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杰偏瘫的物理治疗理念.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杰偏瘫的物理治疗理念.pptx(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计学1黄杰偏瘫的物理治疗理念黄杰偏瘫的物理治疗理念第1页/共69页主要内容主要内容脑卒中概述脑卒中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脑卒中的恢复机制脑卒中的物理治疗方法介绍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中国2011版)第2页/共69页概述概述脑卒中(脑卒中(StrokeStroke)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是脑中风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征。包括四大类包括四大类n n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
2、脉粥样硬化性血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n n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n n高血压脑病高血压脑病n n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第3页/共69页脑卒中的恢复机制脑卒中的恢复机制 随着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和神经科学随着现代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和神经科学的不断发展,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不是固的不断发展,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具有在结构上或定不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具有在结构上或功能上重组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
3、塑功能上重组能力,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虽然这种可塑性在解剖上的能力较小,但却性,虽然这种可塑性在解剖上的能力较小,但却能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几个结构水平上,使损能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几个结构水平上,使损伤后的恢复成为可能伤后的恢复成为可能。第4页/共69页脑卒中的恢复机制脑卒中的恢复机制早期的几种假说:1.功能再现:是神经结构中“功能代偿”学说的基础。该假说认为神经系统的结构分为不同的等级,当高等级的部分损伤后,较低级的部分就从抑制中释放出来,并尽力去完成失去的功能。第5页/共69页 2、功能与形态脱节 该假说认为当脑的一部分结构损伤后,未损伤的脑组织失去了来自损伤区的正常传入冲动,
4、引起“部分暂时性休克”,从而出现了临床症状(功能障碍)。随着休克的恢复,未受损伤的脑组织将重新恢复原有的功能。第6页/共69页 3、功能替代:该假说认为未受损的大脑皮层能承担(替代)脑受损部分已经丧失的功能。但前提条件是正常部分必须具有能完成受损部分功能的能力,且在替代时没有执行其它的功能。(对猴的实验已证实原损伤周围脑皮质已恢复并替代已受损的脑功能)第7页/共69页现代理论 4、脑的可塑性学说:脑的可塑性(brain plasticity):人脑的可塑性是指生命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不是由于再生,而是由于动态的功能重新组织或适应的结果。第8页/共69页脑卒中的物理治疗方法脑卒中的物理治疗方法神经发
5、育疗法(NDT)Bobath技术 Brunnstrom技术 PNF技术 Rood技术 第9页/共69页新的治疗技术新的治疗技术运动再学习运动再学习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姿势控制和运动控制。强迫性训练、强迫性训练、部分减重步行、部分减重步行、运动想象疗法、运动想象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经颅磁刺激等方法经颅磁刺激等方法第10页/共69页1、Bobath技术技术由英国物理治疗师Berta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Bobath根据英国神经学家JacRson的“运动发育控制理论”,经过多年的康复治疗实践提出来的评定和治疗小儿脑瘫以及成人偏瘫的方法,这就是众所周知的Bobath技术和神
6、经发育疗法(NDT)。这一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中治疗神经系统疾患,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障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第11页/共69页Bobath的不同理念的不同理念他们治疗方法中,摒弃了他们治疗方法中,摒弃了“代偿性训练代偿性训练”的治疗概念,因的治疗概念,因为这种概念忽略了偏瘫侧完成正常功能活动的潜力为这种概念忽略了偏瘫侧完成正常功能活动的潜力他们还认为,诸如被动牵拉,训练单个肌肉等技术对中风他们还认为,诸如被动牵拉,训练单个肌肉等技术对中风病人效果并不好,因为这些运动并不能解决肌张力异常和病人效果并不好,因为这些运动并不能解决肌张力异常和协调功能异常等问题。协调功能异常等问题。他们不
7、赞同他们不赞同PNFPNF(KnottKnott)技术和)技术和)技术和)技术和BrunnstromBrunnstrom技术,技术,技术,技术,因为因为这两种技术增强了异常的反射活动和偏瘫侧的痉挛程度。这两种技术增强了异常的反射活动和偏瘫侧的痉挛程度。BobathBobath夫妇强调,所有的中风病人都有重新学会比较正常夫妇强调,所有的中风病人都有重新学会比较正常的运动模式以及改善偏瘫侧功能性活动的潜力,而这种潜的运动模式以及改善偏瘫侧功能性活动的潜力,而这种潜力应当被作为治疗的目的。力应当被作为治疗的目的。他们的治疗技术既能减少痉挛和协调功能异常的不利影响,他们的治疗技术既能减少痉挛和协调功能
8、异常的不利影响,又能改善患侧躯干四肢的控制。又能改善患侧躯干四肢的控制。第12页/共69页传统传统Bobath(1970-19911970-1991年)年)当代当代Bobath(19911991年后至今)年后至今)定定义义抑制不正常的姿势,提高患者抑制不正常的姿势,提高患者ADLADL能能力。力。对中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评价和治疗,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法对中枢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评价和治疗,是一种问题解决方法目目标标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运动功能。运动功能。结合结合20012001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20012001)国际分类功能,残疾和健康)国际分
9、类功能,残疾和健康(ICFICF)。尊重个人特性,将结构、功能、参与紧密联合)。尊重个人特性,将结构、功能、参与紧密联合途途径径维持正常姿势控制维持正常姿势控制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抑制异常病理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控制痉挛控制痉挛建立人类行为构成和运动控制建立人类行为构成和运动控制使用神经肌肉的可塑性使用神经肌肉的可塑性,建立高效的运动模式,建立高效的运动模式 特特点点遵循人体发育规律遵循人体发育规律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张力利用各种反射促进或抑制肌张力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节采用感觉刺激帮助肌张力的调节遵循运动控制理论遵循运动控制理论神经肌肉神经可塑性神经肌肉神经可塑性治治疗疗原
10、原理理利用反射性抑制模式利用反射性抑制模式 利用基本反射模式利用基本反射模式 注重正确的运动感觉,利用和建立翻注重正确的运动感觉,利用和建立翻正反射、平衡反射和保护性伸展正反射、平衡反射和保护性伸展反射提高姿势控制反射提高姿势控制按照运动发育顺序按照运动发育顺序 建立正确身体图示,增强核心控制建立正确身体图示,增强核心控制分析多因素的肌肉无力状况分析多因素的肌肉无力状况。分析解决肌张力增高:分析解决肌张力增高:神经和非神经两个因素神经和非神经两个因素运动控制和运动再学习运动控制和运动再学习:第13页/共69页 Bobath治疗的三个阶段治疗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可采用
11、抑制异常紧张性姿势反射,如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路反射。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力。第14页/共69页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多在无意识当中,在各种姿势下,在失平衡状态下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的发育。如乘车时突然停车,无意识地向前迈出一步的保持平衡动作,也可以在穴位时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推动患儿,使其在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迈出第一步。促进平衡动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自动反射,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第15页/共69页第三阶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治疗时不给患儿摆好动作,而是通过设计的场面,引导患儿出现正常的动作姿势,体会正常运动的感觉,使痉挛减轻,逐渐引出自发的随意动作,按翻身、四
12、爬、坐、站立等顺序进行。第16页/共69页2 2、BrunnstromBrunnstrom法法理论依据:理论依据:n n肌张力由低逐渐增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肌张力由低逐渐增高,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痉挛状态逐渐显著,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痉挛状态逐渐显著,随着共同运动的完成,出现了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等,直至完全恢复正现了分离运动、精细运动等,直至完全恢复正常。常。n n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即失去了正常运动的控制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即失去了正常运动的控制能力,出现了发育初期才具备的运动模式,能力,出现了发育初期才具备的运动模式,Brunnstrom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要点就是利用这些运动
13、技术的基本要点就是利用这些运动模式来控制肢体的共同运动。模式来控制肢体的共同运动。第17页/共69页共同运动共同运动:偏瘫患者的肢体在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关节的同时运动,形成了特有的运动模式联合反应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患者健侧上下肢紧张性随意收缩时,患侧上下肢也发生肌肉紧张引起的关节活动第18页/共69页六个阶段:六个阶段:1 1、迟缓期、迟缓期2 2、开始出现痉挛期、开始出现痉挛期3 3、痉挛明显期、痉挛明显期4 4、痉挛减弱,出现分离运动、痉挛减弱,出现分离运动 5 5、分离运动为主、分离运动为主 6 6、运动功能正常、运动功能正常第19页/共69页基本观点基本观点:n
14、 n脑损伤以后出现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姿势脑损伤以后出现的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姿势反射,在运动的早期是正常的反射,在运动的早期是正常的n nBrunnstromBrunnstrom认为,在肢体运动恢复的早期充分认为,在肢体运动恢复的早期充分应用一切方法引出运动反应,并引用多种运动应用一切方法引出运动反应,并引用多种运动模式(正常,异常),在从异常模式中分离引模式(正常,异常),在从异常模式中分离引导出正常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导出正常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运动模式,逐渐过渡到正常功能性运动。逐渐过渡到正常功能性运动。第20页/共69页具体应用:具体应用:(1)软瘫期【1阶段】:利用
15、紧张反射、联合反应、本体刺激与外周刺激来增强患侧肢体的肌张力,诱发肌肉收缩(2)痉挛期【2、3级】:抑制肌痉挛(3)恢复期【4、5级】:诱导患侧肢体逐步过渡到较困难的动作 第21页/共69页3、PNF技术技术KabatKabat首先提出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首先提出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PNF),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是利用牵张、关节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应用螺旋形对角线或运动模式来促等本体刺激,应用螺旋形对角线或运动模式来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PNFPNF疗法除了依据人体正常运动发育过程之外,疗法除了依据人
16、体正常运动发育过程之外,着重强调在运动模式中,身体各个关节的作用,着重强调在运动模式中,身体各个关节的作用,即关节的可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及完成复合即关节的可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及完成复合动作的技巧性。动作的技巧性。PNTPNT理论认为人体动作的特征是无论头、躯干、理论认为人体动作的特征是无论头、躯干、四肢各关节的运动方向都有一相交叉的两个运动四肢各关节的运动方向都有一相交叉的两个运动方向。方向。第22页/共69页PNFPNF基本技术基本技术1.1.手法接触,触觉刺激手法接触,触觉刺激 Manual contact,tactile stimulationManual contact,tac
17、tile stimulation2.2.牵拉牵拉 StretchStretch3.3.言语刺激言语刺激 Verbal stimulationVerbal stimulation4.4.视觉刺激视觉刺激 Visual stimulationVisual stimulation5.5.最佳阻力最佳阻力 Optimal resistanceOptimal resistance6.6.体位和身体力学体位和身体力学 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Body position and body mechanics7.7.牵引和挤压牵引和挤压 Traction and app
18、roximation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8.8.扩散扩散/强化强化 Irradiation/ReinforcementIrradiation/Reinforcement9.9.模式模式 PatternsPatterns10.10.时序时序 TimingTiming第23页/共69页PNFPNF特殊技术特殊技术1.1.节律性启动节律性启动 Rhythmic initiationRhythmic initiation2.2.复合等张收缩复合等张收缩 Combination of isotonicsCombination of isotonics3 3.拮抗肌反转拮抗
19、肌反转 Reversal of antagonistsReversal of antagonistsA.A.动态反转动态反转 Dynamic reversaDynamic reversal lB.B.稳定反转稳定反转 Stabilizing reversalStabilizing reversalC.C.节律性稳定节律性稳定 Rhythmic stabilizationRhythmic stabilization4.4.反复牵拉反复牵拉 Repeated stretchRepeated stretch A.A.在运动之始在运动之始 From beginning of rangeFrom beg
20、inning of range B.B.贯穿整个范围贯穿整个范围 Through rangeThrough range5.5.收缩放松收缩放松 Contract relaxContract relax6.6.保持放松保持放松 Hold relaxHold relax7.7.重复重复 ReplicationReplication8.8.时序强调时序强调 Timing for Timing for EmphasisEmphasis第24页/共69页4 4、Rood Rood 法法以美国治疗师Margaret Rood命名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通过刺激传人神经末梢所支配的区域,诱导骨骼肌运动,使之能完成
21、对某一动作或姿势的控制过程。第25页/共69页RoodRood疗法根据人体神经生理及发育过程,主要遵疗法根据人体神经生理及发育过程,主要遵循以下顺序:循以下顺序:1.1.通过训练病人,先诱导出一些早期大体动作,如通过训练病人,先诱导出一些早期大体动作,如头、躯干动作及控制能力。头、躯干动作及控制能力。2.2.开展姿势控制的训练时,首先固定远端肢体,然开展姿势控制的训练时,首先固定远端肢体,然后沿其固定方向的纵轴给予向下的挤压力。后沿其固定方向的纵轴给予向下的挤压力。3.3.当肢体末端被固定,通过对末端上方肢体的被动当肢体末端被固定,通过对末端上方肢体的被动或主动活动,来训练肢体在动态下控制姿势
22、的能或主动活动,来训练肢体在动态下控制姿势的能力。力。4.4.当肢体近端控制能力提高后,固定近端关节,诱当肢体近端控制能力提高后,固定近端关节,诱导远端肢体在空中自主运动。导远端肢体在空中自主运动。第26页/共69页具体诱导方法具体诱导方法1.1.对体表特殊区域的刺激,利用手刷、冰块或手抚摸、叩对体表特殊区域的刺激,利用手刷、冰块或手抚摸、叩击等方法刺激神经支配的肌肉在体表上的区域,从而引击等方法刺激神经支配的肌肉在体表上的区域,从而引起该肌肉的收缩。注意刺激体表区域必须准确,刺激时起该肌肉的收缩。注意刺激体表区域必须准确,刺激时间要短间要短(3 s(3 s左右左右),长时间刺激可抑制肌肉收缩
23、。用冰块时,长时间刺激可抑制肌肉收缩。用冰块时勿置于耳后或左肩处,因为可能降低血压或危及心脏功勿置于耳后或左肩处,因为可能降低血压或危及心脏功能。能。2.2.对肌肉的刺激,快速牵拉可刺激肌肉收缩,反之慢速牵对肌肉的刺激,快速牵拉可刺激肌肉收缩,反之慢速牵拉肌纤维至最长处,并维持约拉肌纤维至最长处,并维持约5 rain5 rain,则抑制肌肉的收缩。,则抑制肌肉的收缩。3.3.对关节感受器的刺激,持续或间断对关节挤压,可刺激对关节感受器的刺激,持续或间断对关节挤压,可刺激关节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收缩,从而提高关节的稳关节感受器,使关节周围肌肉收缩,从而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定性第27页/共69页5
24、5、运动再学习运动再学习运动再学习法运动再学习法(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otor relearning program,MRP)MRP)是是由澳大利亚学者由澳大利亚学者Janet HJanet HCartCart等提出的一种运动疗等提出的一种运动疗法。他把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训练视为法。他把中枢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主要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主要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等为理论依据,以作业或功能活动为导向,科学等为理论依据,以作业或功能活动为导向,在强调病人主观参与
25、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按在强调病人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对病人进行再教育,以恢照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对病人进行再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一种方法。复其运动功能的一种方法。第28页/共69页MRP认为实现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活动,练习得越多,功能重组就越有效,特别是早期练习有关的运动。而缺少练习可能会产生继发性神经萎缩或不能形成正常的神经突触。主张通过多种反馈,如视、听、皮肤、体位、手的引导等来强化训练效果,充分利用反馈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第29页/共69页MRP由7个部分组成,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功能,分别为上肢功能、El面部功能、仰卧到床
26、边坐起、坐位平衡、站立与坐下、站立平衡和步行。治疗时根据病人的功能障碍选择最适合的部分开始训练。每一部分的训练分4个步骤第30页/共69页运动再学习技术的特点运动再学习技术的特点主动性:主动性:患者为主,治疗师为辅患者为主,治疗师为辅科学性:科学性:针对性:针对性:针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训练针对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训练实用性:实用性:运动技能的学习要与实际日常生活的功能活动紧密联系运动技能的学习要与实际日常生活的功能活动紧密联系系统性:系统性:任务要考虑向实际生活环境转移和长期坚持任务要考虑向实际生活环境转移和长期坚持分析患者运动障
27、碍的异常表现及丧失成分指导并辅助患者强化训练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丧失成分将丧失成分融入整体活动训练中,并逐渐增加难度,优化技能促进运动技能训练向实际生活环境转移第31页/共69页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综合征UMNL阳性特征适应特征阴性特征反射活跃(痉挛)肌肉+结缔组织改变(力学和功能性特征改变)张力增高(被动活动阻力)运动模式改变l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分类及它们与适应性特性的关系力弱丧失灵巧性原发损伤肌肉活动缺乏和制动并不是由于拮抗肌群的痉挛肌肉之间精细的协调能力受损?神经源性非神经源性第32页/共69页大脑重组和功能恢复大脑重组和功能恢复MRP认为实现功能重组的主
28、要条件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活动,练习得越多,功能重组就越有效,特别是早期练习有关的运动。而缺少练习可能会产生继发性神经萎缩或不能形成正常的神经突触。主张通过多种反馈,如视、听、皮肤、体位、手的引导等来强化训练效果,充分利用反馈在运动控制中的作用。第33页/共69页nMRP由7个部分组成,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运动功能,分别为上肢功能、口面部功能、仰卧到床边坐起、坐位平衡、站立与坐下、站立平衡和步行。治疗时根据病人的功能障碍选择最适合的部分开始训练。每一部分的训练分4个步骤:练习丧失的成分练习丧失的成分练习功能动作练习功能动作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将训练转移到日常生活中去功能动作的分析功能动
29、作的分析第34页/共69页课课题个性个性TaskIndividualEnvironment姿姿姿姿势势势势运运运运动动动动控制控制控制控制Postural ControlPostural Control Movement ControlMovement ControlHorak FB,Macpherson JM:Postural orientation and equilibrium.In:Sheperd J Horak FB,Macpherson JM:Postural orientation and equilibrium.In:Sheperd J and Rowell L,Handboo
30、k of Physiology,Section 12:Exercise,Oxford University and Rowell L,Handbook of Physiology,Section 12:Exercise,Oxford University Publisher,New York,pp255-292,1996Publisher,New York,pp255-292,1996姿势控制姿势控制运动控制运动控制第35页/共69页姿势控制姿势控制定义:是指控制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及达到稳定性和方向性的目的。姿势控制:由脊髓腹内侧系支配。强调躯干的抗重力性和近端肢体的稳定性。姿势稳定性:即控制重
31、心与支撑面间的关系姿势定位定向:即维持良好的身体各节段间及身体与环境间的关系。第36页/共69页运动控制运动控制定义:是为调节和管理动作所必须机制的能力。运动控制:由脊髓背外侧系支配强调远端肢体的活动性运动控制主要理论学说第37页/共69页Jones GM:Posture.Principles of Neural Science(4th Ed.),Ed.by Kandel ER et al.,McGraw-Hill,Tokyo,pp816-831,2000.中枢中枢命令命令四肢四肢运运动动姿姿势势妨碍妨碍姿姿势调势调整整对对可可可可预预预预期期期期姿姿势势妨碍的反妨碍的反馈馈对对不可不可不可不
32、可预预预预期期期期姿姿势势妨碍的反妨碍的反馈姿姿势调整势调整(Postural Adjustments)第38页/共69页远端的活动远端的活动(MobilityindistalpartsMobilityindistalparts)身体中枢、近端的身体中枢、近端的抗重力性、稳定性抗重力性、稳定性(antigravityextensionandselectiveantigravityextensionandselectivestabilityinscapulaandpelvis,stabilityinscapulaandpelvis,andelbowandkneeandelbowandknee)姿
33、势控制姿势控制(PosturalcontrolPosturalcontrol)运动控制运动控制(movementcontrolmovementcontrol)*以课题为导向的运动中,姿势控制不能从运以课题为导向的运动中,姿势控制不能从运 动控制中独立动控制中独立第39页/共69页预期性姿势调整(预期性姿势调整(APAs)研究研究要求一位站立位将手臂举起时:要求一位站立位将手臂举起时:姿势肌(腿和躯干)活动先于原动肌姿势肌(腿和躯干)活动先于原动肌50ms50ms,原动,原动肌活动后,姿势肌再次活动以稳定身体(反馈机肌活动后,姿势肌再次活动以稳定身体(反馈机制)。(制)。(Belenkii Gu
34、rfinkel,Palsev 1967)Belenkii Gurfinkel,Palsev 1967)一侧手臂上举运动中腹横肌的前馈活动不是两侧一侧手臂上举运动中腹横肌的前馈活动不是两侧性的,而是非对称性的。(性的,而是非对称性的。(Alliso 2008)Alliso 2008)中枢状态的变化使得神经系统能够在新的条件下中枢状态的变化使得神经系统能够在新的条件下快速地优化姿势反应快速地优化姿势反应.(Chong et al,2000).(Chong et al,2000).第40页/共69页脑的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的方法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第41页/共69页脑的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的方
35、法减重平板运动训练减重平板运动训练第42页/共69页脑的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的方法运动想象疗法运动想象疗法第43页/共69页真实运动和想象运动的皮质激活区激活区域:激活区域:1 1、初级运动区(、初级运动区(BA4BA4)2 2、运动前区(、运动前区(BA6)*BA6)*3 3、S S(BA1(BA13 3)4 4、SIISII(BA40,43BA40,43)5 5、核团、核团*真实的手指运动想象手指运动激活区域:1、初级运动区(BA4)2、运动前区(BA6)*3、S(BA13)4、SII(BA40,43)5、核团*激活区域:1、运动前区(BA6)*2、额叶下部(BA44)3、前额叶区(BA9
36、,46)4、顶叶区(BA7,40)5、核团*第44页/共69页脑的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的方法经颅磁刺激经颅磁刺激第45页/共69页上肢机器人机器人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机器人在偏瘫康复中的应用第46页/共69页被动被动-助力助力-主动主动-抗阻运动抗阻运动第47页/共69页下肢机器人下肢机器人第48页/共69页第49页/共69页第50页/共69页运动反馈训练运动反馈训练第51页/共69页情景虚拟训练情景虚拟训练第52页/共69页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中国(中国20112011版)版)目标目标是通过以物理治疗为主的综合措施,达到防止并发症,减少后遗症,促进功能恢复,争取生活自理,回归
37、社会。第53页/共69页n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三级康复网n一级康复脑卒中的早期康复n二级康复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n三级康复脑卒中的社区康复第54页/共69页n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康复治疗介入时机n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标准,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以后开始介入康复治疗。n关于康复治疗开始最佳时间的界定尚无统一认识n推荐意见:脑卒中患者尽早接受全面的康复治疗,在病情稳定后即可介入康复评价和康复护理措施,以期获得最佳的功能水平,减少并发症第55页/共69页n康复治疗强度康复治疗强度n适当的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预后n目前没有现成的有关康复强度或持续时间的准则。n推
38、荐意见:n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进展)后应尽早介入康复治疗。n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第56页/共69页n肌力训练肌力训练n肌肉无力是脑卒中后常见的损害,肌肉无力和肌肉痉挛是影响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n推荐意见:对于脑卒中肌力差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当针对相应的肌肉给予以下康复训练方法:n给予适当的渐进式抗阻训练,进行肌力强化训练。n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与常规康复治疗相结合(级推荐,B级证据。n功能电刺激治疗。第57页/共69页n痉挛的防治痉挛的防治n痉挛是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
39、张反射过度活跃的表现,是脑卒中后患者一个最重要的损害。第58页/共69页n推荐意见:推荐意见:n痉挛的治疗应该是阶梯式的,开始采用保守的疗法,逐渐过渡到侵入式疗法。n治疗痉挛首选无创的治疗方法,如抗痉挛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痉挛肌肉的牵拉和伸展、夹板疗法等治疗方法n运动功能训练疗效不好,特别是全身性肌肉痉挛的患者,建议使用口服抗痉挛药物如巴氯芬、替扎尼定等治疗n对局部肌肉痉挛影响功能和护理的患者,建议使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以缓解痉挛n对以下肢为主的难治性肌肉痉挛的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试用鞘内注射巴氯芬,或者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脊髓背根入口区破坏等.第59页/共69页
40、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运动功能障碍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n包括传统的肌力增强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神经生理学方法如Bobath方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等,以及新兴的康复训练技术如强制性运动疗法、减重步行训练、运动再学习方案等;n各种方案都有其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实践,并且都有其侧重点和优缺点,在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方面,没有证据表明一种康复治疗方法优于其他方法;n治疗师可以根据各自掌握的理论体系和患者具体的功能障碍特点,以具体任务为导向,综合实施康复治疗方案。第60页/共69页n推荐意见:推荐意见:n建议根据脑卒中患者具体的功能障碍特点,综合应用上述多种理论和技术,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n建议以具体任务为导向的训练手段,提高实际的功能和能力.n功能电刺激和常规训练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第61页/共69页第62页/共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