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19(2022新版).doc

上传人:鹿哥 文档编号:9106378 上传时间:2022-03-3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19(2022新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19(2022新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19(2022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教案(共7课)19(2022新版).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1.地球宇宙的奇迹【教材简析】在宇宙数以亿万计的星球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另一个像地球一样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星球。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的地球是绝无仅有的,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球的四大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恰到好处地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了解地球的神奇和独特,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如此珍视、爱护我们的环境。本课是环境与我们单元的起始课,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开展探究活动。首先利用班级记录表收集学生关于地球环境的原有认识和想法。接着通过资料学习、观看视频等方法收集有关地球环境的数据,并通过画图等形式建构地球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概念。最后,利用探讨“设计一个

2、宇宙空间站”这一核心活动,内化学生在前面学习中建构的概念,指向核心素养。【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球环境并不陌生,不管是在书籍阅读中,还是学校、社区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中都会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对比较零散,不成系统。特别是探讨设计宇宙空间站这一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严密性是一大挑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2.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3.海洋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多种资源。科学探究目标1.交流、讨论地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的条件。2.探讨宇宙空间站要为宇航员提供哪些生存条件。科学态度目标感受地球的神奇以及生存环境的珍贵。科学、技术、

3、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对环境的依存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了解地球环境的独特性,它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难点探讨设计一个宇宙空间站。【教学准备】学生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班级记录表、地球四大圈微课视频。【教学过程】一、激趣与聚焦1.猜谜激趣日夜奔波不停,春夏秋冬出勤,载五十亿客人,日走八万里程。(地球)2.学生猜谜(预设:在有趣的猜谜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的一些特性。)3.知识分享:你还了解宇宙中哪些星球?(预设:站在宇宙背景上来看地球,引导学生能说出其他一些星球,如月球、水星、金星、木星。)4.核心问题:我们居住的地球为人类及其他生命提供了哪些生存所必要

4、的条件呢?(1)小组活动:小组交流并记录要求:重复的内容只记一条;用关键词记录。(预设:充分展现出学生对生命存在条件的的原认知,初步形成小组记录表。)(2)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记录的内容。(3)汇总记录: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汇总,形成班级记录表。(4)小结:地球为人类及其他生命提供生存必需的条件有:氧气、水、食物、适宜的温度和气候等等。二、探索与研讨1.学习活动一:制作地球说明书任务:制作一张地球说明书要求:根据资料和视频,画一画我们的地球,标出与生命活动有关系的部分。小组形成一份简易的图文说明书。(1)学生小组活动完成任务。学生自主观看“地球四大圈”四个视频资料或文字资料,收集有价值的内容进

5、行记录。(有条件的学校每组一个平板电脑,方便观看视频;没有条件的学校学生自主阅读“地球四大圈”的文字资料)(预设:通过让学生制作说明书这一学习任务,更为认真观看微课视频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特点,并与人类生存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系。)(2)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学生从“说明书”中地球特点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及说明书表现方式这两个方面进行互评。(预设:通过展示说明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为人类提供的生存条件。)(3)小结:从同学们的说明书中,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大气圈为我们人类提供了氧气,水圏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土壤,保障人类能种植各种粮食和蔬菜,还提供了各种矿产资源,推动社会

6、发展。生物圈提供了重要生物资源和食物。2.学习活动二:设计宇宙空间站(1)明确学习活动任务与要求任务:设计制作一个宇宙空间站的草图要求:为空间站取一个名字。有简单的空间构图,结构合理。各设备要有简要的功能文字说明。小组合作完成,画图有困难可以向其他组成员或老师求助。评价标准:科学性,能提供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氧气、淡水、食物、温度等)舒适性,生活方便。其他认为重要的。(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交流展示:介绍展示各小组空间站的设计方案,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4)互评:学生按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预设:第二个挑战需要一定的课外知识支持和时间支持,因此也可以留一部分在课外完成

7、。本环节主要有两个驱动任务,两个任务层层推进,第一个任务是起到梳理知识概念的作用。第二个任务是核心任务,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设计宇宙空间站,这个是指向素养的活动)三、总结与延伸1.课堂小结。2.学生提出想继续研究的问题。【教学后记】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教材简析】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的第二课,本课基于上一课认识地球为生命存在提供的独特之处,又承接着后面几课地球上常见的环境问题,在本单元中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启下和统整作用。本课有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部分,围绕着与人类活动有关系的环境问题展开,主要包括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产生的危害、人类活动对环境

8、的影响等内容。聚焦板块:以一张大气污染的背景照片和两个问题直接聚焦本课的核心问题:哪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这些环境问题又对生物(尤其是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探索板块:利用思维导图(或气泡图)围绕与人类活动有直接关系的环境问题种类、表现和影响展开,尤其是对全球变暖这一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环境问题进行资料搜集,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研讨板块: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也是对探索部分的总结和梳理。拓展板块:通过了解我们所在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调查实践中直接关注环境问题,关心社会问题。【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体验和了解,但

9、并不全面和深入,尤其是对环境问题的危害、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缺少更为直观和深刻地理解,因此本课将重点探讨这两块内容。【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对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有着负面的影响。2.人类的一些不合理的活动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的活动引发的。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科学态度目标能客观地正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自觉采取行动,保护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面临着多种环境问题,有些环境问题是由人类的活动引发的。

10、难点能够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查阅资料、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预设3分钟)1.回顾上节课地球家园给我们提供了珍贵而独特的生存环境。2.提问:你知道地球家园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预设:有酸雨、雾霾、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全球变暖、能源短缺等。)二、探索:对环境问题的搜集和分析(预设25分钟)环境问题的相关资料、记录单1.提问:你能给这些环境问题归归类吗?(预设:大气污染(包括酸雨、雾霾、臭氧层破坏、光污染等)、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固体废弃

11、物污染(包括垃圾污染等)、全球变暖、噪音污染、能源短缺等)2.过渡:我们的地球家园面临着许多的环境问题,今天我们重点研究前五类环境问题。3.出示小组任务:(1)选择一类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或全球变暖)进行整理和分析;(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完成记录单(见附录一);(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有需要可搜索相关资料,或阅读老师提供的资料(见附录二);4.小组按要求进行学习活动。5.全班进行分享与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事实、危害、原因以及我们的思考。三、研讨:对环境问题的思考(预设7分钟)学生针对以下两个问题,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展开集体

12、研讨:问题1:这些环境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预设:环境问题影响很广,危害很大,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问题2:我们应该优先解决哪类环境问题?(预设:这些环境问题都非常重要,应当共同关注和治理。)四、拓展: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预设5分钟)课后继续通过调查、搜索、实践等方式了解我们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如加入小河长护河活动、进行学校或小区垃圾量和垃圾分类的调查、参观低碳博物馆等。【教学后记】3.珍惜水资源【教材简析】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是第二课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中的具体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在教材中安排了四个板块:聚焦部分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地球的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积被水覆盖,可为

13、什么许多地方还是水资源紧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利用水资源?” 探索部分安排了四个活动:探索活动1是让学生阅读资料并讨论,我们为什么担忧水资源的问题;探索活动2是让学生进行家庭用水调查;探索活动3是了解正在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探索活动4是交流我们能为节约用水做些什么。研讨部分关注具体的问题:“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种植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面对这一矛盾,该怎么解决呢?”,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节水技术,也为拓展部分的任务提出需求。拓展部分是设计制作一个给盆栽植物浇水的简易滴灌装置,这是学生参与节水灌溉的模拟实验行动。【学情分析】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是一颗水的星球,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水

14、覆盖着。在生活中,虽然学生经常接受教育要节约用水,但是大多数学生没有严重缺水的经历,他们不清楚地球上淡水资源的紧缺和我国水资源的现状。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的珍贵,进一步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并且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上的水很多,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紧缺。2.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多。3.新技术帮我们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水资源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明确我国水资源的状况。2.设计、制作简易的滴灌装置。科学态度目标感受水资源的珍贵,关注水资源紧缺、水污染问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滴灌装置技术能节约水资源

15、。【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查阅资料获取有关水资源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明确我国水资源状况。难点感受水资源的珍贵,关注水资源紧缺、水污染问题。【教学准备】小组水资源相关资料、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聚焦:回顾旧知,激发矛盾(预设5分钟)1.回顾旧知:教师播放海洋、湖泊、河流等图片。学生回忆所学:地球是一颗水的星球,约三分之二面积被水覆盖着,有着丰富的水。2.激发矛盾:教师播放干旱、人们缺水喝等缺水照片,出示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提出问题:地球上的水如此丰富,为什么许多地方还是水资源紧缺?为什么我们如此担忧水资源的问题?二、探索:资料分析,探索担忧水资源问题的原因。(预设15分钟)1.教师提供

16、充足的资料,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为什么我们如此担忧水资源问题?”把获取的证据梳理在记录表中。水资源资料:资料1:水资源和淡水资源的构成和占比补充资料:(1)由于咸水又苦又咸,不能饮用和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因此淡水才能为人类所利用。 (2)由于技术等原因,南极、北极地区的冰、永久积雪和埋藏很深的地下淡水等淡水资源很难被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淡水湖泊水、河水以及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仅仅只占了淡水资源总量的0.3%左右。资料2:人均水资源量对比图 补充资料:人均水资源量及缺水等级资料3:全班一个月的生活用水量调查表教师提前让学生进行家里一个月用水量和固定家庭人口的调查和统计。班级

17、一个月生活用水量调查表姓名一个月的用水量(吨或立方米)家庭人口数全班一个月用水总量全班家庭人口总数班级人均用水量补充资料:除了生活用水,工业生产、农业、人工生态环境补水等都需要大量的淡水。资料4:水污染201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735.3亿吨,相当于一个青海湖。其中,生活污水占了七成,主要体现为洗涤水、粪便水以及各种生活垃圾。它们除了直接破坏水质,还携带大量有机物和病原菌,有机物消耗水中氧气,恶化水质,引发恶臭,病原菌繁殖快、存活久,易感染人体。此外,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也是重要污染源。工业废水含有大量剧毒化合物和工业原料,且扩散广、成分杂、处理难,尤其在工业密集的区域污染更是严重。而农业污

18、染多来自化肥农药中的氮磷化合物,它通过降雨渗入地表地下水,造成水体污染。2.学生小组合作,分析资料,探索“为什么我们如此担忧水资源问题?”3.交流研讨:学生基于搜集到的证据,集体交流 “为什么我们如此担忧水资源问题?”。请1-2个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反驳。教师把学生的观点记录在黑板上。4.引发思考: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但我国总的淡水资源量并不算少,排在世界第四位。你是怎么解释的?学生谈一谈人口对人均水资源量的影响。5.教师请学生根据板书进行小结:由于地球上大多数的淡水资源无法利用或难以利用,因此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且紧缺。而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从世界上来看更少

19、,而且分布很不均匀,导致水资源更显紧张,再加上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的问题更值得担忧了。三、研讨:头脑风暴,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利用水资源研讨(预设15分钟)1.提出问题:面对水资源紧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和利用水资源?站在社会和个人层面,我们能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头脑风暴规则:(1)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2)轮流表达观点,不重复。(3)没有更多观点时,领取卡片,继续交流。卡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种植业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面对这一矛盾,你认为该怎么解决呢?2.请1-2个小组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反驳。 教师把学生列举的个人节水措施记录在“节水公约”上,贴在教室里。3.教师基

20、于学生的交流情况,总结目前正在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1)水污染防治(教师可以通过文字或者视频进行补充介绍)(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教师通过视频或文字介绍滴灌技术)四、拓展(预设5分钟) 1.教师提供制作视频,学生回家设计制作一个盆栽植物的简易滴灌装置。2.采取节水措施,连续统计家庭半年的每月用水量情况,看看节水效果。【教学后记】4.解决垃圾问题【教材简析】经过前面3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同时也知道了我们面临复杂而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造成的。通过查阅资料、调查一定时间的生活用水等途径,知

21、道了地球上水很多,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开始关注水资源问题,并形成了一定的节水意识。本节课则是从垃圾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关注又一环境问题,关注地球上的另一种资源。认识到人们生活中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垃圾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垃圾问题,并意识到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聚焦板块呈现了一个大型的露天垃圾场,旨在让学生直观感受垃圾的数量之多,进而意识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然后直接聚焦问题:“怎样解决垃圾问题呢?”探索部分安排了 4 个活动。探索活动1围绕:“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垃圾问题”展开班级讨论,从“什么地方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

22、质量有多少?它们都到哪里去了?”等具体的问题进行讨论,从垃圾的源头、种类、质量、最终去向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垃圾问题的严重性,这也是“重视垃圾问题”的原因。探索活动2是进行家庭生活垃圾统计。教科书安排了一个估算活动,估算全班、全校、所在城市(地区)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总质量,并提供了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文字资料,进一步证实生活垃圾数量庞大。根据班级记录表,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名称写在卡片上,模拟对垃圾进行分类,是适合在教室里开展的活动。 探索活动3是了解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国际上通行的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探索活动4是对于解决垃圾问题,说说我

23、们还能够做些什么。教科书列举的插图提供了几个例子:减少食物浪费、用布袋取代塑料袋、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可以践行的。 交流研讨围绕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垃圾分类有什么意义?”。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不同的垃圾有不同的特点,有一些垃圾的某些部分具有再利用的价值,但只有分类后的垃圾才能被合理利用;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还能想到哪些减少垃圾的方法?”,这是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会说出他们尝试过的其他方法,可能还会想到更多的方法。 拓展部分提供了堆肥箱的制作方法,操作不难,但周期长,学生能体验到成功之乐。 【学情分析】垃圾处理问题是学生熟悉的环境问题,在日常

24、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和丢弃垃圾,学生可能会感受到垃圾问题的严重性,但对于“垃圾都有哪些类别”、“垃圾问题有多严重”等问题的认识是模糊的;全国各地都在倡议并执行垃圾分类,但学生对于处理大量的垃圾是相当有难度的、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实际意义理解是不深刻的。其实,可以从垃圾问题的严峻性进一步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认识到每位公民都应该想办法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这是削减垃圾总量最有效的措施,真正参与到垃圾分类中,甚至带动家庭参与垃圾分类进行全社会环保行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们生活中要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垃圾,垃圾危害环境。2.了解常见的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

25、、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理解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或后续处理处置。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调查统计家庭一天产生的垃圾的质量和种类。2.能对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严重程度,并初步养成垃圾分类等好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尝试设计、制作堆肥箱来处理厨余垃圾,意识到堆肥箱能缓解一定的垃圾问题。【教学重难点】重难点了解常见的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能对常见的垃圾进行分类,理解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并初步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小组印有4种垃圾桶的1张海报纸、若干小卡片、1卷双面胶、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

26、一、聚焦:垃圾问题的危害之大1.提问:垃圾有哪些危害?2.学生自主发言。3.小结:垃圾会污染水源,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会污染陆地,影响陆生生物的生存;会污染空气,影响动物呼吸;会污染土壤,庄稼成为有毒食物二、探索:尝试解决垃圾问题活动1:垃圾问题调查(垃圾数量之多)1.班级讨论:什么地方会产生垃圾?产生了哪些垃圾?这些垃圾的质量有多少?它们到哪里去了?随后出示“垃圾问题调查(班级记录表)”,并在教室墙壁上粘贴该调查表。2.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进行关键词记录。3.统计家庭生活垃圾:如果一个家庭一天产生生活垃圾约为3千克,对于全班所有同学的家庭一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质量进行估算,全校呢?全市呢?4.

27、出示“世界各地区每年垃圾的产生量”的柱状图和“越来越多的垃圾”资料。5.小结:垃圾不仅危害大,而且数量非常大。活动2:解决垃圾问题(模拟垃圾分类)1.明确要求:(1)根据班级记录表,将各种生活垃圾的名称写在卡片上;(2)试着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标准,对这些生活垃圾进行分类;(3)将小组的分类结果在班级展示,无法确定的垃圾名称单独列出;(4)思考还有哪些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2.小组合作,进行活动,提醒学生将卡片用双面胶贴在海报纸的相应垃圾桶中。3.展示后,学习别的小组的研究成果,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标记,准备交流汇报。三、研讨:探讨解决垃圾问题1.确定垃圾分类的结果 (1

28、)读懂各个小组的海报信息; (2)对有疑问的垃圾分类进行商榷,明确各种垃圾的分类结果。2.垃圾分类的意义 (1)减量化:尽可能避免产生额外的垃圾,从源头上减少垃圾(2)资源化:将回收的垃圾再利用,变废为宝。(3)无害化: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3.其他解决垃圾问题的方法 (1)少买非必要衣物 (2)减少食物浪费 (3)少用一次性餐具四、拓展:做一个堆肥箱1.方法:将厨余垃圾掺入洗菜水或者洗拖把的水,堆积起来,表面覆盖一层土壤,让堆肥慢慢腐熟。腐熟时间一般需要13个月。腐熟后的垃圾可以作为家庭种植花草的底肥。2.倡议课后尝试制作堆肥箱,并努力践行垃圾分类,为解决垃圾问题尽一份力。【教学后

29、记】5.合理利用能源【教材简析】通过前面4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同时也面临着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此外,学生也了解了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两大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和垃圾问题。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能源利用问题,了解能源问题是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现有能源资源日趋减少的矛盾,还包括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学生将通过学习认识到合理利用能源是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来助力缓解能源问题。聚焦板块先介绍了化石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提及在使用能源过程中会带来环境污染,从而聚焦“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探索板块安排了 4 个活动。探

30、索活动1:班级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小资料的内容表明电能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一幅“2017年我国的电能来源”饼状图说明我国电能的主要来源依旧是火电,即由化石类能源转化的电能,在使用过程中会带来环境污染。探索活动2:模拟温室效应实验。先通过资料介绍“温室效应”,然后图文说明模拟温室效应实验的方法。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实验中的塑料袋模拟了什么,预期会出现怎样的现象。然后,学生开展实验并记录塑料袋内外温度变化情况。探索活动3:探寻能源问题解决方案,包括节约每一度电和开发利用新能源。每一度电的生产需要消耗化石能源以及排放废弃物,所以要节约用电;开发可再生的、环保清洁的新能源,也可

31、以缓解能源问题,降低对环境的压力。探索活动 4:交流为了节约能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来交流。研讨板块要求学生以“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为标准,从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说一说,可以怎样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这是让学生用本课所学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学习。【学情分析】相较于水资源短缺和垃圾问题,学生对能源利用问题会更陌生,甚至不清楚何为能源。但其实能源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依赖于能源的使用,同时能源的使用会带来环境问题。学生对此没有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还没能意识到自身有责任通过力所能及的小事来助力缓解能源问题。【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有些能源是有限的,能源的使用

32、过程会对环境带来影响,因此人类要节约能源,且要合理使用能源。科学探究目标1.讨论合理使用能源的方法。2.能够模拟温室效应实验。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强烈的能源意识,养成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的习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这两者之间的问题,了解人类正通过各种方法包括科学技术手段来缓解能源问题。【教学重难点】难点能够模拟温室效应实验,理解能源使用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意识到我们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为节约能源和合理使用能源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材料一组小组温度计两支、密封塑料袋、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聚焦:能源与生活密切相关1.出

33、示一则停电通知,提问:这会对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小结:现代生活处处需要用电,停电会让生活非常不便。2.提问:我们每天使用的电能来自哪里?(预设:水电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风电、核电和火电。)出示圆饼图2017我国的电能来源小结:电能来自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及核能的转化。这些能源可以转化为电能供我们生活使用。3.出示科学概念:能源,指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都和能源有密切关系。电能、化石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都是能源。其中,电是家庭生活中最常用和最为广泛的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煤、石油、天然气这些化石燃料中的能量能够为我们的房间调节冷暖或带来光明,也能驱动车辆

34、、烹调食物、转动机器。(出示相关图片)二、探索:化石能源的使用引发温室效应1.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能源?(预设:我们生活需要能源。)随后出示两张图片(能源开采和电厂废气排放)2.小结:地球上的石油储量是有限的,将在几十年后枯竭;使用的电能大部分是由煤燃烧发电取得的,煤燃烧发电要消耗淡水,排放污染物意味着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且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会带来环境污染。3.资料: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温效果类似栽培植物的温室,被称作“温室效应”。(视频:化

35、石燃料使用引发的温室效应。)4.提问: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多,真的会让全球变暖,引起温室效应吗?视频介绍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取1个透明的塑料密封袋和两支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将其中一支温度计装入密封袋内,封好口袋;把装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温度计并排同时放置在阳光下;按下表的时间间隔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变化,同时将观察到的数据记录下来。温馨提示:两支温度计放在离地面等高的位置,让阳光直射两支温度计的液泡部分。思考:透明塑料袋模拟了什么?预期两支温度计的温度如何变化?5.小组合作,模拟温室效应实验。学生观察、比较塑料袋内外温度升高情况并记录。6.发现:塑料袋内的空气温度上升得比塑料袋外的快。据此分

36、析:温室气体像塑料袋那样,既能让阳光的热量进入温室内,又能阻止一部分热量的散发,导致气温升高,持续的温室效应会使全球变暖。思考:燃烧这些化石燃料的同时也排放了污染大气的气体,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全球变暖,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三、研讨:缓解能源使用与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解决方案1.提问:怎样解决这些能源问题呢?资料阅读(1):关于节约用电。然后计算一个季节(3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度电。资源阅读(2):节能灯泡与普通灯泡的耗能对比。资料阅读(3):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视频补充:关于海洋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小结:节约能源、利用新技术、开发新能源。2.提问:为了节约能源,我们能做什么呢?请以“有效、合理

37、地利用能源”为标准,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说一说,可以怎样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小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从我们做起,从小事做起,每个人的点滴行动一定能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后记】6.让资源再生【教材简析】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的核心问题,地球上的很多资源是有限的。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我们面临着较多的环境问题,需要珍惜水资源、解决垃圾问题、合理利用能源等。本节课学生主要通过经历制作再生纸这一过程,理解资源再生对环境的影响。聚焦板块,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再生标志,学生可以认识到有些资源是可以再生,有些是不可再生的,然后直接聚焦到本课的学

38、习任务:做一张再生纸。探索板块,主要让学生带着制作一张再生纸这个任务开展思考研究,学生经历了解古代造纸的知识、仿设造纸方法、开展造纸实践、反思交流的过程知道再生纸的制作过程,理解纸的再生使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通过研讨活动,学生认识到资源的再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拓展板块,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情况。【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平时的观察中,已经知道了有些资源是可以回收利用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回收利用的,此外,学生也知道资源回收利用是为了更环保,但是他们对于回收之后,如何让资源再生,以及再生资源相对原生资源在制造方面有什么不同等方面了解的并不多。【教学目

39、标】科学概念目标1.有些资源不可以再生利用,有些资源可以再生利用。2.纸的再生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科学探究目标模拟再生纸的制作科学态度目标1.对于废弃物,能从资源再利用的角度进行审视。2.初步形成节约资源的意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再生纸的意义,意识到资源再生的重要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拟再生纸的制作。难点通过对比原生纸和再生纸的制作流程,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评价再生纸对环境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多种再生纸样品、以再生纸为原理的商品(比如卫生纸、纸板箱等)小组(2人一组):废报纸、纸巾、水、水杯、搅拌棒、干毛巾、

40、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PPT(1),问: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资源,比如纸张、塑料、玻璃等,你观察过这些物品上面的标志吗?它们表示了什么。交流2-3人是的,在我们生活中有些资源是可再生的、有些是不可再生的。 纸,就是一种可再生资源。2.(出示再生纸样品)这些纸都是再生纸,它们都是纸的再利用产物。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回收的废纸制造再生纸呢?揭示课题:让资源再生二、探索 小组材料准备:废报纸、纸巾、水、水杯、搅拌棒、干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师:我们如何利用回收的废报纸制作一张再生纸呢?同学们,你们认为可以怎么做?学生简单交流,(预设:像古人造纸那样、把纸撕碎、搅成糊糊再摊平等)

41、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总:看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经历这样的过程:了解造纸工艺仿设制作流程实践开展造纸反思总结。1.了解造纸工艺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法造纸大概需要经历主要的5个流程:第一步:浸泡。把原料放进池塘浸泡百天,使其分解;第二步,打浆。加入石灰一起多次蒸煮使纤维分解,再打烂成浆;第三步,抄纸。用抄纸模具在成浆的水槽内抄纸;第四步,压纸。用重物压纸去除水分。第五步,晒纸。将纸贴好烘干。(教师也可通过拓展动画视频蔡伦造纸术让学生了解古法造纸的步骤,古法造纸工艺不是本课重点内容,主要以了解为主)2.仿设制作流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充满着智慧。同学

42、们,古代的造纸工艺对我们制作再生纸有什么启发吗?学生交流汇总:我们可以仿造古人造纸的流程,设计制作报纸再生纸的流程:撕碎、搅拌、平铺、挤压吸水、通风晾干。在明白了再生纸制作流程后,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些什么?预设:撕碎些、搅拌均匀些、平铺要厚薄一样、不留缝隙等。3.制作再生纸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开展再生纸的制作。(有条件的话可以用电熨斗烘干再生纸)4.反思交流(1)师:同学们,你的再生纸制作好了吗?组内评一你们的再生纸得到了几颗星?我们的得分大小小于5cm*5cm小于10cm*10cm大(等)于10cm*10cm均匀度厚薄不一、有孔隙厚薄较均匀,有少量孔隙厚薄均匀、基本无空隙(2

43、)我们制作的再生纸跟原生纸相比,有什么不同吗?(没有制作成功的小组需要教师下发事先自制的再生纸,学生观察,试着与原生纸比较、试着书写,感受再生纸的特点)学生交流(3)师:其实,现代造纸厂的造纸过程与古代的造纸过程还是存在着较多的不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现代造纸厂是如何造纸的,请重点思考:现代造纸厂造纸流程与古代造纸流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再生纸的制造和原生纸的制造有什么区别。学生交流汇总:确实,现代造纸流程相比古代造纸技术更先进了,而再生纸制作与原生纸相比虽然在造纸前期节约了很多流程,但后续的流程仍是一样的,因此对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来说节约用纸才是根本,那么为了节约用纸,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44、学生思考、填写学生手册、交流三、研讨1.我们经历了再生纸的制作过程,也了解了现代造纸过程与古代造纸过程的差异,那么对于使用过的废纸再回收制作成再生纸有哪些意义呢? 学生交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据统计:回收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同时节水100立方米,节煤1.2吨,节电600度。使用1吨100%再生纸不仅可以减少11.37吨二氧化碳排放,还可以减少污水排放,减少垃圾的数量,节约土地的使用。(有时间的话,教师可以结合拓展视频废牛奶纸盒回收厂的回收情况让学生了解回收厂一年回收纸盒资源的情况,进一步理解资源再生的意义)汇总:原来与原生

45、纸张的生产相比,回收废纸再制作成再生纸有这么大的意义,不仅能减少垃圾、节约资源,还能保护环境呢。2.除了纸可以回收利用外,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资源也可以再回收利用,你对资源再利用有什么看法呢?学生交流汇总:看来,资源的再回收对节约资源、节约成本及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四、拓展课后请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更多的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情况吧。【教学后记】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教材简析】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的第七课,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某城市城中湖的环境问题,促使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美国STC课

46、程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设计理念相一致:学生从不同身份角度出发,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同时理解解决办法中涉及的“平衡协调”的含义。城中湖的环境问题是源自生活的真实问题,这样的情境设计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即“知识的迁移”。聚焦板块,武汉和杭州的城中湖是浅水型湖泊,兼有渔业养殖、调蓄、调节气候等多项水体功能。提出两个问题“自然水域中的大多数生物靠什么维持生命?”“生活在自然水域周边的人们如何对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引导学生明确水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并知道人类的活动对相关自然水域生态环境产生的重要影响。继而提出本课的任务以某市成功恢复城中湖的生态环境为例,思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法。探索板块,共三个活动。活动一,收集城中湖环境问题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从湖周边生活的普通市民、湖区渔业养殖户、湖景区游船船主、环湖地区房地产开发商的身份来分析环境问题。活动二,每个小组从所扮演身份的角度提出解决城中湖环境问题的三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