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小学数学教案5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合集5篇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课题一:比的意义(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把握比的各局部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预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展比拟。比方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展比拟,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答复:可以用减法,比拟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用除法,比拟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321
2、?长是宽的1倍 23?宽是长的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刚刚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展比拟。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展比拟的根底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展比拟的数学方法比。(板书:比。) 教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局部的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拟?(长和宽比拟。)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拟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拟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
3、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拟?依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教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教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展比拟,为什么一个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答复: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知我们:两个数量进展比拟肯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教师:刚刚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展了比拟。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展比拟
4、的事例有很多,请看这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答复时,板书: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拟?(路程和时间比拟。) 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教师:在这个例子中,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答复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教师:现在看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展比拟的?(用除法。)那么表示两种量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相除关系。)是几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 学生答复后板书。 再看长
5、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这又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展比拟的?(比的方法。)几个数的比?学生答复后教师板书:两个数的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清晰地看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学生答复后,教师在相除二字下面画上着重号,然后齐读。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局部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终写2。(板书:32) 提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
6、叫比号,读作“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答复后教师板书。 100比2怎么写?学生答复后,教师板书:1002。 这两个比会读吗?齐读一遍,学生练习写比。 教师:在比中,每一局部都有它的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书:3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项) 依据比的意义,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个比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7、。(板书:比值)1在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书:32321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教师: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拟,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列完表后,教师指出:比和除法还是有区分的,不能完全混淆起来,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师提问:那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分和联系呢? 引导学生依据比的意义和比值的定义,弄清晰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而比是表示所比拟的两个数的关系,如32,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仍读作3比2。) 需要
8、指出: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比和除法的关系,由于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而除数不能为零,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同时还要进一步指出,在体育竞赛中的“几比几”,也使用“”号。但这只表示哪一队对哪一队竞赛,各得多少分,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竞赛中时常消失00或几比0的状况,而数学中比的后项是不能为0的。另外,竞赛中的几比几是不能化简的。 4。做教科书第62页上半局部“做一做”的题目。 (1)完成第1题。 指名一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留意巡察,并观察学生是否将比号的位置写得标准。 然后提问:每个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
9、几?能不能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颠倒?教师指出:正如前面所讲,求长是宽的几倍,用长宽;求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用宽长;所以交换了比的前后项的位置,比的详细意义就变了。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察,做完后集体订正。 5。教学比与分数的关系。教师: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32可以写作 示两个数的比,仍读作3比2。 让学生齐读。,在这里,它表 进一步举例:23可以写作,1002可以写作。然后让学生齐读。 提问: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提问:依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引导
10、学生弄清晰: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列表如下: 列完表后,提问:比和分数有没有区分呢? 让学生明确分数是一种数,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总结比、除法、分数三者在意义上的区分: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6。做教科书第62页下半局部“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察。 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用分数表示的比,并强调指出:虽然写的是分数形式,但不能读作几分之几,而应读作几比几。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115页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一练,练习二十二
11、第l、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更清晰地熟悉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特征,能正确推断成正比例关系或反比例关系的量。 2.使学生进一步把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进一步培育学生分析、推理和推断等思维力量。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 这节课,复习正、反比例关系和正、反比例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熟悉正、反比例的意义,把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更正确地推断成正、反比例关系的量,正确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二、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提问:假如用x和y表示成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
12、的量,(板书:x、y是相关联的量)那么,什么状况下成正比例关系,什么状况下成反比例关系?想一想,成正比例关系和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指出: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的一样点是:都有相关联的两种量(x和y),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点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比值肯定,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中相对应数值的积肯定。 2.推断正、反比例关系。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提问:推断是不是成比例和成什么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2)做练习二十二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 3推断x和y这两种量成什么关系,为什么? (1)y8x (2)y 指出:我们依据正、反比例
13、关系的特点,可以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假如一道题里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我们就可以应用比例的学问,依据比值相等或者积相等的数量关系来解答。 三、复习正、反比例应用题 1做练练第2题。 让学生读题,推断每题里两种量成什么比例。提问:这道题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各要依据什么相等来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突出列式的等量关系是比值还是积肯定。 2启发学生思索: 你认为正比例应用题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学过的哪一类应用题?反比例应用题是哪一类应用题?怎样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指出:用比例学问解同意用题,要先推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假如成正比例,依据比值相等
14、列等式解答;假如成反比例,依据积相等列等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成正、反比例的量各有什么特点?成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要怎样解答?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例5、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洁的加减法应用题。 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洁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 3培育学生仔细观看、仔细分析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帮助分析“求另一个加数”数量关系,从而确定解题方法,突出检测的方法。 【教学预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28 7+9 178 l67 155 11+
15、2 2 和 一共有多少个? 3、 还剩多少个? 二、合作探究,展现汇报 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 让学生观看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提示学生但凡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当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 争论: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我是这样检查的:没来的7人
16、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3、争论:针对图文应用题,我们应怎样解答? 4、教师小结:今日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方: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局部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 可让学生自行争论教师再进展总结 三、稳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在学生收集信息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绽开分析,运用画图、摆一摆等方法,发觉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和解决的方法,能找到题目中多余
17、的信息排解掉,从而在图文应用题解答中明确求其中一个加数要用减法计算。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熟悉比例各局部名称,能通过观看、猜测、验证等方法得出分数的根本性质。 2、能依据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育学生猜测与验证、观看与概括的力量。 4、让学生经经受探究的过程,体验胜利的欢乐,收获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念。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能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学预备:投影片、练习纸 三案设计: 学案 一、自学质疑 探究任务一 比例的意义 1、投影出示几组比,让学生写出各组的比值,
18、二、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案 一、回忆旧知、孕伏新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很多学问,说说你已经知道了比的哪些学问? (生答:比的意义、各局部名称、根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能很快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吗? 2、 师板书题目: (1)4:5 20:25 (2)0.6:0.3 1.8:0.9 (3)1/4: 5/8 3:7.5 (4)3:8 9:27 评析:开门见山,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入手,便利快捷,循序渐进,为新课做好预备。由于这些题目还要用到,所以不惜费时板书有效的呈现方式 二、丝丝入扣,深挖比例的意义 (一)熟悉意义 1、 指名口答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在比例下方
19、写上比值。 师问:你们有什么发觉吗?(三组比值相等,一组不等) 2、是啊,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讨论。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0:25 师:最终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不经意间学生就有了发觉,有三组式子比值相等,一组不等,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新旧学问的完善连接。 3、同学们想讨论比例的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讨论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4、那好,我们就先来讨论比例的意义,究竟
20、什么是比例呢?观看黑板上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依据学生的答复,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板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议一议,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假如是比例,就肯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5、质疑:有三个比,他们的比值相等,能组成比例吗?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看,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意了对学生语言概括力量的培
21、育。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连续引导学生议一议,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熟悉比例,加深了学生比照例的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像一个数学家一样真正经受学问探究和形成的全过程,无时无刻不享受胜利的欢乐! (二)练习 1、投影出例如1,依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推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沟通,明确:依据比例的意义可以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1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1)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
22、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忙学生稳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依据比例的意义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环节,一学生对于“为什么”设计到了正反比例的学问,教师也不失时机予以评价,不但使该生兴致勃勃,也引得其他学生投来艳羡的目光,生成地精彩! 3、刚刚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分?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熟悉比例各局部的名称 (1)板书出示: 4 : 5 前项 后项 (2)板书出示:4 : 5 = 20 : 25 (3)假如把比例
23、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4/5=20/25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分,再由比的各局部名称到比例的各局部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刚我们已经讨论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各局部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许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大家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 1、投影出示: 你能运用3、5、10、6这四个数,组成几个等式吗?(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 独立思索,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
24、;3:6=5:10;56=310 依据学生答复,师相机引导并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 3=10:5 3、 引导发觉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一样,由于比值各不一样)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一样的特点或规律呢?认真观看,你能发觉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小组沟通,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一样,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
25、分发挥沟通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索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根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猜测: 师:这是你的猜测,有了猜测还必需验证。 (1)请看黑板上这几个比例的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是不是相等?(学生进展验证,纷纷表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2)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师巡察指导。 师:有一位同学也写了一个比例,他认为这个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是不相等的,大家看看是什么缘由? 板书:1/2 1/8 = 2 8 众生深思片刻,纷纷发觉等式不成立。 生:1/21/8 = 4,而 28 =1/
26、4,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师:看来刚刚发觉的规律前要加一个条件在比例里(板书),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供应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讨论问题。 5、思索4/5=20/25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穿插相乘。 6、小结:刚刚我们是怎样发觉比例的根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看比拟,发觉规律,再验证) 准时总结评价,不但可以帮忙学生理清学问脉络,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受制造的欢乐,树立学习的信念。尤其是教师的评价:科学家也是这样讨论问题的!更给了学生无上的荣耀! 四、反应提升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
27、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推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让学生明确可以通过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两个途径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推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5:4 20:1 1:20 5:1/4 4、在( )里填上适宜的数。 1.5:3=( ):4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比照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进展进一步的稳固和应用,第4题中第题属于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奇妙与统一。 五、课后留白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人高1.5米,影长2米;树高3米,影长4米
28、。 (1)人高和影长的比是( ) 树高和影长的比是( ) (2)人高和树高的比是( ) 人影长和树影长的比是( ) 你有什么发觉? 为什么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个不同物体高度与其影长的比可以组成比例?请大家课后查找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数学效劳于生活,在生活中能更好地检验数学学习的成色!“带着问题离开教室”是新课程的理念,没有完善的课堂,缺憾不失为一种美!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终的时机仍旧给学生,学生通过清楚的板书总结的很到位)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洁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严密联系,体验学数学
29、用数学的乐趣。 2、娴熟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3、训练学生依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力量。 重点难点: 娴熟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教学预备: 课件或挂图 一、引入 今日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学问。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漂亮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风光真美啊,蓝蓝的天空,漂亮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漂亮的蝴蝶可真美丽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 课件分步出示 2、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说说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快乐,这边的农夫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夫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终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夫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P51:13 14 15及思索题看图,先说出算式后写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