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六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练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六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练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六篇)2023年文言文阅读练习一 晏子谏齐景公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解释 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齐景公) 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2、雨(y):名词作动词,下,落,降。三 :此为虚词,表屡次。而:表转折,但是、然而。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 外套。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局部,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特别宝贵。裘:皮衣 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累。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闻:听 命 ;辞命。 10、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11、饥寒:指饥饿严寒的人。 12、涂:通假为“途”,路上。 13、里:指里巷。 14、循:巡,巡察。
3、15、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16、兼岁:两年。 17、明:说明。、欲:欲念,愿望。 19、行:实行。 20、善:好的21、乃:于是。 22、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23、谏:进谏。 24、对:对答,答复。 25、与:给。 26、见:朝见。 27、所欲:愿望。 28、侧:边上。 29、堂:朝堂 30、霁:雨雪停顿,天放晴。 译文 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外套,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惊奇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晏子答复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暖和却知道
4、别人的严寒,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累。现在君王不知道了。”景公说:“好!我受到教导了。”于是就拿出皮衣,发放粮食,给这些挨饿受冻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察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说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熟悉到的德政。”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许多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累来成就自己的乐趣。君主无法掌握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快乐。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
5、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齐景公就停顿造钟。 2023年文言文阅读练习二 文言文之翻译 20231018 一、考点说明: 1、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根底学问的综合运用,通过翻译,既能提高阅读文言文的力量,又能提高书面表达力量,翻译精确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2、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信”、“达”、“雅”。 信:就是忠于原文的内容; 达:就是行文要通畅; 雅:就是语言要标准,翻译的文字语句要生动、美丽、并力求保持原文的风格。 3、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力求字字落实;无法直译的,可以领悟原文精神,采纳“意译”,要做到“对”而“不死”。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逐字逐句落
6、实到译文中去,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尽可能保持全都。 所谓“意译”,就是依据原文表达的根本意思来进展翻译,不拘泥于字字句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纳与原文差异较大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高考翻译题均要求考生采纳直译的方式,只有在的确难以直译的状况下才酌情采纳意译。 二、翻译方法: 文言文语句翻译的六字方针:“留、删、换、补、调、贯”。 1、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出名词,皆保存不动;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勾践灭吴 2、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例:夫赵强而燕
7、弱。 (发语词)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语气助词)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构造助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表句中停顿的助词) 3、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本钱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例: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通假、活用) 译:天下人犹如云一样聚拢起来,回声似的响应他,都带者粮食,像影子一样跟从着他。(名词作状语)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十二”是个虚数,“十二卷”可译成“许多卷”。 4、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
8、语、宾语、介词等); 例: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省略主语) 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省略谓语) 竖子,缺乏与(之)谋。(省略宾语) 沛公军(于)霸上。鸿门宴(省略介词) 5、调:指把文言句中特别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过来;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译:尖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沛公在哪里?把前置的宾语“安”调整到动词“在”之后。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译: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6、贯:指要依据上下文语境,敏捷贯穿地翻译。 固然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
9、译”(留删换补调),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意译”。 文言文中的比方、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 例: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温馨提示:翻译时要看上下文,找出得分点,字字落实,逐字翻译。 三、实战训练: 1、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局部译成现代汉语。(2023北京卷)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0、 【翻译】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惑,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穷困,困惑;时,时运) 【翻译】天下人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多,赞美;知,识别,了解。) 2、翻译下面的句子。(2023广东卷)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散吏:闲散的官员) 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翻译】当时陶侃担当闲散的官员,周访举荐他做主簿,与他结为好友,并把女儿嫁给陶侃的儿子陶瞻。 【翻译】别人有了一些优点,很少不赞扬自己的。你有像这样大的功绩,却没有说一句(赞扬自己的)话,这是为什么呢?” 3、翻译下面的
11、句子。(2023广东卷) 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翻译】 (章献太后)告知李迪说:“你从前不想让我参加国家政事,(从现在看)也许是你错了!” 【翻译】 (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4、翻译下面的句子。(2023广东卷) 今日以授予,不行失也。 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翻译】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行以(再)丧失。 赋分:授予,古今异义1分,省略句1分,大意1分。 【翻译】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5、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局部译成现代汉语。(2023广
12、东卷)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俟船过,附而锯其舵,抵关适断,船不能行,触石破,尽获之。 罗每对人言生平作贼事,不少讳,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翻译】罗提督招募擅长游水(或:泅渡)的人,(让他们)拿着锐利的锯子隐蔽(在)上游的江水中。(3分。泅、上流、句意,各1分) 【翻译】(罗提督)还(或:并且)邀请文人(或:读书人)具体地记载他(做贼)的事情,的确是个奇怪(或:奇异)的男子汉啊。(3分。历、洵、“洵奇男子也”句式,各1分)【补注】洵,诚然,的确。诗邶风静女:“洵美且异。” 2023年文言文阅读练习三 高考文言文考察力量要求明确指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察形式主
13、要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就是以选择题形式推断句式的不同,隐性是将文言文特别句式放在翻译中综合考察。依据这一考点的命题特点和趋势,备考时要留意以下两点: 一是对文言文特别句式的复习要重点把握推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省略句。二是对各类句式的根本学问与推断标准要理解、熟记,以便解题时进展学问迁移。 文言文推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根本上不用推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展推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这是文言推断句中最常见的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2、,也。推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肯定同时消失,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推断。如:操虽托名汉相,
14、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3、者,。有的推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状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确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如: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战国策齐策) 5、无标志推断句。文言文中的推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推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
15、意念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 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4、见有一种特别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
16、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5、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状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文言文的倒装句式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构造作状语后置四种。 1、主谓倒装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慨句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肯定条件下,宾
17、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留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拟活泼,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但也前置了。 其次、文言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留意,一是否认句(一般句中必需有不、未、毋、无、莫等否认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 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至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
18、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状况除了第一种状况外,还有一种状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3、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4、介词构
19、造作状语后置 介词构造作状语后置,介词构造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状况: 第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两个于蓝在翻译时,都要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其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纪)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翻译时可视状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
20、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诞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肯定要作状语。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文言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省略主语 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照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经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人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缘由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捕蛇者说)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留意。如:见渔人
21、,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2、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状况下也有承接上文、照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谓语要补充出来。 3、省略宾语 宾语的省略有两种状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缺乏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
22、来。 4、省略介词 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译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 总之,文言文特别句式是指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识和了解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文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023年文言文阅读练习四 最近,一封被称为“80后最牛的辞职信”在网上流传。这封辞职信的仿照诸葛亮的出师表,用文言文写出了一篇颇见古文功底的辞职表。 他在辞职表里叙述了自己的辛酸经受满怀抱负去某公司工作近一年,结果却发觉自己无处施展才华,不仅收入微薄,且自己所做的只
23、是“清扫房屋、倒水端茶、虚伪客套,周旋于各所谓领导之间”,最终,他发觉涨工资无望,外债也难以归还,于是打算“准许卑微无能之员工司某人辞职”这位有才的80后最终“决绝”地要与单位“相忘于江湖”。 敬重的领导们: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此言虽出自古书三国,吾以为对当今之事亦有裨益。 今,天下遭受百年经济危机,试看全球经济形势,可谓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众厂商、工人、民工皆叫苦连天,司某人有感于此,不禁联想自身境况,不胜伤悲,呜呼哀哉! 司本布衣,自幼出身贫寒,躬耕于冀南邢州大地,苟全性命于当世,不求闻达于富贵,但求温饱以残喘。然现实残酷之至,司自去岁四月上旬至本社工作至今,已一载有余,几
24、度春秋几度冬夏,时间消逝过三百余个日日夜夜。想当时,余本一意气少年,年少轻狂,幻想飞扬,欲于本社大展理想,一则为集团增光添彩,二则为己身加衣增食,两全其美之策,岂不爽哉?惜,一年光阴,吾不仅未大展身手,且囊中羞怯,债台高筑,节衣缩食,杜绝聚会。 众朋友离去者,有之;鄙视者,有之;唾弃者,有之。皆因司某从前之优秀少年竟完全失去自我至此所致。司每月九百大钱竟是根底工资、岗位津贴以及误餐补助相加之结果众友云:“甚矣,汝之不慧,竟能容忍至今,不死何为?”余汗颜,余何尝不想多整几两纹银,上对的起天、下对得起地、中间对得起空气;然而,余出身农家,是苦皆能,是事皆能忍,只惋惜终究徒劳无功,虽兢兢业业终究温饱
25、都不得解决,今面容竟呈老态龙钟之相。何也?食不饱,力缺乏,才美不外现,故如同千里马,虽有千里之能,然无奈唯有饿死圈中 司虽不才,不敢以千里马自居,然自知亦不是一庸者。人之立于当世,需一技之长,司某自视甚低,不敢自称满腹经纶,然应付文字之事亦不在话下;然,一载以来,每每扪心自问,无不捶胸顿足,几欲洒 泪襟前。何也?漫漫长夜,孤枕难眠,辗转反侧,陋室忆昔,每日之工作唯“清洁”二字即清扫房屋若干、倒水端茶、虚伪客套,周旋于各所谓领导之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兢兢业业,诚惶诚恐,畏有所疏漏懈怠今扶膝自叹,何等悲伤!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忙,年华如水,倏忽间春夏秋冬四季已轮回三百六十度
26、。茫然回首,所得几何?所失几何?今不得不略作盘点:所得物质上:工作十二月,前三月每月六百,后九月每月九百,区区数千一年来不够司某解决温饱,更何谈穿衣游玩,过品质生活;精神上:备受打击煎熬,一年来新把握一技之长,即清扫卫生,司某好歹一堂堂男子汉,本科毕业生,其不才之至,亦不应沦为清洁工之列,故使其当年年少轻狂之心瞬间苍老,再无活力;一载以来,司某唯唯诺诺,服侍他人赛过关怀自己,其所求,仅每日温饱问题,然随物价飞涨,此问题之解决亦不行得。所失失去了时间、铺张了青春、耽搁了大好年华、愧对父母兄姐、做人尊严消逝殆尽 然,何以堂堂风华正茂之青年司某人压抑之至,努力坚持到如今,唯一缘由:在等待传奇中众人期
27、盼的涨工资之事而已。实在可怜,怪司某年幼无知,竟傻傻苦等一年,终究未果;司某一年来生活所需之数千外债亦无望归还,故司某人顿悟:此处系年轻人之坟墓也,唯一功能即埋没幻想、埋没青春、消磨斗志、消耗光阴,如是而已。故,顿悟之司某人今打算不应消磨于此,做出选择的时刻已到来。 话说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既此处不留司某,司某亦不便连续打搅贵处,既不能两惜,何不两离,从今,彼此相忘于江湖!以决绝的姿势! 今恳请开明之领导准许卑微无能之员工司某人辞职,不胜感谢! 毕! 2023年文言文阅读练习五 余亿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
28、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仰头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解释以下划线的字。 明察秋毫( ) 项为之强( ) 徐喷以烟( ) 作青云白鹤观( ) 2、请翻译以下语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真鹤也。 _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_ 3、请你谈谈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_ 4、请你写出本文中的成语。 _ 1、比方最微小的事物 通“僵”,僵硬 渐渐地 景观 2、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消失了千百只鹤。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帐子里,渐渐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鸣叫。 3、所谓物外之趣,即超出事物本身
29、的乐趣,也指超脱于尘世的情趣。他虽然不是事物本身全部,却又与事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也就是因物生成的意趣。如文中所写:夏蚊及草间之虫这些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奇怪心和想象力,意趣由此形成。(意对即可) 4、物外之趣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得意 2023年文言文阅读练习六 推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推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推断词“是”来联系。如:“鲁迅是绍兴人。”但也有不用推断词的。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推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肯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 1、“者,也”格式。“者”“也”都是语气词
30、,“者”表提顿,“也”表确定。这是古汉语推断句的典型构造。“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如: “刘备者,天下枭雄也。”(“者也”双用) “刘备者,天下枭雄。”或“刘备,天下枭雄也。”(“者也”单用) “刘备,天下枭雄。”(“者也”不用) “刘备,天下枭雄者也。”(“者也”合用) 2、“是”格式。“是”在文言中表推断,这种状况比拟少。先秦中几无,汉以后消失。如: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自言本是京城女。”琵琶行 “同是天际沦落人。”琵琶行 3、动词“为”表推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 4、副词“乃”“即”“则”“皆”表推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31、赤壁之战 “吾翁即汝翁。”(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汉书、项籍传 “此则岳阳楼之在观也。”岳阳楼记 “吾村十里皆平原。”冯婉贞 5、否认推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以上是推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推断词“是”。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外表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推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状况下它不是推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翻译时,有时要另加推断词“是”。如: “是时,曹操遗权书。”(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赤壁之战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进水里的地方。
32、)刻舟求剑 所谓被动句是就主语和谓语的关系而言的,主语不是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而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用介词“被”来表示。为便利学习,我们把古汉语中的被动句,分为两大类,即标志被动和意念被动。 (一)标志被动主要有四类标志。 1、于(乎)式,即“动词+于(乎)+主动者。 介词“于(乎)”用在动词后表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受制于人。 2、“见”,“见于”式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3、。庄子秋水 3、“为”“为所”“为所”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先发者制人,后发者为人所制。项羽列传 4、被(在文言中较为少见)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孔雀东南飞 (二)意念被动 没有表示被动的介词消失,需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如: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项脊轩志 洎牧以谗诛。六国论等到李牧由于谗言而被杀。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包括谓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词构造后置)、定语后置句。 在汉语的语法中,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在古今汉语中是全都的。但有时由于表达的特别需要而消失倒
34、装现象。现代汉语也有不少倒装句,但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形式更多,格式也更固定。 (一)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一般是为加强感慨和疑问的语气。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 在现代汉语中为加强感慨和疑问的语气也常常用主谓倒装句式。如: 太不聪慧了,孩子! (二)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是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的条件,缺一不行。疑问代词有孰、何、谁、曷、安、奚、恶、胡等,疑问语气词有乎、诸、邪、哉等。例句: 子将安之? 百姓足,君孰与缺乏?论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何为其然也?赤壁赋 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2、
35、否认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否认句一般带有否认副词“不、毋(无)、未、非、弗、勿”或否认性无定代词“莫”。否认句,代词作宾语,是否认句中宾语前置的两个必要条件。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诗经你不想我,莫非没有别人思念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与国也 以为天下莫己若者。秋水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3、一般句式中的代词宾语的前置。 这种现象一般消失在先秦古籍中。如:论语 4、一般句式中的介词宾语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用“之”“是”来提宾。如: 何陋之有? 何必公山氏之之也? 其斯之谓与! 无乃尔是过欤! (三)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在中心词的前面。文言文中定语有时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是为了使中心词突出,或者为了使句子更流畅顺口。 1、数量性定语的后置。 数量词作定语往往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如: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鸿门宴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2、定语后置的标志。“者”(译为的)、“之” (1)、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