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课题中期总结报告13306.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课题中期总结报告13306.pptx(1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报告的主要内容一、标准化基本概念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报告主要内容(1)一、标准化基本概念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标准化基本概念(1)一、标准(一)标准的产生企业通过制定相关性标准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生产和贸易的要求;国家通过制定国家标准协调国内相关方的利益,统一解决国内技术问题,避免内耗,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国际通过制定国际标准协调各国的利益,促进各国之间的贸易与交流。标准化基本概念(2)(二)标准的概念 1934年盖拉德(J.Gaillard)在工业标准化原理与应用中对“标准”的定义:“标准是对计量单位或
2、基准、物体、动作、过程、方式、常用方法、容量、功能、性能、办法、配置、状态、义务、权限、责任、行为、态度、概念或想法的某些特征,给出定义、做出规定和详细说明。它以语言、文件、图样等方式或利用模型、标样及其它具体表现方法,并在一定时期内适用”;(二)标准的概念 1960年,德国标准化协会在DIN820-1960中对“标准”的定义:“标准是调节人类社会的协定或规定,有伦理的、法律的、科学的、技术的和管理的标准等等”1972年桑德斯(T.R.Sanders)在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中对“标准”的定义:“标准是经公认的权威当局批准的一个个标准化工作成果。它可采用下述形式:a 文件形式:内容记述一整套必须达
3、到的条件;b 规定基本单位或物理常数,如安培、米、绝对零数等”。标准化基本概念(3)标准化基本概念(4)(二)标准的概念 1981年ISO定义:“适用于公众的、由有关各方合作起草并一致或基本上一致同意,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的技术规范或其他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共同取得最佳效益,它由国家、区域或国际公认的机构批准通过”。2002年,GB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基本概念(5)(二)标准的概念世界贸易组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WTO/TBT协议)也从贸易的角度对标准给出了定义:“由公认机构批准
4、,供通用或反复使用,为产品或相关加工和生产方法规定规则、指南或特性的非强制执行文件。标准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标准化基本概念(6)ISO与WTO对标准不同定义的比较分析 ISO的对“标准”的定义综合了人们对于标准的多角度的认识,比较全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于“标准”概念的歧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WTO/TBT协议对“标准”的定义强调了标准在应用或执行中的自愿性,同时将标准的范围扩展至非协商一致基础上形成的文件,这都是从标准会对市场和贸易产生影响的角度考虑的。这个定义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有一定差异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更强调标
5、准的协商一致性,同时在标准化的词汇中考虑到了标准一经被法规引用,其应用就变为强制性的情况。相对WTO的定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历史更长,所站的角度更全面;而WTO的定义也代表了“标准”概念的一种发展趋势。(三 标准化基本概念(5)(二)标准的概念1、是经过权威机构批准的文件;2、是根据科学、技术和经验成果制定的文件;3、是 在 兼 顾 各 有 关 方 面 利 益 的 基 础 上,经 过 协 商 一 致 而 制定的文件;4、是可以重复和普遍应用的文件;5、是公众可以得到的文件;6、在未经法律授权的情况下,它是一种非强制性文件。标准化基本概念(6)(三)标准的对象标准对象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广泛性
6、、关联性和重复性。标准的对象:“物”、“事”、“人”三方面。技术标准是对生产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物”制定的技术准则,它的对象是“物”;管理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的对象是管理技术事项,即“事”;标准化基本概念(7)(三)标准的对象 工作标准是对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它的对象是“人”的工作、作业、操作或服务程序和方法。(四)标准的领域按照国际标准分类法(ICS),包括40个大类,407个中类,896个小类。标准化基本概念(8)(五)标准的形式标准的载体即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标准化基本概念(9)(六)标准制定的九要素1、标准须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起草或
7、审定:2、标准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产生;这些程序一定要体现出充分的协商一致性。3、标准要有一定的科学性;4、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管理、发展贸易、扩大交流;(六)标准制定的九要素5、制定、使用标准的动力是谋求利益的共同性;6、标准的最终效果体现为自愿执行;7、标准要具备统一的格式;8、标准须经权威部门审批发布;9、标准要实施一系列的动态管理。标准化基本概念(10)二、标准化GB定义: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是一项活动,一个过程。范围包括制定、发布、实施标准。标准化基本概念(11)三、技术法规(一)技术法规的产生由于科技的进步和人民对
8、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使得法律法规更多地涉及到技术要求,于是出现了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技术法规。技术法规为保障国家安全、人民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标准化基本概念(12)(二)技术法规的概念 ISO/IEC第二号指南给出了技术法规定义,我国已通过制定GB/T 20000.1-2002将此定义完整引入,该定义为:“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或者直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标准化基本概念(13)(二)技术法规的概念 WTO/TBT协议从规范影响国际贸易的诸多技术措施出发对“技术法规”也给出了定义:“强制
9、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其有关加工和生产方法,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技术法规也可以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标准化基本概念(14)标准化基本概念(14)ISO与WTO对标准不同定义的比较分析ISO的定义有意强调并揭示了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未对技术法规的内涵做更多的描绘,这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是标准机构而不是法规制定机构有关,它更看重法规中的内容与标准的关系。WTO的定义对“技术法规”的内涵做了更充分的描绘,这是与WTO更看重“技术法规”对于贸易的影响因素有关。标准化基本概念(14)标准的优势:由 于 标 准 制 定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在 一
10、定 的 范 围 内 获 得 最佳 秩 序,是 为 了 促 进 最 佳 的 共 同 效 益,因 此 具 有公 共 目 的 性;标 准 是 在 协 商 一 致 基 础 上 制 定 的,因 此 具 有 广 泛 的 可 接 受 性;标 准 凝 聚 了 科 学、技术 和 经 验 的 综 合 成 果,反 映 了 最 新 技 术 水 平,因此 具 有 先 进 性 和 合 理 性。由 于 标 准 在 理 论 上 所 具备 的 这 些 性 质,这 也 是 法 规 制 定 所 追 求 的 效 果,这就使得标准被法规利用成为可能。(三)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首先,由于立法程序的复杂性,使得技术法规的更新既费时又费力,
11、如果在技术法规中对技术问题规定得过细,就会出现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能及时地通过修改技术法规加以体现,使最新技术不能得到及时的应用,从而阻碍了技术的进步;标准化基本概念(15)标准化基本概念(16)(三)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其次,法规起草者在起草技术法规时由于受有关专业技术知识的限制往往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而在法规中引用标准可以减轻法规起草者的负担,使他们自己不用去考虑技术细节问题,也避免了法规和标准制定中对于同一技术问题的重复工作而造成的时间、费用上的浪费和出现矛盾。此外,由法规机构来制定技术细节,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技术权威性也会引起社会的质疑。标准化基本概念(17)模式一,技术法规仅规定安
12、全、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WTO/TBT确定的制定技术法规的五个正当目标)的基本要求,而技术细节则通过引用或纳入适用的标准来解决;模式二,在没有适用的标准情况下,法规机构委托标准机构制定相应的标准供法规所引用。报告主要内容(2)一、标准化基本概念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 实 施“人 才、专 利 和 技 术 标 准”三 大 战 略,国 务 院 科 教 领 导 小 组 批 准 了“十 五”期 间重 大 专 项重 要 技 术 标 准 研 究,该 专 项由 科 技 部、国 家 质 检 总 局 和 国 家 标 准 化 管理 委 员
13、会 组 织 实 施。国 家 技 术 标 准 体 系 建设 研 究 是 专 项 的 重 要 内 容,由 中 国 标 准 化研 究 院 具 体 承 担,研 究 时 间 从2002年10月开始,为期2年。总报告内容介绍总报告包括:前言(是整个总报告的概括和总结)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历史使命(是总报告的立论基础)第二部分:国外技术标准体系的特点和启示(是总报告的主要参考依据)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是总报告的重点)第四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是总报告的关键)1、体系的含义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由一系列涉及社会、经济、科技、人民生活等领域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国家、协会标准和
14、企业标准组成的有机整体。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对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监督、服务等环节进行优化和完善的系统工程。前言(1)2、建立新体系的必要性(1)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2)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促进国际贸易、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3)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迫切需要(4)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完善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迫切需要(5)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6)建设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前言(2)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施体系保障体系服务体系目标态国
15、家技术标准体系构成要素基本体系 推行体系自愿性标准体系3、体系的总体架构和建设思路法律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施体系保障体系服务体系过渡期国家技术标准体系构成要素基本体系 推行体系自愿性标准体系强制性技术规范体系法律法规3、体系的总体架构和建设思路前言(3)4、主要研究内容全 面 分 析 国 外 技 术 标 准 体 系 的 现 状 和 发 展 趋 势,准确把握我国现行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构 建 以 法 律 法 规 为 依 据、以 国 际 标 准 为 基 础、以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主体的基本体系前言(4)配 套 提 出 适 合 我 国 国 情 的 技 术 标 准 的 管 理 体 制、运 行 机 制、
16、实 施 监 督 和 保 障 服 务 体 系 的 改 革 方案清 理 现 行 技 术 标 准,实现 现 行 行 业 标 准 向 协 会标准转化,逐步取消地方标准积 极 推 进 现 行国家、行业、地方 强 制 性 标 准 向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直至技术法规的转化前言(5)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1)公共管理理论政府主要提供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相关的公共物品和服务,而把其他的产品与服务完全交由市场和企业来完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有限管理和宏观管理。前言(6)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2)政府经济学原理政府是一个具有巨大投入和产出的实体,涉及到交易费用和管理效益。现代公共
17、服务型法治政府,必须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型政府,即作为其产出的政策性公共物品和服务必须是以最少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清理现行的国家技术标准,消除政出多门、交叉重复的现象,建立自愿性标准体系,必将有利于降低政府公共管理的成本,提高管理效益。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3)“第三部门研究”理论非营利性组织作为既不同于政府又不同于市场的“第三部门”,具有同时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双重缺陷的独特功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公共职能相比,具有中立性、自主多样性、参与广泛性、机动灵活性和低成本等特点。为此,本研究特别强调发挥协会这一非营利组织在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提出协会标准作
18、为自愿性标准体系的一个部分,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经济环境和多元化的市场特征。前言(7)5、依据的理论和方法(4)系统论一个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各个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为此,本研究不仅关注基本体系的建设,更为关注基本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推行体系的建设,以及这两个体系之间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从而有效发挥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整体功能。前言(8)前言(9)6、采用的研究方法(1)理论指导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以理论作指导的同时,着重进行了我国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注意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使研究既具有理
19、论的前瞻性,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既对当前的改革切实有效,又给未来的发展留有空间。前言(10)6、采用的研究方法(2)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 用历时性的纵向比较的方法,对我国标准化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和危害进行了剖析;用共时性的横向比较的方法,对国外发达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比较。这里有一个正确处理借鉴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我们既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又要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发展特点,这样才能使新体系的建设既能与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前言(11)6、采用的研究方法(3)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的方法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齐头并进,一蹴
20、而就。我们在研究中既注重技术标准体系的全面改革,又强调以关键问题作为突破口,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相互推进的作用。前言(12)6、采用的研究方法(4)积极应对与稳步实施相结合的方法 既要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发展对技术标准体系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又要看到庞大的旧体系存在且正在发挥着作用、以及体制性问题由来已久的现实,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稳步实施,处理好新旧体系的交替和衔接,保证新旧体系的顺利过渡。1、标准化发展阶段的划分2、现状与成就3、主要存在的问题4、问题产生的原因5、造成的影响6、历史使命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1)1、标准化发展阶段的划分第一阶段(1949
21、-1988)第二阶段(19882001)第三阶段(200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2)第一部分2、现状与成就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3)3、主要存在的问题(1)标准存在的问题国家标准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形式上(制修订周期过长、标准老化、采标质量较差)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4)标准老化平均标龄过长,10.12年,最长的达到41年,60年代发布的标准有30项。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6)在采用国际标准中(44.25%),采用94年以前(含94年)的国
22、际标准占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总数的78.65%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7)第一部分技术标准总体水平不高国别或组织 物理化学指标 不希望过量的物质指标EC 多于中国6项 多于中国13项WHO 多于中国2项 多于中国6项美国 多于中国1项 多于中国11项 我国水质标准与国际水质标准对比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8)第一部分国别或组织 农药种类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项数 涉及食品种类中国 92 232 30法、美、日等国 100 1000 100FSO/WHO 176 2439 375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对比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
23、命(9)第一部分标准之间不协调,甚至互相矛盾。标准代号 不协调项 不协调参数1 GB 27211996 氟含量 25mg/kgGB 54612000 氟含量 5.0mg/kg2 GB 107671997 碘的强化量 30g/100g150g/100gGB 14880 碘的强化量 25g/100g48g/100g3 GB 107671997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限量GB 107691997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不限量GB 107701997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不限量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10)第一部分3、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范围过宽,不符合WTO/TBT原则的约占总数的45%W
24、TO/TBT规定的五个正当目标 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11)第一部分标准体系的问题体系结构不合理 随意拆分标准,使标准的颗粒度过细 国际标准原本是一项,被拆分为若干项国家标准有关化学试剂的标准,ISO只有三个:ISO6353-1,ISO6353-2,ISO6353-3 而我国却有197GB分别对应ISO这三个标准。此外,重复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达1008项(涉及394项国际标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12)3、主要存在的问题(1)标准存在的问题国家标准存在
25、的问题(主要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分析研究)形式上(制修订周期过长、标准老化、采标质量较差)内容上(技术水平偏低、内容相互矛盾)第一部分领域覆盖的缺陷一些领域严重缺乏国家标准一些领域的国家标准亟待调整基础领域的国家标准数量有待加强和完善结构层次的缺陷标准层级设置过多体系结构不清晰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13)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标准制定主体标准使用主体标准发挥的作用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14)地方标准存在的问题部分地方标准内容超出了法定的范围强制性地方标准范围过宽部分地方标准之间重复、矛盾部分地方标准之间对同类对象的等级划分和指标要求不统一
26、部分地方标准构成了实质上的贸易技术壁垒部 分 地 方 标 准 本 应 制 定 为 一 项,却 拆 分 成 若干项,使用不便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15)地方标准的研究具有以下特点:地方标准的研究不是孤立的,是在课题研究的大的宏观背景和研究环境下开展的地方标准的研究不是盲目的,是对所有备案的地方标准的调查分析开展的地方标准研究的结论是明确的(强制性地方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研究的措施是具体的,具体到给每一项地方标准设置了出口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16)4、问题产生的根源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管理模式不适应运行机制
27、落后5、重大影响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17)国内市场面临极大的冲击和威胁 由 于 我 国 的 技 术 标 准 水 平 偏 低,外 国 产 品 进 入 我国 市 场 的 门 槛 也 很 低,使 得 国 内 的 部 分 产 业 在 没有 任 何 保 护 和 屏 障 的 情 况 下 直 接 面 对 国 外 产 品 的冲 击,一 些 国 外 的 垃 圾 产 品、淘 汰 产 品 长 驱 直 入我国市场,相关产业面临严重威胁。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18)严重制约我国的产品出口 据商务部每两年进行一次的调查表明,2002年我国71%的出口企
28、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170亿美元,而2000年的损失额为110亿美元,两年之内损失增加了60亿美元。在受到国外技术壁垒限制的出口企业中,遭遇国外“提高标准”的95.6%;遭遇国外“增加检验检疫项目”的有75.0%;遭遇国外“法规变化”的有38.3%。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19)影响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秩序完善 我国技术标准过分迁就现有产业技术水平,使大量满足标准要求但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充斥市场,造成产品积压和资源浪费,在客观上增加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难度。此外,由于技术标准水平偏低或者缺乏某些技术指标,使得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技术
29、依据不足,不能发挥有效的技术支撑作用,难以对产品的合格与否和假冒伪劣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削弱了市场监管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就无从谈起。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20)影响了新型工业化目标的实现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目标是为了解决我国工业行业普遍存在的科技水平低,经济效益差,资源短缺且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低素质人口占人力资源的比重过大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为企业创造一个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来提高竞争能力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但是,如果标准化工作持续滞后、标准的技术水平持续偏低,产品质量差、能源消耗高、技术水平低的“夕阳产业”就不能得到有
30、效制约和淘汰,就会影响我国新型工业化的进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21)第一部分6、历史使命 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现行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对标准化工作的新要求。为适应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加速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构建新型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已刻不容缓,是新世纪赋予标准化工作的新的、艰巨的历史使命。第一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发展现状主和历史使命(1)1、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启示2、标准化管理体制方面的启示3、标准运行机制方面的启示4、标准定位方面的启示第二部分国外技术标准体系的特点和启示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
31、术标准体系建设(1)1、建设新体系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1)指导思想 建设新体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为宗旨,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贸易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撑。第三部分(2)基本原则 建设新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标准化的制度改革与体制创新推进体系建设的原则;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协调组织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基本体系与推行体系相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总体系的全面发展与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原则。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2)第三部分(
32、3)总体目标 建设新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以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主体,管理运行高效,实施手段多样,保障措施有力,服务便捷周到,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先进性、市场适用性和前瞻性的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3)第三部分(4)主要任务 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包括七大任务:在清理现行国家推荐性标准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国家自愿性标准体系完成技术标准体系的推行体系建设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强制性标准向强制性技术规范直至技术法规转化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4)第三部分(4)主要任务;清理现行行业推荐性标准,
33、逐步完成行业标准向协会标准的转化;清理现行地方推荐性标准,逐步取消推荐性地方标准;修订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完善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5)2、新体系的构成要素(1)目标态(2)过渡态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6)第三部分3、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2)自愿性标准体系(3)技术法规体系(4)标准管理体制(5)标准运行机制(6)标准实施体系(7)标准保障体系(8)标准服务体系(9)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7)第三部分(2)自愿性标准体系自愿性标准体系的
34、基本要素不得违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不得妨碍国家为保护经济安全、调整产业结构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所采取的政策和手段;不得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特别是WTO/TBT协议及“标准制定和实施的良好行为规范”;不得危害公共安全和人身健康,不得破坏环境,不得妨碍公平竞争;相 关 制 度 和 程 序 不 得 违 背 广 泛 参 与 原 则、协 商 一 致 原 则 及公开透明原则。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8)(2)自愿性标准体系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结构要素标准层次标准领域标准类型标准形式第三部分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9)标准层次从长期目标来看,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协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层次
35、。在过渡期间,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协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10)第三部分标准领域制定标准领域要与我国产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国际贸易需要相适应。当前,我国要重点制定标准的领域是:综合基础类、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服务等。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11)第三部分标准类型标准按其内容可分为: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服务标准、安全卫生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类型。建设新体系要做到各类标准之间的协调配套,做到先基础后其他,先综合后专业,先通用后专用,使标准体系形
36、成有机整体。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12)第三部分标准形式为了使标准能适应市场需求,尽快提供给使用者,对标准制定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标准的形式,要视它们的“协商一致”程度和制订程序的繁简而确定。主要有: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工业技术协议等。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13)第三部分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特征要素市场需求特征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根据需要和规定的立项条件提出标准立项提案。也就是可以由政府自上而下提出,也可以由企业、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个人自下而上提出立项提案,从而提高标准的市场适用性。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14)第三部分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特征要素广泛参与,协商
37、一致特征。生产、使用、科研、社团、中介和政府等方面的代表可通过参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起草工作组,或者对公开的标准草案提出意见,反映各方的意见和需求,从而做到充分地协商一致。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15)第三部分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特征要素发布机构性质多元化 发布机构性质多元化特征。根据标准层次,标准可以由主管部门、政府授权的机构、社团、企业批准发布。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16)第三部分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特征要素自愿采用特征 在标准体系中,除企业标准必须在企业内部严格执行外,国家标准、协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都是由各方面自愿采用的,只有被法律法规引用,才具有强制执行
38、的性质。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17)第三部分自愿性标准体系的特征要素体系的整体性特征 标准体系中各层次标准之间、各类别标准之间、各领域标准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18)第三部分自愿性标准体系的质量评价要素市场适用性评价 主要评价合同、法律规范引用情况,行政监督、合格评定、企业自我声明的采用情况,标准化规定范围内的销售情况,标准的动态维护状况等。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19)第三部分自愿性标准体系的质量评价要素技术水平评价 主要评价转化国际标准情况,我国科技成果纳入情况,保护我国知识产权情况,主导起草国际标准情
39、况等。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20)第三部分自愿性标准体系的质量评价要素完整性和系统性评价 主要评价各结构要素配置的合理性,标准之间的协调情况等。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21)第三部分自愿性标准体系的质量评价要素功能与效用评价 主要评价促进贸易、规范市场秩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科技进步、保护资源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22)(4)、技术标准运行机制主要特点:快速反映市场需求 制修订过程公开透明,利害相关方充分参与 制修订程序规范、严谨、高效 机制灵活 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23)国家技术标准运行机制框架图运行要点:预阶段 立项阶段
40、 起草阶段 征求意见阶段 审查阶段 批准阶段 出版阶段 复审阶段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24)4、新旧体系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对比说明(1)新旧体系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不同,因而具体定位也不同 首 先,新 体 系 是 面 向 市 场 经 济 的 必 然 结 果,而 旧 体 系 主要是面向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其 次,新 体 系 是 面 向 国 际、积 极 应 对 国 际 贸 易 规 则 的 最佳 选 择,而 旧 体 系 主 要 还 是 面 向 国 内、适 应 计 划 生 产 的 主要形式。其 三,新 体 系 是 面 向 未 来、面 向 发 展 的,而 旧 体 系 主 要关注的还是计划经济时期
4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25)(2)新旧体系的着眼点不同,因而其基本体系的层级不同 旧体系的着眼点是突出一个“管”字原则,而新体系的着眼点是“效益性”原理。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26)(3)新旧体系中技术标准的属性不同,因而体系的性质不同 旧体系包括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因而从性质上来看,属于非自愿性标准体系。新体系设计中把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剥离开来,在进一步明确技术标准的非强制属性(即自愿性)的基础上,确立了技术标准体系的自愿性特征。新体系提出了建立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基本思路。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新体系的整体协调性,为新体系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
42、,发挥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及完成入世的承诺提供了保障。第三部分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27)1、实施原则(1)法律法规建设先行(2)重点突破,整体推进(3)分步实施,全面落实(4)试点先行,稳步推广第四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1)2、实施步骤第一步:20052010完成标准化法及相关法规的修订工作完成国家技术标准的清理,完成重点领域标准体系的建设完成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向强制性技术规范转化完成行业标准的清理,发布协会标准取消地方标准第四部分第四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2)完成实施监督、保障的新旧体系过渡设立标准化国际交流基金,开展对标准化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大专院
43、校联合开设标准化技术管理硕士、博士点财政部每年对基础、方法、公益类标准,通过设立专项给予固定的经费支持建成国家技术标准信息服务系统第四部分第四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3)第二步:20102015完成行业标准向协会标准过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实施监督体系合理有效、作用显著自愿性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适用性明显提高取消强制性技术规范,技术法规开始发挥作用第四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4)第三步:20152020技术法规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作用技术标准体系的功能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高效运转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技术标准服务体系有效发挥作用技术标准保障体系有效发挥作用参与起草国
44、际标准300500项3、对策建议第四部分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5)课题研究的几个特点:(1)需求分析与现状分析相结合(2)国内情况与国外趋势分析相结合(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问题与任务相结合(5)研究与措施相结合小结报告主要内容(3)一、标准化基本概念二、中国标准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三、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1相关标准2辞书编纂3相关标准4语言资源7相关标准6计算机辅助术语5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1)国标号:GB/T10112-1999名称: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范围:规定了制定和编纂个专业领域术语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描述了客体和概
45、念间的种种联系,确立了构成指称表述定义的一般原则。适用于各专业领域的术语标准化工作,其他术语工作也可参照使用。采用国际标准程度及ISO号、英文名称:非等效采用ISO/DIS704:1997Terminologywork-Principlesandmethods替代标准号及名称:GB/T10112-1988确立术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2)国标号:GB/T16785-1997名称:术语工作概念与术语的协调范围:规定了概念、概念体系、定义、术语和术语体系协调的一般方法。适用于国际术语和我国各民族语言术语的协调工作。其他术语工作也可参照使用。采用国际标准程度及ISO号、英文名称:等效采
46、用ISO 860:1996 Terminology work-Vocabulary-Harmonizationofconceptsandterms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3)国标号:GB/T19100-2003名称:术语工作概念体系的建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术语工作中建立概念体系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术语工作中概念体系的建设。其他涉及概念体系建设的工作也可参照使用。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4)国标号:GB/T15237.1-2000名称:术语工作词汇第1部分:理论与应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术语工作理论与应用方面的基础词汇。采用国际标准程度及ISO号、英文名称:等效采用ISO1087-1:2000T
47、erminologywork-Vocabulary-Part1:Theoryandapplication替代标准号及名称:GB/T15237-1994术语学基本词汇辞书编纂标准化(1)国标号:GB/T19103-2003名称:辞书编纂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辞书编纂程序和辞书结构要素。本标准适用于一般辞书的编纂,其他工具书的编纂也可参考使用。辞书编纂标准化(2)国标号:GB/T11617-2000名称:辞书编纂符号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辞书编纂符号及其用法。本标准适用于:语文辞书、专业辞书、词汇集、术语库和有关辞书编纂和信息文献工作的著作。采用国际标准程度及ISO号、英文名称:非等效采用
48、ISO 1951:1997 lexicographical symbols andtypographical conventions for use interminography替代标准号及名称:GB/T11617-1998辞书编纂符号辞书编纂标准化(3)国标号:GB/T15238-2000名称:辞书编纂基本术语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辞书编纂基本术语及其定义。本标准适用于辞书编纂及其有关教学、科研、出版工作。替代标准号及名称:GB/T15238.1-1994辞书编纂基本术语辞书编纂标准化(4)国标号:GB/T15933-1995名称:辞书编纂常用汉语缩略语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辞书编纂中确定常用汉语
49、缩略语的基本原则和部分缩略语及其所指代的全称词。本标准适用于辞书编纂工作。编纂其他工具书时也可参照使用。国标号:GB/T17532-1998名称:术语工作计算机应用词汇范围:本标准的条目顺序给出,每部分设立一个一般性的标题。在通常情况下,后面的条目原则上由前面出现的条目来定义。采用国际标准程度及ISO号、英文名称:等效采用ISO/DIS 1087-2:1996 Terminology work-Computerapplications-Vocabulary计算机辅助术语(1)国标号:GB/T16786-1997名称:术语工作计算机应用数据类目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术语信息处理的各类系统(计算机环境
50、或非计算机环境;单语种或多语种,单专业领域、多专业领域跨专业领域;单一用途或多用途)所涉及的数据类目名称、内容、定义和表达法。本标准适用于术语数据库的研究、开发、维护及其管理工作,对于跨系统的信息检索和数据交换尤其重要。在其他涉及术语数据处理的工作中也可参照使用。采用国际标准程度及ISO号、英文名称:等效采用ISO12620ComputerapplicationsinTerminology-Datacategories计算机辅助术语(2)计算机辅助术语(3)国标号:GB/T13725-2001名称:建立术语数据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立术语数据库(简称“术语库”)的一般原则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