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案范文(精选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教案范文(精选3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滕王阁序教案范文(精选3篇)滕王阁序教案1【教学目的】一、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二、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三、掌握“故”、“尽”、“属”、“即”等实词的义项,体会“且”、“矣”等虚词的用法。四、背诵课文25段。【教学设想】以诵读法学习本文。一、阅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二、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三、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一、介绍写作背景。二、疏通文意,通读全文。【教学步骤】一、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1、作者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
2、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四库全书总目谓“勃文为四杰之冠”。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2、写作背景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延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
3、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另说此文应为“二十六”岁时作,似以此说为是。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下了滕王阁诗序。3、关于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之一。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
4、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诗序而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二、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基本流畅。三、检查朗读情况。1、找学生读,正音。2、朗读指导:句子节奏划分节奏的划分,关系到诵读时语气的准确性。四字句的读法只有一种模式,如:豫章故郡。六字句的读法有五种: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穷岛屿之萦回。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的读法有四种:襟三江而带
5、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台隍枕夷夏之交;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阎公之雅望。3、再教师范读。4、学生齐读(或自由读)。四、理清结构,把握段意。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同时交代了自己有幸参加盛宴的情况。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写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67):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五、作业1、熟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二、五。第二课时【教学重点】一、翻译并分析第15段,背诵第25段。二、重点语句分析。【教学步骤】一、检查
6、朗读情况:准确、熟练。二、翻译并分析第1段。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1段。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3、朗读第1段。三、翻译并分析23段。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23段。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1)第2段写滕王阁在山水之间。(2)第3段登阁远望所见山川之美。(3)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秋水碧而连天,长天空而映水,故曰一色。千古绝唱。同时,“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一句中自成对偶,叫“当句对”,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3、朗读、背诵第23段。四、翻译并分析45段。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45段。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1
7、)第4段写宴会盛况,兴尽悲来,感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兴因何来:“爽籁”、“纤歌”、美酒,文士相聚,“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贤主、嘉宾)。悲从何至:可知而不可更(盈虚),不可至(南溟、北辰),不可越(关山),不如意(仕途“失路”),聚短终散(萍水相逢)。(2)第5段言自己虽遭时命之穷,但正因之以自励,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3)赏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理想。表现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4)学习+创新,写出好
8、的语言。“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庚信马射赋)“旌旗共云汉比高,锋锷与霜天比净。”(王应麟困学纪闻)“浮云共岭松张盖,明月与兰桂分丛。”(唐德州长寿寺舍利碑)“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班固后汉书马援传)(5)“四韵俱成”“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3、朗读、背诵第45段。五、作业1、背诵25段。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第三课时【教学重点】一、翻译并分析第67段。二、归纳总结骈文的特点
9、及本文的写作特点。三、积累实词义项及虚词用法。【教学步骤】一、查25段的背诵情况。二、翻译并分析67段。1、学生结合“注释”翻译第67段。2、教师点拨,重点提示:(1)第6段自述身世及怀才不遇的苦闷。用了大量的典故,涉及到大量的人物:终军、班超、宗悫、谢玄、孟母、孔鲤、杨得意、司马相如、钟子期、俞伯牙。可见,要想写好文章,要多读,要积累。要“厚积而薄发”。王勃不是典故、人物的堆砌,而是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两者有机结合。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用,为我所用。(2)第7段回应盛宴,答谢主人阎公,收束全文。3、朗读、背诵第67段。三、关于骈文骈文,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六朝骈文的句式
10、多以四、六句为主,但常常夹有杂言。唐代开始,骈文的句式更趋规整,出现了通篇四、六字句的骈文,所以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要求通篇文章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语对偶。在声韵上,骈文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一般说来,骈文多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四、写作特点1、句式错落,节奏分明。2、骈俪藻饰,辞采华美。3、运用典故,简练含蓄。五、检查课后练习三、四的完成情况,讲评。六、作业1、默写25段。2、做“基础训练”。滕王阁序教案2教学目的:1、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2、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3、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4、积
11、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5、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2、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教学难点:1、积累“故”、“尽”、“属”、“即”等实词义项,“且”、“矣”等虚词的用法。2、文中的语言和大量的典故。3、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的感情。第一节一、导入: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鹳雀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你能列举几个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
12、花三月下扬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就的滕王阁序。二、作者简介:1、学生背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作者简介: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通,向朝廷表荐,王勃对策高第,被授朝散郎。乾封初年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一文,被唐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为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
13、诛,所幸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免除灾难。他的父亲也因此而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令(今越南河内)。大约27岁时,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没想到在渡海时溺水,最后惊悸而死。三、写作背景:滕王阁是唐高宗李渊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现在江西南昌赣江水滨。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
14、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叫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四、解题:1、名称: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2、滕王阁:滕王是唐高宗李渊的儿子李元婴,滕王阁是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
15、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3、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宴集序: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赠序: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4、骈体文:骈文,是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多以四、六字句为主,兼以杂言,所以后来也称骈文为“四六文”。其主要特点是:文章句法结构对称,词语对偶(结构);讲究运用平仄,音律和谐(声韵);注重藻饰和用典(修辞)。5、骈文的朗读指导:四字句读法: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六字句读法:孟
16、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轴谁悲/失路之人;气凌/彭泽之樽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七字句读法:襟三江/而带五湖潦水尽/而寒潭清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秋水/共长天/一色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疏通文中字词:翼轸(zhn)襟(jn)三江瓯(u)越徐孺(r)陈蕃(fn)阎(yn)公台隍(hung)棨戟(qj)懿(y)范襜帷(chnwi)胜饯(jin)潦(lo)水俨骖騑(yncnfi)崇阿()鹤汀凫渚(tngfzh)绣闥(t)雕甍(mng)纡(y)其骇瞩舸(g)舰舳(zh)雨霁(j)
17、孤鹜(w)彭蠡(l)之樽(zn)遄飞(chun)睢(su)园睇眄(dmin)天高地迥(jing)帝阍(hn)多舛(chun)涸(h)辙(zh)赊(sh)东隅(y)阮(run)籍钟悫(qu)舍簪(zn)笏(h)叨(to)陪捧袂(mi)盛筵(yn)梓(z)泽2、自读课文,把握诗文节奏。3、讲解第一段重要词句:4、分析第一段词句: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的意动,以为襟;以为带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下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星星一样。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美。交:动词用作名词,交界处;尽:副词用作动词,都包括,都是;美:形容词用作名词,才俊,俊杰。都督阎公之雅望宇文新州
18、之懿范定语后置句。千里逢迎千里:数词用作名词,千里而来的客人;逢迎:迎接,今为说话做事迎合他人。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定语后置。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宾语前置。五、赏析课文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写出洪州怎样的特点?由古及今,道出洪州历史的久远。2、“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又写出怎样的特点?由天及地,写洪州界域的广大。3、洪州的地势怎样?“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雄州雾列”“台隍枕夷夏之交。”写出洪州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的雄伟。4、“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俊采星驰”“宾主尽东南之美”传达出怎样的信息?“物华天宝”概括洪
19、州的繁华富庶;“人杰地灵”“俊采星驰”“宾主尽东南之美”形象说明洪州一带人才济济-人物之盛。5、如此灵秀美丽的地方,一定也会产生杰出的人物吧!作者是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等词语盛赞主宾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6、作者写参加宴会的人物,既有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描写,请逐一指出?“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点的描写)“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面的描写)7、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
20、写有何好处?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8、最后,作者谦逊委婉地介绍了自己参加这次盛会的原因。小结:第一段紧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节一、复习上课时所学重要知识点:二、讲解第二、三段重要词句:三、分析第二、三段1、诗句重要信息提取:A、第二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给我们透露了什么信息?第一句:交代时令(三秋时节)。第二句:描绘秋景,尽展秋山秋水。第三句:用四个六字句,写来宾驾御名车骏马,造访滕王阁之情景。第四句:用四个四字句,写滕王阁的优美环境和气势。第五
21、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描写滕王阁周围之景。B、第三段也是五句话,分别又给我们透露了什么信息?第一句:两个三字句,写出登阁的情景,抒发喜悦之情。两个六字句,写登高望远所见山川之美。第二句:四六句对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表现富庶祥和。第三句:两个四字句,转写自然景物,描绘雨后天晴的景色。第四句:两个七字句,是千古绝唱之句,把对滕王阁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第五句:四六句对四六句,叙写生活之乐,候鸟之乐,将各具情趣的社会与自然融为一体。C、按思路背诵这两段。2、二、三段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试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景物的。(提示:可从景物描写的视角、顺序、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
22、a、找出这两段表示颜色的词语?寒潭清、暮山紫、层台耸翠、飞阁翔丹、青雀黄龙。由此可见景色的描写无不色彩缤纷,摇曳生辉。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试分析这一句写景效果?雨后的积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上句的“寒潭清”,着色淡雅,下句的“暮山紫”,着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照之中,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色,真可谓是绝妙之笔。小结:景色色彩变化之美。a、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顺序?“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把滕王阁周围的景物描摹出来,这是近景;其次是中景的描写,“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极写山峦、
23、平原的广阔和川流、湖泊的迂回、曲折;“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以下的描绘,则再现了一幅水天浩淼远景。作者由近及远地铺展开去,把远近的诸多景物编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富有层次感和纵深感的秋日滕王阁的全景图。小结:景色远近变化之美。a、分析“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的写景艺术手法?“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由两组镜头剪辑而成:上有青翠的山峰耸入云霄,下有阁道丹彩欲流,借助视觉的俯仰变化,使上下相映成趣,既突出了阁楼的高耸壮观,又展现了高台的绝妙景色。小结:景物上下浑成之美。a、“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哪
24、些景物是实写?哪些又是虚写?“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作者任凭听觉,进行联想,用虚写的手法传达了远在“彭蠡之滨”的渔歌和雁声,使读者开阔眼界,视通万里。小结:景物虚实相映之美。3、这两段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的朦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4、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
25、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小结: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节一、复习上课时所学内容:二、讲解四五段词句:三、分析第4段:1、“遥襟甫畅,逸兴遄飞”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这两句起过渡作用,从写登览之乐回到写宴会。2、哪些句子是直接写宴会欢乐的场景的?“爽籁发而清风生光照临川之笔。”写宴会欢乐场景:排箫清脆,歌声柔美,人物的高雅。3、写宴会欢乐场景后作者放开一笔,视野又扩展到宴会之外的诗句是什么?“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为下文的抒情张本。4、我们看看作者在该段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宇宙
26、无穷,人生渺小。“望长安于日下天柱高而北辰远”“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报国无门,济世无路,怀才不遇。“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一问一答,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的自我悲伤的情调。5、赏析名句“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关山难越”和“萍水相逢”,在意义上本无联系,但一旦组成对偶句后,就顺理成章的表达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的深沉的悲哀和孤独,也反映了“失路之人”共有的悲哀和孤独。小结: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四、分析第五段:1、“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这是作者感叹自己的命运,作者这样的命运他有没有一味的消沉?怎样得知
27、?并不没有一味的低沉感伤,而是把人生的失意看作常态。作者连用四个典故说明人生的失意是一种常态,并以此来宽慰包括自己在内的失意之人。当然这四个典故我们也不排除这也是作者慨叹年时易往,功业难成。2、抒发作者高尚的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几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赏析名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和“穷且益坚”就是把“老”和“壮”,“穷”和“坚”这两个对立面,从相反相成中统一起来。表现了一种高尚的人生观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情怀。4、“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诗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既补充了作者高尚的人生观,又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
28、的情怀。5、“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是作者自我勉励之辞,他勉励自己什么?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6、赏析名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出自后汉书冯异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通常,“东隅”已逝,则“桑榆”必晚,而王勃却出人意料的提出了“桑榆非晚”,表明了虽身处逆境也不悲观的态度。7、写孟尝、阮籍的人生观的目的是什么?微讥孟尝,非议阮藉,反衬自己坚定的意志。小结:感叹自己的命运,表明自己崇高的人生观。第二部分:(45)紧扣“饯”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第四节一、讲解6、7段词句:二、分析6、7段:1、文中自谦的句子是哪句?“三
29、尺微命,一介书生”。2、作者写终军、班超、宗悫的目的是什么?表达报国之志和远大的理想抱负。3、作者路过滕王阁的原因及与会的喜悦的诗句是什么?“舍簪笏于百龄-喜托龙门。”4、作者写司马相如和杨得意以及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目的是什么?援引古人事例,再次感慨怀才不遇,知己难求。5、写尽古今宴会曲终人散,无迹可寻的凄凉的句子是哪句?“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6、写及潘江、陆机的目的是什么?期望在座各位施展文才,各赋所怀。小结: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知己难遇。滕王阁序教案3教学目标: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
30、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教学时数:2第一教时明确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二、解题1.介绍“序”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2.介绍“骈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
31、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3.介绍王勃和写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三、诵读课文1.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3.指定7名学生朗读课文(每人一段),注意把握句子的节奏。明确: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五种:“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二二三式”。四、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2.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3.
32、思考: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明确: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45):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67):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五、布置作业1.反复诵读,并试背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三、四两题。第二教时明确目标: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理解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教学过程:一、赏析第一部分(一)集体朗读(二)具体赏析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明确
33、:“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2.作者怎样写参加宴会的人物,照应了前文的哪个词语?明确:作者在写参加宴席人物时,用了“雅望”“懿范”“胜友”“高朋”“腾蛟起凤”“紫电清霜”等词语,极尽人物的文韬武略,照应了前文的“俊采”一词。3.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明确:文章借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4.试背课文二、赏析第二部分(一)齐读课文(二)具体赏析1.本部分是著名的写景段落,
34、历来脍炙人口。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幅“晚秋暮色图”的意境描述出来。明确:色彩变化之美;远近错落之美;上下浑成之美;虚实相映之美。2.鉴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并展开想象,将该句扩写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明确: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图画。3.这两段秋景的描述与传统中描写秋景的意境有什么不同?明确:一反传统中“悲秋”的习惯写法,为秋景注入了超逸豪迈的情致。4.思考:本部分是怎样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合在一起的?明确:“潦水尽”,清澈的潭水给人清爽的感觉。高耸入云,溢彩流丹的滕王阁令人叹为观止。“落霞”的朦
35、胧秋景,“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的富庶祥和都洋溢着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作者写自己的喜悦心情毫不张扬,而是寓情于事于景,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的,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三、赏析第三、四部分(一)齐读课文(二)具体赏析1.这两部分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明确:“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北海”“东隅”不甘沉沦“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终军”表示请缨无路“班超”“宗悫”表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怀才难用、知己难遇2.请思考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的作用。明确:使课文内容充实,联想丰富,语言含蓄、典雅而又精练,加强了文章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