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91420870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有学生40人,他们大多来本村或周边村子,淳朴,活泼,积极向上。这学年是他们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第一单元重在告

2、诉学生要关爱、善待植物和动物,也要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第二单元是关于安全方面的,重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危险发生后的紧急情况,同时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免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伤害。第三单元是关于消费和理财的。告诉学生要学会合理的花费。第四单元是关于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善于关爱别人、理解别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责任感。三、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

3、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一、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

4、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二、教学目标: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

5、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应注意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

6、、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三、教学措施: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6、加强课程管

7、理,保证教学质量。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5人。学生大部分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少数学生学习习惯欠佳。本学期将从学生学习习惯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己。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促进自己进步。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4、理解“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乐观态度,消除畏难情绪。5、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明白集体需要每个人去爱护。情感目标:1、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挫折。2、学会把困难看作是自

8、己成长的锻炼机会。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适应能力。4、通过交流,感受集体的快乐。三、教材分析1、这点困难算什么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困难总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但只要我们拿出智慧和勇气,就能克服困难。2、成功一定有方法通过指导学生从自信做起寻找成功的正确方法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3、每天都有好心情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冲突、问题和压力,尽量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学习一些简单的.调节方法,提高适应能力。4、成长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优点和长处,克服学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改变只知自己优点和他人缺点,不知道欣赏他人的不良思维方式,形成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好风气。

9、四、教学进度第一周第三周教学第一单元第四周第六周教学第二单元第七周第十三周教学第三单元第十四周第十六周教学第四单元第十七周第十八周总复习五、教学措施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4、收集、整理资料。5、模仿演示。6、换位思考。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6人。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

10、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第二单元“安全地生活”,第三单元“花钱的学问”,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四年级上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生活常识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四年级上册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

11、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如第一单元珍爱生命,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植物和动物的朋友?我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为什么说生命是生生不息,又是有限的?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以爷爷奶奶的故事作为引线,感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手,是关心。说话做事多替邻里乡亲着想,是理解。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三、教学目标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奠定基础。上册教材通过引导学

12、生感受生命的意义,掌握安全常识,懂得花钱的学问,伸出友爱的手,大家的事情大家做。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对社会基本事实的认识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导他们看待社会现象的时候,能探究和思考社会生活中,各类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因此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了将社会事实方面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

13、综合课程的特点。“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打破学科界线的“综合课程”。四年级上册教材在处理各知识领域之间的关系及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上,将跨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本册教材中,涉及到了人文,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知识,教材将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强调认知与情感综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四年级上册教材仍注意了对学生活动的引导,教材根据内容需要设计了许多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历的活动来获得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四、教学基本思路和方

14、法及主要措施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4、改革教学方式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五、优生的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措施1、学困生的转化措施:学生透过老师的行为来判断老师的人格,一旦他认可了老师的人格,他就会接纳之,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只要我们用一种合理的、民主的鼓励和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用满腔热情和期望去塑造学生的性格,相信耕耘就会有收获!(1)、课堂内外尊重个体。尊重学生,还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又具个性特征的人。(2)、点燃自信、磨砺性格。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帮助他们

15、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很重要,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重拾信念。(3)、欣赏、鼓励、张扬优点。激励永远是教育的态度。给学生一些鼓励,可以唤起后进生的上进心,张扬他们的优点,从而感受到成功感。针对学生发展倾向方面的特点,积极鼓励引导,奖励学生发展中的优势倾向,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长,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和长处,都能保持强烈的自信心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2、优生的培养:(1)重点培养,课上除完成课堂作业外,给他们安排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练习。(2)隔周进行一次有

16、针对性的比赛活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20xx-20xx学年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篇(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感受生命的美丽,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人类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知道生命是宝贵的,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呵护生命。2.初步具备防范意识,了解与小学生生活相关的安全标志和设施,注意公共安全。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有多种形式,了解自己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体会父母挣钱的辛苦,了解家庭必要的生活开支。学习合理消费,熟悉本地主要的购物场所,掌握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4.了解残疾人、老年人、生活有困难的人懂得与邻里乡亲相互理解关照,不给邻居添麻烦。情感目标:1.树立战

17、胜困难的信心,激励、了解一些可以挽救他人生命。没有伤害的行为,敬佩为拯救他人的生命献出爱心的人。2.具备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3.引导学习合理消费,熟悉本地主要的购物场所,掌握购买商品的基本常识,做个聪明的消费者。4.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体会到大家的事情要靠大家来做。教材分析。1.珍爱生命主要是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2.安全的生活通过指导学生的生活,出尽学生过一种安全的生活。3.花钱的学问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提高他们的消费技巧。4.关心你、爱护他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弘扬人文精神,对社会充满责任感。教学进度。第一单元6-8课时第二单元8课时第三单元8-10课时第四单元8-1

18、0课时总复习教学措施。1.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理解主题文字的大意。2.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从各个事例中进行分析、比较,强化主题思想。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4.收集、整理资料。5.模仿演示。6.换位思考。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4一、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并养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做守规则的人;第二单元做乐观向上的人;第二单元做自尊自爱的人;第四单

19、元做聪明的购物者。本教程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安排的。三、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辨析和感悟,对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修正,从而促进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2、知道要守规则,怎样做乐观向上的人,自尊自爱的人以及如何购物等。3、通过学习掌握本册教材中的知识点,积累社会阅历。四、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2、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3、重视情感投入,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

20、学习。4、拓展教学空间,开发和利用校本资源,满足学生需求。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5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原则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以自己的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四年级上册编制了“我们

21、在一起”、“成长不烦恼”、“聪明的消费者”三个单元,共12课。每课依内容和容量不同,建议安排的课时不等。一般每课建议安排34课时,一册书安排37课时左右,留出一定课时给学校和教师安排相应的地方课程及相关活动使用。三、教材的特色1、见物见人,以物及人儿童是在与他们所遭遇到的各种事物相互作用中成长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事物越来越多,如各种工业品、农产品、交通工具等等。教材要引导他们懂得这些事物的“事理”、“物理”,如我们所食用的食品是从哪里来的,不同的交通工具各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以期使儿童获得一定的生活常识,适应他所面对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还应该看到的是:这些事物都是由人创造、

22、制作、运作的,在它们的背后都蕴藏着“人”,蕴藏着人的智慧与劳作、人的需要与情感等。作为一门“品德与社会”的综合课的教材,应努力挖掘出“物后之人”,要让儿童能够在见物的同时见到人,感受到其中的“人心”、“人理”(做人的道理)。如在衣食的来源一课中介绍了袁隆平,不仅提到了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的经济价值,还将一个有血有肉的、近距离站在少年儿童身边的袁隆平呈现在教材之中。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突显本教材的人文意蕴和它的道德价值,力图在“物”与“人”的内在联系中,达到品德课与社会课的综合,以实现儿童完整人格培养的课程任务。2、在生活事实中辨析价值教材向儿童展示了在他们生活中所存在的一系列事实,如家乡的变化,交通

23、的发展,各种工业用品的出现等。教材在引导儿童了解这些事实的同时,着力于揭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可能产生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有利于和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会有其不利的方面?要使儿童通过具体事实的价值分析逐步把握的.道理是:并不是已经存在的事实都是全然合理、全然向善的,或是天然合理的、天然向善的。要让他们逐步学会对各种各样的现存事实作出正确的价值辨析和正确的价值选择。如在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的“白色垃圾”等。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辨析、价值选择的意识、思维方式和能力是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也是本课程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这样做,也使我们能把事实的教育与价值教育结合在一起。3、当代生活与历史的链接努力使儿童

24、所遭遇到的现代生活与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相链接。如在讲到纸张时导入西汉时纸的发明,在讲通信时说到古代的驿站,注意到会对儿童产生较深、感染的各种无形文化,突显出它们的文化意义与内涵。当然,本教材所给予的历史文化知识只能是“点”状的,而不是系统的、全面的。四、教学建议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

25、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

26、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

27、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29.49.81、我

28、们的合作2、真正的友谊39.119.1549.189.2259.259.30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610.110.7国庆放假710.810.13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4、面对欺负和威胁810.1610.20910.2310.275、我要攀登6、抄袭害了谁1010.3011.31111.611.101211.1311.17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8、擦亮眼睛1311.2011.241411.2712.11512.412.89、逛商场10、衣食的来源1612.1112.151712.1812.221812.2512.29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12、从一滴水说起1912.112.5201.81.1221

29、1.151.119复习考查221.221.26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6一、学生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例如,四年级的学生仍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合作和奉献助人的精神。同时,他们也处于自我中心向他人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喜欢交友,但在人际交往中,有的表现为比较封闭、退缩,有的表现为比较放任、攻击,往往因为不会与人沟通而与他人发生冲突,其社会化发展的能力有一定的障碍。儿童许多良好的品质都是通过他们在与他人的交

30、往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因而,正确引导学生结交朋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与人交往的观念,掌握良好的交友技能,学会交往沟通的技巧尤为重要。又如,四年级的学生对于事情的是非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是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都不是很强。在学习和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也相应出现了许多的烦恼,一些不良倾向不仅使学生们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会影响其性格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另外,四年级的学生开始有兴趣也有能力,关注人类的衣食问题,关注人类造成的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匮竭的问题,他们开始有作为现代人的责任意识,开始参与社会活

31、动,了解工农业生产状况,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由三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我们在一起;第二单元为成长不烦恼;第三单元为聪明的消费者;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学习诚实做人,诚信为本;热爱科学,相信科学。3、知道消费的权利,了解有关消费的常识;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工业文明,认识白色污染;养成珍惜水资源的习惯四、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

32、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五、教学进度安排周次课序起止时间内容课时118.188.23我们的合作2228.258.30真正的友谊239.19.6复习巩固第1.2课2439.89.1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2549.159.20面对欺负和威胁269.229.27复习巩固第3.4课279.2910.4国庆节8510.610.11我要攀登29610.1310.

33、18抄袭害了谁21010.2010.25复习巩固第5.6课21112710.2711.8我们和诚信在一起313811.1011.15擦亮眼睛21411.1711.22复习巩固第7.8课215911.2411.29逛商场2161012.112.6衣食的来源2171112.812.13塑料与我们的生活2181212.1512.20从一滴水说起21912.2212.27复习巩固第9.10课2202112.2920xx.1.10总复习3含期末统考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7一、学生情况分析我校四年级共有2个班,学生是非常喜欢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的,但由于家长对它不够了解,所以重视不够,这样影响了一些家庭

34、作业的完成,以及一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本课程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力争减少一些负影响,努力提高活动质量,提高课堂效率。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共三个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地生活”。三、教学目标: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团结协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能力目标:1、能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探究活动。2、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和现象,尝试合作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养成

35、搜集、整理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知识目标:1、1、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3、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4、初步懂得讲文明、守法律对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3、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能力目标:1、能清楚的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务与现象。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知识目标:1、知道中国的一

36、些传统节日,了解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来历。2、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喜庆活动及民间风俗。3、知道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生命、热爱生活。2、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3、培养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4、初步形成法制观念。能力目标:1、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2、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与他人平等的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的参与集体生活。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现象,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5、学会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

37、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知识目标:1、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2、初步懂得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3、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四、教学措施及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

38、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

39、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

40、基础。4、改革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五、教学进度时间课题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消费第1、2周第1课生活需要消费第3、4周第2课不同的购物场所第5、7周第3课做聪

41、明的消费者第二单元生活中的习俗第8、9周第1课多彩的民族节日第10、11周第2课家有喜事第12、13周第3课异国习俗第三单元安全地生活第14、15周第1课交通安全每一天第16、17周第2课从“119”谈起第18、19周第三课面对突发事件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8一、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本

42、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二、教材分析本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分别为: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安全的生活。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

43、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行为与

44、能力目标:(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3、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

45、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四、教学措施: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2)转变教学观。新的课

46、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