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1311215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学校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5篇) 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学校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学校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大家蔡襄的作品及风格。 2、了解福建的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以及他们对中华文化所做的贡献。 3、让同学充分领悟福建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 课前预备: 搜集“蔡襄”的资料。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蔡襄(10121067) ,字君谟,汉族,仙游人,原籍仙游枫亭乡东垞村,后迁居莆田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在宋朝

2、中央政府担当过馆 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 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卒 赠礼部侍郎, 谥号忠。 主持建筑了我国现存年月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而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 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 自成一体。 二、阅读资料,感受柳永。 1、阅读书本资料“书法大家蔡襄” 。 2、文中介绍了蔡襄,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3、蔡襄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其风格是什么? 三、了解蔡襄,共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

3、相关链接” ,了解唐宋闽籍书法大家。 2、福建历史上还有很多的著名书法大家,你知道他们是谁? 四、总结课题,课后延长。 1、学习了今日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可以向亲戚伴侣们介绍你所了解的福建历史上的著名书法家,让更多 的人了解福建的历史文化。 学校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一、读沟通平台的内容,明白要求 1在课文中找出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并结合自己的习作谈谈体会。 2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跟同学沟通自己学习语文的做法和阅历。 二、找出课文中写联想和想象的句段,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1找出有关的句段,并读一读。 2读后体会这些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同桌相互说) 3全

4、班沟通。学校语文六班级上册回顾拓展八教案教学设计 (1)月光曲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月光曲那种不断跳动的音符所蕴涵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使我们虽然没有听到贝多芬的月光曲,但已经感受到了乐曲的旋律就像大海一样由弱到强,由轻到重,起伏不定,扣人心炫,并让同学明白写文章的时候,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并恰当地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深刻,更富有感染力。 (2)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的句段,把对蒙娜丽莎奇妙而迷人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使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让同学明白恰当的联想和想象,会是文章充实,意境更深刻。 4老师可

5、以结合同学的习作,举一些运用得比较好的例子,或者让同学谈谈自己是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的。 三、老师创设宽松的沟通氛围,让同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沟通其次个方面的内容 1同学结合本学期的学习,说说自己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小组说,集体沟通) 2依据同学的发言总结同学的成功做法,推广一些课外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有些同学课外阅读养成好习惯,有些同同学活中交际力气很强,有些同学是有心人,经常接受”采蜜本”摘抄好词佳句,有些同学坚持写日记或小练笔,有些同学留意生活中积累语文学问。 3通过沟通让同学知道课外学习语文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随时随地都可以学语文。 四、同学自己读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和什么有亲热的

6、联系 五、自己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查成语词典,还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 六、让同学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说说这些成语的出处,还可以让同学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七、背一背这些成语,看谁先登记来。 八、同学自己读成语故事,并读懂内容。 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响是指声响;遏是指阻挡,使停止;行云是指流淌的云彩。想遏行云指声音高亢阻拦了天上的流云,多用形容声音嘹亮。) 十、再联系生活实际沟通读后和受到的启发,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十一、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学校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7、内容,体会中心思想。学习启蒙老师的爱国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深化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谢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谢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以同学自学为主,对于一些难懂得字、词,老师要适当讲解,讲解有关的历史背景,关怀同学理解本文。在读、悟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圈圈、画画、做旁注等形式,登记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具预备: 投影仪 教学时间: 1课时 同学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忆你的启蒙老师,谈谈他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写下了怎样的回忆,是为了表达

8、什么? 二、自学本文: 1、思考: (1)“我”为什么难忘启蒙老师? (2)本文哪几段是写回忆往事?回忆了学校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情? (3)这些事情表现了启蒙老师的哪些品质? (4)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学校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道理。 A、“宽严之间”指什么?(老师对各门课的要求很严,但对日语课特别宽松) B、从“宽严之间”领悟到什么道理?(对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记住自己是中国人) 2、讲解: (1)1942年,沦陷时期 (2)学校所处的位置。 3、读文章的最终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变。 4、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同学的身上开花结果了,我们播下的种子

9、也确定会在自己的同学身上开花结果的。 三、联系自己,谈谈启蒙老师的几件事情。 1、请同学们谈谈。要求:有条理、有中心、重点突出、语句通顺连贯。 2、把这些写下来,并认真修改 3、老师巡察指导 4、同学之间可相互沟通欣赏。 作业设计: 把你的感想写出来,好吗?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启蒙 组织抗日演讲爱国之心 沦陷时期启蒙老师严格要求同学 抵制日语课严谨治学 学校六班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 3、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

10、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 教学过程 一、以画入诗,走进诗文。 1、显示:兰竹石轴图(公元1747丁卯) 兰石图(公元1749己巳) 墨兰图轴(公元1754甲戍) 兰竹图轴(公元1758戊寅) 山顶妙香图轴(公元1758戊寅)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都是谁画的?(郑燮)看到这些图有何感受? 生:略 3、简介诗人,揭示课题。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是清代历史上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画以竹、石、兰蕙为最工,天趣横溢,神理俱足。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春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板书课题) 二、习文读诗,明白诗意。

11、 1、自由读诗,文通字顺。 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3、二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 4、三读古诗,借助插图,了解诗中大意。 5、全班沟通,老师相机指导。(本诗语言明白流畅,通俗易懂,疏通诗意应着力在自由大胆表达上。) 兰花本是山中之草,它生长在山顶、岩缝、高崖之颠,香气飘散四溢、沁人心脾,被誉为“天下第一香”。尤以突出岩石、深深的岩缝中的奇妙花香更为馥郁芳香,浓香扑鼻。并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吵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进行挽留。 6、再读古诗,把握本诗整体意象,基本情调。 预设:a、兰花生长环境恶劣 B、兰花香气无与伦比. C、兰花品性高洁,

12、非凡脱俗 D、兰花深受诗人钟爱 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 (一)看兰 1、作为“三绝诗书画”的板桥画风活泼奔放,直立沉雄,冲破了绘画进展的一切清规戒律,开启了一代绘画新风。来,擦亮咱们的双眸,仔细看一看他所画之兰,你看到了什么? 2.反馈引导同学畅所欲言。 预设: 生:我看到了兰花生长在千山叠峰之顶,岩石缝中,环境特别恶劣。可是它却显得那么茂密,有生气。 师:好一幅具有生命力的兰花,请读(课件)身在千山顶上头。 生:我看到了兰花的叶子特别倾斜零乱,但是杂乱之中透着一种零乱美感。 生:我看到了兰花的不拘一格,其它的花儿是长在平地、泥土或是花盆之中,可是它却生长在山顶之上,仿佛可以观看世间万物.

13、师:好一个兰花知音、怜花之人,请读身在千山顶上头 (二)听景 1、师:高寒之巅,饱览千山美景,兰花呀兰花,你观看了什么?听见了什么? 2、同学自读、想象。 3、反馈,师疏导学情 生:我观看了漫山的碧树、如茵的小草 生:我观看了清亮的瀑布,雄伟的大山 生:我观看了展翅飞行的山鹰,活泼乱跳的小兔 生:我观看了皓月当空,月光如水,水波荡漾 生:我听见了潺潺流淌的山泉唱着欢快的歌儿 生:我听见了山风的咆哮,大地的震撼 生:我听见了牧童的笛声,知了的蝉鸣 生:我听见了岩石的回声,鸟儿的呢喃,花儿的呼吸 师:兰花呀兰花!沐浴着大自然的清辉,享受着山中独有的闲适,你可真是幽雅脱俗,怡然得意呀!(齐读身在千山

14、顶上头) (三)闻香 1、师:古人云“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人们常用“国香”、“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等词句形容它,而在板桥的笔下,又是如何呢? 生:突岩深缝妙香稠(课件出示) 2、师:香吗?闻一闻!(香)哪里看出来? 3、理解“妙香稠” (花香本是四溢,四溢的花香在突岩深缝处聚集。竟香浓到让人感到粘稠,这种兰香真是非一个“妙”不能言尽。) 4、能否将“妙香稠”中的“稠”字换成“浓”“重”“绝”“溢”等?(比较感悟古诗用字精妙) 5、小结:兰花身处贫寒之地,不因山岩的贫 瘠而凋谢,却孕育大地的精华,吐纳着人间绝有的妙香,好一朵妙“花”呀!。(配乐读一、二句诗身在千山顶上头

15、,突岩深缝妙香稠。) (四)悟性 1、师读:“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课件显示)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兰花脚下会有什么喧“闹”吗? 2、生争辩沟通: 有游人上山郊游,春游赏景 有车马快递奔驰而过 有采药者前来惊扰 有诗人学者高声喧哗,谈诗论道 有姑娘小姐寻香采花 3、换位思考:师:假如是你听到这些吵闹,你会如何?而兰花呢?(来不相知去不留)为什么? 4、感悟兰花品性(不与浮云游尘为伍,两耳不闻,两眼不看尘世吵闹,追求自我,吐纳芳香,超凡脱俗,淡泊自足)(配乐共性朗读3、4句) 过渡:兰花至真至纯的秉性令人激赏,至香至美的风采令人留念,然而令人不明的是为何大画家板桥(出示课件)“板桥专画

16、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板桥“题画竹”中自述) 四、多元赏诗,升华诗境 1、赏兰竹之姿(课件伴乐再看一次前面各图轴) 2、听板桥之史 郑燮,30岁前以读书教书为主,康熙秀才,后卖画扬州,以活泼奔放,直立沉雄的笔墨,振聋发聩地反击了纯以临摹为能事的毫无生气的如意馆画派的靡靡颓风,革新画的意境,大胆制造。他文笔灵敏,心思高旷,诗文书画,几乎是信手拈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为“扬州八怪”之首,39岁中雍正举人,44岁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做官期间,不愿逢迎上司,颇能关怀人民疾苦,饥荒年岁,曾因擅自开仓赈济,拨款救灾,济人许多,但却因此获罪罢官,为官十二载,看透官场黑暗,秉直清廉,体恤

17、百姓,爱民如子,“恨不能填满普天饥债”。罢官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囊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杆。 从今,郑板桥回乡以画竹卖画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很有节气的一生。 3、赏析题画兰的表达方法。 师:身处高寒之地的兰花与板桥有何共通之处? 兰花郑板桥 身处劣境坚持操守 卓尔独立VS淡泊自足 淡泊脱俗追求共性自由 四时不谢倔强不驯 (借物言志) 4、“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之者披文以入情”,让

18、我们静下心来再次领悟画中之诗,诗中之人吧!(美读古诗,背诵古诗) 五、拓展诵诗,凝出诗味。 1、板桥作为文学家,书画家,虽画路较窄,尤爱竹兰石,是由于画如其人,人如其画,诗文寓托,意境隽永。 2、读一读下面两首诗,品一品其中诗味。 竹石 柱石图 郑燮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谁与荒斋伴寂寥, 立根原在破岩中,一枝柱石上云霄, 千磨万击还坚劲,挺然直是陶元亮, 任尔东西南北风。五斗何能折我腰。 3、反馈沟通,积累古诗。 六,巩固习诗,提升诗趣。 1、书法抄写本诗,并为之配画。 2、选自己得意的一幅画,题一首小诗。 板书设计 题画兰 千山顶上 妙香稠 浮云吵闹 不相知 借物言志 教学反思: 学校六班

19、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结合资料理解诗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气节。 3理解课后两组诗句的意思。 4熟识一个生字,学会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感受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坚决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预备: 1、查阅有关文天祥的资料。 文天祥生平简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斋中与弟弟一起诵读、写作、谈古论今。18岁时,文天祥获庐陵乡校考试第

20、一名,20岁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即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临安(今杭州)应试。 在殿试中,他作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被主考官誉为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由理宗皇帝亲自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 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简介写作背景 1

2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同学听读范读录音,强调同学留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 五、老师进行适当的朗读提示。 六、同学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七、指名个别同学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八、同学齐读诗作,增加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九、组织同学结合课本解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关怀同学说说诗文的大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受?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

22、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方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方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方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裂开,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担忧,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担忧和对自身境况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受,心中惶恐担忧;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

23、,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联表明白诗人怎样的气节? 明确: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老师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宏大爱国主义诗篇。 十、品尝探究:你最宠爱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长 推举同学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十二、巩固练习 1、过零丁洋一诗押韵,韵脚是。 2、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分? 十三、作业 1、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