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效绩评价).docx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9029082 上传时间:2022-03-29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7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效绩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企业效绩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效绩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效绩评价).docx(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企业效绩评价一、企业效绩评价的内涵与外延(一)什么是企业效绩评价1、企业效绩的含义与表现(1)企业效绩的含义中文:企业效绩,又称绩效、业绩、成效,即,一定经营期间内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效。英文:“”(2)企业效绩的表现一定经营期间内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对于工商类竞争性企业,主要表现为:企业经营效益主要表现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后续发展能力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等方面。经营者业绩,即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主要通过经营者在经营管理企业的过程中对企业经营、成长、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来体现。2、企业效绩评价的含义与内容(1)含义企业效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方法,采用

2、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企业效绩评价是评价理论方法在经济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是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分析技术而建立起来的剖析企业经营过程,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状况,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的一门科学。(2)内容企业效绩评价包括对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两个方面的评判,具体内容视企业的经营类型而定。对于工商类竞争性企业,重点评价企业以下四个方面能力:A、财务效益状况(核心内容)(38)反映企业资产(资本)的收益能力与质量,企业效绩主要体现在财务效益状况上。B

3、、资产营运状况(一八)反映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一方面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也间接反映基础管理、经营策略、市场营销等诸多因素对企业效绩的影响。C、偿债能力状况(20)是企业经济实力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企业稳健经营程度、财务风险大小的重要尺度。D、发展能力状况(24)反映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对于金融类企业,则主要包括A、财务效益状况B、资产安全状况C、资产流动状况D、发展能力状况(3)相关观点:应区别对待“效绩评价”、“绩效评价”这一观点认为,“效绩”或“绩效”中的“效”字指“效益”,特指收益和效果,而“绩”即“业绩”,包括的内容相当宽泛。“

4、企业效绩评价”是指先考察企业的经济效益,然后借此评价企业经营的业绩,而“企业绩效评价”正好与之相反,意味着在评价“经营业绩”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效益”评价。企业管理当局能“在评价经营业绩”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效益评价”,但企业出资人等外部人员只能“先考察企业的经济效益,然后借此评价企业经营的业绩”,故外部对企业的评价宜采用“企业效绩评价”。我们认为,“业绩”、“绩效”、“效绩”三个名词没有本质区别,是一个概念的三种不同表述,其英文名词都是“”,把三者区分开来没有什么意义。“企业绩效评价”与“企业绩效评价”的含义也相同。3、企业效绩评价与财务分析的关系(1)区别财务分析是对有关财务指标进行纵向、横向比

5、较,研究它的变化程度及其变化原因。企业效绩评价是对反映企业效绩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打分,评价结果是一个“标识”。(2)联系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深化与升华,它弥补了单纯财务分析难以得出综合结论的不足。效绩评价结果有助于确定财务分析的重点。由于企业效绩评价是建立在企业财务效益的基础之上,效绩评价结果反映了企业财务效益状况,通过评价结果,可以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企业效绩评价不能代替财务分析。从企业效绩评价结果较为综合,不能从其结果上看出企业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产生的症结,因此在得出企业效绩评价结果以后,要对企业的主要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以阐释评

6、价结果,补充说明评价结论,验证评价结论。4、企业效绩评价与效益考核的关系(1)区别效绩评价是国际上通用的评判企业效绩的方法,是专业性的技术判断。评价内容广泛,使用指标较多,评价结果综合性强,强调客观公正性。考核是政府部门按照既定目标,对企业某方面行为成果的考查审核。考核的指标数量较少,多为可量化的计量指标。考核的行为目的明确、目标专一,但人为因素较大。具体表现为:从行为主体看,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企业(单位)法人或自然人;考核的主体只能是政府机构。从行为客体看,评价的客体是国民经济中的各类经济实体,包括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考核的客体只能是政府部门投资兴办的企业、单位。从比照标准看

7、,评价的标准种类较多,根据评价目的、范围的不同,有行业标准、全国标准、国际标准、历史平均水平和计划指标等;考核的标准仅为政府部门制定的年度考核计划目标。从方法选择看,评价的方法包括功效系数法和综合分析判断法等;考核的方法较为单一,一般采取目标成果法。从行为责任看,评价结果不仅对政府部门负责,对投资者负责,对债权人负责,还要对企业负责;考核的结果主要对政府部门负责。从结果运用看,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政府部门、各类投资者决策的参考,也可以作为社会各方面监督企业的依据;考核结果主要为政府部门进行奖惩提供依据。考核一般为官方行为,而评价,官民则可。(2)联系评价和考核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判断的两种方式

8、,两者的关系较为密切。两者的目的都是通过对企业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经营中的差距,督促企业规范经营行为,激励企业健康发展;考核是对企业的计划目标完成程度的简单判断,而评价是对企业经营实绩客观、公正的深入剖析,所以,评价是对企业考核的科学基础和重要依据。(二)企业效绩评价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企业效绩评价有以下主要分类(1)按照实施主体划分政府评价政府评价行为是指政府有关部门根据资产管理和财务分析需要、企业监管需要、人事任免考核或奖惩需要等,分别或联合组织的企业效绩评价。政府评价行为原则上统一执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布的企业效绩评价基本规则和工作制度,并遵循财政部颁布的效绩评价

9、标准值。社会评价行为可参照上述制度规定和评价标准。政府评价行为的实施方式,可以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组织实施,也可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实施。政府评价行为的工作对象主要是国有独资企业、国家控股企业。其依据不同情况可具体分为例行评价和特定评价两类。例行评价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对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实施的年度效绩评价。具体包括:A、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国有企业;B、列入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试点的企业集团;C、国家控股的重要企业;D、对国家或对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国有大中型企业;E、其它企业。在上述企业中,中央和地方确定为稽察特派员稽察的企业,遵从稽察特派员制度规定。特定评价是

10、指由有关部门根据政府指定及社会有关方面需要,对指定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经营效绩进行评价。主要包括:A、承包经营、委托经营或租赁经营到期的企业;B、领导班子换届或主要领导变动的企业;C、发生重大损失或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企业;D、连续三年以上发生亏损的企业;E、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企业。A、例行评价 B、特定评价它们在评价时间、评价年度和评价方式选择方面都有差异社会评价社会评价行为是指各类企业(单位)法人根据各自投资、管理等特定需要而组织的企业效绩评价。包括:母公司对全资和控股子公司的评价、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评价、投资者对拟投资企业的评价、企业自我测评等。(2)按照被评价企业的经营性质分类工商

11、类企业效绩评价A、工业企业效绩评价B、商业企业效绩评价C、服务企业效绩评价金融类企业效绩评价这是因为不同经营性质的企业,经营目标不尽相同,所体现的经营效绩特点也有差别,在进行效绩评价时就应在方法上有所区别。(3)按照评价的深入程度分类初步评价基本评价定性评价综合评价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分三个层次,三层次指标是层层深入、逐步递进的关系。指标层次选择不同,评价结论的综合程度同,初步评价、基本评价和综合评价就是选用不同层次指标开展评价,其反映企业效绩的综合程度是逐步深入的。另外,在经过评价组织机构批准后,评议指标也可以独立产生企业效绩的定性评价。(4)按照评价对象的范围分类企业评价对单个企业实施效绩

12、评价行业评价区域评价在企业评价的基础上对行业经济效益和区域经济实力实施评价(5)按照评价目的分类单户企业评价多户企业评价前者纯粹是为了得出企业的经营效绩,一般采用综合评价方式;后者是为对多个企业经营效绩进行比较、分析,一般只实施基本评价。二、企业效绩评价的基本特征企业效绩评价的基本特征是以企业(公司)法人作为具体评价对象,评价的内容重点在盈利能力、资产运营水平、偿债能力和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以能准确反映上述内容的各项定量和定性指标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并将各项指标置于与全国行业和规模的平均水平对比之中,以期求得对某一企业公正、客观的评价结果。1、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从多方面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13、2、采取多层次指标体系和多因素分析方法;3、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础;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5、评价各环节可进行计算机操作。三、企业效绩评价的作用企业效绩评价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实施效绩评价,实质上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实行的一项企业监督管理的新制度。将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工作,逐步与政府经济管理工作有效结合,逐步与国有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核有效结合,为国有企业试行经营者年薪制、持股制、期权激励以及工效挂钩等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为有关方面进行企业监管、企业经营者考核和政府经济决策服务,使企业效绩评价在经济管理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1、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间接管理国

14、有企业的有效方法(1)促进政府机构转变职能,建立新型的政企关系(2)促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3)促进各政府部门监管工作的相互配合和衔接2、 是促进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促进建立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我国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 有利于正确引导企业的经营行为,促进企业向优秀企业看齐;4、 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形象意识,提高竞争实力。四、企业效绩评价的要素(一)评价主体是企业效绩评价的行为主体,一般指与评价对象的利益密切相关、关心评价对象业绩状况的相关利益人。目前有两大代表性观点:一是“单一主体观”,二是“多元主体观”。“单一主体观”认为企业是出资人的企业,评价主体就是出

15、资人,目的在于实现出资人收益最大化。为此,业绩评价的逻辑思路是:是否对企业效绩作出评价由出资人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评价指标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决定于出资人的需要;出资人依据评价结论对经营管理者实施奖励和惩罚措施,从而实现出资人对经营管理者的有效控制,因为这种业绩评价将直接影响到经营管理者的利益和声誉。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任务就是保证出资人收益的最大化。“多元主体观”认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主体是企业的相关利益方,包括:(1)出资人。出资人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基本主体。根据古典的资本雇佣劳动的理论,资本家投资购买设备、雇佣工人,资本的投入是实现价值增值的关键因素,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投入

16、资本的增值及其增值程度,资本家最关心企业的经营业绩,资本的投入者,亦即企业的所有者理所当然就是经营业绩评价的主体。 认为:如果一群人在面临稀有资源竞争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完成某一项任务,他们之间有些人会选择只需要对于组织经营状况的有限信息的专业任务,相应地获取相对固定的报酬。需要资本投入时,一部分资本投入被赋予对于现金流量的较大优先权,并受到限制组织行为的协议保护。而剩余的或留剩的资本承担最大的风险。显然,作者这里涉及了三组利益主体:雇员、债权人和股东,前两者都是通过契约获取相对固定收益来保护自身利益,而只有股东承担留剩风险。为此,股东(即所有者)是唯一的留剩风险( )承担者和留剩权益( )享有

17、者,股东的利益直接受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股东是最关心企业经营业绩的。(2)管理者及职员,企业管理者及职员的人力资本价值实现和薪水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在“新经济”时期,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攀升的现象充分说明了知识与智力资本已越来越成为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资源,管理者及职员与股东一样承担了与企业经营效益相关的风险。尤其是如果职员的劳动技能具有较强的专属性,他们通过投入时间、精力、资金而发展起来的人力资本价值就和企业命运紧密相连,当企业经营失败时,他们就可能面临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丧失的风险。所以,对于具有较大程度企业专属性的人力资本来说,企业的各项决策所带给职员的人力资本的风险和财务资本投

18、资者所承担的风险是相同的。对这些人力资本价值的保护要求在企业的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职员利益4。联系知识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财务资本和知识与智力资本共有的企业。股权的分散和流动使股东承担剩余风险下降,资本市场的发达使股东们可以通过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其关注企业经营效益的动力在减弱。(3)债权人。债权人尽管通过契约明确了其自身权益,但如果企业破产、倒闭、债权人也会遭受损失。(4)政府。政府部门出于对企业上缴税金的关心,也需要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由此可见,经营环境的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的利益受企业效绩的影响,企业愈来愈演变为“社会的企业”。企业的发展与衰退,

19、不仅与出资人利益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到经营者、职员、债权人、所在社区及政府的利益,从而加深了相关利益人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关注。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单纯站在所有者立场上以经营者业绩为重点的评价行为,取而代之的是形成以企业相关利益人为主体的业绩评价行为。为此,效绩评价的逻辑思路是:由于企业相关利益人都关心经营业绩问题,客观上要求企业对一定时期(如一年)的效绩作出评价;选择什么样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主要决定于企业经营的特点,强调评价指标的规范化、通用性和可比性及评价结论的客观性;企业不仅要依据评价结论对经营管理者和职员实施奖励和惩罚措施,更重要的是要将评价活动融合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促进企

20、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使企业不断保持竞争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单一主体观”不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不利于对企业经营业绩作出客观评价,不利于调动各方面因素去关心和支持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多元主体观”把业绩评价工作建立在相关利益人的充分关心上,有利于企业对经营业绩作出客观评价,形成具有可比性的评价结论;有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弱势,把评价工作与经营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需要指出的是,“多元主体观”并不是否定出资人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中的作用,而是更有利于出资人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充分调动各方面因素来关心企业的发展,把业绩评价工作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21、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使企业保持长久、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实现出资人长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二)评价客体评价客体是指评价的行为对象,即被评价的目的物。任何客体都是相对于确定的主体而言的,它由主体的需要而决定。企业效绩评价的客体是由评价主体根据需要确定的,如政府作为评价主体,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考核企业领导班子,可以将国有大中型企业、国家重点企业、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稽察企业列为评价对象;企业集团总公司可以将子公司列为评价对象;投资者可以将被投资者企业列为评价对象;银行可以将贷款企业列为评价对象,等等。(三)评价目标评价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这一活动的灵魂是评价的目标,

22、它统帅着整个评价过程。企业为什么而开展评价活动?这是评价主体实施评价活动首先必须明确的要素。(四)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指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主体的需要而设计的、以指标形式体现的能反映评价客体特征的因素。反映企业效绩优劣的因素有财务方面的,如投资回报(净资产收益率)、收益质量(盈余现金保障倍数),也有非财务方面的,如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因素或者以计量指标(定量指标)反映,或者以非计量指标(定性指标)反映。如果没有反映企业效绩方面的指标,效绩就无从展示,评价也不可能进行,指标是实施企业效绩评价的基础和客观依据。因此,如何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因素准确地体现在各项具体指标上,是效绩评价体系设

23、计的重要问题。(五)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指判断评价客体效绩优劣的基准。企业效绩评价标准是对企业效绩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尺和参照系,因此,评价标准必须尽可能客观、公正。由于评价指标有计量指标和非计量指标之分,所以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分为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和非计量指标评价参考标准。评价指标的种类不同,确定其标准值的方法也不相同。1、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可分为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1)主观标准,可称为预定标准、计划标准,一般是企业或企业管理部门在期初制定到期末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对照期初计划进行对比评价。这种标准易出现或定得过高,企业难以完成,或定得过低,限制企业潜力的发挥等问题,但如果制定得科学合理,激励效果比较明

24、显。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实行这种主观标准。(2)客观标准,包括经验标准和实际测算标准。经验标准是根据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确定的参考标准,其缺陷是标准比较单一,而且存在争议,常常不符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一般只能作为对比分析参考使用。实际测算标准是根据行业全部企业或符合要求数量的样本企业实绩或某企业年实绩,运用统计方法(如算术平均法、众位数法、中位数法、四分位法或混合法)、工业工程法等测算出行业或某企业的标准水平。这种标准比较科学合理。我国现行的企业效绩评价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就是按照行业实际值分规模测算的,并且分了五个档次,可根据企业不同情况分别选用。2、非计量指标评价参考标准,是评价非计量指标的参考

25、依据,主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惯例、行业规范、国际公认标准和我国国情制定的,同样分为五个级别,非计量指标评价参考标准只是提供给评价人员参考,不属于强制性标准。评价的标准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产生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外部条件的变化,评价的目的、范围和出发点也会发生变化,作为评价判断尺度的评价标准也会发生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评价标准是发展变化的。然而,在特定的时间和范围内,评价标准必须是一定的,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评价标准的选择对评价结论产生深刻影响,如对某企业效绩按历史标准评价和按同行标准评价,其结论可能大相径庭。(六)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获取业绩评价信息的手段。有

26、了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还需要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从而实施对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的运用,以取得公正的评价结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就成了孤立的评价要素,也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功效系数法和综合分析判断法是比较典型的评价方法。1、功效系数法2、综合分析判断法五、企业效绩评价的程序企业效绩评价的程序依次包括确立评价目标,设计评价指标,获取评价信息,选择评价标准,形成评价结论,指明努力方向等六个阶段。(一)确立评价目标明确评价目标是开展评价工作的前提。从逻辑上看确立评价目标是企业经营效绩评价过程的第一步。对企业经营效绩的评价不是为评价而评价,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评价的目标

27、是整个系统运行的指南和目的。例如,企业自行开展的效绩评价是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效绩评价的目标应服从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所处的经营环境的不同,其经营管理目标就不同,效绩评价的目标也就不同。其中宏观的经营环境,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总目标;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着企业的子目标或战术目标,因此,效绩评价要处理好评价目标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总目标和子目标的依存关系。(二)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设计是确定评价目标后的主要环节,指标体系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业绩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企业业绩评价的指标通常由社会公认的机构或行业部门设计共性指标,企业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并补充一些个性指

28、标。设计和选择评价指标要符合以下要求:(1)认同感。即评价指标应使企业相关利益方都能认同,社会各界易理解;(2)可比性,即所设计和选择的评价指标能够在同行中进行比较,能够在比较中判断企业经营水平;(3)适应性,即能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三)获取评价信息企业的信息非常丰富,有财务信息、有非财务信息;有资金流、物资流、人才流等方面信息;有企业内部信息,也有企业外部信息;有历史资料信息,近期信息和远期信息等。获取信息是开展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工作又一主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评价结论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首先,要根据评价指标的要求全面搜集有关信息,力求做到客观、准确和全面;其次

29、,要善于筛选信息,对各种复杂信息,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抓住有用的、关键的信息,并尽可能减少获取评价信息的成本;再次,要认真破译信息,即善于理解和解释信息,也就是通过加工、整理信息,使信息更符合评价工作需要,更易让人理解和接受。(四)选择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价值判断的标尺,价值判断就是根据评价标准体系而作出的判断。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如某企业经营业绩与历史比年年有进步,我们会得出业绩好的评价结果,与同行比则差距太大,处在同行最低水平,我们会得出业绩差的评价结果。为此,必须科学选择评价标准。首先,评价标准要有先进性,有利于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其次,评价标准要有通用性,有

30、利于企业之间进行比较;第三,评价标准要有适应性,能体现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五)形成评价结论形成评价结论的过程,就是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即对评价客体做出是否有价值,有何价值、价值多大的判断。作出合理价值判断的前提条件是:评价者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确立评价目标;设计和选择恰当的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地、真实地获取有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序化处理;科学地确立评价标准。形成评价结论的步骤包括:将评价客体依据评价指标进行分解;以评价指标衡量评价客体各个部分(方面),得出关于评价客体的单项评价值;然后根据一定的计算方法(如加权平均),得出关于评价客体的综合价值,最后将得出的评价值与

31、标准值进行比较,形成评价结论报告。(六)指明努力方向形成评价结论报告并不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终点。业绩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衡量企业运行取得的经营业绩,更重要的是认清企业的优势,寻找企业的差距,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因此,企业要以评价促发展,把评价结论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压力,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六、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演进(一)单财务指标评价:1、利润2、每股收益3、净资产收益率4、企业的市场价值5、经济增加值财务管理系统:(刘力、宋志毅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新方法经济增加值与修正的经济增加值指标会计研究1999年第1期;谷祺、于东智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会计研究2000年

32、第11期,P3136)(二)多指标分别评价:1、相关财务指标(如1992年8项财务指标)2、全方位效绩看板法:(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平衡记分卡法:(杜胜利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罗伯特S. 卡普兰高级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三)多指标综合评价1、沃尔评分法:20世纪初2、十项指标综合评分法:1995年3、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32项指标综合评分法:1999年20014、企业效绩评价体系28项指标综合评分法:2002年七、28项指标综合评分法的应用(一)制定与实施过程1、19951996年底,联系国有企业实际,认真研究

33、国内外现行企业评价方法(1) 全面总结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经验,反复研究国内过去(特别是1990年以来)的企业考核评价方法(2) 对国外的企业(主要是韩国、日本等国有企业)效绩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借鉴其设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和多档次评价标准值的思想。(3) 1996年底,初步形成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由12项计量指标构成的企业效绩评价体系。2、19971998运用企业实际数据反复测试、不断规范和完善评价体系(1)1996年底1997年初,利用1995年年报统计结果,选择部分企业进行测试,根据测试反映出来的问题,调整评价体系,形成征求意见稿;(2)利用国有资产年报信息,测算评价标准值

34、;(3)1997年上半年,组织全国12个省、市、区,对一五个行业的近千户企业进行手工和计算机测试;(4)根据测试反映出来的问题,的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增加定性评价因素,指标体系扩大到38项,形成以基本指标为主导、以修正指标为补充、专家评议指标相结合的三个层次的立体评价指标体系;(5)1998年下半年,组织全国一五个省、市、区,对一五个行业的2万多户企业进行评价测试,并对其中的一八1户典型企业,按照评价工作的规范要求,直接组织综合评价试点。3、1999年6月修改后颁布,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国有企业效绩评价试行和试点工作(1)1999年6月份以前,在总结1998年评价测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有关部

35、门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和规范指标体系和操作方法,指标总数由38项精简为32项;(2)1999年6月1日四部委联合颁布财统字19992号文:“关于印发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和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操作细则的通知”;(3)1999年6月29日颁布财统字19993号文:“关于印发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解释的通知”;(4)1999年7月9日颁布财统字19996号文:“关于印发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计分的通知”;(5)1999年7月9日颁布财统字19997号文:“关于印发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有关标准的通知”;(6)1999年7月9日颁布财统字19998号文:“关于印发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行业基本分类的通知”。4、20

36、00年在全国逐步展开从2000年开始,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重点从检验方法转到探索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结果的应用;5、2001年全国深入开展企业效绩评价工作6、2002年修订指标体系,将从国有企业效绩评价的方法运用到其他企业效绩评价(二)指标构成:立体指标体系(企业效绩评价问答:P2639)1、具体构成内容由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方面内容的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三个层次共28项指标构成。指标评价内容计量指标(20项)非计量指标(8项)基本指标(8项)修正指标(12项)评议指标(8项)一、财务效益状况(246)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营

37、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1、经营者基本素质;2、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3、基础管理水平;4、发展创新能力;5、经营发展战略;6、在岗员工素质;7、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8、综合社会贡献二、资产营运状况(235)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三、偿债能力状况(224)资产负债率已获利息倍数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四、发展能力状况(235)销售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2、指标体系(1)横向:四个部分反映企业财务效益状况的指标(基本指标2项、修正指标4项)反映资产营运状况的指标(基本指标2项、

38、修正指标3项)反映偿债能力状况的指标(基本指标2项、修正指标2项)反映发展能力状况的指标(基本指标2项、修正指标3项)(2)纵向:三个层次基本指标:8项修正指标:12项评议指标:8项3、各类指标的含义及功能(1)基本指标是评价企业效绩的核心指标,由反映四部分评价内容的8项计量指标构成,用以形成企业效绩评价的初步结论。1、财务效益状况:(l)净资产收益率100(2)总资产报酬率1002、资产营运状况:(1)总资产周转率(次)(2)流动资产周转率(次)3、偿债能力状况:(1)资产负债率100(2)已获利息倍数4、发展能力状况:(l)销售(营业)增长率100(2)资本积累率1002、修正指标修正指标

39、用以对基本指标形成的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的初步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产生较为全面、准确的企业效绩基本评价结果,具体由12项计量指标构成。1、财务效益状况:(1)资本保值增值率100(2)主营业务利润率100(3)盈余现金保障倍数(4)成本费用利润率1002、资产营运状况:(1)存货周转率(次)(2)应收账款周转率(次) (3)不良资产比率1003、偿债能力状况:(1)现金流动负债比率100(2)速动比率1004、发展能力状况:(1)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1)100%(2)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1100(3)技术投入比率1003、评议指标用于对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评价形

40、成的评价结果进行定性分析验证,以进一步修正定量评价结果,使企业效绩评价结论更加全面、准确。评议指标主要由以下8项非计量指标1、经营者基本素质;2、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3、基础管理水平;4、发展创新能力;5、经营发展战略;6、在岗员工素质;7.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8.综合社会贡献对于商贸和服务等企业因经营性质不同,在运用评议指标时,可以用括弧内的指标替代。4、指标体系的运用企业效绩评价采取以定量分析为基础,以定性分析为辅助,指标体系中的基本指标、修正指标和评议指标,相辅相成,在融为一体的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在企业效绩评价工作中,可以灵活运用三个层次评价指标体系。(1

41、)对单户企业一个经营年度综合经营成果实施全面评价,或对经营者任职期间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估,必须运用整套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企业综合评价;(2)对单户企业效益进行基本评价,或对多户财务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可选用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两部分来实施企业效绩基本评价。(3)如果仅对企业效益状况进行初步评价,或对多户企业进行主要指标简单对比分析,可只选用基本指标,实施企业效绩初步评价,形成企业经营效绩初步评价结论。(4)对企业会计信息发生重大异常情况(如会计信息失真、部分丢失及因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无法提供真实、合法的会计数据)和企业经营受客观因素影响程度较高(如受国家政策变化、市场环境改变等特殊因素的影响),经相

42、关评价组织机构批准,可单独运用评议指标进行定性分析,得出评价结论。(三)指标权数的确定1、指标权数的含义:在一个特定的指标集合体中,每项指标占有的权重。2、设置指标权数的方法:总分100分,按指标的重要性采用专家意见打分法(如德尔菲法)确定每项指标的权重。3、指标权数的具体内容工商类竞争性企业效绩评价指标及其权数设置评价内容(100分)定量指标(权重80)定性指标(权重20)基本指标(100分)修正指标(100分)评议指标(100分)一、财务效益状况(38分)净资产收益率(25分)总资产报酬率(一三分)资本保值增值率(12分)主营业务利润率(8分)盈余现金保障倍数(8分)成本费用利润率(10分

43、)1、经营者基本素质(一八分)2、产品市场占有能力(服务满意度)(16分)3、基础管理水平(12分)4、发展创新能力(14分)5.经营发展战略(12分)6、在岗员工素质(10分)7、技术装备更新水平(服务硬环境)(10分)8、综合社会贡献 (8分)二、资产营运状况(一八分)总资产周转率(9分)流动资产周转率(9分)存货周转率(5分)应收账款周转率(5分)不良资产比率(8分)三、偿债能力状况(20分)资产负债率(12分)已获利息倍数(8分)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10分)速动比率(10分)四、发展能力状况(24分)销售增长率(12分)资本积累率(12分)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9分)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

44、8分)技术投入比率(7分)(四)指标评价标准1、计量指标评价标准:(企业效绩评价问答P42)计量指标评价标准是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评价的依据,由标准值和标准系数构成。(1)标准值的确定:(企业效绩评价问答P43)制定方法计量指标全国评价标准值由国家财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企业会计报表数据资料及有关统计信息,在剔除有关企业不合理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近期发展水平;运用移动加权平均等数理统计方法统一制定。标准值的构成体系A、四个层次、四种范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和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等国家标准,按照行业重要程度和样本数量,企业效绩评价计量指标评价标准值划分为四个层次约一五0个行业,在各行业全行业

45、标准值下又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三种规模。具体见企业效绩评价行业基本分类。第0层次:全国国有企业的评价指标标准值第一层次:按国民经济部门划分的十三大类行业评价指标标准值,如工业、农林牧副渔业、建筑业等第二层次:按国民经济行业类别划分的45类行业评价指标标准值,如工业中的机械工业、食品工业、森林工业等第三层次:按国民经济具体产业划分的约一五0类行业评价指标标准值如机械工业中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第四层次: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自行车制造业等。四种范围:全行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B、五个档次。为了提高评价计分的准确性,每个计量指标评价标准

46、值划分为五个水平档次,分别为优(A)、良(B)、中(C)、低(D)、差(E)。详见企业效绩评价标准值。 中(C):以相应分类企业的全部企业数据为样本的算术平均值平均值 良(B):以平均值以上所有企业数据为样本的算术平均值良好值 优(A):以良好值以上所有企业数据为样本的算术平均值优秀值 低(D):以平均值以下所有企业数据为样本的算术平均值较低值 差(E):以较低值以下所有企业数据为样本的算术平均值较差值载重、客车、小轿车、微型车、特种车辆、汽车车身、汽车零部件等制造的企业一五00个,则:汽车制造业全行业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值一五00个的平均值为6.5%中(平均值)平均值以上的企业为600个,其平均值10.3%良良好值以上的企业为200个,其平均值一五.5%优平均值以下的企业为850个,其平均值2.1%低较低值以下的企业为410个,其平均值12.9%差(2)标准系数含义评价标准值所对应的水平系数,反映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应评价标准值所达到的水平档次。标准系数的确定与优(A)、良(B)、中(C)、低(D)、差(E)五档评价标准值相对应的标准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差(E)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方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