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品教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内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主要包括: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其中,关注岩石及其衍生下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循环和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表形态。理解这些内容的的关键是明确“课标”的相关要求,即第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是从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变入手,图文结合,阐明在内外力作用下与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地理意义;第三是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以地质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来说明激烈迅速的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地表形
2、态的变化及其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地表以下的地理事物,虽然在之前初中的学习和前一单元的学习中接触了不少的地理知识,但是与地表上的地理事物相比,学生接触甚少,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岩石圈是地球表层四大圈层之一,是自理环境学习的重点,教学的重点是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二、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定位 1说出岩石圈结构特点。2能演示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3理解内外力作用含义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目标解析 1说出岩石圈结构特点,就是知道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地壳结构的特点。2能演示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就是知
3、道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演示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循环及其内在关系。3理解内外力作用含义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就是知道地壳运动的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地貌的演化及其地形地貌类型。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判断褶皱的两种基本地质构造形态。产生这一问题原因是学生对向斜和背斜的形态理解不到位。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实物模拟地质构造运动从而把握其岩层特点。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学案。因为本节课程涉及到地球内部及表层个圈层的结构和联系,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建立较强的地球空间思维能力,使用多媒体
4、辅助教学,有利于为学生做好知识的演示和铺垫,直观性强,易理解和掌握;使用学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五、教学过程设计【引入】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宇宙对地球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知道了宇宙环境对于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来说特别重要,但人类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地球自身的环境。因此,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就进入地球本身对做一些微观的了解。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问题一 地球内部圈层由哪些组成?各圈层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让学生从整体对地球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认识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
5、无尽奥秘。例题 1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解析:如图所示。地球是由一系列物质圈层构成:地表以下为地球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1)地壳 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它是一个连续圈层,大陆部分较厚,大部分较薄,平均厚度约 17KM。特点:1 个连续圈层,厚度不均(大洋薄,大陆厚),平均厚度 17 千米,大陆部分为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大洋部分为硅镁层联系分布(2)地幔 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约 2800KM。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岩
6、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特点:连续圈层,分三层:地幔上部,软流层和地幔下部(3)地核 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分界。地核厚度约 3400KM,根据地震波波速变化,可分为外核和内核。地核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的地表形态理解这些内容的的关键是明确课标的相关要求即第一是地球第三是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地表以下的地理物虽然在之前初中的学习和前一特点:分两层为外核与内核,高密度的液态物质组成 例题 2 何为软流层?岩石圈的范围有哪些?解析:软流层:地幔上部存在的塑性物质组成的圈层;岩石圈是软流层上部地幔与地壳部分。【师生活动】绘制地球各圈层示意图 解析
7、:如右图【变式练习】1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壳就是整个岩石圈 B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下 C岩石圈就是地壳 D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 2 岩石圈得组成与物质循环 问题二 岩石圈得物质组成按成因划分为几类?如何形成?有何特点?【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岩石及其岩石圈对在整个课程的学习的重要性。例题 3 岩石圈由哪些岩石组成,认识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过程?解析: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其成因课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1)岩浆岩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产物。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而形成岩浆岩。其形成过程如下图:(2)
8、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等外力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水中的化学离子,在一定的成岩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质而沉积下来,进过固结成岩作用也可以形成沉积岩。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冷却、凝固 岩浆岩 常见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的地表形态理解这些内容的的关键是明确课标的相关要求即第一是地球第三是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地表以下的地理物虽然在之前初中的学习和前一 (3)变质岩 地壳中原有
9、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大理岩、板岩、片麻岩等。变质岩形成过程 【变式练习】1 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在地质学教材中展现,其中层理构造最为明显的是岩石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 变质岩 D沉积岩 2 以下各组岩石按成因属于同一类型的是()花岗岩、砂岩 砾岩、页岩 砂岩、石灰岩 大理岩、板岩 A B C D 例题 4 阅读课本 P29,叙述岩石圈得物质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解析: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概念: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也称之为地壳的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
10、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流水、风、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被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并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探究活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哪里?解析: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热能,
11、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机械能。如沉积岩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外力作用参与,而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重力能等。例题5 岩石是如何转化的?解析: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如下:沉积岩形成及特点:裸露岩石 沉积岩 风化、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特点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已成岩石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的地表形态理解这些内容的的关键是明确课标的相关要求即第一是地球第三是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地表以下的地理物虽然在之前初中的学习
12、和前一 【变式练习】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的模式图是(C )2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问题三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能量分为几种?如何表现?对地貌有何影响?【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球内外力作用及其所塑造的地表形态。例题 7 引起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能量分为几种?如何表现?对地貌有何影响?解析:内力作用表现: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表现: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 影响:使地表趋于平坦【变式练习】1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D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 C.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的形成 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2
13、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的主要原因是(A )A.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B.断层平直而陡峭 C.岩块发生了相对位移 D.岩石受力过大【师生活动】1 探究地球内力作用的”证据”在哪里找?该作用基本形式包括哪些?岩浆岩 变质岩 上升至 地表 风化 侵蚀 碎屑物 沉淀物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 沉积岩 在岩石圈较深处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变质岩 改变结构 矿物成分 变质岩 沉积岩 在岩石圈深处 重新熔化 岩浆岩 喷出冷凝 侵入冷凝 岩浆 A B C D 的地表形态理解这些内容的的关键是明确课标的相关要求即第一是地球第三是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来说他们是第一次
14、接触地表以下的地理物虽然在之前初中的学习和前一对地貌有何影响?判断依据是什么?解析:看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 地质构造 :褶皱(背斜、向斜)早期内力作用:背斜山地,向斜洼地、盆地 后期外力作用:背斜谷地,向斜山地 断层(地堑、地垒)形成谷地、陡崖或断块山 背斜向斜的判断:根据新老关系来判断 新老新为向斜 老新老为背斜 2 研究这些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意义?具体说明。解析:研究地质构造,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具有指导意义 1、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 2、在向斜盆地中往往较容易找到地下水 3、隧道、水库建设则应尽量避开断层【问题串】1 下图是某地质剖面图,回答
15、:(1)该地地形是 。(2)该地地质构造在形成时受到 力作用,其方向是 (3)甲地地质构造是 ;乙地地质构造是 。(4)根据该地地层的形态和组合关系,说说其成因 (5)如果在这里修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并说明理由:答案:1 平原 2 内力作用、南向北 3 先受内力作用形成褶皱,后在受外力作用沉积形成平原 4 甲,背斜,俩翼岩石支撑性好 2 有关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层向上拱起,地势高易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地势低易成谷地或盆地 的地表形态理解这些内容的的关键是明确课标的相关要求即第一是地球第三是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来说
16、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地表以下的地理物虽然在之前初中的学习和前一B.背斜岩层向上拱起,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裂,被外力作用侵蚀,形成谷地 C.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外力作用侵蚀,反而形成了山岭 D.岩层向下弯曲,地势高易成山岭,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地势低易成谷地或盆地 例题 8 阅读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特征表,完成下列问题:外力作用 分布地区 作用形式 地貌类型 典型地貌 流水作用 降 水 丰 富地区 侵蚀 峡谷 三峡 搬运、沉积、堆积 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山麓地带平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风力作用 干旱地区 风蚀作用 风蚀蘑菇 西北戈壁 沉积 沙丘 沙丘 下列地貌,
17、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A.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B.亚马孙平原 C.密西西比平原 D.印度河恒河平原【探究活动】阅读课本 P30 知识窗部分,探究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1板块构造学说产生的时间和背景 2板块构造的主要观点 3板块构造对地表形态有怎样的影响 主要观点:(1)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2)板块出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于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分布(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3)板块移动与地貌(1)板块的移动: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
18、 板块挤压(消亡边界)陆块与洋块聚合,形成海沟、岛弧 和海岸山脉 陆块与陆块碰撞,形成山脉 板块运动学说结论:地球上的海陆分布,陆地上的宏观格局,都是板块运动的结果。例题 9 地球上最雄伟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地质作用的而形成的()A.外力作用的沉积作用 B.内力作用的变质作用 C.内力作用的火山喷发 D.内力作用的地壳隆起 【变式练习】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的地表形态理解这些内容的的关键是明确课标的相关要求即第一是地球第三是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地表以下的地理物虽然在之前初中的学习和前一A.生长边界位于板
19、块的碰撞挤压区 B.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高大的山系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碰撞,往往形成裂谷和断层 D.日本国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地震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采用读图观察法、绘制示意图法、列表对比法、讨论法等地理学习方法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的实际意义;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重点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质构造与地貌;流水与风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七、目标检测 1.有关地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B硅铝层是不连续的,硅镁层是连续的 C地壳就是整个的岩石
20、圈 D硅铝层在山区高原较厚,在平原盆地较薄 2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 B地壳下部的硅镁层 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 D岩石圈中部 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4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 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 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 5右图为某地地层示意图。从 p 点向下钻井,当钻头位于、“层”时,可能分别探测到()A天然气、水、石油 B水、石油、天然气 C石油、天然气、水 D天然气、石油、水 6在一
21、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由此形成的岩石,是下列中的()A石灰岩、玄武岩 B页岩、石灰岩 C板岩、大理岩 D花岗岩、页岩 7地球内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的地表形态理解这些内容的的关键是明确课标的相关要求即第一是地球第三是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地表以下的地理物虽然在之前初中的学习和前一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8由珊瑚礁组成的石灰岩,形成的机理是()A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重熔再生作用 D冷却凝固 9敦煌壁画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流水侵蚀 B 风化和风蚀 C 冰川侵蚀 D水的溶侵 10“沧海桑田
22、”之说是指()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 C地壳运动 D地质构造 八、配餐作业:A组 右图所示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读图回答 12 题。1乙处的地质构造是()A 背斜 B向斜 C断层 D 谷地 2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 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3右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分别属于()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岩浆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4若在甲处修建铁路,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A 火 山 喷 发 B 断 层 下 陷 C地下溶洞塌陷 D地下冻土融化 B组
23、5(2008 江苏高考卷,1)下面左图是”护送 2008 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右图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A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6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的地表形态理解这些内容的的关键是明确课标的相关要求即第一是地球第三是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地表以下的地理物虽然在之前初中的学习和前一(1)图中、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根
24、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处的地形属于_山地。(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 4 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多选)。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 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 c 地层为含水层,a、b、d 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处(填序号)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答案:(1)背斜 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中间地层老,两翼地层新 块状(2)绘图略(注意内侧箭头向上,外侧箭头向下)(3)A、C (4)该处为向斜构造,在此处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汇聚 C组 7试在下面图框内填上
25、恰当事物的名称,使之成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简单图式。(1)甲_,乙_,丙_,丁_。(2)图中对应地质作用分别是:A_,B_,C_,D_。(3)图中箭头 B、D包含的意义分别是:B_,D_。8.读某地储油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按褶皱的基本形态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_,该地质构造在外力侵蚀严重的地区常形成_(山峰、山谷)地形。(2)在储集层,由于石油、天然气和地下水三者比重差异而产生的分异规律是:层是 _,_,_。(3)图中的储油构造经过一段时间开采,出油量会逐渐减少,这时采用向油井中注水的办法,原因是_。(4)岩层 a 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是()A沉积作用为主 B火山爆发 C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D风化作用为主 答案:7(1)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2)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作用 岩浆活动(3)已生成的岩石再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12.(1)背斜,山谷 (2)天然气,石油,地下水(3)水的密度比油轻,向地下注水既可以富集石油,又可以提升石油在地下的位置(4)A 甲 丙 丁 乙 A B A C C C D B 的地表形态理解这些内容的的关键是明确课标的相关要求即第一是地球第三是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地表以下的地理物虽然在之前初中的学习和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