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1461997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 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诗歌 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整 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在景物描写方法上, 静动结合是本诗的显著特点。学生分析:这首诗歌,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过,但只是停留在篇目背诵的浅 显层面上,对诗歌的景美、情美、构思美缺少探索和体验。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 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

2、法,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 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 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前预习: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查找“乐府诗”、“敕勒族”的有关资料; 查找蒙古大草原的相关图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乐府诗。读出诗歌的味道。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合作要求: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 争取机会,踊跃上台。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 “敕 勒”是什么意思

3、? “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 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 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 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 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 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 歌的第1句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 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 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 “阴山”

4、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 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 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 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 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 “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 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 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师描

5、述: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 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远些, 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右看,转过 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 (一顶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8、请睁开眼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象你看见了吗? 可你知道为什么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 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 的(家)9、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 “天似穹庐”这个比喻,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

6、 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出这种喜爱来。跟师 读(男生读、女生读)10、让我们怀着这种喜爱之情,看看诗歌的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爱的是什么。11、(出示PPT11)齐读,风吹草低,现出了什么?(牛羊), 现出的仅仅是牛羊吗?只是牛羊吗?“天苍苍”,“苍”是什么颜色?(湛蓝的颜色);“野茫茫”,“茫 茫”是什么意思? “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我们 看,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但仅仅蓝、绿两色,是不是 有些单调呢?(板书:单调)然而,风吹过,草低伏下去,现出了成 群的牛羊。黄的牛,白的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有牛羊的地方, 就会有什么人?是啊,还有穿

7、着各色服装的牧民。风吹草低,这一现 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丰富的色彩(板书:T丰富)。 请你再想想,除了现出草原丰富的色彩,还现出了什么?12、草原里,只看到茫茫一片绿色时,画面是静止(板书:静止) 的,而这风一吹,草一低,(手势演示)现出了悠闲地吃着草的牛羊, 骑着马缓缓移动的牧民,草原,顿时充满生机与活力。风吹草低,这 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板书:T灵动)。 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板书:美丽)。13、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 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 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

8、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所以, 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饶。(板 书:富饶)14、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 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家乡)过渡:(指板书)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 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 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 正是这首诗流传了 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 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 括我们

9、,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 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出示 PPT12,生齐读敕勒川)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 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 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300多年 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 (生齐读敕勒川)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 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 勒川)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 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 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

10、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 川)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 书:经典),像敕勒歌、乌衣巷、望天门山、长相思这样 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大学、中庸、红楼梦、西游记 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 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 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将来,我们的子 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 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 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下课!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

11、勒歌教案与反思【第3篇】教材分析本课为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中第二首古 诗。本单元围绕“想象”为主题进行编排,语文要素是“展开想象, 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利用文中插 图,想象诗中描写画面,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针对这一理念,本设计以北朝民歌敕勒歌 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观察课文插图,理解诗意并从中获 得情感体验,并在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 言文字的优美。教学目标1 .掌握“川、似、穹庐、苍茫、见”等字的形音义,会写“野、茫” 二字。

12、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 辽阔。教学重点:1 .掌握“川、似、穹庐、苍茫、见”等字的形音义,会写“野、茫” 二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一起领略了黄山奇石的秀丽神奇,欣赏了日月 潭的风光秀丽,感受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带你们欣赏 一个美丽的地方。(播放视频)看看这是哪?用一句完整的话形容一下这个地方。(这是美丽的大草 原)2 .介绍本课诗歌背景,引入课文。同学们,

13、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北方有一个游牧民族,就生活在这辽 阔的大草原上,他们是敕勒族(板书“敕勒”)。敕勒族人民能歌善舞, 在这片草原上就流传着一首优美的民歌,它叫敕勒歌。板书课题,强 调“歌”的书写。这首民歌被收集整理在乐府诗集中,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民歌。【设计意图】诗歌教学注重景的描绘、情的生成。情景交融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壮美秀丽的草原风光出现在孩子面前,调动了他们内 心的情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引情人文。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 .你们在读古诗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力、?生:借助拼音、请教同学、请教老师、查字典。2 .生自由朗读。3 .读正确,重点关注“穹庐”、“笼盖” “见”读音

14、是否正确。4 .读出节奏。你发现这首诗歌与之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吗?这首诗歌每行字数不同,可以借助标点符号来划分,请同学们听老师 读一读。师示范读。同桌互相读,互相评价。师生合作读(师一行一行地诗句,生读每行的后三个字。)。【设计意图】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古诗词的 认识,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由于低年级学生初学古诗词, 教师要注重范读,让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感受到古诗词的美,然后再 让学生自由朗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的目的,以便 为声情并茂的吟诵奠定基础。三、朗读古诗,想象画面1.学习第一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1)敕勒族生活在哪儿?(指生

15、回答,PPT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师板画:连绵的山、草原A.新旧知识比较理解“川”,出示:遥看瀑布挂前川,这两个川,意 思一样吗?请大家看字典爷爷里的两种意思,选一选。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有所不同的,我们要联系上 下文去理解。(2)抓住“似”和“盖”,图文对照,感受天的辽阔。A.借助图片理解“穹庐”就是他们住的这个大帐篷的屋顶。B.创设情境读: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想象画面,感受大草原的苍茫 辽阔。(1)什么颜色的天笼盖住了怎样的草原呢?A. “苍苍”形容不同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墨 客喜欢用苍形容不同事物,

16、在这两句诗中,你读出来了什么颜色。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B.茫茫:一般我们说什么茫茫呢?(指生答)“茫茫”表示辽阔无边。C.此时,你看到了敕勒川 的天空和 的草原。看到这样的天空2 .掌握生字、词语,背诵、默写课文。3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技巧。(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思想感情;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古代文化的情感。评价任务:1 . 了解乐府诗。2 .背诵、默写课文。3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

17、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2)1 .运用PPT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注:草原风景作背 景图片,同时滚动播出歌曲字幕。)指导语:请同学们聆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看图片和字 幕,让我们的心飞临那美丽的大草原。2 .教师: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倾诉了牧民对草原对家乡 的无比热爱,令人心旷神怡。大草原自古就是北方人民的美好家园, 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和草原。你不禁吟诵起:天苍苍,野茫茫。(2)这时,忽然一阵风吹来,你看到了什么?(指生回答)抓住“见”,学习理解古诗的一种方法注释。感受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景象。3 .回归整

18、首诗,感受敕勒人民热爱家乡(1)如果你的家乡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大草原上,你感觉怎么样?(指 生回答)这时,你会动情地介绍自己的家乡。(齐读全诗)(2)配乐古今对译读A.结合板画,听老师的描述,有感情地吟诵出对应的诗句。B.结合板画,听学生的描述,有感情地吟诵出对应的诗句。我的家乡天(),草原(),我不禁吟诵起()。(3)吟诵。【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诵读儿歌、儿童诗 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中,在理解诗意时结合插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 验,通过想象,教师要引领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只有这样,才能再 现古诗词教学的意境与内容,从

19、而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吟诵中乐。四、拓展孩子们,在诗歌的长廊中,还有很多赞美草原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 一幅幅秀丽的草原风景图,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庭前踏落花。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设计意图】 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经过“厚 积”才能“薄发课程标准中建议“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显然, 重视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的一个根本性重要。因为此环节为孩子们 打开了一扇阅读经典之门。五、写字古人笔下的草原美不胜收,有广阔的草场,悠闲的牛羊,悠扬的牧歌, 同学们

20、还可以搜集关于草原的歌曲,听一听。现在,我们来看“野”、 “茫”这两个字。1 .观察“野”、“茫二 学生分享书写要点,教师小结:写正确和整洁 美观要特别关注关键笔画。2 .教师范写“野”、“茫二 学生描红书写。3 .展示评价:一看正确(特别关注关键笔画),二看整洁美观。(师评、 生生互评)【设计意图】归类进行书写指导,可以把握一类字的书写难点,提高 写字的效率。看结构、看关键笔画可以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注意 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的具体位置,为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六、小结、作业布置1 .在这节课我们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注释的方法,在想象中感受了敕勒歌中大草原的苍茫辽阔

21、、壮丽富饶。以后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方法学习古诗。2 .作业:(1)想象画面,为家人吟诵敕勒歌。(2)积累古诗丰乐亭游春三首。【设计意图】 结合课标要求和统编教材编排,小结古诗学习方法, 希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内习得的方法,帮助课外阅读古诗时有主动 积极的思维和和情感活动。教学反思敕勒歌是二年级上册编排的第二次古诗文的学习,安排在第七单 元“想象”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是“展开想象,获得初 步情感体验”,古诗的创作时间距离学生较远,其画面也与学生现在 的生活实际情况相差甚多,这其实不利于学生将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生 活联结,但恰恰是因为如此,更利于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产生个 性化的想象。下面我

22、从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情、 课堂生成、努力方向等方面反思这一节课。一、目标达成首先在识字方面,我通过看图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借助注释的 方法,随文掌握“川、似、穹庐、苍茫、见”等字。其次在朗读方面, 层次分明:一是读准读顺课文。先由学生自由初读课文,借助拼音把 文中生字读准;同桌合作读,相互纠正不准的读音;指名读诗歌,检 查读音;全班齐读,读顺课文。二是读通读懂课文。在随文识字中读 懂课文,利用图片引导孩子理解诗歌。三是想象读、品读课文。想象 画面,获得初步情感体验,这个语文要素在这一节课没有得到充分的 体现。没有达成目标的原因可能是:一是画面也与学生现在的生活较 远,我在

23、引导和情境创设方面不到位。二是品读环节,边读边想象这 一环节没有特别引起重视。二、以生定教导入设计较好,我由第四单元学习过的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从画面上先感受草原的辽阔壮丽,拉近了学 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走进课文。课堂是灵活的,学生是有个 性的,在两次读的环节,我与学生配合和预设有出入,我应顺手和学 生一起读下去,而不是叫停。教学过程比较流畅,在“天苍苍,野茫 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句,我注重了方法的引领,让学生知道理解 字词、古诗意思的方法,然后通过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想一想、说一 说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学 生能主动翻开字

24、典,了解到“苍苍”的不同含义,然后在古诗拓展含 有“苍苍”的诗句。但是诗歌的理解还不够到位,学生在说出我看到 了什么之后,我应该再引导一下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天空,怎样的 草原,把零散的画面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在学生说了之后,再入 景入情地读,会帮助学生更好的想象画面,带着感受朗读、背诵诗歌。三、努力方向通过这节课学生的表现,我在接下来应注意低年级的课堂,设计活泼 有趣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其次要注重学生语言 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和水平,多向有经验 的教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站好三尺讲台。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敕勒歌。板书课题,播放“学习目标”。(

25、PPT3)二、自主学习,我“行”我“诉(PPT4、PPT5)(一)检查预习,掌握基础。教师请学生口头汇报课前查阅的“敕勒族”、“乐府诗”的有关资 料,然后字幕补充相关资料,重点强调红字部分。1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 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 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 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 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2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 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 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

26、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 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3 .生字积累(指定同学朗读)敕勒(chI e )穹庐(qidng)见牛羊(xi an)天似(s i )笼盖(I 6 ng)(二)指导朗读,品悟诗韵。(PPT6)4 、播放示范朗读PPT。5 、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6 、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7 、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三)感知课文,品悟诗意。(PPT7、PPT8、PP

27、T9)教师用PPT播放思考问题。教师指导语: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字幕上的四个问题,五 分钟后,你可以抢答任意一题。机会难得,希望同学们把握展示自己 的机会呀!学生活动:独立思考,酝酿答案,在练习本上整理答案提纲。举 手抢答。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举手抢答,及时评价、归纳、补充学生的答 案。对未抢答的题目可指定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1 .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参考答案:在诗中写了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天空的特 点是苍苍,草地的特点是茫茫,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 显得辽阔无边。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的特点是茂 盛,而牛羊的特点是肥壮。)2 .“敕勒川

28、,阴山下”一句除了说明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外,还有 何用意?(参考答案:一方面,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将 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另一方面,“阴山”是北方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地方。它是乡情的浓缩,是故土的代名词,为下文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做铺垫。)3 .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要选择穹庐?这其 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参考答案: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用牧民们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 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对草原的赞美。)4 .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 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地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参

29、考答案:草原上并非无人,“见牛羊”一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这样写使人油 然涌起一种生机感、喜悦感、悠然自在感。)三、合作探究,发现精髓。(PPT10、PPT11)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救勒歌写作上的巧妙之处。(提示: 从修辞、动词使用、诗文结构等角度谈)学生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把探讨结果整理在练习本上。2.各组推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活动:灵活处理各组发言顺序,及时肯定发言内容。学生能 能围绕答案说出大意即可,不要拘泥于答案中的固定词句。参考答案:1 .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 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广

30、阔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 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便顿 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 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 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 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 态,由苍茫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 的天空也为之生色。2 .动词“吹”、“低”、“见”使诗境宏厚,味外有味。“吹”字, 体现了长风劲吹的豪放,吹出了滚滚牛羊,吹出了苍茫草原的隐秘。

31、“低”字,不仅可见草原的水草丰茂,又展现了草的动感。“草低” 才显现牛羊。动词的使用,是作者欲藏故露的写景方法,已经耐人寻 味。3 .构思巧妙,结构上双重反衬。一是广阔无垠、大面积的空白, 与微露的牛羊之间的衬托;二是从苍茫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悦的对比。四、达标检测,跃跃欲“试(叩T12、PPT13)(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ch 1 I e () qi 6 ng ()庐见()牛羊天似()笼()盖(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1 .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2 .青色。()3 .辽阔,深远。()4 .同“现”,呈现。()(三)品味下列语句。1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 .

32、风吹草低见牛羊(四)问答题: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 含了草原民的什么情感?参考答案:(一)敕勒穹 xi a ns 1 I d ng(二)穹庐苍苍茫茫见(三)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 罩起来。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 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 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这就 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五、课外练习,拓展提升。请将敕勒川改写成一段优美的写景抒情文字。附:教后反思 亮点:1.课堂引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堂课兴味盎然。2本

33、堂课学生听、说、读、练,调动了学生多种活动,完成了课 堂目标,使学生“健康的疲劳”。建议:1.课堂导入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四分多钟,教师可播放 一半。2.探究“敕勒歌写作上的巧妙之处”,学生可能探究较浅,还 须教师适时点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 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 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1、师:这

34、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 长得如此丰茂!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 乐而美好!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 的印象好吗?指名说。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 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 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 段话共用了 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 仅用了 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 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6、指名说、背。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 前用黑纸覆盖)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