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041187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docx(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第一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2022-8-17 9:45:50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P80、81页例 1、例2,练习十四 1、 2、3题。 学问目标: 1、相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给三角形画高。 2、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 实力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2、培育学生视察、操作实力和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

2、学重难点: 1、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2、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分别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转变,在我们四周,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其实,这里面有很多地方凝合了我们数学家的心血。不信?请看! 出示课本情境图一 假如把这幅图与数学联系起来,你看到了些什么?三角形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举例 师: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在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呢?仅仅是因为美观吗?那三角形原委有哪些特点,这一节课让我们共同探讨 师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觉察三角

3、形的特征。出示课件:各种三角形的图案 1生画出一个三角形。边画边想: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投影仪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沟通:它有什么特点? 3给自己画的三角形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4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师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都有所了解,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状况: 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请学生比

4、照上面的说法,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出示课件 探讨:哪种说法更精确? 师生共同与文本沟通: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 组织学生在探讨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师做重点强调 3相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出示练习纸:三角形屋顶的房子。 你能测量出三角形房顶的高度吗? 学生在练习纸上操作。反馈:你是怎么测量的?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81页上的三角形。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 学生操作,然后评议沟通。 三、试验解

5、疑,探究特性 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81页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试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试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试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觉察? 试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诞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相识了三角形,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性。你都学会了哪些学问?在老师的眼里,三角形不仅具有稳定性,它还是一种美丽的图形。它和圆、长方形等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形世界,可以说数学因为有了美丽的图形而五彩纷呈,生活因为有了美丽的图形而更加丰富多彩。盼

6、望每个同学都有一双擅长觉察美的眼睛。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反思 一、从生活阅历动身,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利用学生的生活阅历,创设了一个学生熟识的情境,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在情景中觉察问题,使数学学问生活化,生活数学化,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用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捏住对角用力拉,再用四根小棒围成一个四边形,再捏住对角用力拉,通过比较学生得出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紧接着让学生举诞生活中的实例。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有较好的驾驭了新学问。 二、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究。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

7、通是新课程提倡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老师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探究。在上课前让学生每人剪一个随便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量出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三条边的长度。老师根据学生测量的数据,进行板书,让学生分组视察探讨,有什么觉察,从而得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和三角形随便两条边的和确定大于第三条边这两个特征,从而使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感知、体验,阅历了探究数学学问的全过程,以外在的动,促进了思维内在的动,使认知更为完善,促使了学生的学问的主动建构,培育了学生的探究数学问题的实力。 三、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学问。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亲身实践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

8、式。在教学中,我变更了重老师“讲学问,轻学生“构学问的教学模式,把老师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觉察三角形随便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作为这节课的主旋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了实处,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子。 本节课培育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实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索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思维深刻性、广袤性可以得到熬炼 其次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人教版)-word 2022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2022 年人教版 一个人走路走得最远的不是走得最快的;而是能够不停走路的人。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2022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 2022年

9、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2022年人教版 1.看时钟填空。 (1)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2; (2)指针从“12绕点A顺时针旋转( 0)到“3; (3)指针从“1绕点A顺时针旋转( 0)到“6; (4)指针从“3绕点A顺时针旋转300到“( ); (5)指针从“5绕点A顺时针旋转600到“( ); (6)指针从“7绕点A顺时针旋转( 0)到“12。 2.(1)画出三角形AOB 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1.绕O点顺时针旋转90 2.绕O点逆时针旋转90 绕O点顺时针旋转90 1.先视察右图,再填空。 (1)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2)图1

10、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0到达图( )的位置; (3)图1绕点“O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4)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 0)到达图4的位置; 第 1 页 (5)图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6)图4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0到达图( )的位置; 2.小刚、小红、小明三人做家庭作业。小刚比小红多用 小时,小明比小红少用 小时。小刚和小明相差多长时间?假如小明比小红多用 小时,小刚和小明相差多长时间? (1)解决问题。(每题6分,共18分) 1、制作一个长6dm,宽4dm,深5dm的无盖长方体玻璃鱼缸,至少需要多少玻璃? 2、一个长方体汽油桶,底面积是20dm2

11、,高7dm,假如1L汽油重0.73kg,那么当桶内油面高6dm时,内装的汽油重多少千克? 3、一间会议室长12m,宽8m,层高2.9m,如今要在它的四壁距地面1.2m的高度搞油漆墙裙,假如每平方米油漆的费用约10.5元,一共花费多少千克?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 (2)填一填。 1.假如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 )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 2.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 )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 第 2 页 (2)升国旗时

12、,国旗的升降运动是( )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 )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 )现象。 4.图形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是以点( )为中心旋转的。 5.你知道方格纸上图形的位置关系吗? (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 (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3)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到图形 所在位置。 (4)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 得到的。 (3)画出以下图形的对称轴。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复习资料能关心大家更好的学好数学这门课程。盼望为大家准备的20

13、22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对大家有所关心! 第 3 页 第三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支配 五年级下册单元支配、课时支配 第一单元:视察物体 三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前面阅历了从不同角度视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视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态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态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态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

14、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态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确实定性。 3通过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活动,阅历视察、操作、想象、揣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阅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实力,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措施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2留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沟通。 3细心组织教学,使操作更有实效。 本单元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学生比较感爱好,教材也给学生供应了充分的思索和活动空间,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但因需要操作的环节比较多,老师需要细心组织教学,做到“活而不乱。 其次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材分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

15、,学生已经驾驭了大量的整数学问包括整数的相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学问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本单元的学问作为数论学问的初步,始终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学问,另一方面,有助于进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驾驭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驾驭 2、 5、3的倍数的特征。 3能根据 2、 5、3的倍数的特征推断哪些数是 2、 5、3的倍数,能根据质数和

16、合数的特点正确推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逐步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实力。 教学重难点 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2、 5、3的倍数的特征。 2自主探究,驾驭 2、 5、3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推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能根据 2、 5、3的倍数的特征推断哪些数是 2、 5、3的倍数。 教学措施 1.本单元的学问属于数论的初步学问,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确定的困难,老师在教学时应留意关心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课堂学问的同时,要重点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实力和抽象思维实力。 2.加强对概念间

17、互相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开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觉察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直观上使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找出长方体,抽象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然后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并强调学生多动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是在学生相识并驾驭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把外表积的概念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联系起来,为下面学习计算外表积作好准备。教材中没有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计算公式,而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状况去想计算的方法,有利与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长方体

18、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通过试验、视察,引进物体的体积概念,接着相识体积单位。教学体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体积的计算公式,最终引导学生推导出体积单位的进率。介绍容积的概念及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本单元教材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联系实际。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察和操作,相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绽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1dm、1cm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驾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探究某些实物体积的测

19、量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4建立正确的体积观念。 5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措施 1.留意所学学问与现实生活的亲热联系,从现实生活情景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 2.教学中,老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阅历,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培育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3.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阅历学问的形成过程,适当增加练习量,加深对所学学问的理解。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这部分教材多方面地呈现

20、了分数的来源,表达了学习分数的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教材设计学生感爱好的情景,让学生在视察、实践操作中领悟学问,到达教学的效果。同时,教材把因数、倍数的有关学问与分数的相结合了起来。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相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驾驭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娴熟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互化。 教学重难点 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相识,约分、通分。 教学措

21、施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规律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当开展教学来说,是特别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状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阅历来关心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 三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相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洁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

22、,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相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究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洁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进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究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相识图形的旋转,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洁的图形旋转90度。 3初步学会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加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创建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相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究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相识图形的旋转,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洁的图形旋转90度。 3进一步相识图形的旋转,探究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洁的图形旋转90度。 教学措施 1由于本单元学问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学问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识的生活情境进行支配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视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 2老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建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索。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实力才能得以熬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进展。

24、 3留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相识图形的旋转,平移,对称。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材分析 1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学问之一,能否娴熟驾驭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实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2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3这些内容是在学生驾驭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三年级上册学过的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驾驭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5、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照旧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实力.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1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措施 本单元中教材从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推导,从整数和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依次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加减混合运算依次直至加、减法运算定律和性质的推广,无一不表达着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内在联系,留意对比和沟通,利用学生已有

26、的学问和阅历,感悟新旧学问之间的共同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新知,这样不仅省时、突出重点,还培育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迁移、类推实力。重视口算,强化关键,培育实力。本单元中,分数加、减法中的分子、分母一般都不大,很多计算题可以干脆口算出来,因此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提倡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以便提高学生的计算娴熟程度和口算实力。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相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用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2相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及其特征,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洁的分析和意料。 3结合统计学问的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7、提高数学学习的爱好。 教学措施 1加强新旧学问之间的连接和对比。 2重视统计学习的现实意义和核心思想。 3留意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教材分析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视察、揣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视察、揣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28、初步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教学措施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实行学生动手实践、小组探讨、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探讨、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老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老师应提示学生把全部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老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探讨、分析的基础。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29、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第1课时 混合运算1 混合运算教材第47页内容。 1.通过实例讲解,探究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运算依次,用脱式正确计算。 2.通过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探究只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两步式题的运算依次,并计算正确。 教学过程: 1.口算。 73= 29-19= 84= 12+24= 56= 17-9= 99= 9+45= 94= 45-21= 76= 15+17= 2.解答下面的问题。 1一个花瓶有7枝花,5个花瓶共有多少枝花? 75=35枝 2小红买了6只气球,每只气球3元,小红一共花了多少钱? 63=18元 师:很好,在刚刚的简洁复习中,同

30、学们都已经娴熟驾驭了一步计算,不知道两步计算大家还记得吗? 板书:你还记得58-14+6是按怎样的运算依次计算吗? 生:先计算58-14=44,再算44+6=50。 师:真聪明!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师: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 板书:1535 师:那么大家知道在没有括号的乘、除法算式里要怎么计算吗? 生1:先计算153=5,再计算55=25。 生2:也是从左往右计算。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对。 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 1.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 2抽学生板书计

31、算过程。 3老师逐一讲解。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 2抽学生板书计算过程。 3老师讲解、订正答案。 3.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1学生分组竞赛完本钱题。 2老师点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集体沟通,看是否一样。 3老师给出正确答案,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写出正确计算过程。 2同桌互相沟通。 3全班集体订正。 4老师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再次学习了只有加减法、乘除法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盼望同学们能记住运算依次,娴熟运用。 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板书: 第1课时 混合运

32、算1 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混合运算2 混合运算教材第48页内容。 1.通过“跷跷板乐园的情境,探究“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依次,用脱式正确计算。 2.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3.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实力。 1.驾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依次。 2.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算理。 教学过程: 脱式计算以下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 16+5-6 30+7+2 384 712 1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去跷跷板乐园逛逛,看看会有一些什么收获。 2看教材第48页图,说一说跷

33、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3个跷跷板,每个坐了4人,边上围观了7个同学。 3小组探讨: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人? 4小结:从同学们计算人数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一个两步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无论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板书: 等号写在算式下面左边。 加号和7要照抄下来。 小结:在乘加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落下来。 师:计算时,乘法和除法是同级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得到这个结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抽学生答题。 3集体订正答案。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

34、么收获? 小结:计算两步算式,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有除法和加减法,要“先乘除,后加减。 完本钱课时 对应练习。 教学板书: 第2课时 混合运算2 等号写在算式下面左边。 加号和7要照抄下来。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混合运算3 混合运算教材第49页内容。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2.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1.驾驭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依次。 2.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1.口算。 69= 30+15= 45-7= 26+4= 637= 50-8= 426= 549= 37+8= 183= 54= 18+9= 30-6= 72-40= 486= 2.脱式计算。 72+3

35、0 46-64 15+255 36-9+10 18-124 80-405 639+7 96+9 1.复习“跷跷板乐园情境,翻开教材第48页出示图,学生视察图片。图中告知了什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从图中我们知道:3个跷跷板,每个4人,围观7人。 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人? 2.试一试:怎样解答? 3.分析评价。 冬冬分步列式解答,算出了,做对了。 乐乐列出综合算式,结果也是一共19人,像乐乐这样列式对吗?乐乐写的算式中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上一课的时候,我们还没学习乘法和加法混合运算的依次,假如先算7+4就不符合题意了。 老师请小括号来帮助,在乐乐写的算式上加上小括号,7+43算式中有

36、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4.尝试练习。 板书: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完成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抽学生板书此题做法。 3老师讲解,集体订正。 2.教材第49“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探讨。 2汇报,老师评讲。 3.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检查。 3全班集体订正。 4老师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今日学习了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板书: 第3课时 混合运算3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材第5052

37、页练习十一。 1.培育酷爱生活、关注社会、欣赏他人、敬重他人的情感。 2.感受运用混合运算学问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过程,驾驭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理解混合运算学问,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1.学会运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会计算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题。 2.能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运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来对混合运算进行复习。 1.复习混合运算实练。 1口算。 93= 20-16= 639= 21-14= 546= 83= 18+8= 40-8= 9+27= 42+7= 568

38、= 49= 35-20= 24+6= 328=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2+126 =246 =4 42-(22+9) =20+9 =29 74-16 =28-16 =44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2除以6的商是 ,再加上19得 。 7乘以8的积是 ,再减去30得 。 50减去20的差是 ,再除以6得 。 6加上22的和是 ,再除以4得 。 2.复习解决问题。 探讨: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应当留意什么? 小结: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要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把缺少的信息数据作为先要解决的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解决题目所提出的问题。 1.教材第50

39、页练习十一第4题。 1抽学生板书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 3老师讲解。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检查。 3老师讲解,统一订正。 3.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6题。 4.完成教材第51页练习十一第9题。 1学生分组竞赛完本钱题。 2老师集体订正。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对混合运算以及用混合运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有了更深的相识。盼望同学们还要多加练习和运用,以便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完本钱课时对应练习。 教学板书: 第4课时 练习课 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在没有括号的状况下,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

40、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解决问题 教材第5354页内容。 1.让学生体验思索的快乐。培育学生觉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 2.通过练习,更加娴熟地用乘加、乘减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化。培育学生的计算意识,增加学生的情感。 学会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游乐园里玩得真欢乐,可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走!老师带你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 1.出示教材第53页例4情景图。 2.引导视察,提出问题。 师:你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好? 生:面包房一共要烤90

41、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要烤几次? 3.小组探讨,解决问题。 1提问:你能解决“剩下的要烤几次这个问题吗? 2小组探讨,老师巡察指导。 3各小组汇报探讨的结果。请各组把探讨的结果汇报一下,重点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和列式。 生1:我先算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再用它除以每次能烤的个数,得到的就是还要烤几次。列式为: 90-36=54个 549=6次 生2:我的想法和他的一样,但是我把他的两个算式写成了一个算式,列式为:90-369=6次 师:你先算什么? 生2:我先算没烤的面包有多少个。 生2:我的方法是在90-36的前面和后面加上一个小括号,表示要先算90-36。列式为:90-369=6次。 师:你从哪里知道要加小括号的? 生2:我上节课学习的。 师:你真会学以致用,你是学习的小主子。 小结:小挚友们,我们的数学家在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