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pdf(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记忆网络图解 细胞生活的环境 核心考点背记 人的体液及组成 1细胞外液 是指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的体内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这里的“外”是相对于“细胞内”而含的,相对于整个生物体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2.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细胞外液三种组成的比较 成份 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内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内 来源 (1)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2)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毛细淋巴管吸收 部分组织液 生活于其 中的细胞 各种血细胞 绝大多数体细胞 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2、化学成分 相同点:都含水、无机盐、蛋白质等 不同点:血浆中蛋白质含里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置很少 注意:(1)内环境的概念只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2)人的消化道、膀胱腔、泪腺等结构均有孔道与外界相通,因而消化液、尿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也不属于体液的范畴。(3)血液和血浆的关系:血浆:是细胞外液中的成分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不属于体液范畴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概念 是溶液本身的一种特性,指溶液中的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与溶质微粒 的关系 细胞外液中的溶质微粒的数目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溶质微粒数 目越多,
3、渗透压越大,反之,越小 影响因素(1)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3)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与 K+有关 大小 在 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2.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 7.35-7.45。(2)缓冲物质: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性物质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 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 等。(3)调节:通过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使血浆维持在 7.357.45 之间,变化很小,从而保证了
4、内环境的稳定状态。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2)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2CO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综合提升】1.不同体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不同 细胞名称 所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
5、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血浆 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分析如下:(1)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过少,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大量水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而进入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水肿。(2)过敏反应:当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而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加强,从而使血浆蛋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也会促使水分过多地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3)淋巴循环受阻:当淋巴管阻塞(如丝虫寄生)或淋巴循环受阻时,将导致组织液不能顺利形成淋巴而积聚于组织间隙,最终将会引起组织水肿。(4)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人体患某些疾病时(如肾小球肾炎、肝炎
6、等)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或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进人原尿造成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5)代谢废物积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组织液增多。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核心考点背记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实例分析-人的体温及其变化 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变化:健康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始终接近 37。年龄影响体温:随着年龄增长,体温逐渐降低。性别影响体温:女性一般比男性体温高。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
7、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一般不超过 1。2.稳态的内容 pH:7.357.45(1)理化性质 温度:37 渗透压:770kPa(37时)(2)化学成分(水、无机盐、血糖等)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但含量相对稳定。3.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神经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由神经系统参与,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体液调节: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激素、CO2、H+等)对机体的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主要由内分泌系统参与。免疫调节:分为非特异
8、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共同抵御外来异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主要由免疫系统参与。2.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加以调整,维持内环境稳定。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2)适宜的体温和 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 等会使机体中毒。(5)内环境稳态失调时,机体就会受到严重危害,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的实例 内环境理化性质变化 引起疾病的症状 尿毒症 尿素等代谢废物在体
9、内积累 自身中毒和综合病症 组织水肿 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水分增加 营养不良、淋巴回流受阻、肾炎等 糖尿病 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 多食、多饮、多尿、口渴、饥饿感强烈、身体消瘦 高源反映 体内缺氧,血氧过低 头痛、乏力、心跳加快 感冒发烧 体温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严重腹泻 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 疲倦、周身不适、恶心【实验与探究】实验: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1)实验原理:各种生物均具有其特定的 pH 范围这是保障酶活性的前提,生物组织中 pH之所以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如人血浆中含 HCO3-、HPO42-等)有关。(2)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
10、、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 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推测生物体是如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何维持 pH 稳定的。(3)实验步骤 试管编号 实验过程 1 2 3 4 5 6 实验材料 自来水(25mL)自来水(25mL)缓冲溶液(25mL)缓冲溶液(25mL)兔血浆(25mL)人血浆(25mL)材料 Ph 7.0 7.0 7.0 7.0 7.4 7.4 加
11、0.1mol/L 的盐酸 加 0.1mol/L 的 NaOH 加入 30 滴酸或碱后的 Ph 明显降低 明显升高 7.0 7.0 7.4 7.4 说明 加酸或加碱时,毎加一滴,轻轻摇动试管。每加 0.5 滴测一次 pH,直到加入 30滴为止 注意:加入酸或碱时,要一滴一滴地加入,并严格控制滴数。盐酸和氢氧化钠均有腐蚀性,要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沖洗烧杯一定要充分,否则将影响实验结果。至少选两种生物材料进行实验。绘制 pH 变化曲线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笔或实虚线标明。(4)绘出各试管的 pH 变化曲线 (5)结论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 pH
12、 的相对稳定。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记忆网络图解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反射弧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兴奋传导 反射弧结构 功能 结构破坏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感受器 将外界刺激的信息 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 也无效应 传入神经 将兴奋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 也无效应 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兴奋进 行分析和综合 既无感觉 也无效应
13、传出神经 将兴奋由神经中 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 无效应 效应器 对内外刺激产生 相应的活动 只有感觉 无效应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注意:(1)只有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才能保证反射正常发生,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发生。(2)据图判断反射弧各部分结构时,可以根据神经节所在的位置分析。神经节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入神经,与传入神经相连的分别是感受器和神经中枢。2.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是
14、反射的两种类型,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方式,主要区别见下表。比较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区 别 形成过程 先天具有的 后天形成的 刺激 非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神经联系 永久性的(固定的)暂时性的(可变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大脑皮层 联 系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反射,就没有条件反 射 非 条 件 反 射 条件反射 2.1.2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1)神经冲动的产生:是以动作电位即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位的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只有组织产生了动作电位,我们才能说组织产生了兴奋。
15、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都可产生兴奋。(2)准导形式:局部电流。(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神经元细胞内外各种离子浓度不等,膜内 K+浓度髙,膜外 Na+浓度高。静息时由于细胞膜上广通道开放,使其有一种向膜外被动扩散的趋势,而膜内的负离子则不能透出细胞膜,于是形成细胞膜“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当细胞受到刺激时,Na+通道开放,使内流超过了 K+外流,于是形成细胞膜“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恢复:动作电位产生后,通过 Na+-K+泵,细胞排钠保钾,再恢复到静息电位。2.1.3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处的兴奋传递图解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
16、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作用,并非跨膜运输(不属于主动运输),递质的释放与突触小体内高尔基体、线粒体密切相关,且与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有关。(3)递质释放后,可专一性地被突触膜上的特异受体识别并与之结合,从而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化学信号重新转化为电信号)。2.1.4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神经中枢 主要功能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还有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反射、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 小脑 维
17、持身体平衡 脑干 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下丘脑 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控制生物节律等 脊髓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2.1.5 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 1.大脑皮层主要功能区分布图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损伤区 功能障碍症 障碍症特征 W 区 失写症 可听懂别人讲话和看懂文字,也会说话,手部运动正常,但失去 书写、绘图能力 V 区 失读症 视觉无障碍,但看不懂文字的含义,变得不能阅读 H 区 听觉性
18、 失语症 能讲话、书写,也能看權文字,但听不懂别人谈话 S 区 运动性 失语症 可看懂文字,也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却不能讲话【规律方法】1.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判断与分析 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导致兴奋在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只能由传入神经传人,传出神经传出。具体判断方法如下:(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粗大)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小)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兴奋传递方向:。2兴奋传导特点的设计验证 (1)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
19、的传导 方法设计:电刺激图处,观察八的变化,同时测量处的电位有无变化。结果分析:若人有反应,且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若 A 有反应而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2)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方法设计:先电刺激图处,测量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处,测量处的电位变化。结果分析:若两次实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3.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1)在神经纤维上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
20、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刺激 a 点,b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 c 点(bc=cd),b 点和 d 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2)在神经元之间 刺激 b 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刺激 c 点,兴奋不能传至 a 点,a 点不兴奋,d 点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通过激素的调节 核心考点背记 2.2.1 激素调节的发现 1.囿于定论的沃泰默 实验:把稀盐酸注入
21、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对照一: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目的是排除胰液的分泌是由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了胃酸进入血液,再通过血液运输到胰腺,直接刺激胰腺而引起的这种可能性。对照二: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仍能促进胰液分泌。设置的目的是想证明胰液分泌的原因是由于胰腺接受了由神经传来的由小肠内的胃酸刺激而产生的兴奋的作用。实验结论:胃酸刺激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2.另辟蹊径的斯他林和贝利斯 斯他林和贝利斯所提出的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调节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
22、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该实验的对照:沃泰默所做的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的分泌。3.激素调节的概念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2.2.2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1.动物激素的种类及作用 激素名称 来源 主要功能 甲状腺 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糸统兴奋性,加速体内物质氧化分 解,促进幼小动物的个体发育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23、欢迎下载 肾上腺素 垂体 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膜岛素 胰岛(B 细胞)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 萄糖,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 糖素 胰岛(A 细胞)加速肝糖原分解,促进非耱物质转化为葡萄耱,使血耱浓度 升高 促甲状 腺激素 垂体 维持甲状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 腺激素 促性腺 激素 垂体 维持性腺的正常生长发育,促进性腺合成和分泌性激素 雄性激素 主要是睾丸 分别促进雌雄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 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雌性激素还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 的性周期 雌性激素 主要是卵巢 2.常见激素分泌异常疾病 类别
24、激素 分泌异常疾病 分泌过多 分泌过少 甲状腺 激素 甲状腺机能亢进(食量大增、消瘦、心率快、血压高、易激动)(1)成年人:大脖子病结缔组织水肿、精神萎靡、反应悽等)(2)幼年:呆小症 胰岛素 低血糖 糖尿病 生长激素(1)成年:肢端肥大症(2)幼年:巨人症 幼年:侏儒症身材矮小,智力正常 性激素 第二性征不明显或消退,性周期不正常 2.2.3 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含义 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0.8 1.2g/L)。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如下图所示)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
25、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血糖平衡的调节 4.血糖平衡异常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进而保持人体健康有重大意义。血糖的平衡失调,可导致人体出现多种疾病症状。(1)当血糖浓度低于 0.50.6g/L 时,出现低血糖早期症状(四肢发冷、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心慌等)。(2)当血糖浓度低于 0.45g/L 时,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除早期症状外还出现惊厥及昏迷等)。(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 1.3g/L 时,出现高血糖症状。(4)当血糖浓度高于 1.61.8g/L 机时,出现糖尿现象。5.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危害(1)I
26、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因为胰岛 B 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是 I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2)II 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降低并不明显。(3)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2.2.4 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1)实例:甲状腺激索分泌的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如下图所示)。(2)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
27、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意义: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注意:1.下丘脑通过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实现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间接调节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激素调节的特点 特点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通过体液运输微量和高效 规律方法:激素功能的常见实验验证方法 激素 方法 实验探究 甲 状 腺激素 饲喂法 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喂荞蝌蚪,蝌蚪迅速发育成小青蛙 摘除法 手术摘除小狗甲状腺,小狗发育停止;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狗出现 行动呆笨、精神萎靡、代谢中耗氧量显著降低、产热量减少等现象 性激
28、素 注射法 对切除垂体、生长停滞的小狗每天注射适置的生长激素,小狗可逐渐恢复生长 割除法 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阉割后,会逐渐丧失各自第二性征 移植法 把公鸡睾丸移植到阉割过的母鸡体内,该母鸡就会逐渐地长出公鸡 型的鸡冠和长的尾羽,并且具有公鸡那种好斗的特性 胰岛素 注射法 给饥饿 18-24h后的小白鼠注射一定剂置的胰岛素溶液不久白鼠 出现惊厥的低血糖症状,皮下注入 50%葡萄糖溶液抢救,可以恢复 2.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核心考点背记 2.3.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1.体液调节 调节因子:激素、CO2、H+等,主要是激素调节。传送方式:通过体液传送,主要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
29、、淋巴等。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神经调节 体液(激素)调节 传递物质 神经冲动(生物电)和神经递质 激素等化学物质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一般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特定的组织器官 作用对象 效应器 特定细胞(靶细胞)的受体糖蛋白 结构基础 反射弧 主要是内分泌腺 联系(1)都能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神经调节控制体液调节,但体液调节又能影响神经调节(2)它们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2.3.2 人体的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
30、腋下和口腔测量的办法。2 正常数值 37.2左右(口腔)、36.8左右(腋窝)37.5左右(直肠)。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人体体温恒定的原因 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4.体温维持机制:神经体液调节 5.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保证了酶的活性,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细胞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2.3.3 水盐调节 1.神经调节途径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2.体液调节途径 下丘脑渗
31、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尿量减少。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综合提升】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重要作用:(1)体温、血糖、水盐平衡调节中枢。(2)渗透压感受器。(3)内分泌活动调节枢纽,直接或间接控制某些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4)分泌功能: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前者靶器官为垂体,后者靶器官为肾小管和集合管。2.4 免疫调节 核心考点背记 2.4.1 免
32、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注意:胃液、唾液中的杀菌物质与外界相通,应属第一道防线,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应属第二道防线。2.4.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源头 B 细胞 T 细胞 免疫活 性物质 特异性抗体 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的各类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 异性结合(1)效应丁细胞使驶细胞裂解死亡(2
33、)效应 I 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 免疫作用 比 较 项 目 免 疫 类 型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作用过程 联系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具体表现:(1)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而散布;再通过细胞免疫予以彻底消灭(2)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2.4.3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抗原结合
34、体 B 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 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浆细胞 B 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 T 细胞 T 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 细胞或 T 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注意:(1)B 细胞、T 细胞、效应 T 细胞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靶细胞)的功能,吞噬细胞虽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而浆细胞则不能识别抗原。(2)免疫细胞中,B 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等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2.4.4 免疫失调 1.免疫
35、失调引起的疾病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 质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 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 或般而引起的雜,可 分为两类:先天性免疫缺 醜、获疫缺陷病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发病 机理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 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 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而引起 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物质表面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消
36、灭正常细胞 人体免疫系统功能先天 不足(遗传缺陷)或遭病 毒等攻击破坏而致 举例 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 过敏反应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艾 滋病 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 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能特异性侵入 T 细胞,并在 T 细胞内繁殖,导致 T 细胞大量死亡,最终使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2.4.5 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 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
37、,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器官移植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器官供者与受者的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综合提升】1.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某些抗原诱发产生的记忆细胞可终生记忆该抗原,从而使动物或人体对该抗原具有终生免疫能力,如天花、麻疼、伤寒等,患者痊愈后可终生具有抵抗力。(2)二次免疫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3)二次免疫特点:比初
38、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可用下图表示:2.免疫失调病 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功能 防卫 清除 监控 功能 正常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 止疾病的发生 漓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功能 过高 出现过敏反应。例如:对药物、食物、花粉的过敏 免縣统异常敏感,“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
39、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出现自身免疫病 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如 器官移植时 功能 过低 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不能及时漓除衰老、损伤的细胞 不能及时监视癌变细 胞,导致肿瘤形成 3.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区别 比较内容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激发因素 过敏原 抗原 反应时机 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反应结果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集团 第 3 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记忆网络图解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
40、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1.2 生长素的合成、分布和运输 1.主要的合成部位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分布 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3.运输 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既进行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又进行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而在尖端下部只进行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注意:(1)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分布,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2)与生长素相关的
41、实验中常用的几种材料及特性。镇箔:不透光,可避免光线对胚芽鞘的刺激。琼脂或羊毛脂:具有通透性,生长素可以通过其运输。云母片或玻璃片:具有不透水性,生长素不能通过。规律方法:验证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实验设计:a、b 两组相互对比,共同证明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3.2 免疫调节 核心考点背记 3.2.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 表现: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所发挥生理效应如下:生长: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 发芽:促进发芽和抑制发芽 花果:防止落花落果和疏花疏果 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 生长素
42、生理作用因浓度、器官种类、植物细胞成熟情况、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浓度:对同一器官,如根,不同浓度的生长索的功效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器官种类:棺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般营养器官的敏感性比较:根芽茎。据上图分析,根、芽、茎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为:10-10molL-1、10-8molL-1、10-4molL-1左右。成熟情况:不同年龄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43、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植物种类:不同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如图:拓展:生长素的作用机理(1)从器官水平看:生长素可以影响器官的生长。(2)从细胞水平看:促进细胞伸长生长。(3)从分子水平看:生长素可促进细胞中 RNA 和蛋白质合成。3.两重性实例 根向地性:如图甲,把一株植物的幼苗横放,在根部由于生长素受重力影响,使 B 侧生长素浓度大于 A 侧,而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所以出现低浓度促进生长而髙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顶端优势:如图乙,A 产生生长素,然后由于重力和遗传因素的作用向下运输到 B 处,使 B 处积累大量的生长素,因而出现顶芽处生长素
44、浓度适于生长而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的现象。自然情况下,越向下,抑制程度越小。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2.2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应用 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1)方法: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下端,上下不能颠倒,否则扦插枝条不能成活。(2)在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是因为芽和幼叶在生长时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1)原理:胚珠发育中的种
45、子合成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果实(有子)。(2)过程:未受粉雌蕊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子房发育为果实(无子)。3.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1)在农业生产上,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可以减少棉蕾、棉铃脱落。(2)未成熟幼果,如苹果、柑橘,常因生长素不足而大量脱落。用一定浓度的 2,4-D的水溶液喷射树冠,可大量减少落果。【实验与探究】探究: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实验设计(1)把形态、大小基本一样的杨树枝条平均分成 10 组,每组 3 枝,把枝条基部分别浸泡在浓度为 0.2、0.4、0.6、0.8、1、2、3、4、5/mL 的 2,4-D
46、溶液和清水中,深约 3,处理几小时至一天;(2)取 10 个矿泉水瓶,分别编号 1、2、3、4、5、6、7、8、9、10,放入适量清水;(3)把每组处理过的杨树枝条下端依浓度梯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放入矿泉水瓶浸泡,放在适宜温度(25-30)下,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生根的情况。2.观察并按下表记录 1 号 2 号 3 号 4 号 5 号 6 号 7 号 8 号 9 号 10 号 幼根的 长度 幼根的 条数 3.结果分析及结论(1)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数据的可靠性。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函数图表。根据函数图表分析幼根的生长状况(长度和条数)与 2,4-D溶液浓度的关系。找出 2,4-D溶液促进杨树插条生
47、根的最适浓度。(2)推导结论:根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规律方法:(1)生长素相关实验分析判断 类别 图解条件 相关结果 遮盖类 直立生长 向光生长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暗箱类 直立生长 向光(小孔)生长 插入类 向右侧生长 直立生长 向光生长 向光生长 移植类 直立生长 向左侧生长 中 IAA 的含量 a=b+c,bc 旋转类 直立生长 向光生长 向小孔生长 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 横置类 中 I
48、AA 含量及作用:a=b,c=d,都促进水平生长 ab,cd,a、b、c 促进生长,b 抑制生长 梯度类 得出相应的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2)关于生长素的实验设计 设计 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 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甲)。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如图乙)。设计 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段 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段间插人云母片,如图甲。对照组:胚芽鞘不做处理,如图乙。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部分组织液来源生活于其中的细胞化学成分各种血细适用于
49、多细胞生物因为单细胞生物可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无内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设计 3:验证生长索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实验操作(如下图)现象:装置 a 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 b 和 c 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设计 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实验操作(如下图)实验现象:A组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牛长,B 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设计 5: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索分布的影响程度 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注:A 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预测及结论 若 A、B 中幼苗都向上弯曲生长,只是 B 向上弯曲程度大,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若 A 中幼苗向
50、下弯曲生长,B 中幼苗向上弯曲生长,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3.3 其他激素 核心考点背记 五种植物激素的比较 名称 产生部位 生理作用 对应生长 调节剂 应用 生长素 幼根、幼芽及发育的种子 促进生长,促进果实 发育 萘乙酸、2,4-D(1)进扦插枝条的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3)农业除草剂 赤霉素 幼芽、幼根、未成熟的 种子等幼嫩组织和器官里(1)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长高;(2)促进种子萌发和 果实成熟 赤霉素(1)促进植物茎秆伸长;(2)解除种子和其他部位 休眠,提早用来播种 界环境细胞外液是生物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与内环境是同一概念细胞内内毛细淋巴管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