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汇编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曲教学设计汇编15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月光曲教学设计汇编15篇月光曲教学设计月光曲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3、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想象第9自然段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贝多芬为兄妹俩弹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二、直视课题,找到文章的中心部分来学习。1、默读课文,画出盲姑娘两次弹奏曲子的有关句、段,读一读,说说贝多芬开始在小路上“散步”,而后来“飞奔”回客店的原因,体会贝多芬的感情有哪些变化?(默读回答: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2、快速浏览,找出哪自然段是写月光曲的?(第9自然段)3、默读第9自然段,边读边想像,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给你印象最深的画
2、面。(1)展示学生的图画,找课文中的语句读一读,进行评价。(2)下面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月光曲,看着图画或闭上眼睛说说你看到了什么?4、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回答问题。(1)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他好像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相接处,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薄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逐渐增强,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2)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月光照耀
3、下大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哥哥看到妹妹脸上恬静的表情和睁得大大的眼睛,想到她可能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景象,她当然不可能产生像她哥哥那样的联想,所以只是说她“仿佛也看到了”三、月光曲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板书:听看弹听看又弹文章哪几自然段写的这个内容?(25)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想象回答。同桌分配角色朗读兄妹俩的话,说说当时贝多芬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读68段)四、填空1、贝多芬没有回答姑娘的话,只是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当时他想到了_想到了_想到了_。(出示投影,学生口头填空)板书:月光穷兄妹。3、说说当时贝多芬又是怎么想
4、的?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贝多芬没有回答”这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句子。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贝多芬为什么没有回答盲姑娘的话?”学生的回答有可能性和合理性就对,老师不要限制。可以回答各种可能:贝多芬默认了。贝多芬谦虚。贝多芬怕人知道,会有很多人来看他。贝多芬创作月光曲进入情境,没有听到盲姑娘的话。贝多芬急着要把月光曲弹出来,顾不上回答。贝多芬认为遇到了知音,非常激动,说不出话来。是课文省略,下文“让我再给您弹一曲吧”就是回答。五、总结全文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到了贝多芬是一个什么样的音乐家?(热爱人民,同情穷人,热爱大自然。)六、朗读欣赏评读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指名读,讲评。(让学
5、生适时互相点评)注意:整篇课文的朗读应该是徐缓的、抒情的,只有个别地方如描写风起浪涌的大海,朗读时才用高昂的语读。要注意表达人物的迫切心情,皮鞋匠因买不起入场券的抱歉心情,盲姑娘安慰哥哥时的体贴、懂事,贝多芬来时的诚恳、热情,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赞美、惊喜,贝多芬见盲姑娘猜出自己后的愉快、激动,都要读得恰如其分,真实感人。七、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月光曲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6、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
7、思维的能力三、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还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2、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默读课文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4、默读26自然段,弄清弹奏第一首乐曲的经过。学生自学,全班交流。师:月光曲是首什么曲子?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全班交流遇到容易出错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结构,给本课的生字组词语辨析。(点击字形结构,会显示例词。)能说说幽静纯熟陶醉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会用这些词语造句。(点击课件出示解释和例句。)学生在练习本上
8、写生字词。辨析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交流第一自然段1、齐读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2、理解谱写:“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交流课文26自然段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
9、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启发学生联想:“同学们想一想,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你们想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师: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不大熟练,但是很不容易。)指名分角色读第五、六两自然段的对话。教师示范;学生练
10、习朗读。月光曲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以及内容,并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爱。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2、理解人物的心境和乐曲意境的统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走进文本师:刚才我们欣赏欣赏了伯牙的高山流水,它充满了我们东方的神韵。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支充满异国韵味的曲子月光曲。二、自学汇报交流点拨1、出示自学提纲:(1)查阅课外资料,阅读主题丛书,了解贝多芬,再用精炼的文字加以介绍。(2)从课文看,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外资料和主题丛书展开分析
11、。(3)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贝多芬即兴弹奏月光曲呢、(4)仔细朗读第九自然段,想想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此引发的联想?配乐朗读,再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写下来。(5)找一首你喜欢的音乐,展开想象,把联想到的用优美的文字表述出来。2、学生先回顾预习中的体会。想好了,在小组中研究讨论。3、小组汇报,教师适时点拨:(1)、一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地点是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人物:穷兄妹俩和贝多芬。(2)、至于弹琴的原因,要求学生结合贝多芬弹琴时的情境加以分析。贝多芬第一次弹的是盲姑娘刚才弹的曲子,目的是为了帮助她学习;第二次弹的是月光曲,原因是深受感动。谈得非常好,可以从穷兄妹俩听音乐时的神情、
12、联想和听完后的表现看出来。(3)、对于穷兄妹俩的分析,抓住他们的对话和听音乐过程中的相同表现。穷兄妹俩互相关爱,互相体贴,互相理解,非常善良,也非常热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有很高的音乐造诣,是一位热爱劳动人民,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音乐家。(4)、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抓住实在的事物与联想。指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曲调及其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屋里显得格外清幽,这些描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贝多芬此时弹起的月光曲,正是从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音乐联想。那微波粼粼的海面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美丽、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
13、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的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对句子的理解。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
14、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清幽”,秀丽、幽静。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
15、,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霎时间”,极短的时间。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多
16、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脸上是“恬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
17、象,这正是兄妹俩所向往的情景。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2、播放寂静的山林生闭眼想象画面,交流汇报,写在作文本上。四、布置作业月光曲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了解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从中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并体会二者结合的作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辨事物和联想、难点:利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情和景【教学资源】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提出单元训练重点分辨事物和联想。二、简介贝多
18、芬,导入新课板书:月光曲三、讲授新课、弄清贝多芬弹奏第一首音乐的经过。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布听到了什么?、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贝多芬靠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贝多芬走进茅屋做了什么?、他为什么弹琴?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为什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就是贝多芬呢?、这时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理解弹奏月光曲的经过: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环境。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了什么?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这首音乐,盲姑娘的神态怎样?贝多芬飞奔回客店做了什么?记的是什么曲
19、子?月光曲教学设计5一、概述这篇课文是人教版第八组第二课,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一个秋天的月夜,走进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弹琴,他触景生情,谱写了著名的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把句子在头脑中转换成画面,在用语言描述出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关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三、教学资源与工具设
20、计北师大版教材、字典、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这支曲子好听吗,你们知道它是谁创作的吗?(贝多芬)对,它的作者就是号称平民音乐家的贝多芬。他还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贝多芬是多么得热爱人民,因此,他也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伟大的音乐家。你们想知道这支美妙的曲子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与平民之间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并用心灵感受他为故事中的穷兄妹俩即兴创作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整体感知。学生小声快速读课文,回答老师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
21、己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合作探究学习第一自然段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出示课件,老师描述情境。(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解释:断断续续(2)这琴声为什么引起他的特别注意?(正是他的曲子)(3)提问:当贝多芬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从这僻静的小镇上传出,且在弹他的曲子时,他会怎么想?学生甲:他会想,在小镇上有人弹我的曲子,真荣幸。学生乙:他会想,弹琴的人一定热爱音乐。2、学生听着描述进入情境,畅谈感受。(课堂是学生的,为学生创造机会
22、,让他们把所思、所想、所知说出来。创设情境可使学生自然地抒发。给学生一定的句式是引导学生说话要完整,学会表达。让学生圈点,是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三)学习第3至第6自然段1、提问: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兄妹的对话)学习第3自然段。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重点理解句子: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3、贝多芬走进茅屋干了什么?(弹琴)(1)他为什么弹琴?听到这话,看到这情形,这一切使贝多芬想到什么?激起贝多芬怎样的感情?(激起同情心)让学生在文中找到贝多芬是怎样说的。贝多芬怀着这种感情,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2)贝多芬弹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应?(3)为什
23、么盲姑娘推测出陌生人是贝多芬呢?4、品读盲姑娘的语言。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的表现,重点研读她的语言“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里又用二个感叹号表现盲姑娘听了贝多芬演奏后的激动之情。纯熟:很熟练。近义词:娴熟。深:感情表达得特别深厚,感染人。这是盲姑娘对贝多芬演奏发自内心的评价。您,您也说明聪明的盲姑娘由刚才高超的演奏和贝多芬正在此地演出推断出了事实,她的激动更无法表达。(四)学习第7至第10自然段,理解弹奏月光曲的经过。1、让学生默读,找出课文中哪些是描写月光曲的内容。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月光曲的。在这茅屋里,此时能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实
24、实在在的事物。2、在这清幽的月光下,听着美妙的琴声,皮鞋匠好像看到什么?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这时海面上怎么样?(3)这是眼前看到的景色吗?为什么他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联想,进而讲述联想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关系。(4)听到这首乐曲,盲姑娘的神态怎样?(“睁着不大的眼睛”。恬静是什么意思)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分组合作,带着问题自学。2、代表汇报,全班交流。3、老师点评,描述性小结。贝多芬的琴声把皮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4、老师
25、朗读,播放月光曲,学生闭眼想象画面。(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切身体会音乐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五)学习第11自然段乐曲弹完了,贝多芬离开了茅屋,兄妹俩发觉了没有?为什么没能及时发觉贝多芬的离去?(他们被优美的琴声陶醉了)“陶醉”是何意?指名造句。1、指名读。想一想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学生甲:心情激动。学生乙:从“飞奔”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出来。2、记的是什么曲子?(月光曲)3、为什么要连夜把它记下来。(引导学生想一想,贝多芬在散步
26、时,有没有想到创作月光曲)4、贝多芬回到旅馆记录月光曲时,他可能怎么写?怎么想?(鼓励学生描述)(1)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2)运用实实在在的景物和联想。四、总结全文学了这个美妙的传说,我们知道了贝多芬是对劳苦大众的感情是很深的。课文本身写的是关于月光曲创作的传说,其实这个传说本身也是一首动人的“月光曲”月光曲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二、教学重点1、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心情。2、分辨课文中
27、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三、教具准备:电子课件一、检查预习、简介贝多芬、进入新课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情?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电子幻灯片出示贝多芬的名言3、课文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既然是传说,也就说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4、课文从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从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讲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学生概括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二、深入理解贝多芬第一次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1、弄清弹奏第一
28、首乐曲的经过。(1)、一天夜晚,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什么?(断断续续的弹琴声)这琴声为什么会引起他的特别注意?(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2)、贝多芬走近茅屋,又听到了什么?(兄妹的谈话)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面感到深深的遗憾。(3)、请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弄清这段话中的重点词,体会本段话的含义。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证券交易罢了”?(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有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
29、俩的相互体贴,这种感情非常可贵,十分感人。)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兄妹俩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读出感情。(4)、贝多芬听到兄妹俩的谈话会怎么想?(其实她非常想听到我的演奏。只是因为穷。买入场券。我何不为他们弹奏一曲?)他怎么做?(要走进茅屋弹琴。)(5)、贝多芬走进茅屋,他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会想到什么?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烛光,有架旧钢琴,一位盲姑娘。听到:皮鞋匠的问话。想到:这兄妹俩很穷,但爱好音乐。)(6)、找找书上的语句,贝多芬怎样做的?(怀着这种感情,他弹了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7)、找找盲姑娘的反应,读一读。(8)、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后会怎么想?(这盲姑娘不但喜欢音乐,而且懂音乐
30、,她能从琴声里判断出弹琴的人是谁。我找到了知音。我要为她再弹一首。)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9)、贝多芬用什么来回答盲姑娘的问话的?(琴声。)(10)、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第七自然段。三、深入学习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部分1、我们来欣赏贝多芬弹第二首曲子的部分。播放录像2、出示语段阅读1“一阵风按起琴键。”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电子幻灯片“一阵风格外清幽。”最能突出这个环境的个词是什么?(清幽)(1)、“清幽”是什么意思?指(风景)秀丽而幽静。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觉沉静、安闲。课文里还有一个带有“幽”字的词,是什么?(幽静地方僻
31、静,光线暗。)查字典:“幽”。“幽静”的“幽”应选择“深远;僻静;昏暗。”“清幽”的“幽”应选择“沉静”。(2)、“格外”什么意思?(超过寻常)。可换什么词?(3)、自由读,体会当时的环境,读出“清幽”的感觉。指名读、齐读。(通过穷兄妹俩听琴声产生的联想来写的。)6、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美妙的琴声,好像看到什么?(1)指名答。(2)出示语段阅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涌过来”月光曲教学设计7一、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3.“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32、”(“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4.“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点击课件月光曲课文阅读下拉菜单中的阅读指导下的阅读提示。)“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学生自学)5.“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
33、?”(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6.“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举例:(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
34、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7.“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8.“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点击课件月光曲段落分析下拉菜单中的第九自然段。)(学生自学)9.学生读写实的部分:(单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屏幕显示桔红色字表写实。)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指名读。引导学生体会这两处写事实的课文,从内容上讲是连贯的。10.“
35、从事实引出联想,课文中用了哪两个词语?”(单击一次课件中写虚部分,屏幕显示打了着重号的两个词语。)(板书:好像仿佛)11.“下面,我们先看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曲子,他好像看到了什么?有几个画面。”(再次单击课件中写虚部分,屏幕显示划了红线的句子。)他们兄妹俩听着好像看到了这些美妙的画面。12.(点击进入课件月光曲中音画赏析下拉菜单中分组部分,创设情境,理解课文词句,体会感情。)(1)语言描述带入情境:“现在我们也仿佛来到皮鞋匠的小屋里,站在盲姑娘身边,一起听贝多芬弹琴,想象也看到了文中的一幅幅画面。”(2)“第一幅画面:(单击第一幅图,录音响起)月亮在哪儿?(单击水天相接、升,词语下显示绿色划线
36、、红色着重号。)海面怎样?(单击微波粼粼、洒遍,词语下显示绿色划线、红色着重号。)边看画边指点:粼粼指水清。听到贝多芬的琴声,皮鞋匠仿佛觉得月亮从大海上慢慢升起,这是一个平静的大海上的月夜,你们想这时贝多芬在怎样弹琴?”(贝多芬可能是轻轻地按起琴键,节奏也比较慢。)(3)“第二幅画面:贝多芬继续弹着,皮鞋匠静静地听着,她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返回课件分组主画面,单击第二幅图,录音响起。)(单击越升越高、一缕一缕轻纱似的,词语下显示红色着重号、绿色划线。)“微云是小云吗?从整个句子看,是一缕一缕轻纱似的。想一想,这儿的微是什么意思?(薄)一缕一缕的微云又是什么样儿的。”“这时贝多芬的琴声,一定比
37、开始时怎么样?”(返回课件分组主画面,进一步把学生带入情境。)(4)“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这情景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汹涌)(点击第三幅图,录音响起。)“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没有月光?从哪儿知道?”指点:“可见仍然是月光照耀下的大海,那是一种欢乐的,令人激动的情景。”(单击文中表示动作的字词,字词下显示红色着重号。)引导再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13.描述性小结:(返回课件分组主画面。)“贝多芬的琴声把鞋匠带到了海边。这儿,有平静
38、的大海,有奔腾的大海;有柔和的美,也有壮阔的美。但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有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光明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14.“皮鞋匠所联想到的,盲姑娘有没有想到和看到呢?从哪儿可以看出?”(点击课件月光曲句子辨析下拉菜单中的难句讲解,单击第四句。)(姑娘眼睛睁得大大的,她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像看到了向往的那个光明美好的情景。这一点还表现在哪儿?”(恬静的脸上。)“这波涛汹涌的大海,盲姑娘以前有没有看到过?”“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活,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点击课件月光曲句子辨
39、析下拉菜单中的难句讲解,单击第五句。)二、感受月光曲。字。)三、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女生读联想部分。四、照应前文指点。“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贝多芬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明月夜,走进低矮简陋的茅屋,为穷兄妹弹了一首又一首,这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这个动人的传说本身,同样是一首很美的月光曲,这也表达了人民对贝
40、多芬的爱。所以课文用月光曲做题目,是很有道理的。”月光曲教学设计8一、预习反馈,整体感知。检查朗读、听写词语、词语理解说说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二、读文品味,想像说话贝多芬为何推门而入。他是怎么想于是推门而入。三、欣赏感悟,积累语言边听边读,体会月光曲曲调的变化。感情朗读,尝试背诵听百鸟朝凤,将联想到的情景写成一段话,用上“幽静、陶醉”等课文中的词语。于永正月光曲。一、认识“事物和联想”1、读第9自然段,哪些写事物,哪些是联想。2、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那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3、小结:读文章时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二、拓展延伸,实践操练1、读短文,画出联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这些句
41、子会怎么样?加上去有什么好处?2、修改短文,荷花3、修改后交流。月光曲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能力目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情感目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着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分辨课文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教学方法:情境感悟教学准备:贝多芬想相关资料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谈话直接引出课题2、概括课文大意练习。句式补充训练。月光曲。月光曲是。3、简介贝多芬。了解贝多芬在
42、世界音乐中的地位乐圣,以及贝多芬名言:我的艺术应该为贫苦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4、引出课文:月光曲是贝多芬为盲姑娘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二、初读感知课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三、学本课生字新词谱成清幽莱茵河茅屋入场券陌生人霎时间波涛汹涌微波粼粼陶醉1、指明领读新词2、说说词的意思3、由“茅屋”一词进行联想。训练语感,体会生活在茅屋里的人是穷人。四、读中感悟“盲姑娘”,体会贝多芬情感的变化1、由36自然段中揣摩体会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品读感悟姑娘的形象。2、学习课文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语言、外貌、神态,感受盲姑娘立体丰满的形象。这位姑娘是一
43、位贫苦、懂事、热爱音乐、懂音乐的盲姑娘。五、展开合理联想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1、在26自然段中逐渐明晰贝多芬越来越强烈的情感变化,好奇心里一震感动百感交集、激动万分2、尝试理解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又为盲姑娘再弹一曲的情感因素为音乐上的知音演奏六、归纳贝多芬为什么被称为乐圣第二课时一、复习1、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2、贝多芬为什么会为盲姑娘即兴创作月光曲?知道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音乐家。我的艺术应该为贫苦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二、学习新课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月光曲的内容。(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像、画图、体会美妙意境。(2)再听月光曲。感情朗读课文第9自然段,如同贝多芬散步
44、时心情平静,听到盲姑娘说的话之后,心情变得不平静一般,体会月光曲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乐曲旋律由平静到不平静的变化。(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引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她那恬静的脸上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离开了茅屋。(4)你能把这样美妙动人的月光曲背诵出来吗?背诵9自然段。三、阅读拓展学到这里,你觉得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吗?(1)故事的地点环境与月光曲一致。小镇环境幽静,茅屋里月光清幽。(2)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的确如此。贝多芬十分憎恨专权势暴政,极其蔑视
45、封建贵族的偏狭庸俗,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50岁时两耳失聪,仍坚持创作。课文的这人传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好恶,表现了贝多芬的为人与品格。(3)故事中贝多芬的心情变化与月光曲的放律变化一致。月光曲琴艺高超贝多芬即兴作曲乐圣情感真挚、细腻月光曲教学设计10一、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间的手足亲情、盲姑娘对音乐的热情和音乐家博大高尚的情怀让读者感动。课文以生动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联想表达出听钢琴曲时的感受,为学生学习现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二、教学
46、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九个自然段。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变化,感受他对兄妹俩的同情和关爱。3.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三、教学重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初步尝试在音乐中联想并进行练笔。四、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五、教学过程:(一)谈话简介,情境导入孩子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请大家静下心来,闭上眼睛,默默欣赏(放音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空间的艺术。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音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请生回答)是啊,音乐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有一位作曲家关心民众生活,感受人间疾苦,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