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pdf(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运 动、动与静三、白:线运动力、什么是力二、力的描述三、弹 力 力 的 描 述四、重 力五、摩擦力力 运 动一、力的合成二、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二、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压强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液体的压强三、连通器和液压技术四、大气压强流体的力现象一、在流体中运动二、科学探究:浮力的 大 小(一)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二)三、沉与浮功与机械一、功二、杠杆二、杠 杆(二)三、滑轮四、功的原理及应用五、机械效率六、机械能七、改变世界的机械运 动一、动与静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等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D 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0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例分析、对比、交流与讨论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关键取决于参照物。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机械运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运动世界。并提出问题: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运动?观察画面(或者动画)。画面上的内容有:神舟号升空、车辆行驶、大雁南飞、雨从天降。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学生再
3、举出一些运动现象:天体运动(如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大气和水的流动、人跑步通过观看图片和动画以及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物质世界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整个世界都在运动。而最简单又最基本的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就叫机械运动,简 称 运 动。学生明白运动的定义与基本特点。二、参照物用历史词句设疑,提出问题:到底是谁在运动?用多媒体展示词 浪淘沙的画面:满眼风 波 多 闪 烁,看 山 却 似 走 来 迎,仔细看山山 不 动,是 船 行。展示东晋医学家葛洪的句子:见游云西行,而 谓 月 之 东 驰。(设计船在两岸有山的江中行驶的动画以及月亮在云中移动的动画)学生观察画 面 1:一艘船在江中行驶,
4、看到两岸的山都向自己走来,仔细看却是自己乘坐的船在行驶。画 面 2看到夜空中的云在向西方运动,可是有人说是月亮在向东走。学生讨论,有的说山在运动,有的说船运动;有的说月亮走,有的说云在走。产生疑问。再展示一幅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几个同学送一个同学坐火车回家。学生看到画面:几个同学送小明乘车回家。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静坐在靠窗的位置,望着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同学们也与慢慢远去的小明挥手告别。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小明远远离去,小明却看到同学们向后退去,究竟是谁在运动呢?学生讨论:甲:我觉得同学们说得对,小明随车走了!乙:那么为什么小明觉得同学们向后退了呢?肯定也有道理学生继续讨论,会得出各种各样的
5、道理和原因。老师提示:大家说得都很对,但是我们每个人说谁在动都是有一个标准吧!你们是以谁为标准得出小明或者同学们在运动的呢?大家讨论说出各自的标准,同时也明白了其他同学的说法也是正确的,只是与自己选取的标准不一样而已。通过这个日常生活中的画面以及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明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o如果物体 相 对 于 参 照 物 位 置 没 有 发 生 变 化,则称这 个 物 体 是 静 止 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位 置 发 生 变 化,则 称 这 个 物 体 是 运 动 的。同学们明白参照物的定义以及怎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以刚才小明的例子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
6、。再让学生们判断刚才两句诗词中描述运动时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加深对参照物和运动的理解。小明静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是 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为参照物;望着同学们向后退去是以 _ _ _ _ _ _ _ _ _ _ _为参照物;而同学们看到小明远远离去是 以 _ _ _ _ _ _ _ _ _为参照物。学生们发言描述各自选的是什么为参照物。得出结论:判 断 一 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 止 的,以 及 它 的 运 动 情 况 如 何,取决于所 选 的 参 照 物。这 个 事 实 叫 做 运 动 的 相 对性。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明和同学们选取的参照物会有所不同呢?为什么送
7、他的几个同学选取的参照物都是一样的呢?学生们讨论,最后得出小明和同学们选参照物不同,而同学们选参照物相同,是因为他们那样选取参照物后,自己(实践活动】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或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影视方面的题材激发大家的兴趣和想像力,说明相对运动这个简单的物理知识在现实中也是有很大用处的。对于运动的描述方便(或者得出类似的结果)。得出结论:参照物的选取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学生知道该怎么选取参照物。展示动画:“中 星2 0号”同步通信卫星在太空中遨游,让同学们判断运动情况。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观察:“中 星2 0号”
8、同步卫星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空,又随地球一起在太空中遨游。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是以 _ _ _ _ _ _ _ _ _ _ 为参照物,又随地球一起在太空中遨游是以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为参照物。三、运动的分类展示一系列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路线。观察画面:(1 )儿童乘坐的小船沿直线下滑;(2)观览车缓慢地做圆周运动;(3)过山车在弯曲的轨道上飞驰;(4)空中飞艇边颠簸边转圈。学生描述运动的路线情况。老师概括总结: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叫做曲线运动。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
9、实例。学生举出各种自己熟悉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明白很多实际中的运动都包含着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四、课堂小结通过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1 .物质世界都是在运动的,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2.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必须选择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 .知道机械运动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之分。五、课堂练习发展空间中没有做的练习摄像师要以什么为参照物才能拍摄出我们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课 后 作 业】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教 学 反 馈】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自主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
10、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机械运动录像片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学习。使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二、快与慢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快与慢演示材料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0 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
11、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实例分析、对比、讨论;0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展 示 3组 6幅画面,这是自然界和社会中一些物体运动的描述,提到运动我们都会想到有的运动快,有的运动慢。提出问题:在这些画面中,你是怎么比较鹰和箭鱼,蜗牛和树獭运动快慢的。鹰捕鱼和磁悬浮列车飞驰哪个运动得更快?学生观察画面第一组
12、:喷气式飞机每小时飞行950KB磁悬浮列车最快每小时行驶4 3%第二组:蜗 牛 lh只 爬 出 5田树獭爬 5m竟 要 用 25 s;第三组:鹰捕鱼时Q 1秒就能飞出 5n)箭鱼能在0.1秒内游出2 8m学生讨论,一些可能说用路程来度量,一些可能说用时间来度量。回答:比较鹰和箭鱼时我们是看它 们 在 Q 1s里运动的距离,鹰 在 0.1s内飞出了 5 m 比 箭 鱼 的 2 8ta快;比较蜗牛和树獭是看它们爬出51r用了多少时间,蜗牛用了 l h,而树獭用了 2 5 s,所以树獭快;学生在比较鹰捕鱼和磁悬浮列车时遇到了困难。二、速度教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在相同的时 间 内,物 体 经 过 的 路
13、 程 越 长,它就 运 动 得 越 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 用 的 时 间 越 短,它就运动得越 快。可是当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不同时,我们怎么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我们看一下这个画面:小明与小聪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分别为250(X1155叫 他 们 分 别 用 3chiin和 2ftnin的时间从家步行到学校。他们谁走得快呢?可能有的说小明走得快,因为他走了 250(h)有的说小聪走得快,因为他只用了 20miri老师提示:那么他们在一分钟内谁走得远呢?学生计算得出:小明一分钟走83.3m,小聪一分钟走75用 83.3大于 7 5,所以,小明走得快!老师得出结论
14、和总结:对于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的运动,我们是不是都可以用每一分钟或者每一秒钟,甚至每一小时他们通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的快慢呢?学生明白了可以这样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可是到底该怎么叙述还是有困难。物理学中就引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来描 述 物 体 运 动 的 快 慢,就 是 速 度。从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中大家得出应该怎么来描述速度呢!速度就是通过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物理语言应该这样来描述速度:用 薄 示 物 体 运 动 所 经 过 的 路 程,表示物体通过 这 段 路 程 所 用 的 时间,用 住 示 物 体 运 动 的 速 度,就有v=i引导学生说出其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
15、。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国际单位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n/s)o大家在日程生活中还见到了哪些速度的单位呢?比如汽车的速度单位是什么呢?有千米每小时或者公里每小时。要求学生计算出刚才给出的6幅画面中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鹰捕鱼和磁悬浮列车谁快?即谁的速度大?学生计算出来:得出飞机是950kn外列车是430kn/h;蜗 牛 是 树 獭 是 5欧公鹰捕鱼是5ChZs,箭 鱼 是 2叱在比较不同单位的速度大小时遇到了困难。实践活动】提示单位不同时,没有办法比较大小,是否可以化成一个单位呢,比如国际单位。于是学生
16、经过统一单位后,得出列 车 是 1 1 9.4ns,大于鹰捕鱼的5 0 n/s.再展示一系列物体运动的速度,不要求学生都记住,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各种物体运动速度的数量级的印象。但是几种重要物理量的速度(真空中光速、空气中声速)要求记住。同时结合运动员的速度通过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一个例子,加深大家对速度的理解。一辆汽车在下列运动中,是变快、变慢还是不变?(1)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越来越长(2)用越来越长的时间走过等长的路程(3)在相等的时间内走过等长的路程(4)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走过等长的路程(5)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越来越短学生分析问题,说明得出结论的理由
17、。四、课堂小结通过各种速度大小的比较、计算,使学生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五、课堂练习“发展空间”中没有做的练习让学生们收集各种代表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资料,如陆地上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海中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天空中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以及国内各班列车、飞机的速度等。(课 后 作 业】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教 学 反 馈】教学活动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老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得出速度的概念、公式,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通过各种自然界中速度的对比激发学生
18、的兴趣,吸引其进行观察,使其在观察中学习、思考。三、直线运动目标:认识直线运动的两种类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运动一词,什么是运动?运动分不哪几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直线运动。二、教 学“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沿直线运动的各段路中,它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物理学中这种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沿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经常发生变化,即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种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可用平均速度表示:+t练习:小明在百米赛跑中,前 50m
19、经历的时间是6.3 s,跑 完 lOCta经历的 时 间 是1 2.9so他 在 100m内的平均速度是,前 50m内的平均速度是 o从上题你发现了什么?(由此可见,平均速度是对某一段或某一段时间间隔而说的,对不同的路程或不同的量间间隔,平均速度一般来说是不同的。4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见教材)三、课堂练习:1.完成发展空间。2.完 成 课后练习与评价第八章 力一、什么是力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磁铁、铁钉、铜条、握力计、小球、弹簧、钩码、橡皮筋、木板、玻璃棒、纸屑、小车等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
20、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0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0)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 学 重 点 力的概念(教 学 难 点 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O(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力的概念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观察老师演示实
21、验,观察投影仪展示试验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 枝.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明白力的概念。二、力的作用效果带领学生总结上面实验,对实验结果以及学生举例结果进行归类。学生对上面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类,最后归于两类:一种是物体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另一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老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 改 变(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
22、、慢到快、方向改变等)。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形变的例子,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例子?形变例子:挤 压 气 球(变扁)、拉长弹簧(伸长)、折弯铜条(弯曲)、扭转塑料尺(扭转)运动状态改变:踢 球(静到动)、守门员扑球(动到静)、火车刹车(快到慢)、火车启动(慢到快)、打 乒 乓 球(方向改变)演示实验:带有橡胶塞,塞上有玻璃管的玻璃瓶,装满水,手握,水上升。提问:瓶子是不是发生了形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瓶子发生了形变。老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形变很微小,用肉眼观察不到。学生对形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三、演示、思考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D 磁铁吸引铁钉;0 丝绸摩擦过的玻
23、璃棒吸引纸屑。请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问: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以上实验中两物体之间都没有接触。老师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学生举例:有些衣服吸引毛发,在毛发上摩擦过的塑料尺同样吸引纸屑 老师演示实验:木板上有一铁钉,木板后有一磁铁(隐藏),移动磁铁,铁钉运动。提问:铁钉为什么会运动?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铁钉运动是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猜 测(木板后有磁铁)0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老师肯定学生的猜测,总结:当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必然有物体对它施加了这个作用。学生
24、知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教材图上1-1 中谁是受力物体?谁是施力物体?学生通过分析,对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做实验:(D 弹簧拉钩码。多媒体放映:0 小车撞击绷紧的橡皮筋。两人站在冰上,一人用力推另一人。带领学生讨论、分析。提问: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观看实验:弹簧拉钩码时自身也被拉长;小车撞击橡皮筋时自身运动方向改变;一人推另一人自身也被向后推。分析:当弹簧是施力物体时,钩码是受力物体,反之,当钩码是施力物体时,弹簧是受力物体。其他也是这样。老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明白: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即是学生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
25、(实践活动】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物。它们的力是相互的,是成对出现的。六、课堂小结通过观看实验、投影、录像、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两种作用效果。七、课堂作业 发展空间”中的练习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t教 学 反 馈】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
26、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二、力的描述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D 了解力的三要素;0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知 道 力 的 单 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 重 点
27、】力的三要素(教学 难 点】力的图示(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力的三要素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 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观看录像,踢足球用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不同;同样抬木头时.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学生明白力的概念;学生可在课后尝试。引导学生做教材1 9页 图8-2-1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
28、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以上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白力的三要素的定义。二、力的单位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学生知道力的单位,同时对牛顿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兴趣。(实 践 活 动】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 个 鸡 蛋 一 袋 方 便 面 所受的重力。学生举起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对一牛的大小有一个了解,对力的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三、力的图示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木 箱(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
29、是什么样的力?学生观看录像,思考。老师假设刚才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图,掌握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学生通过比较对力的三要素,以及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有了进一步理解。对学生做进一步指导,纠正。练习:教 材22页 图8-2-4作图。四、力的示
30、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知道力的示意图画法,并了解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区别,联系。举例作图:(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W ON,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0 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 弹 簧 的拉力为1世 画 出 力 的 图 示,力的示意图。学生作图,对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掌握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画法。五、课堂小结通过观看录像,思考,讨论,讲解,使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知道力的单位。六、课堂作业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观看足球比赛,观察运动员踢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力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运动员在长传和短传时用
31、力有何不同?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教 学 反 馈】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本节可通过观看力的作用的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其中部分内容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课堂严谨而又不失活跃,学生掌握内容深刻而又牢固。三、弹力力的描述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12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钢尺、学生也可自己准备圆珠笔上的小弹簧【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弹力;0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32、。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 重 点 力的测量原理。(教 学难 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弹力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 箭 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1)钢尺压弯反弹;拉伸或压缩弹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二、测力计及其使用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
33、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1)最大刻度的意义;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实践 活 动】(2)最小刻度的概念;(3)零刻度的调整。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1)如何调零;(3 测量范围;(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三、实验探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 拉 车 等图片;提问:以上两
34、边的力相等吗?学生观察录像,思考。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 图 卜 A 8实验并填空。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四、课堂小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五、课堂作业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课后 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教 学 反 馈】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
35、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四、重 力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2课时【仪器材料】弹簧测力计、50g钩 码 4个、铁架台一个、带有细线的小球、水平仪、一把直尺【教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D 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0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水银gh进行计算,推出标准大气压的大小。引导学生讨论: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是否有关?如果玻璃管上端敲破一个洞,管内的水银将会向上喷出还是向下落
36、回水银槽?学生讨论得出:因 为P飞g h,液体压强与水银柱的高度有关,而水银柱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倾斜与否、上提、下压无关。破洞后的玻璃管与水银槽成了连通器,管内的水银将向下落回水银槽。实 践 活 动】(D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写出调查报告。口设计一个给鸡自动饮水的装置,并解释其原理。释其工作原理。三、大气压与高度、天气的关系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 况 图(课 本 上 的 图1XH),向学生讲解: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越小。学生观看图片,认真听讲。教 师 利 用 图I X 9,给学生简单介绍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提出问题:当大气压降低时,常伴有多
37、云天气,这是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进行交流。四、课堂小结(D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托里拆利实验和大气压的大小。五、课堂练习根据需要布置。六、课后作业学生活动手册内容。教 学 反 馈】本节的重点是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的测定,难点是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生活中存在很多大气压的现象,教学时,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多做实验,加强学生对大气压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在讲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设计改进实验装置,得出与托里拆利实验相似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测大气压的原理,再引入托里拆利实验的录像,对学生进行讲解,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
38、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第十一章 流体的力现象一、在流体中运动授课地点:教室、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硬纸、吸管、胶带、电吹风机、铁丝、纸条等【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了解升力是怎样产生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法探究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通 过 制 作“鸟翼模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历史,加深人文素养。【教 学
39、 过 程1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实验探究一一升力(1)提问:鸟儿能在天空中翱翔,依据鸟的原理而设计的滑翔机大家听说过吗?你知道第一个设计滑翔机的人是谁吗?连接滑翔机图片。学生回答问题,若可以回答,教师做必要的补充;若不能回答,教师在图片的引导下,介 绍 奥 托 李林达尔。(2)德 国 的 奥 托 李林达尔,是世界上公认的滑翔机之父(连接到李林达尔)。学生了解到滑翔机之父-李林达尔。(3)今天我们就来动手做一个鸟翼模型,观察气流对鸟翼有什么作用?鸟翼向上运动,肯定是有一个力作用在它上面了,而这个力呢,由于它有提升物体的作用,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升力”。在教师的带领下,做一个鸟翼模型,如教材图
40、1 1 1 T在中间插一个吸管,将模型放在一个直立的铁丝上,用吹风机正对着鸟翼模型吹风,观察气流对鸟翼的作用;学生观察到鸟翼模型在气流的作用下,沿着铁丝向上运动。二、伯努利的发现(1)提问:这个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早 在1738年,伯努利就发现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不仅解开了鸟儿在天空翱翔的奥秘,也成了人类打开空中旅行大门的钥匙(连接到伯努利)。学生了解伯努利的主要成就。(2)流速与压强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取一张纸条,从纸条上方沿纸条吹气,如 图i i-w ,纸条会怎样运动?学生动手操作,并回答:纸条居然飞了起来这里和他们日常生活中以为只有吹纸条下方才
41、会将纸条吹起来不同,引起学生好奇);提问: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出流速和压强有什么样的关系(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要得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我们来探究一下纸条上方的流速和压强;学生根据引导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吹纸条上方,导致纸条上方的流速比纸条下方的流速大;纸条上升,说明纸条上方的压强比下方小;纸条上方的流速大、压强却小,说明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让学生自己写出结论,写完后让他们对照书上相应的部分;(3)学生自己写结论,然后与书上的内容对比;(4 )介绍一下“河流流线”的情况;观察实验室中模拟鸟翼周围的气流的情况(如图 11-1-3 o学生观察;提问:根据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了解
42、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思考;我们可以通过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来解释升力是怎样产生的;鸟翼上方和下方的压强差导致了升力的产生;升力是向上的,说明鸟翼下方的压强比上方的大;根据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知道鸟翼下方的流速比上方小;是什么导致了下方的流速比上方的小呢,当气流通过鸟翼时,下方的流速比上方学生在引导下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慢;做个鸟翼模型,放在水流中,让同学来体验一下,经过鸟翼模型下方的水流要比上方慢。(5)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写出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写完后对照书上的相应部分。(5)学生自己用逻辑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结论,并和书上的结论对照。提问:(1 )飞机和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列举
43、出共同点(两支翅膀、头、尾等等)。三、解释飞机的设计原理(2)那飞机要升入天空,它的机翼应该设计成什么样子的?(画图)(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学生自己动手画图;飞机同样需要升力;飞机的成功是仿生的一个典型例子;飞机的机翼和鸟翼有几乎相同的结构。四、生活中的“翼”看教材图H-lH i图11T-8和图片,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在空中,飞机、天鹅;在海洋中,企鹅、海豚、鲸鱼、深水飞机。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知识画了出来。十你能想像它们的形状吗?请你们把自己的猜想画出来。五、发展空间我们通过图UTT某同学设计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来分析它的原理。学生回答。六、课堂小结1,流速和压强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44、流速越小,压强越大;2.用这个关系解释升力产生的原因;3.解释飞机和鸟为什么能在天空中飞行。七、作业活动手册的相关内容。实践活动】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制作飞机的机翼模型;在因特网或百科全书上查阅有关风洞的内容,并且用自己的话写一下风洞的作用。(教 学 反 馈】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做为了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不停地诱发学生,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引导,他们会觉得是自己解决了问题。本节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怎样依据方案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授课地点:物理
45、实验室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石块、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水杯【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3.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实验探究一一浮力(1)调查:洗澡时进入浴盆,感觉自己身体变轻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学生参与)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并认同有这样的感觉;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很久以前跟你们有同样
46、的感受;(2)将一个小木块放进水里,它会漂起来;学生观察;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举出例子。学生举例;引导得出浮力概念:这种能让物体浮起来的力叫做浮力;根据这些事实,我们认识到漂浮在液体上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有这样 的“浮”起来的概念,所以他们很容易理解浮力的概念;他们知道把物体向上托的力就是浮力;(3)如 1 果我们游泳时,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浸没水中,我们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开始出现分歧,有的学生赞成、有的学生反对、开始怀疑;进行实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演示实验,如 图 H-2-3学生思考;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
47、参考)一步一步引导得出结受不受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变化就能知道;论;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等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没有浮力;如果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大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存在浮力;(4)引导学生陈述自己对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写在笔记本或纸片上;(5 )进一步讨论这个实验: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E和 尸2有什么关系?浮力的方向是什么?(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学生思考并提出猜想。我们分析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从分析力的示意图开始;对第一个图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巴和重力的作用;对第二个图中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笈、浮力和重力的作用;
48、两个图中,石块都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状态意味着平衡,平衡意味着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最后的结果是用府口石 来 表 示 昂;平衡导致了浮力必须和重力在一条直线上;浮力向上且与重力在一条直线上,那说明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恰好相反,那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6)引导: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哪几条有用的结论,并归纳出来。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写出得到的结论;二、浮力产生的原因(1 )复习: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升力,作用在鸟身上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回答:升力是由于鸟翼上方和下方的压强差产生的。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以下是一种引导的方案,供参考)浮力与升力有共同的特征“
49、能使物体上升”。升力是由压强差产生的,浮力产生的原因和 学生类比回答;升力类似,通过类比,我们可以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让学生自己根据理解,在卡片或笔记本上写出浮力产生的原因;学生们整理思路运用类比法自己写出浮力产生的原(实践活动】因;(3)通过实验观察上下表面的压强差。演示实验:将两头带橡皮膜的直桶玻璃管竖直伸入水中,让同学们观察现象;学生们观察到玻璃管下面橡皮膜比上面的凹陷得厉害;根据你的理解,写一写你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了什么有用的结论。动笔写自己的理解并与同学分享和完善自己写的内容;(4)思考:沉没在海底的泰坦尼克号受到浮力了吗?(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一下)得出结论:像沉船那样
50、与水底紧密结合的物体不受到浮力的作用,因为它的下表面没有受到水的压强。学生记录:没有。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必须要上下表面的压强同时具备的时候才能产生浮力。三、课堂小结1 ,认识浮力,是一种能使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它的方向竖直向上;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上下表面的压强差产生的;3.得到一种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司Ti o四、作业根据需要布置作业。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阿基米德以及死海的资料。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二)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盛有水的水杯、两端带有绷紧程度相同的橡胶膜的玻璃圆筒、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较大的铁块、食盐、小塑料袋教 学 目 标】1