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微观宏观)高鸿业第四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微观宏观)高鸿业第四版.pdf(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 0+5po(1)求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儿何图形。(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o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 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儿何图形。(4)利 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5)利 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
2、均衡价格和均Qd衡数量的影响.解答:将需求函数Q =50-5P 和供给函数0、=-1 0+5P 代入均衡条Qs件。=有:50-5P=-1 0+5P得:P e=6以均衡价格P e =6代入需求函数Q =50-5p,得:Q e=50-5x 6=20或者,以均衡价格P e=6 代入供给函数Q -1 0+5 P,得:Q e=-1 0+5 x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e =6,Q e=2 0 如图1-1 所示.(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60-5p和原供给函数Q,=-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有:60-5P=-10=5P得 Pe=7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60
3、-5p,得Qe=60-5 x7=25或者,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10+5P,得Qe=-10+5x7=25所 以,均 衡 价 格 和 均 衡 数 量 分 别 为5=7,Qe=25(3)将原需求函数Q=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代 入 均 衡 条 件=有:50-5P=-5+5P得 Pe=5.5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50-5p,得Qc=50-5x5.5=22.5或者,以均衡价格P,=5.5代入Q-5+5P,得0.=5+5x5.5=2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 5.5,Qe=22.5.如图1-3所示.(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
4、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供给函数2 =-1 0+5P 和需求函数Q,=50-5p 表示,均衡 点 E 具有的特征是:均衡价格P.=6且当P =6时,有Q =Q =Q e =2 0;同时,均 衡 数 量 06=2 0,切当00=2 0时,有P =P =E.也可以这样来理解静态分析:在外生变量包括需求函数的参数(50,-5)以及供给函数
5、中的参数(-1 0,5)给定的条件下,求出的内生变量分别为5=6,Qe=20依此类推,以上所描素的关于静态分析的基本要点,在(2)及 其 图 1-2 和(3)及其图1-3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均衡点E,(1,2)都得到了体现.而所谓的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当所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也可以说,比较静态分析是考察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外生变量变化时对内生变量的影响,并分析比较由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所决定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以为例加以说明.在图1-2 中,由均衡点变动到均衡点,就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它表示当需求增加即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对均衡点的影响彳艮清楚,比较新
6、.旧两个均衡点和可以看到:由于需求增加由2 0 增加为2 5.也可以这样理解比较静态分析:在供给函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需求函数中的外生变量发生变化,即其中一个参数值由50增加为60,从而使得内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其结果为,均衡价格由原来的6 上升为7,同时,均衡数量由原来的2 0增加为2 5.类似的,利用及其图1-3也可以说明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5)由(1)和(2)可见,当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导致需求增加,即表现为需求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提高了,均衡数量增加了.由(1)和(3)可见,当技术水平提高导致供给增加,即表现为供给曲线右移时,均衡价格下降了,均衡数量增加了.总之,一般地有
7、,需求与均衡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成同方向变动;供给与均衡价格成反方向变动,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假 定 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某商品的需求表价格(元)12345需求量4003002001000(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是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 与(2)的结果相同吗?+P,2+4解根据中点公式箸高,有:十 竿22(2)由于当 P=2 时 一,Qd=500-100 x2=300,所以,有:Q=一 条,
8、-。)喘 量 榔 图 i在a点即,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器 号或者罪/显然,在此利用儿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O 300 Q3 假定下表是供给函数Qs=-2+2 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某商品的供给表价 格(元)23456供给量24681 0(1)求出价格3元和5元之间的供给的价格弧弹性。(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 P=3 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3)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相应的儿何图形,利用儿何方法求出P=3 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它 与(2)的结果相同吗?E +舄 3 +5解根据中点公式e,=博 小 二,
9、有:么 三 s NP+。2 2 4 +8 3F2(2)由于当 P=3 时,0 =2 +2,所以 Es=%2=2.=1.5dP Q 4 根据图1-5,在 a 点即P=3 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Es=.丝=1.5p显然,在此利用儿何方法求山T J P=3 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1.54图 1-6 中有三条线性的需求曲线A B、A C、AD o(1)比较a、b、c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2)比 较 a、f、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解(1)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儿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10、b、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e.f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 有 纥/其 理 由 在 于:在a点有,盘=00G在f点有,=1 1在以上三式中,由于GBGCG D所以 E(laEdf 0为常数)时,则无论收入M为多少,相应的需求的点弹性恒等于1/2.6 假定需求函数为Q=MP。其中M表示收入,P表示商品价格,N(N0)为常数。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和需求的收入点弹性。解 由以知条件Q=MP-N可得:P/CNI、P MNPN MNP-N=-(-MNP N-
11、1)=-=-=NQ Q Q MP-NpdQ M N ME m=/3=0布=1由此可见,一般地,对于塞指数需求函数Q(P)=MPN而言其需求的价格价格点弹性总等于募指数的绝对值N.而对于线性需求函数Q(P)=MP-N而言,其需求的收入点弹性总是等于1.7 假定某商品市场上有100个消费者,其中,6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1/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3: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该市场2/3的商品,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均为6 o 求:按 10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多少?解:另在该市场上被100个消费者购得的该商品总量为Q,相应的市场价格为P o 根据题意,该市场的1/
12、3的商品被60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3,于是,单个消费者i 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即%.=_3二 =1,2 60)(1)dp 26()c且 E e,4(2)1=1 3相类似的,再根据题意,该市场1/3的商品被另外40个消费者购买,且每个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都是6,于是,单个消费者j 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Edj=-%-2 =6dp Q即 久=6()=1,2.,4 0)(3)dPP40DC且0者(4)j=i J此外,该市场上1 0 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写为:(60 40、.dQ P d gEe,+EM e,)Pd dP Q dP Q(dQ,P d
13、P+dP)Q将(1)式、(3)式代入上式,得:再 将(2)式、(4)式代入上式,得:E=_(_ 3.2 _ 9.也.月d P 3 P 3 J Q所以,按1 0 0个消费者合计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是5。8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 d=l.3,需求的收入弹性E“=2.2 o求(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5%对需求数量的影响。A。解(1)由于题知EF-七,于是有:Pp常-%*-。3).(-2%)=2.6%所以当价格下降2%时,商需求量会上升2.6%.(2)由于Em=-g,于是有:AMM箸 一*(2.2).(5%)=
14、U%即消费者收入提高5%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会上升1 1%。9 假定某市场上A、B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A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A=2 0 0-QA,对 B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B=3 0 0-0.5X QB;两厂商目前的销售情况分别为QA=50,QB=1 0 0O求(1)A、B两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为多少?(2)如果B厂商降价后,使得B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QB=1 60,同时使竞争对手A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4=4 0。那么,A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EA B是多少?(3)如果B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那么,你认为B厂商的降价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解(1)关于A厂商:由于
15、PA=2 0 0-50=1 50 且A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为;QA=2 0 0-PA于是 6=-.以=-(-1).当=3%A QA 50关于B厂商:由于PB=300-0.5X 100=250且B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QB=600-PB于是,B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必 里=一(.2).空=5dp B QB 100(2)当 QM=40 时,P,“=200-40=160 且A au T O当。卸=160时,PB I=300-0.5X160=220 且 AP即=-30所以%=4&=虫.型/队 QM-30 50 3(4)由可知,B厂商在PB-25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6B=5,也就是说,对于厂商的需求
16、是富有弹性的.我们知道,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的价格和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化,所以,B厂商将商品价格由P=250下降为Pm=220,将会增加其销售收入.具体地有:降 价 前,当PB=2 5 0且QB=1 0 0时,B厂 商 的 销 售 收 入 为:TRB=PR QB=250-100=25000降 价 后,当PB1=2 2 0且QB 1=1 6 0时,B厂 商 的 销 售 收 入 为:TRB1=PB I Qril=220 160=35200显然,TRIS l时,降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反方向变动。例:假设某商品Ed=2,当商品价格为
17、2时,需求量为20。厂商的销售收入为2X20=40。当商品的价格为2.2,即价格上升10%,由于Ed=2,所以需求量相应下降20%,即下降为16。同时,厂商的销售收入=2.2XI.6=35.20显然,提价后厂商的销售收入反而下降了。ab)当E d 1时,在a点的销售收入P Q相当于面积OP,aQb b点的销售收入P Q相当于面积OPzbCL显然,面积0 P Q面积OPzbQz。所以当Ed1时、降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提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成正方向变动。例:假设某商品Ed=O.5,当商品价格为2时,需求量为20。厂商的销售收入为2 X 20=40o当商品的价格为
18、2.2,即价格上升10%,由于Ed=0.5,所以需求量相应下降5%,即下降为19。同时,厂商的销售收入=2.2X1.9=41.8。显然,提价后厂商的销售收入上升了。c)当Ed=l时,在a点的销售收入P Q相当于面积OPdQi,b点的销售收入P-Q相当于面积OP2bQ2.显然,面积OP】aQ尸 面积OPzbQz。所以当Ed=l时,降低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没有影响。例:假设某商品Ed=l,当商品价格为2时,需求量为20。厂商的销售收入为2 X 20=40o当商品的价格为2.2,即价格上升10%,由于Ed=l,所以需求量相应下降10%,即下降为18。同时,厂商的销售收入=2.2XI.8=39.
19、6仁40。显然,提价后厂商的销售收入并没有变化。1 2利用图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和核心思想。解:要点如下:(1)关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微观经济学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研究,说明现代西方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这种运行的途径,或者,也可以简单的说,微观经济学是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的研究来说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机制亦可称价格机制,其基本的要素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以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为出发点,微观经济学通过效用论研究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论.成本论和市场论主要研究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
20、的行为,并由此推导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进而得到市场的供给曲线.运用市场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就可以决定市场的均衡价格,并进一步理解在所有的个体经济单位追求各自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一个经济社会如何在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下,实现经济资源的配置.其中,从经济资源配置的效果讲,完全竞争市场最优,垄断市场最差,而垄断竞争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比较接近垄断市场.至此,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1-8中上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产品市场的内容的研究.为了更完整地研究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市场论又将考察的范围从产品市场扩展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需求方面的理论,从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的化的行为出发,推导生产
21、要素的需求曲线;生产要素的供给方面的理论,从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的化的角度出发,推导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据此,进一步说明生产要素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图1-8 中下半部分所涉及的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内容的研究.在以上讨论了单个商品市场和单个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及其作用之后,一般均衡理论讨论了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的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决定问题,其结论是:在完全竞争经济中,存在着一组价格(P/2 P,“),使得经济中所有的N个市场同时实现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这样,微观经济学便完成了对其核心思想即看不见的手原理的证明.在上面实现研究的基础上,微观经济学又进
22、入了规范研究部分,即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命题是: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在帕累托最优的经济效率的意义上,进一步肯定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配置资源的作用.在讨论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后,微观经济学又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为了克服市场失灵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垄断.外部经济.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为了克服市场失灵导致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经济学家又探讨和提出了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2)关于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主要是论证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能够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通过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亚 当 斯密在其1 7 7 6 年出版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23、一书中提出的、以后又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原理的那一段话,来表述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思想2原文为:“每个人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增加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其他真正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第 十 二 章 国 民 收 入 核 算1、解答: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 D 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
24、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物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 D 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 D 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 D 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2、解答:社会保险税实质是企业和职工为得到社会
25、保障而支付的保险金,它由政府有关部门(一般是社会保险局)按一定比率以税收形式征收的。社会保险税是从国民收入中扣除的,因此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GDP,NDP和N L但影响个人收入P L社会保险税增加会减少个人收入,从而也从某种意义上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然而,应当认为,社会保险税的增加并不影响可支配收入,因为一旦个人收入决定以后,只有个人所得税的变动才会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DPL3、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总和会有影响。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 D P,对两国GDP总和不会有影响。举例说:甲国向乙国出口 10台机器,价值1
26、0万美元,乙国向甲国出口 800套服装,价值8万美元,从甲国看,计入GDP的有净出口 2万美元,计入乙国的有净出口-2万美元;从两国GDP总和看,计入GDP的价值为0o如果这两个国家并成一个国家,两国贸易变成两个地区的贸易。甲地区出售给乙地区10台机器,从收入看,甲地区增加10万美元;从支出看乙地区增加10万美元。相反,乙地区出售给甲地区800套服装,从收入看,乙地区增加8万美元;从支出看,甲地区增加8万美元。由于,甲乙两地是一个国家,因此该国共收入18万美元,而投资加消费的支出也是18万美元,因此,无论从收入还是从支出看,计入GDP的价值都是18万美元。4、解答:(1)项链为最终产品,价值4
27、 0万美元。(2)开矿阶段生产1 0万美元,银器制造阶段生产3 0万美元,即40-10=30万美元,两阶段共增值4 0万美元.(3)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工资共计:7.5+5=12.5万美元,在生产活动中,所获利润共计(10-7.5)+(30-5)=2 7.5万美元用收入法共计得的GDP为12.5+27.5=4 0万美元。可见,用最终产品法,增殖法和收入法计得的GDP是相同的。5、解答:(1)1998 年名义 GDP=100X10+200X1+500X0.5=1450美元(2)1999 年名义 GDP=110X10+200X1.5+450X1=185070(3)以1998年为基期,1998年实际G
28、DP=1450美元,1999年的实际GDP=110X 10+200X1+450X0.5=1525美元.这两年的实际 GDP 变化百分比=(1525-1450)/1450=5.17%(4)以1999年为基期,1999年实际GDP=1850美元,1998年实际 GDP=100X10+200X1.5+500X1=1800 美元,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百分比=(1850-1800)/1800=2.78%(5)GDP的变动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 D P的基期的价格”这句话只说出了后一个因素,所以是不
29、完整的.用1998年作为基期,1998年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 GDP=1450/1450=100%,1999 年 的 GDP 折 算 指 数=1850/1525=121.31%6、解答:(1)A的价值增加为5000-3000=2000美元B的价值增加为500-200=300美元C的价值增加为6000-2000=4000美元合计的价值增加为2000+300+4000=6300美元(2)最终产品价值为2800+500+3000=6300美元式中2800,500,3000分别为A,B,C 卖给消费者的最终产品(3)国民收入为6300-500=5800美元7、解答:(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
30、生产总值-资 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 800-300=500亿美元,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2)从 GDP=c+i+g+nx 中可知 nx=GDP-c-i-g,因此,净出口 nx=4800-3000-800-960=40 亿美元.(3)用 BS代表政府预算赢余,T 代表净税收既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兀(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则有yD
31、=NNP-T=4300-990=3310亿美元.(5)个人储蓄 S=yD-C=3310-3000=310 亿美元.8、解答:(1)用 S 表示储勇 用 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5=丫 口-c=4100-3800=300 彳 乙 元(2)用 i 代表投资,用 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为Sg=t-g =B S,在这里,t 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 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亿元S 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则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去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 止 匕 i=Sp+Sg+Sr=300+(-200)
32、+100=200 亿元(3)从 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 g=5000-3800-2 0 0-(-100)=1100 亿元9、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完全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则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总等于国民总收入,这样才有了储蓄恒等于投资的关系。这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只要遵守储蓄和投资的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否充分就业或通货膨胀,既是否均衡。但这一恒等式并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或者说事前计划的储蓄总会企业想要有
33、的投资。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储蓄和投资的主体及动机都不一样,这就会引起计划投资和计划储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不平衡,引起经济扩张和收缩。分析宏观经济均衡时所讲的投资要等于储蓄,是指只有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时,才能形成经济的均衡状态。这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实际发生的储蓄这种恒等关系并不是一回事。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图1-4 5:假设消费者函数C=a +b y d,税收函数丁=丁0 +1丫小D=+;+g=a+;+g +b-;C 2=*Y L _-(g yt-=y,-y =1 0 0 0-7 5 0
34、 =2 5 0)江2 急 讥 n-To)+b(l -t)y,如图 1 4 5 所示.在 图 中,B线 为 没 有 计 划 投 资;时 的 需 要 线,B=a+g+b(-To)+b(l-t)y 线和B线的纵向距离为i.图中的4 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4 5。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 U,如图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
35、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心。=或加尸。=竺)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 y 为,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o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MPC=,=0)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 y,也不会把增(MPC=1)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 y,一般情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1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y=c+s,因 此y y,所以=1 .0 1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而这时y o3、解答:依据凯恩斯消费理论,一个暂时性减税会增加人们当前收入,因而对消费影响最大;依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金
36、的一个永久性上升可以减少老年时代的后顾之忧,减少当前为退休后生活准备的储蓄,因而会增加消费;依据持久收入消费理论,持续较高的失业保险金等于增加了持久收入,因而可增加消费。4、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年轻人要为自己年老生活作储蓄准备,因此,年轻人对退休人员比例提高时,总储蓄会增加.反之,退休人员对年轻人比例上升,总储蓄会下降,因为退休人员不储蓄,而消耗已有储蓄.持久收入假说认为,消费行为与持久收入紧密相关,而与当期收入较少有关联,即消费不会随经济的繁荣与衰退作太大变化。5、解答:可以根据生命周期假说来分析此题.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你和你的邻居预期寿命小于工作年限WL,即未到退休就已结束生命时
37、,尽管你比邻居长寿写,但两人年年都可能把年收入Y L 消费完,两人的消费会一样多。(2)当你预计在退休后寿命才结束.这样无论你邻居是在退休前还是后结束生命,你的消费都应比他小.因为你每年的消费为C尸WL/NL*YL;而你的邻居的消费如下:(A)当你的饿邻居在退休前死去,她每年消费YL.显然她比你多消费.(B)当邻居在退休后死去,她的消费为C2=WL/NL2*YL.而据题意,NL1 NL2,显然就有C1C2,即你比邻居少消费。6、解答: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者总是追求整个生命周期的消费效用最大化.人们会在一生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社会保障系统等因素回影响居
38、民的消费和储蓄。当一个社会建立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有更多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时,储蓄就会减少,消费就回增加,即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增大。7、解答;(1)由于该人想要在其一生中平稳的消费,所以其一生的收入应等于各个时期的均匀消费之和。其收入为30+60+90=180万美元.消费则分为四个时期,由于不受预算约束,则每期消费为180/4=4 5 万美元.将其与各期对照得;第一期:负储蓄15万 美 元;第二期:储 蓄 15万美元;第三期:储 蓄 90-45=45万美元第四期:负储蓄4 5 万美元(2)当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4 5 万美元,比第一期收入要大.现在假设该人受
39、到流动性约束,则该人第一期只能消费其全部收入30万美元。从第二期开始,假设没有受到流动性约束时,平稳消费水平为每期(60+90)/3=5 0 万美元,小于 第 二、三期的收入.故流动性的假设对这儿期的消费不产生影响,第 二,三,四期的消费为每期50万(3)在期初接受外来财富1 3 万美元,加上其收入3 0 万美元后,显然还是小于其平稳消费水平(注意,此时平稳消费水平为45+13/4=48.25万美元,故该人将在第一期消费完全部外来财富13完美元,其消费为30+13=4 3 万美元第二 三 四期的消费如同第小题的5 0 万美元如果利用信贷市场,那么消费者每期消费48.25万美元.此时新增财富为
40、13万美元仍完全用于第一期消费。当外来财富为2 3 万美元时,在第一期,此时加上其收入3 0 万美元,大于其平稳消费水平45+23/4=50.75;第二、三期的收入均大于此值,故在这里,流动性约束的假设实际上对消费不产生任何实际的影响,消费者将平稳的消费其全部收入和外来财富.其消费为每期50.75万美元.外来财富为23万美元是这样被消费掉的;第一期50.75-30=20.75万美元;第二 三期为0;第四期为23-20.75=2.25万美元。8、解答:显然,后一个老太聪明些.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
41、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单单考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经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一,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所以我们说后一位老太更聪明些。9、解答:(1).由于消费者连续两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6000元,根据题中持久收入的形式公式,第2 年的核久收入6000,则消费为c2=200+0.9yp2=200+0.9 X 6000=5600 美元(2)第 3 年的持久收入为:yp3=0.7 X7000+0
42、.3 X6000=6700美元第 3年的消费为:C 3=200+0.9 yp3=200+0.9 X6700=6230美元第 4 年的持久收入为:yp4=0.7X7000+0.3 X7000=7000美元第 4 年的消费为:c4=200+0.9yp4=200+0.9 X 7000=6500美兀由于以后一直持续在7000美元,杂第4 年以后的持久收入也一直保持在7000美元,因而消费也一直保持在6500美元这一水平.(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当年收入之间的关系,将持久收入公式代入消费函数,有:c=200+0.9*(0.7yd+0.3 yd-i)de短期边际消费倾向为:菽=0.63长期消费
43、边际倾向表明的是消费和长期收入(持久收入)之间de的关系,直接由消费函数可得到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为:嬴=0.910、解答:(1)y=(100+50)/(1-0.8)=750.均衡收入(单位:10亿美元,下同)c=100+0.8X750=700.消费s=y-c =750-700=50.储蓄储蓄也可以从储蓄函数求:s=-a+(l-b)y=-100+0.2X750=50(2)800-750=50.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若投资增至lo o,则收入y=(loo+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 750 增加 250(y=y-y=1000-750=250)(4)y=(100+50)/(1-0.9
44、)=1500.消费函数变化后的收入s=-a+(1-b)y=-100+(1-0.9)X 1500=50.储蓄若投资增至 100,则收入 y=(100+100)/(1-0.9)=2000,比赚 1500增加 500,(y=2000-1500=500)(5)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以后,乘数从5(k=1/(1-0.8)=5)变为 10(k=1/(1-0.9)=10)11、解答:(1)方程组r c=100+0.8yd Yd=y-t+tr、y=c+i+g可解得 y=100+0.8(y-t+tr)+i+g=100+0.8(y-250+62.5)+50+200=1000,故均衡
45、收入水平为1000o(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法的公式,得到乘值:投资乘数 K=1 /(I-b)=l/(I-0.8)=5政府购买乘数kg=5(与投资乘数相等)税收乘数 kt=-b(l-b)=-0.8(1-0.8)=-4转移支付乘数 ktr=b/(1-b)=0.8(1-0.8)=4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h =kg+kt=1 或5+(-4)=1(3)本小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 1200,则缺口(a)增加政府购买g=y/kg=200/5=40(b)减少税收=200/K=200/4=50(c)由题意:1200=100+0.
46、8 1200-(t+t)+tr+i+(g+g)解得 g=?=200即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选择答案:(1)选C。理由见书p524。(2)选B。理由见书p429、p525o(3)选A。理由:上升,r上升使上下降(4)选C。理由见书p535、540o(5)选A。理由见书p544。(6)选D。理由见书p543、图15-16。6.答案:(1)(2)由 L=M/P 得 r=0.04y=30当y=8 0 0美 元 时,r=2 当y=9 0 0美元时:r=6 当 y=1000 美元时,r=10(3)LM 曲线如图:(4)若 货 币 供 给
47、 为2 0 0美 元 时,r=0.04y-40当y=800美元时,r=-8 当y=900美元时,r=-4 当y=1000美元时,r=0 这条LM曲 第(3)中的LM曲线截距不同,LM曲线向右水平移动250美元得到LM曲线(5)若 r=10%y=1100 美元时L=0.2y-5r=0.2x 11 00-5x 10=170 与 200 不相等货币需求与供给不均衡,L M,则使利率下降,直到r=4%时均衡为止.7.答案:(1)由L=M/P,因 此LM曲线代数表达式为:Ky-hr=M/P B P r=-M/Ph+(K/h)y其斜率为:K/h(2)当K=0.20,h=1 0时,L M曲 线 斜 率 为:
48、K/h=O.20/10=0.02当 K=0.20,h=20 时,LM 曲线斜率为:K/h=0.20/20=0.01当 K=0.10,h=10 时,LM 曲线斜率为:K/h=0.10/10=0.01(3)由于LM曲线斜率为K/h,因此当K越小时,LM曲线斜率越小,其曲线越平坦,当h越大时,LM曲线斜率也越小,其曲线也越平坦(4)若 K=0.2,h=0,贝ij LM 曲线为 0.2 y=M/P,即 y=5M/P此时LM曲线为一垂直于横轴x的直线,h=0表明货币与利率的大小无关,这正好是LM的古典区域情况。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选择题(1)C(2)C(3)A(4)D(5)C2.答:(1)情况L
49、M 曲线:y=500+25r解得:r=6 y=650情况LM 曲线:y=500+25r解得:r=6 y=650(2)情况vl求 IS 曲线:I+(G+ZG)=S+TIS 曲线:y=950-50ri =140-10r=80IS 曲线:y=800-25ri =110-5r=80(140-10r)+(50+30)=-40+(l-0.8)(y-50)+50所以:y=1100-50rG增加,L M不变,L M仍 为:y=500+25rIS 曲线为:y=1100-50r解得:r=8 y=700情况类似地求得:IS 曲线:y=950-25rLM 曲线:y=500+25r解得:r=9 y=725(3)因为情况
50、 1的投资利率乘数为10,情况 2中为5,故:当4G使r上升时,情况 1中,A i=(140-80)-(140-60)=-20情况 2中,A i=(110-45)-(110-30)=-15由于KG=5,求挤出效应:情况 1中,-20X5=-100情况 2中,-15X5=-75可以求得无挤出效应时:Ay=30X5=150所以:情况 1中,情况 2中,故:情况 1中,情况 2中,Ay=150-100=50Ay=150-75=75y=650+50=700y=650+75=7253.答 案:(1)L=M 0.2Y=200Y=1000(LM 方程)l+g=s+tWl40-5r+50=Yd-90-0.8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