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模拟试卷一.默 写(共5小题,满 分14分)1.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 轼 水调歌头)(2 )了却君王天下事,。(辛 弃 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 商 隐 无题)(4)古今多少事,。(陈 与 义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5)今日听君歌一曲,。(刘 禹 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野径云俱黑,。(杜 甫 春夜喜雨)(7)范 仲 淹 岳阳楼记中,,”,极写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说明阴晴变化。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人们w 6
2、 n x i 地摇着头,无奈地看着那棵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树被狂风刮倒。(2)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I a n I f l 的年老水手走去。(3)美丽是一种永恒的愉悦;它的魅力y d r i j i i z e n g,绝不会沦为虚无。(4)美国向中国挑起贸易战,中国不怕事,也不惹事,如果美方执意要打,我们他n g pe i d a o di。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 同1 3代科技工作者建植强虐,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3、,蓑转美或。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袈手可热的商品。D.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岁本尊。4.(3分)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A.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民规模的增加。修改:“增加”改 为“扩大”。第1页 共2 4页B.中科院研究员邓李才在10亿年星团中观测到首次不同寻常的蓝离散星。修改:“首次”调 到“在10亿年星团”之前。C.电动自行车废旧电池再利用资源,成本高、检测难,制约市场良性发展。修改:“良性发展”改 为“良性循环”。D.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
4、体现了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修改:“在国际社会”前 加 上“国家”。5.(4分)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二.文 言 文 阅 读(共1小题,满 分10分,每 小 题10分)6.(1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 自 韩 愈 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 人 对 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三。(选 自 战国策燕策一)【注释】涓 人:国君的近侍。安 事:何用。捐:花费。期 年:满一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年之不以其道策:_ _ _ _ _ _ _基真无马邪其:_ _ _ _ _ _ _臣呼古之君人闻:_ _ _ _
6、_ _ _有/千金求千里马者以:_ _ _ _ _ _ _第2页 共2 4页(2)下列句子中,加 点 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千里马常有,加伯乐不常有A.潭西南加望B.中峨冠耐多髯者C.鸣之项不能通其意D.学加时习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两 文 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三.文 言 文 阅 读(共3小题,满 分3 6分)7.(9分)阅 读 下 文,完成下列各题煮饭成粥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算,饭落釜中
7、。太丘问:“炊何不储?”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算,饭今成糜。太 丘 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算(b i):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算,放算子。馆:蒸饭。识:记住。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1)解释加点字宾客强陈太丘宿 诣供委而窃听 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3)用自己的话概括元方兄弟俩煮饭成粥的原因。(4)从全文看,元 方 兄 弟 具 有 的品质;其父陈太丘是 的人。8.(1 0 分)是谁爱着你的背影第3页 共2 4页邓迎雷这个周
8、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0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每听见
9、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
10、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第4页 共2 4页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
11、,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选 自 特别关注,有改动)(1)根据选文,概括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另外两件事,并填入表格。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2)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你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3)选文第段中的“淋湿的是母
12、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4)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眼泪”所蕴含的情感。9.(1 7 分)漓江情韵从维熙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 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
13、!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第5页 共2 4页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盹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
14、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癖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
15、江茫茫的雨雾深处。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两个痛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
16、,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第6页 共2 4页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1)文章题为 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文中划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7、(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四.作 文(共1小题,满分50分,每小题50分)10.(50分)题 目:馨香弥散在要求: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五.名 著 阅 读(共1小题)11.在山神庙里刚坐下,没喝上几口酒,便听见草料场那边必必剥剥地爆响。他从门逢中朝外一看,只见火焰冲天,草料场燃起了大火。他提了花枪,正待开门去救火,却听得有人说话:“便逃得了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道:“我们回城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
18、内时,也道我们会干事这段出自哪个故事情节?涉及到哪几个主要人物?第7页 共2 4页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默 写(共5小题,满 分14分)1.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1)人 有 悲 欢 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 轼 水调歌头)(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 生 前 身 后 名。(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3)春 蚕 到 死 丝 方 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 商 隐 无题)(4)古今多少事,渔 唱 起 三 更。(陈 与 义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5)今日听君歌一曲,暂 凭 杯 酒 长 精 神。(刘 禹
19、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野径云俱黑,江船火 独 明。(杜 甫 春夜喜雨)(7)范 仲 淹 岳阳楼记中,“浩 浩 汤 汤,横 无 际 涯”,极写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说明阴晴变化。【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解答】答案:(1)人 有 悲 欢 离 合(重点字:合)(2)赢 得 生 前 身 后 名(重点字:赢)(3)春蚕到死丝方尽(4)渔唱起三更(5)暂凭杯酒长精神(重点字:暂)(6)江船火独明(7)浩浩汤汤,横 无 际 涯(重点字:涯)【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准确掌握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2.(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人们w
20、 a n xi惋惜 地摇着头,无奈地看着那棵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树被狂风刮倒。(2)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I a n 一 褴褛 的年老水手走去。(3)美丽是一种永恒的愉悦;它的魅力y U r i j u z G n g与 日 俱 增,绝不会沦为虚无。(4)美国向中国挑起贸易战,中国不怕事,也不惹事,如果美方执意要打,我们f G n g p第8页 共2 4页ei dao di 奉陪到底。【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把握。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解答
21、】答案:(1)惋惜;(2)褴褛;(3)与日俱增;(4)奉陪到底【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3.(3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 同1 3代科技工作者理植承虔,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蓑卷蓑袋。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买手可海的商品。D.美国国务卿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芳永理。【分
22、析】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解答】A:弹精竭虑:弹: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符合句意,成语使用恰当;B: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用错对象,成语使用不恰当;C: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与句意不符,成语使用不恰当;D:一劳永逸:逸:安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与句意不符,成语使用不恰当。故选:A o【点评】本题考查对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第9页 共2 4
23、页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4.(3 分)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A.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网民规模的增加。修改:“增加”改 为“扩大”。B.中科院研究员邓李才在10亿年星团中观测到首次不同寻常的蓝离散星。修改:“首次”调 到“在 10亿年星团”之前。C.电动自行车废旧电池再利用资源,成本高、检测难,制约市场良性发展。修改:“良性发展”改 为“良性循环”。D.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体现了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修改:“在国际社会”前加上“国家【分析】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
24、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答】A B D.正确;C.有误,语序不当,应 把“再利用资源”改 为“资源再利用”。故选:C,【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1 .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毛病。2.紧缩法 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配得当。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关联词
25、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5.(4 分)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给 我 以 崎 岖,我就是一条轻盈活泼的小溪:给 我 以 风 雨,我就是一道幡旎绚丽的彩虹。【分析】仿句类仿写试题,顾名思义就是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解答句子仿写类题目第1 0页 共2 4页时,要注意句式一致、词性相对等,符合语句语境,有时候还会特别要求字数相等。【解答】注意所仿写内容是有关“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的,其内容在于通过一个具体的感受,引用
26、一个比喻句,表 明“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具体体现。在句式上要体现出“给我以,我就是一”的特点。答案示例:给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轻盈活泼的小溪;给我以风雨,我就是一道旖旎绚丽的彩虹;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红梅;给我以考验,我就是一个坚强勇敢的斗士【点评】仿句题基本解题思路:析原型。即分析例句的基本格式,尤其要关注其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定格式。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关注句式和修辞。根据格式创写句子时,应特别注意所采用的句式是否和例句相同、修辞运用的是否恰当。二.文 言 文 阅 读(共1小题,满 分10分,每 小 题10分)6.(1 0分)
27、【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 自 韩 愈 马说)【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 人 对 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
28、,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三。(选 自 战国策燕策一)【注释】涓 人:国君的近侍。安 事:何用。捐:花费。期 年:满一年。(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第1 1页 共2 4页箪之不以其道策:鞭打?真无马邪其:加强诘问语气臣呼古之君人闻:听说有 千金求千里马者以:用(2)下列句子中,加 点 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千里马常有,顼伯乐不常有A.潭西南巾望B.中峨冠加多髯者C.鸣之项不能通其意D.学画时习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棚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
29、截然不同,说说不同之处表现在哪里。【分析】参考译文:【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杨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
30、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乙】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第1 2页 共2 4页 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干里的
31、路程太遥远了吗?”【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鞭打它不按正确的方法,策,鞭打。句意为:难道真得没有千里马吗:其,加强诘问的语气。句意为:我听说古代做君主的。闻,听说。句意为:有用千金求千里马的人。以,用。(2)本题考查“而”字的用法,例句中的“而”表示转折,可译为但是。A.连词,表修饰;B.连词,表并列;C.连词,表转折;D.连词,表并列。故选:C(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
32、 用“留”“册 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骈死,两马并列而死。以,因为。句意为:只屈辱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重点词语:且,尚且。况,何况。句意为:死马尚且要花五百金买,何况活马呢?(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两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中“千里马”的命运,然后再比较不同即可。阅 读 马说,从“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可知,“千里马”没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 千 里 称 阅 读 千里之马,从“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中可知,
33、“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答案:(1)鞭打第1 3页 共2 4页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听说用(2)C(3)只屈辱在奴仆的手里,(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死马尚且要花五百金买,何况活马呢?(4)【甲】文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伯乐的赏识、任用,最终“不以千里称;【乙】文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的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点评】策:执策而临之(马鞭)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记录)束 手 无 策(计谋)三.文 言 文 阅 读(共 3 小题,满分36分)7.(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煮饭成粥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
34、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算,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储?”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算,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日:“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日:“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算(b i):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算,放算子。储:蒸饭。识:记住。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1)解释加点字宾客遍陈太丘宿 诣 到俱委而窃听 俱 全,都(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3)用自己的话概括元方兄弟俩煮饭成粥的原因。第1 4页 共2 4页(4)从全文看,元 方 兄 弟 具 有
35、 聪 慧 好 学 的品质;其 父 陈 太 丘 是 教 子 有 方 的人。【分析】译文:陈太丘家简贫无仆役,有客人来了,陈老爷子和他们作彻夜畅谈,命大儿子元方二儿子季方去给客人煮饭。小兄弟两个把米放到锅里,就去听大人们谈讲,听到入神,竟忘记了继续捞米蒸饭,将本来要作的干米饭煮成了稀粥。陈老爷子来问,就老老实实地回答,只顾着听大人们谈讲了。陈老爷子于是问他们:那你们说说,都听到什么了?”两兄弟很快讲所得到的感受全部复述了一回,要点中心全都记得清清楚楚,陈老爷子听了非常满意,就说:“稀粥就稀粥吧,何必非得是蒸饭呢【解答】(I)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
36、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句意为:有客人来了,陈老爷子和他们作彻夜畅谈。诣,至U。句意为:都不做饭了来偷听。俱,全,都。(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赚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语有:如此,既然这样。但,只是。句意为:既然这样,稀粥就稀粥吧,何必非得是蒸饭呢?(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文中 的“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37、炊忘著算,饭落釜中。“翻译后即可作答。(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做具体分析。根据陈氏兄弟二人的表现可知他们都是聪慧好学的人,而陈太丘没有因为他们做饭不成而生气,反而很快乐,可知他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答案:(1)到 全,都(2分)(2)能够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做成饭呢?(2分)(3)兄弟俩烧火做饭时,因都停下来偷听父亲和友人谈论问题,忘了放算子,米都落进锅里,因而煮饭成粥。(2分)(4)聪 慧 好 学(2分)教 子 有 方(2分)【点评】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是“增”、“删”、“留”、“补”五法:1、增,即对省略第1 5页 共2 4页部分要增补出来
38、。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册,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 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8.(10 分)是谁爱着你的背影邓迎雷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
39、“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那是个
40、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是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第1 6页 共2 4页背影,她也想
41、多看几眼,不愿错过。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
42、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选 自 特别关注,有改动)(1)根据选文,概括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另外两件事,并填入表格。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2)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你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3)选文第段中的“淋湿的是母亲的心”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4)联系上下
43、文,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眼泪”所蕴含的情感。【分析】本文以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有关母亲送我离去的三件事,表达母亲对我的不舍与关爱。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周末从母亲那里离去,她满眼不舍的送我走到很远;第二部分(4-9),回忆那年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送我离开小区,让我明白了母亲对我的万般不舍;第三部分(10-15),回忆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深重。【解答】(1)本题考查事件的归纳与概括。解答此题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找出事件,第1 7页 共2 4页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本文是以倒叙的方式写作,按时间顺序,第件事是:去年秋天,母亲
44、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第件事是: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一定要注意事件之间的时间顺序,不能填错。(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文中的三件事,都写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表现母亲是一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据此整理出答案。(3)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此题理解句意,进行合理分析即可。“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意思是说,雨天里我被淋湿了,但是比淋湿更难
45、受的是母亲,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说明,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分析,突出母爱即可。(4)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要结合两次流泪的语境,答 出“我”对母亲的两种情感,并分别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语境来看,这两次流泪的原因相同,都是为知晓母亲对自己的不舍而流泪,为母亲的孤单而流泪,也为母亲对自己的理解、关爱而感动。答案:(1)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2)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
46、一眼。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3)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 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4)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点评】本阅读第(2)题是记叙文阅读的典型题,人物形象的分析答题方法:第1 8页 共2 4页1、结合对
47、人物描写。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9.(17 分)漓江情韵从维熙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
48、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 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
49、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盹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墙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第1 9页 共2 4页儿有一条洋人街,
50、是中国的一绝。”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