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2 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2 古诗三首.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本单元人文主题是“浓浓爱国情”。古诗三首包括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示儿写的是诗人在国土沦丧、内忧外患之际的悲愤之情和对收复失地、重振国威的强烈渴望;题临安邸写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心境,以及表达了对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强烈不满;己亥杂诗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以及对社会变革的热情呼唤。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梁启超的强国梦想和乐观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既表达了对圆明园被毁灭的无比痛惜,又控诉了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小岛写了一位将军到一座小岛视察,并亲眼见证了岛上的战士们在艰苦的
2、条件下,把对祖国的挚爱融进日常守岛生活中,表现了战士们和将军强烈的爱国情怀。字词句认识3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4个词语。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恰当运用。体会顿号的用法,并能正确使用。了解古诗硬笔书写的两种行款,并能正确书写。背诵与国家兴衰有关的16个成语。阅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少年中国说(节选)。默写示儿。能借助题目、注释和相关资料,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总结使用资料对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情感方面的作用。能结合资料,了解为实现强国梦想而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故事,并制作手抄报。能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和平宣言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情感的相
3、似之处。口头表达能以小岛中将军的口吻讲述故事。书面表达能根据习作要求大胆想象。能列习作提纲,在习作中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能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1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为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尝试以下做法:引导学生借助资料了解创作背景,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利用资料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借助资料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针对学生理解的疑难之处,借助资料释疑解难,体会情感。2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为完成本次习作,可参考以下做法:不需要准备,教学进行到单元习作时直接练习就好。需要提前准备,
4、提前布置学生搜集与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有关的资料,感受科技带给人类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环境面貌、生活状况等有感性的认识,并围绕“巨变”一词,为习作积累素材。习作时,鼓励学生根据要求大胆想象,并把想到的场景或事件进行分类。然后仿照教材中的例子列习作提纲,根据自己编写的习作提纲,分段叙述。完成习作后,引导学生交流习作、相互欣赏,并根据“能按编写的提纲,分段叙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提出修改建议。内容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节选)圆明园的毁灭小岛习作语文园地合计课时3221221212 古诗三首语文要素阅读: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示儿。2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人文主题感受诗人们的爱国之情,激发对国家最深沉的热爱。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提前预习古诗,查阅与古诗相关的资料,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2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预习要求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读懂诗意,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预习卡。2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课时目标1认识“祭、乃”两个生字,会写“祭、乃”两个生字。2查找相关历史资料,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3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大意,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1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
6、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板书:示儿陆游)2背景介绍。(出示课件)3揭示诗题。“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是“给看”的意思,“示儿”就是给儿子看。引导质疑:看了诗题,你又会提出哪些问题?预设: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古诗的大意。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指导学生学习前两句。(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万事空”的意思。(2)引导学生抓住“但悲”一词,结合“北宋灭亡”的资料,理解诗人的悲伤之情。2指导学生学习后两句(1)提问:
7、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2)补充陆游的生平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预设:诗人虽然知道人死后,这世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但还是希望祖国能早日统一。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3补充陆游不同时期所写的爱国诗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深刻理解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补充诗句:53岁写的关山月: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62岁写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67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68岁写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4引导学生再次朗读示儿,想象诗人写这首诗时的状态、神情、
8、心理活动等,理解作者对收复失地、平定中原的坚定信心。5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示儿,提醒学生要读出诗人的悲伤和盼望。四、学习生字,学写生字1随文指导学生识记“祭、乃”两个生字。2让学生先观察本课要写的两个字,再说一说写好每个字要注意什么。预设:(1)“祭”字左上部分不是“夕”,不要少写一点;右上部分是“”,不要多写一撇。(2)“乃”和“及”不要混淆,“乃”字书写时要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第二笔是“撇”。3让学生在方格纸上书写,要求正确、规范,力求美观。写完后同桌相互评价,教师相机指导,然后再次练习书写。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背诵、默写示儿。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
9、解古诗大意。2能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慘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达官显贵一味寻欢作乐。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
10、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爱国诗人林升写了这首题临安邸。(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学“熏、杭”两个生字,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教师相机抽查。2结合注释,解读诗题。题:在墙上写,写。临安:南宋都城,即今浙江杭州。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旅店。这首诗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的墙壁上,试题是后人加上去的。3熟读诗歌后,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课件出示)三、合作探究,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借助
11、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进一步理解诗意。设计意图:示儿和题临安邸的作者生活在同一朝代,内容也有一定的关联,教学此诗时,可引导学生先借助插图,想象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然后结合资料,了解北宋灭亡、南宋权贵醉生梦死的现实,从而逐步加深对两首古诗诗意和作者情感的理解。2.引导学生借助资料,感受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教师补充“北宋灭亡”“汴京繁华”“南宋偏安”等资料,引导学生思考:(1)“暖风”除了指自然界的春风,还指什么?“游人”在这里仅仅是指一般的游客吗?还是特指某些人?(2)面对这无限美景,诗人为何反问“西湖歌舞几时休”?(3)试着结合资料,说一说对“直把杭州作汴州”这句诗的理解。3引导学生结合资料,用
12、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大意。4引导学生思考: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应当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5指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四、布置作业背诵题临安邸。课时目标1认识“亥、恃、擞”3个生字,会写“亥、恃、哀、拘”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己亥杂诗,背诵己亥杂诗。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导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南宋两位诗人的爱国情怀,这节课,我们走近清代诗人龚自珍,看看他在诗中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愿。2教师出示课题,学生齐读。3教师补充己亥杂诗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己亥杂诗的内容。二、初读古诗,学
13、习生字1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随文指导“亥、恃、擞”三个生字,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理解字义。点拨:“恃”和“擞”分别为翘舌音和平舌音,要读准字音。可以采用形近字辨析的方式记忆字形,如,“恃寺,擞数”。3写“亥”字时要注意两“撇”的长度,第一个“撇”稍微长一些,第二个“撇”稍微短一些。4指导朗读。提醒学生读好诗句的停顿,教师相机指导。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一)学习“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意,小组内讨论诗句的含义。2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预设: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需要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让人心痛。3引导学生
14、结合注释及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生气”。(1)提问:这里的“生气”是指发脾气吗?此处的“风雷”仅仅是指自然界的风雷吗?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2)教师补充本诗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中国是怎样的情形。预设: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及尖锐猛烈的变革。作者借诗句来表达自己想改革现状的强烈愿望。4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想象画面,理解“万马齐喑”的含义。提问:提到“万马”,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场景?“万马齐喑”一词又让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5追问:想到当时的中国是这样的情景,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此时的感受?诗人用哪个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预设:诗人用一个“哀
15、”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6指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二)学习“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含义。2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关键词“不拘一格”。(1)提问:“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有什么拘束吗?(2)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清政府用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来选拔人才,禁锢人们的思想,许多有志之士壮志难酬。3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4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补充作者所提建议不被重视的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5指导学生在理解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朗读并背诵古诗。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
16、怎样才能读出作者这种强烈渴望社会变革的情感,哪些字词可以读得稍微重一点。预设:“我劝天公重抖擞”中“劝”“抖擞”可以读得稍微重一些。“劝”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的强烈愿望。“抖擞”的意思是重新振作,因此可以读得稍重一些。6小组内练习朗读,然后在班级中汇报朗读,全班学生认真倾听和点评。四、整体回顾,升华情感1全班朗读本课的三首古诗,进一步感受三首诗表达出的爱国情感。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爱国的古诗,自由谈体会。五、布置作业,课堂延伸1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示儿。2订正完成新解新教材本课随堂练。3完成本课课后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我只是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对学生说不清楚的部分进行补充说明,大部分问题还是孩子们自己解决的。所以,这节课因为相信,因为放手,学生学得积极投入,都参与到了学习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也得到了整理资料、团结合作等方面的锻炼。因此学得开心,我也教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