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各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细目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各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细目表.pdf(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小学数学人教版各册知识点细目表 年级 单元 课题 课时 课时比例 知识目标 一年级上 册 61 课时 一、数一数 1 课时 1.60%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二、比一比 2 课时 3.20%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 课时)(16.4%)1、1-5的认识 3 课时 4.90%1-5 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1-5 的排列顺序;比大小;第几(序数的含义)几和几(数的组成)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 课时 8.20%加减法含义;能口算 5 以内的加减
2、法。3、0的认识和有关 0的加减法 2 课时 3.20%0 的认识(起点、没有);0 的加减法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3 课时 4.90%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特征 五、分类 2 课时 3.20%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六、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20 课时)(32.8%)6、7的认识好加减法 5 课时 8.20%6、7 的数数、认识数字 6 和 7、7 以内数的
3、顺序,比较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写数字 6 和 7、6 和 7 的组成,6、7 的加减法(一图两式)、书写加减算式、基数与序数;6、7 加减法的应用(第一次出现和?)8、9的认识和加减法 5 课时 8.20%8、9 的认识同上,但更加强调基数与序数的不同;8、9 的加减法(一图四式);8、9 加减法的应用(习题第一次出现初步统计意识和看图比多几少几的题目)10 的认识和有关 10的加减法 4 课时 6.50%10 的认识同上;10 的加减法;填未知加数;(习题中第一次出现数轴);简单的应用问题。连加、连减、加减4 课时 6.50%比较熟练进行 10 以内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名师总结 优秀知
4、识点 混合 整理复习 2 课时 3.20%实践活动 1 课时 1.60%七、11-20 各数的认识 (4课时)(6.5%)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 课时 3.20%正确数出数量在 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 11-20各数 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 课时 3.20%熟练口算 10 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十几减几、十几减十)(不退位)。八、认识钟表 2 课时 3.20%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和半时(钟表和电子表)。九、20 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18%
5、)9 加几 3 课时 4.90%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 10的加法),蕴含“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规律;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图文结合应用题)。(练习中第一次出现图文形式的统计表应用题)8、6、7 加几 4 课时 6.50%5、4、3、2加几 3 课时 4.90%整理与复习 1 课时 1.60%实践与活动 1 课时 1.60%十、总复习 4 课时 6.50%一年级下册 60 课时 一、位置 4 课时 6.70%初步感知上下左右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6、。(从两个维度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对描述。)二、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例 1 3 课时 5%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想加算减、破十法、连续减、点数)例 2 4 课时 6.70%例 3 2 课时 3.30%整理与复习 3 课时 5%要重视直观统计表应用题 三、图形的拼组 2 课时 3.30%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 四、100 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数数 数的组成 2 课时 3.30%能够正
7、确地数出 100 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接近整十数的时候数数是难点)读数 2 课时 3.30%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读写 100 以内的数读写两位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课时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关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五分类课时直观认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写数 数,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理解“满十进一”计数原理,总结 100 以内读数法则。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3 课时 5%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多一些、少一
8、些、多得多、少得多”表示两数的大小关系。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 课时 1.70%结合数的认识,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摆一摆 想一想 1 课时 1.70%结合具体事物,感受 100 以内数的意义,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简单估计 五、人民币的认识(4 课时)认识人民币 2 课时 3.30%认识人民币单位圆角分、知道 1 元=10 角,1 角=10 分;认识单位是角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认识单位是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简单计算 2 课时 3.30%人民币单位之间换算(复名);用小数表示物品价格;加法计算(求总钱数);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付出的钱,求剩下的钱数)六
9、、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 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 课时 5%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含用数学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 课时 6.70%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含用数学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 课时 10%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含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含用数学(编入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问题)整理和复习 2 课时 3.30%七、认识时间 3 课时 5%会读、写几时几分(5 分 5 分的数、1 分 1 分的数);1 时=60 分 八、找规律 4 课时 6.70%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九、统计 3 课时 5%初步认识简单的
10、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会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十、总复习 5 课时 8.30%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课时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关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五分类课时直观认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 60 课时 一、长度单位 4 课时 6.70%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初步认识线段(直观、描述的方式,严格定义高年级给出-可以量出长度,直的);学习
11、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3 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3 课时 5%整个单元教学目标为:会计算 100 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能运用所学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例 1 是两位数加整十数,重点解决列竖式的对位问题;例 2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重点解决竖式计算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例 3 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重视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突出如何进位的问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 5 课时 8.30%例 1 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列减法竖式的对位问题;例 2 两位数退位
12、减法,全单元的教学难点;例 3 被减数的个位是 0 的退位减法;例4 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 课时 6.70%例 1 加法的分步列两个竖式和两个竖式连写的简便写法;例 2 减法的分步列两个竖式和两个竖式连写的简便写法;例 3 加减混合;例4 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内容,没有出现约等号。整理与复习 1 课时 1.70%我长高了 1 课时 1.70%三、角的初步认识 2 课时 3.30%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第一次出现)例 1 从生活实例中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说明角的
13、特征;例 2 画角;例 3 认识直角;例 4 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四、表内乘法(一)(13 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3 课时 5%例 1 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乘法算式的读法;例 2 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例 3 初步感知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 5 的乘法口诀 2 课时 3.30%例 1 教学 5 的乘法口诀 2、3、4 的乘法口诀 4 课时 6.70%例 2、例 3 教学 2、3 的乘法口诀;例 4 教学 4 的口诀;例 5 乘加、乘减式题;例 6“用数学”,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实际问题。6 的乘法口诀 3 课时 5%例 7 教学 6 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 1 课时 1.70
14、%五、观察物体 4 课时 6.70%例 1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例 2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例 3 初步认识镜面现象。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课时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关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五分类课时直观认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六、表内乘法(二)(13 课时)7 的乘法口诀 5 课时 8.30%例 1 教学 7 的乘法口诀;例 2 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概念;例 3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例 4
15、用已构建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8 的乘法口诀 3 课时 5%例 5 教学 8 的乘法口诀 9 的乘法口诀 4 课时 6.70%例 6 教学 9 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 整理与复习 1 课时 1.70%看一看、摆一摆 1 课时 1.70%七、统计 3 课时 5%例 1 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八、数学广角 2 课时 3.30%例 1 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例 2 最简单的推理知识(两者之间);例 3 在例 2 的基础上加一个条件,难度稍微增加 九、总复习 4 课时 6.
16、70%二年级下册60课时 一、解决问题 4 课时 6.70%例 1 两步式题解决问题;例 2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了解小括号作用。例 3 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表内除法(一)(13 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 2 课时 3.30%例 1 建立“平均分”概念;例 2 平均分实践活动(按指定份数平均分);例 3 平均分实践活动(按每几个一份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 3 课时 5%例 4 认识除号、写法、读法;例 5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 2-6的乘法口诀求商 7 课时 11.70%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例 1 求商的方法;例 2 用 26 的乘法口诀求商;例 3 解决“平均分
17、”的简单实际问题;例 4 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整理和复习 1 课时 1.70%三、图形与变换 其中剪一剪1 课时 4 课时 6.70%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表内除法用 7、3 课时 5%例 1 用 7、8、9 的乘法口诀求商;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课时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关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五分类课时直观认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二)(9 课时)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4 课时 6
18、.70%例 2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 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例 4 综合应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列综合算式,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整理和复习 2 课时 3.30%五、万以内数的认识 8 课时 13.30%例 1 认识计数单位“千”,知道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例2 会读写 1000 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例 3 比较 1000以内数的大小(数位不同的比较,数位相同的比较);例 4 认识计数单位“万”;例 5 万以内数的读写及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例 6 进一步教学中间、末尾有零的万
19、以内数的读写法;例 7 数的比较大小;例 8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和作用,体会近似数与准确数的区别,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例 9 整百、整千数不进(退)位加减法;例 10 教学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本单元教学难点)。六、克和千克 2 课时 3.30%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有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其中有多重1 课时 7 课时 11.70%例 1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例 2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和在 100 以内);例 3 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例 4
20、 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例 5 加减估算 八、统计 3 课时 5%例 1 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提出并解决问题;例 2 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代表 5 个单位),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初步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1 个代表 5 个单位),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做出合理的预测。九、找规律 4 课时 6.70%例 1 图形的变化规律;例 2 图形和数列的变化规律。十、总复习 4 课时 6.70%三年级上册61课时 一、测量 (7课时)千米的认识 4 课时 6.60%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 毫米、1 分米和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常用长度单位
21、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例 1 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例 2 发现分米、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建立 1 分米的长度观念;例3 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例 4 感受 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例 5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吨的认识 3 课时 4.90%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例 6 认识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建立 1 吨的质量观念;例 7 吨
22、与千克的单位换算。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加法 3 课时 4.90%例 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例 2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减法 3 课时 4.90%例 1 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例 2(难点)被减数中间有 0 的连续退位减法;例 3 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 0 的连续退位减法;进一步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课时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关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五分类课时直观认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加法和减法的验算 2 课时 3.30
2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例 1 加法验算,例 2 减法验算 整理和复习 1 课时 1.60%三、四边形 6 课时 9.80%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四边形例 1 区分出四边形,感悟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 2 各种四边形的分类,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特性
24、(易变性)。周长教材没有概括周长的计算方法。四、有余数的除法 5 课时 8.20%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例 1 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例 2 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以及余数的含义;例 3 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例 4 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五、时分秒 3 课时 4.90%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分=60 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感悟时间单位“秒”1 分等于 60 秒时间单位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 课时)口算乘法 3 课时 4.90%例 1 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在此
25、基础上,可以教学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例 2 估算.把因数中任意两位数或三位数看成整十数,再去乘一位数。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5 课时 8.20%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例 1 不进位乘法,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例 2 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例 3 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出现进位叠加的情况;例 4 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 课时 6.60%例 5 关于 0 的乘法(0 和任何数相乘等于 0)例 6 因数中间有 0 的乘法;例 7 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整理和复习 1 课时 1.60%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 5 课时 8.20%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
26、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例 1、例 2 认识几分之一;例 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例 4、例 5 认识几分之几;例 6 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分数的简单计算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例 1、例 2 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例 3 是 1 减去几分之几 八、可能性 4 课时 6.60%体验有些事情是确定的,有些不是;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描述。例 1 例 2 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例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课时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关
27、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五分类课时直观认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3、4、5,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的大小 九、数学广角 3 课时 4.90%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十、总复习 4 课时 6.60%三年级下册59课时 一、位置与方向 5 课时 8.50%例 1 认识东南西北,能用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 2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例 3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线路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 4 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
28、东南西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 5 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3 课时)口算除法 3 课时 5.10%例 1 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例 2 除法估算 笔算除法 9 课时 15.25%基本的笔算除法例 1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例 2 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例 3 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并且有余数),除法估算。除法的验算例 4 用乘法验算除法。有关 0 的除法例 5 有关 0 的除法;例 6 商的中间或末尾有 0(1);例 7 商中间或末尾
29、有 0(2)整理与复习 1 课时 1.70%三、统计(4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 2 课时 3.40%使学生会看两种新的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例 1 横向条形统计图;例 2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 2 课时 3.40%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例 1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例 2 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四、年、月、日(5 课时)制作年历 5 课时 8.50%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和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知道 24 计
30、时法,会用 24 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单元结构:认识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24 小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8 课时)口算乘法 3 课时 5.10%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 1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方法;例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乘法 4 课时 6.80%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例 1 不进位乘法;例 2 进位乘法。整理与复习 1 课时 1.70%六、面积 7 课时 11.90%结合
31、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 1 平方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课时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关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五分类课时直观认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七、小
32、数的初步认识 5 课时 8.50%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一、认识小数(常见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例 1 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例 2 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例 3 一位小数的加法;例 4 一位小数的减法)八、解决问题(4 课时)设计校园 1 课时 1.70%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 1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3、;例 2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九、数学广角 2 课时 3.40%是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十、总复习 4 课时 6.80%四年级上册59课时 一、大数的认识(11 课时)1 亿有多大?1 课时 18.60%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
34、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在认数过程中,培养数感。一、亿以内数的读法(例 1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例 2 读含有两级的数)二、亿以内数的写法(例3 写含有两级的数;例 4 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例 5 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例 6 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三、数的产生。四、十进制计数法。五、亿以上数的认识(例 1 读含三级的数;例 2 写含三级的数;例 3 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六、计算工具的认识。七、用计算器计算。二、角的度量 4 课时 6.80%使学
35、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一、直线、射线和角: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二、角的度量(例 1 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三、角的分类。(例 2 认识平角、周角;例3 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四、画角。例 4 画指定度数的角。三、三位数乘两位数(9 课时)口算乘法 2 课时 3.40%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 100 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例 1 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 100 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 7 课时 11.
36、90%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例 1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没有 0);例 2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 0);例 3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例 4 积的变化规律;例 5 估算 四、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6 课时 10.20%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一、垂直与平行。例 1 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
37、的特殊位置关系;例 2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例 3 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课时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关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五分类课时直观认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处相等”。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例 1 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例 2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称。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5 课时)口算除法 2 课时 3.40%例 1 会口
38、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笔算除法 12 课时 20.30%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 1、例 2、例 3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位数;例 4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两位数;例 5 商的变化规律 整理与复习 1 课时 1.70%六、统计(3课时)你寄过贺卡吗?1 课时 5.08%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例 1 完成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例 2 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
39、图。七、数学广角 4 课时 6.80%通过简单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路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例 1 烙饼问题。例 2 沏茶问题。例 3 排队。例 4“田忌赛马”对策论。八、总复习 5 课时 8.50%四年级下册60课时 一、四则运算 6 课时 10%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解决问题。同级运算顺序,例 1 加减混和运算,例 2 乘除混合运算;含两级运算顺序,例 3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 4 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二、三步式题,例
40、5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例 6 有关 0 的运算。二、位置与方向 4 课时 6.70%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例 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例 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例 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例 4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三、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 课时)加法运算定律 3 课时 5%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例 1 加法交换律;例 2 加法结合律;例3 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乘法运算定律 3 课时 5%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例 1 乘法交换律;例 2 乘法结
41、合律;例 3 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 4 课时 6.70%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例 1连减的简单计算;例 2 加减法计算的灵活运用;例 3 连除的简便运算;例 4 乘除的灵活运用;例 5 乘加的灵活运用。营养午餐 1 课时 1.70%数学综合运用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小数的意义和3 课时 5%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课时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关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五分类课时直观认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读写法
42、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3 课时 5%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生活中的小数 3 课时 5%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4 课时 6.70%能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整理与复习 1 课时 1.70%五、三角形(6课时)三角形 4 课时 6.70%一、三角形的特性。例 1 抽象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底和高的含义,学习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例 2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例 3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二、三角形的分类。
43、例 4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三、三角形内角和。例 5 三角形内角和是 180 度。图形的拼组 2 课时 3.40%例 6 通过拼、摆、画等活动,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例 7 在图形拼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探究能力。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 课时 10%理解计算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理解整数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能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例 1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例 2 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例3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4、);例 4 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能进行简算。七、统计 4 课时 6.70%例 1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特点,能回答简单的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体会统计的作用;例 2 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解决问题,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合理的推测。八、数学广角(4 课时)小管家 1 课时 6.70%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例 1 一条线段植树问题(两端栽树);例 2 两端不栽树;例 3 封闭曲线植树问题 九、总复习 4 课时 6.70%五年级上册60课时 一、小数乘法 8 课时 13.30%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解释;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45、;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一、小数乘整数(例1 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 2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二、小数乘小数(例 3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例 4 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例 5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三、积的近似值(例 6 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四、连乘、乘加、乘减(例 7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五、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例 8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课时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关的加减法一年级上册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课时五分类
46、课时直观认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体名师总结 优秀知识点 二、小数除法 11 课时 18.30%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一、小数除以整数(例1小数除以整数;例 2 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例 3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需要添 0 继续除;例 4 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二、一个数
47、除以小数(例 5 一个数除以小数;例 6 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三、求商的近似值(例 7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四、循环小数(例 8例 9 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五、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例 10,探索规律并计算)六、解决问题(例 11 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 12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三、观察物体 3 课时 5%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例 1 观察小药箱;例 2 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例 3 是 4 个小正方体搭成
48、的简单立体图形 四、简易方程(16 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3 课时 5%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例1 用字母表示数;例 2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例 3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例 4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解简易方程 12 课时 20%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一、方程的意义(方程的意义;等式基本性质一;等式基本性质二)二、解方程(例 1 是 X+b=c;例 2 是 aX=b;例 3
49、 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例 4 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三、稍复杂的方程(例 1 是 aX-b=c及其应用;例 2 是 aX+ab=c 及其应用;例 3 是 aX+bX=c及其应用)整理与复习 1 课时 1.70%量一量 找规律 1 课时 1.70%五、多边形的面积 9 课时 15%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例 1平行四边形面积;例 2 三角形的面积;例 3 梯形的面积;例 4 组合图形的面积 六、统计与可能性(4 课时)铺一铺
50、1 课时 6.70%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按照指定的要求设计简单的游戏方案;(例 1、例 2、例 3)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例 4、例 5)。铺一铺用 6 中平面图形,即圆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等腰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进行密铺。七、数学广角 3 课时 5%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会用数进行编码。例1 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例 2 了解编码的方法;例 3 运用编码的方法进行编码;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