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上学期长沙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典型试卷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上学期长沙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典型试卷3.pdf(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上学期长沙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典型试卷3一选择题(共12小题)l.(2019阜新)下列声现象与声学知识相符的是()A.听铃声回教室声可以传递能批B.回答间题时声如洪钟声音的音调高c.教师讲课-声带振动发声D.教室外声音很大,学生关闭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2020秋东西湖区期末)如图所示,主要体现声音能够传递能撇的是()A.B超查看胎儿情况B.詈打开扬声器,火焰摇动C.,砍回声定位D.利用声呐探测海深3.(2021 十堰)小红和小华站在公交站台等公交车,小红对小华说自己是运动的,她选择的参照物是()A.公交站台C.路边的树木B小华D.行驶过来的公交车4.(2021 西宁)
2、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展草叶或树叶上形成碌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5.(2019秋岳麓区校级期中)下列关千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的消融是熔化现象,要放热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放热D.露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吸热6.(2020秋路北区期末)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lC 甲A 2 4 t方11inA.甲物质是品体,乙物质是非
3、品体8.甲物质的熔点为21ocC.乙物质在BC段时处千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7.(2021春济宁期末)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是()A.B.C.D.8.(2020秋长沙期末)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枯井底部的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B.黑板“反光”使同学看不清上面的字,是黑板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c.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D小华看到平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是光的反射形成的9.(2021 湖北一模)若要使阳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
4、可将平面锐()平士钞A.水平向左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B.水平向右移动D.竖直向下移动10.(2020秋莲池区期末)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谥一定不同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于铝的质量C.铜的密度是8.9X J03kg/m3,表示lm3铜的质趾为8.9X103kg D.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11.(2021秋祁阳县校级期中)小李和小王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李都比小王提前10m到达终点,若让小李远离起点10m,小王仍在起点处同时起跑,两人仍按原速运动,则()A.同时到达终点c.小李先到达终点B.小王先到达终点D.不
5、能确定12.(2021春秦淮区期中)晓阳同学在做测旦密度实验时,分别测昼了A、B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并绘制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40_ mlg 30._ I L oo 21。-lO三2O30的A.A物质的密度PA=l.5g/cm3 V/cm3 B.水的m-V图像应该在I区域C.A物质的密度大于B物质的密度D.图像反映出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批与体积成正比二填空题(共6小题)l3.(2020秋偃师市期末)如图所示的长度测量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一_cm。cm 心豆 I I I 1 2 3 4 5 14.(2020秋晋安区期末)如图所示,为了
6、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物流公司采用了无人机快递服务。无人机在带若包裹加速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包裹是的,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是的。(以上均选填“静止”或“运动”)15.(2021 溪湖区校级模拟)今年冬天极寒的天气,学校要求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避免同学们摔倒受伤。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选填“内”或“外”)侧,当他走到室外,眼镜上(选填“会”或“不会”)会蒙上一层水雾。16.(2020秋佳木斯期末)如图所示中,甲、乙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车,此车lmin行驶的距离是一_m。甲010s 20s
7、30s 40s 丘丘丘丘丘。300m 600m 900m 1200m 乙。l-Os 20s 30s 40s“e 在气。200m 450m 750m 1200m 17.(202秋宜兴市校级期中)晚上广州海心桥上的灯光亮起,岸上实呆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桥上一彩灯距水面l3rn,则该彩灯倒影”距水面rn;若河水再上涨O.S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rn,彩灯在江水中“倒影”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8.(2021 焦作二模)如图甲所示为手机放大器,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透明的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蒜放大的(选填“虚”或“实”)像。图乙为其观看
8、效果,手机放大器对光具有作用。屏幕放大器甲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9.(2020秋北海期末)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这乙是小明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七图1图2,ETl 100 96 92 88 84 80 0 2 4 6 8 10 Umin 图3丿a b 图4(1)小明同学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当温度上升到88C后,每隔l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其中第2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C。时间Inu勹:.I.l 温度reI 88 I 90
9、2 3 4 I 5 I 6 94 96 I 98 I 98 7 8 98 98 1(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3所示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4)分析实验数据或图象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c,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在第5mm到第8min的时间内,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保持水沸腾,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散。(5)小明同学观察到实验中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形如图4所示,图或“b”)表示水正在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形。20.(2021秋兰山区期中)临沂第二十一中的同学在做“凸透锐成像的规律”实验:(1)小强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
10、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或“发散”)作用,小强使用的凸透镜焦(选填“a距是cm。(2)小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恰好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烛焰的像,但像没有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他应将凸透镜向(“上”或“下”)调节。(3)小明使用的透镜的焦距是10cm,他实验中出现如阳丙所示的成像,他判断此像是实像的依据应是,请你列举一例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小明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千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保待蜡烛和凸接着透镜不动,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推断,小明的眼睛属于(“近视
11、眼”或“远视眼”)。丙甲乙(4)小明在图丙基础上,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左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此时成像的情况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或“虚像”)。21.(2021春肝眙县期中)用天平(含砫码)、量筒、水和细线,测量矿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A ml心巨i亏妇巨豆丘甲乙B c(l)在测址矿石质址前,将游码移到0刻线,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该向(填“左”或“右)旋动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2)接下来的实验操作顺序应该是:(填写图乙中的标号);(3)测扯质址时,矿石放在天平左盘,右盘中所放祛码如图A所
12、示,再将游码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天平平衡,则矿石的质矗为g;(4)实验测得该矿石的密度为kg/m气(5)若采用乙图中A、C、B的顺序进行实验,则测得矿石密度将(选填“偏大”、“偏小”)。四计算题(共2小题)22.(2021秋古冶区期中)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ETC收费系统,这种系统是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的电子系统。如图乙是某高速公路入口处的ETC通道示意图。现有一辆汽车在某高速路上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后到达收费站A处,在进入ETC收费岛区域前s1=50m处开始减速,经t1=4s后运动至ETC收费岛(图中阴影区域)边界B处,然后再以21.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ETC收费岛B
13、C段,ETC收费岛BC段s2=36m。不计车长。求:s l ETC通道s2-+ETC收费岛甲乙(1)汽车到达收费站A处前匀速行驶的路程;(2)汽车通过ETC收费岛BC段所用的时间;(3)汽车从减速开始到离开ETC收费岛全过程A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23.(2020秋枣阳市期末)质量为20g的玻璃瓶中装有100cm3冰块,待冰全部熔化后,将一体积为30cm3的空心金属球放入瓶中,发现球沉入水底,水面恰好上升到与瓶口齐平,测得此时瓶的总质量为170g。(p冰0.9g/cm勺(1)求冰全部熔化后水的质址;(2)求空瓶的容积;(3)若金属球空心部分的体积占球总体积的上,求该金属的密度。3 2021-20
14、22学年上学期长沙初中物理八年级期末典型试卷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9阜新)下列声现象与程学知识相符的是()A.听铃声回教室声可以传递能量B.回答问题时声如洪钟声音的音调高C.教师讲课声带振动发声D.教室外声音很大,学生关闭门 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产生;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信息【专题】定性思想;顺推法;声现象【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世;(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
15、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铃声告诉我们马上要上课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B、回答间题声音洪亮,说明响度大。故B错误;C、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讲课靠的是声带的振动。故C正确;D、教室外声音很大,学生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应用、特性及减弱噪声的措施,属于声现象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难度不大。2.(2020秋东西湖区期末)如图所示,主要体现声音能够传递能址的是()A.B超查看胎儿悄况B.密打开扬声器,火焰摇动c.回声定位D.利用声呐探测海深【考点】声与能批【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分析】
16、(I)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蓿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黛,如:利用声波来消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ACD、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编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ACD不符合题意;B、打开扬声器,火焰摇动,主要体现声波能够传递能最;故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昼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3.(2021 十堰)小红和小华站在公交站台等公交车,小红对小华说自己是运动的,她选择的参照物是()A.公交站台B.小华c.路边的树木D
17、.行驶过来的公交车【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千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小红和小华站在公交站台等公交车,小红相对于公交站台、小华、路边的树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以公交站台、小华、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小红相对千行驶过来的公交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行驶过来的公交车为参照物,小红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千所选
18、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2021 西宁)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凝华。【解
19、答】解:A、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属千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是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属于液化,故B符合题意;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屈千凝华,故C不符合题意;D、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属千升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我们要根据物质前后的状态判断物态变化。5.(2019秋岳麓区校级期中)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的消触是熔化现象,要放热B.箱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要放热D.露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要吸热【考点】熔
20、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专题】应用题;社会热点综合题;应用能力【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解答】解:A、春天,冰的消融,是冰变成水,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谥。故A错误;B、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B错误;C、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此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D、秋天
21、,晶莹的露水附着在草叶上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故D错误。故选:C。【点评】判断一种现象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现象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6.(2020秋路北区期末)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lC 甲A 2 4 t/211in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甲物质的熔点为210cC.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
22、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品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甲是非晶体,没有熔点,故B错误;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千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
23、时吸收热世,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该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识图的关键是找出图象中的水平线段,凡有水平线段的,说明该物质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对应的是熔点。7.(2021春济宁期末)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是()A.B.c.D.【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应用能力【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传播方向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千入射角。【解答】解: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与空气的交界面上发生折射,进入
24、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位置降低,而我们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看到的筷子位置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从而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看起来筷子向上弯折,则A正确,D错误;因我们看到筷子弯折时,是光线从水中折射入空气中,故BC错误。故选:Ao【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要知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2020秋长沙期末)下列有关光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枯井底部的行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B.黑板“反光”使同学看不清上面的字,是黑板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c.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水中的月亮是由千光的折射形成的D.小华看到平
25、静的湖面上“云在水中飘”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现象;镜面反射【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分析】(l)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首先弄清楚“黑板反光”是怎么回事,黑板反光是因为黑板太光滑,光照到上面发生了镜面反射,镜面反射的强光遮盖了粉笔字漫反射的弱光,因此看不清粉笔字。(3)平面镜成像属千光的反射。【解答】解:A、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A正确;B、黑板光滑,射到上面的光接近发生镜面反射,射向某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光线较强,粉笔字很粗糙,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漫反射,进入这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的光会
26、很弱,从而导致这部分同学看不清字,故B正确;C、“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水面相当千平面锐,井水中的“月亮”是月亮在水平面镜中成像,平面镜成像也是光的反射,故C错误;D、“云在水中飘”中水中的云是云在水中的倒影,屈千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千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9.(2021 湖北一模)若要使阳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锐()平云铃A.水平向左移动c.竖直向上移动【考点】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B.水平向右移动D.竖
27、直向下移动【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应用能力【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千法线两侧;反射角等千入射角。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解答】解:AB、将平面镜水平向左或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所以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AB错误;C、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反射光线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C正确;D、将平面锐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
28、向左边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反射光线不能射中墙上的目标,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10.(2020秋莲池区期末)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其质量一定不同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铁的质量大千铝的质量C.铜的密度是8.9X 103kg/m3,表示lm3铜的质最为8.9X103kg D.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考点】密度及其特性【专题】应用题;密度及其应用;应用能力【分析】(1)密度等千质岱与体积之比,即p亚,变
29、形后可得:m=pV,据此分析;V(2)密度的含义指lm3物体的质痲:(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解答】解:A、密度不同的两个物体,由m=pV可知,若体积相同,其质谥一定不同,若体积不同,则质量关系不确定,故A错误;B、铁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表示相同体积的铁和铝,铁的质量大千铝的质戳,故B错误;C、铜的密度是8.9X103 kg/m3,表示体积为1m3的铜质量为8.9X103 kg,故C正确;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密度的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一块砖切成体积相等的两块后,砖的密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深入理解密度概念和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
30、1.(2021秋祁阳县校级期中)小李和小王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李都比小王提前10m到达终点,若让小李远离起点lOm,小王仍在起点处同时起跑,两人仍按原速运动,则()A.同时到达终点C.小李先到达终点【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综合能力B.小王先到达终点D.不能确定【分析】设小李的百米成绩为t,知道小李每次都比小王提前10m到达终点,则小李在时间t内跑LOOm、小王跑90m,可求出二人的速度;若让小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10m,小王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李同时起跑,因速度不变,可分别求出二人所用时间,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设小李跑100m路程用的时间为t,则
31、小李的速度为:VJ旦座邑t 每次小李都比小王提前10m到达终点,则小王的速度为:V2=100m-10m旦巫,t t 第2次比赛到达终点时,小李通过的路程s1=IOOm+lOm=llOm,小王通过的路程s21=lOOm,因为速度不变,小李用时:tl,由v主可知,t I s1 110m 11=100m=t,V l-10 t I 小王用时:t21=s2 100m 10=t,V2坴9t 因为上!.t上凶,即tJI t21,所以小李先到达终点。10 9 故选:C。【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学生要明确甲跑100m所用时间和乙跑90m所用时间相同,然后可求出二人速度,这也是此题的突破点,再比较第2次比赛时二人
32、所用的时间就可以了。12.(2021春秦淮区期中)晓阳同学在做测趾密度实验时,分别测量了A、B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并绘制了m-V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沁mtg30.-2-0L I V/cm3 01.于-Ii l l _ I I 10 20 30的A.A物质的密度PA=1.5g/cm3 B.水的m-V图像应该在I区域C.A物质的密度大千B物质的密度D.图像反映出同种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考点】密度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图析法;密度及其应用;应用能力【分析】(1)根据图像读出一组A物质的质械和体积的对应值,根据p巫求出A物质V 的密度;(2)根据图像读出一组B物质的质晕和
33、体积的对应值,根据p皿求出B物质的密度,V 然后比较两者密度的大小关系以及它们与水的密度关系,然后得出水的m-V图像所在的II区域;(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同种状态)的密度是相同的,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解答】解:A由图像可知,当mA=30g时邓20cm3,则A物质的密度PA=吨30gV 3 A 20cm 1.5g/cm3,故A正确;BC.由图像可知,当m尸5g时VB=20cm3,则B物质的密度PB=吨5gV 3 B 20cm 0.25g/cm气由PBp水PA可知,水的m-V图像应该在l区域,故B错误、C正确;D由图像可知,甲、乙的m-V图像都是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同种物
34、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读懂图像并能从图像中获取相关信息是关键。二填空题(共6小题)13.(2020秋医师市期末)如图所示的长度测批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B(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3.50 cm。cm AA.B 1 2 3 4 5【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定性思想;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理解能力【分析】使用刻度尺测址长度,读数时视线要和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B视线与尺面垂直,所以B正确;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lcm=I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
35、示数3.5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3.50cm。故答案为:B;3.50。【点评】读取不同测益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昼工具的谥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垂直。14.(2020秋晋安区期末)如图所示,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物流公司采用了无人机快递服务。无人机在带着包裹加速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包裹是运动的,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是静止的。(以上均选填“静止”或“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千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
36、静止。【解答】解:无人机在带着包裹加速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包裹与地面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包裹是运动的;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包裹与无人机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包裹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15.(2021 溪湖区校级模拟)今年冬天极寒的天气,学校要求早上暂停拖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发生凝固(填物态变化名称),避免同学们摔倒受伤。晚上外面气温骤降,早上小明看到窗户上会结上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内(选填“内”或“外”)侧,当他走到室外,眼镜上不
37、会(选填“会”或“不会”)会蒙上一层水雾。【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分析】(I)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2)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解答】解:在低温下拖地后,地面上的水会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oc以下,室内温度高千室外的温度,所以,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会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玻瑞的内侧形成冰花;由千室外温度较低,眼镜片的温度高千室外空气中水蒸气的温度,水蒸气不能放热液化,眼镜上不会蒙上一层水雾。故答
38、案为:凝固;内;不会。【点评】此题从实际生活入手,考查了我们身边的物态变化现象,与生活联系密切,难度不大。16.(2020秋佳木斯期末)如图所示中,甲、乙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甲车,此车J min行驶的距离是l800 m。甲010s 20s 30s 40s 一一0 300m 600m 900m 1200m 乙0 10s 20s 30s 40s,-,平,合,竺0 200m 450m 750m 1200m【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常规题型;应用能力【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2)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甲车的速度,再根据s=vt即可计算出llllin行驶的距
39、离。【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2)甲车的速度为v兰笠皿t 10s 甲车在lmin钟内通过的路程是s=vt=301n/s X 60s=1800m。故答案为:甲;1800。=30m/s【点评】本题考查速度的公式及变形公式的应用,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17.(2021秋宜兴市校级期中)晚上广州海心桥上的灯光亮起,岸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3m,则该彩灯“倒影”距水面13 m;若河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25 m,彩灯在江水中“倒影”大小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
40、小”)。【考点】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锐成像;应用能力【分析】平面锐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锐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水中的倒影相当千平面镜成像,水面起到了平而镜的作用。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所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13m。若河水再上涨0.5m,则物距变为12.5m,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12.5m+l2.5m=25m。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彩灯在水中的倒影大小不变。故答案为:3;25;不变。【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光的反射原理,要会应用平面镜
41、成像的特点分析问题。18.C 2021 焦作二模)如图甲所示为手机放大器,将手机放在支架处,透过透明的屏幕放大器即可看到手机屏幕放大的(选填“虚”或“实”)像。图乙为其观看效果,手机放大器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屏幕放大器甲【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应用能力【分析】(I)放大器属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乙(2)物距小千一倍焦距,凸透锐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手机屏幕放大器的实质是一个凸透镜,把手机屏砾放大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手机放大器屈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答案为:虚会聚。【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2、的特点和应用,难度不大。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19.(2020秋北海期末)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这是小明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七图1。9。晶罪菲I10090 图2jTl 100 96 92 88 84 80 _ 0 2 4 6 8 10 Vmin 图3丿勹a b 图4(1)小明同学在组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自下而上(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当温度上升到88C后,每隔l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测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其中第2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所示,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92 C。、廿寸I司/minI O I
43、 1,2 3 4,5 1 6 7 8 温度cI 88 I 90 94 I 96 98 98 98 98(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3所示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4)分析实验数据或图象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 C,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在第5min到第8min的时间内,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保待水沸腾,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沸腾,这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收(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5)小明同学观察到实验中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形如图4所示,图b(选填“a”或“b)表示水正在沸腾时气泡的变化情形。【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专题】实验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实验基本能力【分析】
44、(1)因为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从下向上固定实验器材的位置;(2)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揽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4)水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在一定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水的沸腾条件是达到沸点,继续吸热;(5)根据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而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所以放好烧杯后,再调节温度计的高度
45、;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明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c,且液柱在零刻度线的上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92C;(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100 96 92 88 84 80 Tl它,/0 2 4 6 8 10 tlmin,(4)由记录的数据可见,水的温度升高到98C后,就不再变化了,因此此时水的沸点是98C;当撤去酒精灯后,水很快停止了沸腾,这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吸热;(5)a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现象;b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所以是沸腾时的现象;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2;(3)见上图;(
46、4)98;吸收;(5)b。【点评】本题考查有关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水的沸腾图象的画法、水的沸腾特点等,难易程度适中。20.(2021秋兰山区期中)临沂第二十一中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小强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锐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会聚”或“发散”)作用,小强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0.0 cm。(2)小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恰好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烛焰的像,但像没有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他应将凸透镜向王(“上”或“下”)调节。(3)小明使用的透镜的焦距是10cm,他
47、实验中出现如图丙所示的成像,他判断此像是实像的依据应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请你列举一例此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相机。小明取下自己戴的眼镜放千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保持蜡烛和凸接着透镜不动,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推断,小明的眼睛屈千远视眼(“近视眼”或“远视眼”)。丙甲乙(4)小明在图丙基础上,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左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此时成像的情况是放大(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或“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专题】透镜及其应用:能力层次【分析】(I)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
48、这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镜与光屏间的距离为焦距;(2)根据经过凸透镜中心的光沿直线传播可知,凸透镜的中心偏高于烛焰中心,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判断凸透镜移动方向;(3)物距大千2倍焦距,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利用此成像规律的是照相机;光屏向左移动一些距离才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该眼镜具有会聚作用,确定是凸透镜;(4)由光路可逆知,物距为原来的像距,像距为原来的物距,物距小千2倍焦距,所成的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解:(1)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到图甲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锐对光有会聚作用,凸透锐与光屏间的距离为焦距,故凸透锐焦距
49、是10.0cm:(2)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成的像偏上,根据经过凸透镜中心的光沿直线传播可知,凸透镜的中心偏高千烛焰中心,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调节;(3)透镜的焦距是10cm,如图丙所示,物距为30.0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利用此成像规律的是照相机;在透锐前放一个眼镜,光屏向左移动一些距离才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清晰的像,该眼镜具有会聚作用,应是凸透镜,故该眼镜是远视镜;(4)如图丙所示,物距大千2倍焦距,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光屏不动,向左缓慢移动凸透镜直到光屏上又出现烛焰的像,由光路可逆知,物距为原来的像距,像距为原来的物距,
50、故光屏上此时成像的情况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答案为:(1)会聚;10.0;(2)下;(3)物距大于2倍焦距;照相机;远视镜;(4)放大:实像。【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测忙焦距的方法;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1.(2021春旰眙县期中)用天平(含砫码)、最简、水和细线,测量矿石的密度,实验过程如图所示。ml或砰钮巨三一巨巨5-田A 乙B c(I)在测量矿石质量前,将游码移到0刻线,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该向右(填“左”或“右)旋动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2)接下来的实验操作顺序应该是:A B c(填写图乙中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