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书笔记【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想国读书笔记【三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理想国读书笔记【三篇】理想国是整个西方知识界的必读经典,几乎所有知名高校的推荐书单中,都有这本书的身影。当然,经典也意味着书中的内容有些许的晦涩和复杂,很多道理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可能理解到一点皮毛。趁着这个假期,我重新拾起这本书,耐着性子读完了。或许是因为一开始觉得这本书可能会很难,读完之后反而觉得这本书论述的很多哲思在理解起来还是比较清晰的,许多的观念也很明确,可以马上内化成自己的感想。可以说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这样的书要“简单”地多了。但在我看来,这本书的神奇之处,也正是在于其简洁的逻辑思想后面,呈现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好世界。书中许多哲理让人不断从浅处陷入更深层。你越是多思考一点,那个理想国
2、的世界就越是色彩斑斓。在书中,柏拉图借用其老师苏格拉底之口,与他人进行辩论,在你一言我一语当中,勾勒他的理想世界。书中有优生学问题、婚姻自由问题、专政问题、独裁问题、民主问题、教育问题、性别平等参政参军问题等等。可以看出柏拉图的学问是一个综合体,涵盖了整个社会的诸多方面。在种种被探讨的问题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就是“洞穴理论”。向着光明的洞穴理论柏拉图带我们一起构想了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里,有一条长通道通向外面,有一道光能够照进来。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动也不能转头,只能向前看着洞穴后壁。在他们背后远处高些的地方有东西燃烧着发出火光。在火光和囚禁者之间,
3、在洞外上面有一条路。有一些人拿着各种器物举过墙头,从墙后面走过。如果发出了声音,囚徒会认为是洞壁上的阴影发出了声音。如果其中一个囚徒被解禁了,他会看到火光,这样的场景打破了他原有的世界,整个过程很痛苦。这时,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以前他看到的全部是虚假的,如今他比较地接近了实在,你认为他会怎么回应呢?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回应呢?如果他是被迫的,火光会灼伤他的眼睛,他会逃向那些他原本他能够看得清楚的东西。如果有人硬拉他走上陡峭的坡道,把他拉出洞穴见到了外面的阳光,不让他中途退回去,他会觉得很痛苦,很恼火;当他来到阳光下时,他还会更加眩晕,看不见所谓的真实的事物了。这个洞穴理论,主要在讲的是柏拉图对于
4、教育的看法。他所模拟的这个情境也很巧妙。一开始被捆绑住手脚的囚徒是无知的,未被教育的。他们相信自己看到的阴影就是真实的存在。当其中一个人先看到了火光,他会感到痛苦,原有的世界观似乎崩塌了。他会变得无所适从。而如果他被迫走上斜坡,看到外面的太阳,他可能又会被再一次的刷新三观。本来是一步步能够接近真实,为什么囚徒会感到痛苦呢?柏拉图认为,要让囚徒能在洞穴外面的高处看得见东西,需要有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首先看阴影,其次看人和其他东西在水中的倒影,再次是看东西本身。接着就能够直接观看太阳本身。那么,这个囚徒就可以知道,原来太阳才是造成光影变化、四季更替的原因。所以,教育是循序渐进的,需要让被教育者逐渐
5、适应新知识。那么剩余的其他囚徒会怎样对待那个知道真相的人呢?当他又突然离开阳光走进地穴,他的眼睛会因为不适应而什么都看不见。其他的人就会笑话他往上走,眼睛都坏了。所以,当他还没能适应这种黑暗的时候,他就要和剩余的人争辩未见过正义的关于正义的观念。在这个洞穴的世界里,受过教育的人能看到更光明的世界,能看到更远大的更正义更善良的世界。而当他要与未受过教育的人探讨正义、善良时,他就显得很可笑,他是不被理解的。反之,他也无法让那些活在黑暗里的人看到光亮。看到光明的人,脑中不再只有一种现实,而是有多种现象。当我们在于其他人争论时,是不是也是因为自己目光短浅,而拒绝接受新的事物?又或者是否因为自己的灵魂没
6、有转向,而嘲笑别人在异想天开?我想这个洞穴理论,是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一种神圣的善良。但一直在洞穴里的人,是无法释放出这种本真,更无法接近于善。接受光亮的过程是痛苦的,眼睛是刺痛的,这是新事物固有的特点。我们会不会因为无法承受真实和正义带给我们的刺痛,选择回到原点,自我麻痹自我安慰呢?但如果一个个囚徒都从洞穴里出来,那么全部的人也都知道世界原来是如此光明的,很多的争论也就不会再有了。不过这样一来,大家是不是又陷入了另一个洞穴呢?再观当下,我们许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都似乎还是在一个拉着囚徒走陡坡的过程。如果他已经对原有的境况深信无疑,我们应该如何一步步地引导他向着至善、理性与真理的方向前进
7、呢?我想,通往真理的路是困难的,但光亮注定也能够吸引足够多的人。如果黑暗中的人们,被洞穴外的光吸引住了,他们好奇外面的世界到底是如何的,好奇为何外面会有光。我想,这些追求智慧和至善的人们,也会慢慢地向着洞穴的光处行动。这时,你如果提前得到了正义,不妨成为一个指路的人,引导即可。知识是每个人灵魂里都有的一种能力,而每个人用以学习的器官就像眼睛。因此,灵魂本身是有视力的,要想方设法地让他转向。那些甘愿做井底之蛙的人,缺少的就是一个转向的过程。做一个幸福的爱智者柏拉图的精神世界可谓是纯粹至极,每每读到他描绘的理想世界时,我的目光也跟随着他一同看到那个充满理性、正义和善良的社会。柏拉图认为最善者和最正
8、义者是最幸福的人。他最有王者气质,最能自制。最恶者和最不正义者是最不幸的人。他又最有暴君气质,不仅对自己实行暴政而且对他的国家实行暴政。当然,柏拉图用了一系列的逻辑来论证这一观点(很多论证的逻辑我也很难完全理解)。就单看到这个结论,我想你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他真的太纯粹,太理想也太美好了吧。也许真正的哲学家就是这么的纯粹和纯洁。因此,“那些没有智慧和美德经验的人,只知聚在一起寻欢作乐,终身往返于我们所比喻的中下两级之间,从未再向上攀登,看见和到达真正的最高一级境界,或为任何实在所满足,或体验到过任何可靠的纯粹的快乐。他们头向下眼睛看着宴席,就像牲畜俯首牧场只知吃草,雌雄交配一样。须知,他们想用
9、这些不实在的东西满足心灵的那个不实在的无法满足的部分是完全徒劳的。由于不能满足,他们还像牲畜用犄角和蹄爪互相踢打顶撞一样地用武器互相残杀”。柏拉图对没有智慧和美德经验的人有着强烈的批判,他在描述时用的比喻和措辞也可以看出他对无智慧和美德的人有多么鄙夷。柏拉图极力崇尚理性,追求智慧,他希望告诉人们,无知的人连自己都无法认识。他们的快乐就停留在最低处,为了满足欲望而陷入整日的斗争。如果从最直接的角度来理解他的话,我想这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样,柏拉图希望能有人们都能追求理性与智慧,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爱智者,世界也会因为爱智者而更加快乐幸福。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很显然的道理。如果我们从固有的洞穴
10、里走出,一步步走向真理的世界,理性会让我们有更广的视野,智慧会让我们合理地处理事情、分清是非。但,当我们认为在逐步接近真理的时候,或许也会发觉,没有实实在在的真理,我们永远也无法接近那个真理。当我们越是获得了智慧,便会越觉得自己不那么智慧。我们能够在向下比较的时候,获得在上位的幸福感,但再往上呢?我们又是否会有很多自以为是的幸福感?在更高处的人看来,我们是否也像牲畜用犄角在无意义地互相顶撞呢?毕竟柏拉图描绘的是一个理想的世界,我觉得映射在我们的世界里,还有更多更复杂的维度要考虑。当看完柏拉图的理想国后,我明知道这理想的世界遥不可及,也知道现实中只能无限地接近他所倡导的政治秩序与教育流程,而无法
11、原模原样地实现。但我依然还是很向往。而且更多的,是一种心灵被洗涤的感觉,或者说是眼睛被擦亮了。我仿佛能够更清楚地分辨自己的处境,我也仿佛能够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真幸运,这本书与柏拉图,能够伴随着我们一同向真理前进。今年的上课老师让读柏拉图理想国,对于这样的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的名著,似乎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是不怎么样的,因为在我们今天的理解中我们看到书中的一些对话是十分的荒.唐甚至是幼稚的,但是其实在这样的理解中我们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视角,我们忽视了我们应该关注的东西,我们只是知道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样的东西或许是不怎么样的,在我的老师组织的课堂的讨论上边,很多人都在从这样的理解上误解柏拉图的著作思想,
12、所以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或许在我们阅读的首先应该更加的关注柏拉图的写作才背景和他自己的很多的背景,这样的理解是十分的必要的,我们必须在理解著作的首先知道了作者的自己的背景,或许我们的了解会更加的宽容一点,我们或许在我们理解中更加的清楚如何来面对自己的阅读的困难。我们知道,柏拉图的理想国写作于古希腊的时代,这样的时代的背景让我们知道柏拉图的思想是属于那个时代的,当然我这样说的目的不是说他的思想不可以启迪我们今天的人们,相反的是,柏拉图的著作启发了后世的很多的思想家去开发他们自己的思想的领地,柏拉图的理想国在古希腊的文字的理解中是“政治学”的意思,这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是一个名字,在某
13、一种程度上也是说的一个内容,在后来人们的翻译的过程中西方人将希腊文翻译为拉丁文时是翻译为了今天的英文“TheRepublic”拉丁文词根,所以英文的翻译自然就是“TheRepublic”,我们的国人在翻译英文的时候翻译为了共和国,国家篇或者是我们今天在理解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一种关于自己的制度的建设的一种期待,你是否理解这样的目的,就是说我们在阅读或者理解那样的文本的知识的时候我们无法回避的想到我们自己的环境和我们自己的制度是否可以适合于我们自己的生存,于是我们翻译的理想国也就在这样的了解中定了下来,其实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柏拉图的是一个十分的现实的政治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理想的环境中想象
14、的东西,可是我们曲解了柏拉图的理解,从题目的翻译上我们就可以看的出来,所以我们更多的是相信理想国是空想的,却不知道那是一个经过当时现实的思考而做出的一个高于我们的实际的制度建制的一个政治的东西。关于柏拉图,苏各拉底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一个出生在雅典的贵族的后裔,在当时雅典和斯巴达交战的时候出生,那个时候雅典的民主的代表人物伯里克利已经去世,其实当时的人从荷马世界降落到了民主的世界中,同时,人们开始思考一些东西,在柏拉图成长后,那个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战争的结果验证了斯巴达人在圣庙中乞求的预言,雅典战败了,于是,外受到斯巴达人的压迫,内受到自己的统治者的压迫,人民的生活可以想象,也
15、正是在这样的情况,柏拉图开始在进行了自己的考察结束后开始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就展现在我们自己的面前。关于正义的一种理解,或者是一种另类的想法理想国在讨论到城邦的建设的时候,首先说的就是人的正义问题,在柏拉图的理解中,他认为我们如何去理解正义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个城邦的正义,如果我们理解了城邦的正义那么也就理解了个人的正义,所以,理解就是一个从大到小的过程,但是在我们的课堂的讨论中有的人的言论让我有这样的想法,在我们一个直白的理解中,我们认为一个人的正义是最重要的,就是说,有个人才有国家的一切,在一个认同个人主义的时代中,在自由主义的思想的指导下,这样的想法是没有什么不对的,但
16、是我想强调的是,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我们需要从我在上一次的笔记中说的,我们要知道柏拉图写作的背景和写作的意图,所以从一个城邦的建设意图出发,城邦的正义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服从城邦的正义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时候,个人正义往往应该让位给城邦的正义的,所以,我们在理解柏拉图所说的“先写大字,再写小字”的言论是从城邦的理念出发的,因为他认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个时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况下,个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那么在哲学王的统治下或许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需要分的清楚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如果我们仅仅是从个人正义的角度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的话,那样的话,我们的理解难免要走向
17、偏激,或者说我们那样的理解是一个狭窄的理解,那样的话就很容易误解柏拉图的意思,所以,严格的区分的理解城邦正义和个人正义是我们在今天这样的时代中正确的理解柏拉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同样的原因我们在分清了这样的正义的划分后,我们就要来理解柏拉图的正义观念了,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明显的提出正义的概念是“个人做自己分内的事情”在我的理解中或许和古罗马的乌尔比安说的法律的追求:使人各得其所。或许是我们这样的理解,在柏拉图的意思中或许认为,人本来就是有区别的,等级的划分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定是一个级别的划分,或许还有一个秩序的要求,这一点是我在课堂的讨论中从同学的言论中得到的启发,在博登海默的法理学、法哲学与法
18、律方法一书中说到的法律的理解的时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秩序的理解,秩序在法律的要求中是很重要的,所以柏拉图要建立自己的城邦的时候,他不能不考虑到一个城邦对于秩序的要求,所以,柏拉图的关于人应该各做个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内在的素质,或许换个说法是每个人在他生来就有自己属于自己的禀赋,所以他的禀赋决定了他所应该从事的事业,那是正义的。这是柏拉图的正义,当然这些是柏拉图从他的城邦的正义推倒出个人的正义,但是在我自己的理解中这样的理解或许适合于当时的城邦的正义的,在我们今天的时代,关于正义的描述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对于这些,在我们今天讨论的更多的或许是个人的正义了,所以对于这样的问题对于今天的时代
19、是个艰难,所以在这里不做更多的论述。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其着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使我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从来认为像理想国这样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辉煌巨著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如今,看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尽管依旧无法参透理想国中的奥妙,也无法深入的了解它的深层次含义,因为它就像一座空中花园,必须有足够的思想阶梯才能够爬的上去,但它带给我的启迪确是深远的尽管我只能仰望而叹之,道听途说而思之,片言只字而感之。其实,经典的影响力,不在于天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聋发聩的论断,而在于它给世人幽暗闭塞的观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闪光。公元前5世纪,雅典哲人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以对话体的方式
20、着述理想国,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着作。柏拉图不仅是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充满正义和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由立法统治者,国家护卫军,普通劳动民三个阶级组成。该书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并不断的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理想国的宗旨是缔造一个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义国家,围绕这个宗旨,柏拉图开篇不久就开始讨论什么是正义的国家,究竟
21、什么是正义?柏拉图首先询问了他周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有的人说:正义就是欠债要还。还有的人说: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开始的。古希腊讨论正义,都是把它视为个人的德行,属当时普遍重视的四主德(正义、智慧、勇敢、节制)之一。柏拉图感到个人的德行属于微观世界,较为抽象,不易说明,需要借助于一种显明的、宏观的事物来说明。柏拉图采取的论证方法是,以城邦来比方个人,借助于阐明城邦正义来阐明个人正义。他认为真实的正义不是表现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而是在人的自身内部“各做各的事”。这就是说,正义的人不许可自己灵魂里的各个部分相互干涉,起别的部分的作用。他应当安排好
22、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内秩序井然,对自己友善。不正义应该就是三种部分之间的争斗不和、相互间管闲事和相互干涉,灵魂的一个部分起而反对整个灵魂,企图在内部取得领导地位。在我看来,理想国首先开启了对理想国家加以描述的先河。在该着中,柏拉图本来是要论述个人正义,为了说明个人正义,用城邦正义作为铺垫和比方,但,柏拉图实际上用大量的篇幅去论证描述理想城邦。柏拉图的这种证明方式给了后人一个他所始料不及的提示:除了个人正义之外,还存在着城邦正义,或者说,还存在着国家制度的正义。后来人们在思考国家正义、法律正义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对人类文明发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成果。而中国古代没有关于国家正义问
23、题的思考。中国古代虽然有对个人正义的思考,但这种思考主要涉及个人义务、行为,基本不涉及国家制度的正义问题,所以,其思考的深度远不能同西方的正义思考相比。传统中国政治法律思想史认为,君主制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可改变。如果没有西方思想的引入,很可能,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帝制或君主专制制度中。想到现今的社会,正义一直都是受人们褒扬的话题,正义的事情永远都是被人们所称颂的。然而什么是正义,我想很多人都是无法给出全面的解答的,或者即使给出了也是摸棱两可,一个简单的有思想的人都可以利用柏拉图式的反驳推翻掉。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人们的思想各色各样,在此处正义的事情,放到彼处马上就变成了荒唐的事情,甚至是极其不正义的事情。单纯的眼光去判断事情总是片面的,多虑的思想去思考事情总是无法清晰的,生活中只能适事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