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含答案)阅读理解专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含答案)阅读理解专项.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阅读理解专项一、课内阅读。(一)燕子(节选)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1选文主要写的是燕子( A )。A飞行时的样子 B停歇时的样子2选文第2自然段中,“横掠”一词能换成“飞”字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能。因为“横掠”也是“飞”的意思。B不能。因为“横掠”更好地表现了燕子飞行的速度快、动作灵敏。3选文中,燕子有哪些特点?在括号里打“”,再用“_”在选文中画出能体现燕子这些特点的词语。(1)身体轻盈(
2、) (2)动作敏捷()(3)喜欢唱歌() (4)飞行速度快()4如果用一句话来赞美春天,你会怎么说呢?示例: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更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二)赵州桥(节选)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1根据选文的关键句,选文的大意可以概括
3、为:赵州桥不但雄伟壮观,而且它的设计也非常独特。2下列图片中,拍摄的是赵州桥的一项是( A )。3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赵州桥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 )(2)赵州桥的设计很普通,在这之前很多桥梁都是这样设计的。 ( )(3)这段话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宽,它的设计和这样设计的好处。 ( )4赵州桥的设计有什么好处呢?请在选文中用“_”画出来。(三)蜜蜂(节选)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
4、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 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1请根据选文内容,给实验步骤标上序号。放飞 做记号 捉蜜蜂 带到四公里外 叫女儿等在蜂窝旁( ) ( ) ( ) ( ) ( )2“我”做实验时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想一想,连一连。
5、做法 目的在四公里外放飞为了方便观察给蜜蜂做上记号 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分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 路远就更能证明实验的可靠捉自己家草料棚里的蜜蜂 为了准确掌握蜜蜂回家的时间3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这句话中,“大概” 这个词语告诉我们作者并不能完全肯定,像这样的词语在选文中还有“左右”“大约” 等。作者坚持用上这样的词语,就是为了最真实地记录实验情况。(四)肥皂泡(节选)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
6、悠地在空中飘游。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1读选文第1自然段,按顺序排列吹肥皂泡的过程。(填序号)用竹笔套管蘸肥皂水慢慢地吹起,轻轻一提把碎肥皂放在小木碗里 加水和弄使它溶化2理解句子的意思,选一选。(填序号)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
7、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1)查字典(见右图),这句话中“扯”字的意思是( )。(2)联系上下文,“颤巍巍”的意思是( A )A当肥皂泡扯成长圆形,泡泡轻微地颤动,好像一不小心就要破裂似的。B肥皂泡不停地抖动,像老人走路一样很不稳。3读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让人感受到了孩子们当时(紧张期待悲伤沉痛)的心情。朗读时,我们可以用(轻快低沉)的语气。(选一选,用“”表示)4“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如果是你,此时心里会想:肥皂泡要飞得远远的,千万不要破啊。 二、课外阅读。(一)忧伤的青蛙从前,美丽的池塘里住着一只叫托德的青蛙。它小时候是一只善良、快乐的小蝌蚪,所有的动物都喜欢它
8、。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托德一天天地长大了。春天来了,托德苏醒了。它很兴奋,因为它知道自己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毛毛虫变成漂亮的蝴蝶那样。它迫不及待地跳到了池塘里的荷叶上。“不!”看到水中的自己,托德痛苦地喊了起来,“哪里来的丑八怪啊!”接着,它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又喊了起来:“天哪!好难听的声音啊!”从此,托德变得非常忧伤。一天晚上,托德因情绪低落而睡不着。它感到十分沮丧,不禁呱呱叫了起来。那天正好有一家人在池塘边野餐。“好美的声音啊!这是青蛙在叫吗,爸爸?”女儿叫了起来。“是的。”爸爸答道。“哦,爸爸!好漂亮的小东西啊!我真喜欢它的叫声。”托德感到很意外,它想:“他们是在说我吗?这怎么可能
9、!”它停止了叫声,疑惑地看着父女俩。女儿见托德不叫了,就对托德说道:“呱呱,漂亮的青蛙,求你再喊一声吧!”托德回应了一声:“”那个快乐的托德又回来了。1当托德看到水中的自己,认为自己是个丑八怪;当它听到自己的声音时,觉得难听。2选文主要写了托德从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心路历程,请从选文中找到描写托德心情变化的词语,并将词语写在相对应的方框里。3联系上下文,第自然段中的“沮丧”的意思是灰心,失望。4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朗读时应用什么语气?( C )A奇怪B疑惑C惊喜D难过5请在第自然段中写一句托德回应女孩的话,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示例:小姑娘,原来你在说我啊,那我就再多叫几声吧! (二)梧桐子几颗梧
10、桐子并排坐在一起。它们从绿帐幔的缝道里望出去,白天可以看见地面的花草和空中的小鸟,晚上可以看见天上的月亮和星儿。它们感到很乏味,如果离开这里,和花草一同玩耍,和小鸟一同飞行,或者和月亮、星儿谈谈天上的情形,多么好呀。它们的母亲知道了它们的心思,告诉它们说:“将来你们会离开这里的,不用着急,等着吧。”西风来了,绿帐幔渐渐转成黄色,掉下去了。梧桐子看自己身上,好不奇怪,绿衣服换成褐色的了。正在惊讶的当儿,一阵风经过,把它们带了出去。一颗梧桐子跟着风飞了一程,掉在地上,被一个小姑娘拾起来了。它问:“小姑娘,我的姐姐妹妹哪里去了?”小姑娘没答应,把它带回家里,玩了一会儿,就摆在窗台上。麻雀来了,衔了它
11、就飞。它问:“麻雀先生,我的姐姐妹妹哪里去了?”麻雀大约想要回答,把嘴一张,梧桐子就掉在泥地里了。泥地里是很舒服的。渐渐地,梧桐子脱了褐色衣服,换上嫩绿的新衣,身体长大起来,后来差不多同母亲一样高了。因为思念母亲和姐姐妹妹,它托燕子替它去探消息。燕子回来说:“你的母亲身体很健康,此刻又添了许多妹妹在那里了。你的姐姐妹妹同你一样,都住得很好,长得很快,并且大半有了孩子了。”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梧桐子觉得很乏味是因为它想离开绿帐幔,去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2)梧桐子原来穿着绿衣服,后来绿衣服换成褐色的了,最后又换上绿衣服。 ()(3)这颗梧桐子的姐姐妹妹没有在泥
12、土里生根发芽,长大成树。 ()(4)梧桐树掉了梧桐子之后,第二年就不会结梧桐子了。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选一选。(填序号)(1)第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的“将来”指的是( B )。A今年的夏天B今年的秋天C第二年的春天(2)第自然段中“渐渐地,梧桐子脱了褐色衣服,换上嫩绿的新衣,身体长大起来,后来差不多同母亲一样高了。”这里所指的时间是( C )。A今年的夏天 B今年的秋天 C第二年的春天3读短文,想想梧桐子经历了怎样的旅程?心情怎样?填一填。(三)阳光超市“五一”大促销劳动节当天,笑笑和妈妈一起去阳光超市购物。为了锻炼笑笑,妈妈让笑笑来主导这次购物。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
13、误的打“”。(1)5月1日,笑笑在付款时可以用一张50元的代金券。 () (2)笑笑买完东西后,可以换购一瓶洗衣液回家。 ()2笑笑再买下列哪个商品可以最划算地换购电吹风?( C )A小太阳取暖器45元B电子秤55元C一箱橙子50元3根据情境,回答问题。付款后,笑笑发现收银员阿姨多找给她10元钱,但笑笑不想把钱退回去。(1)假如你是笑笑的好朋友,当时也在现场,你会怎样劝告她?请你写一写。示例:笑笑,父母和老师都教育我们要做诚实守信的孩子,不贪图他人的东西。这多出来的10元钱,我们主动退回给收银员阿姨吧! (2)后来,笑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十分惭愧。你会引用左传中的“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来安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