离子反映3.氧化还原反映4.分 散 系 胶 体二、知识网络1.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 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2)化学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根据反映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映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映分为:化合反映、分解反映、置换反映、复分解反映。

12、根据反映中是否有离子参与将化学反映分为离子反映和非离子反映。根据反映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映分为氧化还原反映和非氧化还原反映。2.电解质和离子反映(1)电解质的相关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可以厚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可以导电的化合物。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所有为H+的电解质;d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所有为0 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或锈根离子。(2)离子反映|行离子参与的类反映称为离子反映。复分解反映实质上是两

13、种电解质在溶液中|互相互换离子的反映。发生复分解反映的条件是有 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有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映就可以发生。在溶液中参与反映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映又属于氧化还原反映。(3 )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与反映的离子符号来表达反映的式子。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映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达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映,并且能表达同一类型的离子反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册h查”四个环节。一个对的的离子方程式必须可以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假如是氧化还原反映的离子方程式,反映中卜、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4。3 .氧化还

14、原反映(1)氧化还原反映的本质和特性氧化还原反映是有电子转移(电/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映,它的基本特性是反映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2)氧化剂和还原剂反映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减少的反映物是I化剂;失去也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映物是I原剂,在氧化还原反映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映,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映,生成氧化产物“氧化还原反映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达:(3)氧化还原反映中得失电子总数必然相等,化合价升高、减少的总数也必然相等.4.分散系、胶体的性质(1)分散系把 一 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

15、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胃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 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胶体的特性胶体的丁达尔效: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1

16、.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映)。2.金属铝的化学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映)。3.金属铁与水蒸气的反映。4.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5.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性质(与二氧化碳、水的反映)。6.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7.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与强酸、强碱的反映)。8.铁的氧化物(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的性质。9.铁的氢氧化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的性质。10.铁盐、亚铁盐的转化。1 1 .金属离子的检查。12.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二、知识网络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可横向整理,即按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进行分块对比整理。1.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顺序Na A

17、l Fe Cu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与空气中氧气的反映易被氧化常温时能被氧化加热时能被氧化与水的反映常温可置换出水中的氢加热或与水蒸气反映时能置换出水中的氢不与水反映与酸的反映能置换出稀酸中的氢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反映剧烈(先与酸反映再与水反映)反映限度依次减弱(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能跟浓硫酸、浓硝酸反映与盐的反映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钠会与水反映置换出氢气)与碱的反映不反映A I可以与碱溶液反映,产生氢气不反映2.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对比金属氧化物 N a 2。Na2O2 AI2O?.F e2O3 CuO颜色 白色淡黄色白

18、色红棕色黑色3.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比金属氢氧化物 NaOH A I(OH)3Fe(OH)2 Fe(OH)3CU(OH)2颜色 白色固体 白色胶状沉淀白色沉淀 红褐色沉淀 蓝色沉淀8.常见金属阳离子的检查方法(1 )N a+:焰色反映:火焰颜色呈黄色。(2)K+:焰色反映:火焰颜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钻玻璃)。(3)A g+:加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4)B a2+:加硫酸或可溶性的硫酸盐,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5)C a2:加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白色沉淀;加强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6)A F+:加N a O H溶液,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逐渐溶解。(7)

19、F e?+:加N a O H溶液,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加K S C N溶液不变色,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8)F e3+:加N a 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加K S C 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1、SO3 检查:加稀盐酸,无变化 加入B a C I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 a 2+4-S O/=B aS O U2、CCh?-检查:加入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C O 32+2 H+=H:0 +C 0 2 T Ca F O H-+C O,=C aC O 3J+H 2 O3、C 1 检查:加入A g N 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硝

20、酸,沉淀不溶解。A g*+C 1-=A g C lI4、N H J 检 查:加 入N a O H溶液并加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N H4+OH-=NHJ t +H205、F e3+:加入K S C N溶液反映,溶液显血红色;6、F e2+:加入N a O H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F e2+2 O H-=F e (O H)2:(白色)4F e(O H)2+O2+2 H2O=4 F e (O H)工(红褐色)加入K S C 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 F e2+C h=2 F e3+2 C 1 -必修1

21、化学方程式汇总一、钠及其重要化合物1、钠与非金属的反映4 N a+O 2=2 N aQ(白色)2 N a+C h f i=2 N aC l2、钠与水反映:2 N a+2 H2O =3、氧化钠N a2O+H2O=2 N aO HN a2 O+C O 2=N a 2 C O 3N a 2O+2 H C 1=2 N aC l+H2O6、N a2 c o 3 和 N aH C C h2 N a+O 2 N az C h (淡黄色)2 N a O H +H 2 T (浮、熔、游、响、红)过氧化钠2 N a2O2+2 H 2 O=4 N a O H+O 42 N a?0 2+2 C O2=2 N a/C

22、0 3+O 2 T2 N a2 O 2+4 H C 1 =4N aC l+2 H ,0+0 4、与酸的反映N a 2C 0 3+2 H C 1 =2 N aC I+H 2 O+C O 2 T N a H C O 3+H C l=N aC l+H :,O+C O 2 T (反映速率更快)、与碱的反映N aXO s+C a(O H)2=C aC C h l+2 N aO HN a H C O a+N a O H=N a2 c O 3+H 2 O2 N aH C O j+C a(OH)2=C aC O.4+N az C O j+2 H z O、与盐的反映Na2 c O j+C aC 1 2=2 Na

23、C l+C aC O jj N a2 c O s+B a C 12=2 NaC l+B a C O R、互相转化2 N aH C O 3=N a2C O 3+H 2 O+C 0 2 T (力 I】热分解)N a.C O a+H2O+C O 2=2 Na HCO?(向N a2 c o s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 O?)二、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结合A L C h 和 A 1(0H)3的两性进行记忆!)1、铝与非金属:4A 1 +3O z =2 A I 2 O 32、铝与弱氧化性酸:2 A 1 +6 H C 1 =2 A 1 C 1 3+3H 2 T 2 A 1+6 H,=2 A 1 +3 H 2 T铝与

24、强氧化性酸:钝化(浓 H 2 so“、浓 H N O s)3、铝与碱:2 A l+2 N aO H +2 H?0=2 N a A l C h +3H 2 T ;2 A l+2 H2O+2 O H =2 A 1 02-+3H2t4、氧化铝与酸反映:A 1 2 O 3+6 H C 12 A l C h +3 H 2 O、氧化铝与碱反映:AhCh+2NaOH2NaA102+2H2O5、氢氧化铝制备:可溶性铝盐和NH3 H2OA1C13+3NHj-H 2O=A1(0 H)3j+3NH,Cl Al3*+3N H 3-H20=A 1(OH)31+3NH46、氢氧化铝的不稳定性:2A1(OH)3 2 AhC

25、h+2 H2O7、氢氧化铝与酸反映:A 1(0 H+3HCI=AlCh+3H2O8、氢氧化铝与碱反映:Al(0H)j+NaOH=NaAlCh+2 H209、“铝三角”(氢氧化铝的反映在上面已经提到,略):A1CU+3 NaOH(少量)=Al(OH)31+3NaC 1 Al3+30H=A 1 (OH)3Al C 1 3+4NaOH(过量)=2NaAl 0 2+2 H 2 0+3Na Cl A 卜+40H=A10 H 2 s i O3)五、氯的重要化合物1、氯气与金属的反映2 F e+3 C h 2.2 F eC k C u+C l2.Cu C 1 2 2 Na+C l2J 2N a C l2、氯

26、气与非金属的反映 H z+C l?基 蟋 2 H C 13、氯气与水的反映Ch+HQ =H C 1 +H C 1 0 (次氯酸)4、次氯酸光照分解:2 H C 1 0 光照2 H酸+O?T5、C b与碱溶液的反映C h+2 Na OH=Na C l+Na O+H2O 2 C h+2 C a(OH)2=C a C l2+C a(C I O)2+2 H 2 0(制漂白粉)C a(C 1 0 )2+C O2+H 2 0 =C a C ON+2 H C lO(漂白原理)(酸性:H2C 03 H C 1 0)六、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网 催化剂1、硫的可燃性 S+O 2型9 S0 2 2、2 so 2+。2

27、 、加 寂、2 s0 33、与水反映:SC h+H z O?m H.SOs SO3+H 2 O=H2S O44、与碱反映:SO2+C a(0 H)2=C a SO3+H 2 O SO3+C a(O H)2=C a S O a+H g5、与碱性氧化物反映:SO?+C a O=C a SO3 SO 3+C a O=C a SO,6、浓硫酸强氧化性C +2 H 2 SO,(浓)C O+2 sO2 T+2 H 2 OC u+2 H 2 so*浓)A C uSO4+SO2t+2 H,O七、氮及其重要化合物催化剂、1、合成氨:N2+3 H,百百温高日,、2 NH 32、NH j 氨气与水:NH 3 +I

28、I 20、NH v H,0-N H,+0 H 氨 气 与 酸:NH 3+H C 1=NH 4 c l N H 3+H N C h =NH a NO3、铁盐与碱反映:NH jNOj+Na OH Na NOj+NH sf +H-O2 NH 4 C I +C a(0 H)2 幺 C a C b +2 NH 3 廿 2 H 2 O(实验室制氨气)4、铉盐不稳东性:NH.C 1 NH J+H C 1 T N H4HCO:1 A NH 3+H 2 O+C O2 T6、雷雨发庄稼Nz +O?放电 2 N0 2 N0 +O,=2 NC h 3 NO2 +H 2 O=2 H NOj+NO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

29、质的量定义:表达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单位 摩尔 符号mo l阿伏加德罗常数:0.0 1 2 kgC-1 2中所具有的碳原子数。用N A表达,约为6.0 2 x1 0 2 3N微粒与物质的量的公式:n=NA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达 单位:g/m o l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或相对原子质量m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公式:n=M物质的体积决定:微粒的数目微粒的大小微粒间的距离气体体积重要决定微粒的数目微粒间的距离V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公式:n=-Vm标准状况下,I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 2.4L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物质的量浓度:单

30、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单位:mol/1公式:CB=nB/V nB=C BxV V=nB/CB溶液稀释规律 Cm xV,Si)=C.B)xV(tt)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储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洗涤(转移):用适量蒸储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定容:继续往容量

31、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使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其它知识1、固体颜色:淡黄色固体:NazCh,S2、颜色反映:N a元素:黄色;K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钻玻璃)3、沉淀颜色:Mg(OH)2白色;Fe(O H)2白色;Fe(O H)3红褐色;C u(O H)?蓝色4、离子溶液颜色:Fe。浅绿色;F e 黄色;C u2+蓝色5、气体颜色:NCh红棕色;C L黄绿色6、A l、F e在冷的浓H fO,、浓HNCh中发生钝化。7、漂白性物质:SO 2 (化合漂白,暂时性);新制氯水、C a(C 1 0)2、H C 1 0、O 3(氧化漂白,永久性)8、常见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O FT 与 N H、A l3 Fe、Fe3 C u2 Mg 2+,C a 2+;H+与 C C h L H C O y,S O 32-、S i C h”、C I OA g+与C;B a?+与 S O.2-、C C h ;C a?+与 S O,C O F、C 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