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总文言文阅读题库(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总文言文阅读题库(6篇).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总文言文阅读题库(6篇)推举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总一 对客观事物表示确定或否认,构成推断与被推断关系的句子,叫推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协作肯定的句式表示的推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士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 (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
2、出师表 (7)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推断,也是文言文中推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有些句子在肯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独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
3、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表达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2)兔不行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 3、用“于”表示被动。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2)得幸于武宗乐工罗程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
4、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以上四种文言文特别句式,以初中阶段文言文学习中常常会遇到。把握这些特别句的用法,对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力量大有帮忙。 推举文言文阅读
5、练习及答案汇总二 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文言文学问的重要标志。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旧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假如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特殊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
6、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当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文言文中很多句子构造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常常消失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构造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假如原封不动地根据原句挨次翻译出来,意思就模糊不清。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
7、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即保存原文不用翻译。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出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文言文在进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予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在文言文翻译中,假如不懂通假借用,有的句子是无法翻译的。如“操吴戈兮被犀甲”(国殇)和 “
8、颜渊蚤死”(论衡)两句,“被”通“披”,“蚤”同“早”,假如不会“借”,你将无法翻译通这些句子,不信试试? 文言文虽以言简意赅见长,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会增加一些字词,删减法就是把多余的文言词语删除。有两种状况较常见:一是偏义复词或同义连用中,要删除这些词中陪衬的词素。像“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偏重在“异”字上,翻译时要把“同”字删去,译为“不应当有所不同”。类似的有“死生,昼夜事也! ”(指南录后序)、“我有亲父兄”(孔雀东南飞)等,都偏重在加点的词上。二是有些文言文中有无实义的句首发语词或句中助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可删去不译。如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
9、焉”(捕蛇者说)中加点的“盖”字就不用翻译。 文言文中有时把几件事情(或几条线索)中相关的词语并列在一起,或相互照应、相互补充,或起强调作用,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叫互文并提修辞手法,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并不是说“秦朝的明月汉朝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啊秦汉时期的边关”。翻译这类文言文句子,要先找出相互照应、补充或并列的局部即“互”,再一层意思一层意思进展翻译即“联”。像“仆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并序)、“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 ”(三峡)之类的句子翻译都要留意到这一点。 需要引起同学们留意的是: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学习过程,文言文的翻译又是文言文学问和现代
10、汉语表达力量的综合表达,只有在夯实文言根底学问之后,把握方法才能更快更好地翻译文言文。 推举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总三 【甲】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词。(5分) 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 悯其苗: 今日病矣: 苗则槁矣: 【小题2】翻译以下
11、句子。(6分) (1)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小题3】以下之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分) a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 c返归取之 d而又害之 【小题4】这两则语言分别说明白什么道理?(6分) 答案 【小题1】量长短 量好的尺码 担忧(忧患、忧愁 ) 劳累 【小题1】(1)等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2)我宁可信任量好的尺码,也不信任自己的脚啊!(3)他儿子跑去一看,那些秧苗都已经枯死了。 【小题1】 b 【小题1】郑人买履告知我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敏捷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揠苗助长告知我们做任何
12、事都要符合事物进展规律,万万不能单凭自己的意愿,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解析【小题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察。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把握要详细、准确,更要培育课内向课外迁移的力量,到达学以致用,能精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这是考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要留意句子中关键性词语,了解句子间隐含的语意关系、有关的指代以及与本句有关的文中的其他信息。翻译力求表达精确为好。其中返、度、趋、槁等重点词语要理解精确。 【小题1】b中是动词,到往其他的是代词。 【小题1】这是考察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考生
13、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根底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表达大事或说明某一道理时的主见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详细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推举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总四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由。 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凉爽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
14、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学问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解释 选自列子汤问。原文共十三章,这是第七章。列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列御寇编写。 东游:向东游历。东:东方。游:游历、游学。 见:观察。 辩斗:辩论,争辩。 辩:争。 其:代词,他们,两小儿。 故:原因,缘由。 以:以为,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至。 则:就。 盘盂(y):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凉爽的感觉;凉爽,略带寒意。沧
15、沧:严寒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推断。 笑:称赞,讥讽。在这里不是称赞,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得意。 孰(sh)为汝(r)多知(zh)乎?:谁说你学问渊博呢?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通假字。“知”通 “智”聪慧、才智。 笑:在这里不是称赞,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得意 沧沧凉凉:形容凉爽而略带寒意。 两小儿辩日文言学问 词类活用 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通假字 知:通“智”,才智。 一词多义 1 其: 指示代词,“那“及其日中如探汤。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问其故。
16、 2为: 通“谓”,说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学问渊博呢? 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古今异义 盘盂: 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子。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今义:用来装痰、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汤: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加热煮熟后的汁液。 去: 古义:距离,离、相离。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援: 古义:引,拉 今义:支援,帮忙 本文选自 列子之列子。汤问 推举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总五 篇一:文言文检查 文言文回忆 一、虞世南 (句式) 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江淮大水,” 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
17、改秘书监。(5分)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5分) 二、朱勔 石,高四丈,载以巨舰,役夫数千人,所经州县,有拆水门、桥梁,凿城垣以过者。既至,赐名“神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微不谨,即被以大不恭罪。及发行,必彻屋抉墙以出。(5分) (2)京始患之,沉着言于帝,愿抑其太甚者。帝亦病其扰,乃禁用粮纲船。(5分) 三、薛奎,为养。 帝尝谓辅臣曰:”奎曰:”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 “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2)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四、杜立德皆爱人事也。 疏上旬日,未下廷议。立德请令满、汉大臣集议,以
18、伸公论,鼓直言之气;并及马士英、阮大铖、宋 “此新授刑部尚书杜立” 以闻。立德言: “自” 三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谥文端。三十九年,帝南巡,其子恭俊迎驾三河,上问立德葬所,手 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又佥都御史赵快乐素为铨所忌,相继构陷去官,乞矜察。(5分) (2)今变乱甫定,宜与民休息。其除之便。(5分)篇二:检讨书(腾骁作) 自省文 部长繁碌之中而阅吾之省文,由是感谢。 时癸巳年四月十四酉时例会,因事而缺,未告知君于前日,遂致大祸,君怒,乃使书文以省之,以正视听。 吾请假而有过矣,假而未告亦有过也。学生干部者,众生之模,所以扬善避恶也。人非生而即为贤者,孰能无过?过而不省,其为过也,终不
19、改也。 大祸已致,吾倍感痛绝,乃闭门不语,绝食自省,同窗问之,答曰:吾之过也,自取咎由。观其事,虽为偶然,实以多日松懈于己、松散于职之必果也。 俗曰:无法规,难方圆。规、矩,校方圆之器械也,实喻法度。遵其法度,吾等之责,不守,则终不成器,祸苍生,害百姓,圆满千年,万世唾弃。 想吾十载求学,微与作为,今求学于徽韵书香之地,受教与博思广学之贤,朱红门前不再旧宅,同窗之下又添新欢。尝闻高校甚闲,遂寻仁义之事,乃进生活部。 初进部门,君曰:进我部者,当铭者如三,责任、义务、效率,今吾以失责、不义、无效臭名于时日,不想君未以重责处之,仅以书省尔。 亦知学生会,校与生之连纽,取于生,用于生,亦自有其规制,
20、于请假之事,前日告知部长,获批方允,然吾不遵其制,曰:不接,已告天一。君不闻,易位思之,感慨倍加。 今几笔陈辞,汁脑即尽,若省之不彻,悟之不深,请予海涵,俯求教导。 腾骁 雅正 2023.4.18篇三:文言文过关检测 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检测卷 一、背诵默写 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10分) (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3)固时俗之工巧兮,。(屈原离骚) (4)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5)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 (6),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7)间关莺语花底滑, 。(白居易琵琶
21、行) (8)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9)钉头磷磷, 。(杜牧阿旁宫赋) (10) ,靡有朝矣。(诗经氓) 二、课内文言(18分,每题3分) 2、以下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作师说以贻之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何可胜道也哉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以下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渔樵于江渚之上 粪土当年万户侯 生死而肉骨 天下云集响应,赢
22、粮而景从 籍吏民,封府库 六王毕,四海一 李牧连却之 a、/ b、/ c、/d、/ 4、以下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甚矣,汝之不惠 请其矢,盛以锦囊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梁,吾仇也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其势弱于秦 痛哉斯言 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何以谓之文也 a. b. c. d. 5、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约为婚姻 6、以下各句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时矫首而遐观 未尝不临文
23、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旦日不行不蚤自来谢项王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距关,毋内诸侯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a. b. c. d. 7、加点词意义一样的一组是( ) a今日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樊哙从良坐 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三、课外文言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912题。(21分) 黄门监魏知古,本起小吏,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崇意轻之。无何,知古拜吏部尚书,知东都选事,崇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知古衔之。 崇二子分司东都,恃其父有德于
24、知古,颇招权请托;知古归,悉以闻。他日,上沉着问崇:“卿子才性何如?今何官也?”崇揣知上意,对曰:“臣有三子,两在东都,为人多欲而不谨;是必以事干魏知古,臣未及问之耳。”上始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对曰:“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臣子愚,以为知古必德臣,容其为非,故敢干之耳。”上于是以崇为无私,而薄知古负崇,欲斥之。崇固请曰:“臣子无状,挠陛下法,陛下赦其罪,已幸矣;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上久乃许之。辛亥,知古罢为工部尚书。 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
25、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姚崇无居第,寓居罔极寺,以病痁谒告。上遣使问饮食起居状,日数十辈。源乾曜奏事或称旨,上辄曰:“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乾曜常谢实然。每有大事,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癸卯,乾曜请迁崇于四方馆,仍听家人入侍疾;上许之。崇以四方馆有簿书,非病者所宜处,固辞。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行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26、(选自资治通鉴其次百一十一卷) 8、以下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知东都选事知:主持,主管 b以为知古必德臣 德:恩惠,恩德 c而薄知古负崇 薄:轻视,看不起 d知古微时,臣卵而翼之 微:地位卑微 9、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3分) a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 而君幸于赵王 b因姚崇引荐,以至同为相相如因持璧却立 c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尔车来,以我贿迁。d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名相姚崇超群的行政力量的一组是( )(3分) 遣吏部尚书宋于门下过官是必以事干魏知古 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
27、此必姚崇之谋也 上常令乾曜就寺问崇 救时之相,岂易得乎 ab cd 11、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皇上召见姚崇时问及姚崇儿子的有关状况,表现了对姚崇的了解和信任。 b皇上以为姚崇“必为其子隐”, 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深意,所以主动在皇上面前表示自己和两个儿子势不两立。 c姚崇认为自己的儿子“挠陛下法”不应“因臣逐知古”。皇上却认为知古有负于姚崇,因而瞧不起他。 d源乾曜奏事或称旨,皇上说:“此必姚崇之谋也。”或不称旨,辄曰:“何不与姚崇议之!”这些话重在说明皇上对源乾曜很不满足。 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上始
28、以崇必为其子隐,及闻崇奏,喜问:“卿安从知之?”(3分) (2)苟因臣逐知古,天下必以陛下为私于臣,累圣政矣。”(3分)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局部断句。(3分)” 上曰设四方馆为官吏也使卿居之为社稷也恨不行使卿居禁中耳此何足辞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5分) 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 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行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
29、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浇灌,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
30、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14、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特立:与众不同 15、以下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31、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6、以下对文意的表达或对文章的观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筑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行。外表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行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见而怜
32、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3分)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3分) 四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8、以下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达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当王熙凤等人来到怡红院抄检时,别人都翻开箱子承受检查,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抓着底子,朝天往地一倒,将全部之物全部倒出。(红楼梦) b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宝如土金如铁。 门子为劝阻贾雨村捉拿薛蟠,递上护官符,并对贾雨村说了上面这些话。(红楼梦) c风姐笑道;“这个孩
33、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愿说。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史湘云接着笑道:“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宝钗过生日请戏班唱戏,非常喧闹。其中一个小戏子长相像黛玉;众人明白,却只有心直口快的湘云说了出来。宝玉对湘云使了一个眼色,让黛玉和湘云两人都愤怒起来。(红楼梦) d如今突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行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薛宝钗品行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比黛玉更得贾府上下宠爱。这令黛玉感到了一丝不平,因此常常与宝钗闹别扭。(红楼梦) e那林黛玉倚着
34、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像木雕泥塑的一般,直坐二更多天方才睡了。一宿无话。 黛玉晚上亲来怡红院探望宝玉。由于晴雯正闹脾气,且又没有听清黛玉的声音,烦躁得很,没有开门。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自己更觉无趣,直到半夜才睡下。(红楼梦) 19.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想毕抽身回来。” 这是红楼梦其次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中的一段描写。请简述接下去发生的故事。 (2)“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 上面是王熙凤同意净虚老尼的
35、话,请简述这件事的起因、结果。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20、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终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1)从选段看,孔子的“义利观” 是“” “” “”(可以用自己的话答复,不超过4个字)。(3分) (2)孔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五、写作(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谈论文。 (我小时候)北京的茶叶店几乎只卖花茶,整齐划一的几溜清一色碧绿的大铁
36、皮方桶,柜台上放着一摞事先折去一个角的包装纸,旁边还有一大团土黄色的纸绳;每位顾客调好自己的茶叶后,售货员就麻利地抽一张包装纸垫在秤上,称好包装捆绳计价找钱,一气呵成?? 也不知道从哪一天起,茶叶开头改进包装,传统茶叶店多少代人留下的包装手艺一每天地消逝,千年以来的茶叶销售包装文化竟最终成为记忆。恶俗金属纸分装,纸盒内衬丝绒外加木盒,更有甚者还搁一皮套,把个清心解忧的茶叶装扮成八大胡同的窑姐一般招摇。我每一次撕开这艳俗的茶叶袋都会厌恶反感??那个难以消融的小袋,扔在哪都对不会地球,人类创造这种非自然的东西对自己能有什么好处呢? 要求:(1)拟题须包含“包装”二字;(2)符合文体要求;(3)角度
37、自选,立意自定;(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 1.略 2d(a以:前句是连词,表并列;后句是连词,表目的。b其:前句是指示代词,那个;后句是第三人称代词,他(自己)的。c何:前句是副词,与“其”连用,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后句是疑问副词,怎么。d都是连词,表并列。) 3.b、4a、5a、6d、7a、8b (动词,感恩。) 9c (c介词,把、将; a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介词,表被动。b介词,通过;连词,于是,就。d表感慨语气;形容词词尾。) 10a (姚崇轻视不信任知古姚崇料到皇上问话的意图,机变的表现姚崇自我得意的话,不是表现超群的行政力
38、量) 11c (a、不能表现皇上对姚崇了解和信任;b、没有与两个儿子势不两立;d、这些话表现皇上对姚崇的器重。) 12、 (1)唐玄宗原先以为姚崇肯定会为他的儿子隐瞒,在听了他的这番答复之后,快乐地问道:“您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呢?” 推举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汇总六 魏文侯出游,道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明年,东阳上计,钱布十倍,大夫毕贺。文侯曰:“此非所以贺我也。譬无异夫路人反裘而负刍也,将爱其毛,不知其里尽,毛无所恃也。今吾田地不加广,士民不加众,而钱十倍,必取之士夫也。吾闻之,下担心者,上不行居也,此非所以贺我也
39、。” (选自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二) 魏文侯外出游玩,观察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草,魏文侯说:“(你)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草呢?”那人答复说:“我喜爱皮衣上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假如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其次年,东阳官府送来上贡的礼单,上交的钱增加了十倍。大夫全来庆贺。魏文侯说:“这不是你们应当庆贺我的。打个比方这同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没有什么不同,既要疼惜皮衣上的毛,而又不知道那个皮没有了,毛就无处附着这个道理。我的田地没有扩大,官民没有增加,而钱增加了十倍,这肯定是从官员和百姓那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担心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当庆贺
40、我的。”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的国君。 反裘:反穿皮衣。裘:皮袄。 道:路上。 负:背。 刍:喂牲口用的草。 胡为:为什么。胡,通“曷” 东阳:魏国邑名,在太行山以东,广平县以北。 上计:战国时,每年年终,地方官员将本地全年的赋税收入的帐薄呈交朝庭。 布:古代钱币。 譬:打比方。 夫:表示实指,这个或那个。 加:更 士:官员 若:你,你们。 耶: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 恃:依靠,凭借,文中意为“附着”。 尽:完。 说“臣”“臣”上文“臣爱其毛”中的“臣”,相当于“我”,是“负刍”者的自称,句意为我疼惜它的毛。 反穿皮衣背柴:形容贫困劳累。也比方为人愚昧,不知本末。 爱:喜爱。 居:坐(安坐享乐)。 魏文侯出游,看到路人背柴草,他们为了爱护皮袄的毛而反穿皮袄,魏文侯从中熟悉到“下担心者,上不行居”的治国之道。本文向我们阐述的一个道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舍本逐末,否则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