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知识清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知识清单))2.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关汉卿关汉卿(约1230约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 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 盖世界浪子班头。”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60多种,但大都佚失,现仅存18种。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 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是我国“四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被誉为“曲家圣人”, 简称“曲圣”。此外,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享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1958年还被誉为“世界十大 文化名人”之一。小令:独立的只曲,相当于单调的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散曲套数:即套曲,由同一
2、宫调的至少两个曲牌联成的组曲。元曲我国元代兴起的一种将歌曲、宾白、舞蹈诸要素结合起来的戏曲形式,它有自身的的杂剧特点和较严格的体制,并形成了韵散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元四折一楔子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之外可以加一到两个楔子。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杂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剧剧本构成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对白、旁白、独白、带白、散白、韵白)拓展: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音乐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 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 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
3、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有白无唱),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工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杂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末:男角,男主角叫正末。旦: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净: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或反面角色。净的配角叫副净。杂:学(bo )老、卜儿、孤、徒儿、驾、洁郎、细酸、邦老。结构特征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 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二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
4、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 种基本形式。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 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窦娥冤故事梗概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 进京赶考去了。(序幕)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 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 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
5、了, 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机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发展)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一一血飞第三折的情节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高潮)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结局)曹禺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当代语言大师”。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话剧一一 雷雨,这部话剧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
6、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 始走向成熟。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原野,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年创作了 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成话剧,从而达到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1949年以后, 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和王昭君。曹禺的作品不仅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也受到世界各国观众的青睐。被称作“中国的莎士比亚”。戏剧内涵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 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作用用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分类艺术呈现形式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反映
7、的时代历史剧、现代剧物理长度独幕剧、多幕剧风格流派古典主义戏剧、浪漫主义戏剧、现实主义戏剧、现代主义戏剧等冲突性质与命运结局悲剧、喜剧、正剧戏剧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戏剧结构幕(戏剧情节发展在时间上的一个大段落)场(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三要素矛盾冲突(基本要素)内涵: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特点:尖锐激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曲折多变形态:人与人的冲突、人物内心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语言内涵:剧中人物的语言。主要特点:丰富的潜台词、高度个性化、富于动作性表现形式: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 内白(在后台说话)、潜
8、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 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舞台说明内涵: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 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创作原则“三一律”,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 从于一个主题。令补充: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话剧在中国是一种年轻的戏剧样式,最早出现在辛亥革 命前夕,当时称文明戏。五四运动后欧洲戏剧开始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当时称“爱美剧”“真 新剧”或“白话居。1928年由戏剧家洪深提议定名“话剧”。著名的话剧有雷雨日出屈原茶 馆等。西方:戏剧就是话剧(起源于希腊)
9、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雷雨内容介绍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 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 河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 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 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
10、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 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 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雨之夜进行的,这就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 一场变革中国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令附:人物关系图夫妻情人(主仆)夫妻周冲 w 周萍 w 鲁大海 四凤异母兄弟个 兄弟异父兄妹tJ-*异父兄妹(主仆、情人)V,莎士比亚威廉莎士比亚(1564T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 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欧洲乃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同 时代
11、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在西方,每家都 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一本是莎士比亚全集,即一个是宗教的神,一个是艺术的神。他一生共写了 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理 查三世亨利四世等,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 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莎士比亚的悲喜剧哈姆雷特优柔寡断导致的悲剧奥赛罗妒忌猜疑导致的悲剧李尔王世态炎凉中真情的悲剧麦克白没有节制的野心导致的悲剧莎翁悲剧的突出特点: 必须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主人公虽然死了,令人心痛,但他为之奋斗的理想却四大悲剧胜利了
12、,使人感到前途光明。悲剧主人公之死给人以悲壮感,而不是单纯的悲哀、悲观。悲剧的主人公必须是贵族,他专写“高贵”的英雄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可悲的毁灭。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的结局,不 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由自己负责(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个例外)。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令拓展西方戏剧的起源古希腊戏剧古希腊戏剧以成就最高的悲剧和喜剧作为代表。其起源与庆祭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动有关,大都采用 说、唱、演、舞、化装和置景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形式。(一)古希腊悲剧古代希腊每年春冬两季都要举行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大典。在春季举行祭典时,有人化装成
13、酒神的 伴侣羊人萨提洛斯,众人载歌载舞,颂赞酒神的功绩,称为“酒神颂”。在冬季举行祭典时,人们化装成鸟 兽,狂欢游行,称之为“狂欢队伍之歌二到公元前6世纪末,阿里翁在表演酒神颂时,临时编唱诗句以回答歌队长的问题,主要内容是叙述酒 神的事迹。泰斯庇斯则开始在酒神颂的歌舞中加进一个演员,由他轮流扮演几个人物,并与歌队长对话, 这可以认为是最初的戏剧因素。古希腊悲剧的创始人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前456)把演员增至2人,逐渐减少了歌舞叙事的因素, 增加了戏剧的因素,并使之在演出中居于主导地位。至此,戏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已经成型。古希腊悲剧的内容,基本取材于神话和传说,荷马史诗和史诗系列是悲剧
14、诗人们的创作源泉。古希腊 悲剧一般具有深远的历史、宗教和人文背景,探讨形而上问题,把探索的触角指向伦理观的终端,考察生 活的意义,把人的生存看做是对智能和意志的挑战。在艺术形式上,悲剧由话语和唱段组成。布局一般包含开场白,入场歌,场,场次之间的唱段,终场。(二)古希腊喜剧在公元前6世纪,“狂欢队伍之歌”在希腊本部的墨加拉发展成滑稽戏,可以看作是原始的喜剧。公元 前487年,雅典在祭祀大典上正式上演喜剧。当时的喜剧只有3个演员,歌队的作用亦不像在悲剧中那么 重要,在希腊喜剧的发展过程中,歌队的作用也愈来愈小。喜剧代表作家有阿里斯托芬等。歌舞与戏剧有血缘关系,但是在欧洲戏剧(以古希腊戏剧为开端)形
15、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歌舞成分逐步 减少,而戏剧性的因素却逐步增强并成为主导因素,最终发展成以外部形体动作和对话为基本手段的戏剧 形式。哈姆莱特内容概述第一幕主要是哈姆莱特的父亲、丹麦老王的鬼魂来告诉王子哈姆莱特他的死因:哈姆莱特的叔父谋害了他,然后和哈姆莱特的母亲结婚。这就是哈姆莱特身上的双重悲哀: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第二幕中哈姆莱特开始变得郁郁寡欢并装疯,他与叔父克劳狄斯互相试探,哈姆莱特准备证实鬼魂的话后再实施复仇计划。第三幕中哈姆莱特把鬼魂所讲的谋杀老王的情节编成戏演给新国王、自己的叔父克劳狄斯看。果然叔 父没看完戏就愤然离开,两人都知道对方已经知道真相,对立的冲突暴露:哈姆莱特要报仇,
16、而克劳狄斯 要杀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还没有想到具体的复仇计划,克劳狄斯就安排了一系列计划,想借英王的手杀 死哈姆莱特,被哈姆莱特识破,更使他对他的叔父克劳狄斯怀有满腔仇恨。哈姆莱特进内宫见母亲时,路遇叔父克劳狄斯独自跪在神像前忏悔。这对身带佩剑的哈姆莱特是一个 复仇的好机会,他却开始犹豫。因为按西方的基督教观念,人在临死之前忏悔,无论他犯了什么罪行,灵 魂也会得到宽恕和拯救。想到父亲因为没有进行临终忏悔就被叔父谋害,所以灵魂永远在地狱受煎熬;为 了不让叔父的灵魂进天堂,哈姆莱特一时犹豫,放过了克劳狄斯,反而使叔父有机会谋害自己。第三幕中,哈姆莱特在宫内和母亲谈话。证实父亲是被叔父害死后,他不禁
17、激动地谴责母亲,在母亲 面前大发雷霆,哈姆莱特的母亲惊恐不已。哈姆莱特情人奥菲莉娅的父亲、躲在帷幕后的大臣波洛涅斯以 为哈姆莱特要杀死王后,一时多事,大喊“救命”,被哈姆莱特当作其叔父误杀。哈姆莱特与叔父克劳狄斯 之间有杀父之仇;到了第三幕结尾时,哈姆莱特又误杀了波洛涅斯,与其子莱欧提斯之间有了冤仇。第四幕,这两个冤仇进一步发展。哈姆莱特识破叔父要借英王之手加害于自己的阴谋;而莱欧提斯听 说父亲被杀害,因父亲被恋人杀死而发疯的妹妹奥菲莉娅又落到河里淹死,令他非常痛苦。至此剧本中出 现双重的仇恨纠缠在一起。第五幕中,两个仇恨的年轻人相互比剑,而真正的罪人克劳狄斯却在旁边观战。等到真相大白,身中
18、毒剑的莱欧提斯临死前说出克劳狄斯的奸计,哈姆莱特终于杀死克劳狄斯,报了父仇。但他的母亲已无意 中替他喝了毒药而死,哈姆莱特自己也与仇人同归于尽。整个悲剧在舞台上的一片悲哀中结束。技巧方法点拨与应用.把握戏剧冲突的“两角度”局部冲突概括。用关键词语概括出时间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概括出局部矛盾冲突。整体冲突概括。戏剧冲突包括,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等几个方面。其 实质是性格的冲突。因此,我们可以从戏剧表现的主题分析冲突的性质,进而概括主要情节,从而把握住 整体矛盾冲突。1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握人物的身份特征。揣摩人物的语言以及言外之意。分析人物的冲突关系。2
19、.鉴赏人物语言的角度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语言能够准确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品味富有动作性的语言。这种显示动作性的语言出自人物内心,因而能展示人物丰富的心理境界。品味人物语言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戏剧中的潜台词具有话语字面意思以外的一层深层含义。优秀的 台词往往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广的想象空间。3 .分析舞台说明的角度明确舞台说明的内容。从舞台说明的类型看,有人物说明、场面说明、动作说明和唱腔板式说明。其中 场面说明和动作说明是鉴赏的重点。场面说明要从其对场面的交代、气氛的暗示、环境的映衬等角度分析。 紧扣人物的台词。人物动作的说明往往表明人物说话时的情态、动作,这类说明与台词一起,在塑造人 物形象,推动矛盾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剧情的发展。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往往起到设置悬念、为下文 做铺垫的作用。4 .解答戏剧探究题“三注意”注意探究点。作品的意蕴是指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意蕴、历史意蕴、情感意蕴、生命意蕴、审美意蕴 等多种内容。注意探究的角度和层面。角度是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等。层面 包括作者层面、读者层面、作品层面。注意彼此之间的联系。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创作目的,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