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教案5篇.docx

上传人:麒*** 文档编号:9128267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上册化学教案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三上册化学教案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上册化学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上册化学教案5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三上册化学教案5篇初三上册化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化学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初三上册化学教案,欢迎大家查阅。 初三上册化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联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动,熟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试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试验及试验分析,把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力气目标 学习通过试验熟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试验探究力气。 情感目标 培育同学从生活视角观看二氧化碳的存在及用途,再从社会视角分析其使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关系; 联系生命活动,熟识二氧化

2、碳的重要性;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加环境爱惜意识。 教学建议 学问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建议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同学依据试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而不是老师先讲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做试验验证给同学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同学观看,与同学争辩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在强调不行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行燃性和一般状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同学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同学并不生疏。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

3、,增加同学学习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慢慢上升,什么缘由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方法二:据纸报道,某农村一户农夫挖了一口井,约十四、五米,因民工施工时在井下烧火照明,而家人不知。一日,其大女儿想看看井下是否有水,于是沿梯而下,结果很久不见动静,上面的二女儿及邻居一男孩亦跟下去,结果三人身亡于井中,为什么会消逝这种悲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同学而言并不生疏。无论呼入的新颖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同学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学问,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

4、教学,将同学头脑中已有的学问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学习联系起来,织成学问网。通过本节的学习,完善并提高同学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熟识。 在氧气、氢气后学习二氧化碳,从学习程序来说对同学并不生疏。如学习物质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学习。物理性质主要学习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同学比较生疏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生疏的学问激发学习爱好、提高学习信念,挖掘同学的主动性进行学习。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学问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试验对同学形成学问的重要作用。试验探究对激发同学学习爱好、提高同学学习力气均

5、有重要作用。 本节学问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同学比较生疏的内容,或在学校自然、学校生物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学问。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建议: 充分利用化学试验在同学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学问的重要作用。利用试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依据学校状况(生源、试验条件)不同,接受开放程度不同的试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行小组争辩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同学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试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试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开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

6、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同学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熟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试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初三上册化学教案【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元素一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班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的内容,本节课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同学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为同学从微观结构的角度熟识元素,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熟识统一起来打好了基础。本节内容是后面章节离子学习中不行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

7、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目标: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初步熟识元素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元素周期表发觉史的教育,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间规律性联系,对同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把握元素符号的意义和元素周期律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二、说学情 对于九班级的同学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8、,他们对于化学学问以及物质的宏观组成已经有了确定积累,但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没有太深化的熟识,同学在化学学科中的规律思维力气还有待提高。这一班级的同学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猛烈的惊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接受直观方法指导同学学习。 三、说教法 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材分析和同学实际状况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为:讲解法、谈话法、指导发觉法。 四、说学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内容,我将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合作沟通。 五、说教学过程 (一)温故导入 老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带领同学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内容包括原

9、子的构成、构成物质的几种粒子(阴离子、阳离子、原子、分子)的关系,并重点强调数量关系: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是本节学问学习的基础,在开头新课前复习有关原子的内容,加强新旧学问之间的连接,为学问的迁移打好基础。 (二)新授 利用同学生疏的生活中常用的事物、照片或是图片,包括药品(含氟牙膏、加碘盐、葡萄糖酸钙、各种维生素复合剂等)、各种矿泉水和音量、各种食品包装等,通过阅读、比较这些物品给出的信息,让同学体会标识中的元素种类、元素含量以及元素对人体的作用等。 比较同学生疏的几种物质,O?、O3、H2O、H2O2等物质中都含有化学符号O这种成分,引导同学熟识它们都含有氧原子,但是它们

10、的性质各不相同。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我进行讲解阐释。 让同学列举生活中具有类似原子和元素的例子,帮组理解元素的概念。如可以组合许多英文单词的26个英文字母、由有限的几个积件可以搭建很多不同形式建筑的儿童玩具积木,等等,由此说明元素可以组成多种物质。由此引出目前已发觉一百多种元素,这些元素组成丰富多彩、形态万千的物质世界。 同学自己阅读教材图4-4“地壳中的各种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得出结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或多或少,差异很大,氧、硅、铝、铁含量相对较多,而与生物关系亲热的氢、氮、钾等相对较少。引导同学有意识的观看记忆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并指出跟生物关系亲热的元素不足,有

11、必要适当施加化学肥料,以提高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保证人类生存的需要。 将同学分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教材P71争辩题。引导同学分析得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发生变化,而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通过此种形式使同学加深对元素概念的了解。 同学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及课本75页、76页资料,引入元素符号部分的内容。引导同学议一议:为什么要接受元素符号?它的书写规章是什么?由此让同学体会元素符号的重要作用,练习、记忆元素符号的书写,并强调元素符号书写时的留意事项,为进一步学习化学式做预备。 由超市中物品的分类引出元素周期表,同学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表中各个数字的意义、了解化学家门捷列夫的贡献,了解化学周期表

12、对于化学争论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完成课本76页的活动1来练习使用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发觉史本身就是活生生的科学探究史,通过呈现补充材料、引导同学争辩的形式使同学熟识到科学探究还要应讲究科学诚信。 材料如下:新华社20_年7月15日电,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试验室公开承认,该试验室1999年发觉的两种超重元素(即118号元素和116号元素)的试验数据是“捏造”的,有关争论人员从事了“不正值科学行为”,造假者已被开除。这项被列为“1999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的成果,德国、法国和日本的争论小组却无法重复其试验,而当劳伦斯伯克利国家试验室他们自己重复做该试验时,也制造不出这种元素。在对原始数据进行

13、分析后,他们发觉试验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本就是子虚乌有,因此他们撤回了3年前的争论结论。 本题可从不同角度引导同学多方面地了解科学。具体来讲,该大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使同学更好的理解科学本质,提升同学的科学素养。 (1)科学家也是人。引导同学从多元角度看待科学争论的过程、局限性以及所涉及的问题,有助于同学脱离那种对科学的简洁化熟识,使他们熟识到,虽然科学家为人类的进展作出了贡献,科学家们在从事科学工作时,照旧具有人的本性,不完全是客观的、理性的,科学家也会犯错。 (2)科学是动态的“求真”的过程。“不正值科学行为”告知我们,科学争论的成果始终不断地接受检验。科学不是永久不犯错误,但正是由于科学最

14、终必需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之上,有自我纠错机制,全部欺诈行为终将会被科学界内的同行揭穿而身败名裂,科学的不正值行为还会误导科学家们的争论工作,危害科学的进展,有的甚至可能损害人类生命, (3)得出事实的科学试验应当是可重复的。假如不行重复,科学就不能接受它,可重复性是科学最根本的一条准则。通过这种教育能使同学更好地熟识到科学学习,特别是试验过程中观看记录、收集证据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科学争论的理解。 组织同学进行小组探究,我赐予指导。让同学观看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的是什么类型的额元素,这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是否有

15、关系?之后老师进行讲解,使同学明确其中的规律。通过此种形式,加深同学对于元素周期表的熟识及规律的把握。 (三)拓展应用 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同学参观地质博物馆,让同学自己通过观看岩石的标本和各种矿物标本,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的存在形式。另外,可让同学自己查找一些常用药品、食物或生活用品的商标,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分,比较它们在使用后对人体造成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体会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同学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尝试说说实际生活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存在怎样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77页练习题 2、巩固复习本节课所学: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相

16、关学问 六、说板书设计 (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符号:书写规章 (三)元素周期表:规律 初三上册化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熟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熟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行再生性,熟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留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 煤、石油、自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

17、过程 引入课题 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 1、 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 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自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阅历,思考: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自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简洁变化而形成的。 使同学联系生活,关怀生活从已有的阅历入手,引出新学问,强调在学习中要留意新、旧学问的联系。让同学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学问拓展 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

18、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像:煤的用途 同学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同学争辩并回答问题: 1、 混合物 2、 焦碳、煤焦油、煤气 3、 化学变化,由于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 激发同学学习爱好,调动同学的思维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3、石油是依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 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 介绍石油的用途。 同学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同学争辩并回答问题: 1、不行以,由于这样会铺张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当综合利用。 2、混合物,由于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

19、、依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别,是物理变化。 让同学说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途用。 激发同学学习爱好,调动同学的思维 过渡 投影图片:海上采油和自然起在燃烧 引出自然气 让同学知道:自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煤、石油、自然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简洁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行再生的。 1、人类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 2、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行再生性,因此确定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同学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初三上册化学教案【篇4】 氧气

20、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关怀同学熟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学习观看和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从中归纳出氧气化学性质的特点,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理解氧气和人类的关系,培育同学疼惜绿色植物的意识。同时通过试验探究,进一步感受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异,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并且初步学习化学试验的一些操作技能,学会在试验中进行观看、比较、分析、和归纳。 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同学虽然耳熟能详,但对它了解得并不多。为了激发同学求知欲 望,关怀同学深化了解氧气的相关的学问,我首先用设问造成悬念引入课题。由于同学缺乏感性熟识,氧气的有些物理性质比较抽象,如氧

21、气的溶解性,氧气的三态等,我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观看图片资料等,关怀同学直观地熟识氧气相关的物理性质,提高了同学学习的热忱。在指导同学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我一方面介绍试验操作的方法并指出有关的平安留意事项,一方面引导同学观看、比较几种可燃物在空气、氧气中的燃烧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最终让同学由氧气的性质猜想氧气的用途,使同学体会到物质的性质准备它的用途,同时让同学感悟氧气对生产、生活、科学技术进展的促进作用。整节课用一些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连接起来,让同学的惊奇心在萌发和解决的推演中得到满足和快乐。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犹如学自学,小组争辩,表达沟通,试验探究等,通过这些活

22、动为同学创设沟通和合作的机会,同学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同学乐观思维,课堂上同学学习热忱高涨,气氛活跃。课堂中我还运用图片把氧气的三态的实物和氧气的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用途直观呈现在同学面前,丰富课堂内容,提高了同学的学习愿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体会到化学课程标准给课堂带来的生气与活力,对课程标准强调的贴近同学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从同学已有的学问和阅历动身等观点有了更深的熟识。同时,我深刻地体会到化学试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形式,而科学探究是同学乐观主动地猎取化学学问、熟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同学只有通过亲身经受和体验探究活动,才能激发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

23、,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习的效率。 初三上册化学教案【篇5】 上周我进行了第三节制取氧气教学活动。我主要和同学探讨学习氧气的制法。首先让同学了解氧气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让同学依据自己已有阅历回忆哪些方法可以得到氧气。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都想起光合作用,极少数同学能想到分别空气。此时再提出问题:这些方法是否适合试验室制取氧气,给同学提示试验室制取气体的要求。从而和同学一起分析得出试验室不能用这些方法制取氧气的缘由。 对于试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通过书上的试验探究,由对比试验得出试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得氧气,也通过这个试验探究,再补充

24、一个对比试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强化催化剂的概念,让同学印象深刻。教学实践也证明这样的设计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生活阅历,同学学问的把握状况较好。 试验药品确定以后再对试验原理进行强化叙述,同时让同学依据试验药品和反应原理选择反应装置。这里是同学首次系统的熟识气体的制取,依据试验原理选择试验装置(分为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具体而言,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固液常温型和固固加热型用挂图展出),分析完了以后再进行试验,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同学一起探讨得出,然后共同进行试验制取,同学爱好深厚,气氛活跃,印象深刻。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支配让同学在学习气体的制取时思路清晰,规律分明,课后练习的结果表明这节课课堂效益较高,学问的夯实到位,为后面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学习打下伏笔,课堂教学消逝可持续性。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本节的重点氧气的制法,也就是物质猎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催化剂”是一个基本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教学中未能很好的突破难点。并且时间支配上欠佳,同学制取氧气耗时过多,导致没时间学习他人的特长,反思自己的不足。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试题库答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