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pdf(6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专题湖南省长沙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唐张全义为河南尹,经黄巢之乱,居民不满百户,四野俱无耕者。全义招怀流散,劝之树艺。数年之后,都城坊曲,渐复旧制;桑麻蔚然,野无旷土。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我简。出见田畴美者,辄下马与僚佐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有田荒秽者,则集众杖之。或诉以“乏人牛”,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众皆谢,乃释之。由是邻里有无相助,故比户皆有蓄积,凶年不饥,遂成富庶焉。(选 自 农桑辑要典训,有删减)注释 招怀:招纳安抚。树艺:种植栽培。坊曲:大街小巷。田畴:已经耕种的山地。僚佐:随从官员。秽:杂草多,荒芜。乏:缺乏。有无相助:有无相通,彼此帮助。1
2、0.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2 分)A.成语“蔚然成风”中“蔚然”的本义为“草木茂盛的样子”,据此可类推“桑麻蔚然”中的“蔚然”也为此意。B“召田主劳以酒食”与“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飞 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以”的用法是一样的。C.字典中“谢”有“辞别”“感谢”“道歉”衰退”等意思,文章中“众皆谢,乃释之”的“谢”应为“辞别”之意。D.甲骨文的“比”字,像两个人并肩而立,所以“故比户皆有蓄积”中的“比”有“并列,并排“之意,“比户”就是“家家户户”的意思。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
3、宽简 B.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C.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 D.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3 分)乃召其邻里,责之曰:“彼诚乏人牛,何不助之?”1 3.袁隆平院士的去世,引发了大家对农业的热议。老师要大家搜集重视农业的人和事,本文中张全义的哪些事迹符合要求?(3分)【分析】参考译文:唐张全义任河南尹,当时经过黄巢作乱,居民不到一百户,城四郊看不到有耕田的人。全义招流民安置,劝他们从事农耕;几年以后,都城中大街小巷,逐渐恢复旧日的规模;遍地是生长茂盛的桑麻,田野中看不到有不耕的荒地。全义为人明察事理,别人不能欺瞒,但他的治理方法,却宽缓和
4、平,政令简约。全义每外出,看到有的田地庄稼生长好,便下马和随从人等共同观看,召见田主用酒饭进行慰劳。有的人家,田地荒芜草多,全义便将此家人召集到一起,用杖责打。假如被打人申诉说,“田荒,是因缺乏人力牛力”,便召集他的邻人加以责问说:“如他确是缺乏人力牛力,你们为何不帮助他?“直到众人都承认错误,才放他们离开。从此邻里之间有无相通,彼此互相帮助,所以家家有存粮,即便遇到灾荒的凶年,也不会挨饿。(河南府)从此变成富足的地方。(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B D.正确。C.有误,“众皆谢,乃释之”的“谢”应为“道歉”。故选:
5、C o(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全义为人明察事理,别人不能欺瞒,但他的治理方法,却宽缓和平,政令简约。据此断句为:全义明察/人不能欺/而为政宽简。故选:C o(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乃,于是,就;诚,确实;句意为:便召集他的邻人加以责问说:“如他确是缺乏人力牛力,你们为何不帮助他?”(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从“全义招怀流散,劝之树艺”“出见田畴美者,辄下马与僚佐共观之,召田主劳以酒食”“由是邻里有无相助”等语句能
6、看出张全义招募流民,劝课农桑,奖勤罚懒,倡导互助,勤于引导,表现了他对农业的重视。答案:(D C(2)C(3)便召集他的邻人加以责问说:“如他确是缺乏人力牛力,你们为何不帮助他?”(4)张全义招募流民,劝课农桑,奖勤罚懒,倡导互助,勤于引导,表现了他对农业的重视。【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
7、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湖南省邵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三.古文阅读。(4-8题,共 15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8、?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日:“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
9、 何以利吾国?大夫曰 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魇。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日利?节 选 自 孟子注桑: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橙:音 y d n,饱,满足。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苟为后义而先利7.下列选项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万乘之国A.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送杜少府
10、之任蜀州D.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6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7 .给下列句子断句。(限 5处)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8 .结合甲乙选文内容,请简要说明孟子在文中的主张。【分析】
11、【参考译文】【甲】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
12、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一碗食物,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饿死。如果盛气凌人地呼喝着给他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
13、;以前有人为了大义宁死也不愿接受,现在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乙】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 王 说 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 夫 说 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 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
14、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的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得:同“德”,感激。句意:用脚踢给别人吃。蹴:用脚踢。句意: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力 口:好处。句意: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苟:如果。(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
15、的不同用法。例句中“之”的用法是:的。A.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之:的;C.之:往,到.去;D.之:的。故选:Bo(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4、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非,不是。独,只,仅仅。是,这。句意: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重点词:而,表转折关系。遗,遗弃。亲,指父母。句意:没有讲求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从【甲】文 中“生,亦我所欲也;
16、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知,文章阐明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孟子在【乙】文中运用排比的方式论述了君主、大夫、士人平民都追求“利”的危害,从而阐明了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的观点,即对百姓施行仁政。答案:(1)同“德”,感激;用脚踢;好处;如果。(2)B(3)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没有讲求仁的人却遗弃自己父母的。(4)孟 子 在【甲】文中阐明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在【乙】文阐明了对百姓施行仁政的观点。【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久之,目
17、似瞑,意 暇 甚(之:补充音节)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湖南省郴州市2 0 2 1 年中考语文试题(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 2 分)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彼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 轼 记承天寺夜游 乙 某启:仆四居东坡,作陂甲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围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
18、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苏 轼 与章子厚 注释 某:指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当时在京谋官。仆:对自己的谦称。东坡:位于湖北黄冈赤壁之西。陂(b e i):梯田。豆斑疮:形如豆斑的病。黑牡丹:牛的戏称。1 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1)庭下如积水宝明()勿谓仆遹居之后()1 1.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主蒿粥啖之B.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C.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D.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1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
19、,聊以卒岁。1 3.读完 甲 乙 两文,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4分)【分析】【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芍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乙】章 惇 公(指章子厚)亲启:我居住在东
20、坡之上,开垦梯田种植稻子。有五十亩稻田,我亲自耕种,妻子养蚕,姑且以此来生活。昨日有一头牛得了疾病几乎死去,兽医不了解症状,可是我的妻子了解,说:“这头牛得的是豆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它吃。”采用她的方法非常见效。不要说我被贬谪之后的日子(过得不如意),我总是把自己当做田间老头,我的妻子还能医治“黑牡丹”的疾病。说到这里,希望博得千里之外的你一笑。(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空明:澄澈。句意:不要说我被贬谪之后的日子(过得不如意)。贬
21、谪,流放。(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这头牛得的是豆斑疮,按照方法应当用青蒿熬粥喂给它吃。故断为: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故 选:B o(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寝,睡觉。相与,一起。于,在。句意: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两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重点词:身,亲自。蚕,养蚕。聊,姑且。句意:(我)有五十亩田,
22、自己耕田妻子养蚕,姑且以此来生活。(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从【甲】文 中“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可知,虽然处在贬官境遇中,苏轼能与同是贬官的张怀民悠闲漫步,沉醉于美景之中。从【乙】文 中“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可知,苏轼在被贬之后,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乐,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所以,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保持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答案:(1)澄澈;贬谪,流放。(2)B(3)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两人)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23、我)有五十亩田,自己耕田妻子养蚕,姑且以此来生活。(4)苏轼是一个能在逆境中保持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与坚守以及旷达乐观的人。同是在贬官境遇中,甲文中苏轼能与同是贬官的张怀民悠闲漫步,沉醉于美景之中:乙文中苏轼以过着男耕女织的村居生活为乐,甚至把病牛戏称为“黑牡丹”。【点评】“而”的用法:学而不思则罔(而:表示转折关系)温故而知新(而:表示承接关系)杂然而前陈者(而:表示修饰关系)博学而笃志(而:表示并列关系)山东省烟台市20 21 年中考语文试题()文 言 文 阅 读(9 分)宋本,字诚夫,大都人。自幼颖拔异群儿,既成童,聚经史穷日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己。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
24、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善为古文,辞必己出,峻洁刻厉,多微辞。本性高抗不屈,持论坚正,制行纯白,不可干以私;而笃朋友之义,坚若金铁。人有片善,称道不少置,尤以植立斯文自任。居官清慎自持,短粥至不给。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孵赠几不能给棺敛,执绯者近二千人,皆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及国子诸生,未尝有一杂宾,时人荣之。本所著有 至治集四十卷,行于世,谥正献。(选 自 元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改)注 峻洁刻厉:形容文章刚劲凝练而深刻。微辞:委婉而隐含讽谕的语言。制行纯白:行为纯洁。不可干以私:不掺杂私心。斯文:这里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熊(z h a n)粥:稠
25、粥。聚徒:招收学生。婢(f i i)赠:官府赠送的钱物。执 统(f 0)者:指前往送葬的人。1 2 .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质:询问,求问B.尤以植立斯文自任 植:树立C.非婢赠几不能给棺敛 几:几乎D.时人荣之荣:荣耀1 3 .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通贯乃已亚夫乃传言开壁门B犹赁屋以居先帝不以臣卑鄙C.行于世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D.而笃朋友之义 甚矣,汝之不惠1 4 .翻译下面句子。本未弱冠,聚徒以养亲,殆二十年。1 5 .选文第段主要表现了宋本 的特点:由第段可知,宋本为官清廉,表现在稠粥都吃不上、O1 2.D 1 3.A1 4 .宋本尚
26、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时达二十年。1 5 .天资聪颖、嗜爱读书 .租房子居住.去世后没有足够的钱财下葬【分析】【参考译文】宋本,字诚夫,大都人。幼年时就聪明出众,异于同龄人,童年时收集经史诸书并日夜攻读,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认真探究思索,一定要达到融会贯通才罢。曾随从做官的父亲宋祯到达江陵。江陵王奎文,通晓性命义理之学,宋本带着自己的感受前去向他求教,造诣一天天精深。他善长创作古文,语言都是自己所写,文义简洁深刻,且多有精妙之词。宋本性格刚直不屈,议论刚正,言行正直纯洁,不被私心干扰,而且对朋友情义笃厚,坚如金石。人们如有一点善良表现,他就大加称善而一点都不少说,尤以树古代礼乐制度为己任
27、。主持贡举时,录取进士超过百名;当阅卷官时,第一甲增至三人。其父官至南中,家中贫困,他卖掉住房赴任。做官以清廉、谨慎克制,甚至连稠粥都不能自给。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大约有二十年。任显要官职,但仍租房而住。到他去世时,不靠捐助的钱物都不能入敛。送葬的人近二千,都是缙绅大夫、门生故吏和国子生,没有一个其他宾客,当时人们都称赞。著 作 有 至治集四十卷,流行于世,谥号正献。(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DABC.正确:D.有误,荣:称赞。故选:Do(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
28、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A.乃:才/乃:才;B.以:来/以:因为;C于:在/于:到;D.之:的/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Ao(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以。来。殆,大概。句意: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大约有二十年。(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聚经史穷日
29、夜读之,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己。尝从父祯官江陵,江陵王奎文明性命义理之学,本往质,所得造诣日深”可知,他酷爱读书。从“居官清慎自持,鳍粥至不给”可知,他为官清廉,稠粥都吃不上。从“历仕通显,犹赁屋以居。及卒,非财赠几不能给棺敛”可知,他为官清廉,任显要官职,但仍租房而住。到他去世时,不靠捐助的钱物都不能入敛。答案:1.D2.A3.宋本尚未成年,就招收门生以奉养双亲,时达二十年。4.天资聪颖、嗜爱读书.租房子居住.去世后没有足够的钱财下葬【点评】“之”的用法: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
30、的独立性)久之,目似瞑,意 暇 甚(之:补充音节)孔子云:“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山东省滨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 成 13 16题。(12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31、.(节 选 自 孟 子 公孙丑下)【乙】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节 选 自 管 子 牧 民 四顺)【注释】政:政令。2佚乐:使安乐。3 危坠:危亡。生育:使生养繁息。欲:欲望,亲:亲近。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1 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环而攻之而不胜B.池非不深也C.委而去之D.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腰白玉之环南冥者,天池也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1 4 .下
32、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夫环而攻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钱覆其口C.民恶贫贱,我富贵之前人之述备矣D.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不效,则治臣之罪1 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1 6 .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1)“”(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2)“(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
33、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3)甲文中的什么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4分)【分析】【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
34、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 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0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乙】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
35、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所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辨析。A.不同。包围,围绕/环形的玉。B.不同。护城河/池塘。C.相同。委,放弃,舍弃。D.不同。顺从,听从/跟从,跟随。故选:C o(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辨析。A.不同。表顺承,且/表转折,去1。B.不同。介词,凭借/介词,用。C.不同。代词,他们/助词,的。D.相同。则,连词,那么。故选:D o(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语:畔,同“叛”,背叛。顺:,归顺,服从。以,凭借,靠。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句意: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
36、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重点词语:故,所以。政,治国。宝,法宝。句意:所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甲文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知,其所强调的“人和”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从乙文中的 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故从其四欲”可知,“从其四欲”就可以赢得民心。甲文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并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 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而要做到“人和”,就要实施“仁政”,这也正
37、是孟子的思想。答案:(1)C(2)D(3)人和 从其四欲 实 施“仁政”(得道)【点评】辨析文言词语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然后再推敲词义。此外,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会分类积累,积累一些重点文言词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内蒙古包头市、巴彦淖尔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一)阅读下文,完成8 11题。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宣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偌。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
38、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节 选 自 朱子家训)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自奉必须俭约(2)器具质而洁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1)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施惠无念,受恩莫忘。1 0.(2分)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阐述了什么道理?1 1.(2分)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具现实教育意义,请简要说明。【分析】参考译文: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
39、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 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流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坏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的恶人。(1)本题考查文
40、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句意为: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奉:供给。句意为:餐具质朴而干净。质:质 朴(朴素)。(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中重点词语有:恒,经常;艰,艰难;句意为:即使是半根丝、半条线,我们也要常想着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很艰难的。中重点词语有:施惠,帮助别人;受恩,受他人的恩惠;句意为: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3)本题考查写法分析。“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意思是: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 要“临时抱佛脚
41、”,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这个句子用修补房子和挖井来说明凡事事先做好准备的重要性,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都发人深省,结合其中一句来谈自己的理解即可。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现在一些人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严重,可以此教育其珍惜粮食。答案:(1)供给;质 朴(朴素)。(2)即使是半根丝、半条线,我们也要常想着这些物资的生产是很艰难的。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受他人的恩惠不能忘记。(3)使用比喻和对比的说理方式,阐述了“做事要提前做准备”的道理。(4)示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现在一些人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严重,可以此教育其珍惜粮食
42、。【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册 人 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
43、达明快。内蒙古通辽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 记 大道之行也(乙)士尹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经其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鞠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鞭,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鞠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
44、,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日:“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新序)(注 释):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拥:遮蔽。潦:积水。宫:院子。鞭(m a n):鞋子。折冲:制敌取胜。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女 有 归()(2)盗窃乱贼而不作(_ _ _ _ _ _ _)(3)潦之经吾宫也利()(4)已食三世矣()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5、2)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1 0 .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1 1 .儒 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8 .归宿 发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供养,谋生。9 .(1)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2)在朝廷做官能够修政理,在战场上能够制敌取胜,说的就是司城子罕这样的人。10.子罕依靠仁慈贤明的治理赢得民心。(意思对即可)11.甲文孟子构想了一个“大道之行”的社会,乙文通过写宋国相子罕体恤百姓的两件事,
46、说明施行仁心、仁政,能使一个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分析】8.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意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1)女有归:女子有归宿。归:归宿。(2)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作:发生。(3)潦之经吾宫也利: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已食三世矣: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食:供养,谋生。9.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
47、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恶:憎恶:于:在;修:修明;庙堂:指朝廷:谓:说。10.本题考查理解文意。解答此题要读懂两篇文章,结合相关内容分析文中“南家,工人也,为靴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鞭,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鞠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等内容可知,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宋国老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1 1.本
48、题考查对“仁”意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分析。甲文中“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文中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孟子在阐明 大同 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乙文中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子罕对待百姓站在百姓角度想问题,对百姓施行仁政,赢得民心。这也使得“楚释宋而攻郑”。由此可知,一国之君施行仁心、仁政
49、,能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百姓得以安享太平生活;国家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也提高了国家地位。译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50、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乙】士尹池为楚国出使到宋国去,司城子罕宴请他,然后停止喝酒。子罕南边邻居的墙向前突出却不拆了它取直,西边邻居家的积水流过子罕的院子却不加制止。士尹池询问这是为什么,司城子罕说:“南边邻居家是工匠,是做鞋的。我要让他搬家,他的父亲说:我家靠做鞋谋生已经三代了,现在如果搬家,那么宋国那些要买鞋的,就不知道我的住处了,我将不能谋生。希望相国您怜悯我。因为这个缘故,我没有让他搬家。两边邻居家院子地势高,我家院子地势低,积水流过我家院子很便利,所以没有加以制止。”士尹池回到楚国,楚王正要发兵攻打宋国,士尹池劝阻楚王说;“不可攻打宋国。它的君主贤明,它的国相仁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