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91911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3.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常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pdf(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 点1 3文化常识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单独命题考查始于2014年大纲卷,到了 2015年,课标全国I卷、课标全国II卷都单独设题,考查了“登进士第”“兵部”“庙号”“太子”“(古代男子的)字”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之后这一考点成为了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固定题型,如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高考仍是考查重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一般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 制(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品阶勋爵)、科举、姓名、礼 俗(冠礼、婚姻、丧葬)、宗法(族、昭、穆,大宗、小宗,亲属,丧服)、宫室、车马、饮食、衣饰等。复习备考

2、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要做到:阅读文言文时,要时时关注相关的文化常识专有名词,通过查字典、找资料等方式识记这些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并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常识内容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加以整理。一、设题类型扩大范围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选自2015年新课标全国I卷 第11题)辨析:太子只能是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一个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的说法显然是扩大了范围。故设通假字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选自2017年新课标全国H卷 第11题)辨 析:“然后再作考察”错。“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 问 的 意 思

3、。该题显然是故意加进去通假字而设置的陷阱。张冠李戴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冠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选自2018年新课标全国HI卷 第11题)辨析:“是知府的简称 错。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以偏概全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选自2016年新课标全国I卷第5题)辨析:“朝廷中的各级官员”错,“有司”的含义有二:一是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二是泛指官二、解题技巧吏。此 题 中 的“有司”是 指“有关部门”,是泛指,不 是 单 指“朝廷中的”。混淆范围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

4、、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选 自2016年新课标全国in卷 第5题)辨析:“礼部掌管土地、户籍等职事”错,“土地、户籍”等事务是属于户部管理。古今异义古汉语中关于文化常识类的实词在长期的使用、发展过程中,大多数词义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中 的“丈夫”是 指“成年男子,孩子的父亲”,今 义 是 专 指“妻的配偶”,词义范围缩小了。谦敬称呼高考中设题的陷阱常常是谦敬词语的误用,就是该用敬词时却用了谦词,或者该用谦词时却用了敬词。“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中 的“爷”,是 指“父亲”,属 于 尊 称,不同于今义的“爷爷”。感情色彩

5、“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中 的“爪牙”是褒义词,指“得力的武士”,今 义 的“爪牙”变成了贬义词,是 指“坏人的党羽、帮凶”。巧用文言材料中的语境信息进行推断从文言词语角度考查文化常识,所选词语符合该文言材料的语境,因此可以巧用文言材料中语境信息,根据前后语境的信息进行推断。2017年新课标 卷I第11题B项,根据原文信息“惠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因二孙杀人事未发觉,所以拷问子春,最后的结果是二孙自杀。抓住原文材料的这些信息,结合特定的语境,可 以 推 知“然后再作考察”的说法是错误的。“考”是通假字,指拘捕拷问。巧用学过的课文中

6、的信息进行推断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是一个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课内,只要能把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就能轻易解答此类题目。2017年江苏卷第7题D项,“趋庭”语 出 王 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典 出 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后 因 以“趋庭”为承受父教的代称。巧用题干中常识的信息进行推断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礼节、朝廷的机构设置、典章制度、行政区划、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的错误项一般设置的比较明显。题干本身就包含了一些常识,根据

7、我们平时的积累,巧妙地分析,就能解决一些问题。如 2017年新课标卷III第 11题 C 项,“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他们不仅职位很高”显然是错误的,近侍是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是服侍、保卫帝王的没有职位的工作人员,此处说他们职位高显然不符合常理。解题流程:土7ie ti liu cheng*(经典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手可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

8、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可冬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等摧辱举手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遂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学热有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累常平米,多作火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

9、,活者甚众。轼 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节选自 宋史 苏轼传)I 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

10、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答案】B【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取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 项,“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

11、帝主持。故选B。技巧点拨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秘诀只有一条,就是注重平时积累。具体的方法有:1.对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分类整理。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多涉及:思想文化(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或著作)、古典文学(文学流派、作家、作品)、姓名称谓(姓名字号、亲属称谓等)、礼制官制、天文历法(天文学名词、历法)、地理交通(地理名词、交通工具)、建 筑(住宅布局及名称)、科举制度等。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积累相关的文化常识。2.各个击破,积少成多。对已经收集整理的文化常识,要经常阅读、理解以达到记忆的目的。比如我们对古代的官制就可以分类整理,积累之后,还要注重记忆。

12、(经典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革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知艺稻,邹元标尝日:“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有日令旨,索戚咦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目:“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成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词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

13、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绕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镉、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事中,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榆,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

14、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节选自 明史 左光斗传)I I.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答案】C【解析】C 项,“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说法有误。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次对皇帝的敬称 陛下。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不能称丞相

15、为“殿 下 故 选 C。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1.察举制、征辟制。汉代,选官制度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所谓察举,就是由地方长官(多为郡守、国相)在他们各自管辖的地区内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中央政府。征辟,主要包括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征辟一般对被辟除者的资历不限制,只看才学,是当时一种比较自由的仕宦途径。2.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朝廷选择贤能、有见识的官员任命为所在州郡的“中正”官。州设大中正,郡设小中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品”就是等第,分为九等,主要依据士人的家世资历和德才来评定。3.科举制。以明清为例,当时的考试分为四级:童生试 乡试会试殿试。童生试,又叫

16、小考,考中者俗称秀才,通称生员。童生试包括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合格者算是通过了童生考试,可以进入府、州、县学去学习,才有资格参加之后的科举考试。乡试是科举正式考试的第一级,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中者俗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中举后可以参加会试。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统 称“进士及第”,其中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状元、榜眼、探花,就像一个鼎的三只足,所以又称三鼎甲;

17、状元居三鼎甲之首,因而又被称为鼎元。二甲若干名,统 名“进 士 出 身 三 甲 若 干 名,统 名”同 进 士 出 身 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典阚领1.古代文化常识常考易错点(1)(2023汇编,3 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有名有字。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亲或尊长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时所取,用于与人交往时自称。B.陛下,原指宫殿中立于台阶之下的护卫,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姓名,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

18、称号,如武帝、哀帝、文正公。E.从弟即堂弟。唐宋以后,以同祖父不同父且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答 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A 项错误,古人的字是用来让别人称呼的,不是用来自称的。故答案为A 项。(2)(2023汇编,3 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表,外也。古时的中原人看来,长江以南地区即在长江之外,因此江南又称“江表”。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D.古代安土重迁,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就指离开故国,思念家乡之情。

19、E.三坟 五典传说为我国古代典籍,后 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F.“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后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指入朝觐见皇帝。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D 项错误,“国”在旧时是指京城、首都,课 文 岳阳楼记中“去国怀乡”是离开国都、思念家乡的意思。故答案为D 项。(3)(2023汇编,3 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下车,古代指官吏初到任。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C.告老,本指古代官员因年老而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D

20、.吏部,为六部之一,掌管所有官员的任免、考核、调动等职事,长官称为吏部尚书。E.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F.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 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D 项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吏部掌管的一般是文职官吏的任免、考核,武官的任免由兵部负责。故答案为D 项。(4)(2023汇编,3 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B.帝王纪年法分为年号纪年和按照帝王即位年次纪年两种,例

21、 如“永元二年”就属于后一种。C.至和、元丰都是宋朝皇帝的年号,用以纪年;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新皇登位都会改换年号。D.古人会依据月相纪日,如“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前后,“晦”指农历每月三十。E.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纪年方法,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东汉以后逐渐废止。例如乙亥年的下一年为丙子年。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B 项错误,“永元二年”属于年号纪年,而例如“鲁隐公十四年”才属于后一种。C 项错误,一个皇帝可有多个年号。D 项错误,“晦”指的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E项错误,“东汉以后”通行于世,没有废止。故答案为A 项。(5)(2023汇

22、编,3 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姻亲,指由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同中有异,是血亲中的一部分。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C.“庶”旧指宗族中嫡亲以外的支属,与“嫡”相对,如“庶子”指非正妻所生的儿子。D.古代祭祀用羊、牛、猪各一头,称“少牢”,用羊、猪各一头,称“太牢”。因此,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 叫“少牢”。E.薨,古代用以称诸侯之死,礼记记 载“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 死 。后世皇帝的宠妃及没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F.顿首,一种跪拜礼,以头叩地即抬起而不停留,常用于书简表奏结

23、尾,表示感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A 项错误,血亲与姻亲是不同的概念,并非同中有异。B 项错误,偷换概念,我国古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君位由嫡妻所生的长子继承,而不是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 项错误,“太牢”指“猪、牛、羊”三牲全备,“少牢”指“羊、猪各一头”。E 项错误,“没有封爵”说法错误。F 项错误,顿首,不是表感谢,而是表敬意。故答案为C 项。(6)(2023汇编,3 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B.鼎,形制多为圆腹三足两耳,在我国古代被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C

24、.仓縻,指贮藏米谷的仓库,如 史记记载:“仓縻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席,古人专用的坐具,不用作卧具,用草或苇子编成。古人习惯在地上铺席,坐在席上。E.刍粮,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与漕粮在用途上有相同之处。F.“箪食壶浆”“一尊还爵江月”“觥筹交错”中提到的壶、尊、觥都是盛酒的器具。G.鼎、镂、鬲、甑、釜都是古代蒸或煮东西的器具。豆、箱、箪都是盛东西的器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D 项错误,席,并非专用坐具,也可用作卧具。故答案为D项。2.用语境分析法判断古代文化常识正误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第(7)题。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世土第一,授

25、修撰。明年,邮王监国,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怵,力辞,不允,乃拜命。建用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阐,兼翰林院学士。五 年,彳号称性仔。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畿箍、中年、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枭。并从之。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节选自 明史彭时传,有删改)参考译文:彭时,字纯道,是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考中进士第一名(状元),被授予修撰的职位。第二年,邸王监国,命

26、令(彭时)与商辂进入内阁参与要务。听说继母去世,彭时极力推辞,皇上不同意,于是接受任命。当官一年多就参与朝政,这是之前所没有过的。天顺元年,徐有贞已经获罪,岳正、许彬也相继被罢免。皇上坐在文华殿召见彭时,说:“你不是我钦点的状元吗?”彭时叩头。第二天皇上仍然命他进入内阁,兼任翰林院学士。五年,彭时因病请求离职。过了三个月,皇上催他到内阁办理政事,免除上朝参拜。国都附近、山东、河南大旱,京城米贵,彭时请求朝廷拿出仓库储米五十万石来平价出售。皇上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彭时在朝三十年,勤勉为国,操守正直,保全大体,处理公务回来后从不对晚生后辈谈论政事。有论奏和推荐,不让当事人知道。闲居时没有懒惰的仪

27、容,服饰车马用具(日常生活)俭省节约,没有声伎歌舞的享受,不是合乎道义的东西就不取,有古代大臣的风采。(7)(2023改编,3 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即会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母忧,为“丁母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无论任何情况,父母去世后在职官员必须离职归乡守制。C.“褐”,衣服。释褐,就是脱去衣服,即卸职。文中指彭时辞官守丧。D.入阁,明清时期翰林院的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衔,进入内阁草拟诏谕,参与朝廷大政。E.“得疾在告”,即告疾,指古代官吏因病请求退休,类似的说法还有致

28、仕、乞骸骨、致休、下车等。F.“山东、河南旱”,这里的山东,与今天的山东省不同,指的是泰山以东的地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A 项错误,张冠李戴,科举制度最后一级考试是殿试。B 项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古代丁忧制度中有“夺情”,即朝廷下令免除官员丁忧,继续做官。原文中“力辞,不允”就是这种情况。C 项错误,“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比喻始任官职。“释褐逾年参大政”是说彭时做官一年多就参与朝政。E 项错误,混淆概念,“下车”指官员初到任。F 项错误,混淆范围,明置山东省,“山东”成为行政区划名,不再具体指某山以东。故答案为D 项。3.用联想法判断古代文化常识正误(8)(202

29、3汇编,3 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晡时、日入、人定、黄昏均是古时表示时间段的名称,且是按时间先后排列的。B.辇下,又称为辇毅下,意思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用作京都的代称。C.漏,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以滴水或漏沙,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可代指时间。D.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E.古汉语中有时两数并举,以其乘积来表示某一数字,如二八年华、三五之夜。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A 项错误,黄昏为戌时,人定为亥时,黄昏在前,人定在后,二者顺序颠倒。故答案为A 项。4.用推断法判断古代文化常识正误(9)(202

30、3汇编,3 分)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B.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C.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D.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E.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识记古代文化常识。E 项错误,“由丞相主持”有误,殿试由皇帝主持。故答案为 E 项。考点过美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 号 是 我 国 从 汉 武 帝 开

31、 始 帝 王 用 来 纪 年 的 一 种 名 号,每 个 皇 帝 对 应 着 一 个 年 号。如文中 的“嘉 靖”即 明 朝 第 十 二 位 皇 帝 朱 厚 熄 的 年 号。B.“署”有 代 理、暂 任 或 试 充 官 职 之 义,文 言 文 中 假、代、摄、权、行 等 字 皆 有 相 似 的含 义。C.“太 师”一 职 为 周 代 首 设,后 世 多 作 为 重 臣 的 加 衔 以 示 荣 宠,并 无 实 职。D.“行 伍”是 古 代 军 队 编 制,二 十 五 人 为 行,五 人 为 伍。后 世 多 用“行 伍”泛 指 军 队。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 士,明

32、 清 时 期,举 人 会 试 中 试,殿 试 一 甲 三 名,赐 进 士 出 身,二 甲 赐 进 士 及 第,三甲 赐 同 进 士 出 身,通 称 进 士。B.江 左,长 江 下 游 以 东 地 区,即 今 江 苏 省 一 带,古 人 叙 地 理 以 东 为 左,以 西 为 右,故江东 称 江 左,江 西 称 江 右。C.中 书 省,魏 晋 时 期 开 始 设 置。明 朝 初 年 仍 然 以 中 书 省 统 领 六 部,但 不 设 中 书 令,洪武十 三 年 废 中 书 省 政 归 六 部。D.诚 意 伯,是 朱 元 璋 赐 给 刘 基 的 爵 位,等 第 次 于 公 爵 和 侯 爵,早 在

33、春 秋 时 期,就 有 公、侯、伯、子、男 五 等 爵 位。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B.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OC.古代中原人通常称胡须为“须”,“胡”是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天下一统,汉胡一家,遂称“胡须”。D.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士人”,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乳:男子2

34、0岁称弱氮。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行冠礼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该比较年少,故 称“弱”。冠:帽,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也可用于女子。B.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也说登第。登科源于科举制度,当时的科举考试过后,通过发科榜,即黄榜,来通知考生是否及第,所以登上科榜即表示录用。C.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五代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D.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5.下列对相关

35、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 生,古 代 经 考 试 录 取 而 进 入 中 央、府、州、县 各 级 学 校,包 括 太 学 学 习 的 生 员。B.御 史,自 秦 朝 开 始,御 史 专 门 作 为 监 察 性 质 的 官 职,负 责 监 察 朝 廷、诸 侯 官 吏,一直延 续 到 清 朝。0.宦 官,也 指 太 监,是 中 国 古 代 京 城 既 为 皇 帝、君 主 及 其 家 族 役 使 也 为 一 品 二 品 官 员 服务 的 官 员。D.谥,古 代 皇 帝、贵 族、大 臣、杰 出 官 员 或 其 它 有 地 位 的 人 死 后 所 加 的 带 有 褒 贬 意 义 的称 号

36、。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是儒家典籍 诗经 尚书 大学 周易 春秋的合称。B.史官是记录和编纂历史的官员,职责是记录国家大事、人物生平和帝王言行等。C.“陛”有时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在文中是对皇帝的尊称。D.元年,可以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也可以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还有其他含义。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字的本义多表恭敬的动作,引申为拜见等,古文中后有官职时,表授予官职之意。B.在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 用“足下”,意 为“您”,属称对方的敬辞。C.右,常用于表示方位,这里是以右为尊,表处在尊贵的位置。古时乘车,右边即

37、为主位。D.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这种由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疏、奏等。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孤指小时候父亲去世,“孤”在现代汉语中指父母双亡,而古文中多指幼年丧父。B.闾泛指门户、人家,中国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闾阎扑地”指富庶人家众多。C.立生祠是古代民俗,百姓为活着的官员立祠奉祀,借此表达对官员的感激与崇敬之情。D.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表示此意的词语还有“致仕”“乞骸骨”“移病”等。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陵”都 具 有“高大、雄伟、永久”之义,君主之墓被喻为“山陵”,天子去世被称为“山

38、陵崩”。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日“不禄”。B.“三老五更”,为乡官之名,由年老致仕而有经脸之乡间耆老担任,掌管教化,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行跪拜之礼。C.“蛮夷”是我国古代对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泛称,包括南蛮和东夷;近代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 中 的“夷”则是指西洋人。D.“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种文体;“表”还可做动词,是“以表上奏”的意思。1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檄书”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官方文书,本文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臣子的文书。B.“博士”是官名,秦汉时为掌管书籍文典

39、、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C.“坐”指定罪、获罪。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D.“从子”是亲属称谓词,原本将血缘隔得较远的子侄辈笼统地称为从子,后将亲兄弟之子(即侄子)称为从子。1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 驾”本 指 马 驾 的 车;后 也 指 帝 王 所 乘 的 车,常 用 为 帝 王 的 代 称,颜 师 古 曾 注:“凡言 车 驾 者,谓 天 子 乘 车 而 行。”B.“考 课”就 是 朝 廷 依 照 相 关 法 令,在 一 定 的 年 限 内,对 各 级 官 吏 进 行

40、 考 核,区别不同等级,予 以 升 降 赏 罚。C.“谥”,古 代 君 主、大 臣 等 具 有 一 定 地 位 的 人 死 去 之 后,根 据 他 们 的 生 平 与 品 德,而给予 一 个 带 有 赞 美 性 质 的 称 号。D.“服 阕”的 意 思 是 守 丧 期 满 除 服。按 照 封 建 礼 制,父 母 死 后 必 须 穿 丧 服 守 孝 三 年,三年后 才 能 除 去 丧 服。1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龄差别有多大,都 称“同年生B.“授”“进”“起”“暑”“参”等词语都跟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C.“谢病归”,即因病

41、辞官回家休养。“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D.“首实”,是向官府交代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实;“藉没”,是登记并没收家产入官。1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经,儒 家 典 籍 诗经 尚书 礼记 易经 论语的合称。B.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C.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D.践咋,践为履之意,昨指主人阶,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1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

42、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B.“玺”始出于周,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而臣民所用只能称为印。玺的作用也分为:权 玺(权杖),国 玺(御印),令 玺(金牌)。C.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 史记、春秋、汉书合 称“前四史”。D.“建武”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1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妹,就是堂妹。用“从”称

43、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 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16.下 列 对 相 关 文 化 常 识 的 解 说,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44、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 以“明经”为名。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 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17.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B.疏,又 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 的 本 义 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D.

45、后四史,一般指的是 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18.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语言禁忌现象。韦贯之,名纯,因避唐宪宗李纯讳,别人只能用字称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来称呼自己。B.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都属于谏官。C.工商是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简称,在封建社会里为杂色之流,可追求物质享受,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D.对已死的官员,古代皇帝可依据其生前功绩赠官、赠谥。“尚书右仆射”是皇帝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官职,贞”是对韦贯之死后赐赠的谥号。1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

46、不正确的一项是()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为掌管户籍、科举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B.漕运,就 是 利 用 水 道(河道和海道)调 运 粮 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C.盐课,即中国古代的盐税,是中国历代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始见于夏朝。D.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2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台辅,指三公或宰相之位。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为三公。B.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敬爱兄长,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通过选举孝廉,在社

47、会上造 成“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C.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她的大型典礼。“封”多指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禅”多指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D.九族,泛指亲属。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1.(2022年新高考一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搴入谋,奈何?”孟尝君日:“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

48、以救魏!赵 王 日:“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日:“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培盟于秦建赵与强秦为界也拽亦耳岁危氏亦且岁卷矣此文之期必忠于木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日:“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 文 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乌I1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日:“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

49、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日:“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 王 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日:“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讲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节选自 战国策 魏策三)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意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魏王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

50、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C.为赵蔽的“蔽 指屏障,与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 的 蔽 相同。D.国门,文中是实指,指魏国国都的城门;现在则用来指一个国家的边境。2.(20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 怒 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 日:“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口:“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也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那令裴仁轨私役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