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pdf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9089135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PDF 页数:132 大小:10.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2.pdf(1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授课日期:.年 一月日星期,第 个教案课 题1、古诗词三首课型课时第设计者教学目标1.认识2 个生字,会 写 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 写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教学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文本合二为一,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要靠读。只有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才能真

2、正走入文本。在学生对文本有了自主的理解之后,引导学生读出个性,读出思想,读出自己的趣味。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李白的 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开门见山导入诗词的教学,明了清晰。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二、自学古诗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2.检查自学。指读全诗。(正音)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

3、云。闲:休闲,休息。厌:满足。)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一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2.指读全诗,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3.背诵全诗。四、扩展1.你还喜欢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欢它?2.交流。3.把喜欢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要因材施教的引导学

4、生透过动手实践来体验语文,触摸思维,生发思想。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们可以集思广益,可以群策群力,相互碰撞,共享成功,共享快乐。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五、精读会意1、自读全诗,明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2 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bng、潭tW n、螺lu6、磨m6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相:相 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你理解得真不错。(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

5、得非常和谐。)(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问: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师问: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潭面)比 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师说: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要创造一种鼓励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善 问。开启学 生 主 动 探 索 世界、探索知识、探索未来的大门。作业与活动设计1、用钢笔描红。2、想 象 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

6、来。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一月日星期.第个教案课 题2、桂林山水课时第一设计者教学目标1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教学

7、设想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用图片引入新课的 学 习,整体感知。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 .观

8、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特点之一“静”。课 文 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 之 二“清”。课 文 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 之 三“绿”。课 文 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3.体会最后一句4 .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导读好“真静

9、啊”“真清啊”“真绿啊”。(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 理 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 理 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教学过程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 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 是“奇

10、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特 点 之 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 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特 点 之 三“险”。课 文 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 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

11、状的石头重重叠叠。)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设计意图要创造一种鼓励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善问。开启学 生 主 动 探 索 世界、探索知识、探索未来的大门。(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 真秀啊“真险啊。)作业与活动设计1.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 2.识记生字板书设计水 大 海 西 湖桂 静 清 绿林(从水纹感觉船在前进)(见江底砂石)(无瑕明翠)甲 山 泰 山 香 山天 奇 秀 险下(像像.)(像像.)(兀立 嶙峋)_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一月日星

12、期.第个教案课 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 课 时 第一设计者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 写13个生字。正 确 读 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 复 述“双龙洞”的景象。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溶洞的奇观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溶洞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理清作者游览的顺序。在深入研读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处的特点写清楚的,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

13、点词句反复揣摩、品味,体会其用词选句的准确与实在。课后可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谜宫结合认 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谈话导入课文,开门见山。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可以同桌之意

14、思。间互相询问,也可3.质疑问难。向老师提出不能三、初读课文理解的词语。)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儿遍。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儿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四.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感悟句子: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继

15、续学习读书的方法,养成感,和作者当时的心认真读书的习情等。反复朗读上述句子。惯。教学过程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着重感悟下列句子: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五、复述要求学

16、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六、总结全文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教师小结。设计意图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作业与活动设计1、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2 背诵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板书设计8、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顺序写)(雷)外桐包京厢回 /大)(窄 尴)(黑奇大)山色水声)金袁 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一月日星期.第个教案课 题七月的天山课型课时第一设计者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

17、,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准备1,导游线路的小黑板;2、天山景物课件。教学设想自主阅读,自读自悟,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学生自学带着过渡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由导入如题,把握学习方法美丽风光。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

18、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二,引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如: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写了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水。读了这段话我仿佛见到了寂静的天山,又是充满生机的天山。我仿佛走进了一个寂静的清凉世界。)师:我跟你们一样,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独特,那么令人神往。正像刚才同学们说的,这是一个寂静的,又是充满生机的地方。作者是如何具体、形象地描绘这一景物的呢?(再次默读课文)我觉得作者不仅仔细观察眼前的景物,而且能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确切的比喻,把天山的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你们觉得哪些想象和比喻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作者把雪峰比喻为白缎子,雪峰间的云影

19、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整个雪峰就变成像一块绣着花的白缎子,多漂亮呀!还有,作者把从峭壁断崖上泻下来的雪水比作银链,既写出了雪水的样子,又写出了它的光亮,多么生动啊!作者还把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浪花像玲珑剔透的小水珠那么的美,多讨人喜爱,这里也流露了作者当时那种喜爱之情。师:我很赞同同学们的看法,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外,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揣摩,欣赏?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和表达能力 的 训 练,促使学生对课文文字的感受和吸收。教学过程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发现。现在请大家互相合作探究,等会儿把你

20、们探究的成果与大家交流,好吗?合作学习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班级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激发兴趣,课外延伸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摘抄优美词句用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设计意图讨论中引出课文深意,在欣赏评价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 交流意识。作业与活动设计1

21、、朗读课文三遍,摘抄好词好句。2查找有关天山的资料。板书设计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七月的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移步换景的方法深处的景象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一月一日 星期 第 个教案课 题语文园地一课型课时第一设计者教学目标1、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难点: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教学准备多

22、媒体课件教学设想这个语文园地的内容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在读读认认中感受古诗的美丽,积累日积月累中的内容。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导语,求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游了,记得往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宴由关家莱百巨安排。准备计划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谈话法导入本课的主要内容,开门见山。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分组讨论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

23、个春游方案。启发谈话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实地观察现在给大家3 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学习用简单的话表达课文大意,并及时提 示,加深印象,避免错误。教学过程 交流观察所得

24、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设计意图指名说说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并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作业与活动设计1、完成本单元的作文。2、完成第一单元的练习。板书设计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准备工作分工其它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一月日 星期第 个教案课 题中彩那天课型课时第一设计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在还车之举中表现出的高尚

25、品质。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父亲面临的是一个道德难题,深刻认识父亲的诚信品质。教学难点:理解母亲说的两句话。教学准备1、学生自己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生活的现状。2、收集有关赞美诚实、信用等方面的名言或谚语。教学设想故事导入,理清作者思路,复述课文。再精读课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交流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二、指导阅读,初步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检查掌握生字情况,注意正音。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

26、力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三、学生质疑在这篇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先小组讨论,然后把解决不了的提出来。整体感知1、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过课文之后,对哪句话印象最深?并说出为什么。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默读课文。思考:(1)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2)课文内容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2 .在班上谈读文后的体会。(父亲是个大好人,不贪财.,不图利,诚实、守信)(课文是围绕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写的。)3 .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心句)提问。(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谁做到了诚实、守信?在什么情况下做到了诚实、守信

27、?他是怎样做的?)五、精读课文,理解重点(-)讲读三、四、五、小节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我们一起到父亲的中彩现场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这幅图上的人物与我们平日里见到的有什么不一样?训练质疑问难的能力。学习用简单的话表达课文大意,并及时提示,加深印象,避免错误。教学过程2、书上有没有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联系前两个小节,试着提出问题。如:中了大奖,心情当然应该很高兴,他为什么神情如此严肃?家里很穷,终于有了一辆汽车,更应该高兴啊!说说你的理解:(因为家里生活困难,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他买的两张彩票里有一张中彩,恰恰是一辆奔驰牌汽车,而那张中彩的

28、彩票又是父亲帮库伯先生捎的那一张,并作了记号。而库伯先生早已把此事忘记了。如今中彩了,父亲拥有这辆车,不但能实现自己往日的夙愿,而且能使家里的经济状况大为改观,但是这样一来,后半生将会受到良心谴责.设计意图在 整 体 感 知 中,初读课文,在独立阅读中抓住重点词 句 来 理 解,体 会 文 章 的 感情.作业与活动设计1、完成本课的相关练习。2朗读课文三遍。板中彩那天书开车 道德难题 留?设不高兴?还?计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一月日 星期第 个教案课 题万年牢课型课时第一设计者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2.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3.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29、4、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学习叙事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想根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动笔做记号,画出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并在书上作简单的批注,读后根据自己的批注进行交流。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万年牢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鼓励提出问题。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2.检查字词:多音字:把、闷、削。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甩糖风、掺假、赚钱(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3.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

30、出有关语段读一读。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第一处的万年牢指的是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a.为什么叫万年牢?b.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糖葫芦中对蘸糖、甩糖风等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C.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提问题是一个人观察、思考等智力活动的综合体现,对问题的评价也是学习提问的过程重视动笔读书,引 导 深 入 感悟。教学过程设计意图2.第二处的万年牢指什么?“公平买卖走正

31、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a.什么叫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由课堂向生活拓展,激发思维,发展想象,训练语言表达。b.b.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抓 住“不满意、看不下去、不听、嫌、辞去工作”体会父亲做生意认真实在)c.3.第三处的万年牢又指的是什么呢?“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要引导学生思考d.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问题,训练思维的能力和分析问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赢得顾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题的能力。四.深入体验你是怎

32、么理解父亲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交 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作业与活动设计1、完成本课的相关练习。2朗读课文三遍,抄写生字词语。板书设计6*万年牢万年牢的产品质量:工艺高、质量好万年牢的生意:好的产品受信赖 赢得众多回头客生意旺万年牢的人品:诚实、守信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一月日 星期第 个教案课 题尊严课型课时第一设计者教学目标1.认 识 6 个生字,会 写 14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善良、朴实、款待、例外、喉结、赞赏、捶背、僵硬、许配、面呈菜色、疲惫不堪、狼吞虎咽、骨瘦如柴”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教学

33、重、难点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设想引导学生自学。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识记生字,理解词义,读通课文;同时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思路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很多新的启示。二.学生自读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训练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意图2 .质疑问难。3.想一想,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 .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2 .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3

3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4.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短文只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事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四、深入朗读,品味词句1.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描写年轻人动作的句子:“他的喉咙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描写年轻人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3.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想的?在练读中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感知课文。创设问题情境,

35、为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探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二.点拨,揭示中心1.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设 计 开 放 性 问2.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题。引导学生多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角度思考,以求让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发展。成就人的一生。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鼓励学生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注 重 语 言 的 积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1.自由读。累、感悟和运用,2.指名读。注重基本技能的3.分角色读。

36、训练,给学生打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让学生读一读,并试着拟一下扎实的基础。条人生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等方面去想,然后交流。板书设计:作业与活动设计1、查找有关的名人名言,并记录下来。2 完成本课的相关练习。板7.尊严书(自立+讲原则+自强+自尊)X努力=成功设计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一月日 星期第 个教案课 题将心比心课型课时第一设计者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德育目标:知道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相

37、互交流中,再反复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以加深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人物语言的本身。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设想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揭示课题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 们 学 习 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谈话导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38、?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参与交际,体现语文教学的全员参与。使每个学生乐于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4.

39、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发展规矩,又引导他们将其运用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爱学、会学。作业与活动设计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板书设计8*将心比心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母亲 护士 将心比心人 人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 一月日星期.第个教案课 题语文园地二课型课时第一设计者教学目标1.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2.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3

40、.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难点: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教学准备让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教学设想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例如:别人有事情找你父母,父母不在家;班上的一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事情呢?谈话导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41、1.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样的话想说?(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2.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事情,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讨论交流1.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的事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然后对这一做法作评价。接着,其余学生轮流发言。2.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3.班级交流: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明确简要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教室里面。2.学 习“我

42、的发现”1.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2.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想的事情,或者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使每个学生乐于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1.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2.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欢心的事情,也可以是烦恼的事情、难受的事情3.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机与个别学生轻声交谈。4

43、.学生动笔。5.相互交流,修改。五、日积月累。趣味语文词语盘点1.学生自读。2.同桌互查。3.学生质疑,教师释疑。4.记记写写。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新知,发展规矩,又引导他们将其运用到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使学生爱学、会学。作业与活动设计1、复习第二单元的课文。2背诵日积月累中的词句。板书设计1.言必信,行必果。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精诚所加,金石为开。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教学反思授课日期:年一月日 星期第 个教案课 题自然之道课型课时第一设计者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

44、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丰富见闻。德育目标: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自由朗读,自主预习。通过本文的教学,学生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5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

45、课题)直.接引入课文,感 受 故 事 的 魅力。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i想课文大意。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雨贯而出、气喘吁吁”等。小黑板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

46、几遍。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 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以演促读,感 悟“蠢事”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通过品位语言,引发 感 情,启动思维,从中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这样设计,即突显了主题,也激发了学生课外进一步拓展阅读此类古诗的兴趣。教学过程设计意图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

47、幼龟”,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表演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 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 思,比 较 书 写“幼”和“幻”字;引 导 学 生 抓 住“突然”“啄”“拉”评议的表演,范 写“啄”字。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废”,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 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说

48、。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 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课堂小结,完成练习四、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独特的语言风格,带动语文学习中多项基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找出描绘心情的词句,引导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课文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进行具体描绘的写作方法,积累词语。作业与活动设计1、了解有关海龟的一些知识,记录下来。2朗读课文三遍。板自然之道遵循人违背书保 护 伤 害设海龟计教学反思案案

49、教教个个第第期期星星日日月月年年授课日期:授课日期: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型 课时第一设计者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学准备幻灯片、投影仪、录像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教学设想语文教师要把握每个细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方法,学以致用。课文的言语与自然的声音交相辉映,定能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这种感受是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钥匙。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检杳预习。、1、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

50、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预习导入,开门见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过程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5、体 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 的切身体会。二、学习第二部分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2、导读第6自然段。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治理方案自然原因人类的破坏5、展示所填表格。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1、品读回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