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有关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1 各位教师: 大家好!我叫张西元。我说课的题目是系统抽样,内容选自于苏教版必修3其次章第一节,课时安排为一个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教学过程分析等五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初步了解把握了简洁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即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学习系统抽样,它也是“统计学”的重要组成局部,通过对系统抽样的学习,更加突出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表达它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 2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能够敏捷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2、解决统计问题。难点:当 不是整数时的处理方法,个体编号具有某种周期性时,“坏样本”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问与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 (2)把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洁随机抽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分类争论的数学方法高考资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学问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 1教学方法:为了充分让学生自己分析、推断、自主学习、合作沟通。因此,我采纳争论发觉法教学。 2教学手段:通过各种教学媒体(计算
3、机)调动学生参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新课引入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简洁随机抽样?有哪两种方法? (2)抽签法与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简洁随机抽样应留意哪两个原则? (4)什么样的总体适合简洁随机抽样?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进一步理解把握简洁随机抽样的概念方法和步骤?为新课学习打根底 2、实例探究 实例: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准备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展调查,除了用简洁随机抽样猎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 当总体数量较多时,应当如何抽取?结合详细事例探究问题,设计你的抽取样本的方法。抽
4、取的样本公正性与代表性如何?学生自主探究后小组争论答复。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参加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发觉新学问新方法,完成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并发觉“等距抽样”的特性,从而形成感性的系统抽样的概念与方法。这样做既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较好地贯彻新课程所提倡“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 (二)新课讲授 1、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步骤 (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得出“系统抽样”的概念,并点明课题) 设计意图经受实例探究过程,学生对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步骤应有大致了解,辅以教师引导,从详细到一般,本节新课题的学习便水到渠成。 2、典型例
5、题精析 例1、某校高中三年级的300名学生已经编号为1,2,300,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按10%的比例抽取一个样本,请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展抽取,并写出过程。 (教师题意分析,引导学生应用新学问新方法,学生分析思索,探究解题,小组争论后口述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实例稳固,在得出新课的有关学问之后,再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把握系统抽样的方法步骤,到达学以致用的技能,培育“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例2、某单位在职职工共624人,为了调查工人用于上班途中的时间,打算抽取10%的工人进展调查,试采纳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所需的样本。 设计意图当 不是整数时,设置此题让学生尝试答复,并
6、形成一般思路与方法。 (三) 练习稳固 1、将全班学生按男女生交替排成一路纵队,用掷骰的方法在前6名学生中任选一名,用 表示该名学生在队列中的序号,将队列中序号为 ,(k=1,2,3,)的学生抽出作为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系统抽样吗?为什么?其样本的代表性与公正性如何? 2、若按体重大小次序排成一路纵队呢? 设计意图协作课本第60页“边空”问题:“请将这种抽样方法与简洁随机抽样做一个比拟,你认为系统抽样能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吗?为什么?”,帮忙理解个体编号具有某种周期性时,样本代表性较差的特点。同时分析系统抽样的优点与缺点。 (四)回忆小结 1、师生共同回忆系统抽样的概念方法与步骤 2、与简洁随机
7、抽样比拟,系统抽样适合怎样的总体状况? 3、当 不是整数时,一般步骤是什么?此时样本的公正性与代表性如何?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1页的练习第1,2,3题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承受状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稳固和把握所学内容。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是高中数学课本第 册( 修)的第 章“ ”的第 节内容,高中数学课本说课稿。 本节是在学习了 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 的学问进一步稳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 打下根底,所以 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此外, 的学问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讨论 有着
8、亲密的联系,因此学习这局部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 特点之二是: 。 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学问根底和认知力量,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A、B、C (2)力量目标:A、B、C (3)德育目标:A、B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依据自己对讨论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熟悉,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正确效果
9、。另外还留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留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三是注意渗透数学思索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学问的过程中,领悟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的探究力量和制造性素养。四是留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固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教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因此,拟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反应进展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猎取
10、、整理、贮存、运用学问和获得学习力量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开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承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展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加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育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看、试验等方法猎取相关学问,使学生在探究讨论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力量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详细事例来进展分析,归纳出 ,并依 据此学问与详细事例结合、推导出 ,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受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究、解决问题情
11、境,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 时,可通过 演示,创设探究 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牢靠的事实为根底,经过抽象思维提醒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牢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究性试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看和分析现象,从而发觉“新”的问题或探究出“新”的规律。从而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力量,激发学生的制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看、多沟通、多分析;教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鼓励,不断地查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准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拟、猜想、尝试、质疑、发觉等探究环节选择适宜的概念、规律
12、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制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学问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比照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学问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仔细分析过程、擅长比拟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育学生通过现象开掘学问内在本质的力量。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试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拟好玩、与生活实践比拟有关的事例,教案高中数学课本说课稿。C、叙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状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讨论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有关的学问,并引导学生进展沟通、争
13、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展新问题的试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比照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试验,指导学生试验、通过多媒体的帮助,显示学生的试验数据,模拟强化出试验状况,由学生分析比拟,归纳总结出学问的构造。 (三)、实施反应: 1、课堂反应,迁移学问(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学问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应,连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试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连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局部,把学问要点写在左侧,中间学问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
14、 这节教材的熟悉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 学问,并把它运用到对 的熟悉,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把握了学问,又学会了方法。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根底,以力量、方法为主线,有规划培育学生的自学力量、观看和实践力量、思维力量、应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和制造力量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动身,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育。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教师: 大家好!我叫*,来自*。我说课的题目是概率的根本性质,内容选自于高中教材新课程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课时安
15、排为三个课时,本节课内容为第三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大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分析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包含了两局部内容:一是大事的关系与运算,二是概率的根本性质,多以根本概念和性质为主。它是本册其次章统计的延长,又是后面“古典概型“及“几何概型“的根底。在整个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新课改以来考察的热点之一。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大事的关系与运算。 难点:互斥大事与对立大事的区分与联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学问与技能目标 了解随机大事间的根本关系与运算; 把握概率的几个根本
16、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洁的概率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类比、归纳培育学生运用数学学问的综合力量;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培育学生的动手探究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教学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学问应用于现实世界的详细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情趣。 三、教法分析 采纳试验观看、质疑启发、类比联想、探究归纳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掷骰子的试验中,我们可以定义很多大事,如: c1=消失的点数1,c2=消失的点数2 c3=消失的点数3,c4=消失的点数4 c5=消失的点数5,c6=消失的点数6 D1=消失的点数不大于1D2
17、=消失的点数大于3 D3=消失的点数小于5,E=消失的点数小于7 f=消失的点数大于6,G=消失的点数为偶数 H=消失的点数为奇数 以引入例中的大事c1和大事H,大事c1和大事D1为例讲授大事之的包含关系和相等关系。 从以上两个关系学生不难发觉大事间的关系与集合间的关系相类似。进而引导学生思索,是否可以把大事和集合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引出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大事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2、探究新知 大事的关系与运算 经过上面的思索,我们得出: 试验的可能结果的全体全集 每一个大事子集 这样我们就把大事和集合对应起来了,用已有的集合间关系来分析大事间的关系。 集合的并两大事的并大事(和大事)
18、集合的交两大事的交大事(积大事) 在此过程中要留意帮忙学生区分集合关系与大事关系之间的不同。 (例如:两集合AB,表示此集合中的任意元素或者属于集合或者属于集合;而两大事和的并大事AB发生,表示或者大事发生,或者大事发生。) 设计意图为更好地理解互斥大事和对立大事打下根底, 思索:若只掷一次骰子,则大事c1和大事c2有可能同时发生么? 在掷骰子试验中大事G和大事H是否肯定有一个会发生? 设计意图这两道思索题都很简单得到答案,主要目的是为引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互斥大事和对立大事,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体验它们各自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分与联系。 总结出互斥大事和对立大事的概念,并通过多媒体的图形演示使
19、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分与联系。 练习:通过多媒体显示两道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准时稳固对互斥大事和对立大事的学习,加深理解。 概率的根本性质: 回忆:频率频数/试验的次数 我们知道当试验次数足够大时,用频率来估量概率,由于频率在01之间,所以,可以得到概率的根本性质、 (通过对频率的理解并结合前面投硬币的试验来总结出概率的根本性质,师生共同沟通得出结果) 3、典型例题探究 例1一个射手进展一次射击,试推断以下大事哪些是互斥大事?哪些是对立大事? 大事A:命中环数大于7环;大事B:命中环数为10环; 大事c:命中环数小于6环;大事D:命中环数为6、7、8、9、10环、
20、分析:要推断所给大事是对立还是互斥,首先将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分弄清晰 例2假如从不包括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那么取到红心(大事A)的概率是14,取到方块(大事B)的概率是14,问: (1)取到红色牌(大事c)的概率是多少? (2)取到黑色牌(大事D)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大事c是大事A与大事B的并,且A与B互斥,因此可用互斥大事的概率和公式求解;大事c与大事D是对立大事,因此P(D)=1P(c)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道例题,进一步稳固学生对本节课学问的把握,并将所学学问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去。 4、课堂小结 理解大事的关系和运算 把握概率的根本性质 设计意图小结是引导学生对问题进展回
21、味与深化,使学问成为系统。让学生尝试小结,提高学生的总结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教师补充帮忙学生全面地理解,把握新学问。 5、布置作业 习题3、1A1、3、4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并促使学生进一步稳固和把握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概率的根本性质 一、大事间的关系和运算 二、概率的根本性质 三、例1的板书区 例2的板书区 四、规律性质总结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根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根底,一方面,很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根底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
22、到应用。 本节课主要分为两个局部,一是理解集合的定义及一些根本特征。二是把握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属 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详细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力量目标 (1)能够把一句话一个大事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 (2)精确理解集合与及集合内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把实际大事用集合的方式表示出来,从而培育数学敏感性,了 解到数学于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集合的根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难点 运用集合的两
23、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洁的集合; 四、教学方法 (1)本课将采纳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分层教学,这样可顾及到全体学生,到达优生得到培育,后进生也有所收获的效果;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索、沟通、争论和概括,从而完本钱节课的教学目标。 五、学习方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熟悉的同时, 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学问,培育学生思维想象 的综合力量。 (2)反应补救法:在练习中,留意观看学生对学习的反应状况,以实现“培 优扶差,满意不同。” 六、教学思路 详细的思路如下 复
24、习的引入:讲一些集合的相关数学及相关数学家的经受故事!这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史从何使学生对数学更加感兴趣,有助于上课的效率!由于时间关系这里我就不说相关数学史咯。 一、 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展军训发动;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讨论对象的总体。 二、 正体局部 学生阅读教材,并思索以下问题: (1)集合有那些概念? (2)集合有那些符号?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25、? (4)如何给集合分类?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 都可以称作对象.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 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 1. 思索:课本P3的思索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 对学生的例子予以争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属于:假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举例)集合A=2
26、,3,4,6,9a=2 因此我们知道 aA (2)不属于:假如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要留意“”的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举例) 集合A=3,4,6,9a=2 因此我们知道a?A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肯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挨次. 4、集合分类 依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0,0等符号的含
27、义 5、常用数集及其表示方法 (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解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解0的集.记作N*或N+,Q、Z、R等其它数集内排 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解0的集,表示成Z*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许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
28、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例1(课本例1) 思索2,引入描述法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挨次。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详细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例2(课本例2) 说明:(课本P5最终一段) 思索3:(课本P6思索)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留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x,y)|y= x2+3x+2
29、与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会,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全部”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以下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当依据详细问题确定采纳哪种表示法,要留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纳列举法。 (三)课堂练习(课本P6练习) 三、 归纳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特别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书面作业:习题1.1,第1- 4题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根
30、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根底,一方面,很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根底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二.目标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中选择. 教学目标 l.学问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确实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受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学问. 3
3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索.沟通.争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本钱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使用投影仪来帮助教学. 四.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景,提醒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1)介绍自己的家庭、原来就读的学校、现在的班级。 (2)问题:像“家庭“、“学校“、“班级“等,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相互沟通.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赐予评价. 2.活动:(1)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的例子; (2)分析、概括各实例的共同特征 由此引出这节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既激发了学生深厚的学习兴
32、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研探新知,建构概念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7个实例: (1)1-20以内的全部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创造; (3)全部的安理睬常任理事国; (4)全部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xxxx年9月之前建成的全部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全部的点; (7)国兴中学xxxx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争论:这7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争论结果,在此根底上,师生共同概括出7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33、.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集合的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培育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三)质疑辩论,进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索: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留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索以下问题: 推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
34、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赐予准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索 (1)假如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来源:Z,xx, 假如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 假如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 (2)假如用A表示“全部的安理睬常任理事国“组成的集合,则中国.日本与集合A的关系分别是什么?请用数学符号分别表示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第1题. 5.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数集扩大过程,然后阅读
35、教材中的相交内容,写出常用数集的记号.并让学生完成习题1.1A组第1题.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并思索.争论以下问题: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拟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3)如何依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使学生弄清晰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和体会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设计意图: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使学生弄清晰三种表示方式的优缺点,从而突破难点。 (四)稳固深化,反应矫正 教师投影学习: (1)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1,3,5,7,9; (2)用例举法表示集合 (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以下集合:
36、教材第6页练习第2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准时稳固所学新知,体会三种表示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适用对象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来源:Z 小结: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了解或体会下例问题: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内容? 2你认为学习集合有什么意义? 3选择集合的表示法时应留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对概念的发生与进展过程有清楚的熟悉,回忆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及集合的三种表示方式。 作业: 1课后书面作业:第13页习题1.1A组第4题.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多少种?如何表示?类似地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又有多少种呢?如何表示?请同学们通过预习教材. 五.板书分析 PPT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定义例1
37、集合 元素 例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作业 高中数学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幂函数选自高一数学新教材必修1第2章第3节。是根本初等函数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教材的整体安排看,学习了解幂函数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得比拟系统的函数学问和讨论函数的方法,为今后学习三角函数等其他函数打下良好的根底在初中曾经讨论过yx,yx2,yx1三种幂函数。这节内容,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进一步的概括、归纳与进展,是与幂有关学问的高度升华本节内容之后, 将把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科学的组织起来,表达布满在整个数学中的组织化,系统化的精神。让学生了解系统讨论一类函
38、数的方法这节课要特殊让学生去体会讨论的方法,以便能将该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函数的讨论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接触的函数,确立利用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讨论一个函数的意识 ,已初步形成对数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力量。 (2)虽然前面学生已经学会用描点画图的方法来绘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图像,但是对于幂函数的图像画法仍旧缺乏感性熟悉。 (3)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比拟明显。 二、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亲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画幂函数的图象。 让学生结合这几个幂函数的图象,理解幂函图象的变化状况和性质。 (2)过程
39、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观看、总结幂函数的性质,培育学生概括抽象和识图力量。 使学生领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熟识的例子让学生消退对幂函数的生疏感从而引出概念,引起学生留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了解幂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使学生熟悉到现代技术在数学认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培育学生从特别归纳出一般的意识,培育学生利用图像讨论函数奇偶性的力量。并引导学生发觉数学中的对称美,让学生在画图与识图中获得学习的欢乐。 (二)重点难点 依据我对本节课的内容的理解,我将重难点定为: 重点:从五个详细的幂函数中
40、熟悉概念和性质 难点:从幂函数的图象中概括其性质。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的过程,教师要擅长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去提高学生素养。依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纳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觉比拟法 由于有五个幂函数,所以可先通过学生动手画出函数的图象,观看它们的解析式和图象并从式的角度和形的角度发觉异同,并进展比拟,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幂函数概念以及五个幂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借助信息技术帮助教学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具有形象生动易吸引学生留意的特点,故此,可用多媒
41、体制作引入情境,将学生引到这节课的学习中来。再利用几何画板画出五个幂函数的图象,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形结合环境,帮忙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幂函数概念以及在幂函数中指数的变化对函数图象外形和单调性的影响,并由此归纳幂函数的性质。 3、练习稳固争论学习法 这样更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既能够进展深入地独立思索又能与同学进展广泛的沟通与合作,这样一来学生对这五个幂函数领悟得会更加深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班级整体学习氛气氛也变得更加深厚。 (二)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幂函数模型的特征进展归纳,动手探究幂函数的图像,观看发觉其有关性质,再转变观看角度发觉奇偶函数的特征。重在动手操作、观看发觉和归纳的过程。 由于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