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第12章 要素国际流动 ppt课件国际经济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PT】第12章 要素国际流动 ppt课件国际经济学.ppt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PPT】第12章 要素国际流动 教学课件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第三篇 要素国际流动和跨国公司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形式出现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通过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和利用资源,将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纳入全球生产网络之中,从而推动全球要素分工逐步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主导形式。在全球要素分工的新一轮发展过程中,不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资本的跨国流动性最强并居于主导地位,其他生产要素(如劳动、技术等)的跨国流动基本上是以资本为纽带进行的。第三篇 要素国际流动和跨国公司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稳步健康发
2、展,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效益不断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2021年,中国对外资进入限制进一步放宽,引导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当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为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第三篇 要素国际流动和跨国公司 本篇首先对资本、劳动、技术在跨国流动过程中对要素母国和东道国所产生的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第十二章),然后深入介绍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提出的解释跨国公司发展动因的主要理论,以及分析企业如何选择国际化方式的模型(第
3、十三章)。在本篇的学习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清西方国家跨国企业的垄断特性;结合中国对外开放的实践,正确理解所采取的对外开放、人才引进以及国际科技合作等政策措施。第十二章 要素国际流动 第一节 资本国际流动 资本国际流动与总效用水平 麦克道尔的福利效应模型 肯普的资本流动效应模型01第二节 劳动力国际流动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与形式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劳动力国际流动与劳动力市场02第十二章 要素国际流动 第三节 技术国际转移 技术国际转移的动因与形式 技术国际转移的周期理论 03本章重点资本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 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技术国际转
4、移的经济效应第十二章 要素国际流动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一般假定生产要素在国家内部可以自由流动,而在国家间不流动。显然,这种假定与现实不符。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以及跨国公司的推动下,要素国际流动规模持续扩大,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和国家间经济社会融合,有关要素国际流动的问题也成为国际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要素国际流动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的国际流动。第十二章 要素国际流动第一节 资本国际流动一、资本国际流动与总效用水平二、麦克道格尔的福利效应模型(一)福利效应模型的图形解释(二)假定的放松三、肯普的资本流动效应模型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2022
5、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全世界FDI流入量十亿美元一、资本国际流动与总效用水平一、资本国际流动与总效用水平 澳 大 利 亚 经 济 学 家 麦 克 道 格 尔(G.MacDougall)首先提出并分析了利用外资的福利效应模型,他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外资的流入可以增加一国的福利,而且外资流入量越大,一国的福利增长越多。二、麦克道格尔的福利效应模型二、麦克道格尔的福利效应模型(一)福利效应模型的图形解释 假设: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该国劳动要素全部来自本国国民,并且其规模保持不变;政府始终能够维持充分就业;该国国民所拥有的资本量不受入境外资存量的影响;外资的进入或流出不影响贸易条件;
6、入境外资存量不影响该国国际收支平衡;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的增加不改变政府的福利政策;没有税收;不存在外部经济;规模报酬不变;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资本收入OK K0M2M 资本的边际生产力K2M1K1E1E2ACBMPK本国资本存量外来资本存量东道国扩大吸收外资后福利的净增额二、麦克道格尔的福利效应模型M0(一)福利效应模型的图形解释OK K0M2MK2M1K1E1E2ACBMPK二、麦克道格尔的福利效应模型M0OK K0M2MK2M1K1E1E2ACBMPK二、麦克道格尔的福利效应模型M0(二)假定的放松 2.假定东道国的劳动供给不再独立于外资存量OKK0M2MM1K1E1E2AC BMPKD二、麦
7、克道格尔的福利效应模型(二)假定的放松 3.假定本国资本存量与外资存量相关M0二、麦克道格尔的福利效应模型(二)假定的放松 4.假定外资存在的外部经济效应OKK0M2MM1K1E1E2AC BMPKM0 如 果 存 在 外 部经 济,外 资 的 流入 会 使 得 资 本 的边 际 生 产 力 增 加,即 MPK 曲 线 向右 移 动,这 样 也可 以 带 来 本 国 劳动 收 益(福 利 水平)的提高。二、麦克道格尔的福利效应模型三、肯普的资本流动效应模型OA 投资国AMMPKAEK0KAE1OB 东道国MPKBKBE0meaN nCDF投资国资本边际生产力受资国资本边际生产力资本存量案 例1
8、2-1 当 代 资 本 国 际 流 动 与“卢 卡 斯 悖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带动下,国际流动资本的总规模有了快速增长。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197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额为132.6亿美元,2000年为13566.5亿美元,30年里增长了100倍。进入新世纪以后,国际流动资本规模增速放缓并且波动幅度加大。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FDI流入额为9988.9亿美元,比2019年下降了35%。202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1451.9亿美元,为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三、肯普的资本流动效应模型案 例12-
9、1 当 代 资 本 国 际 流 动 与“卢 卡 斯 悖论”新古典经济理论假设资本在其丰富的地方边际产出较低,在其稀缺的地方边际产出较高,在追求更高投资回报动机的驱使下,资本将从其丰富的地方(通常是发达的国家)流向其稀缺的地方(通常是落后的国家)。然而,美国经济学家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Lucas Jr.)在1990年发表的题为为什么资本没有从富国流向穷国?论文中指出,现实中资本从富国流向穷国的数量非常小,远低于新古典经济理论所预测的规模。有关国际资本流向的理论预测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被称为“卢卡斯悖论”。三、肯普的资本流动效应模型一、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与形式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
10、应三、劳动力国际流动与劳动力市场第二节 劳动力国际流动一、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与形式(一)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 国民收入的国际差异 各国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 经济周期 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带动等一、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与形式(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原因 永久移民式的劳动力国际流动 中短期国际劳务出口(工程、服务等工作人员)留学人员 技术性劳务合作(人才流动)在外资机构的工作人员(未跨国界的流动)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一)福利效应分析 假设两国的劳动力是同质的、可移动的,劳动力会从丰富的、低工资的地区流动到稀缺的、高工资的地区。劳动力的这种流动会导致移出地的工资上涨,而移入地的工资下降。如果
11、不存在流动成本,那么,劳动力的流动将一直持续到两个地区的工资相等为止。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一)福利效应分析二、劳动力国际流动的经济效应三、劳动力国际流动与劳动力市场下图用局部均衡分析图形探讨劳动力国际转移对劳动供求双方的利益所产生的影响(假设劳动力流动不能完全消除工资差距):三、劳动力国际流动与劳动力市场第三节 技术国际转移一、技术国际转移的动因与形式二、技术国际转移的周期理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除了劳动、资本这些被人们熟知的生产要素以外,一些新的生产要素逐渐被纳入经济学考察的范围,其中,技术就是较为重要的一种。西方经济学教材通常是在生产理论中考察“技术(technology)”,并把生
12、产技术定义为将投入要素转换成产出的方法。一、技术国际转移的动因与形式(一)技术转移的动因l 技术的引进能够促进经济增长l 带给引进技术的企业经济收益l 同时技术的引进也会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l 以及促进引进技术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力的提高u 转移行将过时技术u 延长某种技术生命周期u 获取转移技术的经济收益技术引进者技术输出者一、技术国际转移的动因与形式(二)技术转移的形式 垂直型技术转移是指把一国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转用于另一国的生产领域成为实用生产技术。水平型技术转移是指把一国的某些已被应用于生产领域的新技术转用于另一国的生产领域。在实践中,有的国家在开展技术转移同时存在着垂直型技术转移与水
13、平型技术转移,这种技术转移通常被称为混合型技术转移。技术国际转移的具体形式包括专利使用授权、技术秘密的国际转让、教育培训等。二、技术国际转移的周期理论近几十年以来,技术实力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大多遵循了左图显示的周期过程进行产品出口、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的交替往复,以获取技术应用的最大化收益。案例12-2 要素国际流动与产业转移 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与技术的国际流动必然会引致一些产业(如纺织服装、钢铁、日化、普通工业机械等)的大规模生产在国家间进行流转。20世纪30年代,日本著名经济学家赤松要在研究日本棉纱工业发展史时发现,日本的棉纱工业自民治维新以后经历了进口、进口替代、出口三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
14、按照时间顺序都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赤松要将描述这三个阶段的三条类似抛物线形态的曲线从左到右排列在一个坐标系中,并将其形象地称为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的“雁阵模式”。二、技术国际转移的周期理论案例12-2 要素国际流动与产业转移“雁阵模式”理论的一个引申试图解释生产的国际传导(即国际产业转移)现象,即某产品的生产最初集中在先进国家,但产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而随着后发国家的追赶,该产品的大规模生产随着资本和技术的流动逐渐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其产品产量也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态势。一段时间以后,更不发达的国家在该产品的生产上也会经历同样的过程。“雁阵模式”理论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对于分析过去几十年东亚地区产业格局的演化历史也有一定意义。二、技术国际转移的周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