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教案模板汇总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教案模板汇总9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爬山教案模板汇总9篇 爬山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第二单元第六课,语文书第25-27页。 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难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交互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那我们就来猜两个谜语吧! 出示课件 师:这两种植物要想生长的好都需要搭架,而有一种和它们相类似的软藤植物不需搭架,无论是在岩石上或墙上都能生长的很好,不信我们去看一看。
2、 师:谁来说说看了图片你有什感受? 茂盛的秘诀就在“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认识爬山虎的“脚”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师:谁知道段落介绍的是爬山虎的脚? 指名读,评议读的情况 三、分段学习 (一)学习第3自然段 师: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第三自然段(位置形状 颜色) 学生自由回答 师:作者把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想一想他靠的是什么? 归纳:观察细致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脚一脚地爬上去的呢?仔细默读第4自然段,找一找作者运用十分贴切的动词。 学生自由读文,进行勾画,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交流 师:也将就是说,细丝原来是直的,后来因为触着墙后用力变弯,弯
3、曲后有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的更紧。多么神奇的植物,多么细心的叶圣陶!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夸爬山虎、叶圣陶) (三)学习第5自然段 师:如果爬山虎的脚没有触着墙,会有什么情况发生?触着墙的呢? 师: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 风能吹下它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 可见爬山虎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 四、拓展、升华 1、师:现在你对爬山虎或它的脚有了什么新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第3、4、5自然段。 2、师:让我们再一次领略文学大家用词的准确。 选词填空(一)(二) 3、作业:像叶圣陶爷爷一样观察一种植物,并把你的观察结果写下来。 五、板书 爬山虎的脚 叶圣陶 观察细致、连续 爬山教案 篇2 教学
4、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理解父亲富有哲理的语言,感受父亲对作者成长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含义深刻的话。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爬山图片,说一说所积累的和爬山相关的诗句。 2、谈话导入课文。爬过山吗,简单说一说自己的爬山经历。 师:今天让我们跟随文中的父子一起去爬山。(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了课文后,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父亲的几次意味深长的话。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父亲说的值得深思的话。
5、 4、汇报:课文重点写了父亲在登山途中说的三次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说的?(师板书:上山 山顶 下山)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理解父亲第一处值得深思的话 (1)指名读 (2)说说读懂了什么?(爬山的目的不同) (3)“征服”也可以换成哪个词?“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朗读,体会父亲的用心。 过渡:靠着“征服自己”的这种信念,(引读)虽然“太阳,我们已经站到山顶上了。 2、理解父亲第二处值得深思的话 (1)同学们想象一下,爬上山顶后的父子俩心情怎样?他们会说些什么?(生自由说) (2)出示父亲说的第二处话。 指导朗读,体会“慢条斯理”这个词语。 说说父亲的话强调的是什
6、么?(板书:过程 尽力) 说到这里,老师想起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那感人至深的一幕:在200米短跑中,一个黑人小伙子冲在了最前面,眼看胜利在望,然而,意外发生了,小伙子不慎扭伤了脚。瞬间,他由第一名变成了最后一名。但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是他的父亲一步步把他搀向了终点。虽然金牌与他失之交臂,但他顽强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在人们心中,小伙子就是真正的冠军! (3)在生活或学习中,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生说,师及时点评。 小结: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真的尽了力。 (4)我听懂父亲的话了吗?自读自悟第6、7自然段。 过渡:父亲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做人做
7、事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让我们来看看父亲说的第三处值得深思的话。 3、理解父亲第三处值得深思的话 (1)当我逞强地又蹦又跳下山时父亲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 (2)让我们也放慢脚步,同这对父子一起躺下来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用心体会。 (3)设想,假如父亲没有叫住儿子,儿子就会错过这些美景,就会错过这些美好的体验。父亲是想让我们明白什么? (4)师读:父亲第三处值得深思的话。 四、总结全文,回顾重点 1、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那里,我学到了智慧。”这句话。 2、理解“沉静”,“智慧”分别指什么? 3、总结全文 让我们再次回顾父子俩的登山之旅。(引导学生看板书
8、)其实,登山的过程犹如人生之旅,父亲的每一次话都是人生智慧的彰显。 五、课外延伸,感情升华 1、师谈感悟 2、生自由发言 3、小结,理解父爱。 六、布置作业 1、把你认为本课中最打动你的句子认真摘录在采集本上。 2、让你的父母也来读这篇文章,你与父母共同交流读书感悟,并用文字记录下你们读后的真实感受。 板书设计 爬 山 上山 征服自己 山顶 过程尽力 下山 懂得欣赏 爬山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
9、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
10、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
11、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
12、?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爬山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莫名其妙等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3、感受叶老的认真、质朴,懂得学作文应先学作人。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1、搜集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推荐阅读爬山虎的脚生字生词卡片。生字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师生交流搜集的有关叶圣
13、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2、两位作家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了解。 3、板书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4、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试读课文,自学生宇新词 1、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出示卡片,正音巩固生字、新词,引导学生结合积累,运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 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 黄昏客厅余晖蕴含摇曳莫名其妙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读词语和生字卡片。 4、重点指导书写:篇、翻、糊,几部分要写紧凑(课件演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组织朗读比赛,要读得正
14、确、流利。 爬山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 、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词句,练习用“受益匪浅”“堪称楷模”造句。 【教学重点】 、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 二、检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预习情况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从课文中能看出来吗?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提出自学要求: 在上一组,我们学习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那片绿绿的爬山
15、虎这篇课文比较长,同学们用五分钟时间,把课文很快地看一遍,想一想,怎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再现再把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按要求自学。 、讨论交流: 讨论: 课文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 交流: 你画出了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想一想,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的。 、学生按要求自学。 、讨论: 课文中是怎样讲叶圣陶先生修改作文的? 五、布置作业 看看这一课的生字,想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开火车读课文第一部分,每个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16、二、学习叶圣陶先生是怎样修改作文的 、谈话,激发兴趣: 在课文中,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改肖复兴的作文的,我们看了已经很受启发。 、小结修改作文的几点方法。 三、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用“受益匪浅”“身临其境”造句。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听写词语: 一丝不苟、受益不浅、隔岸观火、身临其境。 、指名读用“受益匪浅”造的句子,读后适当评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开火车朗读第二部分,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词语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
17、: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在我的眼前,那片绿绿总是那么绿着。” 三、简单小结,深化认识 叶圣陶先生为肖复兴修改作文这件事,对肖复兴的成长影响很大,后来肖复兴成了比较的名的作家,写了许多好文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年,离年有年了,还写得那么具体形象,就像刚刚发生的一样,这说明这件事情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学习巩固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 爬山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
18、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读通课文,感知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 3、读懂第一部分,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及它的叶子。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
19、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叶子的。 一、 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一) 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3、对课题质疑。 (二)提出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
20、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5、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6、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这节课我学会了:均匀、重叠等词语,明白了均匀、痕迹、牢固、休想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均匀、休想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等) 4、我会自主完成课后思考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
21、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2、我会悟。 (1)悟文本 生1:从第一自然段中,使我知道了爬山虎喜欢在墙上生长。 生2: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中,我明白了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和顺序。这两句话概括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绿、整齐。 生3:我知道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的变化:刚开始是嫩红的,后来变成嫩绿的。 生4:我知道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是静态描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是动态描写。 (2)学习作者的
22、观察方法 作者是通过细心观察的,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三) 创作性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找到有关写植物叶子的文章。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仿照第二自然的写法写一种植物的叶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3、让每
23、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4、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3-5自然段。 2、提出学习目标 (1) 把课文通顺,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些什么? (2) 抓住重点词、句、段来体会其中的意思。 (3) 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
2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束8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完成) 1、我学会了叶柄、触角等词语的意思。 2、我会用某个词语说一句话。(如:叶柄、触角、痕迹等)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 4、我会做每课一练中的题目。 (二)学文悟情展示 1、了解第三至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这三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爬山虎脚的特点分三个方面,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最后讲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巴住墙的不同结果。 2、从重点词句中体会它的含义。 生1: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
25、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以蜗牛的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 生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咬龙的爪子。(作者准确地用上“触、变、巴、拉、贴、爬”这六个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细节,爬得那样科学合理,那样姿势优美,那样柔韧有力。 生3: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
26、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这两句话是用对比的方法,写出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碰着墙便茂盛地生长。) 生4:我知道爬山虎往上爬的动作有:变、巴、弯、拉、贴等。(师板书) (三) 创作性展示 1、小组声情并茂朗读课文的一段话。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展示自己在课外找到有关草本植物的文章。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5分钟)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按照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写一则连续观察日记。 爬山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
27、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投影片。 、多媒体课件: ()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生字新词; 、给课文分段; 、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 ()上搭架,下搭架,条条
28、青龙藤上挂。(丝瓜) ()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课爬山虎的脚。 、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分段。 、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
29、第一段(第自然段) 、默读、思考: ()这一段讲了什么? ()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自然段) 、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自然段? ()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重点指导朗读第、句。 、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自然段。 、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
30、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爬山教案 篇8 一、主要内容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通过连续仔细的观察,发现了爬山虎怎样爬的秘密。文中不仅讲了爬山虎脚的颜色和样子,以及怎样爬等知识,还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这种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习性。 课文先讲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然后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最后介绍爬山虎脚的特点。课文的重点是讲爬山虎脚的特点。文中用三个自然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爬山虎脚的样子和颜色,再讲它怎样在墙上爬,最后讲它必须触着墙才能生存。 选编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 一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观察植
31、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指导自己的观察实践,提高学生在习作实践中把事物写具体的能力; 二是配合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重难点解析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说明白的。 1.有爬山虎的地方,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爬山虎,留意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教师课前搜集爬山虎的资料,准备爬山虎实物或标本或挂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有关爬山虎脚生长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初读课文,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检查学生对每个自然段大
32、意的了解情况。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要以自读自悟为主,并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如读读画画说说,学完课文,还可以向你介绍我为题,让学生以爬山虎的身份介绍自己。 3.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点,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作者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很美,语言更美。教学中可以朗读体会为主,先个人自主朗读,并想想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知道的;再在小组里说一说,还要把课文读给其他同学听,大家评一评,是不是让人感觉到叶子的美,表达出作者喜爱之情。通过自读和讨论,要让学生了解到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一是绿,绿得那么新鲜;二是又多又密,铺在墙上不留一点空隙;三是美,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
33、很。 课文讲爬山虎的脚以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时,仍然要以朗读体会为主,以直观手段的运用为辅。可先让学生把课文的第3、4自然段认真地读几遍,分别找出写爬山虎的脚的和爬山虎的脚怎样爬的语句,再对照图,找一找爬山虎的脚,想象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可出示挂图(或实物或多媒体演示),再让学生认一认: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是什么形状的?(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再让学生画一画,画两幅图,一幅图表
34、现爬山虎的脚,一幅图表现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爬的。画好以后,在小组里交流,讲一讲,评一评。 4.在反复感知课文内容以后,学生已接近熟读成诵的程度。教师稍加指点,学生就能较快地背下来。按一定的顺序记忆,抓住有特征的词句记忆是帮助记忆的好办法。第2自然段,可按刚长出来的叶子长大了的叶子的顺序背。背长大了的叶子这一层时,可抓住叶子的绿和密的特点背。第3、4自然段的背诵,可借助画一画帮助记忆,边画边背。当然,也可以抓住顺序背,如第3自然段可抓住以前今年帮助记忆。几种记忆方法的综合运用,更能提高记忆效果。 三、重点字词 叠读,不读;隙读,不读;拂读,不读;茎读,不读。 叠,上中下结构,查又部,上边是
35、三个又字,中间是秃宝盖,下边是且字。书写时注意又的捺变点。隙,查双耳部,左右结构,左边是双耳,右边是小字头、日字、小字。书写时注意小字头一竖无钩。 漾起波纹的意思是荡漾起微小的波浪。漾,水面微微动荡。课文是指爬满墙壁的爬山虎的叶子被风吹动,好似波浪一样在荡漾。理解时,要让学生认真读句子,然后默想爬山虎叶子被风吹动时上下波动的样子。 要注意区别嫩红、嫩绿和嫩叶、嫩茎中嫩的不同意思。嫩红、嫩绿中的嫩,指颜色浅,是浅红、浅绿的意思;嫩叶、嫩茎的嫩,指新生长出来的,新鲜的,跟老字相对,有娇嫩的意思。 课后,可要求学生仿照爬山虎的脚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花,看
36、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 爬山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同时增强他们具有爱自然保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突破方法:要让学生知道“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意思,就好像登山队员一样一脚就一脚牢地往上爬。由于大多数学生对爬山虎这一植物没有过直观的认识,为了更好
37、的完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突破我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利用实物观察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爬山虎实物,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秘,还欣赏了变化多端的火烧云。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观赏一种奇怪的生物爬山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然后说说通过初读课文对爬山虎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读文后交流: 爬山虎是一种植物而不是动物。 爬山虎有脚。 爬山虎是靠脚向上爬的。 2请五个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们是否读
38、得正确。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口头组词。(师生共同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均、匀”要读准前鼻音;“重叠”的“重”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作chng;“触着墙”的“着”不读zhe,应读zho) 分析字形结构,抽生说每个字的特点及部首。 分四人小组讨论生字易错的地方及如何记忆字形。 交流讨论结果:“逐”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里面没有一点;“叠”的结构比较特殊,下面是“且”,不能多加一横;“茎”的第四笔是横撇,不能分成两笔写;“隙”字右边上面的小字没有勾。 2。出示词语: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抽生读 开火车读 齐读 (词语的理解在分析课文中
39、解决。)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1生自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两个部分? 生自读课文,交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 2放多媒体课件(一墙的爬山虎随风摆动的画面),请学生欣赏,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了什么?(生自由发言) 3刚才你看到的画面上是怎样描述的?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自己读这一段话,看有什么感受。(美) 5自己再一边读,一
40、边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用手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 6再放多媒体课件,男女生分组读,一组读另一组就看画面,图文结合来体会叶子的动态美。 7作者怎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呢?(认真观察) 8再放刚才的课件,提问: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节课再解决。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到了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风一吹过美丽极了,那么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因为它有脚)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认识爬山虎的脚 拿出准备好的爬山虎实物让学生观察,指导从脚的样子,形状,色三个
41、方面去观察。 1交流观察的结果。(只要学生认真观察,这个结果是很容易就能得到的,因为实物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2书上又是怎样描写它的脚的呢?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有关的句子。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3自己读这些句子,读懂了用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一份画得较好的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出来) 4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而且还藏在叶子的下面,为什么作者还是描写得如此细致呢? (因为作者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十分仔细的观察)哪个词说明了作者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呢?(注意) 三、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爬山虎既然有脚,那它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那它究竟是怎样爬的呢? 1分小组学习4自然段,自学要求为: 找出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来; 找出表示向上爬的动作的词; 在小组里演示一下它是怎样向上爬的。 (生分组学习讨论,师指导) 2汇报交流自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