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与利息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与利息优秀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利率与利息第1页,本讲稿共67页 2利息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信用性质不同,利息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利息表现为高利贷者对借者产品的无偿占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取得借贷资本家的货币资本而付出的一部分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国家调节经济生活的有力经济杠杆之一,表现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社会纯收入的一部分,不含剥削性质。第2页,本讲稿共67页(一)利息的本质 1利息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马克思从借贷资本运动的全过程即“二重支付”和“二重回流”的运动过程中揭示了利息的本源和本质。2利息反映所处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3利息是货币资本的价
2、格:第3页,本讲稿共67页 4利息的本质在我国的表现: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资金供给制,不讲资金价格。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肯定利息率是货币资本的价格,肯定了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并且加强了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从而加强了我国进行宏观调控能力。第4页,本讲稿共67页 二、关于利息本质的不同观点(一)利息报酬论 1提出者:由配第第一次提出,后由洛克进一步发展。2内容:配第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使用权而给贷者带来不便的报酬。洛克认为利息是贷款人承担了风险,所以所得报酬的多少应该与承担风险的大小成正比。3缺点:都没有真正理解价值、剩余价值和资本的本质。第5页,本讲稿共67
3、页(二)资本生产力论 1提出者:萨伊 2内容:萨伊认为利息由风险利息和纯利息两部分构成,风险利息只能说明收取利息的原因,只有纯利息才是利息本身,因为资本具有像自然力一样的生产力,资本生产力经常与自然生产力混在一起,共同对生产做出贡献,所以当借款人用借入资本从事生产,其生产出的价值的一部分必须用来支付资本生产力的报酬。第6页,本讲稿共67页 3缺点:由于萨伊不懂得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不懂得生产要素与活劳动在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错误地认为资本级够增加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能够生产新价值的结论,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因而是错误的。(三)节欲论 1提出者:西尼尔 2内容:西尼尔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三种生
4、产要素:一是人类的劳动:二是与人力无关的自然要素;第三要素或生产手段叫节欲。第7页,本讲稿共67页 3缺点:它掩盖了利息的本质,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四)灵活偏好论 1提出者:凯恩斯。2缺点:认为利息是个人心理因素,是一种心理倾向。第8页,本讲稿共67页 三、利息的计量方法(一)单利计量法 1定义:是指在计算利息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2公式:IPRD(I代表利息额;P代表本金;R代表利息率;D代表时间)3实例:某人借款10000元,年利率85%,借款期限两年,试计算到期时应支付的利息额。解:IPRD1000085%21700(元)第9页,本讲稿
5、共67页(二)复利计算法 1定义:是指计算利息时,要按一定期限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算,俗称“利滚利”。2公式:SP(1R)n(其中S代表本息合计,N代表期数)3实例:以上题为例,到期借款人应支付的利息为:S P(1 R)n=10000(1 8.5%)2=11772.25(元)I=SP=11772.2510000=1772.25(元)第10页,本讲稿共67页第二节 利率及其种类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存入或贷出本金的比率,用来表示利息水平的高低。(一)利率的表示方法与利息的计算 1、利率的表示:按照计算利息的时间把利率表示为三种: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年利率用本金的百分之几来
6、表示,月利率用千分之几来表示,日利率用万分之几来表示。第11页,本讲稿共67页年利率=月利率x12 日利率=月利率/30 例:某人于1999年3月17日在银行存入定期存款10000元,存期3个月,该储户的实际取款日期为1999年8月27日。3个月期存款利率为1.98%,活期存款利率为0.66%,利息税率为20%试计算该储户应得利息为多少?第12页,本讲稿共67页(二)利率的种类 1、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2、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指在借贷契约或有价证券上载明的利率。第13页,本讲稿共67页实际利率 是名义利率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以后的真实利率。3、固定利率和浮
7、动利率 4、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官定利率 5、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6、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第14页,本讲稿共67页 三、利率体系及其结构(一)利率体系 1定义:是指在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息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2内容: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和利率监管体系。3我国的利率体系:第15页,本讲稿共67页 在金融市场发展起来之前,我国曾长期是官定利率与民间利率并存的双轨利率体系,其中,民间高利率与其所寄生的民间信用一样是非法的,官定利率就是人民银行制定并公布执行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第16页,本讲稿共67页 改革开放以来,利率体系亦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机构体系的改革
8、而朝着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已形成了中央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格局。我国利率体系未来的发展目标是要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中央银行可以有效调控的、多层次的、有弹性的、能够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第17页,本讲稿共67页 我国当前的利率体系分为四个层次:1)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2)银行间利率: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CIBOR)、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3)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4)市场利率:深沪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民间借贷利率。第18页,本讲稿共67页(二)利率结构
9、利率体系结构主要有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但利率结构相当复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如从金融投资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结构。1利率风险结构:是指各种金融资产的风险大小不同,其利率高低不同,投资者从风险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因素出发选择其持有金融资产的利率结构。第19页,本讲稿共67页 2利率期限结构:是指各种金融资产到期前的年限不同,其利率高低不同,投资者根据各种金融资产的期限选择其持有金融资产的利率结构。3利率传导机制的途径。途径一:央行调整对商行的再贴现率增加或减少商行的可贷资金量降低或提高商行的存、贷款利率增加或减少市场上的货币资金量。第20页,本讲稿共67页
10、 途径二。央行在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增加或减少市场上货币资金量降低或提高商行和市场利率。途径三。央行依据市场利率的变化来调节中央银行利率。四、利率管理体制和利率市场化(一)利率管理体制 1定义:是指一国政府管理利率的政策、方法和制度的总称。第21页,本讲稿共67页 2特点:取决于一国的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宏观调控能力和金融监管水平。3分类:分为直接管理体制和间接管理体制两种。在直接管理体制下,利率政策、利率结构、利率水平直接由政府或中央银行制定,并对金融机构执行国家利率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22页,本讲稿共67页 在间接管理体制下,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准利率,并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利率、存款准
11、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手段,间接对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进行调节和控制。利率管理体制随着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而改变。第23页,本讲稿共67页 4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实行单一的“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系,人行既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又是办理金融业务的经济组织,是保证国家计划实现的工具,因而没有利率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因和外部条件。因此,在这种体制下,利率管理权高度集中,利率种类不断减少,利率档次不断简化,利率水平不断调低,利率调整的间隔期越来越长。第24页,本讲稿共67页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利率管理进
12、行了一系列重在改革,形成了多层次的利率体系,赋予金融机构一定的利率浮动权,在运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活动、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虽然我国是朝着利率市场化方向推进,但依然属于直接管理体制。第25页,本讲稿共67页(二)利率市场化 1定义:是国家放弃直接的利率管理,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能灵敏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并具有灵活有效传导机制的间接调控利率体系的变革过程。利率市场化绝不是国家完全放弃利率调控,只不过是从直接调控变为间接调控,央行将根据货币政策目标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通过调整中央银行控制的利率、并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来调节金融机构利率和市场利率。第26页,
13、本讲稿共67页 2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因素: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社会金融体制和信贷资金经营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因为:第一,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二,利率市场化是完善间接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条件;第三,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进资金商品化和融资市场化;第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推进金融体制和信贷资金经营方式的转变。第27页,本讲稿共67页 4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尽管利率市场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但是,实现利率市场化并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得了的,需要一系列条件:第一,工商企业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法人
14、,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利润约束机制,对利率变动作出灵敏反应。第28页,本讲稿共67页 第二,有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第三,商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实现企业化经营,对中央银行利率变动能作出灵敏反应,利率体系的传导机制灵活有效。第四,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健全、完善,调控灵活有效。第五,中央银行有较强的独立性,金融监管充分有效。第29页,本讲稿共67页 5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容:从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出发,利率市场化改革包括以下具体内容:第一,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及存贷款利率方面,要扭转过去那种由中央政府按照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主要从收入分配角度出发制定利率的做法。第30页,本讲稿共67页 第
15、二,发展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形成真正的、有影响的市场利率。第三,通过法定利率的市场化、合理化,制约和引导民间利率,以实现高效、统一、有弹性、多层次、多样化的利率体系。第31页,本讲稿共67页第三节决定和影响利率变化的因素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一)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利息不过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第32页,本讲稿共67页(二)供求和竞争对利息率的影响:1供求:借贷资本的供大于求,则利率下跌,借者可以支付较少的利息;反之,借贷资本的需求大于供给,利率上升,贷者可以占有更多的利润。2竞争:即借方和贷方的竞争。第33页,本讲稿共67页
16、(三)社会再生产状况是影响利息率的决定性因素:产业资本家对货币的需求,是由实际生产情况决定的,社会生产状况好对资本需求量大,则利率上升,社会生产状况委缩,对资本的需求量减少,则利率下降。这个特点在生产周期的不同阶段体现得非常明显。(四)物价对利率的影响:第34页,本讲稿共67页(五)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的影响:国家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速度、经济结构、资金流向、货币资金供求状况等都不得产生直接影响,因而也必然成为影响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第35页,本讲稿共67页(六)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是通过资金在国际间的移动实现的。当国内利率水平高于国际利率水平时,外国货币资本
17、就会流向国内,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而且也改变了货币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第36页,本讲稿共67页(七)历史利率水平:(八)银行经营成本:(九)汇率:二、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一)企业的承受能力:1在我国,由于生产资料料市场才刚刚发展,生产要素的流动还很不充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定价机制也很不一致,因而还不可能形成平均利润率,不同行业之间的资金利税率差别很大。第37页,本讲稿共67页 2我国企业的利息支出摊入成本。随着贷款规模增大和银行贷款利率水平调高,企业的利息成本必然增大在企业产品价格受国家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利息成本增大必然减少企业盈利,影响企业和职工的收益;在企业产品放开的条件
18、下,利息成本增大必然推动物价上涨,影响企业产品销售和经济稳定增长。第38页,本讲稿共67页(二)市场资金供求状况。(三)物价变动:物价变动直接影响利率水平。(四)银行利润。(五)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利率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因此,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是决定利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第39页,本讲稿共67页二、西方利率理论 1、古典利率理论: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中。基本观点是:利率由投资需求和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应,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是资金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该理论的特点:(1)古典利率理论
19、是实际利率理论,认为利率与货币因素无关。第40页,本讲稿共67页(2)认为利率的功能仅仅是促使储蓄与投资达到均衡,而不影响其它变量。(3)采用的是流量分析法,是对某一段时间内的储蓄量与投资量的变动进行分析。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基本观点是: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如果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强,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就增加,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则利率下降。该理论的特点:第41页,本讲稿共67页(1)是完全的货币决定理论,认为利率纯粹是货币现象,与实际因素无关。(2)货币可以影响实际经济活动水平,但只是在它首先影响利率这一限度之内
20、。(3)若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的平坦部分相交,则利率不受任何影响。(4)是一种存量理论,认为利率是由某一时点的货币供求量所决定的。3、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新古典学派的利率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期。基本观点是:利率决定于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点。第42页,本讲稿共67页该理论的特点:(1)是长期的实际利率理论,强调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2)它注重对某一时期货币供求流量的分析。(3)兼顾货币因素和实际因素,存量分析和流量分析。(4)忽视了收入与利率的相互作用。第43页,本讲稿共67页第四节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率调节经济活动的原理 利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利润在货币所有者和使用
21、者之间的分配比例,利率越高,货币所有者得到的利润越多,企业收入就越少。正是由于利率具有的这种分配功能,调整利率就能调节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的经济效益,因而对经济活动有调节作用。第44页,本讲稿共67页 调高存款利率,存款增加。当存款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使存款利息起过经营者的利润时,经营者会抽出货币资金存入银行赚取利息,缩减经营规模。反之,调高贷款利率,贷款者得到的利润减少,贷款规模会缩小。当贷款利率提高到一定程度时,经营者就会不贷款,使贷款规模进一步缩小。运用利率杠杆调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必须讲求经济效益。第45页,本讲稿共67页 二、利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22、(一)利息率对聚集社会资金的作用(二)利率对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作用 1利率对银行信贷规模有重要的调节作用。2利率对调节信贷资金结构的作用。(三)利率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1运用利率杠杆调节信贷资金结构,能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这就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基础。第46页,本讲稿共67页 2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是影响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方面。(四)利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 利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1 调节货币供应量。2 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3 增加有效供给。第47页,本讲稿共67页(五)利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 1 存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的存款规模。2 贷
23、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的贷款规模,决定货币供应量,对币值稳定有重要作用。3 贷款利率的差别对贷款结构和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直接关系到货币正常流通的基础。4 利率的高低还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状况,从而影响社会商品的供给总量和结构,对货币正常流通有重要作用。第48页,本讲稿共67页 五、利息率与其他经济杠杆的协调 利率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杠杆,要发挥其调节经济的作用。实现国家发展经济的目标,还必须同其他经济杠杆协调。各种经济杠杆从不同的侧面作用于经济活动,但是,由于各种经济杠杆的侧重点不同,作用程度不同,作用方向也不完全一致,要取得较好的调节效果就必须使各种经济杠杆互相配
24、合、协调。第49页,本讲稿共67页 在各种经济杠杆中最重要的有价格、税率、利率,它们共同作用于企业收益,直接影响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对经济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这三种经济杠杆作用于企业再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价格作用于再生产过程的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对企业利润,进而对企业生产影响最快。第50页,本讲稿共67页 税率作用于分配阶段,是国家直接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形式,具有普遍性、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点,税率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留利水平,因而对企业经营活动有较强的调节作用。要对企业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经营条件就不宜经常变动税率,使其相对稳定,因而不太灵活。第51页,本讲稿共67
25、页 利率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借入信贷资金的数量,调节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经营状况,但是,企业对借入资金的依赖程度制约着利率作用的发挥。对那些自有资金充足、很少从银行借款的企业来说,利率就很难对其发挥调节作用。利率直接影响货币资金的借贷活动发生在再生产过程之外,利息的支付也在销售阶段之后进行。因此,发挥利息率的调节作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依赖程度较高。第52页,本讲稿共67页 利率与物价关系密切。利率变化直接影响信贷规模和结构,进而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必然使物价波动。物价变动又会使实际利率发生变动,直接影响利率调节经济的作用。因此,调整利率时必须注意物价变动趋势,使两者互相协调。第53页,本讲稿共67页 利
26、率与税率共同作用于企业的留利水平,作用方向相同。如果同时提高利率和税率或同时降低利率和税率,都不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高利率与降低税率或降低利率与提高税率应互相配合使用。第54页,本讲稿共67页 案例分析:某生产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企业,生产规模较小,但其生产的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其发展前景看好,为鼓励该企业的发展,试说明该如何运用利率、税率和物价对它进行调节?第55页,本讲稿共67页1、利率与消费和储蓄 货币利率较高时,生息资本的收益提高,居民会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而高利率也会使企业缩减生产规模,导致公众收入下降,消费减少。2、利率与投资 利率越高,投资成本越大,投资规模会缩小
27、;低利率则会减少投资成本,使投资量增加。第56页,本讲稿共67页3、利率与通货膨胀 高利率可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降低利率可防止过度紧缩。4、利率与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根据利率的变动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使得中央银行利用利率杠杆调控宏观经济成为可能和有效。第57页,本讲稿共67页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 对进出口的影响:利率水平较高时,出口产品价格会提高,出口竞争力下降,形成国际收支逆差;反之,降低利率,可以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对资本输出入的影响:高利率会吸引外国资本大量流入;低利率则会导致资本外逃。第58页,本讲稿共67页复习思考题:1、说明信用的含义与产生发展过程。2、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有哪些?
28、如何规范发展我国的商业信用。3、结合我国实际,谈谈消费信用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对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民间信用形式,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第59页,本讲稿共67页5、比较银行信用与国家信用的特点,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6、你认为,对于利率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有哪些因素?7、利率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8、分析比较西方利率理论的特点。第60页,本讲稿共67页案例分析 在经济活动中,区别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至关重要。是赔是赚不能看名义利率,而要看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影响后的利率。当通货膨胀率很高时,实际利率将远远低于名义利率。由于人们往往关心的是实际利率,因此若名义利率不能随通
29、货膨胀率进行相应的调整,人们储蓄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第61页,本讲稿共67页 比如在1988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8.5,而当时银行存款的利率远远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在1988年的前三个季度,居民在银行的储蓄不仅没给存款者带来收入,就连本金的实际购买力也在日益下降。老百姓的反应就是到银行排队取款,然后抢购,以保护自己的财产,因此就发生了1988年夏天银行挤兑和抢购之风,银行存款急剧减少。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的银行系统于1988年第四季度推出了保值存款,将名义利率大幅度提高,并对通贷膨胀所带来的损失进行补偿。第62页,本讲稿共67页季度 年利率(%)通货膨胀补贴率(%)总名义利率(%)
30、1988.4 9.71 7.28 16.991989.1 13.14 12.71 25.851989.2 13.14 12.59 25.731989.3 13.14 13.64 26.78第63页,本讲稿共67页 上表给出了1988年第四季度到1989年第四季度中国的银行系统三年保值存款的年利率、保值贴补率和总名义利率,其中总名义利率等于年利率和通货膨胀补贴之和。保值贴补措施使得存款实际利率重新恢复到正数水平。以1989年第四季度到期的三年定期存款为例,从1988年9月l0日(开始实行保值贴补政策的时间)到存款人取款这段时间内的总名义利率为21.5,而这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率,如果按照1989年
31、的全国商品零售物价上涨率来计算的话,仅为17.8%,因此实际利率为3.7。实际利率的上升使存款的利益得到了保护,他们又开始把钱存入银行,使存款下滑的局面很快得到了扭转。第64页,本讲稿共67页 思考题 1.什么是保值贴补率?国家为什么要实行保值贴补政策?2.为什么现在我国不再采用保值储蓄这种政策?第65页,本讲稿共67页 2.采取保值储蓄来抵抗通货膨胀只是特定经济环境下的权宜之计,长期实行会带来一些深层次问题,如价格信号扭曲、影响利率浮动弹性等,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妨碍国内经济对外来挑战出迅速反应等等。因此,公众的心理状态已经变得成熟,宏观经济环境日益宽松的情况下,要更多采用市场手段进行间接调
32、控。第66页,本讲稿共67页 1.保值贴补率即同期物价上涨率和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差额。对储户而言,在由保持贴补的情况下,定期储蓄存款期满时,银行除按规定的利率付息外,还要按保值贴补率付一笔钱给储户。当通货膨胀率很高时,实际利率将远远低于名义利率。因此若名义利率不能随通货膨胀率进行相应的调整,人们储蓄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因此,此时银行的储蓄不仅没给存款者带来收入,就连本金的实际购买力也在日益下降。为保护自己的财产,人们就会到银行挤兑和进行商品抢购,银行存款急剧减少,社会经济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为避免这种恶果的发生,以保证存款不因物价上涨而贬值,因此政府实行保值贴补政策。第67页,本讲稿共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