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29380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pdf(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涂在答题框内。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1.物理学中,为纪念科学家的重要贡献常会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物理量的单位。牛顿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领域有许多杰出的贡献,下列物理量中以牛顿作为单位的是()A.长度 B,速度 C.力 D.密度【答案】C【解析】【详解】A.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不是以牛顿作为单位,故 A 不符合题意;B.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秒,不是以牛顿作为单位,故 B 不符合题意;C.牛顿发现了牛顿三大

2、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所以为了纪念牛顿,将力的基本单位定为牛顿,简称牛,故 C 符合题意;D.密度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3,不是以牛顿作为单位,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C。2.如图所示为空中加油机A 正在对战机B 进行空中加油。为确保飞行安全,此时加油机A 和战机B 应“同步”。从物理的角度看我们说加油机A 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面 B.加油机A C.白云 D.战机B【答案】D【解析】【详解】A C.加油机A 和地面、白云之间发生位置的改变,以地面、白云为参照物,加油机A 是运动的,故 AC不符合题意;B.参照物不能选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故 B 不符合题意;D.空中加油过程中,

3、战斗机A 和加油机B 飞行的高度和速度不变,战斗机A 和加油机B 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战斗机B 为参照物,加油机A 是静止的;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3.宋代辛弃疾的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有着对丰收的描述一 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其中诗人能分辨出叫声是青蛙发出的,依据了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节奏【答案】C【解析】【详解】A.响度是由声音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故 A 不符合题意;B.音调是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故 B 不符合题意;C D.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诗人能分辨出叫声是青蛙发出的,是因为青蛙的音色与其他动物不同,这里与节奏也没有什么关系,故 C

4、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故选C。4.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答案】B【解析】【详解】A.手影游戏中影子是因为手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 A 不符合题,-A*.忌;B.桥在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符合题意;C.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 C 不符合题意;D.斜插入水中的铅笔看起来向上弯折,是由于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了折射,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B。5.小明和妈妈从超市购物回来,小明发现密封的面包被挤压变小就说面包变少了,妈妈却说面包没变。你认为面包“没变”的 是()A.质量 B.体积 C.

5、密度 D.厚度【答案】A【解析】【详解】A.面包被挤扁,形状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故 A 符合题意;B D.面包被挤扁,面包的厚度、体积发生变化,故 BD不符合题意;C.面包质量不变,体积变小,由公式P=歹 知,密度变大。故 C 不符合题意。故选Ao6.宇航员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在空间站的失重环境中,物体无法自由下落,会导致下列测量无法完成的是()A.秒表测量时间 B.刻度尺测量长度C.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 D.托盘天平测量质量【答案】D【解析】【详解】A.秒表的计时与重力无关,所以在失重环境下,秒表可以测量时间,故 A 不符合题意;B.刻度尺的使用不受重

6、力影响,所以在太空中可以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故 B 不符合题意;C.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是根据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拉力能使弹簧伸长,与重力无关,所以物体在失重状态下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故 C 不符合题意;D.在地球上用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质量,是因为物体和祛码都受到重力作用,放在天平上对天平有力的作用,天平才能完成质量的测量,但是在太空中,物体和祛码都不再受到重力的作用,放在天平上对天平没有力的作用,所以天平不能测量物体的质量,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7.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与生活的重要污染之一。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

7、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C.D.B.【答案】A【解析】【详解】A.临近居民楼高架路安装隔音墙,可以使声音在隔音墙上发生反射,阻断声音的传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A 正确;B.声音是汽车的喇叭振动产生的,所以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错误;C.机场停机坪工作人员佩戴耳罩,防止声音进入人耳,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D.在摩托车发动机上安装消声器,可以使发动机产生的声音响度变小,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错误。故选Ao8,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它既会带给我们些许困扰,同时又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好帮手。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摩擦力,下列

8、生活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上字B.大课间在操场上练跑步C.值日时用抹布擦净玻璃D.微风吹动树叶摇曳多姿【答案】D【解析】【详解】A.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粉笔与黑板之间存在摩擦,没有了摩擦力,则粉笔不会在黑板上流下痕迹,故 A 错误;B.大课间在操场上练跑步时利用了人的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没有了摩擦力,将不能跑步,故 B 错误;C.值日时用抹布擦净玻璃利用了摩擦,没有了摩擦力,将无法擦净玻璃,故 C 错误;D.微风吹动树叶摇曳多姿,是利用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摩擦力无关,故 D 正确。故选D。9.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高速行驶时具有的惯性较大,静止时具

9、有的惯性较小B.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助跑可以跳得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C.运动员跑到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因为他受到惯性的作用D.乘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汽车突然加速时惯性造成的伤害【答案】B【解析】【详解】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汽车在高速或静止状态下,惯性不变,故 A 错误;B.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要先助跑,起跳后,人由于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这样可以跳得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故 B 正确;C.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仍要运动一段距离;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 C 错误;D.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在紧急刹车时人

10、由于惯性而向前冲时受到的伤害,故 D 错误。故选B。10.每年的6 月 6 日是我国的“爱眼日”,今年的宣传教育主题是“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如图显示小明同学配带透镜的矫正原理,他的视力问题和矫正透镜的作用分别是()A.近视眼;会聚作用 B.远视眼;发散作用C.远视眼;会聚作用 D.近视眼;发散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可知,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然后经晶状体后会聚到了视网膜上,这是近视眼的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 D 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

11、要求,请填涂在答题框内。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1.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对相关物理量的估测,与实际情况较接近的是()A.学校教室的高度约为3mB.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10m/s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D.物理课本受到的重力约50N【答案】AC【解析】【详解】A.学校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 m,所以一般教室的高度在3m左右,故 A 符合实际;B.中学生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8km/h=18xm/s=5m/s3.6故 B 不符合实际;C.10个鸡蛋的质量约1斤,而1 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 C 符合

12、实际;D.物理课本的质量约/w=300g=0.3kg受到的重力为G=,g=0.3kgx 10N/kg=3N故 D 不符合实际.故选AC。C.3如图: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拉 动 木(6/桌而上滑动木 块I.加一个用物,村 动 木 块 在,而 卜 滑 动力的关系【答案】ABC如图:将有反射光的光屏向后折转是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解析】【详解】无变化,A.将斜面分成间距相等的两段,比较物体经过两段路程的时间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说明速度如果不同说明速度发生了变化,由此可以判断物体下滑速度是否变化,故 A 正确;B.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分别置于平面镜两侧,使未点燃的蜡烛正

13、好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故 B 正确;C.在接触面相同的情况下,木块上加一个重物,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发生改变,则说明摩擦力大小受到压力大小的影响,故 c 正确;D.有反射光的光屏不仅可以呈现光路,还可以判断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但不能确定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关系,故 D 错误。故选ABCo13.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下列有关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医院里的B 超是利用次声波检查孕妇肚中胎儿的发育B.手机显示屏上艳丽多彩的画面是由三基色光混合而成C.撑杆跳运动员跳得很高是利用压弯撑杆产生的弹力D.用枪射击

14、时“三点一线”瞄准靶心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答案】BCD【解析】【详解】A.医院里的B 超是利用超声波检查孕妇肚中胎儿的发育,次声波一般利用在军事上,故 A 错误;B.把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所以手机显示屏上艳丽多彩的画面是由光的三原色混合成的,故 B 正确;C.撑杆跳运动员能跳得很高是因为压弯的撑杆产生了弹力,弹力的作用让运动员向上运动,故 c 正确;D.射击瞄准利用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当靶心、瞄准器和眼睛在一条直线时,靶心反射的光通过瞄准器可传播到眼睛,即为瞄准了,故 D 正确。故选BCDo1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创造了无数充满智慧的语言文字,这些文字

15、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涵,还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对部分诗句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分析,正确的是()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 的“怕得鱼惊”是由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B.“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浪遏飞舟”是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鱼翔浅底”是由于光的反射使得“潭底”看上去更浅了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 的“飞流直下”是由于水受到了重力的作用【答案】ABD【解析】【详解】A.水中的鱼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人说话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和水传播,使鱼受到惊吓,故 A 正确;B.浪遏飞舟的意思是浪花改变了船的运动状态,叩力可以改变物

16、体的运动状态,故 B 正确;C.鱼翔浅底是由于潭底反射的光线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潭底比实际位置浅一些,故 C 错误;D.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所以飞流直下是由于水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故 D 正确。故选ABD。1 5.如图所示的共享单车为广大百姓的出行提供了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下列关于共享单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车的车铃通过振动发出声音提醒前方行人注意安全B.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C.单车的尾灯可利用光的折射引起后方车辆司机的注意D.单车的车把和脚蹬表面上凸起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17、答案】AD【解析】【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车铃通过振动发出声音,从而能够提醒前方的行人,故 A 正确;B.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制成的,因此,“扫入”二维码时镜头和二维码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故 B 错误;C.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互成直角的小平面镜,将汽车射来的光再沿原路反射回来,引起司机的注意,故C 错误;D.车把和脚蹬上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故 D 正确。故选A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20分)16.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在研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小红沿水平桌面向右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

18、,示数如图乙所示,则 该 木 块 受 到 滑 动 摩 擦 力 的 大 小 为。|1 1 1 1|1 1 1 1|1 1 1 1|1 1 1 1|1 1 1 1|1 1 1 1|1 1 1 1|1 1 1 一 Y rrn “;”1 1 “”“;“&0cm 4.图甲 图乙【答案】.2.83(2).4N【解析】【详解】1 由图可知,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 以 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lm 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示数为2.83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乙=2.83cm。由图乙知,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 N,示数为4 N,因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

19、衡状态,所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大小,等于4N。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是我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弹奏琵琶时,分别轻拨、重拨同一根琴弦,琴 弦 发 出 声 音 的 (选 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当手指拨动琴弦使它发生弯曲时,力 改 变 了 琴 弦 的。【答案】.响度.形状【解析】【详解】1 弹奏琵琶时,分别轻拨、重拨同一根琴弦,琴弦的振幅不同,故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当手指拨动琴弦使它发生弯曲时,这里力改变的是琴弦的形状。18.题图所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一 一“猴子捞月”。从物理的

20、角度看,水中的“月亮”是光在水面反射所成的 像(选 填“实”或“虚”);猴子在逐渐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它在水中的像离水面的距离(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虚.变小【解析】【详解】UJ因为平静 湖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形成的,从物理的角度看,水中的“月亮”是光在水面反射所成的虚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猴子在逐渐靠近水面的过程中,猴子到水面的距离变小,它在水中的像离水面的距离也变小。1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手分别用力压缩、拉伸桌面上同一根弹簧的情景。对比前后两次现象,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在压缩过程中,这根弹簧除了受到重力、压力外,还受到 施加的

21、支持力作用。【答案】.方向.桌面【解析】【详解】1 由图可知,向下压弹簧,弹簧缩短;向上拉弹簧,弹簧伸长,产生的效果不同,说明力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在手和弹簧的压力作用下,桌面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桌面对弹簧产生向上的支持力。20.如图所示是游客在海上使用水上飞行器的场景。游客所穿戴的飞行器向下喷水,自己可以向上升空,这体现了力的作用是 的;在游客升空的过程中,若以水面为参照物,该游客是 的。【答案】.相互.运动【解析】【详解】1 游客所穿戴的飞行器向下喷水,对水有向下的作用力,而水对游客有向上的作用力,自己可以向上升空,这体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游客升空的过程

22、中,若以水面为参照物,游客的位置发生变化,故游客是运动的。四、作图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 3 分)21.如图所示为一名中学生投出篮球时的情景。若该篮球的重力是6 N,请你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画出该篮球此时所受重力的示意图。【解析】【详解】由题意知,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等于6 N,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由于篮球是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其几何中心(球心)上。故画重力的示意图如下:QG=6N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 小题,第 22题 6 分,第 23题 7 分,共 13分)22.济泰高速沿途经过济南南部山区和泰安泰山景区、徂徐山、汶河景区,被誉为“最美高速公路”济泰高速全线布设多座隧道,交警提醒市民驾车通

23、过隧道时要看清警示安全标识,如图所示为“涝坡隧道”前的标识信息。请根据标识所给信息,通过计算回答:(1)若小军乘车3min通过了隧道,则该车通过隧道的速度是多少m/s?(2)根据交通规则,驾车通过该隧道至少需要多少小时?【答案】(1)20m/s;(2)0.036h【解析】【详解】解:(1)从图中可知,隧道长s=3600m=3.6km该车通过隧道的速度(2)由图示知,隧道限速vlOOkm/h根据交通规则,驾车通过该隧道至少需要的时间s _ 3.6km;一 lOOkm/h=0.036h答:(1)该车通过隧道的速度是20m/s;(2)驾车通过该隧道至少需要0.036h。23.如图所示为某品牌的瓶装饮

24、用天然水。若每瓶内灌装有550g的饮用天然水,g 取 10N/kg,请根据产品信息,通过计算求出:(1)该品牌饮用天然水的密度是多少g/cnP?(2)这瓶饮用天然水所受重力是多少牛?我夫山泉WNGFU SPRI”*【答案】(1)1;(2)5.5【解析】【详解】解:(1)由图可知,水的体积V=550mL=550cm3由夕=5可知,水的密度PmV550g550cm3=lg/cm3(2)由题意可知,水的质量为550g,即0.55kg,由G=mg可知,水受到的重力G=mg=0.55kg x 10N/kg=5.5N答:(1)该品牌饮用天然水的密度是Ig/cnP;(2)这瓶饮用天然水所受重力是5.5N。六

25、、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4.小红通过学习知道了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联想到学校为防疫配备的测温摄像机的使用现象。每当她入校经过测温摄像机时,会观察到从远处走近测温摄像机镜头的过程中,自己在屏幕中的影像越来越大。(1)由此她猜想:凸透镜成实像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她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开始了探究;(2)首先,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 _ _ _ _ _ _ _。接下来,小红将蜡烛移到距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 2.0 c m 时,在凸透镜

26、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直至找到清晰的烛焰的像,记录物距和观察到的像的大小、倒正等。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靠近,重复前面的操作,并把相应的数据和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中;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产=1 0.0 c m)序号物距/c m像的性质像的大小14 2.0倒立、缩小的实像逐渐变大23 2.032 5 041 9.051 7.0倒立、放大的实像61 5.0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初步结论是:;(3)小红要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还应选用 进行多次实验。进一步分析表中数据,小红发现凸透镜可以成放大的实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实像,于是他们决定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答案】.物距.同一高度.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越

27、大.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解析】【详解】(1)1 小红从远处走近测温摄像机镜头的过程中,距离镜头越来越近,物距越来越小,自己在屏幕中的影像越来越大,由此她猜想:凸透镜成实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2)2 点燃蜡烛,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从序号1 至序号6 可以看出,物距逐渐变小,所成的像逐渐变大,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大。(3)4 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小红要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还应选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对比实验结论是否相同。2 5.小明发现:体积大的铜块质量大,体积大的木块质量也大。于是,他和同学

28、们想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他选用了天平、量筒、大小不同的铜块、细线、烧杯和水进行实验。(1)小明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如甲图所示,这时应向(选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天平平衡后,小明通过如下操作测量了铜块的质量和体积:A.将铜块用细线系好后缓慢浸没在量筒中,记录此时液面的示数;B.将铜块放入左盘,在右盘增减祛码、移动游码直至天平横梁平衡;C.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液面的示数;以 上 操 作 的 合 理 顺 序 是 (填序号);(3)小明按照正确的顺序对铜块进行测量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测量铜块2 时,天平横梁平衡

29、后,右盘中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铜块的质量为_ _ _ _ _ _ _g;铜块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如丙图所示,则铜块的体积为 cnR表一如表所示:表二如表所示:物体质量m/g体 积 V/cm3质 量 机,.3-体7;-积:V/g8e m铜 块 179107.9铜块2铜块3237307.9实验序号质量m/g体 积 V7cm3质量机,.3 ;/g em体积丫 水 120201水 240401铝 块 327102.7铝块454202.7(4)小明又搜集了其它小组的实验数据如表二所示。分析表一和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得初步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

30、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5)小明与同学们交流与讨论后,进一步分析发现:表格中设置的 可能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答案】.左.BCA(3).158.2O.相同.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解析】【详解】(1)1天平调节方法是:左倾右调,右倾左调。由图甲可知天平指针向右偏,故向左调节平衡螺母。(2)2测量固体密度要遵循减少误差的原则,本实验中固体的体积用排水法测量,一般步骤为:利用托盘天平测出固体质量,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将固体放入量筒中,测出固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固体密度,故本实验操作的合理顺序是BCA。(3)3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祛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刻度值,故铜块质

31、量m=100g+50g+5g+3g=158g4物体的体积等于水和物体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故铜的体积V=60cm3-40cm:,=20cm3(4)5比较表一、表二中数据,发现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都是1,由此可以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比较表一、表二中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以得出: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5)7由表格中数据结合(4)中结论可知,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因此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2 6.如图所示为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1)步骤:在水平放置

32、的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记录小车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步骤: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分别在棉布和木板上滑行,记录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将比较的结果也记录在表中;实验序号水平面材料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1毛巾大近2棉布较大较远3木板小远步骤: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水平面越光滑,小 车 受 到 的 摩 擦 力 越,小车前进 的 距 离 就 越:步骤:小军经过与组内同学讨论得出:如果水平面足够长且足够光滑,小车将会。(2)在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属于理想化推论。下列关于这些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_ _ _ _ _ _

33、 _ _A.是事实,是推论B.是事实,是推论C.是事实,是推论D.是事实,是推论(3)实验中,小车每次都是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目的是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4)本实验采用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用到相同的物理方法的实验是_ _ _ _ _ _ _ _A.探究声音的传播B.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答案】.小.远.做匀速直线运动.D .速度.A【解析】【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在越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能够前进的距离就越远。3由上述实验现象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足够长且足够光滑,小车在平面上将不再受到摩擦力的

34、作用,小车最终将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2)4由实验过程可知,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滑行,都属于可靠事实,最后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足够长且足够光滑,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这属于理想化推论,因此,是事实,是推论,故 D 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5实验中,小车每次都是从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这里利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目的是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4)6 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罩子内不可能完全抽成真空,最后是通过推理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因此,这一实验也用到了科学推理的方法;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并没有涉及到科学推理。故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故选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