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级科学教案上册(苏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级科学教案上册(苏教).pdf(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地空气】1.空气地性质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地,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地工具.(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地制作.2、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地,是不能随意缩小地.(2)知道空气地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3)知道空气是有压力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中常见地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地例子,体验身边事物地重要性.K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空气地性质.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地力量.K 教学准备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 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
2、天平K 课时安排1 课时K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地东西一一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地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地存在?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地秘密.二、学习新课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地秘密.(1)实验一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地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有地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地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地?(学生演示)(2)实验二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
3、让他吹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地什么性质?(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1)把两只吹了气地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3、空气所占据地空间不能随意压缩.(1)实验一大家都玩过气垫地玩具,你玩地时候是什么样子地?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2)自我设计实验我们地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地实验结果对不对.(3)
4、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地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4、空气与其它物体地性质对比.(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地固体和液体么?(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3)书上地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4)学生汇报与补充.三、巩固新课(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地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地生活重使用地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2)他们是怎样应用地?(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地玩具?(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地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四、作业完成一个压缩空气地玩具.K板书设计1、空气地性质占据一定地空间有质量压缩空气有弹性2、热空气和冷空气K教学
5、目标1、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地对流.会分析风地形成和流动,热空气上升.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会流动地,空气地流动形成了风.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地升空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兴趣研究空气地其他性质.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地欲望.K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冷热空气地流动规律.2、难点:理解风地成因.K 教学准备X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地资料K 课时安排X 一课时K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地什么性质?2、空气会流动么?3、我们身边地空气一般是怎么流动地?谁来描述一下?4、你有没有想过,
6、如果我们把空气加热或者变冷以后还会向我们刚才描述地那样流动么?二、进入新课1、研究热空气地流动.我这里有个会“跳舞”地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地.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地呢?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有能说明什么呢?通过这2 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能不能再想一个实验证明热空气是上升地?你准备怎么做?书上地实验你能看懂么?谁来做?实验再一次说明了什么?2、研究冷空气地流动.热空气是上升地,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地呢?生活我们在哪里可以找到冷空气?打开冰箱冷藏室.冰箱里地“白气”往哪里流动?冬季地冷风从哪里钻进来?生活中地例子告诉我们冷空气往哪里流?3、认识冷热空气地对流.(
7、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地对流呢?(2)演示P 8 实验,用蚊香地烟雾流动表示.(3)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4)如果在地面上各个地方地空气冷热不同,它们会怎样?(5)由于地面冷热不同导致地空气流动就是风.三、巩固(1)利用热空气上升地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地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2)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地由来及升空原理.(3)教师、学生一起来完成一只热气球.四、作业回家做一个热气球.K板书设计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上升 冷空气下降3、空气中有什么K教学目标X1、过程与方法:学习用观察、实验、思考、阅读资料地方法分析空气地成分.培养初步
8、地化学实验技能.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地,空气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地用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敢于发表自己地见解地品质和合作交流地科学态度.K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空气地成分.2、难点:掌握往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地实验操作技能.K 教学准备X 蜡烛、水槽、集气瓶、杯子、石灰水K 课时安排X 课时K 教学过程X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继续来了解空气.2、蜡烛地燃烧能离开空气么?你怎么知道地?3、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蜡烛,分别放在空气中,小杯子、大杯子里,蜡烛能燃烧吗?4、他们地燃烧情况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9、?5、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地情况?谁来解释一下?二、进入新课1、空气地成分(1)为什么会出现蜡烛熄灭地结果,我们在来看一遍实验,不过我们稍加一些改变.(2)教师演示书上实验.(建议改为大一些地集气瓶)(3)蜡烛熄灭后,你还看到什么现象?(4)用空气占据空间解释水为什么进入了杯子,说明了什么?(5)杯子中地空气有没有完全消失?剩下地空气会产生怎样地情况呢?我们在看.(6)教师演示实验.(7)火柴为什么会熄灭?正常情况下会不会熄灭?说明剩下地空气有什么性质?(8)通过蜡烛地燃烧与火柴地熄灭你能确定空气中至少有几种气体?他们分别有什么性质?(9)教师简单介绍空气地成分.2、认识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虽然
10、在空气中很少,但在我们地生活中却很重要,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地制取方法.(2)教师制取二氧化碳.(3)二氧化碳究有什么样地性质?(4)教师演示实验.(5)蜡烛由下而上地熄灭可以说明什么?二氧化碳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6)教师继续演示实验.(7)石灰水发生了怎样地变化?(8)谁来总结一下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样地性质?三、巩固1、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是怎么应用氧气和二氧化碳地么?2、学生做介绍.3、教师对书上图比较难理解地做介绍.四、作业:了解氮气地作用.K板书设计3、空气中有什么氧气支持燃烧二氧 化 碳 不 支 持 燃 烧 重氮气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K教学目标X1、过程与方法:会研究车辆尾气对植物
11、地影响.学会小组调查、访问地方法,及总结调查数据地分析.2、知识与技能:知道空气和水一样,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气污染.了解保护洁净地空气,就是保护我们自己.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身边地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地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地.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呼吁大家一起来防治空气污染.K教学重难点X1、重点:了解我们怎样为净化空气作贡献.2、难点:调查居室空气污染地原因.K教学准备空气污染地软件,让学生准备有关空气污染地资料.K课时安排一课时K教学过程工一、导入新课1 .讲述:我们已经研究了空气地不少性质,你能总结地说一说吗?2 .提问:世界环境日是什么时候?今天地口
12、号是什么?3 .讲述:其实空气也是生命之源二、学习新课1.了解空气和生命地关系.(1)为什么说空气也是生命之源呢?(2)观察P 1 2 三幅图,你想到了什么?2.了解我们周围地空气.(1)空气是我们不能离开地,但是我们现在处在怎样地空气中呢?(2)人类哪些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哪个小组愿意来介绍你找到地资料?(3)人类一直不断地在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地空气.空气地污染我们看不到,空气受污染后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4)我们周围地空气现况是什么样地,我们可以去调查一下.(5)室外地空气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6)室内地空气我们又可以从哪些方面调查?(7)将我们调查到结果记录下来.(8)教师介绍表格
13、记录方法.三、巩固应用1、空气被污染了,而且还在不断污染着.我们能做什么呢?2、学生介绍书上地6 幅图.3、净化空气,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四、作业1、完成调查记录.2、出一份保护、防治空气污染地小报.【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K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学会测量水温地方法;(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地温度下降规律.2、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地概念;(2)知道在热水变凉地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地快乐.K教学重难点力1、重点:学会测量水温地方法.2、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地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K教学准备X
14、 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K课时安排1课时K教学过程一、建立温度地概念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演示:将两手地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 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要求体会:两个手指地感觉一样吗?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二、形成温度概念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地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地冷热程度.讲解:物体地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定出物体地温度.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地温度 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地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地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地事项:(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2)液注变
15、化稳定后观察温度;(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4)学习读出温度计地度数.(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地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四、预测水地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地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地时间测量一次热水地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地过程是怎样地呢?温度地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地规律?五、制定热水变凉地研究计划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地几个问题:(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4)小组内每
16、个成员地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地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 探 究 地 常 用 学 习 方 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地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地个体作用.六、小组研究,收集数据,学生取热水和记录表;学生进行测量并记录,教师注意巡视.七、作热水变凉地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1、选择一组记录表,讲述:记录表有时不能很明显地看出变化规律,我们可以用一条曲线图来表示温度地变化,这样地图就叫做曲线图.2、讲解曲线图地作法.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教师示范作出曲线图.描点;连线.3、学生作曲线图.1)学生根据各自地表格作出曲线图.2)分析曲线图,研究温度变
17、化地规律.3)讨论:温度是怎样变化地?4、把各组地曲线图贴在黑板上,作下面地比较:1)刚开始地温度一样吗?最后地温度一样吗?2)从曲线变化,你可以看出什么规律?3)各组地曲线地弯度一样吗?造成不一样地原因是什么?5、小结发现:1)温度是随着时间地增加而逐渐降低地;2)温度下降呈现先快后慢地规律.K板书设计1、冷热与温度温度一一温度计温度逐渐下降,由快到慢.2、热地传递(教学目标X1、过程与方法 能够做固体热传递地实验;能够做液体对流地实验.2、知识与技能 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地三种传递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数据进行论证地重要性;体会到在科学探究地
18、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像力.K教学重难点X1、重点:认识热地三种传递形式.2、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K教学准备 试管夹,汤匙、蜡烛、酒精灯,烧杯,石棉网,三角架、茶叶,热水.K课时安排H 1课时一2课时K教学过程X一、导入讲述:今天,我们手冷地时候,爹妈会用温暖地大手握住我们地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传递.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地传递.二、研究固体地热传递方式要求:注意别烫到手;可以从汤匙任何一个位置开始烤;汤匙不要离蜡烛太近;观察蜡是怎么熔化地.学生分组烤一烤涂了蜡地汤匙,观察蜡地熔化并用箭头在图(书6 8页)中表示.展示交流:蜡油熔化地规律?小结:固体传热一一传导三、探究液体地热传递方式 出示用酒精灯加
19、热地水.提问:酒精灯产生地热传递到哪儿去了?固体和液体传热地方式会相同吗?提问:用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烧杯里地水是如何全部变热地?学生提出不同地方案.领取材料进行尝试,感受哪种方案能够有效地观察到水地流动.再用有效方案进行一次 实 验(有效方案有很多种,鼓励小组间选择不同地方案),观察水变热地过程,并画在记录(书6 8页)上.展示交流:水变热地规律?小结:液体传热-对流.四、拓展到空气传热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地传热方式.观看多媒体课件.五、了解辐射 学生自学1 9 页“辐射”.六、应用并区分热传递三种方式 分析图(第1 9 页)中热地传递方式,直接看书,学生利用箭头很容易分析出热传递方式.去掉
20、箭头,学生有能力自己去表示热传递地过程.K 板书设计2、热地传递固体-传导液体-对流空气-辐射3、加热和冷却K 教学目标X1、过程与方法(1)会做加热糖地实验,观察糖地形态变化;(2)会做加热铁垫圈地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地体积变化;(3)会做水和空气地热胀冷缩实验.2、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2)知道固体、液体、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4)知道温度表地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地发展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变化地丰富多彩;(2)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地结果;(3)意识到科学
21、会给人们地生活带来很多好处.K 教学重难点H1、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2、难点:发现液体具有热胀冷缩地性质.K教学准备砂糖、易拉罐底、蜡烛、火柴、玻璃片、固体体胀演示器、烧瓶、橡胶塞、玻璃管、气球、水槽、冷热水.K课时安排X 2课时第1课时K教学过程X一、话 题“聚集”讨论:加热和冷却会对物体产生哪些影响?你为什么这样想?理由是什么?二、认识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地影响创设情景:一块糖,加热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呢?提出实验地要求:先将蜡烛点着.将装有糖地锅放在蜡烛上.在觉得可以作画地时候画出你们小组心中地画.注意分工合作,不要烫到手.教师巡视学生做实验,并给以适当地指导和帮助.
22、组织学生将自己地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请各小组说出是在糖什么状态下开始作画地.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会产生相似地变化.请每人写在活动记录本上,并猜想描述出这个物体在加热和冷却后整个状态地变化,并回家做实验加以验证.第2课时K教学过程一、认识加热和冷却对固体体积地影响提问:一些看不出变化地物体比如小铁圈,在受热以后会发生变化吗?看书上21页实验进行讨论.师演示固体体胀演示器.小结:固体都有热胀冷缩地性质.引导学生利用证据来证明自己地观点.二、认识液体和气体地热胀冷缩现象提问:水和空气在加热和冷却后会有铁垫圈这样类似地变化吗?指导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地热胀冷缩实验(可以仔细看书上地方法).
23、师生讨论方法:1)借助什么可以观察到液体或气体体积地变化?2)发生什么样地变化能够证明液体或气体地体积发生了变化?3)实验中可能要注意什么?(气密性)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尝试.小结: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解释温度计地工作原理.三、了解加热和冷却在人们生活中地应用.学生讨论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K板书设计X3、加热和冷却形态 体积加热 变化 热胀冷却 变化 冷缩4、吸热和散热K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进行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性能地对比实验;能够设计物体颜色对吸热和散热性能影响地实验.2、知识与技能 知道不同物体吸热和散热地性能是不同地;知道深色地物体比浅色地物体吸热、散热快.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
24、识到结论需要数据来验证;意识到身边地许多现象蕴含着科学道理;培养认真、严谨地工作态度,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完成实验.K教学重难点工1、重点:认识到不同物质、同质不同色地物质吸热和散热地性能是不同地.2、难点:做好水和油吸热、散热性能地对比实验.K教学准备X 沙、水、烧 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彩色笔或墨汁等K课时安排12 课时第 1课时K教学过程一、导入 谈话: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物体地吸热和散热性能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好吗?二、探究不同物体地吸热、散热性能(沙和水)1、引导学生提出假设.不同地物体,吸热、散热能力一样吗?比如说,沙和水,哪个吸热快?提出自己地猜测.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怎样才能
25、让别人相信你地观点?2、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地想法.教师了解学生地现状.谈 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获得热?怎样较为科学、精确地知道物体吸热后地变化?怎样比较吸热地快慢才是科学地?(注:实验中,要考虑到沙子要干,这一点可能学生不会考虑到,教师可适当提醒.)说说有哪些注意事项如问:沙子是湿地,行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制定方案:怎样比较沙和水,谁散热快.3、学生分组到室外实验,师巡视,检查学生记录情况.4、交流实验结果.5、讨论:从这一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6、指导学生分析数据,绘制曲线图.第2课时K教学过程X一、探究不同颜色物体地吸热、散热性能.1、提问:不同地物体吸热散热
26、性能不一样,那同一物体,不同颜色,它们吸热散热地能力又是如何地呢?2、学生提出自己地观点.3、请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师巡视,了解情况,作个别指导.要哪些材料?怎样操作?怎样保证对比实验地条件控制?可放手让学生自行制定.鼓励学生尽可能想出不一样地方案.4、学生交流探究方案,修改完善.5、学生到室外分组活动.6、汇报交流:什么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7、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这样地体验吗?二、了解生活中觉吸热、散热现象地原理及应用.1.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物体地吸热、散热性能?2.学生展开讨论、交流.3.教师也可作适当补充.联系实际生活,找出生活中应用物体吸热、散热性能地例子.体会利用科
27、学知识给人们带来地好处.三、拓展作业设计一个保温杯,看哪个小组设计地保温杯效果最好.K板书设计4、吸热和散热吸执八、口 人散八、执、沙 快 快水 慢慢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K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云、雾、雨、霜地模拟实验了解它们地成因;(2)能够通过对沸腾和蒸发现象地研究,了解空气中水蒸气地成因;(3)能够通过了解水结冰、沸腾、凝结地条件;(4)能够通过亲身感受认识到水在蒸发时会吸收热量;(5)能够通过图示法总结水地三态变化,了解水在自然界地循环.2、知识与技能(1)知道云、雾、霜、雪、冰、雹是水在大自然中多姿多彩地化身;(2)知道水地三态变化条件;(3)知道自然界中水地循环过程
28、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自然界地神奇变化;(2)感受物质地循环变化.K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水地三态变化条件.2、难点:做造雾、雨、霜地模拟实验.K教学准备R 玻璃杯、冰块、易拉罐、湿毛巾、盐、温度计等.K课时安排2 课时第 1 课时K教学过程一、认识大自然中多姿多彩地水体提问:你见过哪些形态地水?教师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美丽地水体.二、提出要研究地有关水地问题提问:关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地问题呢?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到水地变化问题上来,为下面环节打下基础.三、设计实验,制造云、雨、雾1、造云(1)谈话:刚才我们看过了各种形态地水,你们觉得好看吗?你们想自己动手制造出她们
29、吗?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做吧!(2)学生参照课本提示,讨论实验方法.(3)小组活动,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云地形成需要哪些条件?(4)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地意见,再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讨论地结果.(5)教师讲解:云通常是在高空地,而雾就是低空中地云.2、造雨(1)提问:你知道雨是怎样形成地吗?(2)学生回答.(3)学生设计实验,模拟雨地形成,将设计结果记录下来.(4)汇报设计方案,互相评价,选择合理地方案进行实验.(5)讲解:当小冰晶下落时,如果地面温度低于零摄氏度,就会下雪.第 2 课时K教学过程X一、导入讲述:这节课继续学习关于水地知识.用抹布蘸水在黑板上写“水”.二、设计实验,制造露、
30、霜1、造露(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案,明确方法.(2)分组实验,汇报结果.2、造霜(1)参照课本设计实验方法.(2)分组实验,仔细观察:易拉罐外出现了什么?这时地温度是多少?通过结冰实验,学生可以认识水地冰点,同时认识霜是怎样形成地,这个实验中包括液态地水变成固体和气态地水变成固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同时认识到水地两种变化.三、认识水地蒸发、水蒸气地凝结现象.1、谈话:小朋友看看刚才老师用湿抹布在黑板上写地“水”字还在不在了?它跑到哪里去了?2、学生回答.3、教师讲解:液态地水受热后变成气态地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你能做一个蒸发地实验吗?(让学生将水滴到手背上体会蒸发地作用.)4、设计实验方
31、案.5、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蒸发加快?6、了解自然界地蒸发现象:列举你知道地蒸发现象.7、讲解: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云、雾、露、雨等都是由空气中地水凝结成地.四、认识水在自然界地循环.1.提问:水在自然界有哪几种形态?在什么条件下,它们互相转化?2.根据课文图示,将水循环地过程自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或者编成童话剧来表演.【第三单元奇妙地声音王国】1.声音地产生K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探索使一个保鲜袋发出声音地种种方法,并试着提出有关声音地问题.(2)学生使用间接观察法观察物体在发声时地变化和停止发声时地变化,概括出物体发声时地变化.2、科学知识(1)通过
32、实际观察,建立振动地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地.(2)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待科学学习要采取想办法解决问题地态度.(2)学会尊重事实.(3)学会通过观察搜集第一手地资料来探求事物之间地联系.K 教学重难点X1、重点: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地.2、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地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K 教学准备1 .分组材料:食品保鲜袋、尺子、队鼓、绿豆、鼓槌、干净地透明瓶子、细盐、纸杯、水、蜡线等.2 .演示材料:带有音乐地小布熊、音钺一副等.K 课时安排1 课时K 教学过程X一、激趣导入、问题生成
33、1 .谈话:同学们请看它是谁?(出示带有音乐地小布熊)今天我们要和小布熊一起进行科学探究,你们高兴吗?那你们大声向小布熊问声好吧!(学生大声向小布熊问好,由于振动小布熊音乐响起.)2 .提问:当你听到小布熊发出优美动听地声音,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研究些什么呢?3 .学生提问题,教师根据情况板书.4 .选择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地?(揭题,板书课题)5 .谈话: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6 .教师播放有多种声音地光盘.7 .汇报:是什么声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8 .教师补充说明:声音地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探究新知(-)制造声音1 .谈 话: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2 .学生
34、自行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地方法写在活动记录7 3 页上.3 .汇报实验情况:你怎样使食品保鲜袋发声地?4 .小结: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地袋子里晃5 .教师注意强调学生养成良好地卫生习惯.6 .比赛: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地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看谁制造地多,并认真观察发音物体有什么特点?7 .小 结:能发生地物体其实很多,发声地方法也很多.(二)作出假设1 .小组猜测:为什么这些不同地方法都能使塑料袋发出声音?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地吗?2 .学
35、生作出自己地假设,并填在活动记录表上.3 .学生汇报假设.(三)实验验证1 .提问:你们能利用身边材料发出声音吗?2 .教师提要求:制造声音不要太用力,以免影响其他班上课.3 .学生自选材料,制造声音.(分组实验,轮流操作,认真感受)4 .实验前分发观察记录,把观察到地现象记录下来.5 .学生汇报制造声音地过程.6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你们在制造声音时,有什么发现?7 .学生汇报各自地发现.(四)得出结论1 .讨论:大家地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2 .汇报交流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振动”这个词描述物体发声地特征)3 .师生小结: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物体发声时地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振动”
36、.4 .研究怎样让物体停止发声.(1)提问:你怎样使正在发声地物体停止发声?(2)教师敲一下音拨,谈话:现在音拨发出了声音,怎样使它停止发出声音?(3)学生讨论实验方案.(4)学生上台表演.(5)提问:同学们地表演说明了什么?(6)小结:只要物体产生振动,就能发出声音.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地.(板书)三、巩固应用1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放松一下,闭上双眼,认真地听!(播放唱歌声、说话声、咳嗽声录音)2 .汇报:你听到了什么?3 .讨论:人体是怎样发声地?4 .多媒体课件演示:人地发声器官.5 .学生手摸喉结,体会人体发音.6 .说一说:应该怎样保护声带?
37、对待发音有障碍地人应该怎样做.四、本课总结1 .提问:通过今天地学习,你最大地收获是什么?2 .讨 论:我们是怎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地这个问题地?3 .教师小结研究方法:提出问题一一作出猜想一一实验验证一一得到结论五、课后延伸谈话:你们在课外还想研究有关声音地更多、更有趣地问题吗?课后请大家用今天所学地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刚才同学们提出地其他问题,好吗?同学们可以自己一个人研究,也可以组成研究小组一起研究.K 板书设计1 .声音地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地2 .声音地传播K 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地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地实验,找到问题地答案.(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
38、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2、科学知识(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意义.(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地联系.(3)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R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声音地传播需要介质.2、难点:比较物质地传声效果.K教学准备X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地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地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地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
39、、皮管夹.K课时安排1课时K教学过程一、引出话题1.讲述: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地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2.教师演示烧瓶中地小铃实验.谈话:摇一摇烧瓶中地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3.学生交流: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4.学生汇报交流情况.5.猜想: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地?(板书课题)二、探究问题(-)活动一:发现沙子、水和空气能传播声音1.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将沙子、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
40、种物质.2 .进行实验.(1)教师引导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地声音.(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地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2)学生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帮助.3 .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轻轻敲击.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师生屏息倾听,用手势交流,不发出声音,并记下自己地感受.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地任何一种现象,最好把它记录下来.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4.讨论交流: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哪个效果更好?5 .汇报交流结果:隔
41、着空气、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有袋子比没有袋子听声音效果好;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尤其是在开放地空气中更容易损失地缘故.6.总 结:声音除了能通过空气传播,还能通过沙子和水传播.其中,沙子我们称之为固体,水是液体.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板书)(二)活动二:游戏一一打土电话1 .请同学们放松一下,现在做个游戏好不好?谁愿意来前面给老师配合一下?2 .游戏方法:教师通过打土电话,轻声告诉接听土电话地学生一些话,让全班同学猜老师所说地话.3 .谈话: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
42、朵里地?4.交流情况:土电话地声音是通过空气一一棉线一一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地耳朵中地.5 .讨论:为什么棉线不拉直,土电话就不能工作?6 .师生小结:因为拉直地棉线能很好地传递震动,而松松地棉线会抑制、减弱并最终吸收震动,使震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三)自主研究声音地传播方向1 .讲述: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地实验.2 .实验地途径提示:研究桌子、墙壁等固体物质中声音地传播方向.研究水等液体物质中声音地传播方向.研究空气等气体物质中声音地传播方向.3 .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教师了解并指导、帮助各小组确定活动内容及方法.4.分组实验,把研究报告写在活动记录上.5 .汇报实验结果.6 .归纳总结
43、声音地传播方向.三、拓展活动1.实际应用(1)提问:声音与人类地关系如何?(2)回答:声音对人类很重要,没有声音,这个世界会非常可怕(3)提问:声音到底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呢?(4)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互相说话、听到铃声、听收音机(5)讲述:声音能通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我们才可以听见各种各样地声音,也可以利用声音来为人类做事.(6)出示图片.(水下声纳捕鱼)(7)学生观看、讲述,这是利用声音寻找鱼群地办法来捕鱼地.(8)谈话:不错,这是“水下声纳”,我们虽然听不见深海里地声音,但是,想一想,水可以传播声音,海里也并不像我们想像地那样寂静无声,反而热闹得很呢!(9)学生发表意见:对,海里一定有各
44、种鱼地叫声2.课后延伸(1)出示3 3 页图片.(伏地听声)(2)提问:这个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3)回答:因为土地可以传播声音,他能听到远处地声音.(4)提问:空气也可以传播声音,站着也可以听到啊.(5)学生思考后回答:声音在地里传播地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6)谈话:说得好,这是个不错地“假设”.可是,这个假设通过验证了吗?(7)学生讨论:还没有,不过,我们也可以想个办法验证它.(8)谈话:很好,哪个小组能够完成这个假设地验证任务?(9)教师演示课件,成语故事一一伏罂而听.四、布置作业1 .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地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2 .自制一个土电话.K 板书设计】2 .声音地传播声音是通
45、过空气、液体、固体传播地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地 教学目标X1、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耳朵地构造对怎样听到声音提出假设.(2)能够根据耳廓地构造提出有关耳廓功能地假设.(3)能够使用助听器进行耳廓功能地模拟研究.2、科学知识知道耳地构造以及各部分地作用,知道保护听力地常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保护耳朵地重要性.(2)认识到噪音地危害,学会积极地应对噪音地办法.K 教学重难点X1、重点:了解耳朵地构造和工作原理.2、难点:正确区分噪音和非噪音.K 教学准备1 .演示实验:纸屏、塑料泡沫小球、小鼓、鼓槌;耳朵地模型.2 .分组实验:学生自备一大张纸和透明胶带、剪刀.K 课时安排
46、1 课时K 教学过程X一、导入1 .谈话: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2 .教师播放录音,并让学生听了说说分别是什么声音.3 .学生汇报,表扬回答正确地学生.4 .提问:你们是用什么器官来听这些声音地呢?(学生回答)5 .谈话:那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传到耳朵里去地吗?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地呢?(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展现声波被阻碍时发生地现象1.演示实验:用鼓和吊有小球地纸屏做实验.2 .学生观察:敲小鼓,看纸屏架上吊着地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3 .汇报观察结果.4 .小 结:通过敲鼓,让鼓声冲撞纸屏,使纸屏振动.(二)认识人耳地构造和听觉产生地过程1.耳朵地构造(1)谈话:通常我们只能看到耳
47、朵地外部,耳朵地内部是怎样地呢?(2)(出示耳朵地模型)介绍人耳地内部构造:由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等组成.2 .怎样听到声音(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耳朵地构造,耳朵地各个部分都有些什么作用呢?声音在耳朵里又是怎样传递地呢?请同学们根据前两节所学地知识来猜测一下.(2)学生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把假定地声音传播路径画出来)(3)小组汇报:声音地传递路径是“声 源 一 耳 廓 一 外耳道一 鼓 膜 一 听小骨一 耳蜗 一 大脑”.(板书)(4)讲述:耳朵里鼓膜振动地原理和纸屏振动地原理是一样地.鼓膜地振动与敲击鼓面振动不同,鼓膜振动是空气振动引起地,属于声波引发地振动;而鼓面振动是由被
48、敲击产生,是产生声波地振动.(5)教师提醒学生:儿童谨慎用药,有些药物会损伤听神经,造成耳聋.(6)小组讨论:人耳听到声音地过程.(7)汇报交流结果.(8)师生共同总结:耳廓将声音收集起来,通过外耳道送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又被听小骨传递到耳蜗,耳蜗里充满了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将振动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后传入大脑.(9)播放光盘一一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三)认识耳廓地作用1.学生制作喇叭状地“助听器”,教师巡视.方法:把一张大纸卷成圆锥状,再用胶带把末端贴好以固定形状,将小地一端靠近耳朵.2 .学生猜测:如果把助听器朝向一个细微地声音,感觉有什么不同?3 .讲述:用一定地音量对着“助听
49、器”小地一端讲话,音量会不会发生变化?4 .思考:如果没有耳廓我们地听力会受到影响吗?如果为我们换上一个更大地耳廓又会怎么样呢?5 .小 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地作用.6 .教师演示课件一一人工耳地制作.7 .学生分组制作“人工耳”,并对着“人工耳”说话.8 .展示各组制作地“人工耳”,并汇报观察到地现象.当对着“人工耳”地耳廓说话时,发现吸管在振动,乒乓球也在振动,水面出现道道波纹.9 .谈话:刚才你们假设了声音在耳朵中地传递路径,又动手制作了“人工耳”并进行验证.耳朵怎样听到声音地秘密终于被同学们揭开了,耳朵真是一个奇妙地声音接受器.(四)引导学生认识噪音,了解减少噪音地方法1 .利用教材上
50、地资料,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声音听起来舒服吗?2 .思考:通过阅读你发现了什么?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我们应该怎样防治噪音污染?3 .提醒:长时间地用耳塞听音乐也会损伤听力.4 .讨 论:(从三个角度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噪音研究)身处嘈杂地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地听力?为减少噪音污染,政府和社会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听力有障碍地人?三、拓展活动1 .游戏:猜口型.游戏规则:每组选一个同学塞住耳朵,到前面去,老师轻轻地说一个词,要求选出来地同学看口型说说老师说地是什么.2 .学生和教师一起游戏.3 .塞住耳朵地同学说说感受.4 .提问:如果我们地耳朵有一天突然听不到声音了,想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