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江苏版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17 神经调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江苏版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17 神经调节.pdf(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江苏版生物高考第二轮复习专 题 1 7 神经调节高频考点考 点1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反射和反射弧、人脑的高级功能等,重难、综合部分为对反射弧模型的分析和各成分判断与探究等,考查知识的运用、获得信息及实验探究的能力。基础1.(2022湖南,4,2分)情绪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神经递质调控,常伴随内分泌活动的变化。此外,学习和记忆也与某些神经递质的释放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剧痛、恐惧时,人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B.边听课边做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突触后膜上受体数量的减少常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D.情绪激动、焦虑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
2、率加速答案 A2.(2019海南,15,2分)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C.突好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答案 D3.(2019北京理综,2,6分)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 L 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乳 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出()A.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规律
3、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答案 B第1页 共2 2页重难4.(2021浙江1月选考,23,2分)当人的一只脚踩到钉子时,会引起同侧腿屈曲和对侧腿伸展,使人避开损伤性刺激,又不会跌倒。其中的反射弧示意图如图,“+”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兴奋,表示突触前膜的信号使突触后膜受抑制。甲 丁是其中的突触,在上述反射过程中,甲 丁突触前膜信号对突触后膜的作用依次为()A.+、-、+、+B.+、C.-、+、二+D.+、+、-答案 A5.(2018浙江4 月选考,27,2 分)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
4、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D.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答案 A6.(2022南通质检一,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背根、腹根、由背根及腹根合并成的脊神经,如图)。已知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脊神经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收缩。若利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实验,以世正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实验操作和预期结果都正确的T
5、 眼()A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剪断背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刺激背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背根外周段不第 2 页 共 2 2 页段、外周段发生反应B剪断腹根中央处,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刺激腹根向中段蛙后肢收缩;刺激腹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C剪断脊神经,分别电刺激背根、腹根蛙后肢均不收缩D剪断背根、腹根中央处,电刺激脊神经 蛙后肢收缩答案 A7.(2022南通海门二诊,10)图为排尿反射神经调节示意图,排尿反射弧不同部分受损均可引起排尿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交通事故导致大脑皮层受损,排尿反射就会消失B.脊椎胸椎段(d、e 处)损毁,会引起无意识排尿C.用微电极刺激膀胱传入神经b,可弓|起
6、尿液排出D.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损,尿液可能无法排出答案 A综合8.(2022海门中学期末,21)俗话说“苦尽甘来”,但吃苦药时即使加糖,仍感觉很苦。甜味和苦味分子先被舌面和上颗表皮上专门的味细胞(T R C)识别,经突触处信号转换后,传递至匹配的神经节神经元。然后这些信号再经脑干孤束核吻侧(rNS T)中的神经元突触传导,最终抵达味觉皮层的甜味区域(C eA)和苦味区域(GC b t),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第 3 页 共 2 2 页注:浅色TRC感应苦味;深色TRC感应甜味(1)味 细 胞 上 识 别 甜 味 和 苦 味 分 子 的 关 键 物 质 是.(2)兴 奋 在 处 发
7、 生 的 信 号 转 换 是,在上 传 导 方 向 是(“单向”或“双向”)的,最终传到 并产生甜 味 和 苦 味 感 觉,该 过 程 是 否 发 生 了 反 射?.(3)根据题图信息解释“甜不压苦”和“苦尽甘来”的生物学机制:当动物摄入甜味物质时,能在C eA产生甜的感觉,但该信息(填“能”或“不能”)传至苦味中枢GC b t,所 以“甜不压苦”;但当摄入苦味物质时,在GC b t产生苦的感觉,会(填“正”或“负”)反馈作用于脑干中苦味神经元,感觉更苦;同时 脑干中甜味神经元,因 此“苦尽”才 能“甘来”。大多数哺乳动物都具有“甜不压苦”的现象。科学家们给实验小鼠分别喂养甜味剂K、苦味剂Q以
8、及两者的混合物,然后测定小鼠在5秒钟内的舔食次数,以反映小鼠对“甜”和“苦”的感觉。下列各图能支持该现象的是舔食次数舔食次数A舔食次数舔食次数K Q K+Q BIIQ K+Q cQ K+Q D(5)甜味通常属于能促进营养物质摄入的“好”味;而苦味属于警示食物有毒的“坏”味。人类及大多数哺乳动物进化出“甜不压苦”的现象,该现象的生物学意义最可能是A.警示生物不要因为过多摄入苦味物质而中毒B.对苦味敏感的生物存野外更容易生存C.摄入苦味“危险物”时不被甜味所遮盖,在野外更容易生存D.在食物紧张的情况下,摄入少量糖类的个体更容易生存答案(1)糖蛋白(或相应的受体)(2)化 学 信 号-电 信 号 单
9、 向 大 脑 皮 层 否(3)不 能 正 抑 制(4)A(5)C考 点 2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该考点中基础部分训练内容为神经元的结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突触处的传递,以及膜电位测定与指针的偏转方向的推断等知识。重难、综合部分重在考查知识的应用、模型分析及对具体情境的分析与探讨等。第4页 共2 2页基础1.(2022全国乙,3,6分)运动神经元与骨骼肌之间的兴奋传递过度会引起肌肉痉挛,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下列治疗方法中合理的是()A.通过药物加快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B.通过药物阻止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C.通过药物抑制突触间隙中可降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10、D.通过药物增加突触后膜上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的数量答案 B2.(2021浙江6月选考,12,2分)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C.同一个神经元所有部位的表面膜特性者阱目同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答案 D3.(2021辽宁,16,3分)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不定项)()吧 Q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I I I褥 是 一一一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 a浓度高于膜内C.N处
11、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答案 AC D4.(2021全国乙,4,6分)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氏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答案 A第5页 共2 2页5.(2021河北,11改编,2 分)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II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B.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
12、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C.内环境K 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D.谷氨酸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答案 C6.(2020江苏,13,2 分)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或处必须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B.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和处,且电位大小相等C.通过结构,兴奋可以从细胞a 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 传递到细胞aD.细胞外液的变化可以影响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处兴奋的传递答案 A7.(2020江苏,14,2 分)天冬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天冬氨酸分子由C、H、0、N、S 五种元素组成B.
13、天冬氨酸分子一定含有氨基和竣基C.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可贮存在突触囊(小)泡内,并能批量释放至突触间隙D.作为递质的天冬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可增大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答案 A重难8.(2022广东,15,4 分)研究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机制,可为帕金森病(老年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最近研究发现在小鼠体内多巴胺的释放可受乙酰胆碱调控,该调控方式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来实现(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第 6 页 共 2 2 页树突或胞体丙甲胆碱能神经元乙多巴胺能神经元丙突触后神经元向 突 触 小 泡(含乙V酰胆碱)会 突 触 小 泡(含多些 巴 胺)d乙酰胆碱受体日多
14、巴胺受体A.乙释放的多巴胺可使丙膜的电位发生改变B.多巴胺可在甲与乙、乙与丙之间传递信息C.从功能角度看,乙膜既是突触前膜也是突触后膜D.乙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异常可能影响多巴胺的释放答案 B9.(2021江苏,6,2 分)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 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 兴奋则会引起b、c 兴奋B.b 兴奋使c 内 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C.a 和 b 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D.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答案 C10.(2022江苏新高考基地学校联考,10)神经中枢的抑制机制有3 种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15、()说明:为抑制性中间神经元A.模 式 1体现了神经调节中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第 7 页 共 2 2 页B.模式II中,兴奋后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导致兴奋、抑制C.模式HI中,兴奋后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兴奋由传向D.屈肘反射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神经调节机制属于模式I I答案 BH.(2021湖北,17,2分)正常情况下,神经细胞内K浓度约为150 mmol L细胞外液约为4 mmol-L .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与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呈正相关。当细胞膜电位绝对值降低到一定值(阈值)时,神经细胞兴奋.离体培养条件下,改变神经细胞培养液的KC 1浓度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K浓
16、度为4 mmol L时K.外流增加,细胞难以兴奋B.当K浓度为150 mmol 1.时,K,外流增加细胞容易兴奋C.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i nol L),K外流增加,导致细胞兴奋D.K浓度增加到一定值(150 mmol-L1),K外流减少,导致细胞兴奋答案 D综合12.(2021湖北,23,14分)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功能与发育的基本单元。神经环路(开环或闭环)由多个神经元组成,是感受刺激、传递神经信号、对神经信号进行分析与整合的功能单位。动物的生理功能与行为调控主要取决于神经环路而非单个的神经元。秀丽短杆线虫在不同食物供给条件下吞咽运动调节的一个神经环路作用机制如图所示。图中A是
17、食物感觉神经元,B、I)是中间神经元,C是运动神经元。由A、B和C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环路中,A的活动对吞咽运动的调节作用是减f昌C对吞咽运动的抑制,该信号处理方式为去抑制。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中,神经信号处理方式为去兴奋。食物充足条件下食物缺乏条件下A神经元-D神经元/A神经元D神经元/_B神经元B神 经 元4兴奋作用强1j 兴奋作用弱C神经元C神 经 元 一抑制作用强1i T 抑制作用弱吞咽运动吞咽运动回答卜列问题:(D在 食 物 缺 乏 条 件 下,秀 丽 短 杆 线 虫 吞 咽 运 动(填“增强”“减弱”或“不变”);在食物充足条件下,吞咽运动.(填,熠 强 ,减弱”或“不
18、变”).(2)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中,信号处理方式为去兴奋,其机制是。(3)由A、B和D神经元形成的反馈神经环路中,去兴奋对A神经元调节的作用是第8页 共2 2页(4)根 据 该 神 经 环 路 的 活 动 规 律,(填“能”或“不能”)推断B 神经元在这两种条件下都有活动,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的活动增强。答案(D 减弱 增 强(2)负 反 馈 调 节(3)抑制A 神经元的调节作用(4)能13.(2020天津,14,12分)神经细胞间的突触联系往往非常复杂.如图为大鼠视网膜局部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示意图。据图回答:(D 当B C 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甲膜内的 释放谷氨酸,与乙膜上的谷
19、氨酸受体结合,使GC 兴奋,诱导其释放内源性大麻素。内源性大麻素和甲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C a,通道开放,使 B C 释 放 的 谷 氨 酸(增加/减少),最终导致C.C 兴奋性降低.GC 释放的内源性大麻素还能与丙膜上的大麻素受体结合,抑制AC 中甘氨酸的释放,使甲膜上的甘氨酸受体活化程度_(升高/降低),进而导致C a,通道失去部分活性.AC 与 B C 间突触的突触前膜为 膜。(3)上述 调节机制保证了神经调节的精准性。该调节过程与细胞膜的 两种功能密切相关。(4)正 常 情 况 下,不 会 成 为 内 环 境 成 分 的 是(多选)。A.谷氨酸 B.内源性大麻素C.甘氨酸受体 D
20、.C J 通道答案(1)突 触 小 泡 减 少(2)降 低 丙(3)负反馈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C D14.(2020浙江7月选考,30,10分)欲研究生理溶液中K 浓度升高对蛙坐骨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的影响和Na.浓度升高对其动作电位的影响。请完善以下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要求与说明:已知蛙坐骨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0 mV,兴奋时动作电位从去极化到反极化达+30 mV.测量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变化。K;Na.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提高。实验条件适宜)回答下列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组 1 :将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生理溶液a 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和刺激后的动作电
21、位,并记录。组 2:0组 3: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 a.浓度依次提高的生理溶液d、e 中,测定其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并记录。第 9 页 共 2 2 页对上述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以柱形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3)分析与讨论:简要解释组3 的实验结果:用放射性同位素 Na 注入静息的神经细胞内,不久在生理溶液中测量到放射性,Na 的 这 种 转 运 方 式 属 于。用抑制酶活性的药物处理神经细胞,会使“Na,外流量。刺激脊蛙的坐骨神经,除了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还观察到腓肠肌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含有 神经。答案(1)将神经纤维分别置于K 浓度依次提高的生
22、理溶液b、c中,测定其静息电位,并记录(AS3用卷溶液K;Na 浓度升高对膜电位影响示意图(3)细胞外Na 浓度提高,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兴奋时,a 通过Na 通道内流加快,导致动作电位增大 主动转运(主动运输)减少传入和传出易混易错疑难动作电位坐标曲线图分析1.(2022南通质检一,13)已知一个鲜活的神经细胞在小白鼠体内的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动作电位如甲图所示。将这一完整的神经细胞置于某一等渗溶液E 中(其成分能确保神经元正常生活),其静息电位和因某适宜刺激而发生的一次电位变化可能如乙、丙、丁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组织液中K 浓度比细胞内高,Na 浓度比细胞内
23、低B.乙图,E 液中Na;K 两种离子的浓度都要比组织液高第 10页 共 2 2 页C.丙图,E 液中K 浓度与组织液相同,Na浓度比组织液低D.丁图,E 液中K 浓度比组织液高,Na浓度与组织液相同答案 C2.(2022泰州中学月考,12)将蛙离体神经纤维置于某种培养液中,给予适宜刺激并记录其膜内钠离子含量变化及膜电位变化,分别用图中曲线1、II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O膜内钠离子含量膜电位mVA.图中b 点时细胞膜外Na的含量仍高于膜内B.适当提高培养液中K 浓度不能提高(:点的值C.实验过程中该培养液只有Na浓度会发生变化D.c“d,K通道开放使K 外流答案 C疑难反射弧的某环节受损的
24、判断3.(2022盐城阜宁中学三检,23节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也被称为渐冻症,是一种很罕见的神经性疾病,会影响大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临床上表现为骨骼肌肉萎缩、无力、甚至因呼吸麻痹而无死亡。如图表示“渐冻症”患者的某反射弧。(1)若刺激I处,在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则(填“能”或“不能”)判断此反射弧的运动神经元已受损,原因是.若刺激II处,在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说明感觉神经元功能(填“正常”或“不正常”)。(2)兴奋性递质谷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 的变化,研究发现“渐冻症”的病因之一是神经元之间谷氨酸过度堆积,引起突触后膜通透性增强,导致神经细胞涨破,其原因是 O答案
25、不能 在突触中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刺 激I处无论运动神经元是否正常,处都检测不到动作电位 正常 由外正内负到外负内正 突触后膜通透性增强,引起必大量进入神经细胞,使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细胞大量吸水涨破第 11页 共 2 2 页题型模板模型一膜电位曲线典型模型模型正常情况下的膜电位曲线模型特征:神经元接受适宜刺激后N a内流可产生动作电位,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也会产生电位差;若神经元接受刺激后发生C I内流,则会形成抑制性电位(膜两侧电位差进一步加大).1.(2018江苏,11,2分)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间(ms)A.K的大量内流是
26、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b e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c 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 C2.(2022安徽六安一中、阜阳一中等校二联,28)如图表示在神经纤维内Y和Z点插入微电极及灵敏电压计,在X处施以足够的刺激后,记录电极所记录的膜电位变化;图中 为可能记录到的膜电位变化图。下列各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X_Y Z神经纤维丽 M黑o a胴仁45r一寸间 A.电位变化为图,记录电极为Y第1 2页 共2 2页B.电位变化为图,记录电极为ZC.电位变化为图,记录电极为ZD.电位变化为图,记录电极
27、为Y答案 D变式模型变式特殊情况下的膜电位曲线模型特征:当神经纤维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时,膜电位曲线的峰值、曲线走向等均会发生相应的变化。3.(2022广东肇庆二模,12)若电刺激神经纤维的某一,可检测到一次电位变化,如图1,图2中的正常曲线。若在某一时刻(处理点),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发生不同的变化,如 图L图2中的虚线所示。下列关于处理方式的分析正确是的A-U抖与黑A.图l利用某种药物影响K.通道运输K 氏图1利用某种药物打开C1通道使C1内流C.图2利用某种药物阻断K通道运输K D.图2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Na溶液中答案 C实践应用4.(2021湖南,11,2分)研究人员利用
28、电压钳技术改变枪乌贼神经纤维膜电位,记录离子进出细胞引发的膜电流变化,结果如图时间(ms)图a第1 3页 共2 2页膜电流(mA/em?)时间(ms)时间(ms)图cA.TEA处理后,只有内向电流存在B.外向电流由Na通道所介导C.TTX处理后,外向电流消失D.内向电流结束后,神经纤维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答案 A模型二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典型模型模型电流计指针偏转次数及方向分析模型特征:神经元的兴奋会引起膜两侧电位发生变化,在适宜的位置放置灵敏电流计,可通过检测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偏转方向及次数来检测神经元的电位变化。1.(2021陕西汉中阶段考,9)如图一为坐骨神经一腓肠肌实验,其中电流计放在
29、传出神经纤维的表面,图二是某反射弧的部分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一 图二A.刺激图二中c点,电流计指针偏转一次,电流计指针偏转两次B.刺激图一中的N,能检测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刺激图一中的比会引起肌肉收缩,且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刺激图二中c点,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原因是突触前膜释放了抑制性递质答案 C第1 4页 共2 2页变式模型变式兴奋传导和传递方向的探究模型特征:通过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次数以及相应效应器的反应,可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及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2.(2022湖北恩施一模,14)在神经纤维(图1)和突触结构(图2)的表面连
30、接灵敏电流计,以a、b、c为刺激点。根据刺激时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情况(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探究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及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图 2A.分别在a、b、c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指针都偏转2次B.若刺激图1中的刺激点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需要改变刺激点或接点位置C.两图均需要调整接点或刺激点位置,才能证明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刺 激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只偏转1次,即可证明突触传递的单向性答案 B实践应用3.(2021河南驻马店期末,28)将如图所示的有活性的蛙神经一肌肉标本置于任氏液(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溶液)中进行实验,回答相关问题:灵敏电流计
31、神经接头(特殊的突触)肌肉任氏液中的Na浓度与K.浓度 的 比 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内液中的;配制任氏液时需要加入HCOl HPO亍等离子,其作用是.(2)若 要 测 量 静 息 电 位,灵 敏 电 流 计 的 两 个 电 极 应 如 何 放 置?;若适当降低任氏液中的Na浓 度,测 量 静 息 电 位 和 动 作 电 位,可 观 察 到 动 作 电 位 峰 值(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第1 5页 共2 2页(3)若要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神经与肌肉之间单向传递,应该如何操作?(图中和为可选择的刺激位点,实验结论可忽略不写)_ _ _ _ _ _ _ _ _
32、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0答案(1)大于 维持任氏液的PH稳定(基本不变)(2)将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 变 小(3)在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观察灵敏电流计是否发生偏转、肌肉是否收缩;在处给予适宜的刺激,观察灵敏电流计是否发生偏转
33、、肌肉是否收缩情境应用简单情境1.中国女足与亚洲杯冠军(2022江苏新高考基地学校四联,15)2022年2月,在水庆霞教练的率领下中国女足姑娘顽强拼搏重夺亚洲杯冠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在铲球过程中因撞击形成痛觉属于条件反射B.接队友的传球时大脑皮层对脊髓有调控作用C.比赛时队员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D.比赛后队员呼吸依然急促与体液调节作用时间长有关答案 BCD2.膝关节舒展与屈曲(2022苏、锡、常、镇调研二,11)关节呈舒展状态时,伸肌收缩,屈肌舒张,其反射弧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 述 错 误 的 是()性神制间元抑中经肌伸,肌A.是传入神经,是传出神经B.的分支对
34、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对起抑制作用D.当刺激足底皮肤引起膝关节屈曲时,将会产生抑制反应答案 B复杂情境第 16页 共 2 2 页3.刺激与阈电位(2022泰州泰兴中学4 月考,10)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相同强度的电刺激刺激神经元A 进行实验:I .单次电刺激;H.短时间连续两次刺激,用记录微电极记录神经元B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 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注:阈电位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图2A.单刺激时,神经元B 电位的形成与神经元A释放的神经递质不足有关B.静息电位的数值以细胞质膜夕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为0 mVC.神经元同一部位短时间给予多个
35、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D.单刺激下神经元A释放的神经递质不会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答案 D4.多个单刺激的叠加效应(2022扬州中学3 月月考,18)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的电位变化,称为突触后电位。科学家为了探究突触后电位的特点,做了如图实验。其中甲图中A、B、C为不同神经元的轴突,乙图中字母及箭头分别代表轴突类型及刺激时间点,阈值代表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膜电位。下列针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第 17页 共 2 2 页1 .1 H J LB H晶 /:时间乙A.轴突A、B、C释放的均为兴奋性递质,都会引起突触后膜的某种离子通道打开B.单个轴突引发的突触后
36、电位,其大4坏口持续时间是相对恒定的C.连续的低于阈值的单刺激有叠加效应,不同来源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神经元作用的效果也可以叠加D.突触数量越多,越有利于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联系,越容易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答案 B C5.脊髓与截瘫(2022如东、姜堰、沐阳三校4月联考,10)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椎骨组成的椎管内,由上而下分为颈段、胸段、腰段、峨 和 尾 段。脊髓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医学上T 殳将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或损伤引起的截瘫称为高位截瘫;四肢丧失运动功能,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称为下半身截瘫,以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四肢
37、正常运动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脊髓管理的只是低级反射活动B.当直接刺激离体的脊髓腹根时引起3的细胞体兴奋后,兴奋沿2和1传递,在背根能检测到神经冲动C.截瘫患者除下半身运动功能丧失外,同时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D.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乙处的初期可引起中枢部位细胞代谢加快答案 B6.吃辣椒时总是感到热的原因(2022南京三模,22)吃辣后舌头上会有火辣辣的感觉,诺贝尔奖获得者Da vi d J uli us等人发现了辣椒素受体(T R PV D,解释了吃辣椒时总是感到热的原因。T R PV 1是一种通道蛋白,其被辣椒素激活时,造成C a;通过T R PV 1内流而产生兴奋,进而产生“灼烧感”。请回答下列
38、问题:第1 8页 共2 2页(l)T R PV l被辣椒素激活后造成的C a:内流(填“消耗”或“不消耗”)AT P.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T R PV 1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传至 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产生此感觉后,往往会引起机体的呼吸运动增强,这一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科学家将纯化后的T R PV 1蛋白重构于人工脂质体上,用40 接近热痛的物理阈值刺激T R PV 1时,发现其还具有热觉感受功能,说明,完美地解释了吃辣椒时总是感到热的原因.(3)图1表示麻醉药与辣椒素共同使用时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作用机理。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质膜,起不到麻醉作用,与辣椒
39、素共同使用时可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有(填序号).细胞膜图1突触后膜可能是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在静息时有较多离子通过通道蛋白1出细胞,则通道蛋白I最可能为K通道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堵塞了通道蛋白HI,可能导致Na无法内流辣椒素的作用机理是与通道蛋白II结合,不改变通道蛋白H的形态结构(4)图2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I、I I (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P点给予适宜刺激后,电表1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3所示。若将N处的电极移至X处膜外,电表1测得的电位变化如图4痛。第1 9页 共2 2页图 4电表II记录
40、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 基本相同。当电表I记录到图3中b 点电位值时,膜外电位为 电位。电表I记录到的图3中C 点电位对应图4 曲线中 点的电位;若将该神经细胞置于更高浓度的Na C l溶液中,图 3 中c 点 位 置 的 变 化 是.若将S 处电极移至膜外,在T 点给予适宜刺激,则电表H 发生偏转的次数为 次.答案(1)不 消 耗 大 脑 皮 层 属 于(2)T R PV 1不仅可以被辣椒素激活,也可以被热刺激激活(T R PV 1既是辣椒素受体,也是热觉感受器)(4)3 正 d 上 移 两审题解题(2022苏州、张家港联考,24)丫 -氨基丁酸(GAB A)是成年动物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种抑
41、制性递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通常情况下,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GAB A与突触后膜上的 结合后,C 1通道开放,C 1内流,使膜内外电位差(填“增大”或“砌(填“促进”或“抑制”淡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2)研究大鼠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胚胎发育早期未成熟神经元时发现,这类细胞的胞外C 1浓度显著低于胞内,而且GAB A的生理效应与成熟神经元相反。请分析GAB A产生兴奋性效应的原因:.(3)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神经系统内GAB A的通道型受体的特性(既是GAB A受体,也是双向C I通道)并未改变,GAB A的两种作用效应与细胞膜上两种C 1跨膜共转运体NKC C 1和 KC C 2有
42、关其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图中共转运体的大小表示细胞膜上该转运体的相对数量)青盥v1Tlc rNKC OJ-2C I-KC C 2)号 2 0神经元1神经元2第 2 0 页 共 2 2 页图1 GABA两种作用效应机制示意图据图可知,大鼠早期未成熟神经元中含量相对较低的C1共转运体是 o(4)为探究GABA兴奋性效应对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将不同基因分别转入三组大鼠胚胎神经组织。待幼鼠出生后第14天,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突起的数量及长度,如图2.转 入 绿 色 荧 光 蛋 转 入“ECFP-转 入“ECFP-白(E C b)基因 K C C 2 融合基 因 突 变K C C 2”融合基因甲组 乙组
43、丙组图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幼鼠神经元突起的,由此证明GABA的兴奋性效应保证了神经元正常发育。通过检测实验组EGFP的分布及荧光强度以确定KCC2蛋白的。(5)在患神经性病理痛的成年大鼠神经元中也检测到GABA的兴奋性效应,推测该效应与KCC2和KCC1表达量有关。研究者以“神经性病理痛”模型大鼠为实验组,用 技术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KCC2和NKCC1含量。若结果为,则证实上述推测。补充设问设 问 图1中神经元1和神经元2的效应是怎样的?设问大鼠早期未成熟神经元中含量相对较低的C1共转运体是哪一个?设问在此题的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重要条件?Q答案(1)特异性受体 增大 抑制(2)GA
44、BA作为信号引起早期未成熟神经元中的C1外流,产生动作电位(3)KCC2(4)数量和总长度显著降低 位置(分布)和含量(5)抗原一抗体杂交 实验组NKCC1含量高于对照组,KCC2含量低于对照组行卜充设问答案设问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由图1神经元1的C 卜流可知,神经元1表现为兴奋性效应,则神经元2表现为与之相对应的抑制性效应。设问根据题意,“未成熟神经元”表现出的应该是兴奋性效应,与图1中的神经元1相对应,即含量相对较低的C1共转运体是 KCC2.第2 1页 共2 2页设问a.注意(1)和的对比,并且注意条件“研究大鼠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胚胎发育早期未成熟神经元时发现,这类细胞的胞外C1浓度显著低于胞内,而且GABA的生理效应与成熟神经元相反”在本题解答中的应用;b.注意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题图,采用图示信息作答.第2 2页 共2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