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123085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PDF 页数:75 大小:15.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pdf(7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导学案全册教材分析本册特点:新课文多,以名家名篇为主,文化内涵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当代意识。本册目标:培养阅读记叙文、抒情文、科学文艺作品和浅易文言文能力;加强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一、教材简析第一单元是以人生为主题的单元,注重学生对人生的感悟。1、藤野先生记录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一段经历,本文集中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展现作者对人生的追求。文章有两条叙事线索:明线,以作者与藤交往的过程来组材;暗线,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来贯穿。2、我的母亲是胡适自传的一个章节,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的深远影响,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3、

2、我的第一本书(随笔)里诗人牛汉通过对一本书的追述,表明了读书对人生的意义,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4、列夫托尔斯泰(传记)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其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5、再塑生命文章既表现了一位富有爱心的老师莎莉文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展示了一个盲哑女孩和她的老师的不懈追求的人生的一小部分。“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围绕着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母亲为主题设计。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本单元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可通过“道不尽的母爱 剪不断的 脐 带 多 角 度 看 母 爱”“报

3、得三春晖”等项内容,开展学习活动。第二单元主要由散文诗构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散文诗单元。所选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的心灵之声,而且语言优美,含有哲理,内涵丰富,很适合诵读。1、雪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2、雷电颂本诗将屈原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显示了追求光明、毁灭黑暗的力量,使屈原的形象成为光明与正义的化身,塑造了千古不朽的爱国者形象。3、短文两篇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日”多有热情洋溢;“月”则细腻幽静见长。4、海燕作者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一曲充满战斗激情

4、的颂歌。5、组歌本哲理诗,以豪迈的气概表达作者的智勇。“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此外,“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也是一个非常诗化,具有抒情性的活动。第三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1、敬畏自然从总体上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倡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写的是滥用自然资源导致人类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悲剧。3、旅鼠之谜通过写北极旅鼠的四大谜团来给人类的大量繁殖提出警告。4、大雁归来写人与动物的关系,呼唤保护动物。5

5、、喂,出来以科学幻想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的问题,给人哲理的启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这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在科技活动中练习写作与口语交际。第四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编写。1、云南的歌会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2、端午的鸭蛋写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3、吆喝写的是趣味良多的“生活交响曲”4、春酒描绘了故乡的风土人情5、俗世奇人写的是两位民间高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是围绕民风民俗为主题设计。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第五、六单元,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是单

6、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1、与朱元思书描写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2、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 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3、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遇知己,方可发挥才干,否则必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4、送东阳马生序从难得书、从师、奔波辛劳、生活困顿几方面,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5、小石潭记作者把自身的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暗自己不幸的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6、岳阳

7、楼记作者以简法凝练的语言,描述洞庭湖的大观胜景,在记山水景中,寓含作者政治主张,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7、醉翁亭记表现作者旷达情怀,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而又自得其乐。8、满井游记写郊游所见所感,描写北国早春的秀美景色,抒发作者寄情山水的情趣。9、诗五首这是传统名篇,表现了古代诗人对时代和生活的认识,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理想。初中阶段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应当狠抓诵读教学,使学生读得正确,并逐步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文言单元的背诵量相当大,要求全文背诵的有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古诗苑漫步”活动,培养学习

8、古诗词的兴趣。可以梳理过去学过的古典诗词,可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别出心裁品古诗,声情并茂诵古诗的活动形式开展。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古诗的魅力,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总之,八年级语文教材从内容上来说,更加侧重于对作者创作情感的探究,因此我们的教学的过程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以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为设计的依据,全面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教育中心高效课堂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学生预习检查应坚持、严格,在教学中应注重朗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感悟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第一单元一、单元

9、学习要点1.学会体察并探究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人文精神,从而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人文素养,建塑健全的人格。2.拓展视野、联系背景,力求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将名人、伟人的间接经验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3.继续加强叙事性作品的阅读,了解文体特点,揣摩叙事语言,进一步培养语感,养成对语言文字进行品味的能力和习惯。二、教学设想1.本单元作品主要特点有三:丰富沉重的人生经验;深厚的文化积淀;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因此局限于诠释性的文本解读必然失之狭隘,也有违新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本单元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进入艾氏所言的三组对话,从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

10、,达到塑造健全人格的目的。2.从七年级上到八年级上三册语文课本中叙事性作品占了绝大部分,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等教学活动也以叙事为主,一般来说,学生应已具备一定的积累和认识。本单元作品各具异彩的表现手段提供了绝好的素材,可通过思维方式、叙事形式和语言方面的训练,一方面使学生提高对不同风格叙事作品的阅读能力,一方面也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比较、揣摩中形成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三、教学建议1.课文深厚的人文内涵决定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目标首先应定位于学生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必须对课文内容和思想进行整体把握,从“精神的人”这一层面去把握人物的人生轨迹,理解他们的人生追求。2.要使学生接受文化熏陶、提高

11、人文素养,还须以对文本为基点,把杰出人物的人生轨迹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中去观照,把个体的人生历程放到人类生存的普遍意义上去审视。例如代表中国现代化之路两个不同端点的鲁迅与胡适,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与成长道路上的经历和所接受的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初中语文的课堂上当然不必讨论“胡适还是鲁迅”这种当下学界热门的命题,但 从 藤野先生和 我的母亲两篇课文中找到影响作者人生轨迹的积极或消极因素则是题中应有之义。3.课堂对话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独特的人生体验,但相对于本单元课文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广的社会历史背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极其有限也十分稚嫩的,因此有效的课前资料搜寻与课外阅读准备是本单元课堂教学成功

12、的提前。宜布置学生广泛搜集作者、作品的相关材料,教师也应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下足功夫,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拟指定一定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积累。4.五篇课文思想情感深沉而饱满、语言文字各具神韵,读这些文章须披情入文、涵咏体味,文章篇幅虽长,也不能没有感情充沛的朗读。同样,长文宜短教,但对重要语句的分析,对隐慝于字表之下的深沉隽永的意味不可不细加揣摩。四、课忖安排阅 读 课 1 6 课 时 作 文 课 3课 时 复 习 课 1 课时1.藤野先生教师寄语:“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雷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 迅 自题小像学习目标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

13、文中主要事例。2 .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3 .深刻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以及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4 .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绯 红()不 逊()诘 责()匿 名()油光可鉴()畸 形()瞥见()杳无消息()深恶痛疾()发髻()抑扬顿挫()驿站()2 .读后随笔。(读完文章后的感受、问题或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二、合作探究目标一:1 .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2 .将课文分成三大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3 5):第三部分(3 6-3 8):(提示:文 中“我

14、”的活动变换了 3个地点,请根据地点的变化来划分。)目标二:细读课文1 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 .文章的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了从东京到仙台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写了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他的优待,还写了日本“爱国青年”的寻畔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细读课文4 3 5 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2 .文章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概括)目 标:.:1.作者为什么要告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或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2.文章流露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深深

15、怀念之情,请找出文中写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表现。目标四:品味下面的句子。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注意划横线词语的感情色彩)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伟大”与“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矛不矛盾?为什么?)三、拓展延伸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四、教后记2、我的母亲教师寄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

16、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 孟 郊 游子吟)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2、体会文章深沉而朴实的语言特点。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文绐绐()绰号(摹画()眼翳(2.读后随笔。)庶祖母()吹笙()舔去()侮辱()二、合作探究目标一1、梳理文章结构。2、请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3、本文着重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情呢?请说说这些事情分别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请尽量用文中的词语回答。目标二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在文中摘录让你心中

17、感动却又很朴实无华的句子加以品味。三、拓展延伸天下的母亲都有共同的特点,你的母亲和文中的母亲有怎样的共同点?请你通过具体的事例谈一谈。四、教后记3.我的第一本书教师寄语: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海伦凯勒学习目标1.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2.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画横线的字注音:迢 迢()晾 晒()掺 和()马 鬃()泪水盈眶()哄堂大笑()挎 着()2.读后随笔。二、合作探究目标一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目标二理解下

18、列句子的含义。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三、拓展延伸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喝“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喝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的不多却让人难忘。是从中任选一个,在课文所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教后记:4.列夫托尔斯泰教 师 寄 语“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高尔基学习目标1.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2.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学习过程一、课

19、前预习。1、抄写课后的读读写写,给生字加拼音。2.请搜集有关列夫 托尔斯泰生平事迹及其作品的相关资料,归纳整理。二、合作探究目标一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目标二品味语言托尔斯泰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他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目标三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

20、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教后记:5.再塑生命教师寄语: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一一海伦凯勒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3、理解沙利文老师对海伦的爱。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搓捻()迁徙()觅食()譬如()栖息()小憩()遨游()2、请搜集有关海伦 凯勒的故事.二、合作探究。目标一:课文写了沙利文老师和海伦之间的几件事?据此给文章划分层次。目标二:你觉得课文的

21、哪些语句反映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积极态度?摘录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目标三:沙利文小姐以她无私的爱塑造了海伦的生命,你认为文章中哪些描写最能表现出沙利文小姐的爱,摘录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三、拓展延伸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说说他们成功的原因。教后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教学目的1.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2.每个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3.爱是至高无上的。尊重母亲的爱,让学生学会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一、课前准备

22、1.请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2.事先跟家长联系,请家长和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整理好聊天内容,并记录下来。3.学生准备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4.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活动。二、活动过程(一)听故事。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相对于父爱,母爱是日常的,琐碎的。母爱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实和人的本性。当你第一次喊出“妈妈”时,母亲满脸

23、笑容,满心惊奇,当母亲把你从怀中放在地上。让你爬,让你站,让你走,当你跌倒了,又把你扶起来,继续操练,从此,你便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每次放学回家,你都要向母亲汇报自己的收获,母亲听得津津有味,笑席如花。听母亲的故事。放录音磁带,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妈妈们的故事。(二)谈感受。各小组分别展示搜集的有关资料(图片、文章等),然后谈自己的体会。1.离开母亲的腹,离开母亲的怀,离开母亲的身,永远没有离开的,是和母亲息息相通的心。在学生中搜集的众多的表现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中,选取一些篇目并配乐朗诵。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大家可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2.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

24、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请学生展示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等作品。也可出示自己给母亲画的像、拍的照片。并根据自己对母亲的了解,为图画、照片题写标题。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 是 妈妈”。纪伯伦请学生展示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要求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三)谢母恩。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慈母情,是“三 春 晖 ,是

25、任何 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提问: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同学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各小组选两名代表发言。小结:我们要孝顺父母,希望同学们有这样的决心,将来要有所作为,来报答母亲,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四)送祝福。1.请学生介绍母亲节的由来。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小姐(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嫁,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母亲于1905年逝世,安娜贾维斯小姐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安娜贾维斯小姐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

26、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安 娜 贾维斯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2.随着日历的翻动,母亲的生日就要到了,让我们每一个同学给自己的母亲一个惊喜:亲手给母亲做一个蛋糕,送一份礼物,对母亲说一句祝福的话。要求学生在课后能把礼物和祝福的话语送给妈妈。小结: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

27、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三、拓展训练以“母爱或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作文。单元反思:第二单元一、单元学习目标。1.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去感悟文章的情感,贴近作家的心灵。2.注意文中的联想和想象,学生调动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文本、作家、老师及同学交流。3.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二、教学设想 雪是 野草中的一篇,作者在雪的背景中分离出两幅画面一幅是江南的雪景一幅是北方的雪景。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示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本文文字精粹,蕴含丰富,需要

28、细细品读。雷电颂 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事实上,他与风暴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本文想象瑰丽奇特,在屈原与风暴雷电物我同化的境界中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追求光明、毁灭一切黑暗的激情。阅读本文需要调动学生最激越的情感,大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象剧中情景,走进屈原丰富的内心世界。日和 月,要通过诵读体会两篇短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希望和信念。海燕是高尔基在俄国大革命前夕创作的。在俄文中,“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在文中,作者借海燕欢呼革命风暴的来临,赞美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现在

29、我们阅读此文,除了了解创作背景,理解文章的深意,我们更应该赋予它时代的意义。组歌是被誉为哲理诗人的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作品。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文章形象感人,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很多不同的感受来。三、教学建议1.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语言优美且凝练。故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品味散文诗语言的这种特点,强调朗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对文章进行品读、美读,进而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把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2.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宁波

30、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教授王荣生博士把“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可以鉴别出四种功能类型,即 定篇 例 文 样本和 用件”。而所谓“定篇”,我个人认为就是经典,就是有浓郁的文学、文化素养的文章,它包含两层含义:作 者“经典”,文 章“经典”。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手笔,所以都可以把它们归类到“定篇”,让学生通过此文的学习,完整地了解这位作家。四、课时安排:阅 读 课 18课时 作 文 课 3 课 时 复 习 课 1 课时6、雪教师寄语:一个人的毅力不是天生的,你与困难不断地作斗争,毅力便会在你身上萌生。学习目标1、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2、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

31、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磬 口()塑 罗 汉()脂 粉 奁()灼 灼()朔 方()凛 冽()2、读课文,结合附录 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谈谈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二、合作探究。目 标: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同学们。目标二:1、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幅雪景?2、作者怎样描写江南雪的?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朔方雪的?感觉朔方的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为什么?三、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雪的诗句、歌曲、或谚语等,写出来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教后记:7、雷电颂教师寄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2、-屈原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2.学习文中运用修辞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4.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伫立()睥睨()咆哮()波澜()污秽()犀利()劈开()稽首()驰骋()虐待()2、结合课后附录了解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二、合作探究。目标一:带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展示自己喜欢的段落。目标二:1、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文中的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2、文章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找出例句,说说有什么表达效果?三、拓展延伸分别收集整理屈原和郭沫若的诗

33、句,比比谁记得多。教后记:8 短文两篇教师寄语: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巴金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理想与追求。2、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给加点字注音肪谷()一撮灰()皓月()妲娥()二、合作探究目标一: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的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目标二:在 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 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

34、你对作品的主体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三、延伸拓展。积累古诗文中写“日 和 月”的句子,比比谁记的最多。教后记9 海燕教师寄语:小草,从冻土中冲出,从岩石下冲出,从石缝中冲出一一这是顽强旺盛的生命。我赞美它,同时也寄希望于你。学习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2.学习象征的手法。3.品味、揣摩本文抒情性语言,理 解“海燕”这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怕困难的战斗精神。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意高傲()呻吟()翡翠()掠起()困乏()蜿蜒()2、文学常识填空高 尔 基()作家,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身于木工家庭。4岁丧父,随母寄居于外祖父家,仅读过两年书。

35、他当过学徒、饭馆跑堂、码头工、面包师等。做工之余,勤奋自学。母亲是他的奠基作。自传体三部曲 、。二、合作探究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以时间为序,文章着重刻画了几个场面?在不同的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据此理清文章结构。目标二:文中除了海燕还写到了海鸥、海鸭、企鹅、乌云、闪电等形象,联系背景细细品味,看看它们各象征了什么?目标三:文中哪些句子最能表现海燕的精神,勾画出来,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析。(提示:可以是正面描写,也可以是侧面描写。)三、拓展延伸同学们,“面对生活的暴风雨”时,我们如何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呢?请你以“我是一只勇敢地海燕”为题,写一篇随笔。教后记:10组歌教

36、师寄语:热爱自然、敬畏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更精彩。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文学常识2、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执 拗()憔 悴()馈 赠()真 谛()璀 璨()镶 嵌()酷 肖()长 吁()短叹2、走近作者搜集有关作者的相关资料与同学们交流二、合作探究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讨论一下,这两首诗表现r作者怎样的感情。三、延伸拓展摘录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比比谁背的多。教后记: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寻觅春天的踪迹活动目标:1、注 重 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

37、化素养。2、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与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与艺术欣赏能力。4、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课时:四课时,第1、2课时学生集中活动。第3、4课时学生自由作文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诵读写春天的名篇;朱自清的 春;杜 甫 的 春夜喜雨;白居易的 钱塘湖春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给人带来许多希望、生机,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自己的传神之笔,去描写春天的景象

38、。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去感受春天的美景吧!(二)学生分组活动:A成语中的“春天”B、诗文中的“春天”C、绘画中的“春天”D、现实中的“春天”E、我心中的“春天”活动要求:A组:收集能够描写春天成语的,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68个写一段话,描绘春天。B组:收集诗词中写“春天”的名篇名句,写一段赏析的文字。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D组:现实中“春天”:春天自然风光在变,人也在变,同学们的目光脚步乃至整个心态是不是因为沐浴了春天的春风、春雨和春光变的更加明澈,矫健和朝气蓬勃了?请描写春天的风景画和人情画。E组:春天到了,一定会引发你很多思绪和感触,请用优美抒情的

39、语句写出来。(三)活动成果展示(四)学生作文题目:“我心目中的春天”单元反思:第三单元一、单元说明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全部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的体裁、形式,表达了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通过学习这些文章,要引导学生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思考由于人类的盲目性导致日益恶化的生态问题,从中获得启示。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2、学会阅读科学作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感受作品。3、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

40、面提高语文素养。4、在综合性活动中培养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二)、过程和方法:倡导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采用默读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法,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学习。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3、了解科学文艺作作品的特点。四、教学设想(教学措施)1、本单元内容都是围绕着环境、自然

41、、人类这类热门话题展开的,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生活、相关学科知识、各种舆论媒体了解相关情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自身体验。2、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总的来讲,可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对他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4、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五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领略科学文艺作品体裁的多样性。本单元有散文、报告文学、科幻小说,既要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5、教师要充分做好综合性学习的

42、准备工作,指导学生有选择有侧重地开展活动,将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结合起来。五、课时安排 阅 读 课19课 时 作 文 课3课时 复 习 课1课时11敬畏自然教师寄语: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理清本文行文思路。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龌()鹏 蓬 嵩()咫()尺 狼 藉()相形见细()美味佳肴()2、读后随感。二、合作探究:目标一:1、反复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行文思路。2、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4、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 是“敬畏我们自己”?目标二:(1)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

43、理性,请仔细体会下面儿句话的含意,并与同学交流看法。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答: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答: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答:(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三、拓展延伸请你以

44、“敬畏自然”为主题拟两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1)(2)教后记: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师寄语:我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我们破坏了自然景观的美,自然动态的美和天籁的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加拼音。萧 瑟()和 煦()干 涸()吞 噬()裸 露()沧海桑田()2、读后随感。二、合作探究目标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目标二:文中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优惠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找出儿个这样的句子,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

45、。三、延伸拓展。在下面的题目中选一个练习。1、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对人们说些什么?2、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份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教后记:13旅鼠之谜教师寄语: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学习目标:1、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2、培养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善于观察生活,热爱自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媲()美 挑 衅()迷惘()笃()信苔 解()啮()齿 滑 稽()徘徊()逃窜()2.读后

46、随感。二、合作探究目标一:快速默读课文,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目标二: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这样说有无道理?为什么?教后记:1 4 大雁归来教师寄语: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学习目标:学习作者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迁徙()雾霭()窥()探 缄()默狩()猎 凋()零 滑 翔()顾忌()二、合作探究文中作者对大雁倾注了深情,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对大雁的热爱,勾画出来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析

47、。教后记:1 5 喂一一出来教师寄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文学的世界畅游。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及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2.了解小说的情节,理解作品的主旨;3.探究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折射出的人性,引起对人生态度的思索。知识链接1 .作者简介:星新一,日本现代小说家。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之父”。2 .文体介绍:科幻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 常 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其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 雪 莱(1 7 9 7 1 8 5 1

48、)的 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科幻小说。一、积累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哂()笑 牟()取 众 目 睽()睽棘()手 初 p ()钉 贪 婪()履()行二、合作探究目标一:1、快速阅读文章,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同组的同学听。比比谁讲得通畅、生动、重点突出。2、你觉得小说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要表达怎样的主旨?目标二:这篇小说在述说故事的同时也用精彩的描写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反应了各种各样人性,请从文中找出几处这样的描写进行分析。(提示:对人物的描写可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四、拓展延伸(二选一)1.假如将文章内容

49、的设计为三幅漫画,想一想三幅画应各画什么内容?2、展开想象,续写小说结尾。教后记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2.培养崇真求实的科学态度。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教学重点:1.阅读一些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2.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3.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说话的对象。三.教学难点:1.能进行简单的科学小发2.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自己的科学发明和制作。3.能写浅显的科学小品和科普作文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今天,不大可能有人问科学有什么用了。约四百年前,科学的作用远未像今天彰显,但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

50、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近代自然科学以近一步一步向世人显示了这句名言的真理性。在科学已经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的今天,我们不再对身边的科学表现出惊奇,甚至已经对科学无动于衷,而许多科学发明、科学创造都是从我们身边的科学小事开始的。我们在儿时准没有听过几个科学家的传奇故事。阿基米德在浴盆里发现了福利定律后,大喊大叫着跑街道,赤身裸体地告诉每一个人他终于发现了:伽利略为了证明落体定律,把一个木球和同样大小地个铁球从比萨斜塔上仍下,结果时同时着地地,于是反驳了亚里士多德派哲学家认为重者先落地理论;牛顿在一个炎热地物价躺在一棵苹果树下思考行星运动地规律,结果一个熟透了的苹果掉下来打中了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