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民师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谢民师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答谢民师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答谢民师推官书是苏轼所写的一篇书信体文论,作者用生动简洁、伸展自如的笔墨,赞扬了谢民师的诗文,并借此总结了自己的创作阅历。信中指出,文章要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行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篇书信是苏轼文学创作基本观点的表述,答谢民师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我整理的答谢民师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答谢民师书文言文原文 答谢民师书 作者:苏轼 近奉违,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轼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
2、不行言也。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行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行胜用矣。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馀矣;而
3、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犹如科。雄之陋如此比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所须惠力法雨堂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宋苏轼 答谢民师书文言文翻译 最近我俩分别之后,多次承你来信问候,详知你日常起居安好,非常欣慰。我禀性刚直简慢,学问迂阔,才质驽钝,因事连年被摘,不
4、敢再自居于士大夫行列。自从回到海北,见到旧日亲友,也已经漠然犹如隔代之人,何况与您平素没有交往,还敢与您订交吗?您数次屈尊光临,立谈之间一见如故,使我万分欣幸,意想不到,无法用言辞来形容。 您给我看的书启、诗赋、杂文,我已读了多遍。大作如同行云流水,原本无肯定的形式,漂浮流淌,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文理毫不做作,千姿百态,舒卷自如。孔子说:;说话不讲究文采,流传就不会广远。;又说:;言辞只求能表达意思就行了。;言辞仅要求能达意,好象是不讲究文采,这是很不对的。要把握住事物的微妙处,真象拴风捉影那样难。心中能把事物彻底弄清晰的,也许在千万人中也找不到一个,而何况是要用口说和手写把事物表达清晰呢?表
5、达清晰的,这就叫;辞达;。言辞要做到能够达意,那么文采就运用不尽了。扬雄喜爱用艰深的辞藻来文饰浅显易懂的意思,假如直捷了当地说出来,就人人都能明白了。这种写作方法正是扬雄自己所指责的;雕虫篆刻;那一套。他的太玄、法言都属于这一类。而他偏偏只对作赋追悔,这是为什么呢?终身经营雕虫小技,而写作太玄、法言时仅仅变有韵之文为无韵之文,便称之为经,这可以吗?屈原作的离骚,是风、雅传统的再发展,即使与日月争辉也不逊色。莫非我们可以因为它象赋而称之为雕虫小技吗?假如贾谊赶上了作孔子的学生,那么他的学行已经足以;入室;了。而扬雄却因他作过辞赋而贬低他,以至与司马相如等同。象这样浅陋的见解,在扬雄身上是许多的。
6、这些话可以同明白人说,不能同一般人讲,我因为争论文章,所以偶然谈到。欧阳修先生说:;文章象赤金美玉,市上本有定价,不是凭谁的一句话就能论定价格的贵贱。;我啰里啰索讲了一大堆,对您未必有什么好处吧,真是惭愧惶恐不已。 您索要惠力寺法雨堂的题字,我原来不擅长书写大字,牵强写来终究不好,又加上船上地方狭窄难以书写,所以未能遵命写好。但是我将路过临江,理当前去巡游。或者寺僧要我写一点什么,我会写上几句留在寺院内,以劝慰您的乡土之思。今日到达峡山寺,稍作逗留后就离开。相距越来越远,希望你千万随时珍重。 答谢民师书文言文注释 词句注释 1、奉违:指与对方告辞。奉:敬词。违:别离。 2、亟(qì
7、;):屡次。辱:委屈,谦词。 3、具审:完全了解。审:明白。 4、受性:秉性,秉赋。刚简:刚毅质直。 5、学迂:学问迂阔。材下:才能低下。 6、坐废:因事贬职。累年:好几年。苏轼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被放逐惠州,绍圣四年改谪儋州,元符三年,始内调,前后达七年。 7、复齿缙(jìn)绅:再列入士大夫阶层。 8、还海北:这是指徽宗继位,苏轼遇赦,自海南岛贬所渡海北还的事。 9、左右:本指左右侍从的人,这里是对人的尊称。雅:素常,指旧交情。 10、见临:来访。 11、倾盖如故:一见如故。倾盖:孔子家语记孔子之郯,遇程子于途,并车对语,彼此的车盖相依而下倾。形容偶然相遇却如老挚友一般。
8、 12、过望:出乎意料之外。 13、书教:这里指书启、谕告之类的官场应用文章。 14、质:这里指体式。 15、文理:指文章的结构、脉络。 16、文:文彩。 17、行:这里指传播。 18、辞:指语言。 19、夫:语首助词。 20、疑若:怀疑。 21、妙:奥妙。 22、景:同;影;。 23、是物。此物,指所求得事物的奥妙。 24、盖:也许是。 25、大可胜用:用不完。 26、扬雄:字子云,西汉闻名学者。好:喜爱。 27、文:遮掩,粉饰。说:内容。 28、正言:直截了当地说。 29、雕虫篆刻:雕琢字句的意思,比方小技。虫:虫书,笔划如虫形的一种字体。刻:刻符,刻在信符上的一种字体。这是秦代八种字体中
9、的两种。 30、太玄、法言:均为扬雄所著。 31、类:这一类(雕虫篆刻的东西)。 32、独:只是。 33、音节:指辞赋的用韵、讲求声调等。 34、经:扬雄仿易经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自以为是;经;书了。 35、离骚经:汉王逸注楚辞,尊离骚为经,称九章、九歌为传。 36、风、雅:代指诗经。再变:风雅中一些抒写忧怨之情的诗,汉人称为;变风;、;变雅;见毛诗序。苏轼以离骚比附风雅,故云;再变;。 37、贾(ji)谊:西汉闻名的政论家、辞赋家,著有新书。 38、升堂有余:入门、升堂、入室,道德学问修养由浅入深的三种境界。升堂,喻学问已达相当的深度。升堂有余,就是已达到;入室;的极深造诣阶段。论语&mi
10、ddot;先进:;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39、以赋鄙之:扬雄因为贾谊曾作过赋,所以轻视他。 40、司马相如:西汉闻名的辞赋家。同科:科,品类;同科,等类齐观。 41、陋:识见低下。比:类。 42、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文忠是他的谥号。 43、愧悚(sng):惭愧和恐惊。 44、须:须要。惠力:佛寺名。法雨堂:当为惠力寺中的一个堂名。谢民师曾求苏轼给惠力寺题写;法雨堂;的匾额。 45、局迫:狭窄。 46、如教:照嘱托办。 47、方:将来。临江:今江西省清江县。 48、或:或许。 49、念亲:思念父母。 50、峡山寺:即广庆寺,在广东省清远县,因山对峙江中,故得此名。 51、少留:稍稍
11、停留。 52、愈远:(离开您)愈加远了。 53、以时:随时。自爱:保重自己。 答谢民师书作品鉴赏 文本赏析 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幸甚过望,不行言也;,是依着一般书信的规格,开头寒暄几句,并从中流露出;坐废累年;的感慨,同时也对谢民师的热忱相待以及二人的文章知交表示特殊的兴奋。值得留意的是,这一部分发于客套寒暄,但却又不仅仅流露于一般文人的那种故作姿态。作者在问候致意之中,自然而然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章显得真实真诚。原来如;亟辱问讯,具审起居佳胜,感慰深矣;,这些话都属于一般性的客套,但联系到苏轼这个人,则就是出自内心肺腑了。苏轼一生坎坷多难,遭际极不平常,晚年又被谪贬岭南
12、,历尽艰辛。他虽然不失通达,但是一生磨难,也形成了他对命运的感慨。何况作者在这里并不停留于这种客套,而是干脆言及自身,;某受性刚简,学迂材下,坐废累年,不敢复齿缙绅;,这里紧扣上文,不但概述了自己处身的环境,而且包含了内心深处的叹息。既可与上相承,又复往下延长,显得贴切恰当,毫无斧凿痕迹。接着又详细加以说明,;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这几句话,联系上面,直涉自己与谢民师之间的关系,对于下面将要说的话,还起到一种烘托和对比的作用,这就使得;数赐见临,倾盖如故,幸甚过望,不行言也;这种本属平常之理带有一种不同寻常之情,朴实自然,却又不落俗套。这一部分始
13、于问候致意,结于友好相言,内容一样而又毫不重复,感情单一而又不显呆板,何况其间一逆三折,已经曲尽改变而平直不露。短短几句,既含有转折自然之妙,又具统一连贯之妙;既见思想感情的渐进发展,又见事项说明的环环相因。从这里可以看到苏轼为文巧夺天工的才情。 假如说苏轼文章的自然在第一部分寥寥几句中已极尽承转之妙的话,那么在其次部分则是在自然的改变一样中充分表现了这一特色。事实上,;自然;所包含的意蕴本身就是多方面的。语言、结构承转的工巧自然,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对于苏轼来讲,这些还仅仅属于比较浅显的形式方面的东西。东坡的自然还强调了能够随物赋形,能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亦即文中所
14、讲的,不仅了然于心,同时要了然于口,了然于手,到达;辞达;的程度。这就要求一种更高的自然表达实力。 其次部分从;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到;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这一部分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作者畅谈了自己对文章的见解。上半段叙议结合,旨在达理;下半段评说古人,力图明事。作者先是从评论谢民师的文章作品入手,强调了;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行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可以说,这一命题正是作者对文章要求的一个根本法则,既有形式的因素,又包含内容的成分。作者以行云流水为喻,生动而富于形象,大大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云与水不是静止的,它们时刻都在运行之中
15、;云行水流,虽无肯定的样式,但其或行或止都必符合肯定的规律。作者在自评文中对这一点另有过阐释,;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这也就是说,文章之作犹如水流一样,因为事物本身是在不断流淌改变,所以导致了文章的写作也要不断改变,不能拘于一格。这才叫作;文理自然;,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显得姿态横生。作者依据这一命题,引发了以下的各种论述。对孔子的话;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及;辞达而已矣;的说明,正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扩展,其动身点亦无非是表达了作者的基本思想。但这种表达方法又不限于静态的描写,而是予以创建性的发挥。作者虽在说理释意,但并不滞留于夹角之中,所以从表面上看来,这
16、里讲的文辞与达意的关系以及文辞表现之精妙,好像已超越了文章的基本命题,但事实上却不然。作者恰巧是从自己的立意动身,但又丝毫不见拖泥带水,也没有游离脱节,更看不到经意刻求的成分。而且这番对;辞达;内涵的发微之见,在最终;辞至于能达,则文不行胜用矣;处,又悄然回来,如细细品尝,就会感到其与前面所言的;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行不止;之说暗暗相合。这一段所表现出的自然,则主要在于作者对于客观规律的精确把握以及对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的清楚相识。这体现了深化内部的自然,表面上的随意挥洒,事实上却是把各各不一的事物,归于一个基本命题,使之体现了统一的主旨。 紧接着的下半部分是苏轼
17、对详细作家的评说。以扬雄为例,指出;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若正言之,则人人知之矣。;这是以实例来说明;辞达;。扬雄的失误主要在于没有很好地驾驭;辞达;这一要领,并不在于运用什么形式,所以诸如其所作的太玄、法言等,虽从形式上加以改变,但由于没有与内容相适应,因而,也不免为;雕虫篆刻;之类。作为反证,苏轼还排列了屈原、贾谊、司马相如等作家,论其优劣,以明;辞达;的深刻内涵。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苏轼所竭力推崇的自然是一种把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充分把握与求得精确精当地表达相结合的;自然;。这一段话较多铺张,但却体现了作者的;行于所当行;的思想,虽然仅仅评论详细作家,但在意义上却是一种与前面相连接的
18、必定。作者讲;因论文偶及之耳;,实则是举其典型加以说明。最终引用欧阳修的话:;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最终与前面相呼应,并且含意双重,耐人寻味。 文章第三部分从;所须惠力法雨堂两字;直到结束,又回涉谢民师信中所及之事,以此作结,并报告自己的行程。这一部分笔墨简洁,从整个书信的角度讲,也是通篇结构的一个自然不行或缺的部分。至于其间记叙事务的明晰而富有层次,则不失大家手笔。 纵观全文,信的前、后两段文字,是谈与谢民师的友情,和对有关问题的答复。中间一段,是信的主要部分,用简洁生动的语言,通过评论谢民师的文章,表述了自己对文章的见解。他指出写文章要;文理自然;,要如;行云
19、流水。与此相联系,又主见辞以达意为主,但又不能忽视文采。在苏轼看来,;辞达;与有文采是完全统一的。要做到;辞达;,首先必需深切体物,对事物作深化的视察和全面的相识,使之;了然于心;,然后要擅长达意,用简洁而精确的语言文字将它表达出来,使之;了然于口与手;,也就必定具有文采,所以他说:;辞至于能达,则文不行胜用矣。;另一方面,他反对雕琢,反对故作艰深,对扬雄提出了指责。苏轼的这些见解是很有价值的,这也是他一生创作阅历的总结。这篇文艺书简,要言不烦,善用比方和详细事实并引用孔子的话来阐明自己观点。全文笔势流淌,挥洒自如,很能体现苏轼文章的特色。 答谢民师书名家评析 明·陈献章:;此书
20、大抵论文。曰‘行云流水,数语,此长公文字本色。至贬扬雄之太玄、法言为雕虫,却当。; 清·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二十三:;贬扬以伸屈贾,争论千古。前半‘行云流水’数言,即东坡自道其行文之妙。 清·刘熙载艺概卷一:;东坡答谢民师书谓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浅易之说。’子固答王深甫论扬雄书云:‘巩自度学每有所进,则于雄书每有所得。’曾、苏所见不同如此。; 答谢民师书作者简介 苏轼(10381102),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眉州人。是闻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
21、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概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看了;答谢民师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的人还看了: 1.越巫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2.与宋元思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3.书鲁亮侪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4.答苏武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5.移树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6.奕秋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7.核舟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8.哀盐船文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9.登大雷岸与妹书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0.阅江楼记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